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重庆喝茶一个茶杯动辄数千元

2021-03-30
在初秋季节里,邀约三五好友,找一个僻静的角落,泡上一壶香浓的茶水,自然十分惬意。说起这泡茶的器具,估计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紫砂壶或者青花瓷器,或者是那些摆在大块棕褐色树根茶盘上的成套茶具。其实,茶器的选择越来越多,近来,一些模样质朴但不失可爱、造型独特但价格也不菲的新派陶瓷茶器,正被许多年轻茶客所追捧。价格不菲以独特造型吸引眼球

上周末,市民唐小姐跟朋友一起去江北远东百货打算添置秋装。从负一楼的超市经过时,朋友说想要买一个保温水杯,闲来无事的唐小姐就在附近随便逛了逛。唐小姐被一个有睡莲有流水的装置吸引,过去扫视一圈后,她发现这家主要是卖茶具的。有的茶具表面很光滑但有些裂纹,有的则像没有经过打磨的毛坯陶器。“东西造型还多独特的,就是这个表面太粗糙了点儿不?”唐小姐边看心里边在纳闷,但当她扫视了一圈这个柜台产品的价格时,她完全惊呆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茶杯竟要卖4000多元,一个小壶配两个茶杯再加一个茶盘,售价高达3000多元。

其实,这样的创意茶具,远不止陶作坊这一家。在苗品记万仟堂,以及我市几家大型茶叶市场内,像这样颜色素雅、造型独特的茶具并不少见。苗品记在我市的多家茶艺体验馆里,都有万仟堂产品的专门陈列,而在南桥寺茶叶市场一家大型的茶叶茶具专卖店里,汝窑茶器占据了门口显眼地方的大面积展柜。

这些茶具大多以灰白色、浅绿釉色为主,或者是保留了岩土原本的褐色和触感,以质朴素雅为主要风格。设计理念上也不再固守旧规则,茶壶不再“三点平”,更多的是加入人体力学和美学元素,以美观和好用为原则。材质方面,主要是采用陶瓷、汝窑和岩泥。价格方面,陶瓷性价比最高,几百元可以买到一套简易产品,而老岩泥产品则比较高,单盏价格都在几百元,成套产品则都要几千元了。

出自设计名家新派茶具在渝走俏

作为本土茶文化的领先倡导者,苗品记是率先引进新派茶具的商家之一。对于记者提出的“新派茶具”一说,苗品记负责人苗伟用这样一句话进行了阐述:传统文化,创新表现。

他还解释说,外观造型独特,是新派茶器的一大特质之一。而区别市场上千篇一律茶具的独特造型,则要归功于其背后强大的设计团队。

记者仔细研究了几家主要从事创意茶具研发的公司背景后发现,的确跟艺术、设计密不可分。陶作坊的创始人兼主要设计人是设计学院科班毕业,后转战茶具行业,坚持将设计融入茶具。万仟堂的创始人虽然科班学习的是陶瓷,但后来多年的室内设计生涯也赋予了他诸多设计灵感。

陶作坊重庆负责人黄达仁说:“正是由于这些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使得新派茶具在重庆很受欢迎。”据他介绍,陶作坊2009年才进驻重庆,比北京、上海等地晚了许多。但后进驻并不意味着小市场。目前,重庆仅有的两家店销量,已经超过茶文化极其浓厚的兄弟城市成都了。“重庆人比较能够接受新鲜事物。”黄达仁这样分析新派茶具在渝走俏的原因。

“跟紫砂壶的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中老年男性不同,新派茶具的消费人群跨度,从20多岁的小女生到30~40岁的白领男女性都有,相对来说更年轻化一些。”苗伟这样描述新派茶具的主力消费人群。而从陶作坊方面得出的数据来看,由于价位更高,他们的主力人群则主要集中在企业中高层,特别是金融相关行业的企业。“买来自用和送礼的占比相当高,很多都是自己用了觉得不错,再买来送人。”黄达仁说。

是茶器更是居家装饰品

除了茶杯茶盏茶壶等茶器,在茶桌上配合泡茶的氛围使用的香器、陈设艺术品等,也是新派茶器品牌的主要产品。

“有很多顾客单独买我们这款流水产品,都是拿回家当装饰品用的。”南桥寺茶叶市场一家台湾茶器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苗伟也认为,装饰作用,是新派茶器除了实用性以外的一个重要价值。

他说,像万仟堂的产品,虽然颜色大多是黑白灰,但精雕细琢的做工和独特的造型,使得茶器本身就是一件工艺品。再加上流水、插花花瓶等极富闲情雅致的艺术品,放在家里起到的装饰作用也是不次于其实用价值的。

此外,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新派茶器有些过于“高端大气上档次”。但苗伟却认为,新派茶器更“亲民”,这个“亲民”体现在价格、使用技术要求以及多用途等诸多方面。“一把上等的紫砂壶,价格几乎不下万元,相比之下,现在的陶瓷茶具几百上千元的售价完全不算离谱。”苗伟说。

而且,新派茶器对使用者的茶艺水平要求也因人而异,如果你够专业,你可以购买成套产品仔细品尝;如果你完全不会茶艺,也有快客杯等简单快捷产品可供选择。“简单并不等于不专业,因为即使是我们的同心杯,材质也是上好的老岩泥,对茶汤的色泽和口感都可以起到极佳的辅助作用。”黄达仁说。

cy316.Com精选阅读

一粒茶膏 一个世界


一粒茶膏、一个世界!茶为国饮,在中国数千年盛而不衰。普洱茶作为一种公认的健康饮品,因其独特的降压降脂、减肥、排毒清肠胃等功效,深受国人青睐。饮茶带来的文化与健康,现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生活理念,日渐风靡于世界各国。

