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叶叶是乡愁

2019-12-23

小妹自老家来,带来一塑料袋的茶叶,茶叶乌青,轻卷如索,这怕是老家最好的茶叶了吧。小妹经常是出白菜带些白菜来,收红薯捎些红薯来,而每年必定有的,是送茶叶,这些,我却常常辜负了。小妹新年之茶叶送来了,而去年的茶叶我可能还没有动。前年吧,她送来茶叶,是雨前茶,她替我往柜子里放,却看到上年的茶叶还是原封,她的脸色便有点发白,去年她就没送了。今年又送了来,不是春上送的,不是炎夏送的,是在这个由秋转冬的乍寒还暖的时节,小妹背了一麻袋红薯,兜了一布袋糯米,还有一大包茶叶。我说有茶,用不着送,把茶叶卖了,多少可变个现钱。小妹许久不做声,末了才说:茶卖不出去。原先能卖点茶给孩子交学费的,这几年越来越不好卖,今年一斤也卖不出去。反正吃不完,就带了些来。

小妹还在摘茶挣学费吗?小妹上了七八年学,都是自己挣的学费,读到初二,她到底是不想读书了,小妹对父亲说了狠话,“我再也不想摘茶了。”父亲挺高兴的,父亲虽然不用为小妹出钱读书,但小妹不读书了,这钱自然就凭空多了出来,而且家里也多了个做活的帮手,父亲说:不读就不读,回家扯猪草。不只小妹,还有两个姐姐,都是自个儿挣学费,她们不是摘茶叶,就是卖冰棒,不是挖蕨根,就是采野果。摘一篮子茶叶,父亲给记在簿子上,抵一角钱,父亲说:“这是你的学费。”我是例外,我不去摘茶采果钓青蛙卖,父亲也给我交学费。父亲很重男轻女,我从中获取了种种偏爱,是凭借这种从姐妹们那里移夺过来的偏爱,使我从彼时到如今都较她们生活得好些。

我也曾摘过茶叶,清明前后,一大清早,臂弯里挎只小竹篮,揉着惺忪的眼,爬到屋背后的田谷坳。小雨霏霏,湿人衣衫,春寒料峭,冷得人直打寒颤,纵使晴明无雨色,入山深处亦沾衣。一个清早下来,篮中茶叶无多,喷嚏却是连连,五指僵硬如木,夹筷子不牢。我现在常听采茶歌调,歌声轻快,采茶似乎是娱乐。曲者歌者到底不是劳动群众,谁知道采茶非浪漫呢?小妹在采茶时碰到过几次青鞭蛇,把她吓怕了,至今见绳还怕。采茶非浪漫,卖茶不赚钱,每到春末夏初,供销社上村收购,一个阳春下来,全家茶上的收入不过十几二十块。金银花的价格要高些,我特别爱去摘金银花,金银花香,好看,摘一篮子,手是香的,裤上面有蜂有蝶逐脚舞蹁跹,但满满摘了一篮,到头来,不曾盈手,也卖不到几个钱。而金银花一旦泡茶,香味是怎么也不出了,现在,我喝着买来的金银花茶,也啜不出什么味来,甚或有之,也是苦味。乡村里的事情,看上去可以当歌唱当诗写,而其究竟,底蕴都有些苦。

母亲是用菜锅炒茶叶的,菜锅里炒的茶叶并不带油,我家的菜里头难得有油,茶里头哪里有油啊。母亲炒茶,多在半夜里,母亲要半夜才有空。她点着煤油灯,烧着柴火,母亲把菜锅涮一下,把茶叶倒入锅中,青青翠翠的茶叶烙在发红的菜锅里,滋滋滋作响,茶香与热气齐逸,火声与炒声同鸣,万籁俱寂,偶尔有一两声狗吠。常在这样的夜里,我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被火光映红了的脸,脸色疲惫而沉静。母亲什么时候都比我能忍,我受点累受点苦,常常要无端发作,而母亲却什么都能承受。母亲不戴手套,母亲的手套是那些老茧,母亲把手伸进菜锅里揉啊揉,直接在锅里揉,茶叶便容易出汁,也易于成型。母亲曾叫我揉过,我却偷懒,用筷子搅,我的手哪能在火锅上烙?就算捂在热烫的茶叶间,也闷热无法承受。茶叶那么内敛如条索,也是母亲在火锅里揉的,而终究,母亲揉的茶叶也并不好,卖不起价卖不出去是常事,老家的茶叶从来没有有名过。生活很多时候没有逻辑,受苦越多,并不一定赢得的幸福越多,生活的逻辑是:对于生活困苦的人,受大苦难能享大福,但,不受苦,则也许连生活都没了。

