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乾隆皇帝,自然就会使人联想到他三下江南的故事,但人们却很少清楚乾隆皇帝和茶还曾结下过不解之缘。
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品尝了各种名茶,如杭州的“西湖龙井”,湖南的“君山银针”,福建的“大红袍”等。乾隆曾作过一首《观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乾隆皇帝还是一个品茗行家,他不但讲究饮名茶和饮茶器具,而且还非常重视沏茶的水质。传说他当年在杭州品尝龙井茶,沏茶的水就取自盛产龙井的狮子峰山下的狮子泉。
为了品评天下名泉水质的优劣,乾隆皇帝回京后叫人用银斗量各地名泉的轻重,因而命名天下三泉:北京玉泉为“天下第一泉”;镇江金山寺泉水为“天下第二泉”;无锡惠泉为“天下第三泉”。
除了这些名泉外,乾隆皇帝还广饮天下名泉,桂林南溪山有一眼白龙泉,水质优良,清冽甘美。《峤南琐记》载有“桂泉多可饮,而白龙为最”之说,据说用白龙泉泡茶,揭开碗盖随着热气上升会蒸腾起一条隐约可见的白龙,于是乾隆皇帝下圣旨,派人马不停蹄地直奔白龙泉取水。当地人知道白龙泉为乾隆皇帝泡过茶,就把这白龙泉改称为“贡泉”了。
乾隆皇帝晚年更是嗜茶如命,在他85岁退位前夕,有一位老臣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皇帝听了自然受用,哈哈而笑,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退位后住幽雅安静的北海镜清斋,在这个亭榭楼阁、小桥流水的花园内专设“焙茶坞”,每天悠闲品茗,安度晚年。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乾隆皇帝活了88岁,可以算作中国历代帝王中的寿魁,这与他平生爱好饮茶品茗或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行走在摩洛哥,无论在看海的露台、喧闹的街道、山谷的农舍还是沙漠的帐篷,都能闻到茶香。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全国3000万人口,每年喝掉约6万吨中国绿茶,人均2公斤,摩洛哥人对茶可谓情有独钟。
从18世纪起,茶叶通过英国贸易商进入摩洛哥沿海地区。19世纪以前,茶叶还只是摩洛哥富裕家庭的奢侈品。之后,茶香广散,越过高山沙漠,飘入千家万户。如今,茶叶如同面包、橄榄一样成为摩洛哥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一日三餐,餐前饭后,摩洛哥人都得喝上几杯茶,才算茶足饭饱、心满意足。
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早在担任王储时期就对中国绿茶钟爱有加,每逢新茶上市,他都会派专人去中国采购。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摩洛哥消费的茶叶90%以上来自中国。说起中国,摩洛哥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绿茶。茶就像一座无形的桥,连接着两个国家。
摩洛哥人喝茶的方式与中国人大相径庭。他们绝非泡茶喝,而是粗豪地将茶叶与方糖一起放进沸水,煮上三五分钟,然后倒入茶壶,再搁上几片薄荷叶。流经长长的壶嘴,“浑厚”的茶水落在镶边的玻璃杯中,浓香四溢。一杯入口,沁人心脾。如此之茶得美誉曰“摩洛哥威士忌”,学名“薄荷茶”。
当然,煮薄荷茶也是一门学问。茶叶的醇香、砂糖的甜蜜、薄荷的清凉,缺一不可。去摩洛哥人家做客,煮茶的往往是家庭的长者。茶叶、方糖和薄荷的比例得心中有数,煮茶的火候得拿捏好,煮茶的水最好是泉水或井水。煮茶一般用镀银铜壶,盛茶用的是镀银锡壶,喝茶用的是铜镶口的玻璃纹杯,搁杯子的是精雕细琢的铜质托盘。所有的器皿都带传统纹饰,异常精美,以至于茶具列入了摩洛哥的国礼,而且有摩洛哥国家茶文化博物馆奠基了。
说及俄罗斯人的嗜好,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们酷爱喝酒,嗜酒如命。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与喝酒相比,俄罗斯人更爱喝茶,真可谓一席无酒,但不可一日无茶。迄今,茶叶已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不过,俄罗斯人喝茶的历史并不太久远,至今也就300多年时间,与中国人喝茶的历史相比还差得远了。