现代普洱茶膏,破译了清代御茶房普洱茶膏制作技法精髓,历经72天186道工艺,成功复活了清宫茶膏。现代普洱茶膏采用独有常温仿生浸提工艺,以纯净水为介质,每1000克优质古树普洱茶中,仅能提取出50克普洱茶膏,将普洱茶原茶的精华全部浓缩于一粒茶膏,让现代人也能享受到纯粹的古代皇室专享茶膏。

同时,茶膏内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有益物质含量是普通绿茶的69倍。营养专家形象地描述,喝一杯普洱茶膏,相当于喝69杯绿茶。

茶膏出品量极低,醇香口感相当于十年以上普洱老茶,并具有独特的养生功效,三个世纪以来,一直作为贡品为中国皇室及上层社会独享,鲜少在民间流通,是上层社会的特权专享品和地位的象征品。

近年来,普洱茶膏以其独特的养生价值、上品好茶的口感以及方便快捷的品饮方式,备受国家政要、商界精英、文人名流所青睐。茶膏也被誉为茶中黄金。品茶膏已代表一种品位,一种身份。

一个“晒”字,成就了普洱的一生。


“晒”是食品行业普遍采用的一项加工手段。中国东汉时期已将“晒”进行了专业化解释:“晒,暴也”(东汉许慎《说文》)。“暴”什么?“暴五谷之类”。我们现今的粮食加工,如玉米、小麦等至今仍延续这个过程。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的,“晒”表面上是利用太阳的热能达到“脱水”的目的,但“晒”的过程还隐藏更深一层的“加工”秘密。

云南人做普洱茶有个很奇怪的点:原料首选苦涩回甘的,清爽的反倒不要。茶的原料好了,越存越醇,原料不好,越久越苦。好的原料是普洱茶能在时间的见证下蜕变的原因之一,其中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工艺。而传统普洱茶使用的就是晒青工艺。

晒青,指茶叶在杀青完成之后,摊放到太阳下面,进行晒干处理,这种方式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干燥方式。普洱茶、古树茶要越陈越香,必须采用晒青毛茶为原料。

普洱茶为什么采用“晒青”呢?

第一,普洱茶有一种内质真菌的孢子,晒青能够使得孢子存活,晒青毛茶上的孢子存活,晒青毛茶才会有更大的后发酵空间,其后制成的普洱茶的后发酵空间也会更大。

第二,普洱茶是生物发酵的产物,只要是发酵,就离不开微生物。“晒青”是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初级加工阶段,是普洱发酵前对茶箐的预处理,也是普洱茶有氧发酵阶段。在这个阶段,除对加工场地要求相对干净之外,还有一个特殊,即自然环境中大量的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我们说,加工场地的干净在任何地区都能实现,但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存在,且这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这个自然环境的独有,就比较难实现。云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现的不同“风味”,除了各地大叶种茶叶存在细微的差别外,更多地是因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异造成。

第三,晒青干燥的过程长,温度湿度适合,既有漫长的自动氧化,又有光催化反应,能够促进茶叶内含物质氧化,进而影响茶的品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晒青的重要原因。采用晒青方式干燥的茶叶茶体形松,干茶有明显的晒味,冲泡后香气持久,滋味甘爽,汤色黄绿明亮。

当然,现在的普洱茶多采用烘青的工艺制作,也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市场的需求,毕竟现在很多人对于晒青普洱新茶苦涩的滋味表示难以接受(不过存储时间越长汤色会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化掉,晒青茶后期的滋味和价值空间更大),而烘青制作出来的口感相对而言入口会更加甘甜(烘青的茶经不住存,时间越长滋味就慢慢流失了),而且清香味也足,更符合当下大众的口味。

那么这两种制作工艺制作茶来的普洱茶,除了味道上,其他区别在哪?

冲泡后的普洱茶,晒青茶的茶汤比较稠,且有胶质,同时也很耐泡。若是烘青或高温杀青的话,茶汤会比较清,且不耐泡。用一地区茶鲜叶制作的烘青和晒青毛茶对比,烘青毛茶苦涩度低,相对而言,晒青毛茶的苦涩度较高。

综上所述,我们对“晒青”这种工艺的推崇,不是因为它有历史烙印,更多的仍源于它附合生物发酵的要求,保证了普洱茶的后发酵,也使得普洱茶形成了“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晒青,一个“晒”字,成就了普洱的一生,顺应了自然,延续了茶的生命。

墨江茶马古道, 一个村庄的历史


墨江被人们誉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把县境一分为二,一半留在了亚热带,一半留在了北温带。每年的夏至日,太阳的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这天,在墨江,会产生立杆不见影的天文奇观。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离墨江县仅9公里的碧溪村。

碧溪村的古建筑群

明朝时期,这里叫恭顺州

碧溪,原名碧朔。《云南通志》记载:

明永乐四年设恭顺州时,碧朔为恭顺州驻地。恭顺州设在碧朔共历时127年,于明嘉靖十二年移恭顺州至他郎寨。茶马古道造就了碧溪的历史繁华,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在马帮年代,每天至少有1000匹马从碧溪经过,傍晚,插着各大商家名号大旗

的马帮在镖局的护送下,和着声声响铃,进驻碧溪。老人们回忆,马帮年代,碧溪村里家家有口饮马井、户户有棵栓马柱、形成规模的马店八九家,其中最大的可容

纳上百匹马。

碧溪以前是一个镇,如今合并以后成了一个村,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于是在碧溪村,我努力寻找着它和沙溪古镇的异同。

那天恰逢赶集,在如潮的人群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人喧马嚣的时代:夕阳下的古碧溪,大队马帮驮着茶叶、布匹、盐、大烟和日常品进村了,商号大旗在马背上

