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万担茶乡”龙坞茶镇砸51亿改造小镇

2019-11-30

万担茶乡

3月28日 杭州龙坞茶镇素有“万担茶乡”之称,在这春暖花开之日,我们走进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诸暨枫桥古镇,欣赏这个茶镇的风景,探寻它的未来发展之道!

从2015年开始,西湖龙井最大产区、素有“万担茶乡”之称的龙坞茶镇被列入浙江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围绕打造“波尔多式的江南小镇、西溪湿地的姊妹篇”这一目标,进行了综合整治,镇容村貌焕然一新。这里的茶园,也如同今年的初春一般,带着潮润的细腻,也有着江南的婉转清新。

眼下,正值全省各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风起云涌之时,西湖区与绿城、蓝城集团签订PPP项目,共同开发建设龙坞茶镇核心区块,建设期3年,项目总投资51亿元。

规划设计如何围绕小镇特色做文章,以产业带动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建设中的资金、管理等难题又如何解决?清明之前,我们走进龙坞,一路问茶,一路探寻小镇的转型之路。

改造后的乌龙公社

整治后的上城埭134号

龙坞工业园区

空间一打开

龙井茶香似乎触手可及

从清明前到谷雨前三十多天的时间,大约是龙坞茶农们最繁忙也最宝贵的时候。此时的茶叶,以早为贵,价格逐日下降,因此必须起早贪黑。

采茶工们白天上山采摘茶叶,茶农们及时晾摊炒制。若遇上天暖茶叶出芽急,家家户户的灯火便会通宵亮着。“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徐徐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描述的便是龙井茶的炒制场景。

“好的龙井茶,外形就像是出鞘的宝剑,光滑扁平挺直,又漂亮又有生命力。水一泡,就变成整齐柔美的形状。”龙坞上城埭村村民沈生荣泡上一盏茶,打开了话匣。

今年年初,他将自家房子的后屋重新装修,开了一间茶社。屋外的村道用柏油、石块重新进行了铺设,农房错落,家家户户屋外或种上绿植,或摆设花箱,装点着村庄。

“环境好了,住着也舒心。”如今,沈生荣已经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杂乱无章的样子。

由于以茶为生,龙坞的茶农们建房便有个习惯,搭建附房、棚舍和围墙,堆放炒茶的设备,以至于违法建筑遍地、道路狭窄且破损不堪。

“2007年,龙坞撤镇并入转塘街道后,一直保持着纯农村的面貌,比不上那些建设得不错的美丽乡村,给人的印象是:茶园秀美,环境却不尽如人意。”转塘街道副主任郑顺祥说。

又由于家家户户分散经营、自产自销的模式十几年来没有改变,龙坞茶农的收入水平也并未因龙井的盛名而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反而因为人工成本的增长,利润空间越发狭窄。

“一面是品牌优势,一面却是茶叶销售难,坐拥如此好的资源却没有发展,龙坞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西湖区相关负责人也在思考,基础设施弱、产业延伸难,千头万绪,突破点到底在哪里?

改变的契机发生在2015年。龙坞茶镇成为浙江首批特色小镇,也是唯一一个以茶叶为特色的小镇,“要打造龙坞茶镇,必须进行11个村社的环境综合整治。”

据统计,自2015年3月开始,龙坞茶镇规划范围内累积拆除违建4532处,面积24万平方米,拆除围墙长度约90公里。

家里用于开办农家乐的房子被拆了,上城埭村村主任赵以平心有不舍,但看着整洁起来的村庄,又释怀了。家里的围墙和花坛没了,西湖茶场村村党支部副书记苏臻有些不太适应,但看着家门口敞亮的空间,脸上也多了笑容。

整个龙坞还新铺设了沥青27万平方米、污水管网102公里、高低压电缆30公里、天然气管道106公里,安装路灯2000余盏,新增绿化34万平方米。

如何避免千篇一律,视觉疲劳?负责龙坞整体绿化设计的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副院长徐斌费尽心思:“本身绿色充足的龙坞,需要实现绿色向彩色的转变。”

