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碧螺春的饮茶礼仪和茶俗文化精选

2019-12-14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碧螺春的饮茶礼仪和茶俗文化精选”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碧螺春的饮茶礼仪和茶俗文化精选”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客来敬茶

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苏州地区待客的礼仪习俗。相传晋代王濛以“茶汤敬客”,到陆纳的“茶果待客”,再到宋代杜耒《寒夜》诗中写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以茶代酒来招待客人。宾客临门,一杯香茗,既表示了对客人的尊敬,又表示了以茶会友、谈情叙谊的至诚心情,其意义有以下四点:

1.接风洗尘

古人认为饮茶可以去尘烦,“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客人风尘仆仆地到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敬上一杯香茶,使客人安下心来,其接风洗尘之意不言自明。

2.致敬叙旧

“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代酒,用茶敬客,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既增加生活情趣和气氛,又有益健康,使人精神振奋。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饮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使人飘飘欲仙,陶醉在欢乐之中。“此时酌积香,野语知逾情”、“人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故人”。品茶叙旧,其乐融融。

3.互爱同乐

“妙趣横生茶与爱”,茶是爱的象征,友人来访敬上香茗以表敬爱。“得与天下同其乐,为可一日无此君”。古人形容饮茶可得乐,所谓“一人饮茶得精神,二人同饮得趣,三人共饮得味”。沏上一杯碧螺春,三两好友谈笑风生,更有人情味。

4.祥和俭德

“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色常新”。茶叶是和平友好吉祥如意之物。茶叶又有提神、解渴、强身防病等多种功能。“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朱德委员长一声喜爱饮茶,活到90岁,他在《品庐山云雾茶》中写道:“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充分说明饮茶同健康长寿的关系。因此,“客来敬茶”以茶祝寿是俭德的表现。

向客人敬茶,应用双手捧送,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也应用双手接过,并口称“谢谢”。不论想喝与否,都应喝一点,这是对斟茶者表示尊敬和感谢。斟茶不宜过满。

常言道:“酒满敬客,茶满欺客。”斟茶过满,有烫手之嫌,对客人未免有失尊重。斟茶时要一手提壶,另一手按住壶盖,苏州地区流传着在主人斟茶时,客人应用食指和中指轻点桌面的风俗习惯。据说这.风俗习惯和乾隆皇帝有关。史料记载,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到过水乡苏州。传说乾乾隆第四次南巡时,和周日清等一行微服私访,来到苏州城内的一家茶馆喝茶。茶馆里面台上说着苏州评弹,台下茶客很多,有说有笑,非常热闹。乾隆被茶馆内的气氛所感染,一时高兴忘了身份,给身旁的随从倒起茶来,随从们惊慌不已,深感不安,却又不便暴露身份,其中有位聪敏的随从灵机一动,为了行君臣之礼,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膝部弯曲状,轻轻点了几下桌面,以“叩手”代替“叩首”乾隆见状笑着说:“好,好!”从此在苏州广为流传。慢慢地这种动作变成了一种表示对散茶人感谢的一种礼仪。客人如果不想喝了,则合上杯盖,以示够了。但在告辞前,最好把茶喝完,并说些赞赏和感谢的话。

汉民族讲究谦让,主人敬茶时往往要谦逊地礼让一番。许多少数民族则豁达直爽得多。比如侗族,如果丰人向客人敬茶,客人在那里讲客气,谦让不肯接,那么主人就会认为客人对他不恭,因为侗家人请茶是表示极大的尊敬。当客人接过茶碗之后,主人会同时送给你一支筷子了,当客人喝足以后,就把筷了架剑碗上,主人一看就知道客人不想喝了,便不再斟茶,否则,主人定会让客人喝个没完。蒙古族也有相似的礼俗,主人敬茶时无须客气,慢慢地喝,喝够为止。

在苏州农村旧时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大礼”,“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举行婚礼时,还要行“三道果茶”的仪式。第一杯为百果茶,意为百年好合;第二杯为莲子儿茶,即连生,早生贵子之意;第三杯便是清茶,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春节“元宝茶”

春节期间,江南一带都有用橄揽茶招待客人的习惯。所谓橄揽茶就是在茶叶中放两枚青橄揽,冲泡时,橄槛浮在面上,形似“元宝”,春节为了吉利,习惯上部称为“元宝茶”。

橄揽茶寓意深刻:其一橄揽在杯中像“元宝”似的漂浮在面上,有招财进宝之意,在春节时献上“元宝荼”意思是恭祝发财;其二,橄揽象征平安。祥和、如意,春节时献上橄揽茶,表示祝客人岁岁平安,吉祥如意:其三,橄揽茶先苦后甜,回味无穷,寓意人生不是

一帆凤顺,只有艰苦拼搏才能创造幸福。春节时献上橄揽茶,表示同甘共苦去迎接新的一年。

江南一带喝橄槛茶由来已人,对比清吴骞撰写的《富阳丛笔》中就有记载:“用橄揽子者,此法并见干前人题咏,贡师泰诗,海风虹候槟榔信,溪雨茶煎橄揽香。即以橄揽子入茶也。”

