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清茶一杯,洗涤其心,光风霁月,一片清明

2019-12-23

东晋陆纳“市长”的侄子搁现在,可以当个办公室主任或者秘书长,最不济弄个副职,也可以分管后勤与接待。陆小侄对于接待上级领导,能急主子之所急,也急主子之所不急,想主子之所想,也想主子之所没想,这样的人来搞办公室工作,绝了。但是,他不幸生在东晋,不幸生在富有魏晋风度的陆市长家,也就生就了一副挨骂的相。

陆纳在吴兴当市长,接到了上面一个通知,说是谢安同志准备来吴兴视察工作,通知下来好几天了,陆市长居然在那里无所事事,好像没他什么事似的,既没有东市去买燕窝,也没有西市去买熊掌,全市机关都平静得很。这也太不正常了哒,谢安,可不是一般人,就是那个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谢总司令,怎么说也是个党国要人,接待问题事关政治的,谁敢吊儿郎当?陆小侄也许觉得他叔陆市长以前在这方面吊儿郎当惯了,也就南市买了山珍,北市买了海味,没让其叔知道,办了一桌豪华酒宴,预备给谢总司令接风洗尘。谢首长到了,陆市长摆上来的是一盘苹果、一盘草莓什么的。当然,清茶是主打饮食科目。陆市长与那些翩翩魏晋风度的人士,早就提出了“以茶养廉”的治吏措施,不论上面来的是什么人,不搞满汉全席,也不搞四菜一汤,搞的都是“每宴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陆市长就如此招待了上级领导,准备撤席,不料其侄子趁还没散人,吆喝着迎宾小姐、端盘小伙将天南之地方菜、地北之特色菜络绎不绝地端了上来。陆市长火气不打一处来,将其侄子臭骂一顿,臭骂其侄玷污了魏晋之风度与清茶之清德。

估计其侄会顶一句:“叔,你不会搞接待,你就不会讲政治。”估计这个又会惹得其叔火起:“豪奢接待就是讲政治?乱弹琴!那是讲什么政治?那是政客。清茶一杯,洗涤其心,光风霁月,一片清明,才是真正政治。”

在宴会上,也许茶才是真正的政治。酒好像不太像,肉也好像不太像。酒好像常常是鸿门宴,肉好像常常是豪华宴,酒宴与肉宴好像都得在暗处进行,不是据说有规定公务人员的车子不得停放在酒馆附近200米之内吗?车得在200米之外,人可以入200米深处,当然得关起门来,才不至于让人知道在那里“胡吃海喝”。所以说,酒宴与肉宴尽管上得了台面,但是得把那台面关起来,再怎么上台面,也上不了电视台。吃啊喝啊,这类接待工作的事,唯一既上得台面又上得电视台的,就是这茶会了。能够公开的政治是真正的政治,不能公开的政治,当然是伪政治,所以,茶是真政治。

搞政治的,应该用茶来洗肝肠。肝肠常常龌龊,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山珍类东西没入政治的肚子之前,是山珍,一旦入了肚子,那就变成了污秽,污秽囤积,这人也就臭了,如果能够喝茶,让茶自肺腑而入肝肠清洗一空,那就头脑清醒,心地清明。白居易在杭州,天天喝着龙井茶,把一副浊肠洗干净了,临走之时,就只从杭州弄了两块石头走,“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若他不是“别茶人”,谁知道他会带什么走呢?恐怕是会千金抵石头吧,石头抵千金与千金抵石头,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前者无乃伤清白,后者全是伤清白。东坡先生也是搞政治的,人一直都很清白,也缘于他不论是接待上级,还是犒劳自己,往往都是一杯茶:“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往往都是一杯茶:“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坡先生,一盘蒿笋,一杯清茶,就把中午那餐主食搞定了,谁来都是一样,这样的人虽然未必是“无灾无难到公卿”,但多半是“少牢少狱到天年”的,把佳茗当佳人抱,肯定是好的,反之,把佳人当佳茗泡,那就麻烦了,不清白了。

精选阅读

顶级花茶“迷倒”一片


[摘要说明]顶级花茶“迷倒”一片

专家与茶友们一同品评花茶,场面热闹

茶友审评忙

N本报记者 何旌

看一看、尝一尝、比一比、想一想……与每一位有经验的评茶师一样,3月22日下午,来到海都品客会现场的每一位茶友都依据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等项目给每一泡花、绿茶作出了自己的评定,而大腕级专家云集审评的热闹场面则让大伙们都开了眼界———“专家阵容如此之大的审评场面咱还是第一次见!”

