茶经网

机制针形名优茶工艺

2020-02-26

针形名优茶是茶中珍品,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造型深受消费者青睐。传统的名优茶加工均系手工炒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难以适应现代化商品生产的要求。机制已成为当前名优茶生产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我省针形名优茶种类较多,如桐庐雪水云绿、建德千岛银针、诸暨绿剑茶等,均深受消费者喜爱。

针形名优茶的机制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冷却→揉捻→初烘→摊凉回潮→整形→足干。

鲜叶摊放:一般摊放6-8小时,至鲜叶含水量68-70%时付制。

杀青:针形茶杀青多用微型滚筒杀青机。开机后开始加温,等筒体进口约20厘米处温度上升至120-130℃,手感到灼热,出口温度约80-90℃时投叶,杀青时间约1分30秒,杀青失重率控制在30-40%。观察出叶口杀青叶是否杀透杀匀,调整投叶数量。台时产量随杀青机型号和鲜叶原料的不同而变化,30型滚杀机为:早春茶25-28公斤,夏茶35-40公斤,晚春和秋茶30-35公斤。40型滚杀机为:早春茶30-40公斤,夏茶70-100公斤,晚春和秋茶50-70公斤。

冷却:为保持名优茶特有的色泽,出筒的杀青叶用风机吹风快速降温冷却,并及时摊开,切忌堆积,以免闷黄变味。

揉捻:针形茶大多不经揉捻。少数采用小型揉捻机进行不加压揉3-7分钟。

初烘:用小型烘干机进行薄摊快烘,进风口温度控制在130-140℃,初烘时间3-4分钟,失重率30-40%。

摊凉回潮:从烘干机出来的叶子应立即摊凉散热,冷却回潮15-20分钟。

整形:呈芽形的针形名优茶用往复式理条机进行整形,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投叶量60-80克/槽,必要时可加份量较轻的加压棒,在不压扁茶叶的前提下,可促使芽头更挺直,时间5-8分钟,待芽头挺直即可出锅。

呈松针形的针形名优茶多采用6CRJ-24型和14型精揉整形机,搓板温度70-90℃,投叶量为14型3-4公斤/锅,24型6-8公斤/锅,时间40-50分钟。制叶时,,在机械揉手的作用下逐渐被理直炒紧呈松针状,待含水量降至10-12%时出锅。

足干:已成型的茶叶需进一步足干,以利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与贮藏。足干采用小型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100℃之间。此时温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干茶翠绿鲜活色泽的形成,时间视上烘茶叶含水量的高低加以调整。一般烘至含水量达5-7%时下机,冷却后收藏。

