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喝茶从“味”到“色”

2020-12-01

近些年随着绿茶、乌龙茶等外来茶的盛行,京城的茶庄在加工花茶时,也都随行就市通过茶坯种类、茶叶位置的选择、窨制次数的多少以及制作手法的不同,推出了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花茶。既有售价在几十元一斤的花茶“高末”,也有上千元乃至两三千元一斤的顶级花茶。

如今判断花茶品质的标准也从以前的观色深、尝味重,转为“茶香经久不退,茶色自始至终”为好。沈红介绍,“越是好的花茶味道越是淡雅,因茶坯本身选取的部位不同,呈现出的茶汤色泽也不一样”。由于好茶多以嫩芽为主,口感清香怡人,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滋味醇厚,就算放多了,口感也是柔和清香,汤色适中,保持一个颜色。但是便宜一些的茶色重、味苦、口感有些涩,类似老北京大碗茶的感觉。

吴裕泰的花茶在北京算是首屈一指。今年,除了保留售价20元/500克的“高末”以外,今年吴裕泰推出了售价240元/500克的“茉莉白雪针”,口味偏甜、口感适中,适合初次接触花茶的消费者;售价380元/500克的“茉莉牡丹绣球”,用鲜嫩绿茶茶坯,纯手工紧卷成球,香浓味厚。这两款茉莉花茶,不仅汤色温和,零售价格也比较容易被百姓接受。此外,还有每500克售价在五六百元的中高档花茶;如果是售价在800元/500克的“金奖雪针”,则全部选用的是明前“全芽”茶坯,超过8次的窨制工艺;而今年最高售价达3800元/500克的“精品茉莉花茶王”,则是吴裕泰花茶中的极品,全部选用茉莉花窨制,窨制次数超过9次以上,品质也是不言而喻。

cy316.com扩展阅读

如何从挑茶到喝茶?


“小阁烹香茗……亲尝散暮愁。”来自于中国古代的赞叹充分诠释着“茶”在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茶,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品位,也是一种文化。种茶、制茶、烹茶、藏茶都有着不同的讲究。中国的茶道博大精深,茶有茶性,挑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茶,首先我们先来聊聊茶性。

茶叶的分类

中国的茶叶品类繁多,但大多默认分为六类:

绿茶

属于未发酵茶,茶性寒凉,能够清热,解毒,祛火。保留的维生素成分较多,有抗菌、防衰老等作用,适合体质属热的人喝,季节适合夏天、初秋等天气炎热之际饮用。代表的有碧螺春、龙井等。

黄茶

属于轻微发酵茶,发酵程度较低,茶性偏凉,制茶过程中产生的消化酶有助于消化,适合消化不良及脾胃不和的人,季节适合春夏天气稍热时喝。代表的有君山银针、平阳黄汤、大青叶等。

白茶

属轻微发酵茶,发酵程度和黄茶差不多,茶性偏凉,清热润肺、降压降脂,适合三高人群。代表的有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等。

青茶

属于半发酵茶,茶性平,又叫乌龙茶,能够抗衰老、降脂、提神。适合想要美容减肥的人群,季节无特殊要求。代表的有铁观音、大红袍、武夷岩茶等。

红茶

属于全发酵茶,茶性甘温,能够暖胃、开胃口、助食欲。适合脾胃虚寒的人。季节上适合深秋冬季饮用。代表的有正山小种、祁红、荔枝红茶等。

黑茶

属于重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红茶,性温,能够消食、解腻、减肥、利尿。适合想减肥、三高人群。季节适合冬季寒冷时节饮用。代表的有云南普洱、湖南黑茶、雅安黑茶等。

综上,冬季适合喝红茶、黑茶等性温的茶,但是也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衡量,挑选适合自己的茶,才能够起到养生的作用。

