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金井:一座温润如玉的茶乡小镇

2022-01-28

一个地方历史悠久,就能演绎传奇故事。金井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地处湖南长沙县北部的金井镇,与杨开慧故乡“开慧镇”毗邻,素有“小长沙”美称。镇域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4.5万,空气、水质等相关指标检测位列全国前茅,坐拥宜居、宜养、宜游三大优势。

到过金井的人,纷纷赞誉:这是一座安静得连水都看不到多少波纹的小镇,犹如一块和田玉,虽低调无言却美得摄人心魄。新年伊始,记者带着几分好奇踏上这块土地,所见所闻让人终生难忘。

温润

金井,因井得名,因茶扬名。

相传明洪武年间,当地的孙老爹放牛时发现河边有一股紫气,便将茶树移植至此。孙老爹发现原长茶树处有一泉眼,不断冒出水花。深挖数尺,有一石板,揭开一看,水底浮起一只金鸭。倏尔金鸭不见,泉涌如注。父子惊讶不已,遂修成一口水井。井水泡茶,茶尤清香,略呈金色,金井之名由此而来。

说到金井的茶,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一千多年前,金井镇就盛产茶叶。赵匡胤当年南征时路过此地,品饮金井绿茶,顿觉神清气爽,脱口赞曰:“快哉,佳茗也!”如今,茶产业已是金井镇支柱产业,辖区拥有全国茶叶行业排名第六的湘丰集团,湘丰茶、金井茶已成中国驰名品牌。

茶,这含英结碧的灵芽玉蕊,自古带给人们无限遐思,一缕清雅的茶香,弥漫了浩瀚无比的华夏历史,更给钟灵毓秀的湖湘大地增添了无限神韵。漫步金井镇,万亩湘丰茶园山水清幽,白鹭横飞;清泉流涧,绿雾蒸腾。一处处原生态茶园,蕴育着湘丰绿茶丰厚内质。

进入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湘丰飞跃基地,既可骑车穿行,又可拾阶漫步,体验采茶制茶,尽情赏茶品茗。羊肠道蜿蜒曲折,石壁湖安若明镜,绿茶林青翠欲滴,桂花树碧枝绿叶……游走在黄昏的茶园,静得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跳。

登临观景平台一览茶园核心景区,伴着幽幽茶香,顿感大自然与你同在。放眼望去,茶园尽头隐现白墙黛瓦,农屋村舍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矗立于碧塘侧畔,和茶园共同构成一幅田园水墨。骑车进到一个村子,一栋栋古典雅致的楼房,前有菜园、后有茶园,池塘里湖鸭嬉闹、房门前犬吠鸟鸣,记者不禁感叹:这里真美!

一路同行的金井镇党委副书记刘智平说,金井的茶园已不单是茶园了,它正向“公园”转身、向“景区”转身。近年来,金井镇将特色茶业、田园风光与现代旅游创意对接,正在致力打造“世外长沙绿茶天堂”。

除了茶园,金井还有直插云霄的兴云山、千年古刹九溪寺、原生态金井湖、湖南唯一的东北虎园、39公里长的山地自行车赛道等10余个景点,随意一处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低调

金井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采访期间,记者结识了不少金井人。从促膝交谈中,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为人行事不张扬、低调,最终却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要找一个杰出代表的话,非汤宇莫属。

汤宇头衔很多,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湘丰绿茶集团董事长等。在湖湘大地,汤宇的创富故事充满了传奇。

1964年,汤宇出生在金井镇一个农民家庭,15岁时就在村里学木匠。勤于钻研、敢于创新的汤宇,小小年纪总能搞出点“新名堂”。“上世纪80年代,我就搞出一套组合柜,在当时农村还是很有轰动性的,很多人到我这里观摩。”说起这次“首创”,汤宇很自豪。

1983年,汤宇转行学做贸易,开始奔波四方。多年生意上的历练,成就了他过人的胆识。1995年,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略有积蓄的汤宇,接手了金井镇的脱甲茶厂。脱甲茶厂曾被人戏称为“三无”企业:无品牌、无基地、无人才。要激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小茶厂,该从何下手?汤宇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村里上规模的茶园进行土地流转(当时还没有土地流转这个概念),共流转茶园3800亩。很多人对我这个做法不看好,反对声此起彼伏。”

对此,汤宇不为所动。他说:“我总觉得搞茶叶应该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好产品,才能坚持做好自己的品牌。”随着万亩茶园基地的建立,有了稳定原料供应的脱甲茶厂渐入佳境,汤宇梦想中的农业产业化也初具雏形。1998年,脱甲茶厂改名为“湘丰茶厂”,汤宇是掌舵人。

