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形态的沿革从紧压茶到散茶

2019-12-19

中国早期加工茶的主要形态是以饼茶为代表的紧压茶。到了唐代,随着饼茶制作工艺的发展完善,饼茶出现了很多的品种,如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写道:“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在上面这段话中,陆羽将当时的饼茶分成了八个品类,其特点分别是:胡人靴——饼面有皱缩的细褶纹;犎牛臆——饼面有整齐的粗褶纹;浮云出山——饼面有卷曲的皱纹;轻飚拂水——饼面呈微波形;澄泥——饼面光滑;新治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竹箨——饼面呈笋壳状,起壳或脱落,含老梗;霜荷——饼面呈凋萎的荷叶状,色泽枯干。前六种都是优质茶,后两种则为劣质茶。

在以饼茶为代表的紧压茶盛行的同时,其他形态的茶类也开始出现,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就提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宋史•食货志》也记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这里的“片茶”,指的就是紧压茶。

到了明初,茶叶的主要形态发生了重要转变。因为制作紧压茶过于耗时费工,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有损茶叶的香味,因此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下诏废除了以往作为贡茶的龙团的制作,而改以散茶进贡。从此以后,散茶就成为了中国茶叶的主要形态。

Cy316.com延伸阅读

紧压茶知识


紧压茶产生是什么原因

紧压茶是为了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存方便,将茶压缩干燥,压成方砖状或块状,为了防止途中变质,一般紧压茶都是用红茶或黑茶制作。紧压茶一般都是销往蒙藏地区,这些地区牧民多肉食,日常需大量消耗茶,但居无定所,因此青睐容易携带的紧压茶。

紧压茶历史发展过程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

紧压茶加工中的蒸压方法与我国古代蒸青饼茶的做法相似。

紧压茶生产历史悠久,大约于11世纪前后,四川的茶商即将绿毛茶蒸压成饼,运销西北等地。到十九世纪末期,湖南的黑砖茶、湖北的青砖茶相继问世。紧压茶独具的品质特性是,除了它具有较强的消食却腻,适应各地少数民族特殊的烹饮方法之外,是它具有较强的防潮性能,便于运输和贮藏。由于过去产茶区大多交通不便,运输茶叶是靠肩挑、马驮,在长途运输中极易吸收水分,而紧压茶类经过压制后,比较紧密结实,增强了防潮性能,便于运输和贮藏。而有些紧制茶在较长时间的贮存中,由于水分和湿度的作用,还能增进茶味的醇厚。

所以直到如今,以各种茶类加工制作的压缩茶,不仅在国内是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要量多,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销售量。

紧压茶审评


黑茶

黑茶成品分为砖块形和篓包形的有黑砖、花砖、特制茯砖和普通茯砖四种产品;篓包形的有天尖、贡尖和生尖三种产品。

审评砖形茶应注重外形平整,厚薄一致,四角边缘分明,包装文字,计量达标;具褐润的汤色,纯正的香气,醇厚不涩的滋味,深褐色的叶底。每件单位净含量允许正差1%,负差0.5%;块重正差2.5%,差1.25%,梗的长度,茯砖、黑砖不超过3cm。

沱茶

紧茶的一种,产于云南和四川。云南下关茶厂生产的下关沱茶,以青毛茶为原料;普洱沱茶,以普洱茶为原料。重庆市重庆茶厂生产的山城沱茶和特级沱茶,以内销、边销为主,少量出口。

感官品质 沱茶不分级。碗臼形、紧实、光滑。以青毛茶、绿茶为原料的沱茶,色泽墨绿,汤色黄深,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叶底暗绿。普洱沱茶,色泽暗褐,汤色深褐,是陈香,滋味浓厚,叶底黑褐。

理化指标:

重量:50g、100g、250g

水分:≤9% 灰分:≤7.0%

茶梗:≤3%

非茶夹杂物:≤0.2%

卫生标准:与边茶类同

包装:GB7718

紧茶审评

紧茶审评方法不一,有的称取5克茶叶,在审谰杯内冲泡8至10分钟,也有4克在200毫升沸水中泡5分钟。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对紧茶一律使用“通用型感官司审评方法”,所不同的是必须将紧茶的块捻开后,再称样开汤审评。对茯砖茶评分,参照表。