喝茶的注意事项

01、品茶宜淡不宜浓

品茶可以给我们带来上述很多好处。但是茶汤太浓对身体也是不好的,浓茶伤胃不说,对我们的肝肾也带来很大的负担,故而品茶最好品淡茶。

02、空腹饮茶不可取

同样,空腹饮茶也不行,茶叶中的成分能够稀释胃酸,引起胃胀,无食欲等胃部不适症状,还有可能引起头晕、失眠、恶心等“茶醉”症状。

03、睡前饮茶要不得

这个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茶有提神的功效,在睡前饮茶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得不偿失。

04、烫茶饮用有风险

同不能饮用烫食一样,茶也不能饮用太烫的,防止烫伤消化道。长期的饮用烫食及烫茶会反复的刺激消化道粘膜,粘膜细胞还有癌变的风险。

中国工夫茶从沏茶到喝茶步骤


大家对于功夫茶的步骤都还记得吗?不记得的朋请看下面的介绍。

功夫茶

功夫茶的步骤

中国工夫茶从沏茶到喝茶有十一个步骤。

(1)嗅茶: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介绍品种的特点、风味,传递欣赏嗅品一番。

(2)温壶: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

(3)装茶: 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4)润茶: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海。

(5)冲泡: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温杯: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

(8)运壶: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目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9)倒茶: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10)敬茶: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11)品茶:工夫茶全套步骤中最讲究的一环,从欣赏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玩味再三,确如白居易诗云:“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苏东坡也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个中之味,余味无穷。特别看见那些个精于此道,须发皆白的老“茶迷”,3个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随心所欲。且双目微闭,如痴如醉,仿佛打坐的道人,外界万物全然不觉,让人不能不惊讶名茗的神奇功效。

此外,泡制工夫茶,茶壶讲究用宜兴的紫砂茶壶;茶杯最好是景德镇产小瓷杯;水须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来水是万万不入流的。用火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榄核烧火,次为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窝煤乃大忌。

漫话茶味:从喝茶到品茶,如何让你的口腔记忆变得有理有据


一开始,我们懵懵懂懂的喝茶,随着茶喝的越来越多,喝茶成了日常生活的常态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对于茶的品质,茶汤的变化越来有兴趣,越来越想喝到好的茶,而这种嘴巴养刁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茶品开始有了要求。

品茶需要时间的积累

当然,这种茶品上的要求,也是伴随着品茶能力提升的,只有当鉴别出好喝与不好喝时,我们才能体会品茶的乐趣,我们知道,品茶高手或专家们大多数对每一款茶或某个山头寨子的茶的滋味程度都会有一个自己心理的评判标准和体感反应,从而形成了一种惯性的口腔记忆,也就成了一种体感反应,也就是自然的品茶状态。

那么,这种品茶状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尝试某种事物或饮品的口腔记忆是比较短暂的,除非强烈的刺激感,比如极苦,极涩的,通常,在没有大量饮茶的经历时,一般在初次品饮普洱茶时,入口后对茶汤滋味,在口腔里的感觉是转瞬即逝的,也许当时能感受茶汤里的苦涩甘甜,而过了几个小时后,当时的滋味就已经忘记了,想再去比较其他茶之间的差别时,已经很难回忆起当时的口腔体验的程度了。

而当面对专业茶艺师冲泡的汤感时,更是无法用准确的言语去形容口腔里的体验,这是绝大数人第一次喝茶时的感觉,特别是普洱茶。但也有口腔的敏感度极高的,对茶汤的滋味反应非常敏锐,虽然无法用专业品茶的术语表达出来,但是能记住每一泡茶汤不一样的变化。

当我们有了长期喝茶品茶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口腔的记忆也就有了,这种记忆是对茶汤滋味的强度变化习惯后的记忆,当苦涩甘甜滋味的程度已经形成口腔记忆点时,我们会逐渐感受汤感中更为细节的变化,比如喉韵,饱满度等复合汤感的细微变化,而体感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愈加明显的,这种长期喝茶的经历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大多数人提升品茶能力的过程。

但我们也得明白,口腔的感觉是很容易被欺骗的,为什么这么说?