相传春节期间饮橄揽茶的习俗,是由茶馆走向百姓家里的。很久以前,江南一带的茶馆,一到农历年底,堂倌向老茶客送礼,小蒲包里有一包青橄榄,口称“元宝”,老茶客收礼后要付出五六倍的茶钱回敬,曰“打秋风”。表示对一年来服务的酬谢。慢慢地发展为新年初一至初五这五天中,各茶馆在茶壶内加两枚青橄榄,称为“元宝茶”。

茶资由茶客任意支付,多少不计,但不兴找钱。后来逐渐形成现在这样,农历过新年时,逢客进献“元宝茶”,表示新春祝福,在茶文化的内涵上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堂倌的索要钱财,到节日的祝福,真正体现了茶文化的本质。

橄榄茶不但寓意深刻,而且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橄榄肉内含维生素C21克,钙24毫克,对儿童和中老年人缺钙大有裨益。

橄榄在医学上有止渴生津,治喉痛,消酒毒,止泄泻,解鱼毒,治骨节期间佳肴丰盛,常饮橄榄茶能温胃生津,帮助消化。

春节把这清香甜醇象征平安吉祥的橄榄茶,奉献给每位饮茶爱好者,祝愿他们一生平安,吉祥如意。

愿君常饮橄榄茶,去品尝那回味无穷的人生。

水乡“阿婆茶”

在江南水乡昆山、吴江、青浦一带流行着一种吃“阿婆茶”的习俗,唯有姑娘、婆婆可以参与,男子无资格参加。据昆山县志记载:每当农村大忙结束后,村里家家户户上了一点年纪的妇女,都有喊吃“阿婆茶”的习惯,今天这家,明天那家,煞是忙碌。可是吃茶的人,尽是妇女孩子,大多是五六十岁左右的婆婆和婶婶们,她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三道四,有的忙针线,有的拉家常。说干了,口渴了,喝口茶,润润喉,继续唠叨,直到一个下午过去,尽兴而散,而且还要约好下一次的东道丰。因而称此为“阿婆茶”。

阿婆茶源远流长,如今水乡村庄的大宅院中,仍然珍藏着祖传的青花瓷碗和茶盅,以及高雅古朴的茶壶、图案精美的茶盘。

相传,南社成员陈去病的先祖于元代从浙江迁居周庄,制作熏炉,同时生产铜壶,使周庄一带的阿婆茶更加盛行起来。

吃阿婆茶十分讲究水质、水壶、炉子和茶点,水最好是淀山湖中澄清的水,或河里提来的活水。水壶往往是祖上传下来的铜吊子。炉子是烂泥稻草混合后制成的,叫风炉。烧起来又快又旺,而且省柴。最好用豆萁煮茶,烧得铜吊吱吱发响,直冒热气,这样泡出来的茶才香。茶点是农村自制的橘红糕、咸菜苋、酥豆百、酱瓜等。

凡轮到吃“阿婆茶”的人家,清早就起来淘米、牵磨,做橘红糕和准备其他点心。

下午,被邀的客人从四面八方有说有笑地陆续赶来,围着八仙桌坐在一起,织绒线的织绒线,纳鞋底的纳鞋底,绣花的绣花,缝衣的缝衣,边干活边拉家常,边喝茶,边吃茶点。其乐融融,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

除吃“阿婆茶”外还有吃喜茶和满月茶等习俗。喜茶,是在男女双方举行婚礼的第二天早上进行的。吃茶时,左邻右舍的客人和亲戚好友们,先参观新房的陈设,向新娘新郎说祝福的话,然后由新娘招待来宾依次入座。吃喜茶时,主人家要为每位来宾端上由女方准备的茶点,茶点包括红皮甘蔗、红枣、桂圆、胡桃、糖果、蜜饯等。客人到齐后,新娘在婆婆的引领下,提着水壶为每位客人斟水,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恭敬。

满月茶

“满月茶”是为新生婴儿满月时举行的一种吃茶活动,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聚集在一起,喝茶吃茶点、拉家常,用这种方式来庆贺婴儿满月。

从前江南水乡还流行着吃讲茶的习惯,邻里街坊、来往客商发生了纠纷,来茶馆拉开八仙桌,双方陈述理由,请长者和权威人士公断是非,从中调解。双方愿意和好的,将红绿茶混在一起,一饮而尽,矛盾化解。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街道、村镇都有调解组织,“讲吃茶”的现象也就不存在了。

234

Cy316.com编辑推荐

黄山毛峰的茶俗文化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亳,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遨功请赏。

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

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信阳毛尖的茶礼与茶俗文化


信阳是名茶之乡,盛产白毫细嫩、汤色碧绿的上乘“信阳毛尖”。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信阳毛尖的茶风茶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

一、信阳饮茶习俗

信阳人好茶。在信阳,无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几平人人都有饮茶的爱好,中国人称茶为“国饮”,但唯有到了信阳才能真正体味到“国饮”的含义。说到信阳毛尖的茶风茶俗,首先要说的是信阳的茶道。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不饮茶,客人又会手足无措、言语不畅。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或续茶,则表示片刻即走。往往是一杯热茶在手,亲朋好友的叙谈才亲密无间,气氛融洽。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工具,客人来了请喝茶,客人走了要送茶。茶,在信阳友情的锦缎上,犹如织锦的金梭,往返穿行,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信阳人饮茶无论城乡都讲究一个观赏美,客人到来,一溜十几个玻璃杯亮晶晶排开,一一放茶叶,又一一注浅水洗茶,再一一斟满,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尤其是当你到农民家做客,看到主人不厌其烦地为你做着这一切,当你捧起杯来,见杯中绿叶徐徐而落,嫩芽渐次展开,茶汁莹绿剔透,犹如人捧了块芳香四溢的翡翠时,闻其味,茶香溢人,品饮过后,唇齿留香。

