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是什么为秋饮茶注入灵魂?

2019-11-16

喝茶也跟吃瓜果蔬菜一样,看个时令节气。

虽说坊间有,春饮绿,夏饮白,秋饮青,冬饮红的不成文说法,但都是说给外行人去对号入座的,大部分茶友并不遵守。

就比如,说秋饮青,但大部分茶友却对喝茶解秋燥这件事,更偏向白茶。

白茶丨茶界经济适用型暖男

白茶性甘微苦,是个中立派。茶友们喝茶各有偏向,却很少有对白茶过分指摘的。

白茶拟人的话,更像是个经济适用男,品性端正、中庸温和,不极端,不张扬个性,适合入门茶友,也适合资深茶友,总之,是个茶类里的“暖男”型存在。

换用既可信又科学的方法来表达的话就是,白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物质,这些茶氨酸物质,与茶多酚一起,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可以预防邪燥。

但这么说实在不可爱,都是对着茶书照本宣科,寻常人并不会去计算着功效去喝茶,也没有医嘱叮咛“每天三次,早晚一杯,三日见好。”

白茶的温润是积淀在时间里的,新茶温和鲜爽,老茶圆润醇厚。

秋饮茶,天凉气清,不论是身体还是心情,都需要个白茶来润一润。

甜丨日子那么苦,需要一杯甜

说到白茶的性甘微苦,王世贞在《香祖笔记》中说“然茶取其清苦,若取其甘,何如啜饮蔗姜枣汤之为愈也”,其实就是指着喜欢喝清甜茶的人说,你喜欢甜的,去啃甘蔗,喝甜汤就好了,喝什么茶。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每样茶都不是一个苦法,才能喝出惊喜,每样食物也不都是一个甜法,所以不能把甜,一概而论。

茶泡到后几道时,滋味褪尽,有同事就偏爱这种尾水的清甜,所以到尾水环节我们就招呼她来做ending。

很多人在喝到一泡茶时,若是苦,便会微皱着眉头犹豫着吞吐,“有点点苦”,然后婉转一下,“但能接受”,若是甜,则会点头连称“好喝好喝”。

评价茶的甜和苦时,虽没有直言好坏,但默认苦涩便是不大好,甜便是心头好,这也大概是我们这些不会喝茶的人的浅薄认知。

像陈钢老师这样资深老茶客的浓茶,我们总是需要年岁去适应的。

胡竹峰在《饮秋茶记》里写了一句,“人间烟火渐重,喝茶心情顿无”,听来颇有人间不值得的愁苦。

秋燥有温寒,新老白茶的甜苦各有治愈,或煮或泡出一杯汤水,对人间烟火来说,还是甜滋滋最能治愈人心。

冲泡丨照本宣科,不得其法

很多茶友对照着陈钢老师建议的冲泡法来泡茶,却还是觉得不得其甜,或浓或苦过头,弄得人也愁苦起来,像是和秋天呼应。

泡好了的苦是茶味,泡坏了的苦,就是真的苦了。

虽说根据指点来泡茶,但往往难得其法。

器具、手法、水温、经验、心意,这些都能决定一泡茶的好坏,而且是喝的出来的差别。

所以我们在每款茶下不厌其烦的冲泡建议不是没有道理的,再好的茶也禁不住没有经验的随手一泡。

但所有环节都有可以容错的余地,建议只是个模板,根据口味来调整茶味,这和做饭加料是一样的道理:根据个人口味添加。

趋甜避苦是人的本能,秋饮茶实在不适合寻着苦去。

虽然有人说,喝茶喝到最后,品的都是一味苦。但我辈阅历薄,翻来覆去几杯尝尽,还是喜欢那份温润人心的甜。

cy316.com扩展阅读

秋饮茶 不要屈膝,屈膝不是茶


我打江南的一条小巷走过,斑驳的女墙上长满了渐黄的青苔,小巷是一般的寂寥,可是没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现在的姑娘大多到包厢里去了,谁还结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走偏僻的废巷?在小巷的尽头,在即将拐向服装一条街的步行街的街口,我忽然感到头上有秋影绰约踏来,罩在我满头青发之上,抬头望,是一片梧桐叶子悠悠凌空,翩翩向地,恰好,如履一个俗约,落立在我头上了。梧桐叶子依然是那么青翠啊,秋却已经来了。我打开了我的手机,翻开了“月历查看”:立秋已经是有些时候了。

