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源自阿拉伯的一片“茶树叶子”,竟然也是一种毒品!

2019-11-16

茶树叶子我们都见过,红茶、绿茶、乌龙茶……种类繁多,不知道是否有人见多识广知道这样一种茶树叶。

什么是阿拉伯茶?

新鲜的阿拉伯茶叶

阿拉伯茶其实外观和我们见过的一些茶树叶很相似,所以难以被区分,容易让人产生混淆感,这种茶树原产于热带非洲,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很适合在热带非洲这样的地区生长,广泛分布于热带非洲、阿拉伯半岛,叶子基本上用来制茶或是酿酒。

这种茶树的叶子里含有兴奋物质甲卡西酮,甲卡西酮相信有所耳闻,“吸毒变丧尸”就是因为吸食了甲卡西酮,阿拉伯茶也能通过咀嚼对人体的中枢神经产生刺激作用并且让人上瘾,很多人叫它“东非罂粟”。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中阿拉伯是Ⅱ类软性毒品,所以很多国家把它列为兴奋剂或者是受管制药物,并且严禁旅客携带并且邮寄到境内。

2014年1月1日,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将阿拉伯茶列入了精神药品品种目录,民间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阿拉伯茶及其未经灭活的种子或者幼苗都会收到《刑法》和《禁毒法》的制裁。

服用者会怎么样?

咀嚼阿拉伯茶叶的人

服用阿拉伯茶的人会感觉到思维清晰、精力充沛,更能产生一种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的想法,但是一旦药力失效,服用的人会感觉到沮丧、逻辑混乱,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如若长期服用会造成严重的厌食、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睡眠障碍、幻觉、牙齿染色、焦虑、抑郁、便秘等问题,然后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肠胃炎、高血压和精神病。

案例

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7日电(记者张遥)杭州海关17日通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一名埃塞俄比亚籍犯罪嫌疑人走私毒品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当时,一名乘坐ET688次航班从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至杭州的外籍男子引起了杭州萧山机场的海关旅检员的注意,当时该男子自称到义务采购货物,但是在X光机下,海关关员从他携带的黑色背包中查获了用锡纸包裹的三捆植物,经确认就是新型毒品恰特草(即毒品阿拉伯茶)。

这是恰特草被列为精神药品管制以来,全国首起走私毒品恰特草案,也是全国第一起宣判的走私毒品恰特草案件。

怎么辨别?

晒干后的阿拉伯茶叶

面对这些伪装起来的毒品,我们更应该增加自己的毒品知识,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被这些新型毒品所诱骗,面对不熟悉的人事物,要多留一个心眼。

阿拉伯茶树高3米,叶对生,有时互生,卵形,长6-12厘米,宽1.5-5厘米,边缘有锯齿。

阿拉伯茶新鲜枝叶形似苋菜,苋菜叶互生,全缘,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平滑或皱缩,一般人难以对二者进行区别。

阿拉伯茶新鲜叶片晾干后极为像茶叶、大片的苦丁茶,喝起来也有茶叶的味道,但没有绿茶的苦味。

新型毒品肆虐,很多就是以最平常的外在形态出现在我们周围,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一眼分辨的出,所以常常受到毒贩的引诱,有时候自己没留意也容易误食毒品,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如果真的对毒品上瘾,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戒毒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湖南康达自愿戒毒中心通过系统化开展特色精神科对症治疗、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与躯体疾病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精选阅读

一片叶子对世界的影响


一片小小的茶叶,在悠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影响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茶文化”。

历史上的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亚洲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最早茶叶在中国植物图谱中作为药品或蔬菜出现,距今至少已有4700余年,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中国有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当时人们茶事生活化的真实写照。

唐代“茶圣”陆羽铜像。陆羽,唐代复州竟陵人。他一生事茶,孜孜不倦,所著《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在悠长的饮茶历史中,亚洲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亚洲人民也在品茗鉴茶、奉茶待客中相互交往,加深友情。

日本

从喝茶解渴到品茶养生,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国形成了底蕴深厚、历久弥新的茶文化。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对日本影响极为深刻,日本茶道发祥与中国茶文化密切相关。早在唐朝时期,大批日本遣唐使来华到中国各佛教圣地修行求学,这些遣唐使归国时,也将中国的茶籽、茶的种植知识、煮茶技艺带到了日本,茶文化在日本逐渐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新的精神内涵。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禅家茶道团来华访问。

印度

当今的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印度,18世纪末开始从中国引进茶籽试种茶树,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中叶,阿萨姆成为继中国以后第二个茶叶生产地区,印度茶业迅猛发展。

2019年4月24日,茶摊主人丽纳在印度新德里将制作好的奶茶倒入杯中。

更远的世界......

