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说说茶道

2019-11-13
《红楼梦》中那个“欲洁何曾洁,言空未必空”的妙玉深谙茶理。在第四十一回里,她请黛玉、宝钗、宝玉品茶。妙玉调笑宝玉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骡的了。”妙玉之饮茶,高雅脱俗,叹为观止,我辈之俗人难以企及。但她道出了两种不同的饮茶形式,品茶与牛饮。 饮茶是一件很有形式感的事情,茶的味道、氛围、情致、意境、禅悟恐怕都要通过那些形式来体现和完成的。但细想想,真正品茶、嗜茶者能有几多?大多数人与茶结缘甚浅,喝它但不品它,抱一种平和的态度。雅就雅了,俗便俗了,自己不跟自己较劲,别人也不认真。倾茶一杯,举碗仰颈,只听一阵咚咚声响,顷刻间一碗香茶仅余几片茶叶。如此牛饮状,道一声“渴了”彼此都释然,只是毫无美感和之艺罢了。 然而讲究的和、清、静、寂就是要抛却饮而去品的。所谓“品”,是从前文人雅士的叫法。“茗”就是茶。“品”则意在鉴赏消遣玩味。品茶,不仅名儿雅趣,其饮法更为讲究,除茶具、茶艺不说,单一个饮,既不是大口大口地喝,也不是一口一口地呷,而是像饮醇酒一般一点一滴地细品,如是几番,才有“茶香自向舌端生”、“一日不见心生尘”之意。 品茗与牛饮,一雅一俗,饮法各异,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因而,饮茶的方法,大可不必千人一律。就是古往今来的专家名人高士们品茶的标准,也未必与妙玉相同。 林语堂先生就有品茶“三泡”之说:“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作为一家之言,林先生的说法不失为一种高论。“一交水、二交茶”或许就印证了林先生之道理。 此外,唐代隐士卢仝写过一首后人称之为《七碗茶歌》的诗。诗中吟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滑,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是卢仝的感受。还有没感受的,如贾平凹,上好的龙井品不出味来,白白负了一觥清碧。而冯友兰先生呢,对于茶馆始终没能/出什么味来,茶杯里无论是碧螺春或是三级茶叶末,一律说好,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茶,几近于禅了。 妙玉以陈年梅花雪水泡茶,“天泉”水贵,得来不易,故而引发出“一杯为品,三杯即牛饮”之说。其实,饮茶形式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或品或饮,有一份好心情则可,我认为。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话茶说说茶具


中国人好品茗,茶文化传千年,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品茗环境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是有美好意境的,而在这个整体的过程中,茶具作为整个过程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伴随茶文化的千年发展历史,茶具的演变可以说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唐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饮茶的兴盛也助长着茶具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茶具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代窑址考古发掘材料证明,除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之外,北方的邢窑、曲阳窑、巩县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长沙窑、邛崃窑在当时也大量生产茶具。这足以表明我国古代陶瓷文化与传统的茶文化的紧密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茶具种类丰富,包括茶碾、风炉、茶釜、带托盏唐白釉花口带托盏等,这些也是中国茶文化辉煌的见证!

中国传统的瓷器茶具品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丰富多样的瓷器类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曾拥有过属于自己的时代,青瓷换白瓷,来年推黑瓷,一年又彩瓷。

茶话茶说话茶具,小小的杯盏,细细的杯托,附身吮吸,茶香扑鼻,那是穿越千年的茶香,历久弥新,让我们铭记,感受来自千年前的力量。

说说名茶的分类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所以中国的“十大名茶”在过去也有多种说法。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根据其历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

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

如蒙洱茶、西湖龙井、英山云雾茶、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大红袍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武当道茶、古丈毛尖、粤东山龙茶等。

另一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

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泾渭茯茶、渠江薄片、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曾侯银剑茶、汉家刘氏茶、龟山岩绿、蒙顶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蒙顶黄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粤梅香、顺生茶叶、东阳东白等等。

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

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云雾毛尖茶、雪峰禅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金坛雀舌、天柱剑毫、寒冰天露、岳西翠兰、齐山翠眉、红山龙、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潭翠芽、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第四种就是天然营养保健茶,如可以吃的蛋白桑叶茶。

茶的种类很多,全然它们属于六大茶类,但是其他由历史或者其他渠道而来的分类我们也应当了解一二,哪些是从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哪些又是现代人智慧的结晶。

说说茶叶的苦涩与鲜甜


茶水的味道苦中有甜,涩中有鲜,但是你知道茶叶的这些味道是由什么表现出来的吗?