猎猎作响、驮马头上的红花颤颤巍巍、马蹄和着响铃缓缓而至,那些身穿西装、头戴毡帽的老板,从马背上下来,径直进了某一家客栈。在那里,长期为他提心吊胆

的相好,早已望穿秋水。到了碧溪,他们满身轻松,这个繁华的驿站,给他们带来了家的感觉。

南来北往的马帮,带来的是外面世界的诱惑和信

息。长期和马帮打交道的碧溪人,顺理成章地走上经商的道路。这是一个并不注重农耕的村庄,从古至今都如此。碧溪人随马帮出行,外出赚钱回家,盖起了深宅大

院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今天的碧溪,马帮已经远去,只是那些沧桑破败的老宅子,尚在见证属于碧溪的那个马帮时代。老人们说,解放前的碧溪人,人们扛枪赶

马,那时候,村里的枪支可以武装一个营;赶马让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时之间,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解放时,村里的地主有70多户。

今天的碧溪,随处可见古香古色的建筑。顺着穿村而过的茶马古道,青石板泛着岁月的光泽,古道两旁的老房子基本上全为土木结构,历经沧桑的雕梁画栋似乎仍在讲述着这个村庄的辉煌。

沧桑老宅,见证马帮时代的繁华

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八角楼都是村中最显眼的古建筑。八角楼在村中央,茶马古道从楼下穿过,这座三层楼的土木古塔式建筑,底层用四根大柱子支撑,目的是

便于通行。平时,楼上的二层三层大门紧锁。楼顶置大铜葫芦,外观雄伟、壮观、气派。八角楼在历史运动中曾受过破坏,后在古建筑恢复大潮中,请了剑川木匠来

还原。虽然如今的八角楼依然展示着非凡雄姿,而饱经沧桑的老人们却叹惜,新楼的风格和以前大相径庭。

我们走近了碧溪村公所,那幢三层楼的

老宅子,奢华的气息扑面而至。这是村里年限最短的老宅子,它的主人叫李秀山,一个马帮关卡的负责人。通海木匠远近闻名,这座宅子正是出自他们之手。

1939年至1949年,这座宅子整整盖了十年。那是一个交通运输落后的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建盖房屋用的那些石头和木材要经过什么样的艰辛才能组合成眼前

这座气势恢宏的四合院。走进李氏大院里,雕花门窗、笔直柱梁、大烟台、厚重的木床、无一不在显示那个时代的奢侈生活和能工巧匠们的心血。宅子的用料十分考

究,所有的柱子没有榫头,直接从一楼伸向三楼。大院共22间房,坐在宅子三楼那间阳光通透的观景客厅里,屋里全是以前留下的古老家具,桌、椅、柜子,无一

不散发着沧桑的气息。观景客厅正对着茶马古道,坐在灰褐色的古椅上,喝一壶,遥想当年马帮从眼前穿街而过的情景,多么惬意!

67岁

的老人何延年,安静地坐在古道边的小商店里。他的身后,便是祖上遗留下来的何家大院。那是一个“走马转角楼”的院子,二十多间房,一百多年的历史。老人很

健谈,对碧溪的历史人文了如指掌。回忆起碧溪的马帮年代,老人的心情有些激动。“一到下午,响铃阵阵,那时候我还小,把头从门里探出来,用好奇的眼光打量

着这些来自外面世界的人。”如今,他已经退休在家,经营着一爿小商店,聊以打发晚年。透过老人的缓缓语调,碧溪的古貌开始清晰起来。他拿出了一张发黄的照

片,那是1958年的碧溪。照片上的碧溪,还能清楚地看见城墙,八角楼格外引人注目。何延年说,他小时候记得的碧溪,每到夜幕降临以后,加强戒备,守城兵

丁持枪巡逻,以保驻扎在这里的马帮和百姓的安全。

在碧溪,有个院子是老庾家的。庾氏在墨江的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间随黔宁王沐英入滇搬迁至碧溪,数百年一直从事农商,积有余资,购置良田千余亩,体恤乡里,深得人们爱戴。在其家族史上,庾家人才辈出,堪称碧溪之首。

挂在庾家大院后墙上的牌子,记载着从这里走出去的名人,他们无论从商、从政还是从艺,无一不是声名远播,比如,直到如今还被老昆明人津津乐道的庾恩荣、庾恩旸、庾恩锡等人;而庾恩锡的孙子,便是台湾著名歌手庾澄庆。

碧溪远近闻名的家族还有老段家,这个曾经鼎鼎大名的富贵之家在1924年时,曾出过一名上海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学士段宗承。

而那位如今经营着小商店安度晚年的何延年,他的家人也大多在美国和英国等地,他还有着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妹妹。

洗茶,一个被广泛误解的概念


很多入门级茶人在泡茶的时候,喜欢进行所谓的“洗茶”——第一泡茶水泡很短的时间,倒掉之后再进行正式冲泡。许多人认为“农药残留较多的铁观音或者陈放多年的老普洱,不洗就喝,长期以往会中毒的!”

其实,这是一个流传广泛的误解。洗茶,是人们对某些茶的冲泡过程进行的想当然的理解。在专业的茶文化领域,这个环节的标准称呼是“温润泡”。它是把茶泡得更好喝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为了“洗去茶叶中的脏东西”。

很多茶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揉捻”这一工序,其目的除了为调整茶叶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把一部分茶汁从叶片里揉出来。干燥之后,这部分茶汁中的固体成分会附着在叶片上,冲泡时它们迅速溶解进入茶汤。当然,没有被揉出来的那部分随着干茶吸水膨胀,也会慢慢溶出到水中,使茶汤维持一定的浓度。

控制揉捻操作,有助于调节冲泡时不同组分在茶汤中的含量——各组分的相对比例不同,可能带来不同的味觉体验。如果茶叶被揉捻的相当紧结,叶片内外的茶汁都不易有条不紊地进入水中,那茶汤的口感就不那么让人愉悦了。对于这样的茶,在正式冲泡前先用一定温度的水将茶叶润湿,可以使茶叶微微舒展,正式冲泡时每泡茶汤的浓淡协调就比较好控制了。当然,即便是乌龙茶和普洱茶,如果茶叶已经很细碎,出汤率很高,也就不必进行温润泡了。

