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的第一功用是:一饮涤昏昧

2019-12-23

陆纳在吴兴当市长,接到了上面一个通知,说是谢安同志准备来吴兴视察工作,通知下来好几天了,陆市长居然在那里无所事事,好像没他什么事似的,既没有东市去买燕窝,也没有西市去买熊掌,全市机关都平静得很。这也太不正常了哒,谢安,可不是一般人,就是那个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谢总司令,怎么说也是个党国要人,接待问题事关政治的,谁敢吊儿郎当?陆小侄也许觉得他叔陆市长以前在这方面吊儿郎当惯了,也就南市买了山珍,北市买了海味,没让其叔知道,办了一桌豪华酒宴,预备给谢总司令接风洗尘。谢首长到了,陆市长摆上来的是一盘苹果、一盘草莓什么的。当然,清茶是主打饮食科目。陆市长与那些翩翩魏晋风度的人士,早就提出了“以茶养廉”的治吏措施,不论上面来的是什么人,不搞满汉全席,也不搞四菜一汤,搞的都是“每宴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陆市长就如此招待了上级领导,准备撤席,不料其侄子趁还没散人,吆喝着迎宾小姐、端盘小伙将天南之地方菜、地北之特色菜络绎不绝地端了上来。陆市长火气不打一处来,将其侄子臭骂一顿,臭骂其侄玷污了魏晋之风度与清茶之清德。

估计其侄会顶一句:“叔,你不会搞接待,你就不会讲政治。”估计这个又会惹得其叔火起:“豪奢接待就是讲政治?乱弹琴!那是讲什么政治?那是政客。清茶一杯,洗涤其心,光风霁月,一片清明,才是真正政治。”

在宴会上,也许茶才是真正的政治。酒好像不太像,肉也好像不太像。酒好像常常是鸿门宴,肉好像常常是豪华宴,酒宴与肉宴好像都得在暗处进行,不是据说有规定公务人员的车子不得停放在酒馆附近200米之内吗?车得在200米之外,人可以入200米深处,当然得关起门来,才不至于让人知道在那里“胡吃海喝”。所以说,酒宴与肉宴尽管上得了台面,但是得把那台面关起来,再怎么上台面,也上不了电视台。吃啊喝啊,这类接待工作的事,唯一既上得台面又上得电视台的,就是这茶会了。能够公开的政治是真正的政治,不能公开的政治,当然是伪政治,所以,茶是真政治。

搞政治的,应该用茶来洗肝肠。肝肠常常龌龊,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山珍类东西没入政治的肚子之前,是山珍,一旦入了肚子,那就变成了污秽,污秽囤积,这人也就臭了,如果能够喝茶,让茶自肺腑而入肝肠清洗一空,那就头脑清醒,心地清明。白居易在杭州,天天喝着龙井茶,把一副浊肠洗干净了,临走之时,就只从杭州弄了两块石头走,“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若他不是“别茶人”,谁知道他会带什么走呢?恐怕是会千金抵石头吧,石头抵千金与千金抵石头,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前者无乃伤清白,后者全是伤清白。东坡先生也是搞政治的,人一直都很清白,也缘于他不论是接待上级,还是犒劳自己,往往都是一杯茶:“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坡先生,一盘蒿笋,一杯清茶,就把中午那餐主食搞定了,谁来都是一样,这样的人虽然未必是“无灾无难到公卿”,但多半是“少牢少狱到天年”的,把佳茗当佳人抱,肯定是好的,反之,把佳人当佳茗泡,那就麻烦了,不清白了。

茶为国饮。茶,首先就要国君带头饮。宋徽宗当国君不怎么会当,但他能够带头喝茶,确是好的,他带出了一批好茶人,如苏轼,如陆游,如欧阳修,如王安石。大宋文臣星汉灿烂,清廉之士多于往朝,想来是茶养出来的,若是宋徽宗是昏天黑地喝酒的人,就凭他那“国君资质”,恐怕把大宋江山给送得更快了。乾隆是特懂这里的道理的,他当上了皇帝之后,制作了“三清茶”,采用梅花、佛手、松子仁,烹以雪水:“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方腴,三品殊清绝。”你以为乾隆只是跟你喝这三清茶吗?乾隆知道“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官员”,所以他边喝茶,也就边说了:“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乾隆继续说:孔子说中庸之道为至德,这话如杯中之茶,既和且清。乾隆说的是茶道,听众谁不能听出其中的政道?其政道是,既为中和,行政既不过宽,也不过猛;既是清香,为人既得清正,也得清白。