其实,我的心里也不太平静,有如秋燥,如这棵梧桐树,好端端地站在这里,不想招谁,不想惹谁,就只想历春历夏,历秋历冬,静静地阅尽春秋。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秋风来摇,秋雨来袭,看那树身上,谁用弹弓弹了好几个伤痕;还有,不知是谁从这里路过,腰身上揣了一把刀,碰到了这棵梧桐树,敲了一刀,也就走了。是梧桐碍了他的路?不是。是想砍梧桐当柴?不是。是想让梧桐去给他做一片床板托举一帘幽梦?也不是。什么都不是,就想砍一下。也像这个秋风,谁也没去惹他,他看谁都要拧一把,那梧桐不就被他拧掉了叶吗?你看,与你对面坐着的油光水滑的多可爱的女同事,不也被秋风在那眼角眉梢割了好几条缝隙吗?春的灿烂,让人气昂;夏的热烈,让人气盛;而秋之瑟瑟,让人气躁了。

无端地被秋风割了一刀,有长者便发来信息:稍安勿躁,忍把浮名,换了粗茶淡饭吧。我的心理不太平静,其实这还是好的,不平静,说明还是处于寒热交战,虽凉犹暖,近乎中庸佳态。一个信息也就把人给安抚下来了,一杯粗茶也就把心给安放在波澜不惊的砂壶中了。最少,这种心理状态不吓人。

吓人的是我的一位同学,几年了,没见面,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春节、元宵,什么时候都没有片言只语,手机里号码虽然存储,却从没见铃声响起。在这个秋里,也就是我打这个繁华的城市里一条废巷走过,一片梧桐叶带一片秋影落在我额头上的这一天,他却滴滴滴地唤了我三下,犹如喊我三音节的名字。我低头一看,吓了我一跳:“万年以前,你在哪里?万年以后,你去了哪里?我,他又是什么呢?你,聪明的,请你告诉我,过去,现在,未来;你,我,他。故事?传奇?梦幻?苦禅主人求你啊,告诉我这一切。”这没头没脑的话多么吓人啊。有位同学曾经告诉我,这位名为苦禅的同学曾经脱帽剃发,在一座庙里修炼过一年,被他老婆孩子生硬地拖到红尘中来,来了,还是不好好过,天天说要上山。天天念叨要上山,却没上山,这就吓人啊。

我就觉悟到,单单我一个人坐在防盗窗密封着的阳台上喝茶,怕是不行了,我还得去苦禅老弟那里一趟,两人对喝。于是趁着这个假日,沿着同窗友情的线路,我出发了。

苦禅老弟呆在半山腰上,他老婆带孩子回娘家去了,留下他独自守在这所经常有云相访的学校里。师范毕业二十年了,苦禅还是与他老婆两人呆在这里,未尝动过,他动辄动些苦禅的念头,也当是天可怜见的。在山下,苦禅老弟来接我了,我俩拾级而上,两边绿色还浓得流翠,山上的枫树却也叶叶泛红,秋已经点染过了。秋高气爽,云已外地旅游去了?只有一片几片云漫无心绪,闲闲地晒秋阳。能够在这里呆,禅是容易禅,苦当不容易苦啊。我是一直钟情着红叶满天、清风满怀的。痴情的人总是春心苦恋,处处移情,念叨的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满墙春色宫墙柳地,以锦书托山盟,不问乡关出处。在春天,我也这么痴情过的,但是痴情的容易受伤。苦禅老弟说:幸亏有了这云,不然,我这伤春的情怀不知道向何处寄存了。我也这么感叹:城市的房子是越建越多,越建越精致与高档,而古典的秋日情怀却无处寄寓。你呢,幸亏有云可寄;我呢,幸亏有茶可寓。