谈及湘丰茶业的发展理念,汤宇一口气说了“五个志在”:志在让国人喝上放心茶、科技茶、品质茶;志在提升中国茶叶产业总体加工技术水平;志在打造一支优秀的茶业湘军,代表湘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志在打造中国茶叶行业全产业链标杆企业;志在以农业产业化致富农民。

如今,湘丰茶业与中国科学院及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广阔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孕育出无限惊喜。16年摸爬滚打,汤宇带领团队把湘丰茶厂打造成了拥有多家子公司、四大主导产业(茶叶、红薯、稻米、茶叶机械)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带动近10万户农户走上致富路。湘丰茶业产品,曾多次荣获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湖南省国际农博会金奖等荣誉。

智慧

低调的金井人,从不缺少智慧。这智慧,时时映现在他们兴茶立镇的果敢谋略之中。

第一件事与日本人有关。2006年,湘丰茶业因生产需要,高价从日本引进全自动化绿茶生产线。生产线装配后,经与日方茶机公司多次沟通、调试,始终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关键原因是,两国的茶叶炒制工艺不同,机器“水土不服”。

怎么办?汤宇脑筋急转:将名下一家生产汽车电器的企业转型生产茶机,将价值千万元的进口生产线,完全交给技术人员进行拆解、研究,做改进实验,研发新工艺。同时,还投资数百万元与科研单位合作,最终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除此之外,湘丰茶机还自行研制出红绿兼容茶叶生产线和香茶生产线。至此,中国茶叶的传统加工工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第二件事与茶乡小镇有关。金井镇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省茶叶专业乡镇和长沙市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为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金井镇委、镇政府认为,中心镇建设必须有产业依托,并形成产业支撑城镇建设、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秉持这一理念,金井镇因地制宜确立了“以茶立镇”的战略定位,致力打造具有湖湘风情的乡村都市、独具魅力的茶乡小镇。面对中心镇建设的金融大考,金井通过“PPP模式”巧解了融资难题。

“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是指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可能建立的一系列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签署PPP合作协议,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在适当满足社会资本的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发达国家普遍将“PPP模式”作为缓解财政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一次变革。

金井茶乡小镇项目率先引入“PPP模式”,在融资模式上实现了大突破。目前,金井镇中心镇建设风生水起,已推出6大高质量投资项目,围绕“山、水、茶、城”组团开发思路,开启新金井腾飞的崭新篇章。

浅坐亭台里,看白云清流,品一盏金井绿茶,生命中那点灵犀,伴随着缕缕茶香融入天地间。你想远离城市喧嚣吗?快去品味金井的自然和宁静吧!金井,就是这么温润如玉。

小编推荐

老乌山:与昔归隔江相望的一座古茶山


事茶者说:

茶,是不是好茶?试了才知道。

原标题:老乌山茶园里“喜鹊”欢

老乌山古茶山位于镇沅县按板镇西南,是无量山众多支脉中非常引人入胜的一条山脉,主要分布在按板镇所属的罗家、文立、那布三个村民委员会及振太镇的部分村。茶山上有人口4000余人,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主。海拔17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390—1502mm。据2006年普查统计,老乌山古茶山有野生茶群落8616亩、百年以上的古茶园2870亩,甲子年以上老树茶380多亩,生态茶园3500亩。2007年以来新种植6000多亩,目前老乌山古茶山共有可采择茶叶面积达12800亩。

据考证,当地从唐朝便开始人工栽培茶叶,迄今已有一千年多的历史。在老乌山上生长着三株很古老的茶树,为目前在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在和尚寺村地边有一株古茶树,有根部直径达1.23米,在离地1米多的地方有一级分枝6枝,分枝的枝干径超过30厘米,树高达9米多,其树干直径8.9米,树高9.5米,树冠幅度7.3×8.7米,是当地现存古茶树中最大的一棵,人称“茶神树”,每年茶山上人们还定期举行祭典,对其顶礼膜拜,以示尊崇。

老乌山逶迤绵亘,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典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而茶叶做为一种依地理与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灵性之物。老乌山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也成就了它成为是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其中古茶树以干径10-30厘米的百年以上老树为主,多分布于地边田角,有的成片种植,有的零散分植。成片的茶园种植特点是种植密度合理,行株距有规则,树体大小也比较均匀,而且大部分茶园中间作玉米及其他作物,构成了一个和谐有序、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由于老乌山在茶叶生产上可谓得天独厚,其出产的茶叶一直是商家争相购买的宠儿,多年来得到普洱茶藏家的青睐。

