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的秘密!

2019-11-16

日本有茶道,中国有茶文化,但真正让我内心感到敬佩的是伊朗的茶文化,他们对于喝茶特别讲究,精细程度堪比处女座!

伊朗人喜欢在茶泡好之后把茶壶放在特制的茶炉上继续煨着。茶炉中空注水,炉子下面继续加热。这个过程叫做熏茶。

随着温度升高,炉子里的水汽从气孔喷出,不一会茶壶便结满水珠,就像一张汗津津的孩子的脸。这个过程是具有仪式感的,能使茶更入味,视觉上也给人极大的满足感。

由此我便对茶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它是神秘且庄重的。你不需要花太长时间去冲泡它,只要静静等待它散发香味就够了。

怎么会有人不喜欢茶呢?

1、茶叶的分类

我国的茶叶通过制作工艺的不同,划分成了六种茶,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绿茶是不发酵的茶,龙井、碧螺春、蒙顶甘露等都属于绿茶。绿茶在制作时将鲜叶先高温杀青,保持茶叶的绿色,然后经由揉捻、干燥制成。

绿茶

白茶对于不喝茶的人而言可能比较陌生,但其实白毫银针、白牡丹都属于白茶。白茶是轻微发酵的茶,即采摘后不经过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白茶

黄茶同样是轻微发酵的茶,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

需要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放置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自动氧化形成黄色。像我们熟知的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甘露等等,都属于黄茶。

君山银针

青茶其实也叫乌龙茶,是半发酵的茶,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枞和大红袍都属于青茶。它结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做法,所以也同时兼具了红茶浓醇和绿茶清香的特点。

乌龙茶

乌龙茶的主要制作程序有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焙这六个步骤。摇青就是茶叶经过摇动后擦伤叶缘,氧化后使茶叶边缘变成红色。这一步也是形成乌龙茶“绿叶镶红边”特点的关键。

红茶

红茶应该比较为大家所熟知,像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都为红茶,同时正山小种也是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基本制作工艺过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黑茶

而黑茶是最特别的一种,属于后发酵茶,像普洱茶、茯茶、六堡茶都属于黑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

对于黑茶而言,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过程是将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再盖上麻布,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

总得来说,这些茶在外观上差别并不是很大,主要在于香气组成上的差异。若捂住鼻子去品尝,其实难辨雌雄。

绿茶:香气成分以芳樟醇等醇醛类化合物为主,能够给人绿色植物、清鲜的感觉;

红茶:以醇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以甜香为风格特征;

乌龙茶:以橙花叔醇等醇类化合物为主,以花果香为特征;

黑茶:以甲氧基苯类和烯醛类化合物为主,表现出陈年和仓储的风味。

白茶:以茶多酚为主的多个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表现出甘甜、厚重、陈香的口感。

2、怎么挑选茶叶

我们送礼的时候很喜欢送茶叶,但是又对茶叶不了解,只能问老板哪种茶贵就买哪种,但是这样很容易被骗!公子就来教你识别好茶,学会下面几点就可以买到上乘茶叶。

(1)看外形特征

要说品茶,什么粘稠、高香、回甘,太玄乎了,根本就搞不懂。但是叶底你必须要知道是什么,那就是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买茶的时候,给老板说上一句:“把你们的叶底拿给我看看。”老板就会以为你是行家然后把好茶叶给你。了解叶底后,再接着从下面这些方面来分析。

叶底起泡

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对大多数茶类而言,这说明茶叶的工艺有瑕疵,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在挑选武夷岩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叫做“蛤蟆背”的名字,它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就像蛤蟆的背部。

但是岩茶的叶底是否有蛤蟆背并不能作为评判茶叶好和差的标准,有蛤蟆背只能说明可能这茶焙火焙得比较透一些,跟品质好坏没有关系,所以它不能说明什么。

鱼子泡,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由于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而鱼子泡一般便是指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

黑焦

冲泡后,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在叶片上,或是细小的黑点。这样的叶底一般还会伴有糊味甚至焦味。此类情况是高温造成的,说明工艺不到位,在绿茶中会常见到。

丝瓜瓤

丝瓜瓤,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叶底或者干茶外形。其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丝瓜瓤。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2)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通常冲泡次数亦多。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就是稍老的茶,一般不耐泡。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说明制造过程失败或工艺不佳。

若茶叶经高温焙火,叶面绒毛会掉落,甚至入口后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3)看叶形整碎度