那么,茶叶到底脏不脏,需不需要洗呢?所谓脏,无非是怕灰尘,微生物和农残。空气中有一定浓度的灰尘颗粒,我们吃饭说话甚至呼吸都会使一定量的灰尘进入身体,茶叶上的灰尘和这些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绝大部分微生物生存需要水分,茶叶之所以保质期长就是因为其含水量已经降到最低,极不利于微生物生长。至于农残,且不说正规厂家的茶叶农残会被控制到国家标准之内,并不值得担心,即便是有所“超标”,其实也是被夸大的恐慌——茶叶的消耗量每天也就几克,而且不是像蔬菜水果那样直接吃掉,能从茶叶中摄取的农残实在有限得很。同时“洗茶”所能去除的农残也很有限——农药要起作用,需要很好地附着在茶叶上,要想通过一遍冲泡在基本保留茶成分的前提下有效地把它们去除,基本上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合格的茶用不着“洗”,不合格的茶“洗”了也起不到啥作用。那些容易出汤的茶,比如常规的绿茶,反而是第一泡最好喝。

了解普洱茶是怎样一个过程?


普洱茶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我们从哪里开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我觉得还是不要从一个从业者,普洱茶文化推广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茶友的切实需要出发,一步步的进入普洱茶的新世界。

我们假设有一位小白同学,什么叫小白呢?就是既没有被大师和专家洗脑,也没有接受过体制化的茶艺或评茶教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爱茶人。他的想法很简单,想喝到好茶。

那对小白来说,他了解普洱茶是怎样一个过程呢?

第一,他通过某个机缘感受到了普洱茶的美好,这是一切的开始,因为这个感受才会有接下来的一切。这和什么有关呢,和品鉴有关。

品鉴包括哪些方面呢?一个是传统的感官感受与经验:这个包括滋味,香气,质感(汤感)等,这方面我们会引入很多其他品鉴体系的概念。还有一些常见的反应,比如生津回甘;更深层次的身体经验,比如体感,从这个门进入,我们有可以探讨茶与体质、养生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品鉴和原料、工艺结合起来,通过品鉴来分析茶质,这个会放在原料与工艺的部分再展开。

这些经验如果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上,就会有非常丰富的意象出现,这个是最好玩的部分。我们不仅可以用品鉴去重叠古诗词的意境,探讨与各种音乐,各种艺术流派,各种美食的关系,当我们真正把握的一款茶的精神特质,你甚至可以构建你自己的品鉴世界。

这个就是我说的,通过茶激发了我们观察世界的雅兴,让我们和茶在不同的场景下对话与互动,茶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二,那感受到了美好,还需要能够时时呈现这种美好。这和什么有关呢?和我们如何去表现一款茶有关,无论是冲泡还是其他的表现形式,都需要我们在对茶理解的基础上,有更好的互动。

这一方面包括硬件,比如:水、煮水器、泡茶器、品饮器、还有其他一些茶道具;另一个方面是软件: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水温、投茶量、出汤时间等等。我们也会借用咖啡里面的一些概念比如萃取率、浓度等等,看看是不是有利于更好的把握呈现的细节。

当然作为新世界,我们也会探讨不同场景、不同器具下的更多的可能,无论如何,乌龙茶的冲泡方式不应该成为普洱茶的唯一选择。

第三、我们会关注这种美好的

普洱生茶为什么总有一个时期不好喝?普洱生茶为什么总有一个时期不好喝?


普洱茶有一个时期,口感上比较的平淡,或者说是平庸也可以,茶香很弱或者说是几乎没有茶香了,只剩下淡淡的甘甜,和刚出来的时候相比口感差距很大很大,和陈放多年的陈茶也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这是生茶的口感低谷期间,被称为普洱茶转化周期的空档期。

这个空档期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准确的开始时间,什么时间结束,也没有准确的时间,但是其有个确切的鉴定依据,那就是刚出来的新茶那种高扬的,有些茶可以说是飘溢的,沁人心脾的茶香褪去了,而陈香还没有产生之前,在这两种茶香之间的生茶口感上落差很大,这个时候就是生茶的空档期,空档期的开始和结束与茶的本身条件有关系,与茶的压制形态有关系,还与茶的存放环境有关系。

空档期和茶的存放条件也有很大关系。在南方高温高湿,陈香出来得很快,也许茶香还没有完全散失就出来了陈香,所以在南方可能感觉不到茶的空档期,或者说空档期会很短,而在北方干燥,陈香出来得慢,因而空档期提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说普洱生茶存在着这样一个空档期,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个茶就不好喝,只能说明新茶的茶香退去后的茶,两者口感差异很大,至于好不好喝,一定要等陈韵出来后才能下结论,空档期只是个过渡期。

普洱茶养胃是不是一个骗局?


很多人购买普洱茶时,被茶店老板推荐普洱茶的时候,老板会说普洱茶养胃,但有人喝了反而更不舒服,那普洱养胃是不是一个骗局呢?