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茶汤的表现

因为茶叶的变化太过多样性了,不同的采摘时分,制作工艺,甚至是贮藏方式都会改变其茶汤进入口腔的滋味,特别是普洱茶的拼配工艺,将原本个性鲜明的一些茶区的风格进行拼配后的汤感变化,很容易模糊原本一下就能抓住的口腔记忆,这也是让很多普洱茶爱好者追求纯料的原因之一。

降低不可控的因素,聚焦在一个点上

不管是喝茶还是品茶,原料的鉴别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分困难的,只有当我们先抛开原料认知经验的条件,只针对成品茶品饮过程中的感受来谈,才能将我们的认知困扰缩小,也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原料,茶叶的制作水平在茶汤里就能体现出来,所以,大拙认为,选择稳定的制茶工艺且保持每一款茶品的汤感表现,就成了我们口腔记忆形成惯性,是提升品茶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会品新茶,对提升品茶能力很重要

再来,以喝茶来说,大拙常常建议以喝一些有年份陈化后的茶为宜,而对于新茶是一直保留谨慎态度的,毕竟新茶的刺激性极大,喝多了对身体不好的人来是一种负担,但我们得知道,新茶却是一个非常容易记住当下汤感滋味的体验,如果以提升品茶能力来看,适当的喝一些新茶,体验当下的汤感,对于提升品茶能力非常有帮助。

茶的色、香、味


1.茶叶的色泽

茶叶的色泽包括于茶色泽、汤色和茶渣的色泽。使茶叶变色的化学物质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和茶多酚的氧化产物等。它们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按照人们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而发生变化。比如,绿茶的于茶叶色泽有翠绿、嫩绿、嫩黄、墨绿和黄绿等。

名优绿茶于茶色泽大多呈嫩绿、嫩黄色,用幼嫩芽叶制成的绿茶的色泽呈嫩绿、嫩黄或翠绿。用老叶制成的绿茶的色泽呈黄绿或者深绿。

红茶干茶色泽要求呈乌润或者棕红色,汤色红艳;叶底红亮。红茶的发酵程度过度或者贮藏时间过长、含水量过高、受潮变质时,汤色从红艳变成红暗,甚至似“酱油汤”。好红茶冲泡后的茶汤会在杯沿出现“金圈”。品质差的红茶汤色深暗,无“金边”。

2.茶叶的香气

一般高山茶比平地茶的香气好,中小叶种茶比大叶种茶的香气好;嫩叶茶比粗老叶茶的香气好。

(1)清香型的构成物质是:二甲硫、反型青叶醇、戊烯等。

(2)栗香型的构成物质是:吡嗪、吡咯类物质等。

(3)花香型的构成物质是:苯乙醇、香叶醇、苯甲醛、水杨酸甲酯、醋酸苯乙酯、苯乙酸苯甲酯等。

(4)鲜爽型的构成物质是:沉香醇和氧化物、水杨酸甲酯和栊牛儿醇等。

(5)粗青气和青草气的构成物质是:青叶醇、乙烯醛、正乙醛和异戊醇等。

3.茶叶的滋味

茶多酚是含量高的茶味浓,没有氧化的茶多酚含量过高时味青涩。

茶多酚的含量过低或者茶多酚氧化过度时,茶味淡。

氨基酸是构成茶叶鲜爽味的重要物质。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例如占茶叶氨基酸总量50%的茶氨酸,鲜爽味很高。

嫩茶中茶氨酸的含量很高,滋味鲜爽。春茶、名优茶、高山茶的氨基酸含量高,滋味清鲜。夏茶、粗老茶的氨基酸含量低,鲜爽味差。

构成茶味的成分有花青素、糖类、果胶、维生素C和无机盐等物质,多种物质的配合,含量的不同和配比的关系,形成了各种茶类的风味,例如浓醇、鲜醇、醇和、苦涩、甜醇等。

太平猴魁鉴别技巧从 形 色 香 味四个方面进行


鉴别技巧

鉴别太平猴魁可从 形、色、香、味四个方面进行:

外形:

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颜色:

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香气

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滋味:

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太平猴魁产量不大,极品太平猴魁更是凤毛麟角,假冒者甚多,购买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黄山原产地,屯溪较多。

品茶要知色、香、味


喝茶,本是一件随意的事情。有的人喜欢喝绿茶,有的人喜欢喝红茶, 有的人喜欢喝乌龙茶……兴趣各有偏好;有的人喜欢喝浓茶,有的人喜欢喝淡茶,有的人喜欢清香,有的人喜欢果香……口味也不尽一致。所以,尽管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喝。无论什么茶,不管怎么喝,既能解渴,又能提神。正所谓,“茶无好坏,适口为宜”。

喝茶,也可以是一件讲究的事情。这里的“讲究”并非故作高深、附庸风雅,而是用心体味茶的品质特征,增加品茶、评茶的经验。经验丰富了,喝一口茶,你就知道茶汤品质的优劣高下,不再糊里糊涂地喝茶。

欲知茶叶品质,职业茶人会从外形与内质入手,用一系列标准去给一款茶“打分”。但这个评茶体系很复杂,普通人未必学得会。简化一下,生活中饮茶,不妨从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入手去评茶。

茶汤的色泽

泡好一杯茶,人们不自觉地要看茶汤的颜色,看它的色泽、亮度、清澈度。各类茶叶都有自己标准的汤色,绿茶清汤绿叶、红茶红汤红叶,乌龙茶(以铁观音为例)茶汤金黄或黄绿。应注意的是,茶汤静置一段时间,易变色,气温、光线、茶汤温度都是影响因素。

决定茶汤色泽的主体物质是茶多酚。茶多酚本是无色的物质,但制茶或存放过程中,茶多酚会因氧化而变色,颜色由浅变深,最后可变得黄暗。影响茶汤颜色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时间。因此,泡好茶后,一般在10分钟内观察汤色,能较好地评判茶叶的原有汤色;如时间拖久了,很容易出现误判。

茶汤的香气

品评香气,主要看香气纯不纯,是否有异味,属于哪种香型(清香、嫩香、花香、果香等),香气是浓还是淡,香气是否持久等。最适宜人闻香的温度是45℃~55℃;超过60℃,人就感到烫鼻,但低于30℃,人就会感到气味低沉,难以辨别。

闻香时,嗅香过程最好是2~3秒,不宜超过5秒或少于1秒。品香时,宜将整个鼻部探入杯内,这样使鼻子接近茶汤,既可扩大香气接触面积,又能增强嗅觉对气味的捕捉能力。品评茶叶香气,在冬天要快,在夏天,过3~5分钟,即应开始嗅香。

茶汤的滋味

品滋味要靠舌头,舌头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并不相同。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滋味的鲜爽度判断最敏感,舌根对苦味判断最敏感。

评茶汤滋味最适宜的温度是45℃~55℃。如果温度高于70℃,就会感到烫嘴,低于40℃就显得迟钝,感到涩味加重、浓度提高。

把茶汤吸入嘴里后,舌尖顶住上层门齿,嘴唇稍微张开,舌稍向上抬,使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口慢慢吸入空气,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住茶汤滋味的特征。

