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养生之古籍说茶

2019-12-23
茶的养生保健作用在我国由来已久。很多史书及医学著作均详细记载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保健功效。下面让我们从古籍中了解下茶叶都有哪些养生功效吧。

1、益思明目

《神农本草》中关于茶叶药用价值的记载《食物本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增进思维;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对护眼明目有积极的作用。

2、缓解体乏

陆羽的《茶经》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叶中的儿茶素可阻碍破坏软骨的酵素生成,有助于缓解四肢无力,关节不畅。

3、去脂减肥

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说:“茗,苦,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茶中的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达到去脂减肥功效。

4、护肾利尿

明代钱椿年的《茶谱》:“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茶中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排出,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滞留时间。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5、醒脑提神

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茶叶中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提到醒脑提神的效果。

小编推荐

茶叶与养生:茶,养生之仙药也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辐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脂、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如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曾称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高度吻合。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

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荣西著有《契茶养生记》一书。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同样深刻阐明茶与养生的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茶文化(中华茶道)与日本茶道有着本质不同,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唐代的径山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明代中期,经绍鸥、利休等人总结和倡导,逐渐演变成为既具宗教哲理(所谓“和、敬、清、寂”),又有着严格繁琐的程序的文化体系,被誉为“宗教的美学”。

而中华茶道则因时代不同,茶类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茶道和仪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并不刻意追求繁文缛节,而是着意于品尝和发挥各种茶类的色香韵味,追求一种融洽宽松的气氛,达到“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精神境界,其茶道程序和仪式与科学饮茶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把茶的保健价值、养生价值和欣赏价值三者有机结合了起来,实在是一种精神和物质和谐结合的活动。这正是中华茶道兼有健身与养生功能的道理所在,又是中华茶道能够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到僧侣,从中原到边疆,一路传承、经久不衰,并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

中医说茶养生


总的来说,茶可以分绿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这六大类。不同种类的茶叶,它们的性味不同,养生功效也不同。因此,它们的配伍食材也要合理选择。

在茶的世界里,成员众多,品牌与品种五花八门,如苦丁茶、铁观音、大红袍、龙井、碧螺春、竹叶青、毛尖等。不过这些所有的茶叶,根据制法、性味及功效等因素,大多都可以归于绿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这六大类,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普洱茶。不同种类的茶叶,它们的性味不同,有不同的养生功效,如果能像中药在四气五味中寻求最佳的疗效一样,茶也能在寒凉温热及升降沉浮中寻求到最佳配伍的话,那它们便能发挥更好的防治疾病与养生延年的功效。

我们首先来说说绿茶。绿茶是将采摘的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直接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而制成的茶品。因未经过发酵,不但冲泡出来的茶水仍然保持着鲜茶叶的绿色主调,同时也具有性微寒、味道甘而苦的特点,可入归心经、肺经和胃经,具有生津清热,消除烦渴,清利头目,消食化痰,解毒利尿,降血脂,防癌,抗氧化,固齿,美容及防辐射等功效,最宜与蜂蜜、生姜、银耳、薄荷、菊花等能滋阴润燥、清热疏风的药食配伍使用。

相对于绿茶来说,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类,是将采集的茶树的芽叶,经萎凋、揉捻(切)、发酵、烘焙、干燥等典型工艺而精心制成。无论是茶叶的色泽还是冲泡出来的茶汤,都以红色为主调。因为经过了发酵和烘焙,茶叶的凉性减弱了,从而具有了性温的特点,味道苦中带甜,可入心、脾二经,具有温中暖胃、散寒除湿、养肝护肝、补血活血等功效,可与红枣、龙眼、荔枝、小金橘、青橄榄、杏仁、松子、生姜等温补的食材配伍饮用。

而黑茶用的原料一般都比较粗老,而且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很长时间,所以,它和红茶一样,属于温补的茶类。

青茶,又叫乌龙茶,它是一种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茶类,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只是适当发酵,颜色稍有红变。它保持着绿茶的鲜浓,又具有红茶的甜醇特点,而且性质较为平和。在配伍上不受多大限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季节及身体状况而定。

