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省墨江县茶业概况简述(二)

2019-11-16

三、墨江县古茶山(园)

(一)迷帝贡茶古茶山

1.迷帝贡茶古茶山

迷帝古茶山分布于在哀牢山墨江段的团田、新抚、景星、通关等乡镇占茶区,海拔1250米至1940米,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1290毫米。现有茶园8万多迷帝贡茶的原产地是米地古茶园,而米地茶的产地是界牌村,过去是镇沅、新平与墨江三县的交界处(新抚以前属于镇沅,后来划归墨江),故名界牌,这里是古代的交通要道,有着繁盛的集市。

茶马古道从宁洱经通关到镇沅与景东的必经之地,历史上藏区的马帮每年都要经过这里来驮运茶叶。界牌村米地古茶园距离新抚镇政府15千米,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余等周边村寨,海拔1300米左右,有茶园近千亩。米地古茶园,面积逾300亩,据考证这些古茶树有近500年的历史,500年左右的现存3600多株,清代补种距今200年左右的有8000株左右。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百姓在稀疏的茶地里进行了间空补种,大概有6万株左右。

当地种茶的民族以哈尼族,布朗族、汉族等为主。但在解放前界牌村拥有茶园的都是汉族的地主,迷帝古茶园就属于汉族赵姓家族的,做的是“窝窝茶”之类的传统手工茶。解放后当地政府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于1965年在这里建有村办企业米地茶厂,由墨江茶厂统购统销,并提供技术指导,做出的毛茶交给墨江县茶业公司(墨江茶厂)。界牌以前靠马帮、牛帮运输以及人背,直到1987年才修通公路。

2.“瑞贡京师”的迷帝贡茶

“募人百户,种茶千亩”,明末清初时期,“米地茶”就相当有名,“塘上街”也因米地茶成为当时最繁华的驿站。时至清朝乾隆年间,米地茶作为贡茶进贡北京,传说乾隆皇帝品米地茶,十分赞赏,说“朕品若无数,唯他色香俱佳”,并赐旨“瑞贞京师”。自此,米地茶真正成为清廷贡茶,岁岁进页,直到咸丰年间。

因为有了“瑞贲京师”的流传故事,“米地”逐渐演变成了“迷帝”。1995年,当地政府注册了“迷帝”品牌,中请了商标保护。2007年思茅更名为普洱的庆典上,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斗茶大赛也在紧张而热闹地举行,紫云公司制作的“迷帝茶”获得斗茶冠军,从此“迷帝茶”的名气不胫而走,闪耀在普洱茶界。

如今米地茶采用现代茶园管理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管理,占茶园焕发出勃勃生机,茶叶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保持了古代的遗风,香浓,回甘,色味俱佳。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只用羊粪、油枯等肥料,人工锄草、翻挖茶地,管理完全按有机茶的标准进行管理。目前,新抚乡正在如火如茶打造“迷帝庄园”,探索旅游文化、茶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建成普洱市继柏联庄园之后又一个庄园经济的奇迹。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扩展阅读

云南省墨江县茶业概况简述(三)


(二)团田萨露古茶山

团田萨露古茶山位于团田镇老围村老围街,古茶树多数为清朝中末期种植,至今180多年。相传,古代有位道士很助人为乐,集阴功办好事,一天他来到老围街,组建了一座观音庙,为了使当地老百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过上好日子,道士曾用杨柳叶撒下甘露水,以表示老道士对他们的深情关爱,后来甘露渐演变为萨露,周围茶园就变为萨露茶而得名。至今,老围村民为感恩老道士,就用松毛叶洒水,视为避邪,求平安,同时对老道士的种缅怀。

团田萨露古茶山海拔1920米,年均气温19.5℃,无霜期350天,年降雨量1420毫米,红壤土,周围生态环境很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纯天然的古茶山。萨露茶涉及100多户510人,面积260余亩,群体品种,属于农户自有栽培型、乔木型茶园,年产量8吨左右。