乾隆特别爱请官员们喝茶,他在朝,据说是举行了四十多次“茶话会”,还专门建设了一座“洗心亭”:“寺左山房清可寻,方池四柱翼然临。试泉片刻图悦性,熟路行来早洗心。”请诸位提一提这诗里面的关键词吧,最少是有三个的:清,方,洗心。头脑得清醒,为政得清廉,做人得清白,是为清;做事要方,人品要方,为政要方,是为方。如何既清且方?那就洗心吧,用什么洗?用茶洗吧,乾隆经常喊公务员到这里来喝茶,就是给他们洗心。很好,乾隆常常喜欢血洗人,动不动就对人用血洗,吓煞人了,这里乾隆用的是茶洗,不是血洗,真的很好。

茶的第一功用是:一饮涤昏昧。如果不饮,那就一直昏昧,干政治的可以昏昧么?一旦昏昧,那就可能被请去喝咖啡了,难道你想去喝咖啡么?如果不想,那么就请你少喝酒多喝茶,早点醒脑,早点洗心吧。

精选阅读

中华第一茶


1、最好的绿茶有哪些?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老竹大方、竹叶青等等,历史上就有名,多为贡品。

2、如何欣赏绿茶?

冲泡出的茶看上去清汤绿叶,闻得出炒板栗、炒豆、煮嫩玉米的香,喝一口鲜爽,有收敛性。收敛性指喝一口绿茶,让茶水在口里舌间打转,然后徐徐咽下,这时舌头两侧略感苦涩,舌头似乎被收紧了,这种感觉就叫收敛性,是绿茶才有的滋味特点,加之叶底翠绿、香气高远,让绿茶显得卓尔不群,清丽、脱俗。

3、中华第一茶是什么茶?

杭州西湖边的龙井、狮峰、梅坞、虎跑、云栖等村中所产龙井茶俱佳,又以狮峰的最好。龙井茶的干茶颜色绿润,体形片状,冲泡后会散发鲜橄榄的清香,滋味特别鲜爽,泡在玻璃杯中清汤绿叶的非常好看。在历史上西湖美景常成为康熙、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时的背景画,龙井茶也是被皇帝赞赏须年年进贡。现在的龙井是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科学栽培管理结合的典范。

4、碧螺春的传说?

江苏太湖东山一个岛,岛上长满了橘子、杨梅等各色果树,树丛中间栽有茶树。年年明前用茶树上采下的嫩芽叶做出的茶呈螺丝样,冲泡时天然花果香气清高持久,当地人把这个茶叫“吓煞人香”。

康熙帝还是乾隆帝游历时喝了以后大加赞赏,听说叫吓煞人香,不禁皱眉,说太俗,茶形如螺,色碧,正应叫碧螺春,日后须年年进贡此茶。碧螺春茶是名茶中的名茶,以香高、形美,滋味鲜纯见长。

现在原产地的碧螺春茶一、二级每千克约有芽头13、14万个,而用云南大叶种做同等水平的茶每千克的芽头数约4、5万个,可见其细嫩、考究。

5、太平猴魁的独特之处?

100多年前,安徽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猴坑,有个古老原生的茶树品种,特点是新稍节间(芽与叶、叶与叶之间的茎)特别长,而且很嫩,采摘的标准多是一芽二叶,俗称两刀一枪,做茶时杀青后不揉捻而是按扁,然后烘干,制成干茶外形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魁伟重实。

俗称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色泽苍绿匀润,白毫隐伏,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缓缓开展,汤色清绿明净,兰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品饮时能领略到“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茶的功用


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叶酸、铁、钨……能松弛平滑肌、增强呼吸功能、辅助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咳喘。又能抗菌杀菌、防治高山不适。茶又可减轻头痛,补充营养、增强体质,降低血脂、胆固醇。 让我们介绍几种茶的具体功用吧。 乌龙茶──可节食减肥,吃得少,肠道容易干燥而便秘。有助消化、解油腻毒素、消脂。 薏仁茶──想要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少浮肿,能清热、利湿、治水肿。 荷叶茶──若觉得情绪低落、精神压力太大而产生便秘时,能清暑利湿、治水气浮肿。 决明子茶──肠蠕动功能不好或节食容易有便秘,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麦芽茶──体内排气不畅容易造成腹胀和胃胀,开胃健脾、消食除胀。 柠檬──美白肌肤,能消脂、助消化、美白肌肤。 普洱茶──帮助消化胃部的积食,使脂肪、糖份正常消耗。 玫瑰花茶──可以冲茶泡酒,还有保胃调经。治肝胃气痛,调经。 菊花茶──清火、减肥最方便的饮品。清暑退热解毒、消脂肪、降血压。 陈皮茶──吃完油腻的食物,可以来一壶陈皮茶去油腻。调气、疏肝健脾。 咖啡因──(茶里的咖啡因绝不同咖啡中的一样,能兴奋中枢神经),令睡意减弱,精神振奋,利尿,强心,促进脂肪分解(有利于肥胖者消解脂肪) 茶多酚──可抗辐射,防癌抗突变,抗病毒,抑制动脉硬化,降血压,抑制口腔溃烂,抑制脂肪吸收,防治肾炎等多种功效。 维生素──A,B可维持血液正常的养分;维生素C可抵抗病菌侵袭;维生素D可直接维护骨骼发育;维生素E可防上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它维他命等被氧化,减少人体对氧的需要,因此:对癌细胞有抑制的作用。 玫瑰花茶──可治内分泌失调,调血气,有助伤口愈合,腰酸背痛,消除疲劳,更有美容养颜的效果。 向日葵花茶──对头痛有良好的疗效,可消除眼睛疲劳。 柠檬草茶──是一种餐后茶,能治偏头痛,肠内净化,瘦身减脂。 红茶──利尿,促进食欲,帮助肠胃消化,消除水肿,强壮心脏,降低血糖值,抗菌,预防食物中毒。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不适,并预防蛀牙。