当然叶底形状越整齐越好,碎叶多且细杂的都只能算次级品。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算是例外,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参考。

(4)看茶身弹性

都知道有弹性是个什么感觉吧!用手指捏叶底,弹性好的说明茶叶好,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未被湿热和熟化处理。触感生硬,无弹性感,也统统是次级品。

(5)看叶底颜色新旧

普洱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比较新的生茶叶底比较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分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

反之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的仓储环境陈化,就算放再久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在这种环境下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暗黑无弹性。

(6)判断明显不好的叶底

灼伤的叶底,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或者火味,这种茶叶对身体不好。

3、喝茶得讲究茶性

中医讲究“性”,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等“四性”,上面讲的那6种茶也也可以这样划分。

凉性的茶:绿茶和乌龙茶中的铁观音、白茶、黄茶,由于发酵程度比较低。

中性的茶:乌龙茶中的大红袍、传统老工艺铁观音(简称老铁)、凤凰单丛。

温性的茶:经过陈年存放的生普洱茶、老白茶。

热性的茶:红茶(特指中国产红茶,如正山小种等)属于全发酵茶,刺激性小;如普洱熟茶的黑茶类为后发酵茶类。

我们都知道,饮食上要做到互补,比方说寒性体质的应该多吃温性或热性食物。

1.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又容易上火属于燥热体质的人,建议喝凉性的茶,如绿茶白茶;

2.如果是肠胃虚寒,平时常常觉得胃胀、腹胀的人,这样的体质比较虚弱,叫虚寒性体质,建议喝中性茶或者是温性茶,如传统工艺的铁观音或生普洱茶;

3.如果是老年人,建议喝红茶或普洱茶;

4.处于亚健康的都市病患者,建议喝大红袍、红茶及普洱茶这些中性温性的茶,尤其在秋冬季节喝红茶、普洱茶很适合;

隔夜茶究竟能不能喝?

隔夜茶汤的变化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氧化,导致茶汤颜色变深;同时,氨基酸等呈味成分的减少和香气物质的挥发等导致茶汤香气滋味变差。

因此,科学地讲,隔夜茶只要没有发生微生物污染(如变馊/变质/发霉等),还是可以喝的。

当然,隔夜茶由于冲泡时间过久,又没有采用任何保鲜措施,可能会造成部分营养成分变化,但最主要的还是味道变差了。因此,要想品出茶中真滋味,最好是现泡现喝,不提倡喝隔夜茶。

纯净水是泡茶的最佳水源,山泉水和矿泉水更适宜泡发酵茶类。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叶防治胃癌的秘密


饮茶能够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相信许多人有所耳闻,但是,对一般人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茶叶含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这其中又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

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

防治胃癌以绿茶最好,其次是红茶。

茶叶具有以下防治胃癌的作用:

(1)茶叶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茶叶中的某些成分,特别是绿茶中的咖啡碱、黄酮类、茶多酚等多种药效成分综合,有抗癌作用。

(2)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营养

茶叶含有人体必需的许多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A、C、E、K,微量元素硒、锌等,这不仅能补充营养失调,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帮助机体消除有害物质

在古代就记载茶叶有某些功效,现已为科学所证实,茶中的某些成分可使有毒物质灭活、解毒和排泄。

(4)抑制致癌物亚硝胺类的合成,特别是餐后饮绿茶作用更好。

(5)对抗烟酒的危害

饮茶可促进酒精从尿中排出,抑制酒的致癌作用,茶叶中咖啡碱也能对抗烟雾的有害作用。

(6)茶叶中有一种芳香油

能刺激胃液分泌,清除胃内积垢,减少胃癌的发生。

解析茶叶回甘的秘密


什么是茶的回甘?茶汤刚入口的时候会感觉到一阵苦涩感,随着口腔慢慢回味,转化成微甜的感觉,直到结束,很多人喝茶就是喜欢这种“苦尽甘来”的感觉!那茶叶回甘的秘密是什么呢?