经过多次推敲,设计团队最终确定了跟春茶上市季节有关联的樱花作为特色,精选10种左右花期不同的樱花品种,安排到每个村当中,形成一个循环,让游客追花观赏。

空间和色彩一打开,龙井茶香似乎也触手可及。

兔子山公园效果图

龙坞茶镇范围示意图

小镇的灵魂

在于画龙点睛的核心区

“花深不辨径,地寂惟闻鸟”,这是古人游历龙坞留下的诗句。今天的龙坞自然早已不同古人诗里的野趣,但从空中俯瞰,三面环山、茶地绵延的景致,却也别有韵味。

若再仔细观察整个龙坞的地理形状,外围的上城埭村、外桐坞村、何家村等10个村庄、社区正好合抱着居于小镇中心的葛衙庄社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不管是延伸茶叶产业链,还是发展旅游,龙坞作为一个整体,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区画龙点睛。”郑顺祥告诉记者,早在龙坞茶镇规划之初,葛衙庄就被定位为“中心会客厅”,“这个区域要走精品化、国际化路线,形成产业集聚区,既展示龙坞最有特色的东西,又通过规模效应提高茶农对龙井茶发展的信心。”

但当观察的视线从空中转向地面,作为核心区块,从环境面貌到整体功能,原先的葛衙庄社区都不能让人满意。

区里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规划设计专家在葛衙庄转了一次又一次,期待而来,失望而回。

“即使经过改建和整治,葛衙庄也无法承担起旅游集散和产业集聚的功能。”郑顺祥说,这也意味着,核心区的发展路径必须有所不同。

2016年,葛衙庄社区3.2平方公里区域内实现整村拆迁。农民安置房、停车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等项目陆续启动。

然而,无论是改建还是重建,这些项目的规模都不小。“资金从哪里来?”“又如何进行长效管理运营?”,成了龙坞最紧要的问题。

西湖区委区政府组建了杭州之江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企业为主体,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负责龙坞茶镇的开发、建设、运营及旅游策划等工作。

今年2月底,西湖区与绿城集团、蓝城集团等签订龙坞茶镇PPP项目,总投资51亿元,建设安置房、学校,以及高档民宿、景观绿化等一系列旅游配套设施。

位于核心区东北侧的葛衙庄工业园区内,原先的53家机械、蜡烛生产企业已被腾退。工人正在抓紧施工,对保留的80幢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红色外墙、青灰色面砖、木色窗框、沿街骑楼,浓郁的民国风里,是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元素与西方商业、居住空间的有机融合。

不远处的兔子山生态公园内,一条长约3500米的游步道正在铺设。沿着原有的田埂路、茶园路盘旋而上,两侧茶园连绵起伏,青翠连天。

独特的产业

是小城镇的活力之源

如果说环境整治改变了龙坞的外在,那么如何利用好环境正是龙坞正在努力的方向。

绵密的细雨到了下午突然有较大的趋势。外桐坞村村主任仇维胜取了新炒制的龙井,匆匆来到村接待中心,“快尝尝今年的新茶。”

这个小小的村庄,如今已是杭州有些名气的“艺术村”。前几年,附近美院的师生来村里写生,被景色吸引,租下了村民的房子,开起了工作室,也为村民们带来了茶叶之外的一笔收入。

漫步村里,去年种下的玉兰开得饱满,樱花正在萌发,或粉或白点缀在绿色的茶田之间。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浙江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王小松等40多位艺术家在农居里开出油画、国画、雕塑、陶瓷、摄影等工作室。

过去灰头土脸的违建出租房已被全部拆除。空出来的地方,新增了6个停车场约500个停车位,以及两个景观公园。村庄核心区打造的商业街已吸引了3家茶叶加工、销售企业入驻。

“今年村里85%的房子都租出去了,有的几间,有的整栋。”仇维胜说,整幢民居的出租价格从以前的每年10万元上涨到了20万元以上,“等过两天天晴了,到村里游玩的人多起来,龙井茶的销路也会打开。”

叶埠桥社区的石雕一条街经过整治,不仅保留了特色,也更加整洁有序。村境内拥有光明寺水库景区的何家村建成了杭州首条标准山地车赛道,吸引了不少运动爱好者。上城埭村主干道两侧将引进茶器、茶艺培训、茶产品展示等业态,打造茶艺街。

据了解,仅去年的国庆长假龙坞就吸引游客7.38万人次,比往年同期增加近40%,实现营业收入554.75万元,带动农产品消费301.1万元。

“整改后的龙坞茶镇,充分保留和挖掘了各个村落的文化历史元素,实现了一村一品,每个村发展一个特色产业。”杭州之江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伟杰说,这是引导龙坞茶镇生态环境向产业延伸的重要环节。