小编推荐

扁片形茶的加工技术


西湖龙井茶是扁片形茶的代表,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光滑、削尖挺直、色泽嫩绿;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爽,叶底嫩匀成朵。手工制作手法分抖(透)、搭(带)、捺(抹)、拓、甩、扣、挺、抓、压、磨(荡)等十大技巧。操作复杂,不同等级的鲜叶手法又不同,因而不易掌握。整个加工过程分青锅和煇锅两个阶段: ⑴青锅:当鲜叶摊凉至含水率达68-70%时开始杀青,杀青在口径62cm的电炒锅或柴火灶进行,当锅温上升到90-100℃时开始投叶,投叶量为100-125g,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宜锅温,入锅后先用抖、拓以蒸发水分,炒约3min鲜叶开始干瘪,锅温适当下降,此时不能听到爆声,随后减少抖动的手法,加用搭、捺的手法,炒至梗子干瘪,外形扁平,梗叶色泽一致,约七成干时即可起锅。青锅历程15-17min。 ⑵煇锅:将青锅叶进行簸、拣、筛,除去片、末、梗、果等夹杂物,用3号筛筛出头子,再用4号筛将叶型大、中、小分开,便以煇锅时干燥均匀,不脱档断头。而后把大、中、小三档青锅叶分别摊放回潮,待茶叶略变软时即可进行煇锅。投叶量一般是2-3锅青锅叶并为一锅,茶叶下锅后以拓为主,用抖适当辅助,等茶叶转热时可采用轻抓、轻捺的手势,炒制茶叶不粘手时采用抓、挺、捺为主的手法,并逐渐用力,以使茶叶扁平,手势总的来说是由轻到重,炒到茶叶将干时,用力要减轻,以免炒碎茶叶,当梗叶干燥程度一致时即可起锅,历时20-25min。最后再进行分筛去杂,归堆包装。 目前,扁形茶的机制生产已开始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⑴用30型、40型杀青机杀青,掌握嫩杀为宜,也可直接用多功能机杀青; ⑵在多槽理条机或多功能机中完成青锅。前期转速调整在(135+5)r/min,锅温150-130℃,每槽投叶量150g左右,当茶叶基本成条,手捏不粘时投入轻棒在槽内压炒30s-40s,然后取出轻棒换成重压棒,再压炒1-2min取出重棒,松炒1-2min停机出叶,青锅适度是色泽转暗,叶质较软,折梗不断,基本成条,清香显露,含水率40%左右; ⑶经筛分摊凉1-2h后转入煇锅; ⑷煇锅,前期仍在多功能机或多槽理条机中进行,锅温以120-130℃为宜,转速(115+5r/min),温度掌握先高后低,每槽投叶200g左右,下锅抛炒1-2min后开始加棒,加棒掌握"轻-重-轻"原则。分三次加棒,换棒间要透炒,当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含水率在6.5%以下时即可出锅。高档龙井茶是在槽锅煇锅至含水量12%左右时出锅,再进行手工煇锅; ⑸煇锅叶出锅经散热、分筛、去末去片、拣梗剔杂后进行归堆包装 条形名优茶加工工艺 以开化龙顶为例,介绍条形名优茶的传统手工加工技术。 (1)杀青。 在平锅内手工操作,锅温200~220℃,每锅投叶200~250克,投叶后叶温要迅速达到80℃。杀青以抖炒为主,操作要求轻、快、净、散,即:手势轻,动作快,捞得净,抖得散。锅温先高后低,以炒到叶色转为暗绿,叶质柔软,略卷成条,折梗不断,青气散失,减重约为25%~30%为适度,可起锅。杀青叶要求不焦边、无爆点,出锅叶立即簸扬和摊晾散热。 (2)揉捻。 杀青叶经摊晾后进行揉捻。揉捻在竹匾中进行,采用双手单把或双手双把推揉法。用力要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先轻揉0.5分钟后抖散团块,再重揉0.5分钟抖散,最后轻揉O.5分钟,全程需时约l~2分钟,以基本成条,稍有茶汁溢出为适度。一般每2锅杀青叶并作1次揉捻。 (3)初烘。 揉捻后立即上烘,2~3锅杀青叶并作l笼,上烘时笼顶温度应在90~110℃之间,摊叶厚度在l厘米左右,以优质木炭为燃料,旺火烘焙,做到快烘、薄摊、勤翻、轻翻。烘至茶叶稍有触手感即出笼摊晾。需时20分钟左右。 (4)整形提毫。 整形提毫是决定开化龙顶茶色、香、味、形的关键工序,技术难度较大,须由熟练技师操作。该工序在平锅中进行,投叶时锅温稍高些,控制在100℃,理条造形时锅温低些,70℃左右即可。投叶量视操作人员手掌大小而定,手大则多,手小则少,以方便炒制整形为标准。手势分“滚边抖炒”、“抓捏滚拉”、“滚边团搓”,这3种手势要灵活运用,交替进行。茶叶下锅后,先“滚边抖炒”数次,待茶叶受热回软后,再用“抓捏滚拉”为主要手法,进行理条整形,茶叶从锅心抓拉向锅沿,边抓边捏,并在手中徐徐滚动,使部分茶叶从手虎口吐出,再从锅心抓回,如此反复进行。炒至有粘结感时,用“滚边抖炒”手法迅速将茶叶抖散,再以“抓捏滚拉”手法将茶叶理顺、理直,多次反复交替进行。当炒至稍有触手感时,则以“滚边团搓”手法为主,结合“滚边抖炒”、手法;将茶叶炒到基本定形,银毫显露。(锅边开始出现小茸球),有明显触手感,约8成干时即可起锅摊晾上烘。 (5)低温焙干。 烘笼温度(一般测量烘笼顶端)为60~80℃,两锅整形提毫叶并作l笼,均匀薄摊于烘笼上,文火慢焙,焙干温度掌握“高-低-高”的原则。适时翻动,尽量少翻、轻翻,以免茶叶断碎影响品质。烘至捻茶呈末,茶香扑鼻,含水量为5%~6%时出笼。 (6)拣剔割末。 拣去黄片、杂质,割去茶末后,即可包装待售或贮藏。