特茯砖茶评分参考

项目级别品质特征给分权数外

形甲砖面平整,棱角分明,黄花偏及茂盛,色褐润,无黑、白霉94±430%乙砖面尚平整,色褐润,砖芯开花欠匀,有少量白霉84±4丙砖形欠完整,色黄枯,黄花不盛,稍有黑霉74±4汤

色甲黄橙尚亮94±410%乙浅黄84±4丙暗褐74±4香

气甲有桂圆香94±420%乙陈香84±4丙粗老气74±4滋

味甲醇厚94±425%乙纯和84±4丙粗薄74±4叶

底甲褐黑,尚匀94±415%乙褐黑,粗老84±4丙暗黑,粗老多梗74±4

紧压茶介绍


将茶叶经过高温、高湿与压力蒸、压的方式加工成饼型、砖型、团型等等,称之“紧压茶”。早年多数以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所生产的滇青、黑毛茶为原料加工。普洱茶、千两茶、茯砖、黑砖、六堡茶等均为代表性紧压茶品。紧压加工中的蒸压方式与古代蒸青饼茶的做法相似。紧压茶生产历史悠久,大约于11世纪前后,四川的茶商就已经将绿毛茶蒸压成饼,远销西北等地。

古代紧压茶崇尚制作工艺,在茶面上紧压成多种图形,蔚为风潮。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蒸青饼茶过于奢华,一度废团为散,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下一道诏令“……罢造龙团,唯采芽茶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及紫笋”。紧压茶自此消失于朝野,唯有边销茶仍以紧压方式存在;也因此时代背景,百姓们认为边销茶都是次级、低档茶品,从此紧压茶成为非主流茶品。清朝,普洱茶成为贡茶后,使得紧压工艺进一步发展。近代,紧压茶多为边疆少数民族主要植物营养素来源,也是华人世界药用茶品。此时紧压的原因,主要在于方便运输与长期储存,符合茶品实际需求。

1999年开始,台湾兴起普洱茶热潮,紧接2002年大陆经济发展带动消费水平,对于云南普洱茶的注目超乎预期。新一波热潮更引发新、马、日、韩等国的注意,“云南普洱茶”由此成为紧压茶的代表。

如何冲泡紧压茶?


比起常见的散茶,紧压茶的冲泡更具有难度。在此就专门讲讲紧压茶的难点与特点。

常见的紧压茶品类

茶叶根据发酵度,分成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六大类。其中,最为常见的紧压茶是黑茶和白茶。黑茶中,例如云南的七子饼茶、下关沱茶,湖南的千两茶、茯砖,四川的康砖,湖北的青砖等等。白茶中,银针、牡丹、寿眉都有紧压的茶饼或茶砖。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乌龙茶和红茶也偶有紧压的产品,但还算不上主流趋势。

茶叶为何要紧压?

茶叶紧压,最主要目的有三。

第一,利于运输。那时候交通不便和落后,要把茶叶运输到很远的地方。而将茶叶压制成饼之后,搬运途中再也不怕碰碎了,降低了运输难度以及成本。

第二,利于仓储。紧压茶体内的温度、湿度更稳定,存储时,会更加均匀、持久。经过高温蒸压,茶叶中一些低沸点的青涩味物质随着高温蒸发后减少,存茶基础就比散茶好。

有的人说,散茶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陈化速度会更快啊!散茶是与空气接触多,但也会导致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更快挥发掉。

第三,利于销售。紧压制作完成后,通常都是固定的斤两。说好了要几饼,直接出货就好。只需要点数,不需要称重,省去了销售的环节。

冲泡紧压茶需要合适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紧压茶制作时,茶叶被一层层叠压起来。因此在冲泡之前,通常需要经历撬茶的过程。除去常规的泡茶器与品茶器,紧压茶的冲泡还需要一把茶刀。我们以白茶饼为例进行讲解:

第一步,找到层与层之间的衔接点。

第二步,将茶刀顺势插入茶饼。

第三步,缓慢地横向移动茶刀。

第四步,找好支撑点,垂直撬动茶刀。

这样,一块茶饼就顺利地拆下来了。撬茶和取茶时,要尽量保持完整度。

特别要注意,10克以下的小茶块或小茶沱,没有撬茶的过程。

冲泡注意事项

茶叶紧压之后,非常不易被泡开。冲泡时,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重要。

我们以安化黑茶为例。100℃沸水注入壶中,浸泡一分钟后出汤,汤色仍然浅淡。由此可见,水虽沸,也只是打湿了紧压茶的表面,还未触及紧压茶的中心部分。

正确的操作如下

第一步:用100℃沸水,将紧压茶浸泡30秒。

第二步,出汤后扣上壶盖,静候1~2分钟。

第三步,待紧压茶表面的水分慢慢向干燥的中心渗透,再继续用沸水冲泡。

特别要注意,紧压茶浸泡时间,是先长后短。方法掌握好,才能得到一杯美味的茶汤。

紧压茶如何审评


黑茶

黑茶成品分为砖块形和篓包形的有黑砖、花砖、特制茯砖和普通茯砖四种产品;篓包形的有天尖、贡尖和生尖三种产品。

审评砖形茶应注重外形平整,厚薄一致,四角边缘分明,包装文字,计量达标;具褐润的汤色,纯正的香气,醇厚不涩的滋味,深褐色的叶底。每件单位净含量允许正差1%,负差0.5%;块重正差2.5%,差1.25%,梗的长度,茯砖、黑砖不超过3cm。

沱茶

紧茶的一种,产于云南和四川。云南下关茶厂生产的下关沱茶,以青毛茶为原料;普洱沱茶,以普洱茶为原料。重庆市重庆茶厂生产的山城沱茶和特级沱茶,以内销、边销为主,少量出口。

感官品质 沱茶不分级。碗臼形、紧实、光滑。以青毛茶、绿茶为原料的沱茶,色泽墨绿,汤色黄深,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叶底暗绿。普洱沱茶,色泽暗褐,汤色深褐,是陈香,滋味浓厚,叶底黑褐。

理化指标:

重量:50g、100g、250g

水分:≤9% 灰分:≤7.0%

茶梗:≤3%

非茶夹杂物:≤0.2%

卫生标准:与边茶类同

包装:GB7718

紧茶审评

紧茶审评方法不一,有的称取5克茶叶,在审谰杯内冲泡8至10分钟,也有4克在200毫升沸水中泡5分钟。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对紧茶一律使用“通用型感官司审评方法”,所不同的是必须将紧茶的块捻开后,再称样开汤审评。

紧压茶饮用法


-

紧压茶的饮用,至今仍沿用我国古老的传统饮茶方法。据三国魏张揖《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当时饼茶的饮用方法是:“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另外,还要“用葱姜芼之”,以调和茶味。到了唐代,据陆羽《茶经》记述,虽然当时茶叶“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之分。但饮用时粗茶要先击细,散茶要先干煎,末茶要先炙焙,而饼茶则需先捣碎,然后入瓶中,注入开水烹煮,方可饮用。至于调料,比三国时更多,还有用红枣、薄荷的。只是到了宋代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饼茶、团茶等紧压茶已为散茶所替代,从此茶叶用方法亦由冲泡替代烹煮。人们为追求茶的“本味”,“清饮”之风也逐渐代替了原先的“调饮”之习,使饮茶方法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

但是,一千多年来,这种古老的饮茶方法,仍受到我国边疆地区兄弟民族的喜爱。这种传统的饮茶习俗,仍为我国边疆地区兄弟民族所保留,只不过是现今的紧压茶加工工艺,以及饮用方法,有所改进与创新罢了。

目前,我国生产的紧压茶大多为砖茶。由于砖茶与散茶不同,甚为紧实,所以,用开水冲泡难以浸出茶汁,饮用时必须先将砖茶捣碎,在铁锅或铝壶内烹煮才可。而且,有时在烹煮过程中,还要不断搅拌,以使茶汁充分浸出。另外,饮紧压茶的兄弟民族,主要集中在西藏、新疆、内蒙古一带,属高原地带,气压低,烧水不到100℃就沸腾,如果用冲泡法泡砖茶,茶汁更不易浸出,这也是紧压茶为什么不能用冲泡法,而需用烹煮法才能饮用的原因之一。只是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习不同,才使紧压茶的调制方法有所不同罢了。