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会不断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会及时续茶,使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水温适宜。到信阳做客,饮茶应慢饮细啜,边谈边饮,不可狂饮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残茶,即示意不再饮用,否则,主人还会给客人续茶。

茶将茶乡人的朴拙纯厚天长地久地浇灌在山乡村岭,茶已与信阳人血脉、魂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那清纯简洁、内涵丰富、苦中有甜、甘味无穷的品,性正是茶乡人所崇尚的精神品格。信阳人又把浓浓的友情泡在这酽酽的茶汁里,款待四海友人,八方宾朋。

二、亲朋往来茶为礼

信阳人,不仅客人登门要以茶敬客,真诚恭谨,绝无懈怠,而且亲朋好友之间的往来,也多以茶为礼,馈赠酬和,绝不疏忽。这是信阳流传了干百年的纯朴习俗。

信阳民间,逢年过节或日常拜亲访友,虽然包装简陋,却是他们亲情和友情的真诚传递。友人,特别是来自远方的好友,短暂的欢聚之后,临别之时意犹未尽,以自产的茶叶为赠,不仅是友情的展现,也是对友人深深的祝福。赴外地看望多年未见的好友同窗,战友同事,一包信阳毛尖必不可少。送茶表达的不仅仅是浓浓的故乡情和同窗情,还有互相的思念和永不褪色的友谊。在外地学习工作的信阳人从故乡归来,也总不忘带点上好的信阳茶,赠同学、同事,或沏上一壶,与友人细啜慢品,高谈阔论,讲述和抒发的是信阳人纯朴的情怀。简单而质朴的茶,成为友谊的厚重载体,无须寒暄,就能表达出浓浓的情意。

在信阳人眼里,茶是不媚不俗的天然礼品,简朴厚重、天然率真,而又饱含真情。把它赠予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最尊重的长辈,不会显得土气寒碜,卑微不尊。茶是无价的,它的纯洁和清雅,是洋酒和咖啡不可比拟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茶是尚未被世俗所污染的礼物,茶的淡泊、纯净、高洁的本性,是启发人们修身悟道、追求完美的楷模。君子之交淡如水,缕缕茶丝有浓酽。以茶为礼的风习,也就成了信阳经久不衰、历久愈浓的茶俗。

安吉白茶的传统茶俗与茶文化


茶俗,为有关茶的风俗。风俗,则是一个地方所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方面的总和。唐代以降,茶文化日益兴盛。尤其是陆羽《茶经》问世后,茶道大行,茶宴、茶会、茶集比比皆是,从而使茶俗更加完备。历来安吉人饮茶之风盛行,在民间也留传着许多茶俗,安吉茶俗更是五彩缤纷,延绵不绝。笔者根据实地走访,对安吉老百姓口述的茶俗进行了整理编辑。

一、岁时茶俗

“元旦出拜亲友谓之‘拜年”亦谓之‘贺节’。家设果茶、蒸糕,以待客至,茶毕,即留饮酒,俗云‘拜年三钟”,。(引自清同治十三年《安吉县志》)

安吉作为礼仪性的岁时茶俗,首推“三碗茶”。

“三碗茶”,在安吉也称“安吉三道茶”,是指一次敬奉甜茶、咸茶和清茶。旧时,湖州逢年过节,又特别是“拜年”,盛行“三碗茶”茶礼。

客人进门,主人向客人敬奉的第一碗茶,是镬糍茶(也叫镬糍汤)。选用当年上好的纯白糯米,煮成油光烁亮的糯米饭,再在镬子中摊搦。烧火用糯米稻草把,或干燥的松毛丝,火要匀和,文火,用锅铲摊摊榻榻,做成厚薄匀称的镬糍。将镬糍放人小饭碗中七成满,配以白糖,再用沸水冲泡。一碗热气升腾,清香洋溢,软糯滑溜,甜儿不腻的镬糍茶就泡好了。

第一碗茶落肚,主人又捧上第二碗茶,也即枨子芝麻烘豆茶(或称熏豆茶)。以烘豆与茶为主料,以枨子皮、家野卜子、丁香萝卜、老姜、桂花等为辅料。这碗咸茶一般喝10~20分钟,然后将碗(杯)内主料、辅料一并吃掉,故名“吃茶”。

客人迟了甜茶品了咸茶后,主人又热情地捧上第三碗——清茶。在瓷白的茶盅或透明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撮鲜嫩的绿茶,先闻一闻茶水的清香,然后慢慢品饮,宾主边喝边聊,亲情、友情、乡情不知不觉间融入清茶之中。

正月里“拜年”做客即便没有“三碗茶”,也要“两碗茶”,客人进门落座,主妇先端上一茶盅白糖汤,内放置两三粒去衣的长生果(花生粒)。

笑口开言:“正月里,甜介甜。”客人必须全部饮完,将花生粒细嚼吞下。

寓意:一年甜到头,健康长寿,长生不老。

二、茶与婚姻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在安吉地区婚姻中的茶俗,则更为丰富多彩,列举如下。