评茶:品出最优花、绿茶

备好茶样与专业器皿,四泡绿茶———毛峰、浙江龙井、梅家坞龙井、高山绿首先上阵审评。沸水注入审评杯,只见茶叶迅速地在杯中翻滚,茶友们分为四组,个个都在审评器皿前屏气凝神,待冲泡时间到点,认真地对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项目,通过感官来审评。“高山绿豆香显,香气迷人”、“毛峰绿叶绿汤,汤色绝佳”……各组茶友们有的彼此切磋开来,有的沉默专注,待专家进行最后的点评,才对自己的审评松了口气。茶叶审评专家陈郁榕告诉大伙,绿茶为不发酵茶,基本品质为绿叶绿汤,绿茶有大宗绿茶和名优绿茶之分,大宗绿茶指普通的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等绿茶,大多以机械制造,品质以中、低档为主。而在活动中参与审评的四泡绿茶,各具特色,其中以高山绿的品质为最好。

其后,多泡特种花茶上阵参与审评的态势更是让众多茶友啧啧叫好。茉莉茶王、茉莉针王、外事礼茶、白龙珠、茉莉闽毫,五泡花茶同时冲泡,迅速在茶铺内弥漫开来的花茶香,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仿佛置身于茉莉鲜花的海洋……福州茶厂陈成忠告诉茶友们,审评花茶侧重香气,应突出花香。评香气着重鲜灵度、浓度和纯度,以鲜灵度和浓度为主。鲜灵度指花香敏锐、芬芳悦鼻的程度;浓度则指茉莉花香的高低;纯度系指窨入鲜花应有的花香,且不闷不浊,忌异气。五泡花茶中,茉莉茶王香气芬芳高雅,鲜灵度好,品质最上,茉莉针王香气浓郁,这两种花茶,都是平时较少有机会喝到的顶级花茶。

专家:来的都是大腕级

几十年前被批准为“第一家茉莉花茶”专业厂的福州茶厂,如今已是福州生产茉莉花茶的老厂家了,几十年来奋战在生产花茶一线的骨干专家在活动中也都来到了现场———厂长陈新光与他的负责技术、生产加工、销售、审评等各个环节的骨干,大腕级专家云集自然少不了对花茶生产中各个环节的点评,一系列的解析也让茶友们有了直接的认识。而福建省新合作茶叶公司及福建省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茶叶审评专家陈郁榕也纷纷现身现场,众专家云集,说茶评茶,好不热闹。陈郁榕说,茉莉花的发展史几乎和古城福州的发展史同在,宋太守蔡襄曾有诗云:“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舶。团栾茉莉丛,繁香暑中折。”八闽高山茶芽嫩,闽江两岸茉莉香,名茶名花相互为用,使得福建成为我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和主产区。本次举办的审评花、绿茶的活动,不仅对茶友们认识专业的茶叶审评技术有很好的作用,也对福州茉莉花茶的推广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闻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观叶底……专家云集,自然乐坏了众茶友,现场提问活跃,而“疑难杂症”也纷纷迎刃而解。特别热心为活动准备了绿茶茶样的福州闽蜜香茶行总经理高愈正说,本次活动让茶友们体验到了审评茶叶的乐趣,让原本一个略带枯燥的茶叶审评技术工作,因为茶友们的互动而活泼有趣起来,让大伙们更了解了绿茶与花茶,也更了解什么是一泡真正的好茶。

下期主题 闻香识茶

□预告

时间:3月29日(周日)下午3点

地点:福州别有天茶艺居(福州五四路国际大厦三楼)

报名电话:13559933815

花香、果香、豆香、蜜香……不同的茶散发着不同的芳香。本期海都品客会邀请茶叶审评专家陈郁榕与茶友们一起闻香识茶,鉴别乌龙茶、红茶、绿茶等不同茶类中的茶之香气特征。

一片茶叶的芬芳 每一片茶叶的生命本质


一片茶叶的芬芳

抓一把茶叶丢进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的液体,喝茶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杯茶的每一滴水,是刚刚那一把茶叶中的每一片所释放出来的。我们喝茶的人,从来不会去分辨每一片茶叶,因此常常忘记一壶茶是由一片一片的茶叶所组成。

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生命本质。  

布施不是如此吗?