藏族同胞习惯于将紧压茶调制成酥油茶饮用,惟对紧压茶的爱好有所不同,拉萨一带爱喝四川的康砖和云南的紧茶,昌都地区则爱喝四川的金尖。他们调制酥油茶时,先将砖茶捣碎,放在锅内煮沸,滤出茶汁,倒入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打茶桶内,再用一个特制的搅拌工具插入茶桶,不断搅拌,使茶汁、酥油、食盐混合成白色浆汁,然后倾入茶碗,就可饮用。牧民在外出放牧时,也有的把砖茶捣碎放入一只小土陶罐内,加入清水、食油和奶子煮沸,再用竹棒不断搅拌,使之相互混合,然后倒出饮用。这种茶,藏族称其为奶茶。在平时,亦有一些藏族家庭,采用比较简单的饮用方法,只是将砖茶捣碎,放上清水,加些盐巴,而后煮沸10多分钟,再慢慢搅拌几下,待茶汁充分浸出后,即可倒入茶碗饮用。这种茶,藏族同胞称其为盐茶。不过,逢年过节,一定要调制酥油条,美美地喝上一顿。

住在内蒙古的蒙古族兄弟,特别是那里的牧民,最爱喝紧压茶,不过,锡林格勒盟和伊克昭盟的牧民大多爱喝青砖茶,乌兰察布盟、巴颜淖尔盟的牧民以及呼和浩特一带的回民,最爱喝黑砖茶。虽然内蒙古各地喝紧压茶的方法略有不同,但大多数牧民共同的饮用方法是,先将砖茶劈开砸碎,然后抓一把放入铝茶壶内,再加上清水煮开,然后加入奶子和食盐,经少许搅拌,即成为咸奶茶,供一日早、中、晚三次饮用。

新疆各兄弟民族,虽然大都喜喝紧压茶,但对紧压茶要求不一,以致饮用方法也不一样。维吾尔族兄弟主要饮用的是茯砖茶。不过,南疆地区的做法是将茯砖茶打碎,投入长颈铜茶壶内,再加入少许研细的桂皮、丁香、胡椒等佐料调味,尔后加上适量清水煮沸,调成香茶,与一日三顿饭共饮;北疆地区的做法是将茯砖茶打碎,投入铁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加入鲜奶或奶疙瘩以及少量食盐,调制成奶子茶饮用。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等同胞习惯于喝米砖茶,其做法是先将米砖茶打碎,投入壶中,加入清水,在火炉上烹煮成浓茶汁,然后将浓茶汁注入茶碗,加上少许食盐和适量奶皮子,最后冲上刚烧沸的开水,使之成为咸香可口的奶茶,即可饮用。有时,他们也喝不加食盐和奶皮子而放方糖的甜茶。回族兄弟主要饮用茯砖茶,也有喜欢喝黑砖茶的。方法是将砖茶捣碎成小块,放入壶中,加入清水,煮沸3—5分钟,即可饮用。这种茶,回族兄弟称其为喝清茶。不过,也有喜欢喝奶茶的。如果是喝奶茶,那么,只要将上述已煮开的清荼,注入已煮好的牛奶中,再加些食盐后就成了。

综上所述,紧压茶的饮用方法,与其他众多的饮用方法相比,至少有三点不同:一是饮用时先要将紧压成块的茶叶打碎;二是不宜冲泡,而要用烹煮的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三是烹煮时,大多加有佐料,采用调饮方式喝茶。

鉴别紧压茶的质量


紧压茶的花色品种很多,品质要求各异。松紧度方面,黑砖、青砖、米砖是蒸压越紧越好,而茯砖就不宜蒸压过紧。色泽方面,金尖需猪肝红,康砖则要棕褐色,汤色方面,沱茶以橙黄明亮为正常,叶底方面,康砖以深褐色为正常,紧茶、饼茶则以嫩黄色为佳,香味方面,米砖、青砖有烟味是缺点。含梗量方面,米砖不含梗子,而茯砖、青砖允许含有一定比例的当年嫩梗,不得含有隔年老梗。囊压茶的品质检验,应对照茶叶标准进行实物评比。