先说说茶叶的苦味,茶叶的苦味主要来自于茶叶中含有的一种叫做咖啡因的生物碱,而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跟茶树的生长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在生长旺盛的夏天,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要比春天高。所以说一般夏天采摘的茶叶味道会更加的苦一些。

咖啡因还可以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但是如果人体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就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很强的刺激,出现醉茶现象,主要表现为身体出现手足颤抖、四肢无力、恶心等不适症状。如果已经出现了醉茶症状,我们可以通过喝糖水或者是吃甜点的方式来做缓解。

再说下茶叶的涩味,我们喝茶的时候感觉到涩,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茶多酚类物质,其中儿茶素的含量最高。儿茶素具有很强的收敛性,会让口腔产生发干、收缩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涩味。

儿茶素等茶多酚类物质的析出跟茶叶的冲泡温度有关,滚开的沸水会极大的增加儿茶素的析出量,从而导致茶汤的涩味更浓。

而茶叶的鲜主要来源于氨基酸,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它具有鲜、爽、甜的口感。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茶叶的鲜,而去饮用一些刚炒制好的茶叶也是不好的。因为刚刚炒制好的茶叶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性较强,有可能导致胃痛、便秘等症状。

我们在品饮茶水的时候会感到甜,这是因为茶叶有茶多糖的存在,茶多糖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茶汤的甘甜,还可以增加茶汤粘稠度,让茶汤喝起来更加的醇厚顺滑。

总的来说如果一款茶让你感受到了苦尽甘来、醇厚顺滑,那么就可以说的上是一款好茶。

说说茶城里的那点怪事


1、你去过茶城吗?

2、你想像中的茶城是什么样子的?

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茶城,你会用哪个词?

如果我问这三个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去茶城前,我的回答:1、没去过2、安静的人来人往3、古色古香;去茶城后,我的回答:1、去过2、安静,几乎没什么人3、冷清。对于茶城,我想这足以说明它的情况。

现实与想象确实是有距离的,在没去过茶城以前,我一直以为那是一个古香古色、极具特色的地方,那里应该会有不少人却不会喧嚣吧。真正进入茶城,我发现茶城里确实不喧嚣,安静甚至显得冷清,每家店里你似乎就能看见店主,偶尔也会看到一群人在喝茶,但仅仅是喝茶。这会很让人疑惑?这里当真是茶城、一个茶叶的交易场所?哪里有什么交易的气息。再一打听,茶城里的铺面房租可不低呢,为什么还这么多家茶店?若是换了其它生意,要是像这样一天没有一个人来,那还不早就关门大吉了,然而,普洱茶店就这么神奇的活着,似乎还活得还可以,至少每天喝喝茶,日子也还算滋润。后来渐渐懂得了一些茶城里的情况,我也大概能够理解既然以这样的情况存在着,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普洱茶交易场所却没有交易的气息,的确如此。你进入任何一家茶店,茶店主人都是很乐意给你泡上一杯茶的,若是愿意喝,喝一个下午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你最好也能懂得一点茶的知识,和老板聊上一句。若是换了其它市场,你敢在人家店里一吃吃一下午吗?去买衣服,你一直换一直换,看看人家什么态度。这也算是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吧,要不你怎么敢“蹭茶”,却不敢“蹭”其它东西?

另外,茶城冷清、没有商业气息就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脉”在作怪了。其实对于很多喝茶的人来说,或多或少是有那么几个做茶生意的朋友的,他们要喝茶自然也是去朋友那里先喝个够、然后放心地买回几饼自己喜欢的茶的。即使暂时没有圈内朋友,去“蹭上”几次茶也就成了朋友,然后下次就顺其自然地去他们家“蹭茶”顺便买茶了。当然,茶城里也并不乏一部分靠电商卖茶的朋友,每天大大小小的包裹寄出,不过你进了茶城也未必就能碰到这样的店家,于是茶城给你的印象自然就是冷冷清清了。

哈哈,要是你想进茶城开个茶店,那一定要“忍得了冷清、耐得住寂寞、顺便有着不错的人脉”,不然就别想了,还是做个只喝茶的茶客,偶尔到茶城朋友那里蹭杯好茶喝喝吧!

日本茶道 - 茶道具


煮水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低温烧制)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为了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具。