其实稍微了解一点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分为生茶和熟茶,不同类型对身体的调养各不相同,今天只只给大家科普一下。

普洱茶熟茶的功效:

1、熟普洱茶有红茶素、黄茶素、茶褐素没食子酸和维生素C等,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2、熟普洱茶里含有黄酮苷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质,适合中老年人。

3、含有丰富有益菌群的发酵熟普洱茶,在进入人体后不会对胃产生刺激作为,而且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对胃不好的人有保护作用,经常饮用可以起到养胃和护胃的功效。

普洱茶生茶的功效:

1、每餐后一杯普洱茶生茶能够有效的刺激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从而达到减肥的作用。

2、未转化的生茶和绿茶一样,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较多的活性成分,能够清理肠道,对于便秘有好疗效。

3、普洱茶生茶没有经过人工快速发酵处理,保存了较多的晒青毛茶的品质特性:其香气表现为荷香气或清香中透着青草的气味,滋味浓郁、泡后呈金黄色茶汤,对于爱品青茶的朋友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不要说普洱茶养胃是一个骗局,想要养胃还需喝对普洱茶。相比熟茶来说喝生茶自然是有些刺激的,但是生茶刺激胃肠蠕动对减肥又有很多好处,具体看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普洱茶不仅是年轻人的茶,清肠减肥(生茶);更是老年人的茶,养胃防止血管硬化(熟茶)。

找一个好喝的茶,怎样才算“好喝”?


喝茶,有时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时明明知道前几天一直喝的那个口感非常的好,但突然今天就不想喝了,想找另外一种新口味;当对着一大堆家里的各种各样茶叶的时候……

这个朋友给那个朋友送的,前几年买的还有今年淘的,绿的红的,好的差的……却一下子发呆了,竟然无从下手?好不容易选定一个了,开汤,满满的期待,想定了记忆中的那一种味道。可是……入口时却又纳闷了,怎么今天泡的跟之前的不一样?

香气不像,口感也变了。我珍贵的口味哪去了?……于是乎,关于茶,我们觉得它好神奇。有些茶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而有些茶,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或许是我们生活里的某种潜意识,让我们追求一种感觉。这个感觉不一定就是喝的什么茶,什么味道什么香……它仅仅只是你彼时彼刻的一种感觉。

在人生的历程里,我们似乎会情不自禁,留念一些感觉,就像您的初恋一样。……好吧,人生莫需太感慨!别想太多,找一个好喝的茶,让自己暂时的放下一切烦扰。就是简单一点,找一个好喝的茶。如何找呢?怎样才算“好喝”?

首先,最起码的,喝起来不要太难受。

我相信难受是因为身体在告诉自己,我排斥它。不要难为自己嘛,尤其是在吃喝方面!既然不太难受,那茶香茶味就还算正,没有杂七杂八的味道,说明原料还行、工艺不算烂、放的也还不错。

其次,不求“惊艳”但求自然。

“惊艳”的茶往往都可能会有些问题,比如加色素的茶色泽金黄艳丽或艳绿,加糖的红茶油光满面,加香精的乌龙茶香的晕人等等。真正好的茶能让人惊艳的,那碰上的概率估计也比较小。喝茶,要求自然味,而不是“孜然味”,这是我们中国人一直流传下来的品味方向。

再次,口感四要诀:“浓、爽、厚、细”。

“浓”是茶味的主要感觉,适度的“浓”能带给我们良好的刺激,同时带来舒服的回甘。“爽”关乎一个茶制作工艺的关键,也关乎一个茶耐不耐喝,爽口的茶往往比较解渴,而相反,闷的茶,很容易就让人腻了。“厚”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跟果胶质有一定关系,一般老树龄的茶、矿物质营养丰富的土质种出的茶,汤质比较厚,也往往耐泡一些。“细”即细腻程度,有些茶味口感粗,有些质感细腻,比较之下,大家大多倾向口感细腻的,这与做工有关系,“走水”走的好,汤水一般不会太粗。

用好四要诀,好喝的方向感应该就更清晰了。

然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茶香。

茶香是神奇的,有几百种芳香物质,它是人联络大自然的重要渠道。不同的品种、制工赋予了茶不同的香型,不一样的产地又赋予了茶不同的大自然的气息,所谓一方水土一方风味莫过于此。茶香没有好坏,茶香只让你喜欢或不喜欢,有一颗包容的心,多一点欣赏便会多一份精彩。

最后别忘了,要好喝一点,选个好点的地方。试想,在菜市场边上,与在小桥流水边,哪边好喝一些?亲爱的,找一个好喝的茶,您懂了吗?

优质的普洱茶,需要一个好仓储


普洱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茶,很多爱茶的人都知道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好的普洱茶也有越陈越香的公认特点,年代越久越好喝,因此有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的说法。在如今的茶叶市场上,普洱茶一直深受茶友和茶叶收藏家的喜爱和欢迎,它与其他的茶相比,有三点独特的魅力。

一、普洱茶究竟有哪些独特魅力呢?

首先,便是古树普洱茶。

一般而言,从树龄来看,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树茶。古树普洱茶优于一般的普洱茶,是由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时光赠予它的丰厚内质。

古树普洱茶极为稀有,它生长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周边地区植物多样性、原始性保存较好。古树普洱茶与自然和谐共生了千百年,自身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虫害的能力,无需农药,更加天然健康。且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古树普洱茶身长多高根扎多深,而它们生长的地方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常年有一层厚厚的覆盖物,土壤疏松、结构良好且有机质含量丰富,所以古树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矿物质也相对较高,香高味浓。

其次,就是普洱茶的茶马古道。

传统上,以普洱府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有西北线、东北线、南线、东南路、西南道五条主要线路。这五条茶马古道路线成为普洱与思茅、云南及内地商贸和文化交往的桥梁,也成为普洱与中国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商贸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因此,以普洱为源头的茶马古道,被学术界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

最后,则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

因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的香气、滋味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越陈越香,这就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

陈化得当的普洱茶,具有极佳的品饮价值。从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四方面,都给人品饮的享受与愉悦感。以普洱熟茶为例,熟茶饼面油润,汤色红浓明亮,十分诱人,并有芬芳的陈香气息,入口后生津回甘好,无异杂味与滋味分离的状况,水路细腻且顺滑。

陈化得当的普洱茶同时具有丰富的保健价值。譬如解油腻、消食、暖胃、化痰生津、促进脂肪新陈代谢、抗辐射、除口臭、防龋齿、明目、减轻烟毒、醒酒解毒、消炎杀菌、预防新老血管疾病等功效,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

当然,陈化也赋予了普洱茶收藏价值。一片收藏得当的名品普洱老茶,其价值百万都不足为奇。就比如在新象首次举办的茶文化专拍会,有“茶王美誉”的《福元昌号》普洱老茶单片起拍价将近新台币一千万元;而另一筒七饼的《龙马同庆号》与《双狮同庆号》,起拍金额也都在数千万之谱。

二、如何得到一饼优质的普洱茶?