茶叶常识:如何辨别西湖龙井茶是手工茶还是机制茶?


西湖龙井茶扁平、挺直、光滑的外形在绿茶中独树一帜。与其说西湖龙井茶是一种绿茶,不如说它是一件手工精心打造的艺术品。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西湖龙井茶已经拥有家喻户晓的绿茶第一声望。

无论是自己品尝,还是馈赠好友,都以选购优质正宗的西湖龙井茶才是符合它的盛名、才能品味出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及精神上的愉悦。

西湖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佳,即“明前茶”,稍逊的是谷雨前采制,即雨前茶。而谷雨后的就非上品了。夏季天气炎热,茶叶易老且易虫害,品质更是下等。

品鉴选购通常是通过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五个方面、“干看外形、湿看内质”简便易行的方法,来鉴别西湖龙井茶的优劣。

首先,通过看外形来鉴别茶叶原料以及加工的优劣,用肉眼观察商家提供的茶叶是否符合西湖龙井茶“光、扁、平、滑”的外形特征。

优质的西湖龙井茶外形挺秀尖削、长短均匀、芽毫显露。

若外形松散粗糙、手掂分量轻飘、叶片经脉显露,则是质量稍低的标志。

其次,干茶的色泽嫩绿或嫩黄说明茶叶嫩度好,若色泽暗绿或青褐则说明茶叶粗老。

茶叶的外形和内质是相关联的,一般情况下,外形较好的茶叶,其内质也较好。通过外形可以有个大致的判断内质,更主要的是通过取样开汤湿看内质。

上图全手工西湖龙井茶

再次,湿看内质,就是通过取样冲泡,开汤,判断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因为西湖龙井茶的芳香物质经沸水冲泡后会挥发出来,这有助于更准确的判断茶叶品质优劣。

辨识茶香中有无异味,若有异味,外形再美的茶也是劣品。然后辨识茶香的高低,茶香总是在茶汤热的时候比较高,随着汤渐冷则香气渐低。

优质的西湖龙井茶在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常常伴有豆花香或熟板栗的嫩香,且口感甘醇爽口,汤色翠绿微黄、清澈明亮。

而后是会辨别新茶、陈茶。新茶即当年采制的茶叶,隔年的茶则称为陈茶或旧茶。绿茶以新鲜当年的为好,陈茶为次。

通过观色、品味、闻香来辨识陈茶。

茶叶贮存久了,其中的色素物质会发生缓慢的分解。西湖龙井茶新茶鲜翠嫩绿,汤色黄绿明亮;陈茶则色泽枯黄,汤色变得黄褐、浑浊且不清亮。

茶叶在贮存过程中,氨基酸、酚类化合物会分解挥发,可溶于水的有效成分会减少,新茶滋味醇厚顺甘,陈茶则淡薄滞钝。

随着茶叶贮存的时间延长,其香气也会逐渐挥发。新茶香气清高鲜灵,陈茶香气则较少而低闷。

再后辨识正宗西湖龙井与钱塘、越州龙井。

最后辨识手工加工与机械加工的西湖龙井。

最简单的辨别方法是:冲泡后,手工加工的西湖龙井茶下沉快;机械加工的西湖龙井茶浮在杯面,不易下沉。

茶叶鉴别百科:工茶和机制茶有哪些区别?哪种更好?


热播剧《三十而已》播出的剧集中,女主角顾佳为帮茶厂找投资四处奔波。因茶厂负责人说,机械化的茶园靠近城市,会受污染,深山里的茶无污染但又卖不出去。听后,顾佳尽管拉不到投资,也不愿让茶厂成为批量产茶的工具,不愿让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制茶。那么手工茶和机制茶有哪些区别?手工茶是不是就一定比机械茶更好?