茶叶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通道,从中国向尼泊尔、越南等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传播。一片小小的茶叶,在不断地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以当地文化为根基、影响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茶文化”。

在格鲁吉亚,人们爱喝一种叫“刘茶”的红茶。这种茶的祖源为中国的祁门红茶。这是1910年,黑海东岸巴统北部小镇恰克瓦,当地人在采摘茶叶。茶树散布在起伏的山坡上。

茶是饮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一片叶子的哲学


茶不是价格越贵越好,好茶先要做工好,还需要适合自己的口感。

凡事皆因事物本质而定。纯料的茶不等于没有拼配,拼配是绝对的,纯料是相对的。世事无绝对,懂得辨证看待你会活得更好。

大红袍是乌龙茶,不是红茶。安吉白茶是绿茶,不是白茶。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必须要学会的洞察力。

安溪铁观音分为内安溪、外安溪,价格、品质差很多。

相似的东西会有着很大差异,要学会认真和严谨的对待每件事。

乌龙茶也叫青茶。

有些时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茶怕潮湿,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保存:绿茶,黄茶放锡罐;乌龙,红茶放铁罐;白茶,黑茶放陶罐。

人只有在正确的位置才能保持价值。

绿茶不是越新鲜越好,要放几天退了寒气才好。

任何事情,切记不可急功近利,适合自己才好。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人,不过两种状态:拿起、放下。

能浮能沉,则茶香;拿得起放得下,则人成。

茶要等,千锤百炼才能制出好茶;茶要专,摒去杂念才能泡出好茶;茶要静,心平气和才能品出好茶。

茶如此,做人何尝不是如此。耐心!专心!精心!

红茶,可清饮,可调饮,调饮可加牛奶、蜂蜜、水果、姜,包容性极佳!

做人也应如此,放到任何环境都能大方异彩。

绿茶

迂回间悟大千之原,于心智观万物之本,失意处生机将至,似平静荡气澎湃,心容天下。

红茶

脚步可以遍及全球,是因为心够宽广,有无限的包容性。

普洱茶

不要畏惧岁月的流逝,虽然时光常常是美好的敌人,但也能成就历久弥。

乌龙茶

要练就特殊的气质,必须耐得住静置的寂寞。

煮茶,从唐朝走向阿拉伯


[摘要说明]煮茶,从唐朝走向阿拉伯

煮茶,----唐朝文人骚客们的爱好,如今在阿拉伯世界究竟如何表现呢? (注:唐朝时期的大食国就是阿拉伯帝国。)

茶与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对茶情有独钟,酷爱喝茶这已为世人皆知。走进阿拉伯世界,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也无论在家中还是上班、旅游,几乎没有不喝茶的,饮茶对于阿拉伯人的生活来说其重要性仅次于吃饭,位居第二位。阿拉伯国家东起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至非洲西北部的马格里布,有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22个阿盟成员国家和地区。面积14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亿,喜欢饮茶的人不可胜数,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饮茶量大得惊人,到2002年世界上饮茶量超过3万吨以上的前10个国家中阿拉伯国家就有伊拉克、埃及、摩洛哥三国,分别为4、5、6位,三国的茶叶消费量总和为196942吨,超过世界第一的英国136598吨,2001年按国际茶叶委员统计资料,人均茶叶消费超过 1公斤的17个国家和地区中阿拉伯国家就有利比亚、科威特、卡塔尔、伊拉克、摩洛哥、叙利亚、巴林、突尼斯、埃及9国,阿拉伯地区盛行饮茶之风,但并不产茶,年茶叶输入量27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26%,人均1.3公斤。其中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等国喜欢喝红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喜欢绿茶。