汇益茶庄的苏女士2012年4月亲自上山住了几天,购买了一批茶叶。她说:“这里的茶从条索的外形上看略逊于景迈、邦崴的茶,主要是加工工艺不同,景迈、邦崴加工的工艺是松条茶,而这里加工工艺为紧条茶。但其香气独特,有山野气韵,泡汤之后叶芽肥硕挺壮,汤色黄绿橙亮,入口之后茶味饱满醇厚,喉韵温润清滑,极是慰贴舒爽,而茶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颇耐人寻味。此外,因是新茶,苦涩味自当难免,但此茶之苦似乎只集中于舌尖上的一个点,而且无论怎么喝都似乎牢牢地占据在那里,显而不沉,黏而不滞,仔细回味,与以前吃橄榄时的滋味有几分相似。另外,此茶涩底较轻,茶入口之后生津快,且润而不湿,回甘迅猛而余韵悠长。诚为茶中上上佳品是也”。

如今,茶叶生产已经成为老乌山的支柱产业,成为当地百姓生活与事业的重要依托与展望。可曾想到这里原来是个高寒贫困山区,交通非常不便,去一次按板镇街早上必须5点多出发,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归家,是外地人称为“鬼见愁”的地方。

年近60岁李大哥,祖辈都生活在大山之中,在当地也是一个识文断字的能人。他对我说:“别看今天人人夸我们这里好在,是个好地方。过去很多人连粮食都种不够吃,很落后、很穷的。当地姑娘都不愿嫁在这里,有的媳妇甚至把孩子丢下跑去外面嫁人。我的两个妹妹,一个就嫁到安徽,一个嫁到了四川。可如今年轻人去读书的,出去外面打工的,在外面学到知识、增长见识以后大都选择回来家乡发展,不少人还从外面带回了媳妇。有几个嫁到外面去的这几年也回来这里种茶叶、种核桃、做茶叶加工等,说是这里发展环境好。”

一天,李大哥到自家茶园里采茶,只见几只喜鹊飞来跳去叽叽咋咋的,这是消失多年的喜鹊又飞回来了。他即兴就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昔日老乌山村里姑娘留不住”,下联是“今天老乌山茶园喜鹊飞得欢”,横批是“今非昔比”。

“万担茶乡”龙坞茶镇砸51亿改造小镇


万担茶乡

3月28日 杭州龙坞茶镇素有“万担茶乡”之称,在这春暖花开之日,我们走进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诸暨枫桥古镇,欣赏这个茶镇的风景,探寻它的未来发展之道!

从2015年开始,西湖龙井最大产区、素有“万担茶乡”之称的龙坞茶镇被列入浙江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围绕打造“波尔多式的江南小镇、西溪湿地的姊妹篇”这一目标,进行了综合整治,镇容村貌焕然一新。这里的茶园,也如同今年的初春一般,带着潮润的细腻,也有着江南的婉转清新。

眼下,正值全省各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风起云涌之时,西湖区与绿城、蓝城集团签订PPP项目,共同开发建设龙坞茶镇核心区块,建设期3年,项目总投资51亿元。

规划设计如何围绕小镇特色做文章,以产业带动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建设中的资金、管理等难题又如何解决?清明之前,我们走进龙坞,一路问茶,一路探寻小镇的转型之路。

改造后的乌龙公社

整治后的上城埭134号

龙坞工业园区

空间一打开

龙井茶香似乎触手可及

从清明前到谷雨前三十多天的时间,大约是龙坞茶农们最繁忙也最宝贵的时候。此时的茶叶,以早为贵,价格逐日下降,因此必须起早贪黑。

采茶工们白天上山采摘茶叶,茶农们及时晾摊炒制。若遇上天暖茶叶出芽急,家家户户的灯火便会通宵亮着。“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徐徐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描述的便是龙井茶的炒制场景。

“好的龙井茶,外形就像是出鞘的宝剑,光滑扁平挺直,又漂亮又有生命力。水一泡,就变成整齐柔美的形状。”龙坞上城埭村村民沈生荣泡上一盏茶,打开了话匣。

今年年初,他将自家房子的后屋重新装修,开了一间茶社。屋外的村道用柏油、石块重新进行了铺设,农房错落,家家户户屋外或种上绿植,或摆设花箱,装点着村庄。

“环境好了,住着也舒心。”如今,沈生荣已经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杂乱无章的样子。

