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以茶为师,发现隐显……

2019-11-16

常听闻:三人行,必有我师。可往往很多人却把后两句给忘了……出自《论语·述而》的原文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并非只有在讲台上的人才是我们的老师,所有影响过、教育过、指导过我们的人或事物,都可以是师表,唐代韩愈的《师说》就有非常精道的解析。Cy316.cOM

人间本无茶,然茶却更早于人而隐显在天地草木间……茶之所以成为人间饮食,皆因古人历练了千秋百代的经验和智慧。

以茶为师,是为有用之道。茶之初,骄阳下,黄土上,草木纷繁,隐于荒芜,显于青葱……如若不器,何以成食?何以成茶?

以茶为师,是为有为之道。茶生于草木,方土异同分百味,世道熙攘成百效,隐于有为,显于无畏,人与茶,有所为有所不为,无需糊涂牺牲人身健康。

以茶为师,是为有善之道。茶之善,首善无伤,再善养命,三善涤心,隐于善因,显于善果,有害何以传承?毒身何以继续?无安何以修心?

以茶为师,是为有智之道。人成就茶,渊源于因果知遇,茶成就人,终结于智慧机遇,隐于大智,显于若愚,浮沉于世俗的,终将有时间的长度来衡量。

以茶为师,是为有益之道。茶始人间,因养人命,茶之为茶,终将舍身成仁,人自当得意消受,隐于见识,显于利益,终究是入身之物,就是百年人生的尺寸。

以茶为师,发现隐显:人与茶的进化,是空间的宽度和时间的长度。千秋茶事,相对于百年人生,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

以茶为师,发现隐显:茶之师道,善养人命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茶为师,发现隐显: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茶品的最终饮食者,前因皆可以选择,后果必定是自受,适者生存,最讲究把盏畅饮的时间长度。

以茶为师,还发现什么?有品者,来畅饮。

精选阅读

以茶为师:布施是净土 生命的意义


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生命本质。

布施不是如此吗?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的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的这一片,一壶茶都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能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布施,我们应以茶叶为师,最上好的茶叶,五六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茶,而每一片茶都是泡在壶里能还原,能温润,才有作为茶叶的生命意义;我们也是一样,要经过许多岁月的涮洗才锻炼我们的芳香,而且只有在奉献时,我们才有了人的温润,有生命的意义。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欢喜一壶茶时并不会赞叹单独的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布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贡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正如《维摩经》说:“布施,是菩萨净土。”欲行布施,先学习心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说珍惜世界,先珍惜每一片茶叶!

以茶为师 岁月的涮洗才锻炼我们的芳香


以茶为师:布施是净土

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生命本质。

布施不是如此吗?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的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的这一片,一壶茶都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能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布施,我们应以茶叶为师,最上好的茶叶,五六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茶,而每一片茶都是泡在壶里能还原,能温润,才有作为茶叶的生命意义;我们也是一样,要经过许多岁月的涮洗才锻炼我们的芳香,而且只有在奉献时,我们才有了人的温润,有生命的意义。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欢喜一壶茶时并不会赞叹单独的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布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贡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正如《维摩经》说:“布施,是菩萨净土。”欲行布施,先学习心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说珍惜世界,先珍惜每一片茶叶!

福鼎白茶佳茶器,建盏显茶香、白瓷显优雅!


俗话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除了对茶文化的传承,茶人对茶具也颇有讲究,白茶,色泽淡雅,香气特别,那么使用哪种茶器冲泡福鼎白茶效果最佳呢?

福鼎白茶最佳茶器

1、建盏,让茶香更持久

茶遇盏生香,建盏富含铁元素与独特的烧制工艺,让建盏能够更好的散发老白茶的茶香,盏形底小口大让茶香充分显露,胎古朴厚重茶汤久热难冷,能充分激发和提升白茶的香气,使在品茶过程中能体会白茶的“毫”香、杏香与药香。

2、白瓷,尽显白茶优雅

白瓷盖碗最直接的优点是便于观色闻香,白瓷茶具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坯质致密透明,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色泽洁白的瓷器,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亦可隐隐看到白茶在杯中尽情舒展。

白瓷盖碗冲泡新白茶不吸收茶香。白瓷盖碗加工完成后,在表面还有一层“釉”,这层釉,是光滑的、紧密的,不吸收茶味。白茶经过盖碗冲泡,从毫香、陈香、再到花香、粽叶香、药香、枣香,都能在盖子上捕捉到。

白茶还具有观赏性,不管是冲泡前还是冲泡后。冲泡前你可以观察白茶的颜色、条索、色泽等。冲泡之后,用盖碗能明显观察到白茶的叶底等,这对于判断白茶的品质也是有极大的帮助。

3、紫砂壶,饮之茶味无穷

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而持久,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白茶用90度开水温润后,用100度开水在壶中闷开,这样冲泡出来的白茶滋味清甜中带着醇厚,味道富有层次感,用紫砂壶冲泡陈年老白茶,陈香馥郁持久,口感更加醇厚。

据《中国陶都史》记载:紫砂泥料“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紫砂器良好的透气性,可能与这种特属的显微结构有关。这也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蕴”和“暑月夜宿不馊”的主要原因了。

一款好茶想要品饮出好滋味,自然跟茶叶的冲泡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白茶的冲泡没有特殊要求,建盏、盖碗、紫砂壶等都是白茶冲泡的好工具,工具不同茶的滋味也会不一样,茶友们不妨多试几种冲泡方法,也许就会有惊喜的发现。

茶道 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


禅茶:茶道茶人茶德礼仪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日本茶道对茶人要求很严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艺能,并已纳入大学家政系必修课程,以致于一般日本妇女少学习3年才能胜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按此要求,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事实上很难作到。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 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 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当今社会,世人求和平,国人将讲文明。茶人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教养,又应融入当代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1982年9月成立的台湾茶艺协会,提出了“清、敬、怡、真”的茶艺基本精神。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许茶、一心为茶,他倡导的以“廉、美、和、敬”为中心的茶德可谓现代茶人之标准,他本人也是我们茶人努力学习的楷模。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2666.html

上一篇:茶,到底有什么魔力?

下一篇:茶的五种“香味”,你喝懂了几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