黄茶的制作工艺,与绿茶有些相近,不过在加工制作中要多经历“闷黄三天”这一工序,而形成黄叶、黄汤的效果。因此,它的性偏凉,功效也与绿茶相近,配伍也可以滋阴润燥、清热疏风的药食为主。

白茶可以说是一种“原生态”的茶类,也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特产。因为加工时既不炒也不揉。只是将细嫩、叶背上还满是茸毛的茶叶直接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因此不仅白色茸毛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同时茶叶原有的性味也丝毫没有改变。它是一种性大寒的茶类,不可多饮,适合配以一些温性的药材来减轻它的寒性。

普洱茶原来归于黑茶一类,但是它因为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生茶其味略苦、茶性偏于寒,熟茶茶性温和且茶汤丝滑柔顺、味道醇香浓郁,因而成为一种特殊的茶类。普洱茶的配伍也要因生、熟的不同而异。

茶疗百科:从古籍中看茶道养生


在中国饮茶之始,是“食饮同宗”。我们祖先把茶叶当作药物,他们从野生大茶树上摘下“嫰梢”,闲适生嚼,后是加水煮羹汤饮用。传说神农时期就有“得荼而解毒”之说。“荼”为茶的古字。

南朝著名医药家陶弘景《杂录》说“茗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汉末著名医学家华佗《食论》载:“苦茶久食,可以益思。”

旧唐书·宣宗纪》中说,宣宗问一位130多岁的僧人:“‘服何药而致?’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说明饮茶长寿,史之有据。顾况《茶赋》说茶可“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刘贞亮《茶十德》说:“以茶散郁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陆羽《茶经》较为全面论述了茶的功效:“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醒醐甘露抗衡也。”孟诜《食疗本草》载:“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闻龙《茶笺》说茶“可去烦腻、健胃,又可坚齿。”

宋代虞载《古今合璧事项外集》说茶“理头痛、饮消食、令不眠。”林洪《山家清供》载:“茶寄药也,煎服则去滞而化食。”陈承《本草别说》说茶“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医药学家孙思邈《千金方》载:“以茶入枕,可明目清心,通经络,延年益寿。”蒲处贯《保生要录》载:“茗粥,化痰消食”。苏颂《图经本草》说茶可“祛宿疾,当眼前无疾。”吴淑《茶赋》载:“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效在不眠,功存悦志,惟芳茗之为用,益饮食之所资。”

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讲到茶可以“清头目,兼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忽思慧《饮膳正要》载:“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明代朱权《茶谱》载:“茶之能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醒睡解酒,消食,除烦去腻,助兴爽神。”钱椿年《茶谱》(顾元庆删校)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医药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称:“茶,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胡文焕《茶集》中说:“独予有诸疾,则必借茶为药石,每深得其功效。”《明史·食货志》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而病。”《滴露漫录》载:“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化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爽,肃肺胃,明目解渴。”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载:“茶味清香,能止渴,生精液,去积滞秽恶。”余洵庆《荷廊笔记》载:茶可“养生益寿”。汪汲庵在《本草备安》中介绍,茶能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等。曹廷栋《老老恒言》说茶“惟饭后饮之,可解肥浓。”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提醒到,茶“热服则宜,冷服聚疾,多服少睡,久服瘦人;空心饮茶能入肾削火,复于脾胃生寒,万不宜服。”《本草纲目拾遗》载:茶“治风寒无汗,三阴疟疾,偏正头痛,风痰痫病,噫气腹胀,五色痢,远年痢,羊儿疯,猪癫,杨梅疮。”《续文献通考》载:“乳肉滞隔,而茶性通利,故荡涤之故。”《神农本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以上是我国古人凭借着智慧,凭借着探索和不断积累,凭借着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的茶叶功效论述,令人信服地说明茶道养生是实现健康保健的有效途径,这些文史记载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

茶经网(cy316.com)茶疗养生频道为大家提供茶疗养生、2022茶疗养生、茶疗养生与保健、茶疗养生知识等。《茶叶养生之古籍说茶》一文由我们精选撰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们还准备了如有人说你像茶叶专题供您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3444.html

上一篇:冬季茶养生 保健功效各不同

下一篇:黑茶中的金花——让生活多一点健康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