这就要从茶汤的基本口感“涩、苦、鲜、甜”说起了。

涩是基本味道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黄酮类组合而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形成的味道就是涩味,多酚类的化合物在新鲜的茶叶中含量很高,可达18%-36%,所以在泡茶的时候多酚类物质析出多,成了茶汤味道的决定性因素。

苦是茶汤醇厚的原因

茶之所以会苦是因为茶汤里含有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儿茶素、茶皂素等物质,这些物质组合而成的综合体会阻止茶叶中其他物质与蛋白质结合,从而有利于提升茶汤的醇厚感,降低苦涩味,红茶之所以醇厚正是这种原因。

鲜能抑制苦涩感

决定茶叶鲜度的是茶叶中的氨基酸,包括茶氨酸、谷氨酸等物质,氨基酸对人体有益,所以喝茶能够养生。茶中氨基酸含量越高,就越能够降低苦涩味,提升茶汤的鲜甜度。

甜是回甘的结果

喝茶之所以会有甜味主要归功于茶汤中的单糖、双糖等可溶性的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含量越高,茶的味道就会显得越甘醇,这也是喝茶回甘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茶汤中的物质,我们也就大概了解了茶回甘的秘密——

茶汤入口,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导致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形成涩感,当薄膜破裂的时候,口腔肌肉恢复,就会出现回甘生津的效果。而回甘转化的越快,也就说明茶叶的品质越好。

所以,茶友们不要被“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谣传欺骗,买了品质不好的茶是一方面,长期形成了喝劣质茶,不知道好茶是什么滋味可就得不偿失了。

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选择茶叶,鉴别茶叶的好坏,看茶底判断茶料,不会完全准确无误,只是“尽可能的估计”。大多数的情况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少数情况下,有可能因为看不见的制程或者是仓储问题,导致好料未能成为好茶。即使如此,研究茶底仍然是普洱茶爱好者值得了解的知识。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括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

举例说:

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

台地茶的主力茶树种云抗10及云抗14则是6~9对的居多。

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

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

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

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

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

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

帕沙主侧脉11~13对。

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

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如何看透茶叶叶底里的秘密?


尽管茶的滋味最为重要,但一般喝茶人,还是对那些细微的差别很难喝懂。鉴品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常会被遗漏,这就是对叶底的关注。

举凡品鉴,一般喝茶人大多从香气上着手。有功夫的茶人,会从滋味和回甘层面细细鉴识,正如梁章钜所言:花香小种一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殊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甘、活……

尽管茶的滋味最为重要,但一般喝茶人,还是对那些细微的差别很难喝懂;或者由于喝茶时间短,不得其门而入,或至放弃或误解茶味。

鉴品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常会被遗漏,这就是对叶底的关注。叶底直接告诉了你茶的品质,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叶底并非要泡到最后一道才能看,从冲泡一开始就可以关注它。

炭化的叶底

我们曾经对比尝试过两款7581(熟普),这是很经典的老熟普,系原昆明茶厂的知名茶品。其中一款茶从冲泡开始,就发现叶底属于过分发酵了,化不开,这就是所谓炭化的叶底。而另一款7581,越冲泡叶底似乎越能恢复活性,正应了7581非完全渥堆发酵的特性。

炭化,在很多普洱老茶中会出现,这就是一个值得让人关注的现象。

炭化的岩茶,更多人都喝到过了。有人以为这就是炭焙岩茶的特点,实在是对岩茶的重大误解。所谓炭化,也就是茶叶内质已经受到损伤,没有活力了。传统工艺的上等岩茶,必定炭焙,却又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备百转千折的香韵。

已经炭化的熟普叶底

除了炭化,在察看茶的叶底时也会经常碰到焦条和有爆点的茶。焦条多出现在焙火的一类茶,如岩茶,因为吃火过急,就容易出现焦条,喝起来的有烟味,让人不舒服。

爆点或称焦点,是茶叶在炒青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问题。炒青温度过高,或者茶叶在雨天采摘,就容易造成爆点。所以有时一看叶底,就可以知道当时制茶的天气或制茶的手法存在缺陷。

金骏眉的叶底

市面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金骏眉,不说金骏眉的滋味与韵味。其实从叶底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鉴识真假金骏眉。假冒的金骏眉,其叶底有时会出现一芽一叶,甚至还带有芽梗。真实的桐木关金骏眉,其外形全部为芽头,不带梗,不带叶,哪怕是沸水冲到十五道,叶底还依然有活性,滋味上更不用说了,带着明显的薯香,醇和清甜,让人喜欢。从这一点来看,好茶就是好茶,真金不怕火炼。

