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省镇沅县茶业概况简述(第四讲)

2019-11-16

(五)田坝古茶山

1.田坝古茶山

位于无量山山脉中部无量山南延余脉的镇沅田坝乡。主要分布在镇沅县田坝乡民强、瓦桥村及李家、田坝等村,是哈尼族和彝族的混居区。海拔1770~1816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达64.5%,分布有丰富的壳斗科、木楠科、松科、蔷薇科、榆科等植物。常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180~1215毫米,土壤为红壤和紫色土。古茶山面积约200公顷,多呈块状分布。茶树为有性群体品种。茶园一般不与其他树种混交,独立构群,形成单一林相,少数零星种植于房前屋后。

2.古茶树

田坝古茶山以瓦桥村老海塘茶和茶山箐茶为代表,而以瓦桥村老海塘茶最为有名,古茶树以田坝乡民强村茶山箐一片保存完好、分布集中连片、树体大小均匀的古茶园(其中何明泽家一株古茶树,东经101n02′45”,北纬23°36′30”,基部干围1.52米,最低分枝0.8米,树高8.5米,树幅6.5米×7米,最大干围1.52米)和瓦桥村老海棠一片保存完好、分布集中连片、树体大小均匀的古茶园。

其中艾礼兴家株古茶树,东经100°46′50”,北纬23°44′′15″,基部T围1.432米,最低分枝0.6米,树高5.5米,树幅5.6米×3.8米,最大干围1.43米为标志,茶叶品质优良(田坝村坡头山栽培型小乔木古茶,东经101°00′52″,北纬23°40′′50”,基部干围1.72米,最低分枝0.8米,树高4.5米,树幅4.7米,最大干围1.72米,一芽二叶鲜叶干样约含水浸出物40.58%、茶多酚27.81%、氨基酸2.72%、咖啡碱3.64%、酚/氨10.2),无污染,汤色金黄透亮,香气独特,仔细品尝有一丝淡淡的蜜香或是山野花香滋味,口感纯厚,香气纯正,回甘滑顺,杯底留香,回味无穷。当地人以生产晒青茶为主。

(六)马邓古茶山

1.马邓古茶山

位于哀牢山山脉中部余脉西侧镇沅者东镇。主要分布在镇沅县者东镇马邓和麦地等村是彝族汉族混居区。海拔1760~181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达43%,除有大量常见的思茅松外,境内有高等植物470多种,其中乔木树种达75种。

常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1118~1205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古茶山面积约117公顷,呈块状分布。茶树为有性群体品种。茶园多数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少数零星种植于于房前屋后,现已长成很多高大乔木大茶树。者东镇麦地村和马邓村有两片保存完好、集中连片生长势旺盛、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品质较好的栽培型古茶园。

2.古茶树

马邓古茶山以马邓村大村组的一株老马邓茶古茶树(东经101°24′20″,北纬23°59′410基部干围1.49米,最低分枝0.1米,树高7.5米,树幅6米×6.1米,有两个分枝,每个分枝平均直径30.9厘米,一芽二叶鲜叶干样约含水浸出物41.40%、茶多酚32.87%、氨基酸2.44%、咖啡碱4.81%、酚/氨13.5)和麦地村下拉波组庙房的一株老马邓古茶树大绿茶(东经101°23′30”,北纬23°59′50″,基部干围0.91米,最低分枝1.2米,树高7米,树幅5.2米×4.6米)为标志。

马邓村老马邓茶最为有名,是镇沅县传统名茶,亦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茶叶品质优良,无污染,具有“汤色翠绿或浅黄绿、色美味香、经久耐泡、回味爽口、茶碱不腻,香气独特,口感纯厚,回甘滑顺,回味无穷”的特点。当地人以生产烘青茶和晒青茶为主。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编辑推荐

云南省镇沅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三讲)


(四)老乌山古茶山

老乌山为无量山的一条支脉,自古为银生辖地。老乌山没有景迈山那样壮观、让人震撼,也一直不被外界关注。走进老乌山深处,一片片规模不大,几十亩、几百亩古茶园散落在老乌山的箐沟、凹地、山梁之间。在2006年普洱市编写《走进茶树王国》时,普查写入书中仅是按板镇罗家、文立、那布三个村,古茶园面积仅统计了2870亩。老乌山地横跨镇沅县振太镇、按板镇、勐大镇,景谷县小景谷乡、凤山乡等,方圆数十千米。当地居民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主。海拔15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毫米。这里有近似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树栽培历史,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凉,土壤肥沃富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是生长优质茶叶的好地方。

