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买茶一定要选耐泡的吗?耐泡说明茶叶品质好吗?

2019-11-16

茶叶的“耐泡度”也是大家选择一款茶叶的因素,或者衡量一款茶叶好坏的标准之一。那么,耐泡的茶好吗?中国名茶西湖龙井也不耐泡,但是你能说它不好吗?买茶一定要选耐泡的吗?

耐泡的茶好吗?

耐泡的茶好吗?对于茶叶来说,耐泡度也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因为如果是耐泡的茶叶的话,它所含的营养物质会更为丰富,经得起冲泡,即使是几次冲泡之后依然很有味道,而且茶叶中的物质才得以全部溢出。所以,耐泡的茶自然是好的!

买茶一定要选耐泡的吗?

耐泡度是一个衡量的标准,那么,很多茶友就有这样的疑问了,“买茶要选耐泡的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茶叶。对于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但是中国茶叶主要分为六大类,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绿茶清香鲜嫩,黑茶醇香浓厚,对绿茶而言,肯定就不能要求它耐泡了。所以说,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而不是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

总的来说,耐泡的茶好,但是买茶就不一定要选耐泡的。主要看你是要买什么茶,比如轻发酵的茶,重点就是看香气、看茶叶嫩度等等。如果是黑茶、普洱茶的话,那么,耐泡度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仍然要参考这款茶的香气、口感等因素哦!

cy316.com扩展阅读

耐泡的茶品质就一定好吗?耐泡的茶品质就一定好吗?


茶友们在买茶的时候,都希望自己买到好茶。但是“好”这个概念太笼统了,什么样的茶才能够得上我们所认为的好茶的标准呢?

评判好茶的因素有很多,亦有主次之分,评判好茶,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一、原料;二、工艺;三、口感。

原料

好茶的原料一定要生态,而“生态”一词,最基本的要求即是不施加农药化肥。最好是每一片茶树林都足够原始自然,沐浴着大自然的风霜雨露,茶树与周边植被共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工艺

如果把原料比作躯壳,那么工艺就是茶叶的灵魂,人类因为受生活环境熏陶、接受不同的教育而呈现出个体差异。茶叶也是如此,同样的原料,交给不同专业度的制茶师傅,做出来的茶叶口感自然也是天差地别,原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茶叶成品的口感。

口感

口感中包含诸多因素,耐泡度即可归入口感范畴,除此之外,以普洱茶为例,汤感、韵感、生津、回甘、苦涩协调感都是判断茶叶口感的因素之一。

从评判好茶标准的主次性来看,施加农药化肥的原料,无论后期采用了怎样巧妙的工艺,也不能称之为好茶,因为这样的茶从源头开始就是于人体健康有害的。采用高温杀青、闷黄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短期内香甜可口,在存放几年后会出现燥口、干喉、苦而不化等令人不愉悦的口感,这样的茶同样不能归入好茶行列。

从以上内容来看,“耐泡度”与茶叶品质有间接相关性,但它只是好茶中一个非常要的因素。一款杀青不透的茶,它的口感不如人意,但依然是耐泡的,我们也不可能称它为好茶。

茶叶越耐泡,品质越好吗?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

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在买茶的时候,有的茶友们会询问这个茶会耐不耐泡?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在买茶的时候,有的茶友们会询问这个茶会耐不耐泡?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那么,决定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茶叶越耐泡,代表品质越好吗?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

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在买茶的时候,有的茶友们会询问这个茶会耐不耐泡?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好茶一定耐泡,但耐泡不一定是好茶!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

但转念一想,粗枝大叶的苦丁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苦丁茶是好茶,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

那么,好茶与耐泡,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清这两者的关系呢?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了解了其中的这些因素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1、茶树的品种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基因很重要。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叶片的老嫩及整碎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的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

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也是为什么细嫩的绿茶耐泡度一般,而粗老的茶叶耐泡度更高的原因。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

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3、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一般认为,茶树的树龄越大,耐泡度越高。

但严谨地说,应该是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耐泡度越高。

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至少不够严谨。

4、制作中的揉捻

毛茶制作中,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茶叶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5、冲泡方法

这点非常重要,常常有这种事发生: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

这里有三个变量:

第一,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第二,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第三,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茶叶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综上来看,我们理解完以上的这些条件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应该比较清晰了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得一一对比完上述的这些条件之后才能确认。

而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耐泡的不一定是好茶,但好茶一定耐泡!