阿拉伯人饮茶,根据茶的甘涩、甘甜、宁静和回味,总结有三道茶。一道是苦涩,任重而道远;二道是真谛,平淡而久远;三道是幸福,甜美而芳醇。

阿拉伯红茶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等国的穆斯林主要饮红茶,酷爱“鲜浓”风味的红茶,佐牛奶、薄荷煮饮。从早到晚,饮三五次。红茶是煮饮的,先把茶叶放在小壶里,添水,加糖,然后慢慢煮开,茶香甜醇。特别是喜欢加入糖,调成又浓又甜的糖茶,独具民族特色。一般每壶茶煮好后每人喝一杯,就把只煮一次的茶叶倒掉,要喝再重新煮。茶具一般比较简单,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一只小茶壶加上几只小玻璃杯子,对茶具没有过多的讲究。饮红茶是款待客人的主要方式。煮茶是每个家庭主妇的拿手好戏,宾客来临,主人先敬上一杯香喷喷的红茶,在开会、商务会谈等正式场合,都以红茶招待来宾。各地遍布茶馆、茶摊儿,机场、宾馆、饭店都随时有茶水供应,科威特人“一茶多喝”,常见的是放方糖,讲究一点的就挤些柠檬汁或橙汁,最让人称奇的是放入新鲜的牛羊肉,据说这样可以解腻生津。喝浓厚醇香的红茶,是埃及人的嗜好,他们不喜欢在茶汤中加牛奶,而是喜欢放蔗糖,红浓的茶水盛在透明的杯中,红白相间,非常的好看,小巧的茶杯便于闻香,既饱口福又饱眼福。阿拉伯红茶,味道甘甜的很,茶水放入嘴中有粘粘糊糊的感觉,一般人喝上两三杯后,甜腻得连饭都不想吃。在伊拉克有些地方喝茶的方式新奇有趣,“含糖啜茗”,这是一种比较特别的饮茶方式。先添一下白糖,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内的甜味融合,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令人心驰神往的涟漪。这种饮茶方式,可以根据苦涩的轻重,用咀嚼方糖程度,各自调整红茶的甜度,这种由饮者自由控制甜味程度的饮茶法与一杯茶一个味儿的普通饮法大异其趣。旁观者仅凭观察是无法体会到这种“”的精髓的,只有当你也捧杯含饴,感受丝丝甘甜在唇齿间蔓延,由涩转柔的茶香直袭心扉时,你才不得不承认这种饮茶法真的自有其妙。这种独特的“含糖啜茗”茶文化,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也有的把糖放在面前,望糖喝茶。巴勒斯坦人结婚时,有“饮茶剌针”的风俗:新郎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一路上要到各家各户饮“祝福茶”,同时还要接受小伙子们的针刺,针刺虽然疼痛,但不能露声色,要佯装笑容,以显男子汉气概和新婚的喜悦之情。

阿拉伯绿茶

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喜欢绿茶。这些国家90%的土地是沙漠。常年晴空万里,烈日炎炎,出汗多,用茶解渴和补充水分。加之西非人民常年以食牛、羊肉为主,少食蔬菜,而饮茶能去腻消食,又可以补充维生素类物质。因此,这里的人民不但好饮茶,而且嗜茶为癖,视茶如粮,不可或缺。故而,饮茶风靡的西北非阿拉伯地区孕育了以“面广、次频、汁浓、掺加佐料”为其特点的阿拉伯情调。最喜欢中国的绿茶。所谓“面广”,几乎人人皆嗜茶,按人均消费量约为中国的三倍。所谓“次频”,每天不少于三次,一次多杯习以为常。所谓“汁浓”,茶的浓度是中国汉族地区的两倍,所谓“掺和佐料”,饮茶时习惯加白糖还以薄荷叶(汁)佐味,茶香馥郁,糖味甘美,薄荷清凉,相得益彰。此外,还有配上几粒松子的“松子茶”。西北非的阿拉伯国家沏茶品饮非常地讲究,有的将茶叶及作料放在直径十多厘米的小瓷壶中,茶壶浅埋于小木炭炉的炭火中慢慢煮熬,沸开后将茶色醇厚、香味异常的茶汤倒在小玻璃杯中,一般只倒三分之一或一半。喝茶时有的像中国的功夫茶一样,小杯啜饮,模样斯文,也有的需配上各种茶点,边吃边喝,别有情趣。宾客临门,主要应当看客人烹沏,并先敬茶三杯,客人只要把三杯茶喝完,才合乎礼节。