饮香茶叶:安溪铁观音烘焙第一家


一些对铁观音市场了解不多的朋友可能会以为,陈年铁观音是为解决新茶库存而产生的,都是一些当年卖不完剩下的茶叶烘焙的。我们记者就铁观音的烘焙采访了饮香茶叶合作社,该单位烘焙的铁观音可以称是一绝,其烘焙产品远销海内外,得到广大茶人的一致好评。

首先,不同产地不同季节的茶叶,其烘焙时间和温度要有所区别,才能烘焙出香气和口感都上乘的茶叶;

其次,当年新茶不宜马上烘焙。要储藏一段时间,茶质相对稳定后才进行烘焙,其色香味才能俱全。最后,火候控制十分重要。

饮香茶叶合作社林清城认为茶也有“灵性”,随着烘焙时间的不同,其温度也需进行细致调整,这样烘焙出来的茶叶,香气才会“活”,口感更佳。

烘焙铁观音的温阶设定随烘焙人的经验及识茶的特性为基础,根据各种铁观音的具体特点,可给他设定全熟火、熟火、轻火、中火、重火、清香火不同的温阶,去烘焙时一样会得到不同的风味的茶品,有的人喜欢全熟茶、熟茶,有的人喜欢中、重火茶,有的人喜欢轻火、清香火茶,端看个人之品味。

饮香铁观音烘焙的种类是指: 清香火或说一分火(约80度);轻火或说三分火(90~100度);中火或说五分火(110~120度);重火或说八分火(130~140度);熟火或说九分火(150~180度);全熟火或说十分火(190~200度)。

烘焙铁观音温阶设定及时间的捏拿全在焙茶人的经验之中,其过程是惊险刺激的,一个不小心一炉茶火化到绑、焖、缩、或已然燥化、焦炭化全部报销掉,都有可能。焙茶真有点像在"玩火",但只要能掌握火性、水性,就如锻铁一般能铸造出上好的兵刃,那种"水性护木火入化"的焙茶境界是焙茶人所追求期待的,火已然入化于茶就有茶香其味自然就"甘",但不能有火燥之性或火"苦"之味,否则喝起茶汤不但不能生津止渴反而燥热而"引火自焚"那岂不白忙一场。

谁才是天下第一茶


中国人植茶饮茶的历史非常久远,起源于文明蒙昧时期,所以,历史文献讲不清楚。

老百姓倒是简单,说是神农发现茶,可解百毒,于是世人就开始喝茶了。

对于这种传说的历史,最好不要去争辩,传说是,就是吧。

千万不要板起科学实证的脸孔,去问,有什么文献或考古的证据啊,神农到底是谁啊,是公元前哪一年生,哪一年死,籍贯何处啊,等等。

不过,我们也可以学学老百姓,使用差不多先生的话语,笼统地说,新石器时代末叶,农耕时期之初,神农传说出现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喝茶了。

喝茶变成中国人普遍的日常习惯,通行大江南北,时间比较晚,要到唐朝中叶,全国统一,天下太平的时候。

人活得舒服了,不愁吃不愁穿,就开始讲究喝茶,而且还要喝好茶,喝高档茶,甚至要喝天下第一的好茶。

这种天下第一的好东西,一般总是要上贡给皇帝,因此,各地出产的名茶也就成了贡茶。

虽说各地贡茶都是上好的茶叶,一旦有了评比,就难免要排名,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天下第一茶”。

中唐时期李肇《国史补》说: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所说的剑南蒙顶茶,就是出产在今天雅安地区蒙山顶上的上等茶。

杨华《膳夫经手录》也说,蒙顶茶天下第一,并讲到清明之前的蒙顶茶: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