1.毛脚女婿茶

年轻姑娘出嫁之前,家里总要备些特级的安吉白茶,对看中的小伙子,姑娘就会以最好的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目前,在安吉梅溪一带最为普遍。

2.订亲茶

一旦男女双方爱情关系确定下来后,就要行定亲仪式,除聘金外,并用红纸包上茶,互赠各自的亲朋好友,俗称“订亲茶”。

3.亲家婆茶

安吉民俗,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要去看望女儿,称谓“望朝”。望朝时,父母亲要随身带去1两(1两=50g)左右安吉白茶的明前茶、半斤烘青豆、2两橙子皮拌野芝麻,这种茶称为“亲家婆茶”。

4.新娘子茶

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请亲家的亲属好友和长辈们都新娘子家去喝“新娘子茶”。

5.请新娘子茶

新娘子家的亲戚、好友和客气的老邻居,都要在新娘子出嫁的当年请新娘子去喝茶。如系远亲,也可在下一年的正月里,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时补请。

三、祭祀茶俗

(祭礼)家祭土地、家堂、灶司、太君、门神、五圣等神……太君,俗称娘娘,祭用茶果、糕圆,谓之“烧茶”。(引自清同治十三年《安吉县志》)

安吉茶俗旧惯中,以茶祭祀,供奉祖先记载很多,通常茶作为祭品之一

必不可少。

四、客来敬茶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礼节。唐白居易《翅生访宿》诗云:“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宋徐积诗《谢蒋颖叔》二首之一:“便著青衫迎谢傅,更无茶果荐杯盘。”宋释•帷晤《次韵和酬仲灵<嘉公济冲晦见访>》:“诗书共喜灯前论,茶果翻疑梦里逢。”李彭《寄陈无惑》:“不忘茶果期,烟扉聊一访。”汪藻《浮溪集•同张昌时宿高明寺》:“茶果话畴昔,新晴报钟鱼。”宋.洪迈《夷坚支乙》卷《焦老墓田》载“焦氏以此候之,倾家出迎,具茶果延泞,经岁常然。”都说明了“客来敬茶”在中国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到了现代,实际上客来敬茶,客人喝不喝,已无关紧要,但对主人来说,敬茶时不可省的。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亮,整洁有序,是环境优雅可亲。至于泡茶的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主人应一边陪同客人饮茶,敬茶是,必须恭恭敬敬双手奉上。讲究一些的,还会在饮茶杯下配个茶托或茶盘。奉茶时,双手捧住茶托或茶盘,举止胸前,轻轻道声,“请用茶!”,这是客人也应稍稍向前移动一下到一声“谢谢”,通过敬茶,体现安吉人重情好客的礼仪。

泡茶用水必须是清洁无异味的。泡茶时,不宜一次将水冲得过满,也可分两次冲水,第一次冲至三分满,待几秒钟后,再冲至七分满,这叫洒下的是“七分茶”,留下的是“三分情”无论用盖碗还是玻璃杯泡茶,切不可将碗盖或杯盖沿口朝下放在桌上,以免玷污,送茶时,也切不可单手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这样既不卫生,又缺少礼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来敬茶的一些茶俗:

1.扣桌行礼

在安吉,当主人向客人敬茶或续水,都会看到客人脸带笑意,把右手食指和中指弯曲,有节奏轻轻地敲打桌面,已示谢意。也有用一个食指扣桌的,表示我向你叩首谢意,若用大拇指除外其余四指扣桌,则表示我代表大家向你扣首致谢。

2.以茶代酒

安吉白茶自发现利用以来,视为一种高档圣洁的饮料,现今,无论谁家置办酒席或宴请贵宾,凡是遇到酒量小的或不会饮酒的,都允许以茶代酒。

在安吉,并不认为有损礼仪,反而有优礼相待之感。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时,通常以饮茶代替喝酒。

3.捂杯谢客

在安吉,凡客人进门,主人都会冲上一杯安吉白茶,面带微笑恭敬的送到客人手里,饮与不饮无关紧要,这是一种礼节,是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当客人饮茶,茶在杯中仅留1/3时,就得续水。如果客人饮得差不多,不想再饮,或想起身告辞,客人会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手背朝上,捂在茶杯(碗)之上。表示:谢谢,请不要再续水。主人见此情景,已经会意,便不再续水。用这种方式,有时比语言去挑明更含蓄,更富人情味。

4.茶食相融

茶不仅是饮料,也可以掺人食物,制成茶膳食,这种做法古已有之。三国魏张揖《广雅》载:“欲煮茗饮炙令色赤,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

用葱、姜、橘子笔之”,这相当于现今的茶水粥。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及“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这相当于现今的茶膳。这种茶食相融,既当茶饮,又作食品的遗风,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每逢佳节安吉人还盛情款待客人,农家熏豆茶相待,放一些饼、橙子皮、芝麻、笋丝、熏青豆等辅料。这种茶一经冲泡,饮起来,甘醇之味一应俱全,吃起来鲜爽可口,又耐咀嚼。还有一些放芝麻、花生仁、黄豆粉,可称得上是一种茶食,这种茶与食品已融为一体,它香甜甘醇、美味可口,又能充饥饱肚,吃了也不会感到腹胀。

