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2019-11-16

一、茶产业概况

沧源县以山区为主,山区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9.2%,有70%的农业人口生活在海拔1000-2100米的冷凉山区,沧源县结合这一县域特点,形成了“东茶中蔗、西胶”的经济格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4~1957年,从凤庆县、双江县引进茶籽发放给农民,在播种早谷的同时,在早谷地里开始大面积撒播种植茶叶。

1960年,我县首次推广茶籽育苗和开垦新式茶园。2000年我县开始建设高优茶园,截全2013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106712亩,其中群体种老茶园37890亩、高优生态茶园55132亩,有机茶园13690亩(其中:碧丽源11280亩、勐省农场茶业有限公司350亩、佤山茶厂1560亩、糯良乡贺岭茶山500亩)。

截至2013年,采摘面积100217田。沧源县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岩帅、单甲、糯良、勐来、勐角5个乡(镇),合计茶叶面积67855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106712亩的63.59%;其他5个乡(镇)合计茶叶面积38857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36.41%。沧源县的茶叶品种主要有本地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风庆9号、云抗10号、台湾鸟龙、大白毫、紫娟、雪牙白毫、香归银毫等十余种。

全县自主经营茶叶企业6户(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佤山茶厂、勐省农场茶叶公司、联合乌龙茶厂、山川茶叶公司、滇皖茶厂):县内有3个茶馆(云南省沧源县佤山映像茶馆、碧丽源佤山茶谷、沧源佤王府茶楼),茶产业覆盖全县10个乡(镇)、90多个村委会12350户61750名茶农。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1067.2吨、产值2379.86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582.9吨、产值1497.88万元;晒青毛茶产量2880.2吨、产值5134.67万元;蒸烘青绿毛茶产量3069.8吨、产值5442.11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2730.7吨、产值11612.6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805.8吨、产值3771.14万元:普洱茶产量790.6吨、产值3638.22万元;蒸烘青绿茶产量2601.9吨、产值8052.21万元乌龙茶产量151.4吨、产值1408.02万元。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编辑推荐

云南省江城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江城县基本概况

1.地理区位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地处东经101“13′′~1029与北纬22°19~22°56′之间。东部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部与越南接壤,南部与老挝交界,是“一眼望三国”的地方,西部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毗邻,西北部与思茅区、宁洱县相连,北部与墨江县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83千米,其中:中越段67千米、中老段116千米全县国土面积3544.38平方千米。

县城动烈镇海拨1119米,距省会昆明122千米、距普洱市150千米。全县辖5乡2镇50个村(居)民委员会52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分布居住着汉、哈尼、彝、傣、瑶、拉祜等25种民族,总人凵12.4万人江城因江水环绕县境而得名,境内河流众多、溪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县最高海拔位于西北角与宁洱县交界处的狮子岩大山,海拔为2207米,最低海拔位于东部的中越界河一南马河口,海拔为317米。

2.自然条件

江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2℃,全年无霜期在360天以上。年降雨量在2260~2680毫米之间。土壤类型主要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士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

二、茶产业基本概况

江城县野生型古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乡保存最多,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种茶历史久远,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江城县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发展绿色有机茶2014年启动认证有机茶茶园1.1万亩,计划5年时间完成有机茶五万亩。

至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143306亩、采摘亩积136200亩、茶叶总产量14050吨、亩均产量103.16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6100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495亩、有机茶园面积1000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1个、州市级龙头企业数量2个、初制所数量130个、专业合作社数量44个。

1.“水上国际茶叶之路”

江城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历史上以普洱为起点的向外辐射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五条,即东北路一前路官马大道、西北路一滇藏茶马大道、东南路一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西南路宁洱澜沧茶马大道、南路一宁洱易武茶与大道。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从宁洱一思茅一倚象坝一石膏箐一曼克老一圆盘山一阿树察一勐烈街一坝溜渡凵(沿李仙江而下)越南莱洲海防港口,再经海防转运香港、澳门]、南洋等各地,全程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当时是普洱茶销往国外最快捷的条“水上国际茶叶之路”,是当时茶马古道连接海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县城所在地动烈古城是普洱市马背上驮出来的五座古城之一。

十九世纪末期到一一九四二年以前,从普洱、思茅、墨江和易武等地茶叶途经江城大量出口越南,不少普洱、易武的茶庄、茶号到江城勐烈开设分号,如敬昌茶号、江域号、胜利号、福泰隆茶庄、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泰昌茶号、同兴昌茶号、水茂昌茶庄、四合公茶庄、仁和祥茶号、群记茶庄、汇益茶号、丰顺祥、许季瑞、太和样等20余家,成为当时普洱重要的茶叶加工集散地。