母亲把上了等级的茶都卖了,那次品等外品卖不脱的茶,母亲把它留在竹罐里。这是些老叶子茶,立夏之后摘的,摘下来时茶叶都是老青转蓝了,再炒它也不敛卷,茶叶阔大如耳,那叶把有小竹签粗,这茶苦,还涩舌,但苦涩也是一种味吧。闻一多先生有诗:“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一壶苦茶确乎是我家的别一种粮食。我家年年养猪,但除非过年,能留下半腿肉,其余的都是卖了的,青黄时节断顿是季节性的,而菜里断油是常年性的,有米无菜也很经常。无菜怎么下饭啊?母亲就烧壶开水,抓一大把茶,这成了送饭的汤菜。茶浓茶苦,浓苦也是一种味,比白开水淘饭要好,长年累月,口里淡出鸟来,而苦茶也能激活味蕾,使味蕾积极主动地参与食物循环全过程。如我,大半时候是有菜下饭的,再怎么的,母亲会给我在坛子里寻根酸辣椒或萝卜皮来,而母亲父亲却是浓茶当菜汤。我极少仅是以茶下饭,但若到生病,医生说不能吃咸辣,母亲给我疗病又疗饥的办法是:泡一壶浓茶和饭吃,小病小恙的,倒也常常一吃就好。

我已出了乡村,喝的茶大都是香茶甜茶,有时也吃苦茶,但苦茶与老家的茶相比是一种很“富贵”的苦,那种粗糙的老叶子茶,只有姐妹们还在喝了。姐妹们的苦,还是那老叶子茶苦吗?我泡上了一杯茶,小妹送的,捻一小撮,置玻璃杯中,冲入沸水,热气蒸腾,敛卷的茶叶在滚烫的开水中打着旋,渐渐舒展,还原成了乡下茶树上茶叶的原型,上浮,又下沉,一叶一叶,如同一缕一缕乡愁,浮上脑际,又沉潜心底,沉潜于心底的岁月往事与乡间情事是一种什么滋味呢?我现在被都市里头各种滋味搅杂了,一口一口抿着乡下老茶,竟然莫辨其味了。m.cY316.Com

cy316.cOM编辑推荐

如何看透茶叶叶底里的秘密?


尽管茶的滋味最为重要,但一般喝茶人,还是对那些细微的差别很难喝懂。鉴品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常会被遗漏,这就是对叶底的关注。

举凡品鉴,一般喝茶人大多从香气上着手。有功夫的茶人,会从滋味和回甘层面细细鉴识,正如梁章钜所言:花香小种一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殊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甘、活……

尽管茶的滋味最为重要,但一般喝茶人,还是对那些细微的差别很难喝懂;或者由于喝茶时间短,不得其门而入,或至放弃或误解茶味。

鉴品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常会被遗漏,这就是对叶底的关注。叶底直接告诉了你茶的品质,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叶底并非要泡到最后一道才能看,从冲泡一开始就可以关注它。

炭化的叶底

我们曾经对比尝试过两款7581(熟普),这是很经典的老熟普,系原昆明茶厂的知名茶品。其中一款茶从冲泡开始,就发现叶底属于过分发酵了,化不开,这就是所谓炭化的叶底。而另一款7581,越冲泡叶底似乎越能恢复活性,正应了7581非完全渥堆发酵的特性。

炭化,在很多普洱老茶中会出现,这就是一个值得让人关注的现象。

炭化的岩茶,更多人都喝到过了。有人以为这就是炭焙岩茶的特点,实在是对岩茶的重大误解。所谓炭化,也就是茶叶内质已经受到损伤,没有活力了。传统工艺的上等岩茶,必定炭焙,却又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备百转千折的香韵。

已经炭化的熟普叶底

除了炭化,在察看茶的叶底时也会经常碰到焦条和有爆点的茶。焦条多出现在焙火的一类茶,如岩茶,因为吃火过急,就容易出现焦条,喝起来的有烟味,让人不舒服。

爆点或称焦点,是茶叶在炒青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问题。炒青温度过高,或者茶叶在雨天采摘,就容易造成爆点。所以有时一看叶底,就可以知道当时制茶的天气或制茶的手法存在缺陷。

金骏眉的叶底

市面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金骏眉,不说金骏眉的滋味与韵味。其实从叶底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鉴识真假金骏眉。假冒的金骏眉,其叶底有时会出现一芽一叶,甚至还带有芽梗。真实的桐木关金骏眉,其外形全部为芽头,不带梗,不带叶,哪怕是沸水冲到十五道,叶底还依然有活性,滋味上更不用说了,带着明显的薯香,醇和清甜,让人喜欢。从这一点来看,好茶就是好茶,真金不怕火炼。