抚今追昔,事事变迁,有多少茶俗被继承了下来,又有多少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安吉茶俗作为茶文化和茶事风情的一部分,它绚丽多姿、特色鲜明,极大地丰富了安吉茶文化的内涵。

碧螺春的诗歌文化


我国是茶的故乡,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几乎贯穿了五千年文明史。从神农时代以迄于今,勤劳智慧的中华各族人民不断总结制茶经验,提高茶叶品质,创造出了无数茶叶精品,从而极大地满足了品饮的需求。与此同时,人们用茶诗、茶画、茶歌、茶戏等文艺形式赞美茶,表现茶事活动的精神内涵,使得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更传播广远,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社会名流酷爱茶,讴歌茶,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好茶激发了诗人的雅兴,名诗又增添了茶的风采和声望。咏茶诗不仅为我国诗坛增添了光彩,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茶叶事业的发展。优美的茶诗,除了供人们欣赏之外,还可以为茶业界人士研究我国茶叶历史之用,为此我们把咏碧螺春茶的有关茶诗介绍给读者。读一首好的茶诗,如品尝一杯芬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让我们像品赏碧螺春那样进行品赏吧。

咏碧螺春

清•陈康祺

从来隽物有佳名,物以名传愈见珍。

梅蛊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已制焙制传三地,喜得揄扬到上京。

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中华茶人联谊会顾问、浙江省诗词学会会长、浙江逸仙书院院长戴盟先生认为诗中分析“隽物”与“佳名”的关系是颇有见地的(茶名浅义)。

《吴郡岁华纪丽》载朱文藻《采茶歌》:

采春茶,冒春雨,戴笠持筐走山女。

采茶忙,焙茶香,山泉到厨声淙;宗。

新茶供客客满堂,有余时与家人尝。

君不见,东村蚕娘勤采桑,丝成不得为衣裳。

《吴郡岁华纪丽》载王元寿《碧螺春歌》:

石华滴乳芳芽短,绿脚垂云香气满。

开缄知是故山春,碧螺峰畔传佳产。

山中二月采茶天,少妇携筐曲径边。

摘起色凝榆荚雨,焙时香暖竹炉烟。

旗枪半吐头网重,不数新团制龙凤。

橘柚同包进尚方,当年曾锡扬州贡。

山人知我耽苦吟。一函赠我情何深。

诗肠久枯酒吻渴,得此重似双南金。

樵青作裹鸣茶杵,纱帽笼头手自煮。

石鼎烹泉漾碧烟,冰瓯倾雪浮芳乳。

落花风里品茶新,雇页诸荆溪未足珍。

一枕髻丝禅榻畔,梦魂遥落五湖滨。

清光绪进士,官至山两道监察御史的文学家、著名诗人李慈茗,号莼客,作词寄调水调歌头,赞美碧螺春茶。

水调歌头

碧螺春

谁摘碧天色?点入小龙团。

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

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

采集筠笼去,还道黛螺奁。

龙井洁,武夷润,奔山鲜。

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

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衣上妍。

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

民国时期,早年在沪经商的东山杨湾人徐禄,存《采茶歌》中写出了少妇采制碧螺春的艰辛,及丈夫为了谋生远离他乡喝不到她亲手炒制的新茶的无奈。

采茶歌

徐禄

采茶南山下,携将新竹筐。

不用衣襟襭,恐有乳花香。

昨夜制新茶,挑灯独自嗟。

新茶滋味永,人已在天涯。

何日再品碧螺春

田汉

不闻天堑能访越,何处桃园不避秦?

愿待涛平风定日,扁舟重品碧螺春。

咏洞庭碧螺春三首

周瘦鹃

玉井初收梅雨水,洞庭新摘碧螺春。

昨宵曾就莲房宿,花露花香满一身。

及时品茗未为奢,携侣招邀共品茶。

都道狮峰无此味,舌端似放妙莲花。

翠盖红裳艳若霞,茗边吟赏乐无崖。

卢仝七碗寻常事,输我香莲一盏茶。

望江南

周瘦鹃

苏州好,茗碗有奇珍。

嫩叶喷香人吓煞,纤茸浮显碧螺春,齿颊亦留芬。

中国茶叶博物馆技术顾问、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欧阳勋先生,在《论茶绝句》专著中有写苏州碧螺春的诗二首。

苏州碧螺春

碧螺春产洞庭山,显赫名声夺桂冠。

卷曲如螺形甚美,香浓色亮味回甘。

欧阳勋先生原注苏州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包括洞庭东山西山),此茶是我国名茶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

再咏苏州碧螺春

花香果味碧螺春,芽叶逢春香煞人。

忆得康熙驾奉此,贡茶方始改今名。

原注苏州碧螺春:据《清嘉录》记载:

传说苏州洞庭东山有个碧螺峰,石壁上生出几株野茶,每年老百姓把它采下来饮用。有一年,采茶季节到了,老百姓上山一看,茶叶长得特别茂盛。大家一个劲地采,竹筐都装不了,就放在怀里。鲜叶一到怀里,受了热气,异香突然喷发,一个个异口同声惊呼“吓煞人香!”