产量不同

机制茶: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制茶机器有规定的程式,节约了大量人力。只要机器不出现故障,就可以一直制作。

手工茶:效率低,技术要求高。工人成本越来越高了,老一代的制茶师傅即将退休,年轻人中知识分子越来越多,茶行业薪资相对其他行业薪资不高,不能满足年轻人的消费,也不大愿意从事制茶业,所以就业地大多远离发达城市。留下来做茶的师傅,年龄偏大,每天精力有限,就算在制茶季每天通宵制茶,产量也着实比不上机制茶。

外观不同

手工茶:制茶时,制茶师傅用手掌、靠臂力去压扁、炒制茶叶,所做出来的茶叶厚薄不均,不光滑。手工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无法做到像机器一样的均匀。

机制茶:茶叶外观更加的好看,更加均匀且规则。机器按照设定的程序,保证外观的整体均匀性比如在压条,压条棒可以自动的对茶叶进行压制。

口感不同

手工茶:制茶师傅们寸步不离茶叶,更加灵活直观的了解鲜叶的杀青程度、揉捻程度、以及炒制的温度、茶叶的状态,及时的对茶叶进行处理。从而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精品茶叶。一锅的炒制量远远低于机器的炒制量,所以做出来的茶叶口感要比机器茶好。不过由于受制茶师傅精力水平、心情以及天气情况的变化,同一天采摘的茶叶,最终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并不一定完全一样。

机制茶:炒制时能够有效控制茶青的萎凋时间和温度,确保品质稳定,同时有效节省劳动力。但是,机器再智能,它也只能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没有办法根据当时的天气,温度进行即时更新,真正顶级的茶,机械很难大规模生产。

茶叶品质

手工茶:根据制茶经验和炒锅温度的灵敏度,有效把控茶叶的状况,决定什么时候出锅。从而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茶。

机制茶:机器只能按照固定的程序,没有办法进行即时调整,真正顶级的优质茶品,机械化是难以生产出来的。

机制茶和手工茶没有必要非要比个长短。

机制茶的优势就是产量多,能满足市场大多数人需求,外观比手工茶好看。手工茶的口感滋味会更加丰富,价格也会比机制茶更贵。

而如今市面上所宣称的纯手工制茶,也有很多是出于营销目的。实际上,现今的不少手工制茶大多并非纯粹手工,而是半机械化。

而机制茶也并非是完全流水线化的自动操作模式,很多环节还是需要人工干预。

普遍的制作工序,现在都是手工与机械结合,在茶叶精制过程中,是各有利弊,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从而保障茶叶品质、促进茶业的稳固发展。

茶叶对我们来说,是个饮品,好茶的标准,并不是某一种制作方式工艺的绝对唯一影响因素,还有品种、种植、管理、环境、采摘标准、保存、流通、冲泡等等多重影响。

正视且接受科技带来茶的便捷、提升及多样性,传统和现代或结合,或各放异彩,更会有惊喜的茶品等待着我们去品味。

机械是科技时代进步的标志,传统流传的手工制作技艺需要保护和传承,茶人都有颗包容的心,没有必要鄙视某一种。机械也好,手工也罢,都只是制好茶的手段、工具而已。

因此,要说手工茶、机制茶哪个更好?其实它们各有短长,不能绝对说哪个好哪个不好,茶友觉得呢?

感受紫砂壶器形的线条美


紫砂壶的线条装饰的种类很多,各种各样的线条都必须用牛角或铁、木、竹制成的专用线尺进行加工,使线条挺括而又清晰。这些线条不仅加强了紫砂壶的装饰效果,切可增强成型时的缺陷,提高正品率。紫砂壶的线条有,直线,曲线。线条美。