金骏眉的干茶有金、灰、黑三种颜色,冲泡后的叶底也非常漂亮。能卖出高价的茶,它的做工可是非常到位的。

铁观音的叶底

铁观音更容易从叶底上知道秘密。铁观音的品种,有其独特的叶形,有一定经验的喝茶人,可以轻易地从叶底上看出是否拼配有毛蟹、本山或者黄金桂等其他品种。

如果有绿叶红镶边的传统铁观音,那么叶底一下子就能让人兴奋。可惜,费工的三红七绿铁观音已经不多见了。我们在铁观音的叶底上,多是看到叶底过绿,属于削青或是拖酸的茶。这些茶多在空调房中制作,香气较飘,不聚不实。对于大部份老喝茶的茶客而言,还是喜欢喝正做的茶,这些茶对胃更有好处。正做的铁观音,其叶底相对要偏黄一些,表示发酵程度还能让人接受。

不用说,好的铁观音叶底,摸起来就像绸缎一般。有些茶人,一看叶底就可以知道茶树是两三年的新丛还是六七年的老丛。陈年的铁观音,有卷曲也有条索状的,条索状的年份更老。查看叶底的时候,可以根据其工艺来判断相应的生产年代。

台地茶与大树茶的叶底

最让人感兴趣的,或者就是云南生普的台地茶与大树茶了。先要明白,大树茶根扎得深,相对而言底质深厚。因此大树茶的叶底就显得肥厚软亮、内质饱满。

有没有韧性是区分台地茶与大树茶的重要标准,有些叶底轻轻搓一下就要烂掉,便基本知道这是台地茶了。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新茶而言。老茶因陈放多年的原因,韧性就大不如前了。大树茶除了叶底极具韧性外,揉捏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叶底的胶质与粘性。大树春茶的叶底,非常有弹性。

另外,从普洱茶的叶底可以区分春茶与秋茶。同一山头的春茶与秋茶容易区别,秋茶叶底相对单薄缺少弹性,而春茶就要饱满丰厚一些。

老茶的叶底

虽然说老茶喝一两少一两,但市场上的老茶却不见减少,反倒在人们的追捧下变得越来越“多”。这里面,就有可能存在做假的老茶。假老茶的叶底,缺少活性,有焙火痕迹。

有些所谓的老茶,是新茶在短时间内一焙再焙做出来的,既没有陈茶的醇厚,又缺少入口即化的口感,唯独就是火气甚重。察看叶底,往往发现,叶底看起来非常干燥,多有烘焙过度的痕迹。好的老茶,哪怕存放三四十年,也应该有它的生命力,在历经水与火的考验后,慢慢展示出其初的面目。

种值篇:谁知杯中茶叶叶皆辛苦?


春茶是全年茶叶生产的黄金季节,产量占全年的60%左右,而产值则占80%以上。春茶上市是每一个茶叶厂商最为关注的,春茶的生产销售关系着厂商本年度的生死存亡。每年春茶的开市价格直接影响着整年的茶叶价格,可以说是茶农翘首以待,消费者持币观望,经销商忐忑不安。

为此《第一》抛砖引玉,特别策划了《一年之茶在于春》这个专题,希望能对各界茶人有所裨益。

春茶好喝树难栽。《第一》在本次采访中才发现,叶叶春茶总关情。要提前生产出好春茶,在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环节是要下一定的功夫的。

产前提早管理

春茶提早开采、提早上市,从而提高春茶产量产值,是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关键。

浅耕施肥。通过浅耕,可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春茶早发,浅耕时间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一般全年亩产100公斤名优茶的茶园施用300公斤菜饼作基肥,加50公斤尿素作追肥。早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前施入,中、晚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至3月初施入。施肥则以茶园浅耕后开沟(沟深3-5厘米)施入并覆土为宜,以防肥分挥发流失。

茶树修剪。为早采、多采名优茶,一般成龄茶园将春茶前修剪改为春茶后修剪,修剪时间一般在5月20日前进行,宜早不宜迟,否则影响茶树生长。对无性系良种幼龄茶园,春茶期间要抓好茶树定型修剪,并在定剪基础上辅以打顶,以快速培养树冠,形成平整采摘面。

谨防春季冻害。2007年3月的“倒春寒”,就是例证。一般防治办法是覆盖防霜、熏烟防冻、土壤保温。

茶机配置与维修。春茶前要做好茶厂机械配置、茶机维修,厂房清洁卫生等工作,确保茶叶加工有一个清洁环境,以防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受到污染。

产中讲究采摘

目前,正是茶芽的萌发季节,茶叶采摘,不仅要求能增加产量,同时也应考虑保持茶树长势。对大多数茶区来说,茶叶采摘一般在4月上中旬,当茶园中有10-15%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安溪茶农张老伯告诉《第一》,还要做到及时采。“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便是草”,并做到分批多次采,先发先采,后发后采。