从此以后,采茶时谁都不用竹筐,采茶放在怀里,并且把这种茶叶叫做“吓煞人香”(意思是香煞人)。老百姓中有个叫朱正元的,特别精通“吓煞人香”的制法。有一年,清朝康熙皇帝到太湖游览,巡抚宋荦进献“吓煞人香”茶。

康熙皇帝饮后,觉得味道很好,但名称却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原注花香果味:指“碧螺春”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橘、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后,青翠欲滴的茶蓬,像绿色的屏风,浓阴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东山即事

谢孝思

白果林中霭霭荫,团团坐拣碧螺春。

剪得新枝千千万,插遍东西两洞庭。

西江月

咏碧螺春茶

张仁迪

叶状如螺卷曲,显茸色泽青苍。

沏之鲜绿有奇香,信是茶颠佳享。

原产洞庭石罅,芳名四海传扬。

冒牌伪劣不胜防,难觅正宗品赏。

张仁迪原注:陆羽嗜茶,人称茶癫。这里泛指嗜茶者。碧螺春原产江苏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间,俗呼“吓煞人香”。康熙三十八年,清圣祖(玄烨)南巡至太湖,巡抚宋荦以此茶进,帝以名不雅,改名碧螺春。

中国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原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校长、全国总工会机关党委书记王永成,经常到于观亭先生家品茗论诗,在吟读邬梦兆先生刊在《茶文化》的茶诗后,诗兴勃发,即席作《名茶十咏》,韵味隽永,现将咏碧螺春的茶诗摘录如下:

咏碧螺春

王永成

茶叶珍品碧螺春,香透回肠“吓煞人”。

达意但知鸿渐述,传神讵料帝王伸。

水明山秀钟灵气,物极人工化碧津。

陆子泉边啜一碗,白头不妄旧时醇。

中华茶人联谊会顾问、浙江省诗词学

会会长戴盟先生在《名茶小赞》中有赞碧螺春一首:

春风又绿江南,碧螺翠翠弯弯。

太湖风帆点点,七二峰似螺鬟。

戴盟原注:“碧螺春产太湖一带,太湖极宽广,古称湖面有三万六千顷,湖上有七十二峰。”

咏碧螺春

贯澈

(一)

春来小岛碧螺春,夏日难当清且凉。

气爽秋高谁自在,冬寒地冻暖心肠。

(二)

茶青采摘须过桥,都市茶楼出尘嚣。

烟花三月精神爽,心无挂碍好探樵。

咏碧螺春

心培

(一)

日日闲居山涧中,春秋冬夏四时风。

但能静听松声美,一品碧螺香气融。

(二)

西山一住已多年,山秀水清风景连。

最让来人依峦事,四时品茗碧螺鲜。

品春

黎荣坤

螺春极品惹天仙,

敢犯天庭下世间。

狮岭绿茶尝赞好,

回香几许醉飘然。

碧螺春,品的是茶还是文化?


淡淡的阳光渐渐透出来,风吹树木,满眼是舞动的新绿。路旁遇见采茶妇女,身上各挂一只篾篓,满盛采来的茶芽。

1936年春天,叶圣陶来到苏州太湖洞庭山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如今的东西洞庭,这样的景象比比皆是,只是时间倏忽间已经过去了80余年。

洞庭山在苏州古城西南40公里的太湖中,分为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俗称东山、西山,有天天有鱼虾,季季有花果的美誉。

这里孕育着一种让人魂牵梦萦的茶叶,当地人叫它吓煞人香,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

太湖碧水,烟波浩渺。

从果树枝叶中透过来的稀疏的阳光,浸透着花果之香。这里的茶树与批把、桔子、杨梅等果树交错相间,枝叶相连,根脉相通,才滋润了它吓煞人的香气。

清康熙三十八年仲春,皇帝下江南巡到苏州,巡抚知道康熙不爱铺张,就派人去东山买回了吓煞人香。

皇帝望着烟波浩渺的太湖,品着这鲜爽清香的绿茶,完全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只是这吓煞人香的名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皇帝便大笔一挥,亲自给它取了雅名:碧螺春。

色泽碧绿,卷曲如螺,产于明前春。

从此,碧螺春便成了贡茶,名扬天下。

春光明媚,空气中到处都荡漾着诱人的茶香。每逢三月中下旬,采茶姑娘在采茶前必先沐浴更衣,腰束布带,专拣一芽一叶的嫩头采摘,纳于怀中。

茶芽之细嫩,一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有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芽之说。

每一缕最浓郁的茶香都源自千万滴最普通的汗水。

这是一年中第一个繁忙的季节,也是第一个收获的季节。

拣剔,手起手落,留下鲜嫩的芽芯。

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如此,方成好茶。

在碧螺春上市的一个月里,大批茶客涌向洞庭东、西山的各种茶园、茶坊。采茶、赏茶、品茶、买茶,环太湖将成为天然的大茶馆。

当披毫青翠的碧螺春一投入水中,白色霜毫立即溶失,随后茶叶纷纷下沉,并由曲而伸展,仿佛绽苞吐翠,春染叶绿。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头酌色淡、幽香、鲜雅;

二酌翠绿、芬芳、味醇;