其实,上面的描述只能算“纸上谈兵”,品茶要靠实践,所以,要知茶味,还得亲自泡茶,亲自尝。

龙井的色、香、味、形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翠绿或带糙米色,调匀鲜活而油润,汤色碧绿,清澈明亮;香馥如兰,香气鲜爽,清香持久;滋味甘醇鲜爽,醇和可口;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尖削挺秀,大小匀齐,芽毫隐藏,犹如兰花瓣。因此,向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过去龙井分1-8个品级,特级龙井至少有6万个芽,茶叶光滑扁平匀直,打上包儿,捅一个窟窿,茶叶会一根根掉下来。泡出来一芽一叶,汤非常清澈,不能带“鱼叶”(附在茶柄的小叶)。这些特点是其他茶叶无法替代的。冲泡龙井,要用80度开水。若用杯盖,一分钟后即揭开杯盖,以免产生闷熟味,高级龙井一旗一枪,芽叶簇立于杯中交错相映,上下沉浮,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龙井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用行话说叫“板栗香”,泡出来的茶味有点儿像栗子的香气。因此,品尝龙井宜细品慢啜,否则领略不到其香味特点。清代诗人陆次云在《湖懦杂记》称赞:“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则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陆次云说龙井茶无味,并非似白开水那样的淡而无味,而是别有一种“无味之味”,有一种“太和之气”。这叫做淡中有味茶偏好。名茶佳品,没有俗品凡茶的茶气,却各有自己独特的香气韵味。龙井茶贵得来大气、矜持,娇起来便缺乏耐心,不经泡,像位阅历浅又任性的娇嫩模特儿;香气极易耗散,难以久储,就像青春。有人曾比喻极品龙井的陈茶与此品新茶的关系,好比半老徐铁观音娘与二八少女,后者的青春健康茶远甚于前者余韵,哪怕当年有惊鸿之艳。

日照绿茶品鉴“味 形 色 种”


味形色种四辨日照绿茶

自上世纪60年代,日照绿茶在日照试种成功以来,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如今以其内在品质成为中国绿茶新贵,北方绿茶典范。日照绿茶来到这块淮河以北的海岸城市,已经形成了不同于故土南国的特色,品一杯日照绿茶的同时,可以问一句:什么是日照绿茶?

一是味

就日照绿茶,当地人最关注的还是它的滋味,常说其“板栗香、豌豆鲜”的特点,这一点在优质日照绿茶中体现得更充分。事实上,这种口感仍借用南茶的表达,龙井、碧螺春早有“豆香”、“栗鲜”的表述,前者具体指水煮老板栗的滋味,后者指油煎豌豆角的鲜爽。还是日照老茶人的表述,最现日照绿茶的特色:“日照绿茶有‘煞头’”。

也就是日照绿茶较南方绿茶滋味更浓,可用日照绿茶的浓香,对比南方绿茶的清香。相对于南方,日照市纬度更高,冬季相对延长,茶叶内生物质增多,这点正如移种北方的稻米。实际上,部分日照绿茶现高火味,这是南茶的大忌,在笔者看来并不可怕,因为部分内陆的消费者喜爱。就商品而言,有市场才能有生存空间。

二是形

日照绿茶的干茶形状,目前以卷曲居多,扁平次之,辅之以自然形、针形和珠形。这里主要探讨卷曲形日照绿茶。它的最初制作仿照江苏苏州的碧螺春,像只卷曲的绿螺,那里茶农讲其“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日照人说它“钩连钩、钥匙链、猴子捞月亮”,也就是因为它的“弯弯绕”,所以能一个个连着慢慢提起来。

日照绿茶在加工中因握团不紧,卷曲弯度不够,形成了今日的“海马形”。这是笔者对其尊称,日照绿茶与海马半蜷曲的形状有些相仿。即便拆开两字亦可,日照绿茶产地傍近大海,马有奔腾向前之意。日照绿茶应该在充分征求众多茶人意见的基础上,出现其标准实物图片。

三是色

日照绿茶的干茶相对于南方绿茶颜色偏深。很容易观察,南茶偏黄绿,日照绿茶偏深绿。就汉语的表述,绿到深处应为青,“青”字可表述日照绿茶的颜色,也可用“碧”、“翠”、“苍”字。这一点主要是光照的原因。就以日照绿茶与龙井茶比较,前者比后者年平均光照时间多了近一千个小时。