金骏眉的干茶有金、灰、黑三种颜色,冲泡后的叶底也非常漂亮。能卖出高价的茶,它的做工可是非常到位的。

铁观音的叶底

铁观音更容易从叶底上知道秘密。铁观音的品种,有其独特的叶形,有一定经验的喝茶人,可以轻易地从叶底上看出是否拼配有毛蟹、本山或者黄金桂等其他品种。

如果有绿叶红镶边的传统铁观音,那么叶底一下子就能让人兴奋。可惜,费工的三红七绿铁观音已经不多见了。我们在铁观音的叶底上,多是看到叶底过绿,属于削青或是拖酸的茶。这些茶多在空调房中制作,香气较飘,不聚不实。对于大部份老喝茶的茶客而言,还是喜欢喝正做的茶,这些茶对胃更有好处。正做的铁观音,其叶底相对要偏黄一些,表示发酵程度还能让人接受。

不用说,好的铁观音叶底,摸起来就像绸缎一般。有些茶人,一看叶底就可以知道茶树是两三年的新丛还是六七年的老丛。陈年的铁观音,有卷曲也有条索状的,条索状的年份更老。查看叶底的时候,可以根据其工艺来判断相应的生产年代。

台地茶与大树茶的叶底

最让人感兴趣的,或者就是云南生普的台地茶与大树茶了。先要明白,大树茶根扎得深,相对而言底质深厚。因此大树茶的叶底就显得肥厚软亮、内质饱满。

有没有韧性是区分台地茶与大树茶的重要标准,有些叶底轻轻搓一下就要烂掉,便基本知道这是台地茶了。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新茶而言。老茶因陈放多年的原因,韧性就大不如前了。大树茶除了叶底极具韧性外,揉捏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叶底的胶质与粘性。大树春茶的叶底,非常有弹性。

另外,从普洱茶的叶底可以区分春茶与秋茶。同一山头的春茶与秋茶容易区别,秋茶叶底相对单薄缺少弹性,而春茶就要饱满丰厚一些。

老茶的叶底

虽然说老茶喝一两少一两,但市场上的老茶却不见减少,反倒在人们的追捧下变得越来越“多”。这里面,就有可能存在做假的老茶。假老茶的叶底,缺少活性,有焙火痕迹。

有些所谓的老茶,是新茶在短时间内一焙再焙做出来的,既没有陈茶的醇厚,又缺少入口即化的口感,唯独就是火气甚重。察看叶底,往往发现,叶底看起来非常干燥,多有烘焙过度的痕迹。好的老茶,哪怕存放三四十年,也应该有它的生命力,在历经水与火的考验后,慢慢展示出其初的面目。

茶叶“苦尽甘来”的秘密是什么?


大多数人初尝茶味的第一印象便是“苦”,但随后便感受到了一丝“甜”,这便是回甘。

所谓回甘,就是初尝苦味,之后喉咙返回甜味,苦甜交织共同作用形成的独特体验。茶入口舌,清甜微苦,在口腔回味绵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味,最终以甜味结束,在一口茶的滋味间,展现十足的反差与对比,给味蕾带来神奇的冲击。

同时,回甘是否持久也是人们判断好茶的重要指标之一。

01.引起回甘的物质有哪些?

茶多酚

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含量中占高达18%-36%,呈现苦味和涩味,茶多酚的含量与茶汤回甘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黄酮

黄酮是茶多酚的一种。黄酮的味觉表现十分特殊,入口苦涩,一段时间后呈现自然甜味。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茶叶鲜、爽的主要成分,含量约占总量1%-4%,春茶中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季节,因此春茶的鲜味和回甘都更为悠长。

有机酸

有机酸,在茶中约占总量的3%,且在制茶过程中含量还会增加。有机酸通过刺激唾液腺的分泌,让人感觉回甘生津。

糖类

绿茶中,多糖类占了总量的3.5%,它们名为糖却不甜,而是靠其一定的粘度在口腔滞留,通过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催化成麦芽糖,正是催化过程产生的时间差,造成了苦而后甜的回甘效应。

02.回甘与茶叶品质有关系吗?

回甘的甜度轻重并不是辨别茶好坏的绝对标准。

比如一些质量较低的茶叶,因其茶汤味道过于苦涩,由对比而产生的甜味就较为强烈。

或者一些茶类本身甜味就较明显,容易与回甘混淆。如红茶富含具有甜味的茶红素,饮茶时所感受到的甜更多来自于舌尖,而非喉咙中返回的回甘。

那么,怎样判断一杯茶回甘的好坏呢?

饮一大口茶汤,使茶汤充满口腔,慢慢感受其收敛性和刺激性。咽下后如果舌面或舌底有津液缓缓释放,并伴有甜甜的口感,且持续长时间也不减弱,便可以称为回甘持久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7069.html

上一篇:茶分寒与热,会喝才养生

下一篇:喝茶需要有正确的习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