而人工手采时,应尽可能把对平叶和生长不正常的芽叶采下来。幼年茶树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打顶护边,采高养低,轻采养蓬”;成年茶叶“以采为主,以养为辅,采养结合”。采摘时切忌用指甲掐下茶叶,也不可用手捏紧茶叶。严防采光叶片,采碎芽叶,也不可折断枝条,或老嫩一把捋的做法

产后三秋技术

春茶是全年各季节中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一季茶叶,提高春季名优茶产量是增加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

“三秋”技术原理。“三秋”技术指秋施基肥加化肥、秋茶(三茶)留大叶、秋茶后轻修剪。秋施基肥加化肥:它加强了茶树越冬芽的营养,有利于翌年春茶的萌发生长,从而增加了春茶产量,亦有利于夏秋茶的增产。秋茶(三茶)留大叶:该措施利用茶树采与发的特性,前期(春夏茶)用留鱼叶采的方法,以促使茶树多发芽,同时多采收。秋茶采取三茶留大叶以保护树势,促进翌年春茶增收。秋茶后轻修剪:在无冻害的前提下有提早剪口愈合的作用,翌年能提早发芽,提早开采,增加发芽轮次。

“三秋”技术应用。秋施基肥加化肥:秋施基

浙江:俞学文开发生产更香有机茶 让“留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有机产品行业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有机茶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符合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在人们对于有机茶概念还相当陌生的年代,俞学文以其敏锐的眼光全身心地投入到开发“更香有机茶”之中,如今将有机茶销往全国。

俞学文常说:“更香公司好比是一棵树,枝叶伸展在城市,而根却扎在农村,根扎的深枝叶才能茂盛”。他所在的武义柳城畲族镇,是一个千年古镇,也是浙江最大的畲族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去年,俞学文作为村主任带领村干部,因地制宜,利用古树群和河滩的鹅卵石,结合山涧绿水,建成了自然与山水相结合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为村里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农村变了样。他带领的公司始终以“三农”作为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坚持创新经营机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浙江省通过“五水共治”、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山更青了水变绿了,茶农也真正得到了实惠。俞学文发起创办了武义金茗茶叶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他谈到合作社时说,过去由于受环境、土壤、空气污染漂移物的影响,茶叶安全、品质上不去。“因为有机茶出口检测要求很高部分就难以达标,我们的茶叶大多走内销零售,茶农得不到更多的利益。”俞学文告诉记者,现在经过环境整治,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89.6%,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26天。俞学文笑言,污染源没了,茶叶质量安全提高了,他们的茶叶顺利通过中农、欧盟、美国三重有机认证,465项检测0农残。如今,有机茶走出了国门,远销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2016年合作社出口创汇达到1亿多元,同比增加15%以上,茶农收益同比大幅提高。2011年整合重组后的宁红茶,也通过这种模式,销往全国各地,让江西的茶农通过发展茶产业不断得到实惠。

200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常年奔走在基层,到农村合作社,茶叶基地,加工厂,农业协会,农业科研部门搞调研,倾听基层的声音。多年来,他就农业融资,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政策和资金扶持,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等问题,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总共提交议案、建议138条,充分反映了农民的心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鼓与呼。

他是一代“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新型农民的代表,他也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多年来为贫困地区的学生、留守儿童、洪灾、地震及奥运、新农村建设等,捐款捐物达900万元。

俞学文连通城乡市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先后荣获曾荣获浙江省第五届“浙江青年五四奖章”、“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银奖、中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浙江农业农村十大新闻人物等诸多荣誉。

不同茶类茶叶叶底裸露出的真相和秘密


鉴品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常会被遗漏,这就是对叶底的关注。叶底直接告诉了你茶的品质,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叶底并非要泡到最后一道才能看,从冲泡一开始就可以关注它。

我们曾经对比尝试过两款7581(熟普),这是很经典的老熟普,系原昆明茶厂的知名茶品。其中一款茶从冲泡开始,就发现叶底属于过分发酵了,化不开,这就是所谓炭化的叶底。而另一款7581,越冲泡叶底似乎越能恢复活性,正应了7581非完全渥堆发酵的特性。炭化,在很多普洱老茶中会出现,这就是一个值得让人关注的现象。

炭化的岩茶,更多人都喝到过了。有人以为这就是炭焙岩茶的特点,实在是对岩茶的重大误解。所谓炭化,也就是茶叶内质已经受到损伤,没有活力了。传统工艺的上等岩茶,必定炭焙,却又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备百转千折的香韵。

除了炭化,在察看茶的叶底时也会经常碰到焦条和有爆点的茶。焦条多出现在焙火的一类茶,如岩茶,因为吃火过急,就容易出现焦条,喝起来的有烟味,让人不舒服。

爆点或称焦点,是茶叶在炒青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问题。炒青温度过高,或者茶叶在雨天采摘,就容易造成爆点。所以有时一看叶底,就可以知道当时制茶的天气或制茶的手法存在缺陷。