在光合效应上,叶绿素a让茶叶叶片颜色偏深,而叶绿色a的含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青色是日照绿茶的主题颜色,加上其叶尖的白色显毫,在笔者看来,“清白”二字更合对日照绿茶颜色的概括,也合绿茶之精神内涵。

四是种

一芽一叶或两叶初展的日照绿茶,泡在杯子里像袖珍的玉兰花,而南方绿茶,像纤纤兰花。因为日照绿茶叶形更趋饱满,而造成如水的视觉不同。日照茶树相对于老家皖浙区域,已经偏北5度,因为气候的差异,导致日照茶叶叶片栅栏层增厚,叶梗变得粗壮。目前日照茶树主角仍是安徽的黄山群体,辅之以浙江的龙井和鸠坑等。

上世纪70年代,山东茶叶科研部门以黄山群体、槠叶齐的北移茶树品种为母本,选育了自己的茶树品种,种种原因目前没有普及。应该考虑本土新选育品种的抗旱性、持嫩性、早采期等综合情况,特别是根据消费者对日照绿茶味、香、形、色等已经约定俗称的认可因素,尽快选育出日照绿茶的本土明枞。

茶叶的色、香、味、形、效


茶叶起源于中国,据史料记载,人类最早发现的是嚼吃茶叶用来解毒。随着时间的发展,接下来大致经历了煮鲜叶汤、煮干茶汤、点茶、泡茶,直到如今出现各式各样的冲泡方法。人类对茶叶的利用也大致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三个大的阶段。

中国人逐步形成对茶的饮用习惯, 以及发展到喜爱甚至痴迷,主要是了解茶叶是一种健康性饮品开始,逐步上升到了认同它是一种精神性和文化性的饮品。

当我们回归到本质和基础,茶叶如今带给饮用者的感受和作用可以归纳为5个字:色、香、味、形、效。这5种感受是我们直接能够感知到的。

“色”和“形”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干茶的颜色及其茶汤的颜色、干茶的形状及其在水中展开的形状带给我们的是视觉感受,茶叶的“色”和“状”不仅可以用来区分茶叶的类别和品质档次,又能带给我们美好的视觉享受。

“香”是我们鼻子闻到的,闻茶香,闻的是干茶的香、冲泡以后的叶底香及其茶汤香。“味”是我们口腔品尝到的,直接的是入口时的味道,另外还有喝了茶汤的回味。

人类利用茶叶的核心基础和主线是茶叶对人体的健康功效。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在茶叶中找到了超过500种的物质,正是这些奇妙的物质以及他们的奇妙组合,茶叶给人类带来了健康。但是,如果说茶叶的“色、香、味、形”是我们的直接感受的话,那么茶叶的“效”却不是直接的、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积累。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长期饮茶,茶叶对我们人体的健康功效才能够显现出来。

喝茶的最基本需要,就是茶叶的“色、香、味、形、效”,而这其实都是茶叶的物质基础。

作为茶叶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我们要念好这个“五字经”。我们应该尊重茶叶的本真性,也就是茶叶的真色、真香、真味、真形、真效,尤其是对于传统 中国茶,那些在茶叶生产中使用化学添加剂,以改变茶叶的“色、香、味、形、效”的做法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茶叶品鉴取向,从而实现茶叶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而现实中的有些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惕。

一方面,少数茶叶营销者误导消费者,造成了消费者对茶叶品鉴的错误和畸形取向,另一方面,少数生产者又不惜手段去迎合这些不正确的取向,需要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更为危险的是中国茶叶的饮用安全性问题。茶叶本是健康之物,如果茶叶中出现了超标的稀土、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我们的消费者会受到什么打击?中国的茶产业会是什么后果?

其实很多“专业人士”所说的“茶气”、“茶韵”,普通的喝茶消费者很难明白和感受到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3429.html

上一篇:祁门红茶历史悠久

下一篇:中华趣姓有油盐酱醋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