一个产品,不管披上多厚重的文化外衣,只要当成买卖做,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就会产生竞争,这一点,茶当然不例外。特别是茶这类商品,兼具生活日用和文化载体两种属性,与国人在各个层面上休戚相关,竞争还格外激烈,这种竞争,既来自于同行业市场层面的竞争,也来自于不同茶类间,因口感追求不同而形成的竞争。

经常遇到以普洱为主的朋友试饮岩茶,其中交流的最多的,就是岩茶陈化和耐泡度两个话题。

大家因为茶坐在一起交流,本身是件很愉快的事,但这种交流容易产生障碍,一来这个话题明显是以普洱为主导,在武夷山当着岩茶说普洱,有“上门请客”之嫌;二来,岩茶的受众可谓小众,越是小众,为人所知越少,与品饮武夷茶伴生的自尊心也越强,不同的语境下交流,产生的不仅仅是火花,也有可能是爆炸。

不过,当彼此能够不抱门户之见,同时抛弃品饮上的成见,通过交流能够达成共识,那是最令人愉快的,也是一泡茶喜闻乐见的局面。

储存和耐泡,都是相对指标,拿岩茶而言,也有陈的,但是不以年陈和耐泡见长,岩茶今天的业界地位,绝非浪得虚名,但至少跟这两个指标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说两者起的作用并不大,因此,这两个指标在普洱和岩茶间进行横向对比,就像田忌赛马。

评审体系中,岩茶是物理和感官两大类八项指标。物理指标指条索、外形、整碎度和净度,感官指标指的是香气、汤色、回甘和叶底。但大部分人说什么茶好,是从喝上论的,也就是感官这一类,好不好喝,是从香气、汤色和回甘上看,叶底几乎不说,其他茶类的评审体系我完全不懂,但是至少集体茶(饼茶、团茶),是不能谈叶底的,因为这个指标跟整碎度关联紧密呢。

从列举的两大类八个指标,看得出来,岩茶的评审指标侧面反映着对品饮者的要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觉得“岩茶不好喝”,或者“喝不懂岩茶”的原因了。

岩茶是半发酵茶,是不发酵茶(绿茶)和全发酵茶(红茶)的集成,从品饮上看,不发酵茶有鲜爽度的追求,发酵茶又有存储转化的需要,因此,从时间上看,岩茶的品饮最佳时间有它自己的要求,不是越新越好,但也不是越陈越好,这个时间取决于精制工艺,“家家卖弄隔年陈”,是工艺和销售周期决定的,如果把岩茶的陈化和“能喝的古董”放在一起说,那就是鸡同鸭讲,不是一回事。

时间上,相对普洱,岩茶喝的是当下。空间上呢?现在动不动说茶仓,(我估计)这个茶仓的概念来自于洋人,老百姓做个茶,怎么储存粮食就怎么储存茶,你搞个那么高级的茶仓,专门存放茶,是很科学很完备,可它完全脱离了老百姓的茶形式,这茶的根基从哪儿来呢?反过来,没有茶仓储茶就不是好茶,那茶都是老百姓从山上收的,地里做的,那这算是好,还算是不好呢?

再从耐泡这个问题上讲。耐泡呢,是这个问题,耐泡的不一定是好茶,但好茶一定耐泡。但我想知道,有没有哪一篇茶的文献和史料提及耐泡度的?要一泡8g的武夷茶经开水冲泡,茶汤数道不弱,客观吗?内含物的流失趋弱是个基本常识,说岩茶“耐泡”那是夜里走路唱歌,卖茶的人给自己壮胆的。

我打过一个很粗鲁的比方,把茶喝得寡淡就是把一个美女剥得一丝不挂,是房地产老板搞二流女明星,一定要把本钱搞回来的做法!喝茶,非要灌一肚子水,输液不比喝茶难道更见效?