虽然普洱茶备受欢迎,但市场上的普洱茶品质往往参差不齐。要想得到一饼优质的普洱茶,既要保证茶叶原料和加工工艺,也要有良好的存茶条件。

1、选好茶

一饼优质的普洱茶,根据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主要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同时,好的普洱茶,从净度上来判断,干茶洁净,开汤味正不杂。

2、存茶条件

(1)温度

普洱陈化温差不可骤变,最好保持在25℃—3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口感的活泼性。

(2)湿度

湿度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也是影响茶叶微生物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左右。

(3)光照

普洱茶陈化注意避免长时间光照,日常光照中的红外线能使茶叶升温,紫外线也会加速茶叶氧化和劣变,色泽、滋味变化,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

(4)空气

茶仓内适当的空气含量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和保持,因此陈化普洱茶的环境非常重要。适时控制空气的流通,把控好茶仓内部的含氧量,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可以加速普洱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5)避免异味

茶叶在陈化过程中,要将储存空间里面的异味祛除。茶叶中含有与活性炭类似的微型小孔结构,能够吸收空气中的异味。因此,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贮存时,就会吸收异味而且无法去除。陈化出来的茶,泡出来就会有异味。

(6)包装

实践中发现,外包装是否透气,对普洱茶的后发酵影响巨大。采用竹箬这种质料和方式的传统包装,有助于普洱茶在后发酵时,过滤异味以保持茶叶的纯净。

因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所以陈化时间的长短也会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普洱生茶的陈化时间至少需要10~15年,而普洱熟茶则需要3~5年。

由此可见,普洱茶陈化是一个严格又漫长的过程,此时仓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好仓储是造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仓储,才能让普洱茶有更具潜力的转化空间,实现生命的飞跃,促进其价值的提升。但目前茶叶市场上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仓储:专业仓和普通仓,各有不足。专业仓是否真正做到严格规范暂且不说,就其数量和增值服务上而言明显较少,根本无法完全满足茶商的多样化需求。而普通仓又常常在存茶环境(如蚊蝇、鼠害、蟑螂)、物流运输上饱受诟病,况且一旦遭遇水、火灾等突发事件则更是显得手足无措,甚至有心无力。

相较于其他的专业仓和普通仓,好茶仓仓储作为一个专业的大型茶叶仓储,无论从规模、茶叶检测技术,还是茶仓配置上,都占据着显著的优势。不仅能够为茶商和茶企提供更全面的增值服务,让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还在仓储环境上实行严格把控与规范管理,有效弥补了其他仓储的不足。

好茶仓仓储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石井街道东城环路1001号,占地10万㎡的广阔园区,周边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项目得到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不仅提供茶叶溯源、物流配送、产品检验、抵押贷款、平台交易等多种增值服务,还可以模拟不同城市的气候和仓储条件,如北方仓、云南仓、香港仓、广东仓以及老木仓、青砖仓等。

与此同时,因其优良的仓储管理环境及先进的仓储技术加持,好茶仓仓储又被美誉为“华南普洱茶陈化专业仓”。

品优质普洱茶,选好茶仓仓储。金秋时节,好茶仓仓储招商已启动,敬请广大茶商和茶企及时入驻!

谁是第一个发现普洱茶的人?


喝了这么久的茶,相信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到底谁才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

且不说到底谁是第一人,历史上和传说中很多人都为茶的发现、种植、推广做出了很多贡献。我们现在能喝上一杯甘甜的茶汤,都得感谢“茶祖”们的努力。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喝茶人,的确要认一认“祖宗”。

神农:以身试百草,发现茶

在中国的文化中,习惯把一切与农业相关的事物起源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基本不向上溯源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即为茶,神农为中国农之神,尝茶解毒,神农自然就是茶祖了。

不论神农是不是发现、种植茶叶的第一人,就凭他尝遍百草的毅力和勇气,也是值得我们敬奉的。

达摩祖师:九年面壁与茶的起源

达摩祖师当年在少林寺后山的山洞中打坐,一坐九年。少林寺的僧人们虽然不认识他,但出于慈悲,怕他饿死,所以送饭食给他,但是送来的饭菜都原封未动,后来渐渐去看他的人就少了。

达摩祖师虽然不饮不食,但是在入定中的第三年,由于睡魔侵扰,让他盹着了一会。达摩祖师清醒后非常愤怒,连昏睡这样的搅扰都抵挡不住,何谈渡众生!于是他撕下眼皮掷在地上继续禅坐。

从祖师扔下眼皮的地方长出一苗灵根与清香的枝叶,祖师在后来的打坐中逢有昏沉就摘这叶子来嚼食——这就是茶。后来的禅僧也学习祖师,在坐禅时用茶汤来驱赶睡魔,养助清思……

陆羽:茶文化之祖

陆羽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著成《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里面囊括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世人盛赞陆羽开创了中国茶文化,称他为“茶圣”,而在江浙一带,陆羽也常被尊为“茶祖”。

帕岩冷:在景迈山开辟茶林

濮人生活在澜沧江一带,他们最早驯化和栽培了山里的野生茶树。其中,布朗族的祖先帕岩冷正是濮人的后裔。公元180年,帕岩冷带领子民在景迈山上种下了一片片茶林,他也因此成了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种茶的人,也有人称濮人才是真正的茶祖。