老乌山逶迤绵亘,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为典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而茶叶做为一种依地理与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灵性之物。老乌山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也成就了它成为是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目前镇沅县将对其进行详细普查,预计在老乌山保存的古茶园面积超过万亩,古茶园面积仅次于景迈山,茶叶总面积近4万亩。

按板镇位于镇沅县城西南部,明置镇沅州所在地,距离县城60千米,东邻恩乐镇与古城乡接壤,西接振太乡,南与田坝乡和景谷县凤山乡接壤,北靠勐大镇。振太镇,史称“太和”,自古就是茶马重镇。佛教在这里建寺布道,如大石寺、和尚寺等。从大石寺过老乌山到抱母井、通威远厅、达普洱府。沿途周边土地肥沃、地势平缓、村寨较多、皆种有茶,现存较出名的有“苦竹山”寨的古茶园。道家也相中此地,到此传道立观,成中国道教最南之地。周边的文立、海子等茶多,找一个区位好的地方,久易成集、定期为街,易马置茶、深山有市,吸引众邦。

“藤条茶”管理

老乌山从唐朝便开始人工栽培茶叶,迄今已有一千年多的历史。在老鸟山上生长薪三株很古老的茶树,为目前在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占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在和尚寺村地边有一株古茶树,有根部围径达2.68米,茶树高达10.6米多,树冠幅度7.3米×8.7米,在离地1米多的地方有一级分枝6枝,分枝的枝干径超过30厘米,是当地现存古茶树中最大的一棵,人称茶神树,后又发现许家箐大茶树、尖山陪嫁老茶树,河头藤子茶王。老和尚茶也被命为老乌紫茶。

千百年来这里的先民的总结了一套管理茶叶的经验:茶不采不发,但要培根树形、采养结合、侧修枝顶留叶,适时分枝留养,使枝条分布均匀。这些形如辫、柔如藤、韵如柳的茶树被冠以“辫子茶”“藤子茶”“柳条茶”,时下流行被称为“藤条茶”,干茶中含梗带蒂有片,为放养型古茶树,传统采养模式,而非茶叶品种,“藤条茶”在老鸟山比较多,成为了古树茶中的极品。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镇沅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一讲)


一、茶产业基本概况

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84904亩、采摘面积81200亩、茶叶总产量4520吨、亩均产量55.67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2661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51105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900亩、有机茶园面积8620.05亩、州市级龙头企业数量2个、初制所数量59个、专业合作社数量43个。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

镇沅县位于普洱市北部、哀牢山与无量山中段交沿中间,北纬234°~241°之间,东经1001°~1011°之间。东有峰峦叠峰,林海茫茫的哀牢山,西有群峰云集,气势磅礴的无量山。境内山脉绵豆盘绕,沟虿纵横,异峰突起,云雾缭绕。与恩乐河分界,以东是哀牢山系,以西是无量山系,全县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哀牢山3137米,最低海拔无量山澜沧江边774米,立体气候明显。

全年平均气温18.6℃,全年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上壤肥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pll值多为4.5~6.5,土地资源丰富,是茶树生长的好环境,从东而西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五大占茶山。东边哀牢山的马邓古茶山,西边无量山的振太古茶山、勐大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顼古茶山全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矿臧、水能、热区、旅游等资源,素有“绿海金山”之美称全县有国土面积4223平方千米。有林地4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6%,是国内一类林区县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

(二)丰富的民族茶文化

全县居住着22种民族,其中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居多,造就了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如火塘茶、糊米茶等。镇沅是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是茶文化的“博物馆”,是茶树起源中心地带和普洱茶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

(三)政府的重点扶持

镇沉县委、县政府把茶产业作为骨干产业,找准目标,大胆探索,全力打造“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茶文化旅游品牌,以品牌为依托,整合茶产业资源,挖掘茶文化,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将其培植成为镇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景谷县茶业概况简述(四)


(2)茶产业概况

景谷县委、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积极为茶叶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全镇有古茶树面积1716亩,其中50~100年的525亩,100年以上的1191亩,现代茶圆30000余亩年茶叶产量1600余吨,属景谷县茶叶种桢大镇,已完成8个村委会76个村民小组197618166.6亩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基木情况》登记和核发工作,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有茶业加工企业11家,有4家茶企业通过QS认证。

景谷秧塔古茶山的秧塔大白茶源产于景谷县民乐镇海拔1800~2200米的秧塔、牛尖山带,称为“秧塔大白茶”。秧塔大白茶为独特稀有品种,大白茶以银毫显露,成茶清香显毫洁自如银,汤色清亮、香味浓郁、甘醇可凵而名扬天下。清道光年间,傣族土司命人用红丝线编成谷穗状,将从秧塔采制的大白茶认真装饰、包装后人背马驼、跋山涉水进贡皇宫“白龙须贡茶”。1981年“白龙须贡茶”在云南省名茶鉴评会上被评为云南省八大名系余并作为国家级54种名茶之一载入《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

