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包装对茶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2019-11-16

市面上的茶叶,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大袋散茶,一种是单泡包装茶叶(包括小袋茶和小罐茶),第三种就是紧压茶(通常是整饼、砖等等)。

很多茶友在面对这几种包装形态的茶时,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今天不杯小茶就来讨论一下它们的优缺点。

大袋散茶

整袋或整罐的散茶其实是最好保存的。在日本有一个传统,会把珍贵的碾茶包起来放进一个装满茶的大陶罐里储存一年,使得这个茶在周围充满茶的环境中慢慢熟成,而茶气不散。反之,茶叶如果少量少量的存放,是很容易走味的。

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人觉得大袋茶很容易走味,其实是每次取茶后没有密封好,或者置放的环境不适合。

如果想要保存红茶、绿茶,建议整袋茶不要开封,放入冰箱,保存一年是没有问题的,取出之后,待茶叶恢复至室温再开封即可。

单泡包装茶叶

单泡茶为泡茶减少了很多麻烦,每次泡茶随取随用,出门携带也很方便。作为送礼来说,也显得精致珍贵一些。

如果喝茶比较多,频繁从大袋散茶中取茶容易污染茶叶,而单泡茶叶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如前所说,小袋茶因茶量不够,不聚茶气,也容易走味,不适宜长期保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次性真空包装茶,最常见的就是颗粒性乌龙茶(如铁观音、台湾高山茶等)。有的每袋里还会附上脱氧剂,如果放进冰箱保存,可以长久不失鲜爽和高香。但一般来说只有颗粒形茶才抽真空,条索茶容易断碎。如果你想要长期喝到滋味稳定的颗粒性乌龙茶,建议购买一次性真空包装型。

紧压茶

紧压茶作为一种特定的保存方式,不仅能让茶叶与外界的空气缓慢而稳定地接触,也利于(普洱)厌氧菌的繁衍和代谢,促进茶叶的转化。

一般来说,只有特定的茶才会做成紧压茶,最常见的就是普洱跟白茶。市面上也有的人为了标新立异,把红茶、绿茶等也拿来压饼,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就见仁见智了。

传统的饼茶和砖茶确实不方便撬取,不过现在市面上的紧压茶已经很多花样,小沱茶、巧克力砖等,都是非常容易取用和携带的。

总的来说,要想平时能喝到好茶,又想要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就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和自己的使用习惯来选择合适的包装形式了。

cy316.cOM编辑推荐

气温雨量对有机茶叶产量和品质有什么影响?


在适当的土壤条件和一定的管理水平下,有机茶叶产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而气温和降雨量对有机茶叶产量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1、气温和茶树的生长期我国的产茶区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南自北纬18度附近的海南岛,北至北纬38度附近的山东蓬莱。由于气温的影响,南北茶区的茶树生长期相差很多,如北部的胶东半岛,茶树生长期是5月中旬至9月下旬,而南部海南岛的茶树几乎全年生长。茶树生长的适宜气温是18--30度,因此,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适温期越长,则生长期就越长,茶叶全年的产量就越高。

2、气温和茶树的萌芽期、开采期我国大部分茶区的茶树都有冬眠期。开春后,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度左右,茶芽即开始萌发,气温高,春季茶芽萌发就早,从而开采期也提早,采摘期就相对延长,全年的收获量也随之增多。开采期提早,则高档茶产量增加,高档茶在有机茶叶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提高。

3、气温过高或过低对有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当气温高于30度,茶树新梢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日平均气温高于35度,且持续几天,茶树叶片就会脱落,新梢也会枯死,产量质量都会下降。茶树能忍耐--6---18度的低温,但大多茶树在--8度就受冻害。由于降温幅度、速度、延续时间、空气湿度、风力强弱的不同,茶树受害程度不同。