余光中说李白:“凡你醉处,皆非他乡。”爱茶的人呢,凡煮茶处,都是故乡。我与苦禅老弟就在这半山腰上煮茶喝了。山上无煤气,也无煤炭,我们就拣松枝扳株条,野火烧壶;山上无矿泉水,也无自来水,我们就在一线小瀑布或者一汪小泉眼里接水汲泉。茶叶是苦禅老弟摘的,不知道是茶叶,还是什么草叶树叶。清泉柴火一泡,就无不是茶,什么都无妨了。喝吧,有点苦。难得有这样的时刻,情性顿忘,无欲无妄,以回忆的方式穿越时空。我们中间隔着各自的日子,从三年里的交往,到今日里的相会,究竟过了多久?云是份,茶是缘,虚空留白的,尽在不语中了。语还是有的,只是很零落,掉到茶里头,零落成了茶,和露又吞了下去。我们也追忆,我们也遥想,苦禅老弟的追忆是我前推前世也后推后身的故事,我的遥想也是苦禅老弟可以去装点从今而后的憧憬。就这样,我俩越来越聊出味道来了,如这杯茶,先前是苦的,是浓的,在舌头上久滞一晌,在齿颊处轻嗽一会,便慢慢甜了,便慢慢淡了。你道是雁过伤心,秋风秋雨愁煞人,我道是晴鹤排云,便引诗情到碧霄;春天来了,心开了,秋天到了,心就一定想不开么?看了这秋云,喝了这秋茶,我对苦禅老弟说,我来回答你那信息吧:生我之前谁是我,我都不论;生我之时,我只管我是我;我生之后,我是谁,我不管了。

说得苦禅老弟直点头:你这话才是禅啊。

我说不是禅。真的,我不说禅,不会说禅。

苦禅老弟说,不是禅才真是禅啊。我以为我起了带禅的名字就是禅了,错了。禅是不带禅的。

随他怎么解析吧。只要他不太消沉,发妄念,就不枉了我这秋日一行,就不枉了他这秋茶一壶。我顺着他的意思就说了:你那苦禅主人给改了吧,叫苦茶主人若何?

好。就让我向你倒上一杯茶,屈膝敬了。

不要屈膝,屈膝不是茶。我们平身,一块喝吧。

于是,即使已是秋天,我们也继续喝茶。

如何辨别是否为铁观音秋茶


铁观音有春茶、秋茶之分,春茶、秋茶在外形上极为相似,不是内行人基本上无法辨别。那么,作为外行人的我们该如何识别铁观音秋茶呢?

干茶紧结掷杯声脆为秋茶。

听其声音:取少许干茶掷入盖碗,发出清脆之声即为秋茶,如若声音沉闷,应为暑茶。原因是正宗秋茶铁观音外形紧结,且有厚、实、重外形特征,掷杯自然声大,而暑茶外形松弛、轻飘,其掷杯声当然相对沉闷。

干茶鲜绿且带光泽者为秋茶。

观其颜色:干茶颜色及光泽度如何,也是较直观的鉴别方法之一。正宗安溪铁观音秋茶,其干茶颜色应为鲜绿色,因此鉴别起来不难。取少许干茶于灯光下,如呈绿色且富有光泽度,即为正秋;如果颜色暗乌且欠光泽度,一般即为暑茶。不过,如果茶叶呈春茶之色,即乌油色(似柿饼着霜之色),那么不仅是正秋茶,而且是品质上乘的正秋茶。

有鲜水果香味者为正秋茶。

闻其香味:安溪铁观音秋茶冲泡后,其气味的最大特征是,有鲜水果花香味即所谓求香味。以此鉴别,如不具这一气味特征基本可以认定是非秋茶。从气味上看,安溪铁观音秋茶与别季茶的最大区别,是一般人最容易掌握的鉴别方法。若是暑茶,气味特征主要是有类似带腥的味道。

叶底凹软者为正秋茶。

鉴其叶底:将冲泡数遍的茶叶取出两三片,展开细看,如叶底凹软,一般可以认定为正秋铁观音;如若叶底硬挺粗糙,即可判定非正秋铁观音。

饮茶里的“三得”是什么呢?饮茶里的“三得”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和茶文化的鼻祖,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喝茶注重的是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主要的核心都是在一个品字,自古以来强调的就是饮茶者的意境,所以就有“三得”之说,那么饮茶里的“三得”是什么呢?接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三得”指的是得趣、得神、得味。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洌,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上,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

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藉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

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道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

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三曰得味

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

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

饮茶最重要的是心境,让人能感受到满足与享受,这样也可以增加人们生活的情趣。在品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茶叶的色、香、味、形的欣赏,更能尝出茶叶茶汤的香味与滋味。生活中人们喝茶的方式不同喝法也不同,但不外乎就是喝茶、饮茶、品茶三种境界。

茶多酚,茶的灵魂所在


这貌似是个既感性又理性的问题。感性的,因为这个东西关系到我们的味觉,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影响,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理性的,因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茶叶当中的一类化学物质,根本而言是关于一类化学物质的特性。

我们尝试从以下的几个关于茶多酚的基本问题,逐一解答,让大家能有个基本的概念。

1、是个什么东西?