而随着杭州农夫山泉有限公司、杭州龙井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顶峰茶叶有限公司等项目培养与引进,龙坞茶镇核心区的产业布局逐渐清晰:中心为居住区,北侧以兔子山生态公园为核心形成茶叶风光观赏区,南侧以高尔夫球场为主形成养生健身度假区,东侧工业园区则集聚茶叶生产、茶文化体验、文创艺术等功能。

“龙坞的优势在茶,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也是茶。”丁伟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着手注册商标,引导茶叶生产销售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围绕茶做文章,发展多样化产业,最终我们希望建成的,是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5A级大景区。”

一镇十村,串珠成链。龙坞的新茶已经上焙,只待香气氤氲。

Cy316.com延伸阅读

金井:一座温润如玉的茶乡小镇


一个地方历史悠久,就能演绎传奇故事。金井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地处湖南长沙县北部的金井镇,与杨开慧故乡“开慧镇”毗邻,素有“小长沙”美称。镇域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4.5万,空气、水质等相关指标检测位列全国前茅,坐拥宜居、宜养、宜游三大优势。

到过金井的人,纷纷赞誉:这是一座安静得连水都看不到多少波纹的小镇,犹如一块和田玉,虽低调无言却美得摄人心魄。新年伊始,记者带着几分好奇踏上这块土地,所见所闻让人终生难忘。

温润

金井,因井得名,因茶扬名。

相传明洪武年间,当地的孙老爹放牛时发现河边有一股紫气,便将茶树移植至此。孙老爹发现原长茶树处有一泉眼,不断冒出水花。深挖数尺,有一石板,揭开一看,水底浮起一只金鸭。倏尔金鸭不见,泉涌如注。父子惊讶不已,遂修成一口水井。井水泡茶,茶尤清香,略呈金色,金井之名由此而来。

说到金井的茶,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一千多年前,金井镇就盛产茶叶。赵匡胤当年南征时路过此地,品饮金井绿茶,顿觉神清气爽,脱口赞曰:“快哉,佳茗也!”如今,茶产业已是金井镇支柱产业,辖区拥有全国茶叶行业排名第六的湘丰集团,湘丰茶、金井茶已成中国驰名品牌。

茶,这含英结碧的灵芽玉蕊,自古带给人们无限遐思,一缕清雅的茶香,弥漫了浩瀚无比的华夏历史,更给钟灵毓秀的湖湘大地增添了无限神韵。漫步金井镇,万亩湘丰茶园山水清幽,白鹭横飞;清泉流涧,绿雾蒸腾。一处处原生态茶园,蕴育着湘丰绿茶丰厚内质。

进入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湘丰飞跃基地,既可骑车穿行,又可拾阶漫步,体验采茶制茶,尽情赏茶品茗。羊肠道蜿蜒曲折,石壁湖安若明镜,绿茶林青翠欲滴,桂花树碧枝绿叶……游走在黄昏的茶园,静得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跳。

登临观景平台一览茶园核心景区,伴着幽幽茶香,顿感大自然与你同在。放眼望去,茶园尽头隐现白墙黛瓦,农屋村舍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矗立于碧塘侧畔,和茶园共同构成一幅田园水墨。骑车进到一个村子,一栋栋古典雅致的楼房,前有菜园、后有茶园,池塘里湖鸭嬉闹、房门前犬吠鸟鸣,记者不禁感叹:这里真美!

一路同行的金井镇党委副书记刘智平说,金井的茶园已不单是茶园了,它正向“公园”转身、向“景区”转身。近年来,金井镇将特色茶业、田园风光与现代旅游创意对接,正在致力打造“世外长沙绿茶天堂”。

除了茶园,金井还有直插云霄的兴云山、千年古刹九溪寺、原生态金井湖、湖南唯一的东北虎园、39公里长的山地自行车赛道等10余个景点,随意一处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低调

金井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采访期间,记者结识了不少金井人。从促膝交谈中,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为人行事不张扬、低调,最终却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要找一个杰出代表的话,非汤宇莫属。

汤宇头衔很多,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湘丰绿茶集团董事长等。在湖湘大地,汤宇的创富故事充满了传奇。