中国的艺术作品和西方艺术有一点很不同,就是非常重视线条,无论雕塑、绘画、书法还是建筑。米开朗基罗说过:—个好的雕刻作品,就是从山上滚下来也滚不坏的,因为他们的雕刻是团块。中国就很不同,我们特别重视线条,这可以在汉代的玉雕,初唐佛像造像的衣褶和大置的浮雕作品中得到印证,它们不注重立体性,而注意流动的线条。尤其中国产生了纯粹的线条艺术——书法,更是说明线条在中国人审美心理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那么线条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主要有两大方面:一、简约,二、变化。简约就是指线条是最简单、概括的艺术表现手段,这与人类的艺术创作发展的过程有关,最早人类在认识和表现世界的过程中,难以用繁缛语言或其他手段作准确的反映时,往往采取一种概括、模糊的抽象手段,于是创造了最简约的线条,古人认为线条符号愈简约,愈能包容复杂的内涵。正是这种简约而包容的特征给艺术创作者提供了寄托和浓缩情感意绪的无限空间,也给欣赏者提供了自由思考的无限空间。变化又使线条成为了艺术作品中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说简约使。万物始于一”,变化则。一生万物”。比如:有了线条的简约性才有筋囊器对实物的抽象化概括,而正是线条的变化使紫砂壶具有了形态各异的造型,同时壶体上装饰线条的变化更使紫砂壶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审美效果。

结合到紫砂壶上的线条来说,主要有两种,即:曲线与直线。先说曲线。因为曲线是最有张力和流畅感的。它既不像直线的生硬,也没有标准圆弧的柔弱,正介于力度与弹性的中间点。由此延伸到紫砂壶上,曲线的运用就要讲究了,用的好会使整体有种流动感,而又不失力度。否则要么生硬、板滞,要么软弱无力。比如思亭壶,身筒两侧曲线,自顶部圆钮处流泻而下,壶盖处向外曲张,肩部自然向内弯曲,到腹部则又向外膨胀成一条更大的曲线,钮、盖、腹三段曲线自然流畅,颇有动感且干净利索。可能正因为陆思亭在这壶型上曲线的成功运用,才使其成为—个特定的形制名称吧。这是身筒曲线的运用,有的壶型流的曲线与壶体和提梁也能形成美妙的曲线,比如顾景舟的提鐾壶。整个壶体呈扁圆柱形,而正是这样才使流的微曲线恰好与壶底曲线流畅地贯通,而且这种贯通的。势”似乎并没有停止,反而给人感觉直冲向上又与提梁的曲线相连,并重回到流的根部,完成了—个曲线的循环,尽管身筒的底部曲线与提梁没有直接对结。这把壶的曲线运用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由此可见,顾大师在设计时是怎样从整体的和谐出发而又在制作时怎样的—气呵成,否则是不可能达到这样气韵生动的。这种设计思路达到极至的是张守智、汪寅仙的。曲壶”。这把壶的造型主要就是两条曲线的展开,这两条线将壶形的各个部位有机地融为—体,产生7强烈的旋转韵律之美。这个壶形为艺人们在壶形上大胆运用曲线开了筋可,影响深远。

再说直线。不同的线型,给人带来的审美情感是不—样的,如果说曲线给人舒畅、轻快的感觉,那么直线就给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觉。紫砂壶挺拔、硬朗的气势神韵,从线型的角度也体现出造型的线条之美。但是,在紫砂器中的直线不能僵直、板滞,而是在直线中寻求变化,以做到直而不板、廓分明、刚中见柔。值得注意的是造型中的所谓直线,不同于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紫砂壶中的直线往往含有曲线的成分,大都是以直线为基调中保持有曲线的内涵。当然这种曲线的长度有限、曲度也很小,并不影响线型的主体所形成的特色,却体现出刚中带柔的风韵。比如方壶通常会在钮、肩、流、把等部位用少许的曲线作为过渡,使整个器型既端庄雅正且又温婉动人,不使观者有过于棱角分明的视觉刺激。当然也有一些造型则把曲线和直线很好地结合在—起,不分伯仲,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比如钟形壶、柱础壶、方钟壶等。

倘若在紫砂壶中运用好线条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紫砂壶的造型的装饰性,还能增强使用功能。

茶叶的辨别:如何通过色、形、香、味来辨别六大茶类?