据史料记载,秧塔古茶山中的大白茶种植历史有170多年,清道光20年(1840年)茶农陈六九从勐库茶山采得数十粒种子,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种植,当时种植的老树尚在,而长势良好。秧塔大白茶是一名贵单株,它树高5米,树冠幅度4.9米,主干直径0.28米,它的芽叶很有特色,嫩叶黄白色,叶柄黄中透红,肥硕的芽头和嫩叶的叶背密生茸毛。

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为: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在封建王朝时为适应北京贵人喜爱高香、甘甜的茶味,二道揉茶均较轻,并将每条茶叶拉直制成白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贞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秋塔村民小组行政上属景谷县民乐镇,地域上距离景谷镇16公里,故景谷镇人制茶的方法一直与大白茶的制作方法一致,并把茶叶拉成直条称为“把把茶”。

为使昔囗仅为上可用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献皇宫的贡茶—景谷大白茶走进寻常百姓家,发展景谷县大白茶产业。1993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原地区科委、思茅上海科技中心、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农牧局、云景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民乐镇政府共8家股东共同投资组建景谷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双江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双江县基本概况

双江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距省城昆明627千米,距临沧市政府所在地78千米,距临沧机场59千米,辖4乡2镇72个村3个社区2个农场管委会,总人口17万人,有少数民族23个,占总人口的45%。

双江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居住有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各民族同生共荣,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被称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

双江自然条件优越,北回归线横穿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山地起伏、故地相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年均日照时数2223.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10.9毫米,无霜期352天,气候条件极适宜茶的生长,先民至少3000年前就开始种茶,史料记载:“南宋淳十二年(1250年)李兴北赴考永昌郡南300里,有濮人(布朗族)种茶,市米、布、茶、盐。”可知双江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悠久。

二、茶产业概况

2014年全县茶叶面积17万亩,80%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300米~1900米的山区,其中采摘面积1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达2万亩,全县涉茶人口达13万人,2014年全县毛茶总产量9419.3吨;精制茶生产3643.4吨。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实现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128元,茶叶是双江经济作物种植中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之一。全县茶叶产品形成了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为辐的4类80多个品种,注册商标74个:全县茶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共设置销售网点127个。

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814户,其中:获QS认证精制加工企业42户;组建了勐库大叶茶商会和冰岛茶友协会,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3个;建成了中茶所专家工作站、云南勐库有机茶研究院和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科研教学生产实习基地。有1户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勐库戎氏”“勐康”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勐库”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77吨、产73.4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30.23吨产值47857.32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77吨、产值173.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30.23吨产值78.6万元:普洱茶产量3431.5吨、产值39919.85万元:乌龙茶产量151.4吨、产值1408.02万元。

双江茶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鸟龙茶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双江是中国勐库大叶种茶源生地,勐库大叶种茶是有性群体优良茶树品种,品种纯度高达80%左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作为全国良种推广,20世纪60、80年代,勐库大叶种茶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为国家级茶树良种,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的英豪”“普洱茶之味精”,30多年外运茶籽300余万千克,对我国茶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页献。

1997年发现的勐库大雪山1.27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其原始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它对进一步论证茶树原产于我国云南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价值悠久的种茶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赋予了勐库大叶种茶甘甜醇厚、香高味鲜、气韵悠长的优良特性。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勐海县茶业简述(第四话)


4.“勐海味”特色品牌

(1)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扩大“勐海味”品牌效益

通过强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勐海名山名茶品牌”和“勐海企业品牌”,重点扶持茶叶经营企业争创品牌,深度挖掘茶叶品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强力支持中国普洱茶第品牌—“大益”做大做强做优,扶持陈升茶厂打造“高端普洱茶品牌”,支持西定乡建设持南糯山建设“中国古茶世界茶王之乡”,支持贺开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古茶庄园”第一村”。

促进茶产业向品牌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余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2014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家,同比增2家,分别是大益、陈升号、雨林古茶坊、七彩云南和合和昌:产值3000万元~1亿元企业6家,分别是八角亭、茶树王、神益、宝和祥、朗河、沱茶厂:勐海县茶企总体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为拓展市场、打造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先,全县名山名茶品牌附加值大幅提升,如老班章古树毛茶平均价达3500元/千克,老班章村茶叶农业产值达1.8亿图20-15元,茶农户均收入突破100万元;南糯、帕沙、贺开、老曼娥、那卡、曼边等名山名茶占树毛茶平均价达600元/千克以上,全县古树毛茶产量750吨左右,古茶园农业产值达4亿元以上南糯山茶”“班章茶”已申报农产品原产地理标志保护,待审批中。