就是说,十匹绢帛还买不到一斤。

价格之昂贵,除了皇室贵胄,大概也得金马玉堂、钟鸣鼎食之家才有资格品尝,还说:

今真蒙顶,有鹰嘴牙白茶,供堂亦未尝得其上者,其难得也如此。

蒙顶茶之外,杨华对湖州的顾渚茶,也有好评:

湖(指太湖)南紫笋茶,自蒙顶之外,无出其右者。

这些唐代品茶排名的共识,也就形成了唐代的俗谚:“蒙顶第一,顾渚第二”,以及“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顶茶顶着天下第一的头衔,在唐代荣耀无比,宋代以后逐渐没落,不再听到赞誉之声,到了明代之后,已经默默无闻,连许多爱茶的雅士都弄不清楚,甚至以为是山东所产。

晚明杭州最著名的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说到,经过了七八百年的历史变迁,蒙顶茶早已不为世人所知:

古人论茶,必首蒙顶。蒙顶山,蜀雅州山也,往常产,今不复有,即有之,彼中夷人专之,不复出山。

蜀中尚不得,何能至中原、江南也?今人囊盛如石耳,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妄谓蒙山茶。茶必木生,石衣得为茶乎?

可见,到了明代中期之后,讲究喝茶的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蒙顶茶,居然以为山东蒙阴山所产的石苔是蒙顶茶,引发许次纾的讪笑。

不过,这也显示,唐代蒙顶茶天下第一的赫赫名声,经过七八百年,虽然不见踪影,却还在人们的记忆中萦绕不去。

到了宋朝,饮茶的风尚有所改变,“蒙顶第一,顾渚第二”的辉煌已过,代之而起的,是福建北苑茶,这是皇室御茶园出产的最上等贡茶。

上贡的建茶也分等类品级,最初是大饼的龙凤团茶,后来还有蔡襄(1012—1067)特别制作的小龙团。

宋徽宗时期,因为皇帝追求佚乐的兴趣,出现了变换着花样制作的各种龙团茶。

如《宣和北苑贡茶录》所列的,有龙团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上林第一、乙夜清供、承平雅玩、龙凤英华、无疆寿龙、瑞云翔龙、长寿玉圭,等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虽说宋徽宗这个大玩家难辞其咎,把北苑贡茶玩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审美品位的境界之高,劳民伤财的折腾之巨,真是“人间能得几回闻”。

但是,建茶作为宋代皇家贡茶,制成龙团上贡,是从北宋初期就已经开始的。

始作俑者还得算到宋初丁谓(966—1037)的头上,蔡襄追随其后,精益求精,遂成为一代风尚。

比丁谓稍晚的范仲淹(989—1052)写过一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开头就说: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可见,宋初底定天下之后,上层精英已经把建州斗茶(最好的就是北苑上贡的龙茶)誉为天下第一了。

福建上贡的龙团茶虽然备受追捧,却也因为采摘及制作的穷极奢华,招来一些物议。

苏轼有一首《荔枝叹》,就假借批评杨贵妃爱吃荔枝,设置千里快马驿传,导致天怒人怨,借古讽今,指出上贡福建龙团茶的祸害,为了满足朝廷尝新的嗜欲,不惜劳民伤财: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这里说的“前丁后蔡”,就是先后在福建监制龙凤团茶上贡的丁谓与蔡襄。

苏轼写诗讽咏之不足,还怕人不知道他讽喻的旨趣,干脆为这首诗自己加了注:“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

梅尧臣(1002-1060)曾经写过一首诗,叙述唐宋期间天下名茶的变化,说道:

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

比来唯建溪,团片敌汤饼。

顾渚及阳羡,又复下越茗。

近来江国人,鹰爪夸双井。

说的是唐代蒙顶茶天下第一,到了宋朝今日,就是建州茶的天下了。

江南一带的顾渚、阳羡、浙江茗茶,都要甘拜下风。有江西人夸称江西的双井鹰爪茶好,那倒是近来才出现的新鲜事。

梅尧臣笔下的江西人,大概指的是他的好友欧阳修(1007-1072)。欧阳修是江西庐陵(今天的吉安)人,曾写过《双井茶》一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欧阳修在此指出,江西双井茶是新近流行的名茶,状如凤爪,非常昂贵,是当时上层社会的新宠。

但是,跟上贡给皇帝的建州龙凤团茶相比,恐怕还要略逊一筹。

欧阳修的诗句暗含对双井鹰爪茶的批评,但是说得很委婉,先感叹世人喜新厌旧,再说建州龙凤团茶是“至宝”,不会随着流行风气改变其至尊地位。

那么是什么人推动新潮流,鼓吹江西的双井茶呢?这就要说到黄庶(1019—1058)和黄庭坚(1045—1105)父子了,因为他们是江西分宁(今天的修水)人,双井鹰爪茶就是他们家乡所产,便一味吹捧家乡风味。