金骏眉的叶底

市面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金骏眉,不说金骏眉的滋味与韵味。其实从叶底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鉴识真假金骏眉。假冒的金骏眉,其叶底有时会出现一芽一叶,甚至还带有芽梗。真实的桐木关金骏眉,其外形全部为芽头,不带梗,不带叶,哪怕是沸水冲到十五道,叶底还依然有活性,滋味上更不用说了,带着明显的薯香,醇和清甜,让人喜欢。从这一点来看,好茶就是好茶,真金不怕火炼。

金骏眉的干茶有金、灰、黑三种颜色,冲泡后的叶底也非常漂亮。能卖出高价的茶,它的做工可是非常到位的。

铁观音的叶底

铁观音更容易从叶底上知道秘密。铁观音的品种,有其独特的叶形,有一定经验的喝茶人,可以轻易地从叶底上看出是否拼配有毛蟹、本山或者黄金桂等其他品种。

如果有绿叶红镶边的传统铁观音,那么叶底一下子就能让人兴奋。可惜,费工的三红七绿铁观音已经不多见了。我们在铁观音的叶底上,多是看到叶底过绿,属于削青或是拖酸的茶。这些茶多在空调房中制作,香气较飘,不聚不实。对于大部份老喝茶的茶客而言,还是喜欢喝正做的茶,这些茶对胃更有好处。正做的铁观音,其叶底相对要偏黄一些,表示发酵程度还能让人接受。

不用说,好的铁观音叶底,摸起来就像绸缎一般。有些茶人,一看叶底就可以知道茶树是两三年的新丛还是六七年的老丛。陈年的铁观音,有卷曲也有条索状的,条索状的年份更老。查看叶底的时候,可以根据其工艺来判断相应的生产年代。

台地茶与大树茶的叶底

最让人感兴趣的,或者就是云南生普的台地茶与大树茶了。先要明白,大树茶根扎得深,相对而言底质深厚。因此大树茶的叶底就显得肥厚软亮、内质饱满。

有没有韧性是区分台地茶与大树茶的重要标准,有些叶底轻轻搓一下就要烂掉,便基本知道这是台地茶了。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新茶而言。老茶因陈放多年的原因,韧性就大不如前了。大树茶除了叶底极具韧性外,揉捏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叶底的胶质与粘性。大树春茶的叶底,非常有弹性。

另外,从普洱茶的叶底可以区分春茶与秋茶。同一山头的春茶与秋茶容易区别,秋茶叶底相对单薄缺少弹性,而春茶就要饱满丰厚一些。

老茶的叶底

虽然说老茶喝一两少一两,但市场上的老茶却不见减少,反倒在人们的追捧下变得越来越“多”。这里面,就有可能存在做假的老茶。

假老茶的叶底,缺少活性,有焙火痕迹

有些所谓的老茶,是新茶在短时间内一焙再焙做出来的,既没有陈茶的醇厚,又缺少入口即化的口感,唯独就是火气甚重。察看叶底,往往发现,叶底看起来非常干燥,多有烘焙过度的痕迹。好的老茶,哪怕存放三四十年,也应该有它的生命力,在历经水与火的考验后,慢慢展示出其初的面目。

泡茶是学问,敬茶是修养,存茶是技巧!


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

人在茶中,与佛相通,佛在心中,与茶共融。

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水静无波。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

人人都会喝茶,但不一定会泡茶。当前,茶叶品类繁多,水质差别明显,冲泡技术各不相同,每个人泡出的茶色、茶香、茶味必定不同。

即便拥有好茶、好水、好茶具,若没有掌握好泡茶工艺和技术,也难真正泡出一杯好茶。

本是一泡好茶,可为什么你泡出来滋味那么苦涩、香气那么低沉,甚至让喝的人都怀疑起这款茶是不是值得买。

而有些人却往往能将一泡很通的茶,泡出它最好的那一面。要把一泡茶泡好了,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泡茶是技术更是学问

泡出一杯好茶,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水质、水温、茶量、时间、心情。

一是水质

水为茶之母。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鱼得水活跃,茶得水则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出处)、活(流动)、甘(甘甜)、清(洁净)、轻(分量)”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

茶圣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得出用于泡茶的水质评价结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自来水最差。

二是水温

水温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

通常,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品类、制茶原料密切相关,比如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需用沸水直接冲泡,而细嫩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则需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

具体而言,龙井、信阳毛尖等高档细嫩绿茶宜用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乌龙茶等青茶宜用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等蒸压茶宜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冲泡,最好是煎煮后饮用。

