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品鉴的常用方法

2020-10-06

虽然中国是茶叶消费大国,但是大部分人对喝茶的研究还不算通透。面对良莠不齐的茶叶,实在不知该如何选起。其实,茶叶的好坏,还是得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

1:冲泡方法

秤取2.83---3.00公克茶叶放入审茶杯,冲入沸腾之开水约150cc〔茶叶用量为水量的2%〕,加盖静置5-6分钟后,将茶汤倒入审茶碗,供做汤质之品评,茶渣仍留于杯中供做香气之审查。

2:评茶项目

评茶项目大致可分为外观〔形状色泽〕,汤质〔水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各项审查标准因茶类不同而异。

水色的审查仍审视茶汤的颜色及汤液,是否明亮具油光或混浊晦暗等。

香气的审查包括判别香之种类,高低,强弱,清浊,纯杂以及是否带油臭,焦味,烟味,菁臭味,霉味等其它异味。

滋味是审查茶汤的浓稠,淡薄,甘醇,苦涩及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叶底是审视茶叶开汤后茶渣的色泽,叶面展开度,叶片及芽尖,是否完整无破碎,并可作为判别茶菁原料品种,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之参考。

3:评茶方法

茶叶开汤前先审查其外观,至开汤后先闻杯中茶渣之香气,以鼻吸三口气,评鉴香气之浓,淡,纯,浊以及有无菁味,烟味,焦味,油臭味,闷味等其它异臭。

再看茶汤水色,比较其浓淡,清浊及明亮度,等茶汤温度降至40-45℃时,取茶汤5--10cc,含入口中,以舌尖不断振动汤液,使茶汤连续与口腔各味觉细胞及黏膜不断接触而分辨汤质的甘醇,苦涩,浓稠,淡薄及其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

以舌尖振动汤液之时,宜将口腔中之茶叶香气,经鼻孔而呼出,再度评鉴茶叶之香气,最后审视叶底,观察其色泽及茶芽之性质,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

小编推荐

家庭常用的茶叶的贮藏方法


一般家庭选购的茶叶多为罐装或散装茶,由于买回后不是一次泡完,所以就会遭遇到贮存的问题,以下建议几种家庭常用的茶叶贮存,方法如下:

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

最好选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之塑料袋,材料后十一点、密度高的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料袋。装人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反向套上则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易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袋类同。另外,将买回来的茶分袋包装,密封后装置于冰箱内,然后分批冲泡,以减少茶叶开封后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延缓品质劣变的产生。

金属罐装贮存法

可选用铁罐、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如果是新买的罐子,或原先存放过其他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许茶末置于罐内,盖上盖子,上下左右摇晃轻擦罐壁后倒弃,以去除异味。市面上有贩售两层盖子的不锈钢茶罐,简便而实用,如能配合以清洁无味之塑料袋装茶后,再置入罐内盖上盖子,以胶带黏封盖口则更佳。装有茶叶的金属罐应置于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光直射、有异味、潮湿、有热源的地方,如此,铁罐才不易生锈,亦可减缓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另锡罐材料致密,对防潮、防氧化、阻光、防异味有很好的效果。

低温贮存法

将茶叶贮存的环境保持在5摄氏度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库或冷冻库保存茶叶,使用此法应注意:

贮存期六个月以内者,冷藏温度以维持0~5摄氏度最经济有效;贮藏期超过半年者,以冷冻(-10至-18摄氏度)较佳。

贮存以专用冷藏(冷冻)库最好,如必须与其他食物共冷藏(冻),则茶叶应妥善包装,完全密封以免吸附异味。

冷藏(冷冻)库内之空气循环良好,已达冷却效果。

一次购买多量茶叶时,应先予小包(罐)分装,再放入冷藏(冻)库中,每次取出所需冲泡量,不宜将同一包茶反复冷冻、解冻。

有冷藏(冷冻)库内取出茶叶时,应先让茶罐内茶叶温度回升至室温相近,才可取出茶叶,否在骤予打开茶罐,茶叶容易凝结水气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之茶叶加速劣变。

品鉴茶汤的常用术语你知道多少?