黄庶曾经写过《家僮来持双井芽,数数饮之,辄成诗,以示同舍》,其中有一句:

双井名入天下耳,建溪春色无光辉。

吾乡茶友若敌国,粪土尺璧珍刀圭。

黄庭坚也写过《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扬休》,其中说:

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父子两人把家乡特产鹰爪草茶,推崇到了无与伦比的地位,夸称可以媲美甚至压倒北苑上贡的云龙茶。

黄庭坚在元祐二年(1087)写过《双井茶送子瞻》,矜夸双井茶美妙无比,专门呈献给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东坡,说: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苏东坡也很客气,和了一首诗,步其原韵,感谢黄庭坚致送的双井茶,《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讲到建州龙团茶与双井茶,其实有很大的分别,前者是腊茶,后者是草茶:

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双井茶是新鲜事物,可算草茶第一,但是天下第一的称号,还是得归建州北苑的龙团茶。

这个看法,大概是宋代的共识,因为北宋末年的刘著写了一首《伯坚惠新茶》:

建溪玉饼号无双,双井为奴日铸降。

忽听松风翻蟹眼,却疑春雪落寒江。

说双井茶与建州龙团相比,只堪为奴,贬抑其品位,不遗余力,好在这时黄庭坚已经过世,否则也得气得不行。

江北第一茶“茗海”青芽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江北第一茶“茗海”青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茗海”青芽,又名鱼林茶。属茶中极品,与日照雪青芽、天润齐名而共为国内知名品牌。其有名,主要赖以“奇”,一般的茶叶,功能大都为消暑解渴、化食健胃、清心提神。但官庄茶却除此之外,还对减肥、健身、软化血管、治疗高血压具有奇效。该茶香气浓、叶片厚、无污染、营养丰富,在北京、济南占有一定市场分额,赢得了广大消费者青睐,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茶树是1968年北方农业会议后,为解决北方茶叶紧张,实行南茶北引时种植的。引种的是安徽黄山去雾茶种。为使茶树能在北方定居,在林业、科技、商业、供销等部门的热心帮助下,精心选择了这片三面环山,座北朝南、土壤呈微酸性的山套试种。为使茶树安全过冬,不落叶,年年捆扎挡风障。春季则注意预防倒春寒,终于引种成功。

1971年,首批生产的茶叶送省化验鉴定,发现与南方茶叶有明显不同,具有一般茶叶所没有的减肥、降压等疗效。有关专家通过来茶园考察,结论为与当地水土成份有关。1975年,在青岛召开的山东省茶叶品尝会上,官庄茶被评为一等茶。品茶专家们饮后赞扬官庄茶确实特别,大可与西湖“龙井”、洞庭“雀舍”媲美。

关于本文《江北第一茶“茗海”青芽》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友们注意了,今年的春茶已到第一个品饮期!


俗话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便是草。如果错过了最佳的采摘时间,茶叶的精华与灵气就会被时间吞噬,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普洱茶的采茶季较长,由于云南大部分茶山都四季如春,春夏秋三季皆可采摘。“春茶”是老天最宠的娇儿,经过整整一个冬季的休养与储蓄,茶树中饱含了丰富的物质能量,这段时间制作出来的茶充满无限的茶气,尤以大树茶和古树茶最为明显。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称为春茶。春茶由于茶树营养物质丰富,故而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外形条索紧结重实。加之在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茶树又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由于茶树在冬天生长的部位主要是在根部,而氨基酸的合成是在茶树根部合成后再运输到顶端。茶树经过冬眠后,内部储藏了许多营养成分;在冬、春季阳光照射弱,茶树生长缓慢,是茶叶中某些香气物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加之春季气温持续保持低温状态,在保持茶树有获得充分养分的同时,消耗很少,这样让春茶体内的养分更为充沛。因此,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

2019年的春茶上架的时间差不多三个月了,已经达到普洱茶的第一个品饮期,此时的普洱茶,水汽初褪,茶性重茶气强,锋利似棱角分明的少年,有种勇往直前的冲劲和犀利,滋味有青涩也有饱满,优缺点一目了然,香气高亢四溢……,春茶特价时买入的茶友可以开始品饮了,如果口感变化还比较满意,在今年内还可以享受春茶优惠价存茶!