(1)个体产品:分里茶、面茶的个体产品,如青砖茶、紧茶,圆茶、饼茶等,先评整个外形的匀整(形态端正、棱角整齐),松紧(厚薄或大小一致)、洒面(是否包心外露,起层落面)等三项。再将个体分开,检视梗子嫩度,里茶、面茶有无霉烂、夹杂物等情况。

(2)成包产品:不分里茶、面茶的成包产品,如湘茶、六堡茶、茯砖等,就其包内取出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分取试样约100克,倒人审茶盘中。一般看其嫩度(梗叶老嫩及色泽两项),六堡茶看其嫩度,净度和条索三项。茯砖除看外形的梗叶老嫩和色泽程度外,还要看“发花”是否茂盛普遍。 内质审评,一般看汤色的红、明度及叶底色泽和嫩度,并检查香气、滋味是否青、涩、馊、霉等气味,以及是否符合各种紧压茶的品质要求。

生茶:为何紧压茶多而散茶少?原因是理由?


散茶:保持茶叶原本零散的外形,

未压制成片、成团的茶叶。

紧压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

成圆形、砖形等形状的茶叶。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生茶多以紧压茶的形态出现,例如饼茶、沱茶、砖茶,却少有看到散茶。

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为了方便保存和运输?更利于茶叶内质的转化?形态到底能否影响内质?

以下,我们基于普洱生茶收藏、寓意、内质转化的三个方面,展开聊聊为什么普洱生茶更适合制成紧压茶。

一、收藏:它是可以喝的古董

①收藏普洱茶,目的在于获得其转化后的良好品质和实现其增值意义。

同一款茶,经高温蒸压、烘焙制作而成的紧压茶,其低沸点青涩味物质也随之减少,滋味更为醇厚。

而散茶与空气接触面大,陈化快,内质的转化效果和保存效果差,茶汤容易偏寡淡,没有力道和底韵,软弱无力。

从这一基础上,决定了紧压茶的初始品质优于散茶。

②紧压茶的体积小,便于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

二、寓意:它是宇宙秘密的其一体现

普洱紧压茶除了饼茶之外,还有砖茶、沱茶等形态,既有圆也有方,巧妙地体现了古代阴阳学“天圆地方”这一哲学思想。

古人讲天圆,用来描述时间的特点;古人讲“地方”,用来描述方位。“天圆地方”讲的是时间和空间,讲的是宇宙的秘密,而时间与空间,恰恰也是普洱茶不言而喻的秘密。

三、内质转化:它是时间积攒的瑰宝

普洱茶“越陈越香”主要依靠茶叶的自动氧化、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转化三个变化共同完成,在这过程中,若普洱茶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其受氧气、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各为不同。

1.空气接触面

普洱茶的后发酵,主要依靠外在生物酶促进其内含物质产生变化。

散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于紧压茶,散茶茶叶的空气接触面过大,氧化速度会加快,就变成了单一的自身的酶促氧化。

这种孤立的氧化,会导致散茶茶叶其中的苦涩物质过分氧化,而不能与其他物质聚合转化形成丰富口感,茶汤口感趋向平和,同时也会导致香气等内含物的散失。

普洱茶内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化合物,是普洱茶厌氧发酵的产物。这种宝贵的化合物,是在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连续转换的发酵模式下衍生而出的。

散茶茶叶空气接触面加大,离开厌氧发酵,则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性会有所减少。

这就是为什么散茶不是普洱茶主流形态的原因之一。

2.水分

散茶受水分(轻微变化)的影响比较直接,其物质和香气较易散失于空气中,而留下的内含物中更多的为甜味物质。

而紧压茶较于散茶处于较为稳定的湿度,物质及香气变化平和均衡而不易散失,且有利于微生物发生作用。

3.温度

普洱茶内的微生物,在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下,难以发生转化作用,甚至难以存活。而紧压茶内部的温度较为稳定,当温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时,会使微生物大量滋生,微生物分泌酶的活性也保持均衡,因此,茶叶口感变化也得以均衡。

综上所述,因为紧压茶寓意吉祥、方便储藏、经长时间存放,有更好的后发酵条件,所以市面上的普洱茶多以紧压茶的形态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8349.html

上一篇:鉴别凤凰茶干茶的方法好坏分辨

下一篇:黑茶“捂堆工序”是黑毛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