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的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的这一片,一壶茶都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能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布施,我们应以茶叶为师,最上好的茶叶,五六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茶,而每一片茶都是泡在壶里能还原。能温润,才有作为茶叶的生命意义;我们也是一样,要经过许多岁月的涮洗才锻炼我们的芳香,而且只有在奉献时,我们才有了人的温润,有生命的意义。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欢喜一壶茶时并不会赞叹单独的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布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贡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

正如《维摩经》说:“布施,是菩萨净土。” 欲行布施,先学习心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说珍惜世界,先珍惜每一片茶叶 !

一片茶叶炫舞


隆冬,你当修身

冰雪,你当饮品

河边的柳絮吐芽时

你口含琴片

羞涩地奏出春的序曲

菜花簇拥

桃花堆笑

李花轻笛

杏花浅吟

梨花薰蒸

早已把春煮沸

冬眠的蜜蜂

被喧嚣嘈醒

当你睁开惺忪的眼

蜜蜂们已在为你舞蹈

因为你植根土地

村民们相约着

组成合作社

你的生命

在社员们的眼池中苏醒

一棵茶苗是温饱的胚芽

一根茶树是小康的银折

一片茶园是希望的存盘

一个合作社是农民财富的矿藏

红衣少女轻挥香袖

用玉指轻掐你的叶舌

把你嫩黄的青涩

丢进背篓

社员们无数个拥抱

把早春的胎苞

拿捏得流馨溢香

你汇入涅槃的熔炉

热烈地烘烤

激情地翻炒

千百次冶炼

完成无数次角色的转换

你渐成纤纤细腰

你静静地等待

渴望着

在滚烫的山泉里沐浴

完成你的生命绝唱

人们将你投进高贵的瓷杯

当开水从天而降

你鼓出无穷的爆发力

冲天而起

在旋舞中奏出交响

冷静浸润

榨出你生命的本色

每个细胞都蕴着春绿

升华成营气养生的尚汤

茶 · 一片树叶的成分


茶叶的主要成分

主要包括有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这些物质并非皆可经由冲泡的过程而溶于茶汤之中,像脂质,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甚难溶于水中,多元酚类及维生素会在茶叶制作过程中改变其成分及含量,至于影响茶汤品质几个主要成分则由碳水化合物、咖啡因、氨基酸及多元酚类

茶叶的色泽

茶叶中的物质包括: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香素、花黄素、儿茶素、维生素C、氨基酸、糖、果胶、蛋白质等。

儿茶素无色,在茶叶制造过程中,与氧发生作用(氧化作用),颜色才逐渐加深,儿茶素氧化得越彻底,颜色越深,维生素C也会氧化变深色

颜色的变化:绿色>黄>黄红>红>红褐>黑褐

氨基酸和糖也会相互作用,产生黄褐色物质,果胶、蛋白质受热干燥后,凝固于叶面,使颜色加深。

树叶成品中浅色系的茶叶

主要是叶绿素的颜色

叶绿素分为:1.叶绿素A:深绿色。

2.叶绿素B:黄绿色。

茶叶越嫩,叶绿素A的含量越少,所以嫩叶多呈黄绿色, 茶树叶片长大后,叶绿素A的比例大增,叶色呈浓绿色,如绿茶等。制造时茸毛中的茶多酚未经氧化,仍保持无色状态,因此显白毫,如制造时茶多酚大量氧化,变成黄橙色,就会变金黄色(如君山银针、黄山毛峰)

树叶成品中深色系的茶叶

通常都经过发酵的过程,茶干色泽并非鲜红色,多数为乌黑或黑褐色,所以红茶英文名或俄文名称为Black Tea。经过发酵,叶绿素被大量破坏,大部份变为黑褐色物质,另外茶叶中一种叫茶多酚的物质,氧化后也会产生褐色的物质,茶叶中糖、果胶、蛋白质等有机物,附于叶表,干燥后使呈现黑褐色或乌黑色