在茶芽萌动后,如遇冻害,则对产量影响甚大。茶树受冻后,不仅生理机能受到伤害,产量降低,而且茶叶叶片中花青素大量增加,叶片呈紫褐色或成叶边缘变褐,有时在鲜叶上出现一些干枯的斑点,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质量。此外,昼夜温差大小对有机茶叶质量也有影响,昼夜温差大,能保持茶树新梢持嫩性,提高有机茶叶品质。

4、降雨量对有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茶树对水分要求较高,对降雨量和雨水的季节分配都有一定的要求。茶树适宜的年降雨量是1500毫米左右,我国大部分茶区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之间,基本上能满足茶树正常生长,但我国大部分茶区在雨量分配上是不均匀的,如长江中下游地区,茶区通常春季和初夏降雨较多,而夏秋季降雨较少,常出现“伏旱”和“秋旱”。在茶树生长期,月平均降雨量100毫米就够茶树生长需要。但茶树生长期中对水分的需求随季节不同而不同,夏季高温需要水分相对较多,而春秋季温度低,需要水分相对较少。茶树生长期雨量充沛,空气湿度高,不仅新梢叶片大,节间长,产量高,而且新梢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茶叶品质好。但降雨量过多,降雨强度过大,易引起水土流失,影响茶叶生长,且生长出的有机茶叶茶味淡薄。雨量过少,如生长期月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造成芽叶生长缓慢,叶形变小,节间变短,叶质粗老而硬,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夏秋雨水短缺之季,最好施行喷灌措施以补充水分。

影响茶叶质量的因素 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茶叶成品

茶叶品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线等因素都会引起茶叶陈化劣变,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这四种环境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1、水分的影响

茶叶是一种干燥的农产品。食品学理论认为,绝对干燥的食品因各类成分直接暴露于空气,易受空气中氧气的氧化。而当水分子以氢键和食品成分结合,呈单分子层状态时,似在食品表面蒙上一层保护膜,食品得到保护,使氧化进度变缓。许多研究表明,当茶叶中的含水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几乎呈单层分子关系,对脂质与空气中氧分子起较好的隔离作用,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但当水分含量超过一定数量后,情况大变,不但不能起保护膜作用,反而起溶剂作用。溶剂的特性是使溶质扩散,加剧反应。当茶叶水分含量超过6%,或外界大气相对湿度高于6O%以上时,会使茶叶中的化学变化十分激烈,如叶绿素的变性、分解,色泽变褐变深;茶多酚、氨基酸等呈味物质迅速减少;组成新茶香气的二甲硫、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锐减,而对香气不利的挥发性成分大量增加,导致茶叶品质变劣。因此,成品茶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6%以下,超过此限度则要复火烘干,才能保存。

水分对茶叶质量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决定茶叶成分发生化学变化速度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陈化越快。实验证明,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褐变速度加快3倍~5倍。在10℃以下贮藏,可抑制茶叶褐变。在-20℃条件下冷藏,几乎可以长期防止茶叶陈化与变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8个月的绿茶,其维生素C的保留率相差很大。同样,在较高温度下贮存红茶,一些未氧化的黄烷醇的酶促氧化和自动氧化,使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速度加快,从而使新茶陈化,品质下降。

3、氧气的影响

大多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是在氧气参与条件下进行的。在平常空气中大部分是分子态氧,其氧化反应并不很强。然而它一旦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特别是有促进反应的酶存在,其氧化反应可以变得很激烈。如茶叶贮藏包装不当,进入氧气,会加快茶叶中易氧化物的氧化作用。如儿茶素的自动氧化,维生素C的氧化,茶多酚残留酶催化的茶多酚氧化,茶黄素、茶红素的进一步氧化聚合,以及脂类氧化产生陈味物质,都是在氧气的参与和作用下发生的。