(三)景星豪门古茶山

景星豪门古茶山位于景星镇新华村大平掌组,也是墨江历史上第一位种茶办厂的茶人之故乡。这个人是李子忠,他出生于光绪二十五年,亦即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家庭豪富,是墨江有名的大地主、大财主。自幼就生性调皮。青年时追求光明、后返乡种茶叶办茶厂,走“实业救国”之路,为了避免滋扰,他抬出了滇南富豪庚思锡来当董事长,作他那新华茶叶有限公司的保护伞。

李子忠于是从浙江请来了制茶师,这位来自龙井茶的故乡,制茶技术高,他炒出的仿龙井,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特别是他创造的银针茶,曾晋献云南省主席,卢汉主席品啜后赞不绝口,并为墨江的银针茶颁了嘉奖状。于是墨江茶名噪一时,称雄昆明市场。李子忠自1937年种茶办厂,苦心经营了10多年,那时就有1200多亩的茶园,其实那个地方早在1824年就有了种茶的人。如今,这些茶树已达花甲之年,尽管看去有些老态龙钟但每年春天,老枝上还不断发着新芽,这里就是器江有名的豪门古茶山。

(四)景星凤凰窝古茶山

景星凤凰窝古茶山位于景星镇新华村洒次组,涉及农户26户,人口176人,面积68亩,群体品种,种于清朝末年,属农户自有,年产量1.5吨左右,属于栽培型、乔木型茶园。海拔1780米,年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325毫米,无霜期356天,赤红壤土。茶园中拥有柏枝树、杨梅树等原生树种,周围森林茂峦环境优雅,无任何污染,是纯天然的生态古茶山。茶叶香气特别,回甘持久。

(五)鱼塘古茶山

鱼塘古茶山位于鱼塘镇景平村中寨、新寨、青木林、石屏组、涉及农户210户、920人,面积580亩,群体品种,40年代种植,属农户自有,年产量20吨左右,属栽培型,小乔木型,海拔1670米,红棕壤土,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310毫米,无霜期35天,茶园拥有大量原生树种,主要以多依树、香樟、杨梅、西楠桦、水冬瓜等,土壤深厚,周围植被茂密,环境较好,无污染源,是纯天然的生态古茶山。

(六)通关古茶山

通关古茶山位于通关镇景坝村成心梁子,属于村办企业某地,面积50亩,52年种植年产量6吨左右,属栽培型、小乔木型,海拔1690米,年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80毫米无霜期350天,黑红壤土。茶园中拥有香樟、樱桃、多依、水冬瓜、杨梅、木姜了等原生树种,土壤深厚、肥沃,周围植被茂盛,无污染源,是一片比较天然生态的条园。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镇沅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二讲)


二、镇沅县古茶山(园)

(一)老海塘茶古茶山

老海塘茶,产于世界野生茶树王的故乡—普洱市镇沅县田坝乡瓦桥村海塘小组,由地名而得茶名,以海塘组为中心,不断广大茶叶面积,如今形成著名的老海塘古茶山。老海塘古茶山种茶历史悠久而充满传奇故事。老海塘古茶山属于无量山余脉,茶树主要分布在大盘山,其主峰海拔2260米,含瓦桥、李家、岔河、田坝、胜利5个村委会。

茶树生长在1700~1950米的海拔之间,高山云雾出好茶,这里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土壤以红壤为主。古茶山口前还保存有栽培型古茶树1150亩,树龄在100年到800年不等。古茶山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还有4000亩生态茶园,是近几十年逐年种植的。

史上镇沅县大部分地方属景东管辖,唐宋时期景东城被称为银生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彝族等先民在当地种植茶叶满足自用。在与海塘不远的田坝村坡头山,有一株栽培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25米的地方,树高4.5米,茶树基干最大径围172厘米,树龄近1000年,被命名为“白芽口茶种”,茶树生长很旺盛,成为老海塘古茶山的代表性茶树。