三酌碧清、香郁、回甘。

在江南柔媚的春光里,品一口碧螺春,尝到的是洞庭东、西山上千年灵秀山水的精华。

克黄山毛峰精选名茶产地


我们都应该知道茶叶的品质会受到茶叶产地的影响,茶叶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特别的大,所以最正宗的茶叶还是在原产地生产的比较好,那么大家知道那几个地方是茶叶的主要产地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克黄山毛峰精选名茶产地。

克黄山毛峰精选名茶生长在北纬30°08的位置。该区地质地貌、物种矿藏、水文气候等多样复杂,地球上神秘现象也比较集中、自然和人文景观密集的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度地带,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茂盛。

克黄山毛峰精选名茶产地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钓桥庵、岗村、充川等。黄山,除了具备一般茶区的气候湿润、土壤松软、排水通畅等自然条件外,还兼有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湿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葱茏水土好等自身特点。在这样的自然条件里,很适合茶树生长,因而叶肥汁多,经久耐泡。加上黄山遍生兰花,采茶之际,正值山花烂漫,花香的熏染,使黄山茶叶格外清香,风味独具。

黄山是我们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山清水秀,纬度位置优越,阳光丰富,加之黄山地区土壤十分肥沃,所以让生长在这里的克黄山毛峰精选名茶越发的茂盛,茶叶的口味之分的醇厚,所以好的黄山毛峰茶叶大多数都是在这里生长和出产的。

黄山毛峰的制作过程,精选初展肥壮嫩芽制成!


“黄山毛峰有盛名,一芽一叶雀舌形。白毫显露鱼叶嫩,金黄芽片显分明。汤色清澈茶烟袅,鲜醇甘美逸神情。嘉木从来生佳地,徽州春意杯中呈。”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成。下面一起来看看黄山毛峰的制作工艺吧!

黄山毛峰的制作工艺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烘焙几道工序。

采摘

清明、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每隔2~3天巡回采摘一次,至立夏结束。

杀青

是在平锅上手工操作,火温150~180℃,不能忽高忽低,要平稳一致,每锅投叶量250~500克(嫩叶量少,老叶量多),以双手尽量将叶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开,使茶叶接触锅面受热均匀一致,而又不使闷气,不焦,达到炒匀炒透,经3~4分钟,叶质变软,稍有粘性,叶面失去光泽,呈暗色即为适宜,便可进入揉捻。

揉捻

将杀青适度的茶叶起锅放在揉匾上,轻轻加揉,但应注意抖散,避免闷黄。特别细嫩的芽叶,往往只需在锅里稍加揉搓,力求保存叶色鲜艳和芽尖上的白毫。

烘焙

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拣剔

除去劣茶杂质,同时叶脉水分继续向全叶渗透,稍有“还软”,再以70℃火温进行复火,使其充分干燥。

制作好的黄山毛峰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

什么是茶艺的基本礼仪


茶艺的基本礼仪,是指茶艺师在泡茶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的要求和技巧。

茶艺师仪容仪表礼仪

一个人的仪表穿着得体,不但能体现自身的文化修养,赢得别人的信赖,还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和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茶艺师的仪容仪表基本礼仪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

保持清洁,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也是仪表的关键。应注意面部的清洁和适当的修饰,保持牙齿的清洁;不要留长指甲,注意修剪和洗刷指甲,避免涂有色的指甲油。

2、美容

俗话说,“三分容貌七分打扮”,在当今社会,适当的化妆能体现出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作为茶艺师,应该适当画个淡妆。但要注意避免太明艳。

茶艺师服饰礼仪

服装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茶艺师的服饰不仅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还需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 合对人的着装要求。

1、服饰

茶艺师的服装,其色彩款式要稳重大方,应以素雅单色和简单的条格面料为主。不能过分暴露、过于随意,打扮也不宜过于时髦。

2、饰物

装饰用品既可作为服装的辅助用品,也可以相对独立存在。如果服装和饰品能搭配好,能有效提升个人的气质、修养等。注意佩戴时需和服装相协调哦。

茶艺师发饰礼仪

作为茶艺师,发型不仅仅要符合美观、大方、整洁和方便生活的原则,同时还要和头发的性质、脸型、体型、年龄等因素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整体美的形象,也更能适合自身的职业特征。发型以标准的发型为宜,最好能尽量避免染发,长头发的必须绑起来,不能披头散发。

茶艺师姿势礼仪

茶艺师姿势礼仪注意表现在站姿、坐姿、走姿三个方面:

1、站姿

站立是人和人生活交流中最基本的一种举止,优美的站姿能展示一个人的自信,彰显高雅的气质。要想展优美的站姿,站立时应身体立直,抬头挺胸,双手自然垂直身体两侧,双膝并拢,两腿绷直,脚跟靠紧。

2、坐姿

茶艺师文雅、端庄的坐姿,是展现气质和修养的重要形式。坐下后,上体应自然挺直、挺胸,双膝并拢,双腿弯曲,双肩平整放松,双手自然放在双腿上或椅子。

3、走姿

走姿是站姿的延续,能展现人的动态美。茶艺师行走时应上身挺直,立腰收腹;速度需保持均匀、平衡,避免忽快忽慢。

以上便是茶艺的基本礼仪介绍。此外,茶艺师还应时刻保持微笑,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礼仪礼貌哦。

碧螺春的起源 碧螺春的更名


要说我们中国的特产有哪些?那可就多了去了,其中茶算一个。茶早就从我们中国的市场走向了国际市场,并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这些远销海外的茶里要数碧螺春最出名了。那么你们对我国的这一走向国际市场的碧螺春的认识有多少呢?要不一起和小编去看看这碧螺春的一些相关知识吧?