茶汤的颜色

浅色类

黄绿汤色的物质,绝大部份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组成茶多酚的有花黄素与花青素,大多能溶于热水的有色物质;花青素的种类很多,有黄色、有绿色,是绿色茶汤的重要部份;花青素的颜色或黄或紫,因此含花青素的绿茶汤色较暗;上有儿茶素(无色),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部份氧化,变成极易溶于热水的黄色物质,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加工过程中茶温度不够高,会使儿茶素进一步氧化,由黄变红褐色。一杯茶若放久了,颜色会加深;茶叶保存不良,冲泡出来的也会侍深色,是因茶多酚氧化所引起的。

深色类

通常不经过高温杀青处理,经过发酵以后茶多酚变化剧烈,茶多酚大量氧化,颜色加深,变成红黄色、红褐色物质;主要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统称为『红茶色素』,所以优质红茶茶黄素与茶红素含量较多。

茶叶的香气

笼统的讲香气与温度成正比,刚采下来的茶叶并无芳香,只有青草气,在加工过程中,青草气味不断的挥发,大部份都散失了,而具有芳香的物质,由于一般沸点较高,所以被保留下来,因此制成成品茶叶就具有香味了

加工时火温高>具甜香、焦糖香

加工时火温低>青草气挥发不充分,青味

茶叶的滋味

鲜味:主要成分为氨基酸,鲜中带甜,细嫩的茶叶中含量高

涩味:主要成分为多酚类物质

甜味: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糖,及部份氨基酸

苦味:主要成分为咖啡碱、花青素、茶叶皂素

一片叶子对世界的影响


一片小小的茶叶,在悠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影响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茶文化”。

历史上的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亚洲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最早茶叶在中国植物图谱中作为药品或蔬菜出现,距今至少已有4700余年,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中国有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当时人们茶事生活化的真实写照。

唐代“茶圣”陆羽铜像。陆羽,唐代复州竟陵人。他一生事茶,孜孜不倦,所著《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在悠长的饮茶历史中,亚洲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亚洲人民也在品茗鉴茶、奉茶待客中相互交往,加深友情。

日本

从喝茶解渴到品茶养生,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国形成了底蕴深厚、历久弥新的茶文化。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对日本影响极为深刻,日本茶道发祥与中国茶文化密切相关。早在唐朝时期,大批日本遣唐使来华到中国各佛教圣地修行求学,这些遣唐使归国时,也将中国的茶籽、茶的种植知识、煮茶技艺带到了日本,茶文化在日本逐渐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新的精神内涵。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禅家茶道团来华访问。

印度

当今的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印度,18世纪末开始从中国引进茶籽试种茶树,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中叶,阿萨姆成为继中国以后第二个茶叶生产地区,印度茶业迅猛发展。

2019年4月24日,茶摊主人丽纳在印度新德里将制作好的奶茶倒入杯中。

更远的世界......

茶叶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通道,从中国向尼泊尔、越南等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传播。一片小小的茶叶,在不断地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以当地文化为根基、影响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茶文化”。

在格鲁吉亚,人们爱喝一种叫“刘茶”的红茶。这种茶的祖源为中国的祁门红茶。这是1910年,黑海东岸巴统北部小镇恰克瓦,当地人在采摘茶叶。茶树散布在起伏的山坡上。

茶是饮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一片叶子的哲学


茶不是价格越贵越好,好茶先要做工好,还需要适合自己的口感。

凡事皆因事物本质而定。纯料的茶不等于没有拼配,拼配是绝对的,纯料是相对的。世事无绝对,懂得辨证看待你会活得更好。

大红袍是乌龙茶,不是红茶。安吉白茶是绿茶,不是白茶。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必须要学会的洞察力。

安溪铁观音分为内安溪、外安溪,价格、品质差很多。

相似的东西会有着很大差异,要学会认真和严谨的对待每件事。

乌龙茶也叫青茶。

有些时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茶怕潮湿,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保存:绿茶,黄茶放锡罐;乌龙,红茶放铁罐;白茶,黑茶放陶罐。

人只有在正确的位置才能保持价值。

绿茶不是越新鲜越好,要放几天退了寒气才好。

任何事情,切记不可急功近利,适合自己才好。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人,不过两种状态:拿起、放下。

能浮能沉,则茶香;拿得起放得下,则人成。

茶要等,千锤百炼才能制出好茶;茶要专,摒去杂念才能泡出好茶;茶要静,心平气和才能品出好茶。

茶如此,做人何尝不是如此。耐心!专心!精心!