品质特征:老海塘古茶山的古茶品种为“大山茶”,又名“大树茶”,为地方群体品种,原产于无量山、哀牢山,是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自然杂交的杂种,有上千年的栽培史。这个品种的特点植株高大,树姿半张开,主干明显,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芽肥壮。

(二)振太古茶山

主要分布在无量山西坡的镇沅县振太镇山街、抬头、界牌、兴隆、塘房、文怕、长安、小寨、黄梨村等地。是彝、汉族混居区。海拔1377~1857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保护完好,常年平均气温16.0~18.4℃,年降水量865~1270毫米,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和紫色土。古茶山面积13245亩,是镇沅县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呈零星块状分布。茶树品种为有性群体品种,居住的汉族种茶已有250多年。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有部分粮茶间作。

振太古茶山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街村古茶山,全村21个小组均有保存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树(园),面积达1600亩,特征为分布密度大,有规则的株行距,树体大小均匀,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茶叶品质较好,古茶园海拔1850~1900米,土壤为红壤,年平均气温16℃~16.5℃。代表植株是位于东经100°36′40″,北纬24°01′′10″海拔1857米的山街村外村组罗正兴家旁的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树小乔木型、树姿直立,叶形椭圆形,叶质中等,叶色深绿,基部干围1.53米,最低分枝0.5米,树高7.8米,树幅3.8米×5.5米。当地茶农以手工制作晒青茶为主,是优质普洱茶原料。

品质特征:振太古茶山出产的古树茶无污染,茶气足,茶质厚,滋味醇顺,回甘快而余味长。振太古茶山具有代表性:台头村后山古茶,山街村打笋山古茶,外村古茶,庐山古茶等。

(三)勐大古茶山

主要分布在镇沅县勐大镇的大井、文况、文蒙、文开、文卜、白水、马台、大山等村是彝、汉族混居区。海拔1428~191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古茶山植被保护良好,是典型的生态茶园,常年平均气温15.8~18.1℃,年降水量920~191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古茶山面积约252公顷,呈块状零星分布。

茶树品种为有性群体品种,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占茶树分布相对零散,但也有不少种植年代悠久、保存完好的古茶园,并由于生长在不同的地方而各具特色,代表品种有大山古茶,白水山心组古茶,砍盆箐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砍盆箐占茶园,它位于文况村砍盆箐,砍盘箐茶是镇沅的历史名茶,由于它处于特殊的1壤、地理和气候位置,茶的品质较好,具有独特的香气,这片茶园的上面是森林,下面是箐谷,这里的海拔高1910米,年平均气温低(15.8℃),大约在17世纪初种植,由彝族栽种,至今约400年。

代表植株是位于东经100°57′10”北纬23°59′22”,海拔1910米的勐大镇文况村砍盆善的一株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树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特大叶,叶形椭圆形,叶质中等,叶色黄绿,基部干105厘米,最低分枝1.1米,树高5.8米,树幅4.3米×4.3米,当地茶农以手工制作丽青茶为主,是优质普洱茶原料。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双江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双江县基本概况

双江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距省城昆明627千米,距临沧市政府所在地78千米,距临沧机场59千米,辖4乡2镇72个村3个社区2个农场管委会,总人口17万人,有少数民族23个,占总人口的45%。

双江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居住有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各民族同生共荣,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被称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

双江自然条件优越,北回归线横穿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山地起伏、故地相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年均日照时数2223.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10.9毫米,无霜期352天,气候条件极适宜茶的生长,先民至少3000年前就开始种茶,史料记载:“南宋淳十二年(1250年)李兴北赴考永昌郡南300里,有濮人(布朗族)种茶,市米、布、茶、盐。”可知双江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悠久。