饮 茶 风 俗(一)


[摘要说明]饮 茶 风 俗(一)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下面,将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介绍如下。

一 昆明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二 藏族酥油茶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这里地势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称,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干旱,他们以放牧或种旱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茶成了当地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至于酥油,乃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而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制作时,先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再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同时,再加入适量酥油,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捣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类,最后还应放上少量的食盐、鸡蛋等。接着,用木杵在圆筒内上下抽打,根据藏族经验,当抽打时打茶筒内发出的声音由"咣铛,咣铛"转为"嚓,嚓"时,表明茶汤和佐料已混为一体,酥油茶才算打好了,随即将酥油茶倒入茶瓶待喝。

由于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料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在西藏草原或高原地带,人烟稀少,家中少有客人进门。偶尔,有客来访,可招待的东西很少,加上酥油茶的独特作用,因此,敬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宾客的珍贵礼仪。 又由于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当喇嘛祭祀时,虔诚的教徒要敬茶,有钱的富庶要施茶。他们认为,这是"积德"、"行善",所以,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多备有一口特大的茶锅,通常可容茶数担,遇上节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门的一种施舍,至今仍随处可见。

三 维吾尔族的香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主食面粉,最常见的是用小麦面烤制的馕,色黄,又香又脆,形若圆饼,进食时,总喜与香茶伴食,平日也爱喝香茶。他们认为,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 南疆维吾尔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也有用陶质、搪瓷或铝制长颈壶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这与北疆维吾尔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样的。通常制作香茶时,应先将茯砖茶敲碎成小块状。同时,在长颈壶内加水七、八分满加热,当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当水再次沸腾约5分钟时,则将预先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芘?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经轻轻搅拌,经3-5分钟即成。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茶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网,以免茶汤中带渣。 南疆维吾尔族老乡喝香茶,习惯于一日三次,与早、中、晚三餐同时进行,通常是一边吃馕,一边喝茶,这种饮茶方式,与其说把它看成是一种解渴的饮料,还不如把它说成是一种佐食的汤料,实是一种以茶代汤,用茶作菜之举。