饮茶是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同时饮茶也是一种十分健康的生活习惯,茶叶中含有的特有成分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更可陶冶性情,使人心境平和,更加自如闲适的享受生活。

要喝茶,喝好茶,先要对茶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茶叶基本分为六大类,分别为白茶、黑茶、绿茶、红茶、黄茶、青茶(乌龙茶)。那么要辨别茶叶品质大致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看茶叶的色、形,二是闻茶叶的香气,三是品茶叶味道。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1、红茶

红茶主要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

色:红茶在国外被称为“blacktea”,是因为它的干茶色泽乌黑油润,品质优良的红茶还会带有“金毫”。红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红汤红叶”,汤色和叶底都呈红色,因此被称为“红茶”。

形: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是条索状的,小种红茶条索一般比较细小一些,而工夫红茶中的英德红茶和云南滇红条索粗大一些,红碎茶则为颗粒状,一般用来做速溶茶。

香:红茶的香气一般比较高扬而且持久,有股甜甜的花果香味。

味:红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涩,因为红茶是全发酵茶,苦涩的物质全部都被转化掉了。喝起来口感香醇,味道甘甘甜甜的。

2、绿茶

绿茶主要有: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色:绿茶很好认,因为它的特点就是“绿”。绿茶杀青之后就直接干燥了,没有经过萎凋和发酵,所以保留了最原始的绿色。绿茶不仅干茶是绿色的,汤色和叶底也是“青汤绿叶”,可以说是从内绿到外。

形:绿茶的形状有很多,比如龙井是扁平状的,碧螺春是卷曲螺旋状的,信阳毛尖是松针状的。

香:绿茶的香气清香,有着淡淡的青草味,优质的绿茶会有很明显的豆香味。

味:由于绿茶未经发酵,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因此喝起来略微有些苦涩,但更多的是鲜香爽口。

3、青茶(乌龙茶)

乌龙茶主要有:铁观音、凤凰单丛、武夷岩茶。

色:青茶又称乌龙茶,从颜色上来判断一款茶是否属于乌龙茶有些困难。因为它有干茶翠绿卷曲、汤色浅绿明亮如绿茶般的铁观音,也有干茶乌褐油润、汤色橙红透亮如红茶般的武夷岩茶。乌龙茶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叶底是“绿叶红镶边”的。

形:乌龙茶的外形有卷曲如蜻蜓头般的铁观音,也有条索状的凤凰单丛和武夷岩茶。

香:六大茶类中,乌龙茶的香气是最香的,铁观音有兰花香,凤凰单丛有各种类型的花香,而武夷岩茶则有岩骨花香。要是你闻到香味非常明显的茶,十有八九就是乌龙茶了。

味: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滋味入口稍涩,但很快能感觉到口腔有回甘生津。喝起来有很醇很厚重的感觉,而且口腔内满是香气,舌头会不断分泌唾液。

4、白茶

白茶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色:白毫银针全是芽头,色泽银白如雪,而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则是依次增加了较多叶片的白茶,色泽翠绿中带有银白的芽头。汤色有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叶底为绿色。

形:除了白毫银针是松针状的芽头外,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常见的形态都是压成饼状。

香:白茶有浓郁的毫香,香气清鲜而且纯正。白茶的香气有绿茶的清新,也有红茶的甜香,但更多的还是白茶本身的毫香。

味:白茶不杀青、不揉捻、不发酵,保留了茶最原始的滋味。喝起来味道非常鲜美、甘爽、清甜,口感比较清淡。

5、黄茶

黄茶主要有: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

色:黄茶的制法其实和绿茶差不多,不过它多了一道工序“闷黄”,所以黄茶看起来黄黄的。黄茶的特点是“黄汤黄叶”,汤色和叶底都是黄色的。

形:黄芽茶和白毫银针一样都是松针状的,黄小茶主要是用一芽一叶制成的,干茶比较嫩,而黄大茶是用三四叶制成的,干茶比较粗老。

香:黄茶闻起来和绿茶很像,有豆香,香气没绿茶那么清新,但也有股淡淡的青草香。

味:由于黄茶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有轻微发酵。黄茶喝起来味道鲜爽,跟绿茶很像,但又比绿茶更柔和一些,有回甘生津。