三是茶量

你是否知道,泡不同茶类除了放不同量外,还要考虑泡茶器的容量,并不是所有的量都是放3g、5g或者7g。家里有电子称的如果轻松记住两个数据就基本上不怕出大错了。

盖碗容量为110ml的时候,红茶、绿茶、白茶、花茶、黄茶等这一类,一般3g就可以来一泡了,而乌龙茶、黑茶、普洱茶一般要7g到8g才能成一泡。正常来说,按照这个比例,茶叶基本都处于比较适口的状态。

但是具体的量,可以根据自己浓淡的口感,再在这个基础上面自己调整。没有称的小伙伴就是考验眼力的时候了,这个是要靠长期泡下来的感觉。

红茶、绿茶最简单刚刚覆盖盖碗底部就可以了,它们要求得并不多。

白茶如果不压饼,一般比较飘逸蓬松。像白牡丹、寿眉就得占盖碗的二分之一,银针大约占四分之一,饼茶就占盖碗的五分之一。

条形乌龙,只需要盖碗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体积就行。紧实的球形乌龙茶一般更重,只要盖碗底部铺满就好。

普洱茶饼(紧压茶)一般密度较高,只需占盖碗容量的五分之一就能轻轻松松给你一泡好茶。

四是时间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与茶叶品类、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有一定联系。

首先,注水的时候水柱最好不要直接和茶冲撞,这样才能使茶汤更顺滑。

其次,水线的粗细不同,出来的茶汤香气、滋味也是不同的,水线粗有利于香气的激发,水线细能够让茶汤的内质表现得更好。

同时作为新手的话,只需要注意在注水的整个过程不断断续续,保持注水的节奏,达到顺畅的状态就可以了。

盖上盖子才着急忙慌地掰着手指,在心里默数出汤时间,然后一个不小心,出来的茶汤又苦又涩,难以下口。出汤时间,其实非常重要。

对初学者来说在盖碗注满水后,按照我们提到的冲泡计时大致不会出错。当然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浓淡喜好来调整冲泡时间,先奉上茶评冲泡标准规则表。

一定要记得,出汤时间是从盖上盖碗盖子开始算起的,不是从一注水算起的。

五是心情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关键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韵,也是与自然的对话。

在茶艺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态的体现。唯有在平常心态下,才能泡出最优质、最纯正的口感。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质、水温、茶量、时间、心情,还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总之,泡茶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值得爱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敬茶是礼节更是修养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传统。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两晋、南北朝时期,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当时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唐宋以来,以茶待客更是成为一种日常礼节。

至今,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等区域甚至还有“敬奶茶”的习俗。

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写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名句。

唐代茶者刘贞亮在诗词《饮茶十德》中写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普通家庭邀请宾客饮茶,以示对客人的欢迎;文人骚客将茶端至客人面前献与客人,以示对客人的敬意。

通常,敬茶包含四个环节:备茶、取茶、敬茶、续茶。在备茶中,准备用来泡茶的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等茶具一定要洁净,待宾客坐定后,主动询问客户是否对所饮的茶有特殊的要求。

在取茶中,要用茶勺、茶匙等专用的器皿,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尽量不用手抓,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在敬茶中,茶杯应放在宾客右手的前方,请客人喝茶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手指不能触及杯沿。

在续茶中,从桌上端下茶杯,双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可体现举止文雅。当宾主边谈边饮茶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

茶是水,水是财


茶是水,水是财。喝茶既聚人气,又聚财气。分茶的器皿叫“公道杯”,寓意利分百家,公平公道;盖碗又叫“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寓意天地人和。俗话说,和气生财,茶中既蕴含着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喝茶自然是既聚人气,又聚财气的事情,对于一个成功人士而言,人气和财气都是必不可少的,喝茶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提升自身修养茶能使人沉稳、宁静、平和。喝茶谈生意,多了一份亲切感,可以让生意变得不那么仓促,有礼有节,考虑得周全得当,互不吃亏。因此,商人们大多都会选择在茶桌上谈生意,因为在茶桌上能使人更冷静,更清醒;如果在酒桌上,人们未免会难以自持,以至为逞一时之快,意气用事,造成不可挽救的失误。除此之外,茶道犹如商道,商道亦如茶道。作为一个成功人士,除了拥有一定的资本之外,人品及自身修养同样重要,而喝茶则是修炼自身修养的一个好方法。以茶敬人,淡而纯,纯而静,静才能修身养性。经商之道,很多人都懂,真正做到的人少,为企业长久计,还需不时“问茶求道”。以茶之苦,品味人生成功的路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路上势必要披荆斩棘,克服重重险阻,淌过急流险滩,最终方能踏上成功的路途。喝茶也一样,不会一入口便是甜的,初饮之时,苦涩、凛冽,渐渐地,苦涩退去,转为甘甜,就像人的一生,苦尽甘来。喝得了苦茶的人,也能承受得住生活的苦,自然也享受得了苦尽甘来之后的甘甜。当你人生辉煌,放纵任性的时候,喝一杯茶吧,多些清静,去些杂念,没啥不好;当你人生低落,无助茫然的时候,喝一杯茶吧,拈茶微笑,享受人生,总会再起。