黄山毛锋茶品中第一


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又有一种翠雨茶,亦产黄山,托根幽壑,色较绿,味较浓,香气比云雾稍减,亦轶出松萝一头。”另有《黄山志》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据考证,黄山云雾即为黄山毛峰的前身。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着书童,便服来到黄山春游。四月的黄山细雨纷纷,漫山云雾,山峰若隐现。这天下午,主仆二人来到罗汉峰下,迷了路,正在山峰下的小溪边徘徊,心里不免有些着急。这时,一阵山风吹过,远处响起悠扬的钟声。朝着钟声的方向望去,只见竹林深处走出一个老和尚,他身穿黄色袈裟,斜挎竹篓,一串佛珠拈在手中,身材高大,阔嘴大耳,笑容可掬。熊知县带着书童迎上前去,施礼道:“长老在上,下官有礼了。“请问长老,这里可有借宿的地方?”长老回身细看,见熊知县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模样,便答道:“我乃云谷寺慧能长老,寺院就在前面。眼看天色将晚,二位请随我去。”熊知县连忙作揖答谢。主仆二人便随着长老朝云谷寺走去。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知县问道:“长老,篓中是何物,为何如此幽香?”长老递过竹篓,微微一笑。知县见篓中尽是翠嫩茶芽,感到惊奇,又问道:“此茶为何这般幽香?”长老笑着回答:“客官没听说过高山出名茶吗?”三人边说边走,不觉来到了云谷寺。红墙绿瓦的云谷寺,松杉掩映,山泉丁冬,真是深山里的一座幽静禅院。慧能长老进了山门,徒弟悟清和尚接过茶篓,长老领着知县走进禅房,席地而坐,悟清和尚提了一把青铜水壶进来,长老亲自动手泡茶敬客。知县一看,这茶叶每片长约半寸,绿中略带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好象雀舌一般;芽端布满了细绒白毫,叶芽下还托着一小片金黄色的鱼叶。待沸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熊知县看得目瞪口呆,好久才清醒过来称赞道:“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神奇之物。”“客官请用茶。”长老端起细瓷茶杯让道。熊知县双手接过茶杯一边细细品尝,一边问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何名称?”长老喝了一口茶,微笑道:“这茶乃黄山特产,名叫黄山毛峰。因为茶树长在高山之上,终年云蒸雾绕,所以又名黄山雾茶。相传当年神农氏到黄山尝百草,不幸中毒,黄山山神急令茗茶仙子用圣泉水冲泡云雾茶,献给神农饮用解毒。神农十分感激,离山时便把白莲花宝座送给茗茶仙子留作纪念。从那以后,黄山毛峰冲泡时便出现白莲奇景了,据说这就是茗茶仙子得到的宝座云朵。”长老说得津津有味,熊知县听得如痴如醉,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从黄山珍奇说到天下大事,长老无一不知,熊知县心中十分敬佩。熊知县在云谷寺住了数日,游罢黄山,一日清晨带着书童向长老告辞。临行前,长老赠送熊知县一包黄山毛峰和一葫芦黄山泉水,并嘱咐道:“黄山毛峰只有用黄山泉水冲泡,才会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再三拜谢,辞别了长老,回到了黟县。熊知县刚回到县衙,就有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二人相见畅叙友情。熊知县命书童冲泡黄山毛峰招待同窗,只见沸水冲泡下去,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一尺光景,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屋内,把个太平知县看得目瞪口呆。熊知县叫书童拿出慧能长老赠送的黄山毛峰,分了一半送给太平知县,说道:“年兄,这是黄山神茶,你我共同分享吧。”太平知县大喜,收下了半包黄山毛峰茶,立即告辞而去。太平知县是个官迷心窍的人,他得了黄山毛峰,连夜骑上快马进京,一心要向皇帝邀功请赏。不一日来到京城皇宫门外,下了马请门官禀奏皇帝:“太平知县特来向陛下敬献仙茶。”门官连忙郑重报奏,于是皇帝传旨下来,叫太平知县献茶。那太平知县来到金銮殿,献上黄山毛峰,又奏明开水泡茶时会出现白莲奇景。皇帝听了喜形于色,太平知县洋洋得意,等着加官行赏。这时,早有宫女递过茶杯、水壶,太平知县满心欢喜,连忙冲泡毛峰茶。哪知开水冲入茶怀,只见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白莲奇景。皇帝很生气,在龙案之上双手一按,大怒道:“呸!为何不见白莲奇景?小小知县,竟敢欺君!”太平知县吓得冷汗直冒,浑身发抖,慌忙双膝跪下,战战兢兢地说道:“启奏万岁,这茶乃是小人同窗好友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实在不干小人之事,乞望万岁宽容。陛下将熊知县传进京来就知分晓了。”皇帝听了,传旨命黟县知县熊开元昼夜兼程火速进京。熊开元接到圣旨,一路上马不停蹄,人不歇息,赶到京城,来到金銮殿上拜见了皇帝。皇帝一言不发,衣袖一挥,左右禁军便上来要绑。熊知县挺立殿上,伸手挡住禁军叫道:“慢来!”又回身说道:“启奏万岁,小人犯了何罪?”这时皇帝抛下黄山毛峰,怒气冲冲地说:“这乃山岭野物,你却叫太平县拿来进贡与我,谎称冲泡时出现白莲奇景,犯了欺君之罪,不可不斩!”熊知县这才恍然大悟,想到自己一片真心对待太平知县,谁知他却贪图高官厚禄,反而陷害了自己,心中十分愤慨,但他来不及思考这些,只是胸有成竹地向皇帝奏道:“启奏陛下,黄山毛峰茶素质清高,不肯迎合浊流。只有那圣洁的黄山天泉,才能与它融合一体,冲泡时才有白莲奇景出现。京城混浊的井水怎配得上这仙茶呢?若陛下准许小人去到黄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白莲奇景。如若不实,小人听凭惩处。”皇帝听了,说道:“既然如此,准你一月假期,命你即去黄山取来泉水面试,若是再无白莲奇景出现,灭你九族!”熊知县于是脱下官袍玉带,换上青衣布帽,离开京城,往黄山云谷寺赶来。他见了慧能长老,便将太平知县献茶,自己遭到诬陷的事细细说了一遍。长老听了,心中十分不平,又劝熊知县不必担心。说着,把熊知县带到寺院后一棵古松下的泉水边。这时,太阳刚跃出云海,长老见一个葫芦从山泉中飘过来,于是接在手中,对熊知县说道:“这是山中珍泉。葫芦里盛的是圣泉峰下的清泉,你带上这葫芦泉水,就可以上京销差了。”熊知县望着长老,眼中泪花翻滚,再三向长老拜谢。长老扶起熊知县,递过葫芦和黄山毛峰茶道:“不必谢了,我们后会有期。”熊知县这才一步一回首,慢慢下山去了。熊知县来到京城,皇帝传旨进宫。金銮殿上文武百官站立两边,殿下布满了刀斧手。熊知县一手提着葫芦,一手拿了黄山毛峰茶,从从容容上了大殿。皇帝笑道:“小小知县果不失信,快快泡茶看来。”于是宫女将熊知县手中的葫芦取去烧水,不一会儿又呈上开水和玉杯。熊知县将黄山毛峰茶放进玉杯,把圣泉沸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玉杯周围转了一圈,转到杯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一尺高,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再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金銮殿内。见了这般奇景,皇帝看得笑眯了眼,百官看得翘首踮脚,齐声祝贺皇上洪福齐天。皇帝心中十分高兴,便对熊知县说道:“孤王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说罢,起身退朝。熊知县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罐,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他既喜又恼,喜的是黄山毛峰茶重现白莲奇景;恼的是这满朝文武一个个对皇帝奉承拍马,一副趋炎附势的丑态。熊知县心情沉重,回到驿馆,进了房,心中感慨万端,暗暗自语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决心隐居。熊开元离开驿馆,直奔黄山而来,不一日又到了云谷寺。慧能长老热情接待了他,二人推心置腹,谈到五更。从此,熊开元便和慧能长老一起,在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边,有一檗庵大师的塔基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还有一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黄山茶在明朝中叶就很有名了。

人间第一香是如何炼成的?