6、黑茶

黑茶主要有:湖南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云南普洱茶、广西梧州六堡茶、四川藏茶。

色:黑茶就跟它的名字一样,长得黑乎乎的,而且硬邦邦的。黑茶的叶底是黑褐色的,但是汤色可不是黑色,而是橙红明亮的,陈茶色泽如琥珀一般。

形:黑茶主要以紧压茶为主,有砖块状、沱状(有个窝窝)、饼状、瓜状等等不同的形状。当然也有散茶,比较常见的还是紧压茶。

香:黑茶带有甜酒香或松烟香,存放已久的陈年黑茶则有陈香。

味: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滋味醇和,不会苦涩,喝起来很润滑,有回甘,口感很浓厚。

一款茶好不好,首先是要用眼睛看的,也就是看茶叶的色泽和形状是不是真如这类茶的实质一样;其次是要用鼻子去闻茶香,用最去品尝茶的味道,所以茶香是判断茶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茶叶品质的优劣是可以靠闻香,品味道去判断的。因此,不管是六大茶类还是其他茶类,看外形和品内质都是辨别茶叶的最基本的方法。

红碎茶加工工艺


【红碎茶产地】

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

【红碎茶制作工艺】

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

【加工】

我国红茶的碎片茶出口早已有之。即在工夫红 茶加工过程中,由于筛切工序,自然产生的芽尖、片 末茶,经筛分整理为芽茶(Sifiting,如祁芽、宁芽等), 碎茶(Broken tea),副茶有花香,茶末及茶梗等。1958 年,中央商业部、外贸部联合湖南采购厅、湖南农学 院等单位,在湖南安化采用传统制法试制红碎茶一 举成功,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开创了先例。1964 年对外贸易部、农垦部、农业部等,根据国际贸易的 需要,决定并发文在云南勐海、广东英德、四川新胜、 湖北芭蕉、湖南瓮江、江苏芙蓉六个茶场(厂)布点, 开始大规模试制,同时红碎茶专用机械、制造技术、 品质规格等也逐步形成体系,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 产奠是了坚实的基础。1967年,外贸部根据国际市 场对红碎茶品质规格的要求,结合我国广大茶区的 具体情况,制定并颁发了四套红碎茶加工统一标准 样,供各地区对照标准加工和验收之用。第一套样适 用于云南省采用云南大叶种生产的红碎茶,计17个 花色,设17个标准样。第二套样适用于广东、广西、 四川等地除云南大叶种以外的大叶种红碎茶,共计 11个花色,设11个标准样。第三套样适用于贵州、 四川、湖北、湖南部分地区中小叶种制成的红碎茶, 共计19个花色,设19个标准样。第四套样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小叶种生产的红碎茶,共计16个花 色,设16个标准样。1980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 司根据出口需要和国内转子、C.T.C制法的发展 所引起品质上的变化,在维持原有品质水平的基础 上,对四套样进行了简化改革,第一套样由17个样 改为8个标准样,第二套样由11个改为7个标准 样,第三套样由19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四套样由 16个改为6个标准样。

元祖抹茶制作工艺


抹茶起源于中国的隋朝,在唐朝、宋朝达到顶峰,特别在宋朝,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艺(点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祖抹茶选用中国茶叶名产地—杭州的蒸青绿茶为原料,以天然农法栽培,保证无农药污染和其他添加物。为了呈现最细腻的食感,采用专门的茶磨精心研磨,成品的蒸青抹茶外观细微精致,香清味醇,汤色叶底碧绿悦目,有干茶、茶汤、叶底三绿之特色,不仅茶香、茶味、茶健康,更让您吃的茶安心!