云南的普洱茶很有魅力,每到春季,全国各地的茶人都涌向云南寻茶,景迈山也是不可不去的茶山之一。如此喜欢普洱茶的茶友们,请记住这位给世人带来美妙茶香的茶祖。

太姥娘娘:福鼎白茶始祖

太姥娘娘被当地人唤作蓝姑,乐善好施,她用亲手种植的绿雪芽茶治病救人,晚年修炼升仙,成为闽地第一位女神。如今,太姥山山间有一“鸿雪洞”,洞顶有一株“绿雪芽”古茶树,传说此树即为太姥娘娘手植之“绿雪芽”繁衍,为福鼎大白茶始祖。

太姥娘娘才是真正的女神啊,福鼎白茶被茶人比喻为女性之茶,看来是继承了蓝姑善良恬静的性格。

吴理真:于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

西汉末年,吴理真在蒙顶山(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1186年,宋孝宗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将他植茶之地封为“皇茶园”。

有一种说法认为,吴理真是当代人臆造的茶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后人不得而知,亦不用太较真,于我们有一口好茶喝足矣!

诸葛亮:援边不忘兴茶

诸葛亮南征时曾给西南少数民族带去了多种农作物种子及种植技术,其中包括茶叶。如今,在西双版纳南糯山,人们称孔明为“茶祖”,孔明生日那天当地人要喝茶赏月,放“孔明灯”。在普洱市,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举行“茶祖会”祭拜孔明。

原来诸葛亮也是一代茶祖,顿时觉得喝茶是一件涨智慧的事情。“孔明灯”寄思情,一杯茶敬茶祖,浪漫且神圣。

葛玄:修道、植茶两不误

葛玄被尊为茶祖,是因为他在浙江台州修道炼丹时,还种植茶,开创了人工种植茶叶的历史,随后,茶籽传到日本、韩国。

去过浙江天台山葛玄苗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里的仙气弥漫,但是,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一种分享和传播的精神,葛玄不仅是中国的茶祖,更是世界的茶祖。

如今,我们在喝茶的时候,想起这些茶祖曾作出的巨大贡献,就心生敬意。

基诺茶山,安顿了一个北漂的灵魂


若不是杂务缠身,此刻我应该是在基诺山的巴飘寨喝着老酒,和着基诺摇滚与山风一起醉生梦死。对于茶山的人们,这是一年中最神圣的一天。祭了茶祖,开了茶,2018年的春茶就该顺风顺水给茶农们一个丰收的未来了。对于锡焱同学,这是他亲眼见证的第三个基诺山开茶节,说是他一手打造的也不为过。

锡焱是我的高中同学,可以拿出来炫耀的那种。成绩优异,一身武功,跳高都玩双飞腿。求学留京,艳煞不少乡人。原以为曾经崇拜额头有个地图主儿的锡焱,某日将会是新闻联播中常见的身影。渐行渐远中,落寞地祝福他能越飞越高。忽一日,接到锡焱同学的电话,说他返乡了,后半生,将在基诺山度过。

意料之外,立马给他贴上了许多情理之中的标签:功成名就的云归派,逃离雾霾渴望清新空气,逃离北上广渴望慢生活……依然觉得他的世界太远。继续落寞地祝福他成功当隐士。再一日,他出现在眼前,记忆中白晰的脸,被健康的古铜色替代。

他并非在当隐士,而是在做着很多事情,但具体在做着什么,听他絮絮叨叨讲了个把小时,我竟然没听懂。他在卖茶,很迫切地想要卖茶,因为,他要生存;他也不仅仅是养活自己,他要去养一群“小象”,还有一片森林。他一向审时度势,口齿灵动,见我稀里糊涂,干脆直抒胸臆:他发起了一个“小象成长计划”,资助基诺山等边寨地区贫困孩子的成长教育,保护雨林生态。为此他早就开始卖基诺山的茶,并筹划在版纳开一家客栈。

以茶为媒,以客栈为据点来做公益,即使合乎逻辑,在茶叶普遍滞销的市场行情下,变现怕没有这么容易?我只能理解为他的底气太足,并进一步理解他作为成功人士的理想与情怀。当然,也没怎么在意他和他做的这些事。

2017年8月,因公务前往版纳,与他谋面。彼时客栈已经开张,在告庄一个绿林环绕处,门前有三头小象,标识性很强。客栈很精致,大堂兼具餐吧、茶吧、休闲吧功能,调性十足,手工彩绘的竹篓、印花的布艺桌垫、充满故事的旧课桌、码满一橱的各类书籍、默默停靠在墙角任客人随意弹奏的钢琴……应他之邀,前往基诺山古茶林走了一遭。这才弄明白,原来,锡焱同学在做的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

锡焱同学与基诺山的结缘,缘自一个叫“小布”的基诺山姑娘。那是十多年前,在北京一家云南餐馆打工的小布,被食客锡焱和太太一眼看中,“因为这丫头实在是太认真了!”几年后,小布已成锡焱太太的左膀右臂,但她突然提出辞职,说要回家了。

“你们城里人不快乐,我要回家采茶去!”当然,小布回家的真实原因,是因为妈妈生病了需要她回去照顾,但她这么乐观的表达,让锡焱和太太觉得一定得帮她做点事才好。直爽的小布说:“如果真想帮我,就帮我卖茶吧!”锡焱同学就这样开始卖起了基诺山的茶,茶源都是小布的,他在北京找人重新包装、销售。

2009年,当锡焱同学来到基诺山,小布的日子已经有了改观。因为生态茶叶市场回暖,基诺山的茶农重新找回了自信,然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种茶、制茶的手艺却没人能继承了。锡焱开始了一个回归计划——让茶山的青年子承父业回茶山种茶、制茶,他资助建预制所并负责收购,条件是必须按照生态标准来种茶、制茶。锡焱同学找到了亚诺寨子里还在种茶制茶的包资并说服了他。

