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重庆沙坪坝:中梁镇永宁寺村开建茶产业生态园

2019-11-30

中国是一个茶叶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而重庆就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适合的气候条件,让重庆这个地方的茶叶在中国茶叶中焕发着生机和活力。近年来,重庆市当地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近日,重庆沙坪坝区中梁镇永宁寺村大岚垭老茶山举行了蔓宁茶产业生态园开工仪式。参加当天开工仪式的除中梁镇机关干部、永宁寺村“两委”工作人员和茶山开发建设专家顾问团队人员外,还有带着镰刀、锄头、铁锹等工具的村民。

大岚垭老茶山海拔600多米,从山脚步行到山顶,大约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里的道路是新劈出的小坡道,两边被茂密的树林和杂草包围着。走到山顶,可看到绵延起伏的大山,一片绿色尽收眼底。写着“践行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红色横幅挂在了开工仪式现场。

“乡亲们,蔓宁茶产业生态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今天终于开工建设了,这是咱们村的大喜事。大家听我说,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带来了政策红利,今后,你们不但可以在生态园打工,还能进行土地入股分红,增收致富的门路可多啦!”开工仪式上,中梁镇永宁寺村党委书记龙光友介绍了蔓宁茶产业生态园的相关情况,并发动村民们积极参与老茶山开发整治。

听了龙光友的一席话,村民们特别高兴,纷纷议论开来。“老茶山真是个宝,开发出来后将吸引更多游客,我们可以办农家乐,种出的蔬菜水果也不会愁销路”、“这个项目实施后,将让我们的村庄越来越漂亮。”简短的开工仪式后,大家带上工具,开始对荒山坡进行开山劈路,为老茶树修枝整形。

农民土地入股可分红

中梁镇永宁寺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植被茂密,资源丰富,是天然氧吧。在大岚垭山上,有一块面积200多亩撂荒多年的老茶山,现已成为珍贵的天然野茶。

“虽然身在深闺中,但因资源没有开发利用起来,农民增收的路子仍很窄。”龙光友说到,多年来,当地农民大都以种粮食、蔬菜、畜牧养殖为主,家庭经济收入并不高,如果仅靠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生产,很难让农民真正实现增收致富奔小康。

村级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富起来,就要有项目作支撑。经过多次考察调研,召开院坝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永宁寺村结合国土绿化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响亮提出打造蔓宁茶产业生态园。

“永宁寺村地处歌乐山国际慢城建设的核心区,我们要结合慢城建设,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培育发展农旅融合的慢城建设项目。”龙光友表示,按照规划,生态园除对现有的200亩老茶山进行整治外,还将对周边的800亩荒山坡进行综合开发。在园区修建森林步道、休闲观光亭等旅游设施,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产业园,吸引更多游客到茶山吸氧,享受慢生活,体验茶文化。

“当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独台戏,我们要发动村民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受益。” 龙光友说,茶产业生态园涉及该村大院子社和龙家场社的120多户农民,生态园建设中,实行 “集体+公司+专家+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国家、政府对园区的投入 ,按投入资金不少于10的比例,量化给土地入股的农民,按股分红,农民将承包地入股公司,公司将入股的土地实行保底分红,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 “三变”效应。

“一村一策”推进示范村建设

中梁镇党委书记周仁义认为,蔓宁茶产业生态园是永宁寺村“两委”根据现有业态和现有资源,充分调研后慎重选择的重要集体经济项目,是集体经济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实际行动,镇党委、政府将给予大力支持。“接下来,我们将启动森林步道建设,完善生态园基础设施建设。”周仁义表示,生态园建设将为永宁寺村乃至中梁镇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走向绿色乡村旅游经济强镇打好基础,今年,中梁镇将认真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牌”的工作思路,扎实稳步推进庆丰山、永宁寺、龙泉、新发村四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战略目标。

精选阅读

潭江镇:依托茶园生态环境优势 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时下,将茶叶观光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不仅是对茶园的二次利用,也是促进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潭江镇,依托当地茶园的生态环境优势,将茶园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仅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还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茶旅融合

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韩江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潭江茶早已是“儿孙满堂”。天蓝山绿,树茂林丰,走进潭江镇官下村,潺潺的流水与整洁的村道交相辉映,观望连绵万亩的茶园,呼吸着清新的气息,俨然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潭江镇,茶叶发展的气候已经形成,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即以农产品“三品一标”为目标,从文化底蕴、包装设计、茶叶品质入手,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向优质、安全、品牌方向发展,让潭江茶叶占领到一个更有优势的“高地”。

“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适度规模、择优发展的原则,优化茶叶种植区域结构,重点围绕官溪片区打造万亩有机茶生产原料基地。”彭晓东表示,在建好现有的2.9万多亩高标准茶园的同时,逐步对4万多株珍贵的老茶树进行保护性开发,真正把茶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实行高端定制,全面打响古茶树茶乡品牌。

如何传承“名茶”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近几年异军突起。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建设茶歌、茶艺、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食为一体的茶叶强镇,是潭江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探索。

“每年都会有来自潮揭汕、珠三角等地的游客前来小住几天,该村也借机大力发展新农村特色文化体验游,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官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兵介绍,官下村已经找准定位,依托万亩茶园,打造“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彭晓东表示,计划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融合中华传统茶文化、畲族文化进行规划和建设,再推出一批涉茶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茗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实现茶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延伸茶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平林村:茶产业发展 助推茶农脱贫


平林村的村民先前以传统种养维持生计,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原有茶场倒闭。2013年,政府开始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针对该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外,政府还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采摘