2.新时期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城茶产业发展有独特的自然、历史、区位、人文等资源条件。上世纪90年代,牛洛河茶厂走“三结合一体化”的茶叶开发模式,在云南推广学习。茶产业是江城的支柱产业之一,江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江城是发展茶叶极具潜力的一块宝地,真诚邀请中外茶商携手合作,共创江城茶业新辉煌!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西盟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西盟佤族自治县概况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我国的二个值族自治县之一,与缅甸相邻,是我国主要佤族聚居的边境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江三木落”的诞生地。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4%,全境因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形成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温15.3℃,年均降水量2758.3毫米,居云南省之冠素有“雨城”之称。

境内生物多样性非常卡富,广泛分布着山茶科植物。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52545亩、采摘面积18930亩、茶叶总产量2805吨、亩均量57.33千克/亩、尤性系茶园血积37207亩、有机茶园面积600亩、初制所数量51个、专业合作社数量26个。

二、茶产业概况

西盟县境内发现有野生型古茶树群落四大片区,而积达19.4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佛殿山脉,佛殿山是西盟境内的主要山脉和古茶山,西盟县80%茶园分布在这里。佛殿山呈南北走向,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时而云苏缭绕,时而阳光明烟,非常有利于茶叶内质的聚合。高山、茶园、村庄、采茶姑娘在晨雾中忽隐忽现。“红日出茶园”成为佛殿山的一道招牌景致,同时这里的云山雾海也形象地诠释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正含义。

佛殿山古茶山的特点是生长密度高,伴生在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有的每亩达几十株:另个特点是野生型茶树品种多,在佛殿山的天池边发现大片的野生芽苞茶又名滇南离蕊茶同时还发现生长有野生油茶,又名云南连蕊茶等,有南亢野茶、勐卡野茶、班母野茶、大黑山腊野茶等。

这些野茶品种成为茶学界研究茶树进化和变异的重要标本。使佛殿山成为一座宝贵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古往今来,生活在周围的世居民族不时都到山中采摘各种野生古茶树茶饮用,还曾作为进贡佳品和得道高僧的日常饮品。

目前,当地政府为保护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把佛殿山野生茶树群落生长区列为县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还广邀国内外专家学者,结合佤山民族圆茶文化,借助佛殿古茶山的品牌优势和绝佳的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了5.2万亩生态茶园,认证有机茶园,漫山茶园里种植的覆荫树长势非常旺盛,不同时节都有鲜花盛开,不断恢复着生物多样性,鸟飞蝶舞,这些成为佛殿山上一道亮丽的立体茶园风景线。

西盟佤族是解放后从原始社会一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在解放前曾有零星种植茶叶,直到1964年阿佤人民才在佛殿山上开始规模化种茶。如今,佛殿山上建有数十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茶叶初制所,承载着佛殿山生态茶系列产品的开发,推进茶叶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双江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双江县基本概况

双江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距省城昆明627千米,距临沧市政府所在地78千米,距临沧机场59千米,辖4乡2镇72个村3个社区2个农场管委会,总人口17万人,有少数民族23个,占总人口的45%。

双江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居住有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各民族同生共荣,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被称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

双江自然条件优越,北回归线横穿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山地起伏、故地相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年均日照时数2223.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10.9毫米,无霜期352天,气候条件极适宜茶的生长,先民至少3000年前就开始种茶,史料记载:“南宋淳十二年(1250年)李兴北赴考永昌郡南300里,有濮人(布朗族)种茶,市米、布、茶、盐。”可知双江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悠久。

二、茶产业概况

2014年全县茶叶面积17万亩,80%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300米~1900米的山区,其中采摘面积1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达2万亩,全县涉茶人口达13万人,2014年全县毛茶总产量9419.3吨;精制茶生产3643.4吨。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实现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128元,茶叶是双江经济作物种植中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之一。全县茶叶产品形成了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为辐的4类80多个品种,注册商标74个:全县茶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共设置销售网点127个。

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814户,其中:获QS认证精制加工企业42户;组建了勐库大叶茶商会和冰岛茶友协会,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3个;建成了中茶所专家工作站、云南勐库有机茶研究院和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科研教学生产实习基地。有1户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勐库戎氏”“勐康”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勐库”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77吨、产73.4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30.23吨产值47857.32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77吨、产值173.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30.23吨产值78.6万元:普洱茶产量3431.5吨、产值39919.85万元:乌龙茶产量151.4吨、产值1408.02万元。

双江茶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鸟龙茶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双江是中国勐库大叶种茶源生地,勐库大叶种茶是有性群体优良茶树品种,品种纯度高达80%左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作为全国良种推广,20世纪60、80年代,勐库大叶种茶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为国家级茶树良种,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的英豪”“普洱茶之味精”,30多年外运茶籽300余万千克,对我国茶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页献。

1997年发现的勐库大雪山1.27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其原始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它对进一步论证茶树原产于我国云南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价值悠久的种茶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赋予了勐库大叶种茶甘甜醇厚、香高味鲜、气韵悠长的优良特性。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398.html

上一篇:喝凤凰单从茶时最怕那几件事?有哪些哪几种?

下一篇: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