1964年,汤宇出生在金井镇一个农民家庭,15岁时就在村里学木匠。勤于钻研、敢于创新的汤宇,小小年纪总能搞出点“新名堂”。“上世纪80年代,我就搞出一套组合柜,在当时农村还是很有轰动性的,很多人到我这里观摩。”说起这次“首创”,汤宇很自豪。

1983年,汤宇转行学做贸易,开始奔波四方。多年生意上的历练,成就了他过人的胆识。1995年,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略有积蓄的汤宇,接手了金井镇的脱甲茶厂。脱甲茶厂曾被人戏称为“三无”企业:无品牌、无基地、无人才。要激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小茶厂,该从何下手?汤宇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村里上规模的茶园进行土地流转(当时还没有土地流转这个概念),共流转茶园3800亩。很多人对我这个做法不看好,反对声此起彼伏。”

对此,汤宇不为所动。他说:“我总觉得搞茶叶应该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好产品,才能坚持做好自己的品牌。”随着万亩茶园基地的建立,有了稳定原料供应的脱甲茶厂渐入佳境,汤宇梦想中的农业产业化也初具雏形。1998年,脱甲茶厂改名为“湘丰茶厂”,汤宇是掌舵人。

谈及湘丰茶业的发展理念,汤宇一口气说了“五个志在”:志在让国人喝上放心茶、科技茶、品质茶;志在提升中国茶叶产业总体加工技术水平;志在打造一支优秀的茶业湘军,代表湘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志在打造中国茶叶行业全产业链标杆企业;志在以农业产业化致富农民。

如今,湘丰茶业与中国科学院及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广阔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孕育出无限惊喜。16年摸爬滚打,汤宇带领团队把湘丰茶厂打造成了拥有多家子公司、四大主导产业(茶叶、红薯、稻米、茶叶机械)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带动近10万户农户走上致富路。湘丰茶业产品,曾多次荣获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湖南省国际农博会金奖等荣誉。

智慧

低调的金井人,从不缺少智慧。这智慧,时时映现在他们兴茶立镇的果敢谋略之中。

第一件事与日本人有关。2006年,湘丰茶业因生产需要,高价从日本引进全自动化绿茶生产线。生产线装配后,经与日方茶机公司多次沟通、调试,始终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关键原因是,两国的茶叶炒制工艺不同,机器“水土不服”。

怎么办?汤宇脑筋急转:将名下一家生产汽车电器的企业转型生产茶机,将价值千万元的进口生产线,完全交给技术人员进行拆解、研究,做改进实验,研发新工艺。同时,还投资数百万元与科研单位合作,最终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除此之外,湘丰茶机还自行研制出红绿兼容茶叶生产线和香茶生产线。至此,中国茶叶的传统加工工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第二件事与茶乡小镇有关。金井镇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省茶叶专业乡镇和长沙市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为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金井镇委、镇政府认为,中心镇建设必须有产业依托,并形成产业支撑城镇建设、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秉持这一理念,金井镇因地制宜确立了“以茶立镇”的战略定位,致力打造具有湖湘风情的乡村都市、独具魅力的茶乡小镇。面对中心镇建设的金融大考,金井通过“PPP模式”巧解了融资难题。

“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是指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可能建立的一系列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签署PPP合作协议,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在适当满足社会资本的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发达国家普遍将“PPP模式”作为缓解财政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一次变革。

金井茶乡小镇项目率先引入“PPP模式”,在融资模式上实现了大突破。目前,金井镇中心镇建设风生水起,已推出6大高质量投资项目,围绕“山、水、茶、城”组团开发思路,开启新金井腾飞的崭新篇章。

浅坐亭台里,看白云清流,品一盏金井绿茶,生命中那点灵犀,伴随着缕缕茶香融入天地间。你想远离城市喧嚣吗?快去品味金井的自然和宁静吧!金井,就是这么温润如玉。

杭州龙坞茶村:茶园变成“秀场”,茶农们也疯狂!


3月17日讯 阳春三月正是春茶开始上市的时节,昨日春雨初歇,在杭州西山森林公园的龙坞茶村,当地茶农纷纷拿出十八般武艺,献出各种节目,茶园变成了“秀场”,各种舞蹈和山歌都登场了,好不热闹!