7月5日,位于凌云县泗城镇平林村的桂红茶山云雾缭绕。茶农们一边忙碌地采摘茶叶,一边聊起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平林村是一个山区村落。村民基本靠传统种养维持生计,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一些土地开始荒芜。村里原有茶场因管理不善,也濒临倒闭。

茶园

2013年,在镇里的一次会议上,泗城镇陇照村党总支部书记万崇尚得知了这一消息。万崇尚也是该县一家茶企的负责人,他萌生了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的想法。

这与平林村党支部书记陆启发的想法一拍即合。万崇尚出资转租下平林村茶场600多亩茶园的承包经营权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赠送给平林村60多户贫困户,同时承诺保价收购群众采摘的鲜茶叶。

“春茶上市,每天采茶都得100多元。”贫困户罗树婷告诉笔者,她在桂红茶场分到10亩茶园管护,去年仅采茶一项她就收入了2万多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像罗树婷一样,2016年到桂红茶场承包经营管理茶园的贫困户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

春茶

针对该村村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万崇尚跟村“两委”班子协商决定,由他的茶企负责技术支持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合作社签订略高于市场价收购群众鲜茶叶的协议,帮助村民抱团发展茶叶产业实现增收。目前,村里种植有茶叶的农户基本都加入了合作社,一些丢弃的茶园又开始有人管护了。

此外,万崇尚与村“两委”干部一道,找项目争取后援单位支持,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5月,万崇尚成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此外,他先后获得“百色市劳动模范”,“百色市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潮州五镇完成1065亩生态茶园改造


近半年来,潮州市致力于改造生态茶园打击毁林种茶行为,日前,记者从全市建设生态茶园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凤凰、文祠、归湖、新丰、建饶等5镇共完成生态茶园改造面积1065亩,整治毁林种茶建设生态茶园专项行动也取得初步成效,共组织打击毁林种茶行动40多次,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24起,结案21起。

生态茶园

副市长胡鹏带队实地察看了乃兴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改造现场,观看潮安区茶园改造视频,并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

胡鹏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抢抓机遇,加大投入,通力合作,为建设生态茶园提供有力保障;要在全面整治毁林种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茶园改造工作,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安排,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补齐“绿色短板”,全力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整改工作,完善扑火预案,毫不松懈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要对照考核指标,找准问题,查漏补缺,力争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取得良好成绩。

重庆嘉平镇:猫山茶叶成地区“名片”


猫山茶叶是重庆市江津区嘉平镇的一张“名片”,这里生产富硒茶,每年举办的猫山采茶节也成为重庆地区的一大盛事,该镇茶产业产值3000万元,带动当地2400人就业。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嘉平坐拥良好地理优势,茶业产业发展迅猛,茶文化挖掘齐头并进势在必行。”该镇相关负责人认为。

的确,产业如果没有文化支撑,那么产业就是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做大做强茶产业,让猫山茶这张名片更加闪亮,该镇致力于在提升硬件基础上,做好茶文化这篇文章。

近年来,该镇引导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在参与建设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实现建基地、搞研发、创品牌、拓市场基础上,发动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茶事外交活动,挖掘猫山历史文化,丰富猫山茶文化内涵,采用多种途径传播猫山文化。

茶文化的弘扬,需要看得见,摸得着。嘉平镇立足实际,让企业建设各种茶文化基础设施,迄今,该镇已建成700平方米的茶史馆、茶文化体验馆,让全面感知茶文化成为常态。该镇还通过举办采茶节,茶叶体验游等,让茶产业以活动为支撑,推动文化发展。

今年,该镇引导嘉平学校将学习教育与文化传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断挖掘茶文化。以茶为媒,推动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校外大课堂落地。迄今,1500平方米的学生茶园小基地建设已经纳入学校建设日程,校本教材《茶艺》在学校全面普及,茶的冲泡、饮茶习俗、茶与艺术,已经在全校师生学习生活中实现无缝融合……

春雨化水,润物无声。嘉平镇茶文化如今正悄然进入群众生活:“三杯清茶敬亲人”孝老爱亲优良传统蔚然成风,“书香茶韵”让青少年受到丰厚文化的熏陶。泡一壶好茶,说一段茶史,诵一段茶文,背一首茶诗,写一副茶联等茶文化,正在嘉平成为一种流行习俗。

贵州石阡大屯村“脱贫攻坚”发展茶产业


为了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近年来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围绕“建设好党支部、发展好茶产业、连接好利益机制”的工作思路,将解决经济问题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之路。

村级换届时,优先选任爱茶懂茶愿意发展茶产业的能人。班子成员大都成为“五员村干部”,即:发动种茶的宣传员、带动种茶的示范员、茶园管理的护林员、茶叶加工的技术员、茶叶销售的营销员。在现有5名村干部中,3人擅长茶叶种植、管护、加工,1人懂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1人熟悉财务管理,村干部大都是茶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党员成了茶产业发展的“示范员”。

茶园

大屯村把茶产业定位为“子孙产业”,增强了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园建设管护和茶园面积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积极与省茶科所、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合作,采取太阳能防虫、以草抑草、茶园机械管护、选育优质品种等方式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目前,大屯村实有茶园2230亩,人均0.7亩。通过强化茶叶加工,茶青下树率明显提高,茶园效益逐步显现。206名贫困群众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38人能熟练操作茶叶管护机械;135人熟悉病虫害防治,67人学会了茶叶加工,茶叶产品的品种由1种增加到6种,成功通过QS认证。

今年,大屯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可分配收益15.6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302元。今年有2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平均领取务工报酬2100元。其中,最多的一人领取务工报酬12000元。经济日报记者王新伟吴秉泽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77978.html

上一篇:重庆城口县:种茶技术送上门 助农增收致富

下一篇:湖南黑茶的发展优势有哪些呢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