红茶,可清饮,可调饮,调饮可加牛奶、蜂蜜、水果、姜,包容性极佳!

做人也应如此,放到任何环境都能大方异彩。

绿茶

迂回间悟大千之原,于心智观万物之本,失意处生机将至,似平静荡气澎湃,心容天下。

红茶

脚步可以遍及全球,是因为心够宽广,有无限的包容性。

普洱茶

不要畏惧岁月的流逝,虽然时光常常是美好的敌人,但也能成就历久弥。

乌龙茶

要练就特殊的气质,必须耐得住静置的寂寞。

泡一杯清茶 放空心灵的禅意


为了生活而忙碌,现在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多,不知如何放松?如何解压?工作停不下来,下了班还整理家务或想着工作,有多少人泡一杯茶静下来过呢?更不用说禅茶了。在忙碌生活中学会享受生活,给自己泡一杯清茶,便有了放空心灵的禅意。

选择气温适中,还有穿来的凉风,空气特别清新的傍晚,是一种最美的傍晚,在寂静的窗台前仰望夕阳下的天空,安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呼吸。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慢慢吐纳,那些俗世中庸庸碌碌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整个人,就此彻底安静下来。

选择禅修旅行,通常只奔着一个目标去:暂时放下日常生活的困扰,在修心过程中舒缓压力。

一杯禅茶,推窗满眼山景。

茶在品,禅在参,经常会有来访的茶客问:这茶与禅,究竟是什么关系?大师答:如果只带有一颗品茶的心,那么只能品茶的味。而出家人参禅,其实不在于茶味的好坏与否,而在于通过品一杯茶的过程来悟心。

悠悠香茗,搭配款款美味。

按庞颖的说法,茶是有灵性的,在水中时,茶叶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释放出的是它生长所在的那片山水和人文景观,品饮落肚自然生出无尽回味,唇齿留香。

客来宾至,清茶一杯 以茶待客礼仪


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以茶待客,成为我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关于待客的细节,你留心了吗?

茶具清洁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如果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纸杯套上杯托。

取茶之法 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给客人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要用茶匙。或先倒一部分茶在茶荷里再把茶分到客人的杯中。

冲泡茶叶要适量,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持杯时不能抓杯口;不要边奉茶边说话,以防唾沫溅入杯中。

奉茶之法 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应依身份的高低顺序奉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从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顺手面比如右面,这样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礼貌地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里在开会或很安静,奉茶时不要出声,放下瓷杯子的同时要用小指垫在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响声。

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茶。

收茶之法 必须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净收好,以备下次待客之用。

珍惜每一片古树茶


在国内普洱茶圈混久了,“晨起茶喝班章,下午约冰岛,隔三差五不过瘾再来泡古树单株解解腻”。这已经属于常规操作了……

懂不懂茶的倒不打紧,能吹会侃很重要……

曾经,有个大哥很认真地跟我说:小兄弟,就你这饼茶写着300年的树龄,这可算不上古树茶啊……

市场就是如此现状,出问题的并不是茶本身,而是茶背后的各种夸大营销……

今天的关键词是:古树茶……

其实,树还是那棵古树,只是现在普洱茶的商业环境里确实存在很多夸大宣传的状态……

动辄上千年的古树纯料,稀有的野生古树茶,纯料冰岛、老班章。说的倍儿高大上,给你的亲情价格一听,你自己都得吓一跳,这是冰岛七环的价格吧……

怎么说呢,便宜到你不敢相信,卖的也是呼呼的。背后的原因总结了几点:贪婪想占便宜、愿意听故事的、迷信砖家加持的、随大流儿的……

有朋友拿着400元一斤收的冰岛老寨散茶来问我:茶真不真?我也很无奈……

我在北方碰到过一些对普洱茶有着神乎其神见解的茶友。虽然了解的不深但想象力却非常好!跟我说:你知道吗?哥喝过上千年野生古树茶,这茶树吸收了天地日月的精华灵气。这上千年的树结下的茶叶,喝一口那都是福气,一口下去已经忘乎所以……