首先这是茶叶当中最重要的一类物质的总称,是茶叶之所以被称为茶叶,之所以饮茶觉得有回甘和浓度的口感,之所以有特别好的保健功效的这么一类物质。

这类物质的含量占到整个茶叶干物质的18%~38%,换言之,就是一斤干茶当中含有约100g到200g的这种物质。更重要的是,这种物质可以迅速溶解于热水当中,于是我们泡茶饮茶时能够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对我们人体的起到特定的保健功效。

进一步对茶多酚进行细分,那么还可以简单的分为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苷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和缩酚酸类共四大类别,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儿茶素,约占到了茶多酚总含量的70%,于是我们在讨论茶多酚时,很多时候可以重点讨论当中的儿茶素。

2、不同茶类的茶多酚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知道,茶叶有白、绿、黄、青、红、黑茶共六大基本茶类。对于不同的茶类,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以及发酵程度的不一样,其口感风格仲异,口感浓淡差异很大,这就很大程度上就关涉到茶多酚的含量。

不妨假设某一个茶树品种,同时摘的同一批茶树鲜叶,按照六大茶类的加工方法,分别制成了六种茶,那么这六种茶,其茶多酚的含量可简单的依次判别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对应着口感,就是从浓到淡,从强到弱的次序。随着茶叶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被氧化的就越多,含量就会变得越少,从而使得刺激性口感变弱。

发酵是茶多酚转化的过程,自然的我们想问:茶多酚被氧化减少了以后都变成了些什么物质?按照发酵程度的轻重,茶多酚转变成了茶黄素(TF、亮黄色)、茶红素(TR、深红色)以及茶褐素(TB、暗红色)三大物质。这三种物质不但具有味道,还是茶汤颜色的主要组成物质,也正是由于这个转变的程度不同,我们所喝的茶汤才有了从黄到红、从明到暗的颜色的过渡。

3、不同环境下的茶多酚含量有什么差异?

品茶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对于茶多酚这个茶当中最重要的物质,如果大家了解了以下,将会给大家品茶带来很好的帮助:

(1)对应于茶汤味道:茶味的浓度、刺激性、收敛性、苦涩与回甘都是由这一类物质引起的。茶汤越浓、刺激越强、收敛性越明显、越苦涩、回甘越好就说明了茶汤中含的茶多酚的浓度越大。

(2)对应于茶树品种:就茶叶的品种而言,大叶种含的茶多酚相对较多,小叶种含的茶多酚相对较少。比如云南大叶种做的生普滋味就比小叶种做的山东日照绿茶滋味要浓,刺激性要强。

(3)对应于地理环境: 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的茶多酚相对要多,这与环境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有关系,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含茶多酚较多。

(4)对应于海拔高度:通常而言,在500米海拔往上,相对低海拔所产的茶较高海拔产的茶所含的茶多酚要多;

4、茶多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茶叶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很多人说茶是21世纪的一种纯天然的,健康的饮料。根据研究,归纳起来,茶多酚的保健功效主要表现在下图的一些方面:(见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p322,中国农业出版社)

(1)抗氧化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茶多酚可以提供丰富的离子H+,可以消除人体内的过多的自由基,起到了人体自由基清除剂的作用。

(2)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影响。具体可以调节人体血脂的代谢,抗凝促纤溶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抗变态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4)防癌抗癌及抗突变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调节人体基因表达,抑制肿瘤转化、增生的途径起作用。

(5)抗菌抗病毒及杀菌作用。

(6)消炎、解毒及抗过敏作用。

(7)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小结:喝茶的好处,在于茶多酚在内的各种化学物质的保健功效,在于这些物质带给我们的刺激,从而引起心理层面的美好享受,所以呢,建议大家常喝茶,有条件的追喝好茶,(注意别喝高了,哈哈~~)