茶道版主谈茶道


杭城遇雨,这雨始于六月一日下半夜。 上半夜月明星疏,天高气爽,雪峰茶室告别春梅诸茶友后,沿延安路去了河坊古街。 夜幕下的河坊街,灯红酒绿,市声喧嚷。余有茶僻,多于行旅中逛茶店。 过数家茶坊,地产龙井茶店均显简朴,因茶品单一,无需多作导购,店员散坐闲聊,店堂多显清静。而天福茗茶却辟出两间大店,美伦美焕,彩衣小姐如蝶穿梭,门庭若市,有小姐热情奉茶,但介绍茶品却令人迷惑,只好反客为主,为小姐说茶。 同是茶店,为何有如此差别呢?窃以为杭城茶坊视茶为平常物,老店员捧壶饮茶,茶即茶矣。而天福茗茶视茶为商品,商家以贩售为目的,店员不识茶,但却可以卖茶。此乃茶市无可寻。 其实,若于日常之中寻,是不免要失望的。 六月二日,接苏箫电,蒙三醉茶友厚爱,延余为此版主。虽余在榕事茶文化活动巳数年,却一直对之义不甚了解。前日,有斋友引王旭峰女士所言之要义,余观而止,云中雾里。难解,疑是形而上之物,且多于古人典籍之间,曲高和寡。 如何与青年茶友交流,是余心系之念。六月二日晨,为青年旅舍天棚外雨声所惊醒,早餐后雨转小,于是披雨出门,门外即西湖,烟遮雾蔽,近水无色,远山飘渺,西湖显露出它另一种风情,于是想到若以西湖之美比,是丽日晴天之如诗如画,还是雾雨飘逸中的如幻如影。 窃以为不同阶层、文化、心境,均能有不同的认识,但长久以来,为定义者只有文儒之士,但好茶品饮者则遍及坊巷,是否与茶饮是相割裂两种形态?茶客们好的是一杯好茶,而文士好的是一场茶戏? 查经阅典,有关的论述当不在少数,但于大众还是不懂,需靠各种铨释传世,实难普及。中国实未演化成一种传世的形式,如日本,今日有展示者,多为一家之见之习,远未有共识矣。 余以为作为大概念、命题,倒是切乎实际,其总领之下,海纳百川,相容众议,可化古而事今。古往今来,在神州大地,存于理念,而理念的产生,表述与流传,是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的,社会日新,理念日陈,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种理念欲求长生,必然追求与时俱进,从新的社会形态中吸取营养,才能发扬光大。 我辈事茶,意欲何求?在品饮一杯好茶。故以为之要旨,在于泡好一杯茶,若手下沏出的茶汤难以入口,任何美伦美焕的形式与精深奥妙的理论都显失色。 因此追求者,必先明茶理,识茶性,习茶艺,知茶礼,但此周全之求,能普及否,窃以为难,于广大茶众,饮茶只是生活的一部份,无心无暇关注茶之道,就如日本之,君不见参于其者,每每均为传人、僧侣、家庭主妇等少数时间宽裕者,于大众依然有更多紧要的事务。 作为生活的艺术化、理念化的形态,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应该寻求一种切合实际的表述形式与语言,若沉迷于古人的思维方式与意境中,必然成为海市蜃楼,无本之木。

茶道:茶道十八道


[摘要说明]:十八道

1、清泉初沸:泡好第一壶茶,水质很重要,宋代文豪苏东坡总结经验说:《活水还需活火烹》即活煮甘泉。

2、倾茶入侧:将特定的茶慢慢侧入茶则。

3、鉴赏佳茗:乌龙茶是著名的品种安溪《铁观音》,条索卷曲壮结,色泽鲜润,历来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久泡有余香之称。

4、茶壶淋霖:(1)起烫壶的作用,(2)烫盅,(3)冷却水:因第一泡是中温润泡,水温只需80度左右,起温壶温茶叶的作用,同时能使第二泡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5、乌龙入宫:(落茶)把茶壶比成宫殿。品饮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的茶汤通常不喝。

6、若琛出浴:若琛是古代景德镇的一位制杯能手,因他制的杯白、小、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品茗杯也称若琛杯。

7、悬壶高冲:(冲茶)高冲有利于激烫茶叶,使它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8、推泡抽眉:用壶盖刮去泛起的白色泡沫。

9、熏洗仙颜:冲洗壶身,同时观看茶熟。

10、游山玩水:把壶底的余水沾干抹掉。

11、关公巡城:(倒茶)平均分配茶汤,使茶汤浓淡均匀。

12、韩信点兵:(点茶)滴滴是精华。

13、鲤鱼翻身:把闻香杯的茶倒入茗品杯中,将扣合的杯子翻转,称之为:鲤鱼翻身。中国古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坐的各位嘉宾,生活美满事业发达。

14、喜闻幽香:闻香杯轻轻提起,将空杯角触及鼻端,深呼吸,喜闻幽香。

15、三龙护鼎:(端杯)艺术上端品茗杯的姿势,拇指和食指轻扶品茗杯沿,中指顶住杯底。

16、鉴赏汤色:(看茶)看茶汤的颜色是否清澈明亮。

17、细品佳茗:一杯茶分几小口慢慢品饮,口鼻生香,喉底回甘。

18、重赏余韵:重赏品茗空杯的余香。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918.html

上一篇:韩国茶礼“和、敬、俭、美”

下一篇:中国茶德的几种说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