4、光线的影响

光的本质是一种能量。茶叶在光线的照射下,可以加速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诸如使叶绿素有色物质分解退色,有些成分还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不良气味--日晒味等等。研究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受光与不受光相比较,茶叶中1-戊烯-3-醇、戊醇、辛烯醇、庚二烯醛、辛醇及四种未知成分明显增多。这些成分中除通常因变质增加的成分外,戊醇、辛烯醇及三种未知成分被认为是光照所特有的陈味特征成分。

5、灾害性天气

春季低温阴雨,盛夏高温少雨、干旱都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但在高温强日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多酚类含量却较高。

存储对茶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茶叶的存储重要性


说起这件事,真是急人!偶尔会有茶友来问,怎么一款茶开始喝得好好的,半个月没喝就变味儿了?窜了味儿的茶叶,想再喝一喝,又觉得无从下口;想要丢掉,又觉得怪可惜的。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忽视了这件事:存茶。茶叶存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避光。茶叶切忌日晒,光线会破坏绿茶的颜色、香气以及滋味。特别是茶叶中的叶绿素,几乎可以说“见光死”。

无异味。装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求无异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尽可能密闭,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减少与空气接触,要求存放在清洁、无异味的地方。

密封。有条件的可将装入铁罐内的茶叶用抽气机抽去罐内空气,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贮藏茶叶二三年,如条件不够,可用热水瓶胆贮藏,因为水瓶胆与外界空气隔绝,茶叶装入胆内,加塞盖严后,以白蜡封口,外包胶布,简单易行,易于家庭保管。

阴凉。对于普通茶叶而言,保存在阴凉处即可。高温容易使茶叶变质,产生一种油脂败坏的味道。

冷藏。对于绿茶而言,采用冷藏保存最宜,最佳的保存温度在2~10℃。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冷藏室或电冰箱贮藏,贮藏时注意将茶叶密封后再放入。对于铁观音很多需要放在冰箱冷冻保存的。

干燥。用生石灰或高级干燥剂,如硅胶吸收茶叶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较好。

饮茶有道,更要存茶有道!做好这件事,从此喝茶再不担心会变味。存茶,便要明白存储茶叶的五忌:忌暴露,忌水分含量高,置于高温环境,忌光线照射,忌接触异味。

当然,最最实用,便是入手如此一只茶叶罐。它几乎具备了储存茶叶的所有优点,不会让茶串味,更能将茶香又聚起来了!

茶叶包装与品质有什么关系?


市面上的茶叶,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大袋散茶,一种是单泡包装茶叶(包括小袋茶和小罐茶),第三种就是紧压茶(通常是整饼、砖等等)。很多茶友在面对这几种包装形态的茶时,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今天小编就来讨论一下它们的优缺点。

大袋散茶

整袋或整罐的散茶其实是最好保存的。在日本有一个传统,会把珍贵的碾茶包起来放进一个装满茶的大陶罐里储存一年,使得这个茶在周围充满茶的环境中慢慢熟成,而茶气不散。反之,茶叶如果少量少量的存放,是很容易走味的。

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人觉得大袋茶很容易走味,其实是每次取茶后没有密封好,或者置放的环境不适合。如果想要保存红茶、绿茶,建议整袋茶不要开封,放入冰箱,保存一年是没有问题的,取出之后,待茶叶恢复至室温再开封即可。

单泡包装茶叶

单泡茶为泡茶减少了很多麻烦,每次泡茶随取随用,出门携带也很方便。作为送礼来说,也显得精致珍贵一些。如果喝茶比较多,频繁从大袋散茶中取茶容易污染茶叶,而单泡茶叶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如前所说,小袋茶因茶量不够,不聚茶气,也容易走味,不适宜长期保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次性真空包装茶,最常见的就是颗粒性乌龙茶(如铁观音、台湾高山茶等)。有的每袋里还会附上脱氧剂,如果放进冰箱保存,可以长久不失鲜爽和高香。但一般来说只有颗粒形茶才抽真空,条索茶容易断碎。如果你想要长期喝到滋味稳定的颗粒性乌龙茶,建议购买一次性真空包装型。