品茶,水是其灵魂


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它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原来一直以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琴、棋、书、画是其必备的素养,原来茶道、花道(插花)、香道(燃香品香)、书道才是其休闲养生之精致生活。然而若干年传承下来的,最为常用的算是茶道了。

从前,我很少品茶,偶尔应邀去茶楼,也主要以清心赏乐或休闲娱乐为主,根本不懂茶之道,辜负了茶的一腔热忱。虽也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但不知饮茶前应敬神农之茶文化。

有人说:茶是水写的文字,不仅能洗胃,还能洗心。茶的灵魂入水,水的灵魂入心,心的灵魂入道。没有什么比茶更能溶于水,没有什么比水更近于道。人在道中行,做好人行善事,与道没有间隔。反之则如,茶苦水涩,茶艺无存。茶人渴望回归自然,永远追求纯真。想来,茶是水中至善,为什么不去喝,不去品,不去悟呢?

古人云:“水为茶之灵”,“水为茶之母”,由此想来,茶溶于“上善之水”中即称为茶之道,茶道即人道,人若不立,茶不足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之王。

关于秋茶,你知多少?(以青茶铁观音为例)秋茶品质如何?


秋茶,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产的茶。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的香气。在冷干的温度下制成的茶叶不仅内质保持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

秋茶,历史的记载并不多,大概因为唐代以前,茶农只采春茶,秋冬茶一概留养的缘故。只在晚唐期间,一位和杜甫齐名的诗人许浑的诗里见到“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的句子,另张籍也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里提到:“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浆。”寥寥无几的叙述里,虽无法窥见秋茶之全貌,但也见,从晚唐起,民间已有喝秋茶的习惯。

秋茶与春茶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味道上,“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秋茶不涩不苦,叶含白露,实为上品。明代许次纾就在《茶疏》里说:“往日无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也曾写过:“吴人于十月采小春茶,此时不独逗漏花枝,而尤喜日光晴暖。”

秋茶虽好,却不宜多采,王草堂《茶说》一文就有提到:“武夷山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夏末秋初又采一次,名为秋露,香更浓,味亦佳,但为来年计,惜之,不能多采耳。”

秋天的茶叶往往也是夏末秋初的时候采摘炒制,经过大约半个月后正式上市,于是这个时候的茶叶都是非常新鲜的,毕竟我们喝茶讲究的就是茶叶一定要新,新茶的气味是最宜人的。

秋季天气干燥且气温无常易受风寒感冒。喝茶可以很好地缓解秋燥症状,补充水分,而且可以防干防燥并且增强自己身体的免疫力。同时提高自己的抗氧化性,防止秋天干燥所带来的皮肤干燥和易衰老。

而秋天却又最适宜喝什么茶呢?秋天天气干燥,“燥气当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青茶。青茶性适中,青茶介于红、绿茶之间,不寒不热,适合秋天气候,常饮能润肤、益肺、生津、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对金秋保健大有好处。

而素有“春水秋香”之称的铁观音可谓是秋茶的代表了,春天的铁观音注重茶汤的口感,秋天的铁观音注重铁观音的香气,就茶质来说,秋天的铁观音是一年之中最好的。

秋天采摘铁观音的天气是最佳的,加上即将进入冬天,制成的铁观音在适宜的气温下保存不易变质。而且寒露之后的铁观音味道更香,口感也更为顺滑。所以,秋茶选择铁观音可谓是上上之选。

最后,笔者再为大家普及一下铁观音的基本鉴别方法。外行人品饮铁观音茶可从“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入手,辨别茶叶优劣。

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显砂绿,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听声:精品铁观音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铁观音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

察色:铁观音茶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闻香:精品铁观音茶汤香味鲜溢,启盖端杯轻闻,其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

秋茶,独具特色清香逼人。在这舒适的秋,不泡上一杯好茶,难道对得起善待自己的你?

什么是秋茶?


秋茶是在一年四季中秋季采制的茶叶统称为秋茶

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所谓“要好吃,秋白露”。

秋茶的汤色、滋味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平和,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茶树由于在年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叶自然品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春茶苦,夏菜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这是人们对季节茶自然品质的概括。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南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的。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茶.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2512.html

上一篇:“存新茶,喝老茶”的说法靠谱吗?

下一篇:怎样选对茶?这篇选茶大全您值得收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