由于以茶为生,龙坞的茶农们建房便有个习惯,搭建附房、棚舍和围墙,堆放炒茶的设备,以至于违法建筑遍地、道路狭窄且破损不堪。

“2007年,龙坞撤镇并入转塘街道后,一直保持着纯农村的面貌,比不上那些建设得不错的美丽乡村,给人的印象是:茶园秀美,环境却不尽如人意。”转塘街道副主任郑顺祥说。

又由于家家户户分散经营、自产自销的模式十几年来没有改变,龙坞茶农的收入水平也并未因龙井的盛名而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反而因为人工成本的增长,利润空间越发狭窄。

“一面是品牌优势,一面却是茶叶销售难,坐拥如此好的资源却没有发展,龙坞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西湖区相关负责人也在思考,基础设施弱、产业延伸难,千头万绪,突破点到底在哪里?

改变的契机发生在2015年。龙坞茶镇成为浙江首批特色小镇,也是唯一一个以茶叶为特色的小镇,“要打造龙坞茶镇,必须进行11个村社的环境综合整治。”

据统计,自2015年3月开始,龙坞茶镇规划范围内累积拆除违建4532处,面积24万平方米,拆除围墙长度约90公里。

家里用于开办农家乐的房子被拆了,上城埭村村主任赵以平心有不舍,但看着整洁起来的村庄,又释怀了。家里的围墙和花坛没了,西湖茶场村村党支部副书记苏臻有些不太适应,但看着家门口敞亮的空间,脸上也多了笑容。

整个龙坞还新铺设了沥青27万平方米、污水管网102公里、高低压电缆30公里、天然气管道106公里,安装路灯2000余盏,新增绿化34万平方米。

如何避免千篇一律,视觉疲劳?负责龙坞整体绿化设计的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副院长徐斌费尽心思:“本身绿色充足的龙坞,需要实现绿色向彩色的转变。”

经过多次推敲,设计团队最终确定了跟春茶上市季节有关联的樱花作为特色,精选10种左右花期不同的樱花品种,安排到每个村当中,形成一个循环,让游客追花观赏。

空间和色彩一打开,龙井茶香似乎也触手可及。

兔子山公园效果图

龙坞茶镇范围示意图

小镇的灵魂

在于画龙点睛的核心区

“花深不辨径,地寂惟闻鸟”,这是古人游历龙坞留下的诗句。今天的龙坞自然早已不同古人诗里的野趣,但从空中俯瞰,三面环山、茶地绵延的景致,却也别有韵味。

若再仔细观察整个龙坞的地理形状,外围的上城埭村、外桐坞村、何家村等10个村庄、社区正好合抱着居于小镇中心的葛衙庄社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不管是延伸茶叶产业链,还是发展旅游,龙坞作为一个整体,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区画龙点睛。”郑顺祥告诉记者,早在龙坞茶镇规划之初,葛衙庄就被定位为“中心会客厅”,“这个区域要走精品化、国际化路线,形成产业集聚区,既展示龙坞最有特色的东西,又通过规模效应提高茶农对龙井茶发展的信心。”

但当观察的视线从空中转向地面,作为核心区块,从环境面貌到整体功能,原先的葛衙庄社区都不能让人满意。

区里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规划设计专家在葛衙庄转了一次又一次,期待而来,失望而回。

“即使经过改建和整治,葛衙庄也无法承担起旅游集散和产业集聚的功能。”郑顺祥说,这也意味着,核心区的发展路径必须有所不同。

2016年,葛衙庄社区3.2平方公里区域内实现整村拆迁。农民安置房、停车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等项目陆续启动。

然而,无论是改建还是重建,这些项目的规模都不小。“资金从哪里来?”“又如何进行长效管理运营?”,成了龙坞最紧要的问题。

西湖区委区政府组建了杭州之江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企业为主体,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负责龙坞茶镇的开发、建设、运营及旅游策划等工作。

今年2月底,西湖区与绿城集团、蓝城集团等签订龙坞茶镇PPP项目,总投资51亿元,建设安置房、学校,以及高档民宿、景观绿化等一系列旅游配套设施。

位于核心区东北侧的葛衙庄工业园区内,原先的53家机械、蜡烛生产企业已被腾退。工人正在抓紧施工,对保留的80幢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红色外墙、青灰色面砖、木色窗框、沿街骑楼,浓郁的民国风里,是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元素与西方商业、居住空间的有机融合。