天赋仙姿,玉骨冰肌。

向炎威、独逞芳菲。

轻盈雅淡,初出香闺。

是水宫仙,月宫子,汉宫妃。

一一《行香子·茉莉花》宋·姚述尧

茉莉花茶的起源

茉莉花茶,又名茉莉香片。清香四溢的茉莉被称为「天香」,它的香味绝对让你无法忽略。

据《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后又随印度佛教传到中国的福州。

在唐朝,茉莉花被当做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唐代李群玉在法性寺六组戒坛上题「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早在宋朝就有了借花香入茶的做法,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

有记载最早的花茶是元代文人倪云林所制的「莲花茶」,在池中选刚刚绽开的莲花,拨开花苞放入茶,用麻线扎好,经过一夜后连花摘下,取出茶叶晒干,反复三次,莲花茶就做好了。

明代大画家徐渭不止做莲花茶,还:「取梅、兰、桂、菊、莲、茉莉、玫瑰、蔷薇之属,杂入茗中,盛锡瓶内,隔水煮之,一沸即起。」

法窨工艺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

近代茉莉花茶制作的核心工艺是窨制,它的原理是让干燥的茶叶吸收鲜花的香气,茶引花香,花增茶味,得花之精魂。

制作茉莉花茶

第一步:茶叶处理

茉莉花茶一般选用绿茶或者白茶为底,烘青绿茶是最传统的茶底。烘青绿茶含水量极低,叶片细胞间有多而密集的孔洞,花的香气分子以水为载体,在窨制过程中就很容易吸附在这些孔洞中,茶叶能很好的保留茉莉的香气。

加入茉莉花窨制之前,茶叶先要经过干燥处理,有利于吸收花苞之中的香气。

第二步:准备鲜花

茉莉花不开不香,开久了香味变淡,只有开放时才香气四溢,制作花茶就要选在开花那一刻。

茉莉开花吐香是在晚上,制茶的花需当天采摘连夜制作。下午两点以后是最佳采花时间,这时的花蕾大质量好。工人们顶着烈日,小心翼翼的将娇嫩的茉莉花苞一朵朵采摘下来,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能采40斤左右。傍晚,鲜花被运到茶厂,制茶师傅们开始了通宵达旦的工作。

看似静止的花蕾,内部的温度却在升高,花骨朵们在呼吸,有经验的制茶师傅只需将手伸进花堆,便知道何时需要将花翻动。等到花瓣和花下虎爪充分舒展,茉莉花的香气就开始溢出了。

第三步:窨制

这是最关键的环节,把茶叶与鲜花混合,让干燥的茶叶吸收新鲜茉莉花的香气,茶与花混合的比例和时间全凭制茶师傅的经验。窨制时花堆需要定时翻动,所以人是不能离开的,整个过程要持续到第二天的早上。

待茶叶吸足了水分和香气,本来鲜嫩的茉莉花已经枯败,用筛子将茶叶和残花分离,再将茶叶烘干,就完成了一次窨制。

按照传统工艺来讲,每个窨次要隔三天,普通花茶需两到三窨,上品茉莉花茶要九次以上窨制。做一批好茶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夏天的夜晚,制茶师傅都是衣不解带守着茶度过的。

茉莉花的香气一直为广大饮花茶的人所喜爱,被誉为可窨花茶的玫瑰、蔷薇、兰蕙等众生之冠。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做人间第一香。”

这茶曾是文人雅士的最爱,鲜花吐香,茶坯吸香,气韵鲜灵。

窨制次数越多,等级越高,也越难得。当年慈禧太后喝的也不过是“双窨”,建国后五窨已是国礼。

到了近代,茉莉花茶便成了老北京人的“京味”香片,老舍、梁实秋怀念的小花茉莉茶,都是它。

一朵花,到一杯茶,需要经历多少?从初春的茶坯,到八月的伏花;从午后顶着烈日的花农,到凌晨不眠不休的茶人。

以花换茶,脱胎换骨,不变的,是茉莉始终清幽芬郁的香气。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331.html

上一篇:怪哉之虫茶 此语语焉不详,茶化为虫?

下一篇:城北路上的茶庄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