茶对阿拉伯人的影响

阿拉伯是一个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地区,伊斯兰文明是其居民全部生活方式准则,包涵着行为规范、道德准则,茶的社会功能与阿拉伯的伊斯兰文明相得益彰,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必然是多方面的,阿拉伯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设宴……,喝茶品茶创造着一种温馨、宁静、和谐、休闲的伊斯兰文明风尚,茶的输入是符合伊斯兰教要求的。茶室,对于大部分阿拉伯人来说,是以茶会友的地方,也是谈生意的好场所。因为阿拉伯禁酒,他们便以茶代酒,提神、健身、醒胃、清肠全靠它,故此,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爱饮茶,而茶又不像酒类或咖啡不能过量,所以阿拉伯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一天十几杯茶对他们来说很正常。

其次,茶丰富了阿拉伯的饮食文化。“文明需要某种慰籍品”,在茶成为阿拉伯的民族饮料之前,阿拉伯的饮食结构基本是热食冷饮,牛奶是传统的饮料,以馕为主食,喜食肉食品。而且阿拉伯人生活在沙漠环境中,常年天气炎热,气候干燥,那里的人们出汗多,消耗大,而茶能解热,消暑,补充水分和营养。加之常年以食牛、羊肉为主,少食蔬菜,而饮茶能去腻消食,又可以补充维生素类物质。阿拉伯人将茶喝成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饮茶的人特别的多,几乎接近于“全民性”,除了吃饭饮茶外,国内大大小小茶馆林立,让人眼花缭乱,长此以来,茶凭借它的实用功能,改变了阿拉伯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一种渗透着民族特色茶文化。

再次,丰富了礼仪文化,提高了生活质量。自古以来阿拉伯人就以好客而闻名于世,现在他们待客的头一件事就是喝茶,无论到家庭做客或到单位公干,都会得到茶的款待,阿拉伯国家喜欢集体饮茶,作为沟通人际关系,增进友谊的桥梁,这已成为阿拉伯人文明待客的习俗。用茶待友是一种礼仪,走亲访友送上一包茶叶,那是相当高尚的敬意。阿拉伯人借茶消遣,在家中常有朋友一起喝茶,慢慢聊天;在城市的茶馆里,常常可以看到人们一边喝着茶,一边悠闲地说话,似乎喝上茶就可以不计时间了,饮茶已成为阿拉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乐趣。自古阿拉伯人保持着“夜谈”的习惯,往往是不到半夜三更甚至通宵达旦而不散伙,久而久之茶便成了“夜谈”中最为理想的饮料,既能解渴提神,又可助兴除烦,所以越喝越有滋味,兴致更浓。在一种优雅轻松的氛围中品尝、欣赏、陶醉于纯美的生活,只有衣食无忧,又有闲暇的民族才有闲情逸致培养这种精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把消费变成一种文化,享受自然之美,文明之情趣。

茶友随笔:茶人,一片树叶的知己


茶人,一片树叶的知己。无论阳光雨露如何滋养着茶树,树叶,她还是一片单纯的绿叶。

当采茶人用沾满泥土芬芳的双手将她摘下的那一刻起,树叶的生命开启了新的篇章。鲜嫩的伤口等待的是知己的手,是用生命演绎一场香醇之舞。

当制茶人用饱经高温洗礼的双手将她炒制的那一刻起,树叶的肉体虽然死亡,灵魂却得到了滋养。生命的历练是自我的完善,却也希望得到知己的赞叹。

当泡茶人用训练有素满怀静穆的双手将她冲泡的那一刻起,树叶终于得到升华。那场用生命演绎的舞蹈终于在与沸水的相拥下,完整了。如同伯牙的琴音,她,等待着知己。

当品茶人喝下那口香茶之时,水与树叶倾尽全力在口腔中恣意的抒情,那一片树叶的生命因为有了知音而完整。千变万化的香气、甘甜醇厚的滋味、迅速悠远的回甘、猛烈张扬的生津、树叶用茶汤勾勒着自己生命的故事,树叶用灵魂的张力报答着,知己。