抹茶的制作过程

1.覆盖:当茶树长出新芽时,于采摘二十天前的时候,将整个茶园用芦苇草 (现在都使用布类)予以覆盖,以便遮断日光照射,藉以减弱涩味,增加甘味。

2.蒸青:采摘来的生叶当天蒸青(用蒸汽杀青),然后不经过揉搓,直接进入烘焙炉蒸菁风冷干燥,这样的原叶干称为荒茶。

3.碾茶:荒茶在使用前从冷库里取出,恢复到常温后进行加工,经过切割,筛选等多道工序后,成为0.3厘米见方的小块,制成所谓的“碾茶”。

4.研磨:碾茶再以石磨用每分钟60转的速度,在摄氏19度的恒温中,缓缓磨出翠绿色的粉末,这些粉末就是抹茶,经过石磨碾磨的抹茶,只有2~20微米(600目~6000目)。带有海苔和粽叶的香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调试出抹茶的香精来,它是纯天然的。

此外,之所以用“蒸青”制法制作抹茶,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保留茶叶原有的营养素及清爽茶香味。

云雾茶炒制工艺


云雾茶采自当地的“仰望种”,具有叶色绿、茸毛多、芽叶肥壮,持嫩性强,且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鲜叶原料,为云雾茶品质形成创造了条件。

云雾茶采摘细嫩,俗称“嫩采雅省嘴”,可见芽叶的幼嫩程度。全年采摘五轮左右,春茶采摘三次,清明前后采头道茶,谷雨采二道茶,立夏后采三道茶,最多采2~3次。不采秋茶。采摘标准是以一芽一、二叶为主。

炒制工艺精巧,有三炒三揉后烘干和四炒四揉再烘干两种炒法。三炒三揉后烘干的工艺是:杀青、揉捻、二炒(搓条与搓紧条索)、三炒(揉团提毫)、烘干。四炒四揉就是多一道搓团提毫过程。杀青锅温85~90℃,投叶量100~1250克,历时10分钟左右。揉捻时间5分钟左右,达到初步起条的目的。二炒锅温70℃左右,散发部分水分后,抓紧时机热锅搓条,起锅搓揉,紧细条索。三炒和四炒的锅温50℃左右,边抖边揉边搓团、解团,反复多次,手势由重到轻,搓至形如鱼钩,茸毫显露即起锅摊凉。最后在锅内低温烘至足干。全程历时约2小时。

品质特点是,形如鱼钩,弯曲美观,披毫,色泽嫩绿,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贵定云雾茶的产地,据乾隆《贵州通志》记述:“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冲、五柯树、摆耳诸处。”而今云雾茶的主产地为贵定县云雾区仰望乡的上坝、竹林、长寿、排山、关口等十几个山寨,产量占云雾茶50%以上。各寨山峰起伏,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终年云雾缭绕,气候特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时而云雾蒙蒙,时而日光照射。年均气温15℃,年降雨量1107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土层深厚,多为砂砾质壤土,有机质含量为3~6%,含氮量、速效磷、钾元素均较丰富。当地农民道:“井泉溪流灌阡阳,成茶品质最优越。”真实地描述了当地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质优异,适宜发展茶叶生产。

乌龙茶制作工艺


乌龙茶的制造,其工序概括起来可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萎凋

萎凋即是乌龙茶区所指的凉青、晒青。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

乌龙茶萎凋的特殊性,区别于红茶制造的萎凋。红茶萎凋不仅失水程度大,而且萎凋、揉捻、发酵工序分开进行,而乌龙茶的萎凋和发酵工序不分开,两者相互配合进行。通过萎凋,以水分的变化,控制叶片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萎凋方法有四种:凉青(室内自然萎凋)、晒青(日光萎凋)、烘青(加温萎凋)、人控条件萎凋。

做青

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做青中形成的。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摇动后,叶片由软变硬。再静置一段时间,氧化作用相对减缓,使叶柄叶脉中的水分慢慢扩散至叶片,此时鲜叶又逐渐膨胀,恢复弹性,叶子变软。经过如此有规律的熟悉动与静的过程,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同时水分的蒸发和运转,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发展。

炒青

乌龙茶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它象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是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和转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湿热作用破坏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此外,还可挥发一部分水分,使叶子柔软,便于揉捻。

揉捻

其作用同于绿茶

干燥

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

关于本文《机制针形名优茶工艺》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呈现到这里,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其它更多内容,可以查看相关栏目:青茶工艺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89037.html

上一篇:泡茶的技巧,不容错过

下一篇:乾宫茗董事长独家解密金骏眉茶叶知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