据史料记载,茶叶最早是从中国传到俄罗斯的。1638年,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中国茶叶。俄国沙皇一饮上瘾,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进入了俄罗斯宫廷,随后又扩大到俄罗斯贵族家庭。茶叶在俄语的发音为“恰——依”,与茶叶的汉语发音及其相似。
由于将茶叶从中国运到俄罗斯困难重重,价格在俄罗斯自然就非常昂贵,不是当时普通俄罗斯人能够承受的,所以饮茶成为俄罗斯贵族和有钱人的专利,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叶早已成为广大俄罗斯人深爱的饮品,且茶在俄罗斯还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
俄罗斯人对茶叶的热爱可谓无以复加。他们早餐要喝茶,午餐要喝茶,下午还要喝茶。据报道,俄罗斯人每年的茶叶消费量是美国人的6倍、中国人的2倍。
俄罗斯人认为,喝茶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也是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为此,俄罗斯许多机构还“郑重其事”地订出饮茶时间,好让大家喝茶。
在俄罗斯,茶的香味无处不在。无论是居家还是出门在外,不管是在餐馆还是在咖啡馆,抑或是在街边的小摊位,你都能闻到茶的清香。据说莫斯科的茶馆常常门庭若市,到了喝茶的时间,人们为了一杯茶可以放下手头上的任何事情。
茶叶不仅是俄罗斯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同时还是俄罗斯军“粮”。传说俄罗斯土耳其战争时期,俄罗斯军队在进军巴尔干时遭遇寒流,很多人被冻伤,但喝茶的士兵冻伤和生病的现象就比较少。后来经研究得知,茶叶具有改善水质、解毒止渴、提高肌力的功效。于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俄罗斯军队就正式把茶叶列为军需品,定量供给士兵。
从饮茶方式看,中国人讲究“品茶”,香茗一杯细品慢饮。而与中国人这一方式不一样的是,俄罗斯人喝茶往往配以蛋糕、烤饼、饼干等点心,边吃边喝。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喜欢用糖,所以他们喝茶时一定要加入糖或蜂蜜、柠檬之类的甜料。许多俄罗斯人甚至直接将糖放在茶水里,还有些人喝茶时则在嘴里放一粒糖。
从茶叶的品种说,中国人喜欢喝绿茶,俄罗斯人主要喝红茶。俄罗斯人称红茶为“黑茶”,这或许是因为红茶在未泡之前是黑色的,或因俄罗斯人喜欢喝浓茶,而浓浓的红茶呈现的就是黑色的。
中国家庭喝茶离不开茶壶茶杯,俄罗斯人喝茶则离不开茶炊。茶炊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中叶,是一种金属制成有两层壁四围灌水中间着火的烧水壶。茶炊每家必备,做工考究,造型多种多样,有球型的、桶型的、花瓶型的、杯型的、瓦罐型的等等。俄罗斯人有“无茶炊,不算饮茶”的说法。长期以来,茶炊尤其在俄罗斯老年人中间盛行;而现在,电茶炊则更时兴了。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茶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茶叶传到伊朗的时间距今约1000年,但伊朗开始种茶的历史并不长,在19世纪末叶才有了茶树的栽种。促进伊朗人喝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原因。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是禁酒的,《古兰经》和“圣训”都认为酒“使人失去礼智,彼此怨恨,是罪恶之源”。而茶不像酒那样会使人迷失本性,所以伊朗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伊朗人不可一日无茶,这大概是到过这个西亚神秘国度的游客们的共同感受。在广场的一隅,公园的凉亭,甚至旅途的驿站里,未必能找到一瓶矿泉水,却一定有一杯暖香的浓茶在等着你。
伊朗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伊朗人饮茶的特点且长盛不衰。许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一天十五六杯茶是最起码的。