2016年,包资父子种的茶以儿子的名字命名,这款“资布鲁的茶”送到位于天津的瑞士SGS检测机构进行农残检测,通过了最高标准467项中的466项,只有一项“蒽醌”,每公斤含量有0.02毫克,超过当时欧盟标准0.01毫克。

蒽醌其实是欧盟用来限制中国茶叶出口的一项杀手锏,0.01毫克的标准,也是近两年专门针对中国制定的。三个月后的2016年7月6日,欧盟又将该项指标提高到了0.02毫克,也就是说,如果资布鲁家的茶叶在7月6日以后送检,467项就会全部达标。除了包资父子,锡焱与基诺山6户茶农签订了合作协议。每一户人家,都要经过严格考察,他希望帮助茶农们恢复种茶的自信,知道靠山如何吃山。

开茶节是茶农们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茶开采前,茶农都会到自家茶园最古老最大的茶树下,由一家之长带头祭祀茶神,祈祷新一年茶叶丰收。这种古老的仪式,在包资的记忆中已经消失几十年了,种茶越种越有兴致后,包资和乡亲们也很希望能够再有这样的仪式感。锡焱同学本就是文学青年,自然大感兴趣,一来二去,还真就密谋成了。

2016年3月,基诺山恢复了久违的开茶节,包资很兴奋,喝醉了,还遗憾歌舞队是其他寨子请来的;锡焱同学也很兴奋,忍不住喊出:“我爱这片古茶山和基诺族的文化,我怕他们没了。”

现在的锡焱同学,俨然已是当地乡绅,寨子里要挖个沟会来找他,基诺山乡要建个养老院也会来找他,版纳的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也拉他入了伙,他的天南地北的朋友们,也受他感召成为“小象帮长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结成了看似很小却能量极大的公益联盟。

锡焱同学乐在其中。我说他这才是真正的扶贫,一点一点改变当地,他说基诺山有它真正的主人,我们这些过客,能做的就是学会敬畏。唯有敬畏,才能与他们真正相处。他将目光,投向了雨林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敬畏,让他守住了底线,更让他规划着未来。

饮茶温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问题


茶人朋友一般都知道泡茶需要的合适水温,并根据每个茶种来区别对待,以保证最佳的冲泡质量。但很少会去关注饮茶的温度,甚至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

饮茶温度还需要什么讲究,不就是端起来吹吹气,可以入口了就喝呗,哪需要这么复杂的考量?但是如果您想做一位“细致、有心”的茶人,喝茶温度还是有许多讲究的。茶的最佳饮用温度,不但是关乎茶的滋味、有益元素的释放,还关乎您的健康。

国外:从一组数据说起

2011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英国医学》刊登了一篇《饮用69℃以上茶可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的研究报道。由于杂志的权威性,这篇报道在普遍喜欢饮用红茶的欧洲引起很大的反响,而在国内却知者甚少。

研究人员在48582位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饮热茶与患食道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根据筛查出的300位食道癌患者统计,他们坦言平时有定期饮用红茶的习惯,但是患食道癌风险与饮茶的数量无关,只与茶的温度有关。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饮用70℃或温度更高的茶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了8倍;饮用65℃~69℃茶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是饮用温度低于65℃者的2倍;饮用沏好不到2分钟的茶与沏好4分钟之后的茶相比,危险高5倍。

很遗憾,这篇报告对于饮茶的最佳温度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只是笼统地说,不能饮用超过70℃的热茶,尽量在茶水沏好4分钟后再饮用。因此,很多国内外学者在此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纷纷给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大概的温度集中62℃、60℃、56℃这三项上。总的来说,学者们一直认可,饮茶最佳的温度应该就在60℃左右。那这个答案是否就是最科学的呢?

粘膜:温度,我说了算

其实,饮茶最佳的温度的关键不是温度本身,而是食道和胃粘膜的承受能力。根据医学专家解答,食道最外侧由粘膜组成,它是一层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能分泌粘液,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粘膜就会被烫伤,而刚刚沏好的茶水,温度高达80~90℃。

根据医学理论,粘膜一旦烫伤,为了及时修补这些损伤,食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就要加快增殖。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粘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修复烫伤,就会引起粘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癌瘤。因此医学专家给出答案,为消除过烫食物引起的食道癌,吃饭、喝水均应不要太烫,热汤、热茶、热咖啡、热牛奶最好凉至40℃左右时饮用。

中医:茶有冷热之分

爱热茶的人,一般都会这样替自己辩解:茶只有趁热喝才能品出茶香。尤其是功夫茶流行之后,喝茶又越来越烫的趋势。暂且不论冷热对食道粘膜的刺激,茶一定要在热的时候喝才最美味么?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大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品茶时热闻香气最佳,热时饮茶最宜则并无实践经验支持。

中医对喝茶温度给出的答案是——温。

温者,不热不冷,性情柔和,最适合入口。另外,根据中医理论,同样一杯茶,冷热喝出的健康效果大相径庭。冷茶入肚,不仅无清热化痰之功效,且有凉寒聚痰的副作用;热茶入肚,茶的凉性借体内“火气”而升散,使人暂时的神清气爽;而喝温茶,效果最好,体内“火气”因茶性而下降,自尿排出,最自然和健康。

结论:沏茶四分钟再喝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能没法对喝茶温度给出一个标准的数字答案,而且喝茶又因人而异。但有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茶最好要温着喝,最好是等沏出后4分钟再饮。喜爱茶滋味的同时,也要考虑下食道粘膜的承受。热茶是不可取的,当然冷茶也不可取,温茶最宜。

《重庆喝茶一个茶杯动辄数千元》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一个人喝茶的茶具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9026.html

上一篇:茶叶配制酒生产工艺

下一篇:明清时期我国茶文化有了新突破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