不远处的兔子山生态公园内,一条长约3500米的游步道正在铺设。沿着原有的田埂路、茶园路盘旋而上,两侧茶园连绵起伏,青翠连天。

独特的产业

是小城镇的活力之源

如果说环境整治改变了龙坞的外在,那么如何利用好环境正是龙坞正在努力的方向。

绵密的细雨到了下午突然有较大的趋势。外桐坞村村主任仇维胜取了新炒制的龙井,匆匆来到村接待中心,“快尝尝今年的新茶。”

这个小小的村庄,如今已是杭州有些名气的“艺术村”。前几年,附近美院的师生来村里写生,被景色吸引,租下了村民的房子,开起了工作室,也为村民们带来了茶叶之外的一笔收入。

漫步村里,去年种下的玉兰开得饱满,樱花正在萌发,或粉或白点缀在绿色的茶田之间。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浙江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王小松等40多位艺术家在农居里开出油画、国画、雕塑、陶瓷、摄影等工作室。

过去灰头土脸的违建出租房已被全部拆除。空出来的地方,新增了6个停车场约500个停车位,以及两个景观公园。村庄核心区打造的商业街已吸引了3家茶叶加工、销售企业入驻。

“今年村里85%的房子都租出去了,有的几间,有的整栋。”仇维胜说,整幢民居的出租价格从以前的每年10万元上涨到了20万元以上,“等过两天天晴了,到村里游玩的人多起来,龙井茶的销路也会打开。”

叶埠桥社区的石雕一条街经过整治,不仅保留了特色,也更加整洁有序。村境内拥有光明寺水库景区的何家村建成了杭州首条标准山地车赛道,吸引了不少运动爱好者。上城埭村主干道两侧将引进茶器、茶艺培训、茶产品展示等业态,打造茶艺街。

据了解,仅去年的国庆长假龙坞就吸引游客7.38万人次,比往年同期增加近40%,实现营业收入554.75万元,带动农产品消费301.1万元。

“整改后的龙坞茶镇,充分保留和挖掘了各个村落的文化历史元素,实现了一村一品,每个村发展一个特色产业。”杭州之江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伟杰说,这是引导龙坞茶镇生态环境向产业延伸的重要环节。

而随着杭州农夫山泉有限公司、杭州龙井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顶峰茶叶有限公司等项目培养与引进,龙坞茶镇核心区的产业布局逐渐清晰:中心为居住区,北侧以兔子山生态公园为核心形成茶叶风光观赏区,南侧以高尔夫球场为主形成养生健身度假区,东侧工业园区则集聚茶叶生产、茶文化体验、文创艺术等功能。

“龙坞的优势在茶,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也是茶。”丁伟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着手注册商标,引导茶叶生产销售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围绕茶做文章,发展多样化产业,最终我们希望建成的,是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5A级大景区。”

一镇十村,串珠成链。龙坞的新茶已经上焙,只待香气氤氲。

百科︱谢宣登:一座山与一个人的传说


凤山抱母井的东南边有一座连天都害怕被捅破的山,叫天怕山,翻过天怕山,就是与天并肩而立的官山。历史上,文哲、田坝、官山、天怕山、恩耕井一带方圆几十里,是哈尼族和汉族的聚集区,因为他们是被清军打散逃遁的当年永历皇帝南逃缅甸随从人员,占据着文化及武功的优势,渐渐成为这一带有影响的头人。他们在恩耕开灶煮盐,在天怕山、官山种植鸦片,将整座天怕山及官山的树木砍伐殆尽,"官山"也就被后人写成了"光山",光秃秃之山也。谢宣登的家就住在光山山麓顺南村,他虽然目不识丁,但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谱写了光山新传奇,成为了一座山与一个人新的传说。

出生于1917年的谢宣登是凤山区顺南村汉族人,从小家境清贫,靠帮工度日。民国33年(1944),被国民党抓兵,押解到路南县后,乘看守不备,当夜逃跑,沿途乞讨还乡。后到抱母井保井队当过一年兵。

新中国成立后,苦大仇深的谢宣登在共产党的各项运动中积极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深得群众的信赖。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乡(村)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地区和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多次出席地区先代会和劳模会。

顺南村海拔1800米以上,山高、箐深、水冷、地瘠、山多田少,群众连杂粮都吃不饱,是全县著名的"困难光山"。谢担任乡(村)干部后,把带领全村人民改变山区面貌"拔掉穷根栽富苗"作为己任,提出"条条水沟环山绕,层层梯田满山腰,实现点灯不用油,种田不用牛,盖房不用草,吃米不用舂"的奋斗目标。他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治山、治水中,没有水平仪,就用竹槽土法测量;没有资金,就动员群众集资和投劳,坚持年年修沟开田。