伊朗人称茶为“茶侬”,这种与汉语的巧合似乎暗示出古老的丝绸之路所维系的不解情縁。不过,让今天的伊朗人爱不释口的早已不是中国的绿茶,而是油润浓郁、色如琥珀的红茶。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爱饮茶而茶又不像酒类或咖啡不能过量,所以伊朗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一天十几杯茶对他们来说很正常。在伊朗这样一个人口近7000万的国家,茶的消费量是惊人的。有数据显示,伊朗每年的茶叶消耗量是4万吨,国产的茶叶只能满足国内2/3的需求,其余的则要从印度或斯里兰卡进口。伊朗人喝茶讲究的是见水不见茶,也就是说,端到你面前的只能是一杯泡制好的纯茶水,杯底不能出现红茶颗粒。这些颗粒状散茶是放在茶壶中的,这只茶壶则安放在一个巨型水壶的顶部。这样水壶里产生的湿热蒸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上升腾,既把茶香尽数熏发出来,又使茶温历久不散。传统的茶杯则是与茶色相映成趣的红玻璃杯,杯身布满了雕刻细密、花纹精巧的金属镶嵌,俨然勾连成一个隔热护手的杯套,只不过这个杯套精致近乎奢华了。
伊朗人尤其喜爱红茶,他们品茗的方法十分独特,既不属于清饮,也不是西亚、欧洲那种与其他食品相结合的调饮文化系统,而是别致的“含糖吸茗”。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品茶方式。新沏出的红茶略苦微涩西方人一般加牛奶,而伊朗人从不加奶,只加方糖,而且用法特别。红艳的红茶端来后不是细细品味,更不是牛饮,而是拿块特制的方糖直接放在口中,含着吸茶。糖块融化的快慢决定茶水的甜度,用这种饮茶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茶水的甜、涩、香等各种口味。而且,伊朗人还要求,但凡是送到客人面前的茶必须是琥珀色的纯茶水,杯子里不能含有茶叶渣滓。
伊朗人品茗对茶的器具也有讲究。茶杯是玻璃杯,且玻璃杯是红色的,这样杯色与汤色相映成趣,艳丽别致。伊朗人在饮茶时,通常配一把水烟壶。水烟是一种比卷烟、早烟相对环保型的烟,许多有害气体经过水会被过滤掉,口感也会好些。边品茶边抽水烟,再欣赏着大自然的风景,别有一番悠然自得雅趣。
伊朗喜欢以茶代酒款待来客。主人通过茶作为媒介可以为客人洗尘、致敬、叙旧、同乐、祝福。伊朗人常在工余闲暇,或往茶室一坐,或在沙发上一躺,沏上一壶好茶,悠然自得地细吸慢斟。
伊朗的茶室风格各异,其中最有情调的茶馆是室外茶室,里面种着树木、花草,有的还设有中央喷泉这种茶馆叫花园宾馆,夏天时生意很红火,人们可以在里面边喝茶边乘凉。泡茶的在室内,喝茶的在室外。室外茶室能够在品茗的同时与山水林木相依相偎,这恰恰体现了伊朗人饮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
伊朗甚至还有很多茶室是由一些浴室改装来的,每个大堂中间是一方清泉,周围分出若干区域,每个小区自成体系,就是相互独立的小包间。这些建筑风格一般都沿袭古式,看不尽的雕梁画栋,在这些地方品茶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古色古香的伊斯兰风情。
伊朗是个具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你来这里品茗,领略到的才是真正古色古香的伊斯兰风情。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茶俗》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茶叶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平均每人一年要消耗1.2公斤的茶叶。
茶在哈萨克斯坦是比较流行的饮料,可能如今哈萨克斯坦人没有谁不喝茶的。在哈萨克斯坦有着“无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可见茶在哈萨克斯坦人中是何其重要。
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茶饮料是奶茶,这是因为历史上哈萨克斯坦人绝大多数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茶文化带有较浓郁的草原游牧生活特征。
茶叶等于黄金
在十九世纪,茶叶对于哈萨克斯坦人来说属于草原的贵族财产,是保持身体健康,摆脱苦难和疲倦的有益饮料,价值跟金子一样的食品。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经济的“领头羊”,它的GDP占整个中亚五个国家的百分之七十。根据资料记录显示,在1896年的十九世纪末期,哈萨克斯坦境内最贫穷的家庭一个月也要消费2英镑的茶叶和2英镑的糖,家境相对好的家庭至少每月消费8英镑的茶。