茶人,一片树叶的知己。从采茶、制茶、泡茶到品茶,这都是知音之情,如果没有那一份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又何尝对得起这样的好茶。

余生奉茶去,从此歇红尘。

我愿意用毕生的经历,来报答茶的知己之情。

“一带一路”下中国茶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


从历史进程来看,“一带一路”是中国茶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的主要渠道。在阿拉伯文化向东方传播的同时,中国的茶文化逐渐经由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传至阿拉伯国家,中国茶叶的社会功能正好契合于阿拉伯人民的宗教信仰、精神文化和生理需求,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诸多深远影响“一带一路”促进了中阿茶文化的共同发展。

1、中国茶文化西传入阿拉伯国家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茶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们在种茶、制茶、喝茶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享受,并基于此产生的各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茶文化兴于两晋时期,繁荣兴盛于唐、宋、明时期。唐朝已有探讨饮茶艺术的专门书籍,茶道精神也初见端倪;到宋代,茶文化在皇族和民间广为传播,人们都普遍饮茶;至明清时期,茶叶的种类、泡茶技术、茶具样式等都有了很大发展,茶文化的内涵变得更为广阔,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作用不仅在于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更在于其以茶叶为载体传播至全世界。在伊斯兰教向东方传播的同时,中国茶文化也逐渐经由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传至阿拉伯国家。如今,茶已经成为阿拉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对阿拉伯国家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阿拉伯语中,茶被发音为“Shay”,与汉语中“茶”字发音甚为接近,也体现了中阿茶文化之间的不解之缘。在唐朝,著名的“茶马互市”将中国茶叶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和阿拉伯国家,其数量不比输往东方邻国少。应该说,我国早期茶叶的外传基本上是与陆路通向西亚的丝绸之路相辅而行的,亦可称“丝茶之路”。据黄时鉴先生资料研究认为,“从十四世纪起讫至十七世纪前期,经由陆路,中国的茶在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播。”在元朝,茶叶虽进一步在中亚和西亚传播,但那时珍贵的茶叶仍是奢侈之品;至明朝,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程遍及阿拉伯半岛,茶叶的对外输出进一步扩大,那时生活在中亚和西亚的阿拉伯人民开始普遍饮茶。

自公元1601年起,中国茶叶由荷兰商船经澳门大量运载至欧洲,也正是欧洲商人将中国茶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地处西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从此,满载中国茶叶的欧洲商船频繁往来穿梭于西北非沿岸,将中国的茶叶和文化传至居住在西北非的阿拉伯人民。因中国茶叶迎合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至19世纪地处西北非的阿拉伯人民也已普遍饮茶,中国茶叶得以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2、中国茶文化对阿拉伯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讲究“清、新、静、俭、洁”,追求质朴雅致。中国茶文化一经传阿拉伯国家,便与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经济、人文等因素结合,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阿拉伯茶文化。伊斯兰教为阿拉伯国家人民提供了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其中包涵行为真理、道德准则、身心至善等教义,中国茶叶的社会功能正好契合于阿拉伯人民的宗教信仰、精神文化和生理需求,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诸多深远的影响。中阿两大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既存在着共通之处,又分别体现了两者的差异。

饮茶文化

中国人自古尤其偏爱清新淡雅的绿茶,在中国茶叶传入欧洲前,处于中亚、西亚和非洲的阿拉伯人民都饮中国绿茶,其后,随着近代欧洲红茶文化的兴起,中亚、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民也逐渐形成了阿拉伯红茶文化,人民日常生活以饮红茶为主,如地处西亚海湾地区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和北非的埃及等国。而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则还保持着酷爱喝绿茶的饮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主要以“泡饮”为主,一般直接将沸水或热水导入泡茶的杯中,茶水中不加任何的调味品,以清饮的方式体验茶叶的天然清香。而阿拉伯人饮茶多以“煮饮”为主,将茶叶放在小铜壶中,添水慢慢煮开,熬煮成茶色醇厚、浓香异常、略带苦涩味的茶水,然后倒入精美的玻璃或瓷器茶杯中。一壶茶煮好后每位客人喝一杯,再喝须重新煮茶。不论饮红茶还是绿茶,阿拉伯人偏爱加入半杯量的白砂糖,佐以薄荷叶、牛奶或肉桂等调味,调成一杯又浓又甜的糖茶。可见,阿拉伯的糖茶文化是在吸收中国茶文化精华基础上,与当地文化习俗相结合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馆文化