"文化大革命"中,有少数人将修沟开田视为"黑风"进行批判,谢多次挨批斗,但没有被吓到,仍然带领干部、群众坚持大干。经过20多年努力,全村修水沟28条,全长100公里,开新田922亩,改台地500亩,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的23万公斤增至54万公斤。1966年,他带领群众开展多种经营,引进药材"三七"种植,全村先后收入70多万元,集体提留大大增加,社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农村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全村办小水电站7座,80%的社员家庭用上电灯;购置了各种农业机械39台,办起集体瓦厂,全村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瓦房,村村寨寨安装了广播喇叭。他还说服干部、群众,借款20万元支援景谷河水电站建设。1971年带领干部、群众向荒山进军,种茶、种苹果,引进细毛羊,发展山区经济,同时计划修通顺南公路。

他作风正派,不谋私利,善于宣传鼓动,并带头苦干,被人称为"山区创业者""干部带头人"。终因积劳成疾,于1977年病逝。病危时仍念念不忘"有几条山沟未填满,几座山头未改造,顺南公路未修通"。

文章来自位于顺南村大水沟谢宣登故居资料

孟加拉小镇的七层茶


很多人会长途跋涉前往孟加拉东北部寂静的小镇斯里蒙戈尔镇,为的只是喝上一杯“七层茶”。

古尔将当地4种不同品种的茶叶3种红茶和一种绿茶,泡好之后倒在一起,再加上牛奶和各种调味品。每一种液体的颜色和味道都不一样,将一种液体倾倒在另一种上面,就能创造出颜色层次截然不同的7层茶水。

茶客一层层地慢慢啜饮:他们竭力想弄清楚每一层到底都有些什么,舌头就像是在寻找罪犯蛛丝马迹的警员,很有趣味。七层茶最上面的一层有淡淡的肉桂味;第2层有些许轻微的柑橘味。古尔说,茶客们对第4层和底层的反应最明显。第4层是加入了炼乳的红茶;底层是一种略带甜味、醇浓似糖浆的绿茶,里面加入了丁香、肉桂和“秘密调味品”。茶客可以选择7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全部7种。

在这个每年都要消耗掉5500万公斤茶叶的国家里,古尔的分层茶让他小有名气。他曾经先后和孟加拉的很多顶级政治人物共饮一杯茶,这些人中有国会成员、央行行长。他将孟加拉报纸上报导他的文章剪下来贴在墙上,目前这些文章已经贴满了他那间露天茶铺的一面墙。今年1月份,他开了第二家小茶馆。一杯“七层茶”的价格是70塔卡,折合约1美元。这看似不算贵,但你知道吗,当地大多数茶一杯才卖7美分。

分层茶具体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古尔对此讳莫如深。每次,他都要进里屋去调配茶水,以避开人们窥探的眼睛。他只将配方告诉了在茶馆干活的三个儿子和他的一个兄弟只有他们5个人可以进出调配茶水的那间屋子。

虽然小镇里经常冒出模仿者,推出他们自己调配的分层茶,但是在茶的层数上,他们都比不上古尔。古尔说,他已经练习了好几年,准备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十层茶。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


整治后的龙井村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龙井寺

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龙井现为直径2米左右的圆形泉池,泉水经饮马桥,黄泥岭,出茅家埠流入西湖。龙井之水的奇特之处在于搅动它时,水面上就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一样不断摆动,人们以为"龙须",然后慢慢消失。这一奇观,引得游人 到此,乐趣倍增。 乾隆游江南时,曾手书"龙井八景"四字,即风篁岭、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 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风篁岭因其地多修竹而得名。过溪亭在风篁岭下虎溪桥上。一片云在风篁岭上,这是一块高约丈余,青润玲珑的巨石,因状似一片云彩而得名。神运石耸立在龙井泉畔,高五六尺,状似游龙。龙泓涧在风篁岭南面老龙井处。涤心沼在一片云北面。翠峰阁在碧螺峰上,清乾隆曾在阁后摩崖上题"湖山第一佳"五字。