热闹胜似过年

现场还冒出个“蒋大为”

昨日清晨天空依稀飘洒着点点细雨,使得隐在水雾中的青色茶村,朦朦胧胧犹如仙境。西山森林公园门前的空地上聚集了不少龙坞当地的表演队伍,这些看起来已是爷爷奶奶辈的表演者,精神抖擞的劲头却堪比小年轻。九点刚到,各个队伍便纷纷亮出看家本领。

花鼓队茶园当秀场

来自叶埠桥村的花鼓队率先亮相,锣鼓震天,吸引了不少游客。“花鼓队成立已经7年了,平时经常参加村里的庆祝活动,但在这么大的场面下表演,还是第一次,所以队员们一个个都格外认真。”队长周顺娣开心地说。

在众多节目中,65岁程生富的男声独唱最引人注目。一首经典老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更是唤醒了现场不少同龄人的记忆。问及选这首歌的原因,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本地茶农,这首歌最符合龙坞现状,山清水秀,茶香人美。”

一连九个节目各有千秋:太极刚柔并济,舞蹈热情洋溢,尽显龙坞风采。有村民说热闹的气氛胜过逢年过节。

最后登场的,是金光闪闪的舞龙队。11位舞者甩着15米长的金色长龙,翻转腾飞,灵气十足。54岁的祝匡明是现任队长,传承这一行当也有十几年了。“以前我们不仅自己扎龙舞龙,吹拉弹唱样样都是祖辈留下的老古董。”祝师傅豪爽地说,“虽说会担心这项传统后继无人,但还是相信自己能再舞十年!”

舞狮队

茶山成了大秀场

感叹疯狂要趁早

杭州西山森林公园的龙坞茶村,正是“浙盐蓝海星”170广场舞俱乐部“送舞进社区”活动第二站,当地茶农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绝活,节目精彩纷呈;城里来的舞友毫不示弱,在茶园翩翩起舞,加上各种摆拍拗造型,真可谓“茶香伴舞曲,茶韵配美人”。

茶农演得起劲,城里赶来的舞友们也大秀了一把,随着《采茶舞曲》的轻盈节奏,在石牌下翩翩起舞。舞完觉得不过瘾,她们又登上茶山,体验了一番在茶园中跳舞的欢乐。身后连绵的群山,成了她们表演的最好舞台。

茶园好风光

余杭新娱舞蹈队的章新儿这次“风风火火”地带了17个姐妹。“这一趟,不仅见识了好山好水好空气,还增进了团队感情。”除此之外,章阿姨的团队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身影,作为铁杆粉丝和最强后援,老伴吕德明可是出了不少力。“拍照片、剪视频,都是我在做。”吕德明有些自豪,“老有所乐,家里都很支持。每天载着音响,带着她,她开心我也高兴。”

鲜花盛开处,自有蜜蜂相伴,不少摄影爱好者也成为了舞友们的忠实粉丝,纷纷自发拿出相机,忙着记录下这些舞娘们的最美时刻。

“能把现代的广场舞和古典的采茶相结合,意义非凡。”换了三趟车花了两个半小时从吴山才到龙坞的金依群和她的队友们对于这样在漫山遍野的茶园里任性地起舞和拗造型有着发自肺腑的感慨,“再不疯狂就老了。”

杭州龙坞:龙井茶树被晒伤 茶农抗旱保茶叶


高温笼罩杭州,受苦的不仅是杭州市民还有农作物,龙坞茶村龙井茶树被晒伤,往日的翠绿开始发黄、发焦了。茶农除了给茶树搭棚子遮挡阳光外,也增加了浇水的频率,目前,街道、社区也加入了抗旱保茶叶的工作中。

茶叶烤焦

这几天,杭州人仿佛掉进了“烤箱”,不过,受苦的不只有我们,还有许多农作物。这几天如果你来到龙坞,行走在茶山上,就会发现往日翠绿的茶树,许多已经开始发黄、发焦了。

上城埭村的老茶农郭大伯家有两亩茶园,他初步估计了一下,有三分之一的茶树不同程度被晒伤。“我家的情况算比较严重的,有些茶农前几天就一直在搭遮阳棚,半夜还会起来浇水,受到的影响就小一点。不过总体来看,受到影响的茶树比例不会低。”

郭大伯说,本来前几天他也想出来搭遮阳棚的,但是家里人不让,“天太热了,他们说怕我中暑,说茶叶明年少一点就少一点算了。”