二、茶产业概况

2014年全县茶叶面积17万亩,80%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300米~1900米的山区,其中采摘面积1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达2万亩,全县涉茶人口达13万人,2014年全县毛茶总产量9419.3吨;精制茶生产3643.4吨。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实现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128元,茶叶是双江经济作物种植中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之一。全县茶叶产品形成了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为辐的4类80多个品种,注册商标74个:全县茶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共设置销售网点127个。

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814户,其中:获QS认证精制加工企业42户;组建了勐库大叶茶商会和冰岛茶友协会,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3个;建成了中茶所专家工作站、云南勐库有机茶研究院和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科研教学生产实习基地。有1户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勐库戎氏”“勐康”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勐库”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77吨、产73.4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30.23吨产值47857.32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77吨、产值173.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30.23吨产值78.6万元:普洱茶产量3431.5吨、产值39919.85万元:乌龙茶产量151.4吨、产值1408.02万元。

双江茶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鸟龙茶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双江是中国勐库大叶种茶源生地,勐库大叶种茶是有性群体优良茶树品种,品种纯度高达80%左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作为全国良种推广,20世纪60、80年代,勐库大叶种茶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为国家级茶树良种,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的英豪”“普洱茶之味精”,30多年外运茶籽300余万千克,对我国茶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页献。

1997年发现的勐库大雪山1.27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其原始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它对进一步论证茶树原产于我国云南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价值悠久的种茶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赋予了勐库大叶种茶甘甜醇厚、香高味鲜、气韵悠长的优良特性。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耿马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耿马县基本概况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处云南西南部,位于北纬23°2东经48′~99“54′之间,东与双江交界,南与沧源接壤,北与永德、镇康、云县毗邻,西与缅甸山水相依。辖9个乡(镇)、2个农场管委会和1个管理区。全县总人口28,6万,国土面积3837平方千米,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地貌地势复杂多变,海拔从450~3323.5米。立体气候显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耿马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较广,人工开发利用茶树资源历史悠久,现代茶园标准化建设较高。

二、茶产业概况

(一)种质资源

耿马县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经初步普查,野生古树分布面积达5.7万多亩,分布于怒江流城和澜沧江流域山脉中。从海拔1200米(福菜马台坡)至海拔2600米(大兴大雪山)均有分布,相对集中在海拔2200米至2400米之间,全县主要有三个野生古茶树群落大兴乡大雪山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24000亩。

最大的一棵茶树树围为1.75米,树高为15米左右,树幅为10米。芒洪乡大浪坝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3000亩,该区域内的原始森林、种群等生态系统保存完好。耿马大青山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30000亩,其中发现最大的一棵,树基围1.64米,高30米,树幅15米,经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对三个区域茶树进行考证,确定该茶属大理茶种。

耿马县“石佛洞”考古发现,耿马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驯化栽培茶树历史悠久,世居民族中佤族、布朗族的共同祖先—濮人是最早的茶农。现在百年以上古茶园有2000亩,对大叶茶驯化栽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首推芒洪户南山古茶园、勐撒芒见古茶园、翁达古茶园、勐简大寨古茶园、贺派帮卖古茶园。

(二)茶园现状

耿马茶产业始终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和“天下茶仓、红茶之都”建设发展的理念,始终重视生态茶园建设,原料基地具有一定规模。截至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10.2万亩,种植品种有双江勐库大叶群体种、云抗10号、香归银毫、清水三号和台茶1号等。

其中: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面积5.3万亩,无性系良种覆盖率52%,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3.04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0.5%。有机茶园认证面积0.3万亩。形成以勐撒为中心,辐射勐永、大兴、芒洪、四排山五个上万的茶区优势带。2014年茶叶产量10026吨。五大茶区茶园面积分别是:

(1)勐撒茶区4.3万亩。其中勐撒镇3.54万亩勐撒农场管委会0.76万亩。

(2)勐水茶区1.16万亩。

(3)大兴茶区×0.98万亩。

(4)芒洪茶区1.26万亩。

(5)四排山茶区1.22万亩。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290.1吨、产值705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2767吨产值5803万元;晒青毛茶产量2630吨、产值6788.57万元:蒸烘青绿毛茶产量4538.9吨、产值8370.15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30吨、产值386.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2745吨、产值5883万元;普洱茶产量141吨、产值1171.08万元;蒸烘青绿茶产量858.4吨、产值2203.2万元。

(三)加工现状

全县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7个(通过工商注册),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茶叶加工企业有9户,茶叶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万吨以上。有获得省级龙头企业认证1户(乾峰公司)有2个品牌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洛凌牌商标和回味牌商标)。勐撒管委会被列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洛凌茶厂通过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获得HACCP认证企业,具备农产品出口备案资质。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江城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江城县基本概况

1.地理区位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地处东经101“13′′~1029与北纬22°19~22°56′之间。东部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部与越南接壤,南部与老挝交界,是“一眼望三国”的地方,西部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毗邻,西北部与思茅区、宁洱县相连,北部与墨江县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83千米,其中:中越段67千米、中老段116千米全县国土面积3544.38平方千米。

县城动烈镇海拨1119米,距省会昆明122千米、距普洱市150千米。全县辖5乡2镇50个村(居)民委员会52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分布居住着汉、哈尼、彝、傣、瑶、拉祜等25种民族,总人凵12.4万人江城因江水环绕县境而得名,境内河流众多、溪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县最高海拔位于西北角与宁洱县交界处的狮子岩大山,海拔为2207米,最低海拔位于东部的中越界河一南马河口,海拔为317米。

2.自然条件

江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2℃,全年无霜期在360天以上。年降雨量在2260~2680毫米之间。土壤类型主要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士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

二、茶产业基本概况

江城县野生型古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乡保存最多,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种茶历史久远,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江城县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发展绿色有机茶2014年启动认证有机茶茶园1.1万亩,计划5年时间完成有机茶五万亩。

至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143306亩、采摘亩积136200亩、茶叶总产量14050吨、亩均产量103.16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6100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495亩、有机茶园面积1000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1个、州市级龙头企业数量2个、初制所数量130个、专业合作社数量44个。

1.“水上国际茶叶之路”

江城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历史上以普洱为起点的向外辐射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五条,即东北路一前路官马大道、西北路一滇藏茶马大道、东南路一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西南路宁洱澜沧茶马大道、南路一宁洱易武茶与大道。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从宁洱一思茅一倚象坝一石膏箐一曼克老一圆盘山一阿树察一勐烈街一坝溜渡凵(沿李仙江而下)越南莱洲海防港口,再经海防转运香港、澳门]、南洋等各地,全程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当时是普洱茶销往国外最快捷的条“水上国际茶叶之路”,是当时茶马古道连接海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县城所在地动烈古城是普洱市马背上驮出来的五座古城之一。

十九世纪末期到一一九四二年以前,从普洱、思茅、墨江和易武等地茶叶途经江城大量出口越南,不少普洱、易武的茶庄、茶号到江城勐烈开设分号,如敬昌茶号、江域号、胜利号、福泰隆茶庄、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泰昌茶号、同兴昌茶号、水茂昌茶庄、四合公茶庄、仁和祥茶号、群记茶庄、汇益茶号、丰顺祥、许季瑞、太和样等20余家,成为当时普洱重要的茶叶加工集散地。

2.新时期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城茶产业发展有独特的自然、历史、区位、人文等资源条件。上世纪90年代,牛洛河茶厂走“三结合一体化”的茶叶开发模式,在云南推广学习。茶产业是江城的支柱产业之一,江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江城是发展茶叶极具潜力的一块宝地,真诚邀请中外茶商携手合作,共创江城茶业新辉煌!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421.html

上一篇:云南省江城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下一篇:云南省墨江县茶业概况简述(三)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