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茶馆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阿拉伯人民的茶文化。中国历史上茶馆的兴盛使茶文化得以进一步发扬和进步,茶馆文化反映了人民的社会生活、思想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情趣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各色人等皆汇聚于茶馆,茶成为了人们互相交流、增进友谊的重要场所。在阿拉伯国家,人们至今仍保持着喜欢集体饮茶和“夜谈”的习俗,在城市各类茶馆中,人们常一起边饮茶、抽水烟,边闲聊至半夜三更。阿拉伯人在茶馆中不断交流和传播信息,无论议事或休闲,都充满着社会生活气息,也发展和宣扬着阿拉伯茶文化,这与中国茶馆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极其相似。2002年,由埃及著名汉学家阿卜杜·阿齐兹·哈姆迪翻译的老舍著名话剧《茶馆》,受到阿拉伯人民的极大关注和喜爱,也再次证明了中阿茶馆文化的共通性,“一间小小的茶馆,就可以浓缩出社会的五光十色,因此《茶馆》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就给了阿拉伯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3、茶文化视角下的中阿文化对比

虽然阿拉伯人民的饮茶习俗由中国传入,两者的待客之道是一致的;但生活于不同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的中阿两大民族,都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并体现着各自特有的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的内向独立性与阿拉伯文化的外向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即强调主体自身道德内心自律的哲学思想。这种重视主体的格局从先秦就确定下来,形成一种早熟的人本位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在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形成了较完备的隔绝机制,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向独立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其自身的不断完善,而不是吸收外来文化。而阿拉伯文化则成熟较晚,至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阿拉伯人民才告别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由于当时世界各地的文化几乎都要比阿拉伯文化先进,因而使阿拉伯文化带有极大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均采取外向包容的态度。中国文化的内向独立性也体现在茶文化中。

中国的茶文化自成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当优秀的分支,中国人生活中的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为礼、以茶清政、以茶修德已成为最普遍的习俗,中国茶与茶文化已成为东方文明的象征。而阿拉伯茶文化则在东方式内向的基础上兼具了外向性,以极大的包容性不仅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精华,也广泛吸收其他外来文化,再结合自身民族特性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茶饮文化。

中国文化的农耕性和阿拉伯文化的沙漠性

中国文化主要发源于气候温润、雨水充沛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具有悠久的农耕生产文化,物产丰富,人民靠自身劳动自给有余,是典型的农业文化,人们性格温和内敛,追求和平,饮食种类丰富全面。阿拉伯文化发源于阿拉伯半岛腹地,地处酷热的沙漠地区,终年干燥少雨,人们过着颠沛的游牧生活,属典型的沙漠文化,人们性情自由奔放,热情开朗,喜爱歌舞,饮食种类单一,摄入多以高热量食物为主。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也体现在饮茶口味上。

中国人饮茶偏爱品清茗而不添加任何调味品,口感清爽怡人,这与中华民族平和内秀的性格相一致。而阿拉伯人以食牛羊肉为主,酷爱甜食,饮茶常佐于白砂糖、薄荷、牛奶等,口感甜腻厚重,饮茶至尽兴时更是附以欢快的歌舞,这与阿拉伯人生存的严酷环境及其性格是分不开的。

中国文化的精神性和阿拉伯文化的物质性

在儒家思想和古代哲学的影响下,中国文化素来特别重视对人的伦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太注重物质利益的思想。而阿拉伯人则正相反,他们大多倾向于用物质的原因去分析事物,这种物质利益的思想意识后来一直是阿拉伯人的传统思想意识之一,这种民族性与中国人的注重伦理和道德修养的倾向是大相径庭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茶文化追求典雅纯朴、清新宁静,人们常通过饮茶来表达自己对淡泊名利、返璞归真境界的向往,茶具风格和材质简约雅致,饮茶环境朴素幽静。而阿拉伯茶文化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饮茶讲究茶具华丽精致,环境布置考究,保持着华美的传统阿拉伯风格或是金光闪烁的奢华西洋风格,可见,阿拉伯人饮茶已超越了单纯的“饮”,带有着极强的审美性和物质性。