壶为茶活“茶是水,壶是火;茶是女人,壶是男人”


原标题:壶为茶活

喜欢喝茶,由此喜欢茶壶、茶杯。一个偶然的机会,参观由翰海举办的“台湾茶事”专场拍卖会预展,结识了几位台湾来的茶人。

“茶是水,壶是火;茶是女人,壶是男人”。与来自台湾的陶艺家蔡中南老师刚见面,他就意味深长地对我说。

曾经听台湾画家王三庆提起过,台湾有一位陶艺家蔡中南,做的壶一点不比宜兴的差,甚至好过宜兴壶。用蔡中南做的新壶泡茶,不仅没有泥土味,口感还十分甘甜。王先生告诉我,蔡老师一家在深山里穴居,住在崖壁上,房子都是他亲手搭建的,不管外面下多大雨,洞穴中也不会落一滴水。蔡老师年轻时因为喜欢喝茶,买了不少宜兴的大师壶,但泡茶都不如意,于是,他开始自己做壶。他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在深山里做壶一待就是三十年。找土、配料、烧窑,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令他满意的茶器。

我了解到蔡中南先生的传奇经历,面对安详平和的蔡老师,不由得肃然起敬。他使用泡茶的壶看似极普通,没有繁复的工艺,没有五彩的泥色。蔡老师根据不同的配方土采用不同的烧结温度,制成各种不同款式的茶壶、茶杯,呈现茶汤最完美的内涵。用蔡老师的话说,喝茶要讲究点。当年,就是因为要讲究点,蔡老师搭进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做出外观不是很精致、但泡茶非常好喝的壶。

接过蔡老师递过来的茶杯,我好奇地问了他一个问题,宜兴的能工巧匠制作了那么多造型精美的壶,怎么就没有一把称心如意的呢?蔡老师笑而不语。后来话题转到寻找胎土的经历,他讲起其中的艰辛,一次冒着危险,在火山口采到了寻找多年的火山灰。经过与各种泥土混合,终于配出适合做壶的泥料。说到烧窑,蔡先生问我,现在的陶艺家多少人懂配料,多少人会烧窑?其实,一把好用的壶,从选料、成型到烧窑,所有工序都是相关联的。我了解到,蔡老师每窑只烧一把壶,因为柴窑烧制时,窑里最佳的位置只有一个。用最好的泥料、最好的窑位、最好的窑温,才有可能烧制出最好的壶。

说到窑温,让我想起,一位专收老紫砂壶的藏家周先生曾谈起许多大师的壶为什么泡茶不好喝,原因是为了保证成品率高,避免烧坏,炉温比正常的要低。这样一来,大师的壶成了“夹生饭”,泡茶有泥土味,中看不中用。周先生打个比喻说,焖米饭最好吃的是结了嘎巴,但这有风险,火候稍过饭就糊了。大师的壶都是用来观赏的,很少有人舍得用来泡茶。于是,烧制时考虑最多的是不能烧坏了,而忽视了壶为茶活的简单道理。而蔡中南偏偏把好用放在了好看的前面,于是留着长发进山,蓄着长须出山。

蔡中南讲究茶器,但不追求外在形式上的奢华,而是返璞归真。他就地取泥,摒弃壶艺,只求好用。由蔡老师做壶的执著,我感悟到,茶器,其实只是问道的引子……

什么是“茶虫”?有“茶虫”是好是坏?


近来有不少茶友问,说茶饼上有一些小虫子,这茶还能喝吗?也有一些客人在买茶叶时问,这茶这么多“虫眼”,还能喝不?

首先,关于“茶虫”,我们应该要分为2种,一种是大家经常看到的白色小虫,另一种是灰黑色的小虫。实际上我们看到较多的是白色小虫,这种小虫并不是吃茶叶的“茶虫”,它们只是喜欢吃包装棉纸的“纸虫”,而另一种灰黑色的虫子才是真正的“茶虫”,据了解这种“茶虫”只吃茶叶。可惜在市场上见过这种虫子的人寥寥无几。

【纸虫】

白色小虫,市场上的人都管他叫“纸虫”,至于“纸虫”是昆虫科上的哪个品种,作为一个外行人实在难以鉴定。在市场上,大家不难发现一些普洱茶的棉纸出现各种小洞,这些小洞行内人管他叫“虫眼”,这些“虫眼”正是纸虫所为,幸好这种小虫只爱吃棉纸,所以对普洱茶的品质也没多大的影响。

