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省澜沧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三章)

2019-11-16

(二)邦崴古茶山

1.自然条件:邦威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范围之内。地处洞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距澜沧县城140多千米。邦蕨古茶山以邦崴村发现1000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而得名年降水1100~1300毫米,海拔在1640~2100米,年平均气温16.8℃a。

2.茶产业概况:邦崴古茶山覆盖茶园面积4.6万多亩,其中有古茶园5680多亩,在邦崴、小坝、那东、黄藤、桃子树、富东、打黑、南滇等八个村都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古茶树。

(1)邦崴村茶业概况

邦崴村有居民730户。邦崴村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各骞子旁,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人叶种普洱茶为主。全村有茶叶6200余亩,古茶面积1650多亩,10万多株。在邦威村新寨尾发现的邦威“世界过渡型茶树”,树高11.8米,树幅8.2常米,最人下用358厘米,树龄1000多年,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置中国占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举办,来日亚洲、美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亲临邦崴占茶树现场考察分析,达成共识:“澜沧邦崴占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吓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史高。

证叨邦葳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母种更原始、起源吏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权威论断,从而使得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印度的这场争论有了结果。

1997年4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图案就是邦崴的这棵古树茶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邦崴茶芽头肥大,条索粗壮,口感苦涩适中,回甘明显,滋味浓烈,香气不强但持久山野气韵较强,且耐冲泡,所以深受大家喜爱。

(2)小坝村茶业概况

小坝村有8个寨子397户。小坝位于1800多米海拔的一个高原坝子,在两座2100多米海拔的山间,也是普洱最美的田园风光之一。小坝茶在历史上就很出名。小坝村有茶园380亩,其中有古茶1430多亩。在2000多米海拔的小坝山上,有几片古茶园面积600多亩,树形、树龄、与邦崴古茶园近似。

在小坝村委会附近的古茶树有580多亩树形、跟其他地方大不一样,茶树从来不修剪,茶树主杆不大,也不高,采摘时把茶枝拉下来,人站在地里采摘,久而久之养成的茶枝形状很像柳树枝条一样,有几米长,茶枝的长短可以作为茶树树龄的参考。

每年把茶枝上的鲜叶探了,只让枝顶生长,这是茶叶采摘、留养的一种古老方式,这种古老传统采养方式经流行于澜沧江两岸。茶叶中马蹄茶比较多,卖相虽然不好看,但茶质好,过去茶农都叫柳条茶,现在称为“藤条茶”

(3)那东村茶业概况

那东村古茶树比较集中的是上、下那东寨古茶面积400多亩,茶树高大、苍劲。那东村以拉祜族为主,种茶历史悠久。

(4)其他村塞茶业概况

南滇、黄藤、桃子树、富东、打黑等村位于澜沧江畔。几个村在寨子周围都分布有古茶树,面积有2200多亩。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小编推荐

云南省德宏州茶业概况简述(第三章)


50年年代中后期,全州茶叶总体上处于上升的势头1958-1960年“大跃进“期间,提出了“出门见茶山,进门见茶厂,机器隆隆响,幸福万年长”的口号,盲目发展,甚至用老茶树上的枝条直接扦插种植,出现了“一天绿,二天枯年种茶不见茶的茶园。1961年县农光秃先业部门派出科技人员到山区蹲点办样板,社教工作队组织带领群众上山突击种茶,茶叶生产又得到恢复性增长,到196年全州茶园面积31309亩,总产量121.7吨,茶叶产值20.9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导致一些地方毁茶种粮,1968~1975年,茶园面积在德宏和平解放后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到1976年全州茶园面积37358亩,总产量535.9吨,茶叶产值128.6万元,1977年后,各级党委、政府制订了无偿补助和有偿贴息贷款等一系列促进茶叶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积极性,同田时开始推广科学种茶技术,举办茶树密植速生丰产优质栽培示范样板。1977年在潞西县勐戛三角岩建立了全州最早的8亩密植丰产栽培示范园。之后,茶叶密植丰产优质示范园相继建立。