4“一带一路”下中国茶文化对阿拉伯世界的当代影响

阿拉伯人民对中国茶叶的青睐由来已久,他们也因为茶叶了解和喜爱上中国。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茶叶贸易帮助人们克服了语言障碍、宗教信仰不同和地域阻隔,传承和发扬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帮助阿拉伯国家建立起了既基于中国茶文化又具有其特殊地域特征的阿拉伯茶文化。阿拉伯人饮茶,根据茶的甘涩、甘甜、宁静和回味,总结有三道茶。一道是苦难,任重而道远;二道是真谛,平淡而久远;三道是幸福,甜美而芳醇。这其间阿拉伯茶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展露无疑,与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酷爱喝茶已成为阿拉伯人民的一大传统特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饮茶,饮茶的重要性仅次于吃饭。阿拉伯国家东起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至非洲西北部,跨越22个国家,总面积约13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339亿,每年饮茶的数量相当惊人。

中国是世界第一茶叶生产国、种植国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在“一带一路”进程中,我国全力打造向中东阿拉伯国家茶叶出口的贸易平台和茶文化传播平台,全面提升中国茶叶在阿拉伯国家的出口贸易量,如举办中阿茶博会、中阿茶业高峰论坛,重点研讨“一带一路”下中阿茶文化的发展交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等议题。同时,我国也在“一带一路”的巨大商机中探索搭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新的“茶马古道”,以进一步推进中国茶文化向阿拉伯国家的传播。其次,围绕阿拉伯人民的多样化需求,我国茶产业立足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分层次向消费者推荐有品质的茶叶和茶具,利用展会向消费者公益传播如何选茶、品茶、以茶养生等健康消费观念,促进阿拉伯国家对中国茶叶的大众消费,推动中华老字号茶叶品牌的传承升级,支持民族企业创新品牌推广。

千百年来,“一带一路”在传播中国茶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留下了众多的文物遗产,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财富为今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厚实的历史基奠。“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茶叶走向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渠道,成为了中阿人民的友谊纽带和交流桥梁,在促进中阿茶文化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喝茶也是一种投资?


喝茶的人,变得健康长寿。

茶是天然饮料,健康饮品,茶水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经常喝茶对人的身体有意想不到的好处,茶能让我们变得健康,对长寿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喝茶的人,容易放下压力。

这个时代竞争这么残酷、这么激烈,节奏又是这么快,速食主义的时代中,喝茶的人更能放下压力,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缓解压力,在喝茶的过程中心态一点点变化着,不再浮躁,放下压力,海阔天空。

喝茶的人,慢慢摆脱懒惰。

喝茶的人只知道努力认真的去做一件事,他们总说笨鸟先飞,即使自己不是那么聪明,只要肯为一件事努力的付诸行动,相信自己,一切都会改变的。他们相信努力的人一定会有福报。

喝茶的人,成熟稳重。

喝茶既喜欢那份苦涩,又因体会出一层进一层的平淡而愉悦。

就如一杯清茶,是一杯余香萦绕,淡泊清雅,混杂着多种浓情和淡意的心茶。

除了浮躁又保持了香味,一如中国茶那股若有若无的幽香,是深藏不露的,恬淡而隽永,沉实而深刻。

喝茶的人,懂得感恩知足。

茶人懂得生活不是靠面子才能过得好,所以他们不虚荣,他们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懂得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他们用真诚和善良对待身边所有的事物。

喝茶的人,气质优雅迷人。

有人说,一个人四十岁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四十岁之后的长相是由自己负责的。容貌易老,但气质不会,优雅的气质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态度。

喝茶,是一件修心养生的事,更是一件培养气质的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652.html

上一篇:癌症最怕茶——学会喝茶,胜过吃药!

下一篇:普洱第一名山——布朗山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