正是由于茶的价值堪比黄金,在19世纪还一度出现了“一杯茶”的词语,此“一杯茶”可非表面意义上的“一杯茶”,而是商家宣布自己破产的代名词。
“喝茶”就是“请吃饭”
在漫长的喝茶习俗中,哈萨克斯坦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茶仪式和茶文化,很是有趣。如果,你到哈萨克斯坦人家中做客,主人满满地倒了一杯茶,那么意味着你不被欢迎。所以,在哈萨克斯坦,主人缓慢地倒茶或者倒了半杯甚至更少,那是他们待客的礼仪和诚意。通常情况下,倒茶的是女儿或者主人的配偶,男主人不干扰。
此外,哈萨克斯坦人有把“请客”说成“给(一壶)茶”,把“请吃一顿饭”说成“请喝一壶茶”的表达方式。所以,假如你若直接对你要邀请的客人说“我请你吃顿饭”,被邀请者一定会不高兴,因为在哈萨克语中“我请你吃顿饭”是有一丝表示同情和施舍成分在里面的句子。
“请人喝壶茶”在哈萨克语中,不仅表示“吃喝”的意思,它也表示着“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康乐长寿,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等承载着文化属性的高兴事。
所以,在请逝者家人吃饭时,绝对不能说“我请你喝壶茶”。
茶具、用水有一套
我们知道要煮好、沏好一壶茶,使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在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之上,还需懂得选择合适的茶具。哈萨克斯坦人对此也很有心得。
哈萨克斯坦人曾由于物质匮乏和贫穷出现过茶器与食器混用的现象,但现在哈萨克斯坦人均GDP为1.23万美元,属于高收入的国家。所以他们选用茶具也讲究起来,通常以陶瓷,搪瓷和玻璃茶具为主。
哈萨克斯坦人懂得只有干净、卫生、无毒、无污染、水质良好、溶茶效果好的水才能煮出、沏出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色、香、味、俱全的好茶。所以,他们首选雪水,其次是泉水和溪水,再次是河水。这三大类水皆为软水,而软水是最理想的茶用水。
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斯坦人提倡和睦相处,因此而紧酒倡茶。一日三餐必有茶,即“饭可以一日不吃,茶却不能一日不喝”。喝茶对哈萨克斯坦人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这不仅仅是为了解渴助食,还体现了哈萨克斯坦人自身的茶道修养。
科普小知识
哈萨克斯坦配方茶
在哈萨克斯坦人的饮食结构中,脂肪、热量较高,哈萨克斯坦人饮茶也多调饮为奶茶,所选茶叶主要为紧压茶和高档红茶,因为这两种茶叶便于运输、久藏不变质,并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经常饮用有降脂、减肥、预防高血压的作用,所以这两种茶深受哈萨克斯坦人的喜欢。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哈萨克斯坦人的配方奶茶:
1、刊普尔茶。煎煮程序是:洗茶叶,往大搪瓷壶注水,茶叶同水一起用慢火烧开,再用慢火煎煮5分钟后加适量精盐即可。饮用时先往茶碗中加入适量熟牛奶和奶皮,再冲入煮好的清茶,将其调制成奶茶,还可加入少量酥油趁热饮用。此茶滋味醇和,浓郁甜爽,有草原特色气味,饮后让人回味无穷。
2、胡吾日木茶。煎煮方法和刊普尔茶大同小异,不同处在于,在茶壶中放一块“风干肉”,煎煮30分钟后尝茶汤咸淡,酌情加精盐,待风干肉熟透,即将茶壶离火,取出熟了的风干肉装盘食用,茶汤加适量牛奶趁热品饮。该茶不仅是营养丰富的“大补”茶汤,同时也是省力、省时,饭茶俱全的美食。具有油亮生辉,油而不腻,茶香肉烂,美味可口的特点。
3、塔日茶。将适量精制加工净化处理过的塔日米放入茶碗中,加入少量捣碎的奶皮和适量高温牛奶,再加高温清茶,调制而成,最后趁热慢慢品饮。本茶不仅有奶茶的芳香,同时也有浓郁熟黍子(即黄米或塔日米)的清香。黍子是低糖高营养的食品,所以塔日米奶茶也是饭茶俱全的美食。
4、罗布麻奶茶。原料为野生罗布麻,具有防治感冒、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炎、抗过敏等功用,用罗布麻叶制成的茶对防治高血压病有显著效果。
5、马特日西卡茶。原料为“牛至”,牛至有杀菌且不产生耐药性,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和增强食欲的药用作用,同时也有很好的解渴,提神和养性功效。
入境随俗
喝茶也会为难?