但是,据我所知,确实有野生古树茶长到上千载的树龄,但野生古树茶口感并不适合饮用,反而有些会有微毒。咱们现在喝的古树茶都属于:过渡型古树茶或培育型古树茶。这一类茶树的口感滋味才贴近现代人的口感标准,此乃正解也……

当然,古树茶的价值毋庸置疑,时间的不可替代性是如此珍贵。懂茶的人不会光听信商家的一面之词,而是根据商家提供的信息与茶的口感滋味,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口感标准……

现在,大部分茶友没有机会走进云南茶山。信息不对等的当下,造就了只能在终端各种听别人如何讲茶。这种情况下,一旦形成顽固的共识,就会坚决维护自己的认知,拼配绝对入不了口、喝茶只喝纯料茶、会根据叶底的大小完整来判断树龄,认为只有古树茶的叶底是宽厚完整的状态……

茶无定味,适者为珍……

特别认同一句话: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但同时现在饮茶人也需升起一颗更加包容的心去喝茶……

寒冬,煮一杯老茶,温暖我心


煮,是一次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等待着变化,等待着惊喜……

投茶入水,随着温度提升,看热气一点点弥漫,茶香渐渐氤氲,听壶里“咕咕”的冒着泡,暖了四周。

天气日渐寒凉,此时煮茶法相较于泡茶更为得宜。经小火慢煲的茶汤,汤色有如琥珀,茶性温热,行气血,祛寒凉。

小口啜饮着茶汤,看着袅袅的汤氲翻腾,体会着由内而外遍及全身的暖热感,当是秋冬时节一大乐趣。

由于煮茶法与泡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茶方式,所以对茶的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除了好的口感、赏心悦目的汤色这些共同的特征以外,泡茶可以感觉到每一泡口感的变化,而煮茶则追求口感稳定。如果说泡茶丰富变化的口感令人回味,那么煮茶始终如一的口感魅力何在呢?答案是:丰富变化的体感,讲到这里,资深茶人可能立刻会想到卢仝的七碗茶诗,难怪一直在写身体的感受而不是口感的变化。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

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

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唐宋,正如同她的政治和经济一样。唐宋时期我们的先人喝茶都是煮着喝的,现代人所熟知的冲泡法是在元朝以后形成的。

煮茶在古代分为:宫廷煮茶、禅茶、雅士煮茶和平民煮茶。把茶放在锅里直接煮就是平民的作法,故称之为平民煮茶。宫廷煮茶是程序最多也最为考究的。

习礼茶房认为,煮茶除了注重茶、器、水、火的融合统一,更要注重人的作用!茶、器、水、火如何相融合,其中就是人的作用,没有人,它们也只是单独的个体罢了!也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发现、提升他们的价值。

【择茶】

煮茶时,多选择黑茶、熟普洱茶、老白茶、陈年生茶等茶品,这些茶品或是藉由工艺制程,或是经过时光的炮制,褪去了最初的青涩寒凉,茶性趋于温热。此类茶品烹煮后不会因过于苦涩而难于下口,而温热的茶性用来驱寒又再适合不过。

除了直接烹煮干茶,还可以炖煮茶品冲泡后的茶根,此法多用于老茶,可让冲泡时未能释放的精华充分析出,如此方对得起老茶历经的岁月。

【烹煮】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一般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严格,若是茶汤过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长烹煮时间便可;若是茶汤过浓,适量加水煮开即可。

茶叶可直接投入壶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这样更便于事毕后的清理。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请尽量使用尺码较大的型号,这样茶叶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间,如此茶汤的汤感更佳。

【煲煮时间】

推荐60-120分钟,如此茶汤方可达致浑厚温润的品质。烹煮后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饮,同时炉具可保持小火加热保温。

若是茶汤过于浓郁,可于壶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如此调节至符合个人品饮习惯的浓度即可,自是别有一番乐趣。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煮茶也是一样,就拿做菜打个例子,再好的物料,如果厨师不行,那也是做不出好菜的。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话题不在这里赘述。我这里要说的是相同的物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一定是有品级之分的。同样,煮茶也一样,同样的茶,同样的流程,师的级别不同、心态不同、体态不同,煮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333.html

上一篇:茶的第一功用是:一饮涤昏昧

下一篇:“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