碧螺春是产于江苏的洞庭湖的,茶界叫其为“洞庭碧螺春茶”。它是一种绿茶,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最初的时候,碧螺春在民间是被称作“洞庭茶”的,在之后又成了“吓煞人香”。碧螺春的传说也是十分的多的,我们先从这碧螺春的发源讲起吧。据说是一个尼姑去游春,顺手就摘了几片茶,但是在冲泡后却发现是奇香扑鼻,于是就脱口而出“吓煞人香”,所以这碧螺春的前身便在民间流传开了。

那么碧螺春现在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因为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品尝了这茶,十分的赞赏,只是当它听到民间的这种称呼后,就失去了雅兴,遂提名“碧螺春”,并要求江苏一带每年都进贡碧螺春,所以碧螺便从老百姓家走进了皇家。

对于这中国的特产——碧螺春,小编就给你们介绍到这里了哦!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有关碧螺春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建议你们可以去洞庭湖转一转,这样做一是可以旅游,二是能够更多的了解到碧螺春的相关知识。说不定你们还可以听到有关碧螺春的奇闻趣事哦!

碧螺春的等级,碧螺春等级详解!


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是我国的名茶之一。内含较多的营养成分和药效用分,功效与作用诸多,深得诸多茶友的喜爱,那么洞庭碧螺春是怎么分级呢?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洞庭碧螺春的分级,希望对茶友有所帮助。

碧螺春等级详解

特一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多芽,在鲜叶挑拣上从碧螺春茶一芽一叶炒制,改为单芽,此茶是碧螺春当中的极品,挑拣的用时也比其他的茶叶多一倍的时间

特二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匀多芽.特二级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是需要高档洞庭碧螺春人士必选。

一级:条索尚纤细,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匀整,嫩爽清香,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绿,明亮.是挑拣一芽一叶而炒制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一级茶叶质量优异,价格又适中。

二级: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二级茶叶质量好,价格合适,性价比最高,家里自己品尝或与朋友分享,是不二选择。

三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一般我们自己招待朋友也是选用这个茶,三级茶叶价格优势明显,质量又好,是办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的首选。

特级炒青价格低,产期大约四月既雨前茶,此时天气转热,茶叶生产速度很快,所以芽叶会长大很多,茸毛自然没有早春的多,但炒青并不是碧螺春里差的茶叶,此茶口味较早春的茶叶稍浓,耐泡。该品适合中等收入爱品碧螺春的朋友选用,价格适中,该品适合个人爱品碧螺春且口味较浓的朋友选用,一级炒青茶外形尚成螺,色泽深绿。尚整,稍有青壳碎片,滋味尚纯正,汤色黄绿,叶底尚嫩欠匀,稍有青张,绿稍深。

怎么分辨洞庭碧螺春茶?

色泽

正宗洞庭碧螺春有光泽,色翠绿带黄,其他碧螺春暗淡,但青里带黄,主要无光泽。

香气

洞庭碧螺春香气浓烈,清香带花果香,主要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和洞庭的特有水土有关。其他碧螺春香气不足,因为它是新茶也有一点香气,但没有清香和果香,外地碧螺春有奥土气,有青叶气。

口味

洞庭碧螺春喝到口中很顺口,有一种甘甜、清凉、味醇的感觉,有回味,主要是口味醇.其他碧螺春喝到口中有涩、凉、苦、淡的感觉,无回味,还有青叶味。

外形

条索纤细如蜂腿,卷曲成螺,茸毫满披但不很浓,银绿相间(或银白隐翠)。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苏州碧螺春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牙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苏州碧螺春叶片肥大,梗多,没有花果的清香味,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六安瓜片的冲泡方法及对应的茶俗


六安瓜片的冲泡要先备茶和茶具、选水质、控制水温、汤杯、以及控制茶水比例、润茶等细节,这样泡出来的茶口感很好。六安瓜片是历史悠久的绿茶,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以前是朝廷贡茶,六安瓜茶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可以让茶浓而不苦。

六安瓜片的冲泡方法及对应的茶俗

备茶:选择好的六安瓜片茶叶,外形平展、大小均匀、不带芽梗、形似瓜子。

备茶具:最好是用透明玻璃杯,其次是白瓷盖碗,用玻璃杯可以看到茶叶在水中舒展。

水质:选择好的矿泉水或纯净水吗,水的酸碱程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尽量不用碱性水,会时茶水变暗。

水温:泡六安瓜片的水温最好是85度左右,用高温泡会使茶水变黄,香气也不会久留。

汤杯:提高杯身的温度,能使茶叶最大的香气发挥出来。

醒茶:将90度左右的水倒入杯子的四分之一,轻轻摇晃杯子,然后倒出水。

冲泡:加入85度左右的水冲泡,一般是泡三次味道最好,后面再泡味道就谈了很多。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05463.html

上一篇:真假碧螺春的鉴别方法

下一篇:碧螺春茶艺表演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