在哈萨克斯坦喝奶茶有许多讲究,敬茶时要先敬老人和客人。客人中年纪最大的坐首席,递茶时也先递给他。递茶人用右手将茶碗递到老人或客人面前,若喝茶人距离较远,则将茶碗递向喝茶人方位,再由中间座位上的人主动将茶碗用双手接过来,再递到喝茶人的面前,喝茶人接过茶碗后,要有礼貌地轻声说句“谢谢”。
客人喝好了不想再喝时,用右手把碗口捂一下,表示喝足了。如果主人继续劝你再喝一碗时你还得将双手把碗口再捂一下,并说:“谢谢,我喝足了。”如果你不懂这个规矩而把碗摆在茶桌前,好客的主人就会一直不断地为你添奶茶,直到你“求饶”时为止。
茶喝好后,在起身离开茶桌前,先要用双手掌心和十个手指,做从额头摸到自己下巴的动作,然后起身离开。
想了解《一日无茶心生尘》知识吗,丰富的《一日无茶心生尘》内容等你来看!
一日无茶心生尘,看到这句话时,我心里想,这是达到怎样的一个喜爱才会如此。对于嗜茶如命的爱茶人来说,这句正是最好的写照。而在我看来,这句话已不单单是爱茶了,而是赋予茶灵魂了。
我们喜欢拿茶比作人生,因为人生有苦有甜,茶也是如此。在茶中看人生已不是稀奇事情了,更多的人将茶用作修行。泡茶是修行,喝茶是修行,品茶亦是修行。因为茶中有魂,所以才需修行。
我们喜欢将茶与禅放在一起,因为禅与茶都能静心。一杯茶,其实很简单,为何有那么多杂陈在里头,全因喝茶的人而定。一杯茶,你觉得苦它便是苦,你觉得甜它便是甜,你觉得涩它便是涩,你觉得甘它便是甘。其实,一杯茶,只是茶。
我们喜欢用茶拂去心中尘埃,因为茶在静心的同时也净心。其实茶事不过洗碗冲茶品茗。我们想要的是茶事之后的一份悠闲自在及明净的心。只因他们愿把自己泡在茶与时光里,不愿把自己放在世间烦事之中。
一日无茶心生尘,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不再苛刻生活,不再埋怨时间,不再追问缘由。一杯茶后,心也一片净土。
本文《一日无茶心生尘》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在位当政六十年,终年八十八岁,这一寿龄既使在现在也是高寿的了,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更是名列第一的。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
乾隆十六年,即1725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穷奢极欲,倍求精工,什么排场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豪华隆重,极为讲究。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他还规定,凡举行宴会,必须茶在酒前,这对于极为重视先后顺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乾隆六十年(1796年,他是在这一年让位的)举行的千叟宴,设宴八百桌,被誉为“万古未有之盛法”。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参宴者肯定都是当时的非一般人,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名章佳句。对品茶鉴水,乾隆独有所好。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绝,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他还赐名福建安溪为“铁观音”,从此安溪茶声名大振,至今不衰。
乾隆晚年退位后仍嗜茶如命,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他在世八十八年,为中国历代皇帝中之寿魁,其长寿当与之不无关系。当然他身为皇帝,使用的延年益寿之术肯定很多,喝茶是他养生之一法。
中国古代的许多防老术效果并不好,一些“丹药”之类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饮茶可能是唯一能够长年不厌、裨益多多的嗜好。