茶叶烤焦

记者询问了多位茶农,大家都说有茶树被晒伤。“明年的龙井茶肯定要减产了,现在茶树的树叶、树枝都烤焦了,明年还怎么出芽?”一位茶农说。

这几天,除了给茶树搭棚子遮挡阳光外,茶农也都增加了浇水的频率,不过水并非什么时候都能浇,比如中午和下午就不能给茶树浇水。一位老茶农告诉记者,由于中午和下午的时候地表温度非常高,水一浇下去,就会迅速加温,成为“开水”,然后顺着土层渗到茶树的根部,对茶树根系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而土层经过凉水的突然冷却后,热胀冷缩下,也会对根系造成挤压,反而会影响到根系的正常吸水。

茶农浇水

其实遭遇了2013年那场酷暑之后,龙坞的茶农对于抗旱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上城埭村就专门建了8个直蓄水池用来灌溉茶园。不过今年高温来势汹汹,每天用水泵打水,蓄水池的水已经快干了。

上城埭村村委会委员朱明说,目前村委派专人负责在光明寺水库分时段放水,早上、傍晚各一次,保证村民打水需求。同时村里的抗旱茶园喷灌系统也每天开启,尽可能减少茶树晒伤。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为帮助茶农抗旱保茶,目前转塘街道联系了自来水公司,请他们安排供水,共同帮助茶农抗旱。

龙生茶企:打造万亩有机茶园 推动茶产业发展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普洱茶诞生地普洱市,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龙头企业。在普洱市拥有自有产权茶山8.5万亩,茶园面积4万亩,是目前国内经营茶园面积最大的茶叶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普洱茶、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红茶在内的各类茶叶产品,拥有“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 ”完整产业链。

茶园

上月,由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龙生有机普洱茶庄园”揭牌,依托已经通过了中国、美国、欧盟有机认证的8000多亩有机茶园,这里将打造一个万亩连片“有机茶庄园”。目前,公司还有2万多亩茶园正进入有机茶园转换期,有望通过2年左右全部达到有机茶园标准。

“有机茶+茶庄园”绘出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新风景,龙生公司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把基地建成体验式的茶叶庄园,打造集休闲养生、观光游览、康体疗养、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生态化庄园,探索茶旅融合发展路子。同时,通过做好茶园上层多品种覆荫树的种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以及化学除草剂的施用,进行茶叶初制所清洁化标准化改造,积极开展有机茶园的认证工作等措施全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推动普洱茶产业提质增效。

茶园

揭牌当天,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与华夏普洱投资有限公司共建的教学实践基地也同时在庄园揭牌,通过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服务普洱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转型升级需求。

茶园

龙生茶园都是远离污染、选用有机肥料栽培茶叶,并严格控制好每一个茶制作工序,产出各类高品质的茶叶,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2016年贵州茶园面积696万亩 茶业产值破500亿


4月28日讯 昨日晚间,在贵州遵义湄潭县举行了一场茶产业发展报告的媒体见面会,会上公布了《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绿皮书,这个报告是由2015年的“蓝皮书”转变而成的,“蓝”变“绿”代表着原生态和可持续。

“‘绿’是贵州的主色调,也是茶的颜色,绿色代表着原生态和可持续,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由‘蓝’变‘绿’,就是要让茶产业的发展更具战略性、可持续和可复制性。”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介绍。

绿皮书着力对2016年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加以创新和深度挖掘,全书分为高层关注、总体报告、主题报告、区域报告、专题报告以年度新闻报告六大部分,有高层思想、专家分析以及基层实践,展现了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全景。

据报告显示,贵州死守质量安全,做干净茶、放心茶,茶园禁用农药参照欧盟及日本标准,大力推广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建园模式绿色防控病虫害。每年农业部对贵州例行检测茶样100个,均100%合格,“贵州绿茶”通过国家农业部评审,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茶叶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每年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茶园贡献了10%。”贵州省农委、省茶办常委副主任胡继承介绍,贵州在茶园规模、质量安全控制、清洁化生产等方面做到了全国第一,贵州茶山是贵州高原美丽的风景线,是多彩贵州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也是茶农摆脱贫困和致富的重要途径。

截至2016年底,贵州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产量28.4万吨,产值299.8亿元(人民币,下同),综合产值502.2亿元,茶叶产量和销量均实现20%以上增长。

报告提出,到“十三五”期末,贵州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茶叶年产量40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要超过10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要达到2000元。要把贵州建成中国高品质绿茶原料中心和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重要的出口大宗绿茶原料基地。

麻家渡镇:打造万亩“舌尖上的绿色银行”