紧压茶

紧压茶作为一种特定的保存方式,不仅能让茶叶与外界的空气缓慢而稳定地接触,也利于(普洱)厌氧菌的繁衍和代谢,促进茶叶的转化。

一般来说,只有特定的茶才会做成紧压茶,最常见的就是普洱跟白茶。市面上也有的人为了标新立异,把红茶、绿茶等也拿来压饼,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就见仁见智了。

紧压茶的包装有两层,内层是白棉纸,外层是笋壳或牛皮纸,这样的包装非常适合紧压茶类的后期转化,如果开封过外层的,即使有白棉纸的内层保护,也不宜长期存放于空气中,最好置于紫砂罐或紫陶罐中存放。

传统的饼茶和砖茶确实不方便撬取,不过现在市面上的紧压茶已经很多花样,小沱茶、巧克力砖等,都是非常容易取用和携带的。

总的来说,要想平时能喝到好茶,又想要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就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和自己的使用习惯来选择合适的包装形式了。

气温、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适当的土壤条件和一定的管理水平下,茶叶产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而气温和降雨量对茶叶产量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1、气温和茶树的生长期 我国的产茶区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南自北纬18度附近的海南岛,北至北纬38度附近的山东蓬莱。由于气温的影响,南北茶区的茶树生长期相差很多,如北部的胶东半岛,茶树生长期是5月中旬至9月下旬,而南部海南岛的茶树几乎全年生长。茶树生长的适宜气温是18--30度,因此,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适温期越长,则生长期就越长,茶叶全年的产量就越高。

2、气温和茶树的萌芽期、开采期 我国大部分茶区的茶树都有冬眠期。开春后,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度左右,茶芽即开始萌发,气温高,春季茶芽萌发就早,从而开采期也提早,采摘期就相对延长,全年的收获量也随之增多。开采期提早,则高档茶产量增加,高档茶在茶叶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提高。

3、气温过高或过低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当气温高于30度,茶树新梢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日平均气温高于35度,且持续几天,茶树叶片就会脱落,新梢也会枯死,产量质量都会下降。茶树能忍耐 --6---18度的低温,但大多茶树在-- 8度就受冻害。由于降温幅度、速度、延续时间、空气湿度、风力强弱的不同,茶树受害程度不同。在茶芽萌动后,如遇冻害,则对产量影响甚大。茶树受冻后,不仅生理机能受到伤害,产量降低,而且茶叶叶片中花青素大量增加,叶片呈紫褐色或成叶边缘变褐,有时在鲜叶上出现一些干枯的斑点,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质量。 此外,昼夜温差大小对茶叶质量也有影响,昼夜温差大,能保持茶树新梢持嫩性,提高茶叶品质。

4、降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茶树对水分要求较高,对降雨量和雨水的季节分配都有一定的要求。茶树适宜的年降雨量是1500毫米左右,我国大部分茶区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之间,基本上能满足茶树正常生长;但我国大部分茶区在雨量分配上是不均匀的,如长江中下游地区,茶区通常春季和初夏降雨较多,而夏秋季降雨较少,常出现“伏旱”和“秋旱”。在茶树生长期,月平均降雨量100毫米就够茶树生长需要。但茶树生长期中对水分的需求随季节不同而不同,夏季高温需要水分相对较多,而春秋季温度低,需要水分相对较少。 茶树生长期雨量充沛,空气湿度高,不仅新梢叶片大,节间长,产量高,而且新梢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茶叶品质好。但降雨量过多,降雨强度过大,易引起水土流失,影响茶叶生长,且生长出的茶叶茶味淡薄。雨量过少,如生长期月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造成芽叶生长缓慢,叶形变小,节间变短,叶质粗老而硬,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夏秋雨水短缺之季,最好施行喷灌措施以补充水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328.html

上一篇:不同茶类的存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茶有三次生命分别指的是什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