看干茶、闻杯香、欣赏品饮茶汤、玩叶底几乎可以说是我们喝茶的全部步骤。品饮茶汤,感受茶汤的口感滋味可以说是这些所有步骤当中最主要的,其它的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很多朋友在喝茶之前还会赏茶汤,那么,你知道茶汤的颜色也是隐藏着小秘密的吗?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我们要及时欣赏汤色。观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茶汤有些绿有些红,有些亮有些暗,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茶汤的颜色还可以分成色相、明度与彩度来判定。

色相指颜色的种类,茶汤的颜色主要是绿与红之间的变化,这与茶的发酵程度有关,发酵愈少,汤色愈偏绿,发酵愈多,汤色愈偏红,其间就有黄绿、金黄、橘红等非阶梯式的变化。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这与茶的焙火程度有关,没怎么焙火的茶,汤色显得明亮,焙过火后,因焙火程度的加重,汤色变得愈来愈深。

彩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这与茶汤内可溶物的多少有关,可溶物溶出愈多,茶汤的稠度就愈大,表现在汤色上就是彩度高。相反的可溶物愈少,茶汤就愈变得水水的,汤色的彩度就愈低。

品鉴茶叶汤色常用术语: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汤色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茶叶评审方法 关于茶叶底的常用评语汇总


叶底评语

叶底,也叫做茶渣,是经过开水冲泡展开的叶片,也是评审茶叶的重要方面,现介绍一些关于叶底的常用评语。

柔软:叶质柔软如棉。

柔嫩:嫩而柔软。

细嫩:叶质细嫩柔软,叶色鲜艳明亮。

嫩匀:叶质细嫩匀齐柔软,色泽调和。匀齐:大小、老嫩、色泽一致。肥嫩:芽头肥壮,叶质厚实。肥厚:芽头肥壮,叶质丰满厚实。单张:脱茎的叶片。欠匀:大小、老嫩、色泽不一致。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卷缩:茶叶泡后叶底不开展。

瘦薄:芽头瘦小,叶张单薄。

摊张:叶质粗老的单片叶。

粗老:叶质粗大而硬,叶脉隆起。

鲜亮:叶底色泽鲜艳明亮,嫩度好。

明亮:叶底色泽鲜艳明亮,嫩度稍差。

破碎:叶底断碎而不完整。

暗杂:叶子老嫩不一,叶色枯而花杂。暗:叶色无光泽。花杂:叶底色泽不一致。

焦叶:烧焦发黑的叶片。

焦斑:叶面有黑色或黄色烧焦的斑点。

嫩绿:叶质细如何根据叶底辨别茶的好坏

叶底的评定是茶叶鉴赏中不可或缺的程序。因为叶底能够真实地展现出茶叶原料的“原本面目”,通过对叶底的分析,不仅可以判断出茶品的原料,即鲜叶在生长发育期间生长是否旺盛、是否发生病虫危害以及采摘的特点等,而且能判断出制茶技术工艺的优劣。评定叶底一是闻香,即通过嗅觉辨别香气,二是辨形,即通过眼睛判别叶底的老嫩、匀齐度、色泽以及是否开展,同时还要分辨是否掺人了其他物质。

其方法是将叶底倒人叶底盘里,倒的时候要将那些细碎的、粘在茶具上的茶叶倾倒干净,然后拌匀、铺开、揿平,对茶叶的老嫩程度、匀齐度、色泽进行仔细观察,还要撒按叶底,从而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如果用普通的盘子看叶底,则需要用清水漂洗,让叶底漂于水中,然后进行观察。在进行叶底评定时,要充分发挥鼻子、眼睛和手的功能。