麻家渡镇是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下面的一个镇,其素有“竹山西部粮仓”和“秦巴宝石之乡”美誉。这里的农业发达、绿松石加工贸易也非常繁荣。

麻家渡镇

近日,在麻家渡镇太山庙村许多村民放弃正月不过完不下地习俗,来到各自的茶园开展除草、施肥,力争春茶上市时有个好收成。

在鸡公梁村,该镇驻干部、村干部与县新闻办驻村工作队一起,冒着蒙蒙细雨,深入各农户落实茶叶种植地块,察看老茶园状况,计划今年在该村新发展茶园648亩,改造老茶园300亩,力争将茶叶产业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麻家渡镇有发展茶叶的得天独厚优势,茶叶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我们将抓住优势,把茶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推进,今年全镇计划新发展产业7190亩,其中无性系1800亩,让茶叶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镇党委书记耿恒举信心满满地说。

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该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茶叶产业作为镇域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的支柱产业发展,通过“支部抓产业、产业带农户”的工作模式和“大户牵头、连片开发”的工作思路,目前已建成生态有机茶园基地1万多亩,涉及罗家坡、总兵安、墩梓等16个村3000多农户。为了建设茶叶大镇,真正把茶叶产业建成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今年该镇党委政府把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和集约化管理作为重头戏来抓。计划再发展高标准生态有机茶园 计划新发展产业7190亩,同时加大现有茶园管护力度。

在茶园建设上“量身定做” 致富产业园,坚持走“专业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的模式,带动全镇茶叶产业发展。将以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为依托,联合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以打造精品园区为切入点,建立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等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的施肥、浇水、灭害、采摘、加工,全面构建起产前苗木繁育、产中种植加工、产后品牌销售、茶文化展示观光于一体茶叶产业链,推动全镇茶叶向名牌和高端发展。加大本镇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茶农带着茶园入股,消除茶农因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导致茶园管理低下、增收难的问题。

致力开发茶文化、茶旅游的“农旅名片工程”。将该镇女娲文化、十星文化与茶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整理“老牌楼”茶文化,不断丰富“麻家渡茶”文化底蕴,实现茶产品与茶文化一体化经营,让茶叶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杭州梅家坞龙井茶


杭州梅家坞龙井茶是一种比较出名的龙井茶哦,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该茶的知识。

龙井茶

杭州梅家坞龙井茶

位于西子湖畔的西面,经过灵隐寺,穿过新开通的梅灵隧道,便到了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我的家乡-梅家坞。你顺着马路一直走来,一畦畦的茶树呈阶梯状分布,从山脚蜿蜒伸向山顶,景色非常怡人。山顶上常年云雾缭绕,特别适宜茶树的生长,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阳光透过薄雾撒在茶树上,晶莹透亮,一片生机益然。

有句话广说“山饮西湖,雾生龙井”。这句话非常形象的概括出了龙井茶的生长环境和自然条件。正是好山好水出好茶,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了西湖龙井茶特有的质。它具有颜色翠绿,形状扁平,味甘醇美,香气馥郁,以这四绝林立于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于二00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发布公告,自公告之日起对包括梅家坞在内的十四个村的龙井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并为这里的茶农核发了西湖龙井茶防伪标识。

梅家坞龙井茶的发展,凝聚着伟人的心血。周总理生前十分的关注梅家坞茶叶的生产,曾经先后五次来梅家坞帮助和指导茶农的生产,总理的行动,带动了茶农的热情,也就在那时,梅家坞龙井茶的种植面积扩展到了一千多亩,是目前西湖乡最大的龙井茶生产基地。世界各国首脑如西哈努克等也来梅家坞参观考察。