龙井寺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整治后的龙井寺再现山水之胜、林壑之美,集泉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于一景。建筑主体区块精美古典,依泉而建的听泉亭、可登高远眺的翠峰阁、设施齐全的御书楼、秀翠堂、清虚静泰等都是游人茗茶赏景、寻古问今的佳境,整理后的龙泓涧水系再现了昔日峰回路转、溪泉相伴的美景。 采茶 “女儿红”得之不易

“明前龙井”又叫“女儿红”,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惊蛰初过,是茶农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再加上采摘的辛苦,还没成茶就已先让采茶女们付出了几多劳苦。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古语就有“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之说。

茶乡的新招牌


茶歌:“层层茶园叠绿韵噢,招徕四方爱茶人噢。”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福建省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适宜,已有千年的种茶历史,是国家命名的乌龙茶之乡。自2000年建立有机茶基地以来,目前已有基地两万多亩。有机茶基地对环境的要求很严格,必须选择在远离城镇工矿区和铁路公路干线的地方,以避开工业和城镇的污染。

安溪县茶叶协会常务理事长 杨宝荣:“一般来说它应该选择在海拔比较高,植被比较好,无污染,生态环境比较优良的地方建立园地,像我们这里海拔就将近1000米,我们这里山头都没开,都是植树种草,让它涵养水分。还有我们这里的路也必须是机耕路,还有水池以及隔林带种树,把这个区域和其他区域隔离开来,这样生长出来的茶叶一般不容易受污染。”

有机茶在生长过程中一般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因此它的病虫害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有机茶基地农艺师 刘光潭:“对于病虫害防治,我们首先是进行预防预报,先是把茶园划分成很多个区域,像我们茶园就有12个区域,每个区域再划分2-3个地片,每个地片里设5-10个观测点,用目视的方法和用吸风机来采取昆虫的标本,再进行分析,如果害虫的比例高了,那我们就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释放益虫。”

茶农 张万福:“农家肥以前是晒到坡上后再撒到茶园里面,现在不同了,现在为了茶园不会受到污染,就是要通过无害化处理,才撒到茶园里面去。讲句土话,就是它吃不完,它明年还能再消化,这个化肥不行。”

几年来安溪县坚持不懈地对茶农进行茶园管理技术讲座,并鼓励生产有机茶的企业带动有条件的茶农种植有机茶,使有机概念在安溪县越来越深入人心。不少茶农种植有机茶都收到了显著的效益,也更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茶农:“茶农做茶方面也比较有讲究,农药也好啊,地理条件也好啊,比如说,以虫来吃虫,这个是最好的了”

张万福:“我承包有机茶基地以后,我的茶一年比一年卖得价钱更高了,一年比一年高了,收入就很好了。以前一亩茶园好的差不多也只有三千元,现在一亩茶园差不多一万多元。一个劳力现在如果种这种茶树,一年收入两三万是没问题的。”

不施化肥,不喷农药,靠山泉灌溉,这样生长起来的茶叶就是有机茶吗?还不能这么说,茶叶在采摘下来以后,要经过晒青、凉青、杀青、揉捻、烘干等程序才能沏泡饮用,在加工、运输等过程中,确保它不受任何污染,才有可能保证它的品质的天然性,符合有机茶的卫生安全标准。

杨宝荣:“有机茶的加工生产和一般茶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卫生要求很高,每一道加工的工序,都要防止二次污染,你比如说,从晒青开始,晒青我们要求鲜叶不能接触地面,不但是要水泥路面,而且要把布置放底下,加工场所的空气、水质、地面不能有任何污染,包括厂房,这些墙壁,这些玻璃窗都必须冲洗干净。”

2001年茶农王奕荣承包了50多亩有机茶基地,但夏季茶因为天气太热一直做不了好茶,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茶叶因为做不出好茶卖不出高价钱,老王实在不甘心。

王奕荣:“那我就在想,茶树生长都是一样,我就用一台空调放在房间里面搞实验。大热的天气用空调能够做出更好的茶叶来,以前大热的天做的茶三元四元没人要,现在最高还可以卖到300元,社会效益很好,那个茶叶又很香。”

王奕荣到全县各个乡镇巡回讲座,向茶农传授他发明的空调做青技术。安溪县也连年举办制茶比赛,鼓励制茶能手采用新工艺,专门从事茶叶的制作加工。使安溪县的茶叶精品率大大提高。

安溪县茶叶管理委员会国家级评茶师 苏兴茂:“现在精品率在提高,原来大概在30%左右,现在已经提到 80%左右,二级以上的叫高档茶,现在呢,基本上80%以上都是精品茶,都是高档茶。”

记者:“有机的都是这种标志吗?”