嫩,色泽浅绿明亮。

翠绿:色如青梅,鲜亮悦目。

黄绿:绿中带黄,亮度尚好。

嫩黄:色浅绿透黄,黄里泛白,亮度好。

暗张:叶底夹杂暗红或死红色。

红艳:叶底红润,鲜艳悦目。

红匀:红色深浅一致。

红亮:红而明亮,欠鲜艳。

乌条:叶片黑褐或青暗,不开展。

青暗:青褐色带暗。青绿:叶底为墨绿色。

花青:带有青色或青色斑块的叶片。

青张:加工过程处理不足而产生的青色叶片。

靛青:叶片呈蓝绿色。青褐:褐中泛青。

黑褐:褐中泛黑。

黄褐:褐中带黄,无光泽。

黄黑:黑中带黄。

黑暗:黑而不亮。

红褐:褐中泛红。

黄暗:叶色枯黄而暗,叶质老。

红镶边:乌龙茶的叶底绿叶红边。

红筋:绿茶叶底的筋变红。

红叶:绿茶叶底的叶片变红。

红梗:绿茶叶底的梗变红。

一般茶叶品鉴方法


1:冲泡方法

秤取2.83---3.00公克茶叶放入审茶杯,冲入沸腾之开水约150cc〔茶叶用量为水量的2%〕,加盖静置5-6分钟后,将茶汤倒入审茶碗,供做汤质之品评,茶渣仍留于杯中供做香气之审查。

2:评茶项目

评茶项目大致可分为外观〔形状色泽〕,汤质〔水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各项审查标准因茶类不同而异。

水色的审查仍审视茶汤的颜色及汤液,是否明亮具油光或混浊晦暗等。

香气的审查包括判别香之种类,高低,强弱,清浊,纯杂以及是否带油臭,焦味,烟味,菁臭味,霉味等其它异味。

滋味是审查茶汤的浓稠,淡薄,甘醇,苦涩及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叶底是审视茶叶开汤后茶渣的色泽,叶面展开度,叶片及芽尖,是否完整无破碎,并可作为判别茶菁原料品种,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之参考。

3:评茶方法

茶叶开汤前先审查其外观,至开汤后先闻杯中茶渣之香气,以鼻吸三口气,评鉴香气之浓,淡,纯,浊以及有无菁味,烟味,焦味,油臭味,闷味等其它异臭。

再看茶汤水色,比较其浓淡,清浊及明亮度,等茶汤温度降至40-45℃时,取茶汤5--10cc,含入口中,以舌尖不断振动汤液,使茶汤连续与口腔各味觉细胞及黏膜不断接触而分辨汤质的甘醇,苦涩,浓稠,淡薄及其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

以舌尖振动汤液之时,宜将口腔中之茶叶香气,经鼻孔而呼出,再度评鉴茶叶之香气,最后审视叶底,观察其色泽及茶芽之性质,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

茶叶常用包装技术


(1)复合薄膜袋包装

复合薄膜袋包装是茶叶包装的主要形式。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透过性等,加有铝箔的复合薄膜性能更为优越,如遮光性极好等。复合薄膜袋可作小包装,如100g、200g一袋,也可作中包装,如10kg、20kg一袋。它有良好的印刷性,作为货架商品,更有其独特效果。

(2)金属罐包装

金属罐包装是用镀锡薄板制成,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其盖有单层盖和双层盖两种。金属罐对茶叶的防护性优于复合薄膜,且外表美观、高贵,若加入适量脱氧剂,可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3)塑料容器包装

因塑料容器密封性欠佳,多作为外包装,内用塑料袋封装。塑料容器美观、大方,陈列效果好。

(4)纸盒包装

用内层复合塑料薄膜或涂有防潮涂料的纸板做成的纸盒包装茶叶,既能防潮,又具立体感,陈列效果好。若在里面用塑料袋做成小包装袋,防护效果更好。

(5)纸袋包装

用极薄的、易于为水浸湿的纸做成小纸袋包装,用时连纸袋一起放人开水中,使用十分方便。纸袋包装的茶叶,多研制为茶叶,以提高浸出率。

夏季高温湿热,常用的茶叶保存方法有哪些?


茶叶吸湿及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可能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轻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

通常茶叶在存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汤色、滋味、颜色会发生变化,原来的新茶味消失,陈味渐露。尤其在夏季,高温潮湿的天气,容易滋生微生物,更要注意对茶叶的保管。影响茶叶变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湿度、温度和空气。今天我们归纳了几点保存方法!