其次,成品茶结构不断优化,成品茶产量、高品质普洱茶比重明显提高:“勐海普洱茶”己成为云南茶叶的骨干代表产品,今年勐海普洱茶产量占全省普洱茶总产量11.43万吨的25%,“勐海味”已成为中国普洱茶的标杆和代表。最后,大益、陈升号、雨林古茶坊等普洱茶著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勐海茶厂、陈升茶业、神益茶)、勐海沱茶厂等技术改造、雨林古茶坊茶业投资3亿元厂房建设及普洱茶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实力规模快速提升,茶企品牌效益更为突出。勐海普洱茶顾客满意度指数达80.40分。

(2)提高品牌辨识度,打造“勐海味”

品牌特色首先,根据勐海普洱茶产品的质量要求,严格落实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工艺、外形特征、内在品质、包装方式等在内的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体系,严历打击假胃伪劣。其次,做好“勐海普洱茶”“老班章茶”“南糯山茶”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普江茶第-县”的申报工作及企业“QS”质量认证、复检和项目申报等工作。最后加强对授权使用“勐海普洱茶”企业的审查、监督和管理,凡使用“勐海普洱茶”标识的茶叶企业,均应取得“QS”认证,产品必须符合“勐海普洱茶”的质量标准。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临翔区茶业概况简述(下讲)


四、邦东乡古茶园

(一)自然条件

邦东属临沧市临翔区一乡,邦东地处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分,属横断山脉纵谷区南部为深度切割中山窄谷。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境内最高海拔3429米,最低海拔730米,相对高差2699米。立体气候突出,年平均气温17℃,年积温6554.7℃(大于10℃的活动积温5968℃),常年平均日照时数2127.7小时,年均降雨量1163.9毫米,相对湿度达72.5%。出产茶叶,品质优越、口味醇正。

邦东乡有茶园面积1.8万亩,采摘面积1.3万亩,茶产量787吨。其中栽培型古茶园面积7745亩,分布为:曼岗、邦包、邦东、和平、璋珍、卫平、团山村7个古茶区。

(二)名茶昔归

邦东昔归古茶园位于临翔区邦东乡邦东村古茶区忙麓山,2014年末,茶园面积335亩,总产量13.5吨,平均价格1639元/千克,实现农业产值2212.5万元。昔归忙麓山大茶树(茶厂旁)高5.3米、基围1.11米、树幅4.46米×6.2米。位于海拔970米,东经100°24′21.1〃北纬23255′23.2″邦东普归茶栽培历史悠久,史载公元前1066年,从“老邦东新石器遗址”和“昔归新石器遗址”考证出的临沧最早的人类濮人,就开始种茶。在驯化栽培野生茶的同时,于消雍正年间由邦东、马台一带生意人引进景谷、思茅茶在当地种植。

邦东昔归茶产地忙麓山,有忙丽茶民旧址,据《临沧县志》记载1932年缅宁县(今临翔区)乡镇村落一览表中邦东乡村落有:忙麓、那亢、嘎里、昔归。据采访,在150年前昔归村民祖辈有的就在忙麓山居住,且多为傣族。种植的茶叶以制成闭茶(俗称人头茶)出售。

苔归有佛寺,文革期间毁。临沧佛寺的建筑年代多为清朝初期,距今近400年左右。由此忙麓山的居民不止150年历史。忙麓山脚是昔归新石器遗址和嘎里古渡、茶马古驿道遗址,沿忙麓山脉往上便是邦东古镇遗址和造纸古作坊等遗址。

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茶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定邦东昔归茶内含物质成分为:茶多酚32.5%、咖啡碱2.88%水浸出物45.0%、游离氨基酸总量4.11%。测定样蒸青一芽二叶。用邦东昔归茶制作的晒青茶条索锋苗完整、肥状显毫、紧结、色泽黑润、汤色黄绿、香气浓带甜、滋味浓醇带甜、叶底嫩匀肥厚。制作的蒸烘青茶条索紧实、色泽墨绿、汤色黄绿尚亮、香气浓甜、滋味浓烈回甘、叶底肥壮嫩。

制作的工夫茶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滋味醇和鲜美,汤色红艳带金圈,是制作红茶的地方优良品种。邦东昔归茶驯化的大叶茶被列为全国大叶良种茶之一。邦东昔归茶团茶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晒青茶用子蒸软后,再用新布包捏成团凉干而成。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423.html

上一篇:云南省墨江县茶业概况简述(二)

下一篇:云南省墨江县茶业概况简述(一)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