苏兴茂:“有机的全部是这种标志,这是AA标志,这是A标志,AA底下有注明,你看,从认证书上就有区别,绿色标准分两种,一个是国内标准,一个是国际标准,这个A的,是国内标准,AA是国际标准,因为AA它整个操作规程,是按照有机茶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的,所以说,现在呢,AA标准其实也是有机标准,颁证也是双颁证。”

2002年安溪县有机茶基地的乌龙茶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为了防止不法商贩假冒,安溪有机茶不仅有认证标志,安溪县技术监督部门还对进入安溪中国茶都进行交易的所有茶叶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检验。

县长 尤猛军:“我们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个乌龙茶标准量的有关规定,有关标准,把这个规定印发到每一户茶农、每一户茶商、茶店里面去,今后你必须按这个标准量来给你的产品标上它的等级。如果违规就重罚处理,比如卫生标准,比如质量标准,从这两个标准的规范来实现整个茶叶市场的规范。”

记者:“去市场上卖之前都要检验吗?”

茶农:“是,要去安溪进行农残检验。”

茶王赛现场茶叶专家 张天福:“诸位领导来宾,安溪四大名茶茶王赛,现在我代表评委宣布获奖茶王名单。”

近两年来,为了进一步宣传安溪乌龙茶的有机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有机茶,选择有机茶,安溪县茶王赛的规模越办越大。安溪茶叶从普通茶到无公害茶,从绿色标准到有机标准,安溪乌龙茶爬上了一个又一个品质高峰。种植有机茶,制作高档茶,成了越来越多的安溪茶农所乐意选择的增收项目。

双井茶如何采摘?双井茶如何制作?


双井茶,它呈碧绿色、带有幽香、味醇香甜、形似凤爪,在我国江西一带畅销。质量上乘的双井茶,在我国北宋时期还享有很高的声誉。双井茶是采用传统绿茶工艺而制成的,精湛的采制技术是双井茶高品质的保证,那么,双井茶如何采摘?双井茶如何制作?一起来看看吧。

双井茶

一、双井茶如何采摘?

双井绿,分为特级和一级两个品级。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为2.5厘米左右的鲜叶制成;一级以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

二、双井茶如何制作?

鲜叶进厂后,薄摊2—5小时,然后用铁锅杀青,每锅投入鲜叶0.15—0.2公斤,锅温为120—150℃,炒至含水58—60%为杀青适度。稍经揉捻后,即用烘笼进行初烘,烘温约80℃,烘至三成干,转入锅中整形提毫,待茶叶白毫显露,再用烘笼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叶能手捻成末,茶香显露,此时含水量约为5—6%时,趁热包封收藏。

以上就是双井茶的采摘及制作啦,跟一般绿茶的采制工艺没有很大的差别,不过呢,由于是采用手工制茶的,因而出产量少,价格比较贵。

双井绿茶的冲泡方法 关于双井绿茶的冲泡方法


冲泡双井绿茶要经过茶具准备、投茶、冲泡、分茶等步骤,冲泡双井茶,水温应控制在80至90度之间,冲泡茶叶汤水以七分满为好,冲泡好后便可以饮用。

双井绿茶的泡法:

1、茶具准备:茶壶,茶匙,茶杯,双井绿茶2到3克。

2、投茶:用茶匙把3克双井绿茶送入茶壶中。

3、冲泡:将优质的矿泉水倒入壶中,不过水温要保持在80至90摄氏度之间为宜。

4、分茶:将茶汤倒入杯中,汤水到杯身的七分处就好。

5、赏茶:茶泡好后,可以观看茶叶芽叶舒展,肥壮厚实,洁净完整。

6、品茶:滋味鲜浓爽厚,茶香芬芳。

喝双井绿茶的好处:

1、延缓衰老:

茶叶里边含有一种名叫茶多酚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和抗氧化性,所以它可以有效的抗衰老,茶叶可以算得上是人体自由基天然的清除剂。

2、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这是因为茶多酚可以促进体内的脂肪代谢,然而脂肪正是造成人体三高等主要原因,三高很容易造成心脑血管,所以经常饮用双井绿对于预防心脑血管非常有帮助。

3、消炎止泻:

茶多酚有着非常明显的杀灭,抑制病毒的作用,在医学上人们已经将它运用在了治疗流感,痢疾等病症,效果非常好。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8498.html

上一篇:有茶的地方就有瓷器

下一篇:不爱美人只爱茶 细数历史上与茶颇有渊源的皇帝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