常用的茶叶保存方法

1.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

选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密度高的较好、无异味的塑料袋。

装人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反向套上则更好。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易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袋类同。

另外,将买回来的茶分袋包装,密封后装置于冰箱内,然后分批冲泡,以减少茶叶开封后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延缓品质劣变的产生。

2.金属罐装贮存法

可选用铁罐、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

如果是新买的罐子,或原先存放过其他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许茶末置于罐内,盖上盖子,上下左右摇晃轻擦罐壁后倒弃,以去除异味。市面上有贩售两层盖子的不锈钢茶罐,简便而实用,如能配合以清洁无味之塑料袋装茶后,再置入罐内盖上盖子,以胶带黏封盖口则更佳。

装有茶叶的金属罐应置于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光直射、有异味、潮湿、有热源的地方,如此,铁罐才不易生锈,亦可减缓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另锡罐材料致密,对防潮、防氧化、阻光、防异味有很好的效果。

3.低温贮存法

将茶叶贮存的环境保持在5摄氏度以下,也就是使用冰箱或冷柜保存。

贮存期六个月以内者,冷藏温度以维持0~5摄氏度最经济有效;贮藏期超过半年者,以冷冻(-10至-18摄氏度)较佳。贮存以单独冷藏最好,如必须与其他食物共冷藏,则茶叶应妥善包装,完全密封以免吸附异味。

一次购买多量茶叶时,应先予小包分装,再进行冷藏,每次取出所需冲泡量,不宜将同一包茶反复冷冻、解冻。

春茶的品鉴方法


时值春茶上市,爱喝茶的人们自然是抓紧时间赶紧买。与此同时,不少商家也趁机兜售起陈茶、过期茶。为了不上当受骗,可得学上几招春茶的品鉴方法了。

虽然中国是茶叶消费大国,但是大部分人对喝茶的研究还不算通透。面对良莠不齐的茶叶,实在不知该如何选起。

其实,茶叶的好坏,还是得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一看色泽、二观外形、三闻香气、四品茶味、五捏干湿。

优质新茶的特点是:

色泽:一般都比较清新悦目,或嫩绿或墨绿。绿茶以颜色翠碧为好;炒青茶色泽灰绿,略带光泽。汤色碧绿明澄。

外形:条索明亮,大小、粗细、长短均匀者为上品。

香味:茶香格外明显。如新绿茶闻之有悦鼻高爽的香气,质量越高的茶叶,香味越浓郁扑鼻。口嚼或冲泡,绿茶发甜香为上。

茶味:茶叶先若涩,后浓香甘醇,而且带有板栗香味。

干湿:用手指捏一捏茶叶,可以判断新茶的干湿程度。能捏成粉末的是足干的茶叶,属上品。

相反,若干茶叶色泽发枯发暗发褐,表明茶叶内质有不同程度的氧化,这种茶往往是陈茶;如果茶叶片上有明显的焦点、泡点(为黑色或深酱色斑点)或叶边缘为焦边,说明不是好茶;若茶叶色泽花杂,颜色深浅反差较大,说明茶叶中夹有黄片,老叶甚至有陈茶,这样的茶也谈不上是好茶。

闻不到茶香或者闻到一股青涩气、粗老气。条索枯暗、外形不整、甚至有茶梗、茶籽者为下品。扁形茶以平扁光滑者为好,粗、枯、短者为次;条形茶以条索紧细、圆直、匀齐者为好,粗糙、扭曲、短碎者为次;颗粒茶以圆满结实者为好,松散块者为次。

茶叶审评外形常用评语


1.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2.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3.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4.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5.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6.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条索粗大,稍感轻飘(身骨轻)。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经过切断处理的茶叶,两端显的粗糙而不光滑者,称为(破口))。 7.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chinatea飘,或称(粗老)。 8.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9.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10.心芽(芽头,芽尖)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洱毛多,而成白色。 11.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洱毛称为(白毫),芽尖多,而洱毛浓密者,称(显毫),毫色有金黄,银白,灰白等。 12.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13.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14.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台湾茶,并配适当。 15.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16.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17.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18.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19.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称之。 20.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之。 21.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22.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23.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24.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25.红梗茶梗红变称之。

茶叶汤色常用的品茶术语


茶叶汤色常用的品茶术语有: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搪塞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2121.html

上一篇:红茶中的苦涩味原来是这样的

下一篇:去肝火喝什么茶 有什么功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