乾隆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歷(1711年—1799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四岁的乾隆帝决定次年让位给十五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也﹗”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卒时享年八十八岁﹐如此高寿与嗜茶养性不无关系。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帝秉承先祖康熙帝的爱好﹐经常游巡江南,既是为了威慑南方加强统治,也是为了游山玩水。其间﹐他于茶事留下了至今让人传说的许多佳话。他在杭州品尝了“龙井茶”后一时高兴﹐敕封了当地龙井胡公庙旁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要求年年贡奉。
在湖南品尝到洞庭湖名茶“君山银针”后﹐即御封贡茶﹐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在福建崇安品尝乌龙茶“大红袍”初嫌其名不雅﹐知其由来后欣然为之题匾。在福建安溪品尝乌龙茶后又御题赐名为“铁观音”。这些名茶至今名声响亮﹐香播遐迩﹐而且今人还每每端出乾隆故事以助畅销。
此外,至今广泛流传的一种茶礼﹐即主人敬茶或给茶杯中续水时﹐客人以中指和食指在桌上轻轻点几下﹐以示谢意﹐相传这也源于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乾隆帝在苏州时﹐某日与几位侍从微服私访,行至一茶馆时﹐他茶瘾大发﹐也不等服务员照料﹐拿起茶壶为自己﹑也为侍从斟起茶来。侍从见状不知所措﹐下跪接茶怕暴露了皇上身份﹐不跪吧又违反了宫中礼节。这时﹐一位侍从灵机一动﹐伸出手来弯曲中指和食指﹐朝皇上轻叩几下﹐形似双膝下跪﹐叩谢圣恩。乾隆一见龙颜大悦﹐轻轻嘉许。这一茶礼从此便逐渐流传起来﹐至今不废。
据徐珂《清稗类钞》等文献记载﹐乾隆帝曾特制了一银斗﹐专以用来衡量各地泉水的轻重﹐品天下名水名泉的优劣。衡量的结果是京师(即北京)玉泉山之水每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伊逊河即古索河﹐一名伊松河﹐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一带)也是每斗重一两﹐济南的珍珠泉重一两二厘﹐镇江金山泉重一两叁厘﹐无锡惠山泉和杭州虎跑泉都是重一两四厘﹐等等。按照水以轻为贵的准则﹐乾隆帝遂定京师玉泉为第一﹐并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讲述了这次耗时耗力耗财的品泉过程。从此﹐乾隆帝每次出宫巡游﹐必随载玉泉水以备需用。
乾隆帝有一首《荷露煮茗》诗云﹕“平湖几裡风香荷﹐荷花叶上露珠多。瓶罍收取供煮茗﹐山庄韵事真无?。”诗前还有一段小序道﹕“水以轻为贵﹐尝制银斗﹐玉泉水重一两﹐唯塞上伊逊水尚可相埒(相等之义)﹐……轻于玉泉者唯雪水及荷露。”雪水据说比玉泉水每斗还轻叁厘﹐但雪水不常有﹐又非地下所出﹐所以不是“入品”之水。于是乾隆帝除了玉泉水之外﹐又常在夏秋之际选取荷露以作烹茶之水。
话说当年雍正帝因病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即位。刚上位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就是朝野上下都在议论康熙帝晚年施政失于过宽,包庇了一批过去有功的元老巨贪,而雍正帝施政失过严,大开杀戒,搞提大臣们人人自危。这朝廷不和谐啊,怎么办?乾隆皇帝把大臣们召集到当时中堂大臣张廷玉家中品茶。他先是亲自动手泡茶分赐给众臣,而后悠然自得地“手把茗盏论宽严”。
他以茶道主中和之理告戒在场的亲信大臣:“治国如沏茶,要取中庸之道,太宽太猛都不宜。”他说“于今形势而言,要想政通人和,创极盛之世,必须以宽纠猛。这和皇阿玛以猛纠宽的道理一样,都是刚柔并用,阴阳相济,因时因地制宜。朕以皇祖之法为法,皇父之心为心,纵有小人造作非议也在所不惜”。一场君臣品茗会,乾隆借茶道之理,把他治国的大政方针讲了个透透彻彻。当然,这场舆论危机就在这个茶话会中给解决啦。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