主要有潞西城郊回贤一队、田头、东山乡弄丘、江东道坡:陇川王子树小牛寨下寨、石碑老寨、郭家寨、坡坎二队、椎栗林,护国乡上寨:盈江县油松岭茅草坪队:梁河大厂上中山三队、上大厂三队等15个示范样板茶园,这些样板茶园至1983年投产时,实现了州委1979年在陇川县王子树召开的全州山区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人均半亩茶,人均收入50元”以上的茶叶基地建设目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示范样板成功的基础上,从1980年开始全州掀起密植速生丰产优质茶园种植高潮,建立了50、100、200、1000亩连片高标准茶园395块,茶叶生产再一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1990年全州茶园面积162611亩,总产量333.5吨,茶叶产值2733.5万元,茶叶种植成为当时发展农村经济和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

90年代后,茶叶生产进入了调整规模、注重效益、巩固发展的时期。1993年开始茶园面积逐年减少,这是德宏和平解放以来全州茶园面积第二次减少,减少的原因是受1988年以来茶叶市场下滑的影响。之后茶叶生产一直徘徊不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当年全州茶园面积139267亩,总产量5176吨,比1990年增加1892.5吨,增长55.2%,其中增产最大的潞西市(不含农垦下同),茶叶增加产量1739吨,增长219.5%,其次是盈江,增255吨增长115.9%。

减产最大的是瑞丽,减产52.2吨,减38.6%,农垦减少产量123.2吨,减11.2%。2005年后,根据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形势,提出了稳步发展新植茶园,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无公害高优茶园的目标。目前,德宏州有50多个乡镇都种茶,涉茶农户达9.5万户,涉茶人口达35万余人。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澜沧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二章)


三、澜沧县古茶山(园)

(一)景迈古茶山

1.自然条件

景迈山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的景迈山上,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等村,居民以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为主。茶园生长在海拔1100~1570米之间,年降水量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四季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利于茶叶内在物质的聚合: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保护非常完整;土壤为沙粒赤红壤,富含各种微量元素,透水、透气性好,是高品质茶叶生长的黄金区域。

2.茶产业概况

景迈山古茶园有茶叶总面积5.1万亩,其中古茶园2.8万亩,采摘面积1.64力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景迈山常年云雾缭绕,到这里看茶同、古树,观古村落、古寺庙,赏日出日落、云海奇景,体验采茶、制茶的艰辛与乐趣,这些让每一个进山的人痴迷陶醉、流连忘返,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人与白然的和谐,种置身于世外源的超脱。

(1)“螃蟹脚“扁枝槲寄生属扁杆灯芯草”

景迈山的茶树没有经过人为矮化,外形上都显得沧桑凝重、饱经风霜。茶树的枝干上寄生了很多苔藓、石斛等附生物,其中有一种俗称“螃蟹脚”的多年生草本寄生物,学名“扁枝槲生属扁杆灯芯草”,常饮可防止血管硬化,有消炎祛奭、清热利尿等功效。

(2)茶祖叭艾冷的传说

景迈山上各民族都泰叭艾冷为茶祖,如今苏里亚的儿子苏国文成为景迈山上祭茶祖活动领头人。据《布朗族志》和布朗族地方史《奔阁》等有关史料记载,景迈山裁培茶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元180年),迄今已有1830多年。

景迈山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1950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代表团成员去北京参加新中国一周年国庆观礼,景近山上布朗族头人苏里亚背着·袋珍贵的“腊各信”(小雀嘴尖茶)在中南海亲手送给毛主席,如今苏里亚的儿子苏国文成为景迈山上祭茶祖活动领头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用景迈山古树茶专门特制的“奥运国礼茶”赠送给各国元首。

(3)景迈山茶山申遗

景迈山申遗2012年9月以景迈山为代表的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AHS)保护项目试点;2012年11月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园入选第三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以一座茶山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景迈山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紧的地方,一千多年来,不管山里山外风云变幻,自栽下第株茶苗起,这里就似乎注定要成为了茶树生长的圣地,茶人心中的圣山。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415.html

上一篇:云南省孟连县茶业概况简述(上叙)

下一篇:云南省澜沧县茶业概况简述(第四章)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