耐泡度也是为了迎合屌丝消费,而消费屌丝的一个伪指标。耐泡不耐泡,跟冲多少杯有什么关系?茶碗的容量、喝茶的人数、水温的高低都是变量,耐泡耐泡,究竟怎么个耐泡法呢?

事茶习茶是为了长久的经营。茶的经营过程也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在知己知彼中不断精进,也是一个经营者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每一种茶在历史长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评审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拿我们的武夷岩茶来说,它的“香、清、甘、活”就是它自己的符号化印迹,面临业界竞争时,要熟悉自己的那一套语言模式,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武夷山水茶得天独厚,为了买卖需要,干东施效颦这类糗事,这不是一个武夷茶人应有的范儿。

进一步而言,任何茶的经营者都应该如此,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每种茶都有自己的风格,天赋各异,恰恰是茶这个精灵吸引我们的地方,如果能为自己卖的茶多争取一个顾客,那就多努力一下,如果争取不来,买卖不成,那也应以礼相待,不要冷眼相向。

天下茶人是一家。毕竟,只要是喝茶人,就是同道者。

好茶一定耐泡,但耐泡不一定是好茶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粗枝大叶的苦丁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苦丁茶是好茶,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那么,好茶与耐泡,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清这两者的关系呢?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了其中的这些因素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1、茶树的品种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基因很重要。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叶片的老嫩及整碎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的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

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也是为什么细嫩的绿茶耐泡度一般,而粗老的茶叶耐泡度更高的原因。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3、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一般认为,茶树的树龄越大,耐泡度越高。但严谨地说,应该是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耐泡度越高。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至少不够严谨。

4、制作中的揉捻

毛茶制作中,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茶叶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5、冲泡方法

这点非常重要,常常有这种事发生: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

这里有三个变量:

第一,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第二,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第三,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茶叶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综上来看,我们理解完以上的这些条件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应该比较清晰了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得一一对比完上述的这些条件之后才能确认。而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茶叶的耐泡度等于品质吗?


一般来说,普通的茶叶可以冲泡5-6泡,耐泡度高的茶叶可以冲泡到二十几泡、甚至三十泡左右,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茶叶冲泡两三泡就淡了。龙井绿茶一般也就冲泡3泡左右,那你能说它品质不好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别的茶叶来具体看待。

普洱茶的耐泡度在茶界享有盛誉,也是普洱茶最大的特点之一。耐泡度的多少除了影响茶的性价比以外,更重要的是内含物质的丰富度,而内含物质丰富与否也决定普洱茶茶质的品质高低,由此可见耐泡度在普洱茶中的重要地位。普洱茶比一般茶叶耐泡,一般可以连续冲泡10次以上,直到汤味减淡为止。

那么,茶叶的耐泡度到底与什么有关呢?茶叶的耐泡度与茶叶的品质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茶叶的耐泡度与茶叶的原料必定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茶叶原料越细嫩,茶叶的耐泡度必然越低。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的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

除了茶叶片的老嫩,茶叶的树种、生长环境对茶叶的耐泡度也是有影响的。茶树有乔木、小灌木、灌木,乔木茶因为根系发达,能吸收到更深层土壤的养分,相对来说也会更耐泡一些。生长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好山好水出好茶嘛!

其次,茶叶的耐泡度与制茶工艺也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如果制茶过程中揉捻程度过重,茶汤浸出速度过快,那么茶叶耐泡度就会降低。所以茶叶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泡茶的方法了。泡茶时,如果前几泡泡的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茶中的物质在前几泡几乎完全浸出,这款茶自然就会变得不那么耐泡了。当然具体的还是请各位茶友根据不同的茶品来选择适合的冲泡方法。

其实,耐泡度的确是我们判断茶叶品质的一个依据。但耐泡度与茶叶品质并不是完全对等。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5218.html

上一篇:喝茶发热就是茶气么?什么是茶气?

下一篇:制茶要讲适制性,喝茶要讲适饮性不同的季节应该喝什么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