话是这么说,但总要处理它们,要想对付这些“纸虫”,很简单,大家先用毛刷把茶叶扫干净,然后把茶放于通风透气并且干燥的地方存放即可,然而对于网上较为极端的“暴晒法”和“冷冻法”,个人表示不太认同,因为茶叶经过暴晒或者冷冻后极有可能影响其品质。

【茶虫】

茶虫的特征:以前出现的那种小茶虫是白色的,跑得挺快的,有点像蛐蛐,很小个,蚊子大小。还有黑色的小茶虫,也是个子很小,那是原来白色茶虫的后期了。

真正的“茶虫”是灰黑色的,生命周期不长,多半是死在茶里面,久了就和茶叶混为一体。据一些老茶人所说,“茶虫”是极为有益的,在一些品质好的普洱茶成品里会出现,它们专门吃茶,而且爱吃好茶,死后即会成为茶的一部分。

据说这种茶泡出的汤色、口感、耐泡程度都比陈了50年的生普更漂亮更好喝。说起“茶虫”,不得不说的是“龙珠茶”(也称虫屎茶),这种茶是指“茶虫”吃了茶叶后拉出的便便经过特别加工而制成的,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

茶虫一般生命周期不长,不需要其他的加工工序,死在茶里面久了就会和茶混为一体了。

(温馨提示:“茶虫”是出现在正常仓储和正常陈化环境下的,切勿和存放于受潮环境下的普洱茶所招惹的虫子相提并论哦!)

不管怎么说,茶叶上有虫子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此大家对于茶叶的存放和仓储必须认真小心,同时亦要定时检查,避免虫子滋生,当然,如果你的普洱茶出现了真正的“茶虫”,那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变色的茶汤是好是坏?


学生发来两张照片,刚泡好的茶汤和放了一宿的茶汤——后者的颜色明显比前者深。

学生问:为什么?

的确,很多茶汤在放置一段时间后汤色都会变深。这是因为,茶汤里的多酚类物质被水中和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了深色的色素。

一般说来,浅色的茶汤变色比较明显,而红茶或者普洱熟茶茶汤本身就是红色的,即使变深也不大看得出来。氧化程度轻的茶比氧化程度重的茶更明显,因为氧化程度轻的茶汤里可被氧化的多酚类物质更多多。大叶种鲜叶为原料的茶汤比中小叶种为原料的茶汤变色更明显,也是因为茶汤里含有的多酚类物质相对比较丰富。

“那可不可以说,容易变色的茶多酚类含量高,因而质量比较好呢?”学生问。

“当然不可以了。茶汤变色是茶多酚被氧化的结果,但促使茶多酚氧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冲泡同一种茶时,泡茶用水中铁离子含量高的时候,茶汤容易变色;再比如,泡茶用水的pH较高,呈碱性时,茶汤也容易变色。所以啊,这句话正着说成立,倒着推理就不成立……”

学茶时会遇到很多“正着说成立,倒着说不成立”的情形。学习茶艺,也是培养和锻炼逻辑思维的过程——大概,这可以算是学茶的意外收获吧。

本转自/于老师说茶

丈夫是茶 妻是水,家是一壶茶


家是一壶茶,丈夫是茶妻是水。

女人是水,不同的水质能泡出不同口感的茶;男人是茶叶,不同的品质都让水拥有不同的味道。 

当甘甜的泉水遇到劣质的茶叶,她就用她的纯净冲淡他的苦涩;当优质的香茶遇到了口感生硬含有杂质的水,他用他的淡雅和回味掩盖她的青涩。甘甜的泉水和优质的香茶相遇,茶水的味道就会登峰造极;劣质的茶叶和劣质的水组合,除了解渴之外就没有了什么建树。 

女人是水,恰到好处的温度可以把茶叶的味道推向极致;男人是茶叶,繁多的品种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水温。

人生如同品茶。头一壶茶,沸腾的水和醇厚的茶叶第一次邂逅,彼此的陌生和新鲜感相互吸引着对方,碰撞后的结果是浓郁的味道让茶水终生难忘;第二壶茶是温度适中的水与经历过洗礼的茶叶再次相逢,降温的激情和共同走过的路却让它们唇齿相依,尽管茶水的味道变淡,却搭配的恰到好处,让茶叶和水携手并肩一路前行;三次相遇,颜色黯淡的茶叶和近乎恢复本色的水依然是茶水,尽管快没有了茶的味道,但它们依然彼此拥着对方,守望着过去的日子……

茶壶中茶叶和水的组合就像家庭中夫妻的组合,从相遇到相知到相爱,时间从鬓角间悄然滑过,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带走了他们的生命,也带走了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但在岁月的长河里,却依然有那么一朵小浪花翻滚的痕迹不曾磨灭。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293.html

上一篇:一段人生一盏茶一分钟,与茶结缘

下一篇:惜茶以惜物 静品以静心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