今天的梅家坞发展成了旅游度假区,前

低产茶园如何改造


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措施可以综合为三改、两管、一合理。 1.三改即改树、改土、改园。 (1).改树包括树冠更新和茶树根系更新两部分,应同时进行。 树冠更新的主要措施是修剪,包括深修剪、重修剪、台刈和抽刈。深修剪:适用于树冠生产枝细弱、“鸡爪枝”丛生、绿叶层减少、育芽能力降低、新梢出现大量对夹叶,但茶树骨干枝仍然生长旺盛的半衰老茶树,一般可剪去树冠顶部10~15cm的细弱枝,即剪掉全部“鸡爪枝”。重修剪:适用于树龄不大,但树冠衰败、枝条高矮不一、分枝不密、树形不齐而形成类似“鸡窝兜”、“两层楼”、“钓鱼竿”、“刷帚头”式的小老树,可在离地30~40cm处剪去地上部分。台刈:适用严重衰老的茶树,在离地面3cm左右的地方砍去或锯掉地上全部枝条,以刺激根颈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后树势、产量恢复较慢,一般应慎重采用。抽刈:适用于由两层枝条即地蕻枝为一层粗老枝条为另一层构成的两层楼茶树。改造时近地面抽刈或锯掉粗老枝,利用抽刈后留下的地蕻枝及从根颈部萌芽长出的新枝,通过修剪重新培养树冠。茶树改造一般在春芽萌发前期的冬末春初进行为好。 根系更新:即切断部分老根,刺激新根增长,一般在根系旺盛时期的秋末冬初结合茶园深耕改土进行。 (2).改土的方法有: 抽槽换土。即在茶对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深挖50cm×40cm的条状沟,取出底层生土熟化,并翻入表土或客土,结合分层掺施草肥、饼肥及磷钾肥以提高肥力。 砌坎保土。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低产茶园,要砌坎筑梯,并按新建茶园的要求深翻施肥,修建蓄水、排水系统。 深耕施肥改土。秋末冬初全园深施有机肥,逐步加深耕作层,并利用杂草、残茬或种植绿肥,增加水分渗透,减少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3).改园主要是补植缺丛变稀植茶园为密植茶园,砌坎筑梯变坡式茶园为梯式茶园,深耕施肥变瘦园为肥园。同时,搞好茶园沟渠道及防护林的配套建设,彻底改变茶园区域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肥力水平低下的状况。 2.两管,其一是加强茶园土壤管理,抓好浅耕除草、深耕施肥、地表覆盖,同时不断加强围护沟渠、道路、防护林的配套建设,防止茶园土壤条件恶化。其二是抓好茶树树冠管理,注重系统修剪,抓好病虫害防治,扩大树冠,增厚绿叶层,确保丰产树形的形成。 3.一合理即合理采摘,茶树改造后必须坚持以养为主到采养结合再到以采为主的采摘标准,防止早采强采,以保持旺盛的丰产树型。

孟加拉小镇的七层茶


很多人会长途跋涉前往孟加拉东北部寂静的小镇斯里蒙戈尔镇,为的只是喝上一杯“七层茶”。

古尔将当地4种不同品种的茶叶3种红茶和一种绿茶,泡好之后倒在一起,再加上牛奶和各种调味品。每一种液体的颜色和味道都不一样,将一种液体倾倒在另一种上面,就能创造出颜色层次截然不同的7层茶水。

茶客一层层地慢慢啜饮:他们竭力想弄清楚每一层到底都有些什么,舌头就像是在寻找罪犯蛛丝马迹的警员,很有趣味。七层茶最上面的一层有淡淡的肉桂味;第2层有些许轻微的柑橘味。古尔说,茶客们对第4层和底层的反应最明显。第4层是加入了炼乳的红茶;底层是一种略带甜味、醇浓似糖浆的绿茶,里面加入了丁香、肉桂和“秘密调味品”。茶客可以选择7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全部7种。

在这个每年都要消耗掉5500万公斤茶叶的国家里,古尔的分层茶让他小有名气。他曾经先后和孟加拉的很多顶级政治人物共饮一杯茶,这些人中有国会成员、央行行长。他将孟加拉报纸上报导他的文章剪下来贴在墙上,目前这些文章已经贴满了他那间露天茶铺的一面墙。今年1月份,他开了第二家小茶馆。一杯“七层茶”的价格是70塔卡,折合约1美元。这看似不算贵,但你知道吗,当地大多数茶一杯才卖7美分。

分层茶具体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古尔对此讳莫如深。每次,他都要进里屋去调配茶水,以避开人们窥探的眼睛。他只将配方告诉了在茶馆干活的三个儿子和他的一个兄弟只有他们5个人可以进出调配茶水的那间屋子。

虽然小镇里经常冒出模仿者,推出他们自己调配的分层茶,但是在茶的层数上,他们都比不上古尔。古尔说,他已经练习了好几年,准备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十层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1855.html

上一篇:四川古蔺桂花乡发现大面积千年古茶树

下一篇:2017年全国各地春茶进入采摘炒制期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