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抗旱保增收的技术措施

2019-11-13
1、及时修剪:对受害茶树的枯枝干叶及顶梢萎蔫生育无力的茶园,待旱情完全缓解后,要及时进行轻修剪,修剪时间不宜过迟,以免影响秋茶产量,修剪程度应依受害情况而定,一般掌握在5—15公分左右。 2、适时追肥:受害的投产茶园要增施速效氮肥和钾肥,选择雨后进行追肥,促进新梢萌发,培育秋梢,确保秋茶产量;亩施30—50斤尿素加适量钾肥,并采用挖沟—施肥—覆土的施肥方法。此外茶树因受长时间高温干旱的影响,树体生理机能降低,可于早晚时间用0.5%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以快速恢复树势。 3、注意病虫害防治:要注意高温干旱后茶小绿叶蝉的大暴发,尤其是曾发生较严重、虫卵量大的茶园,要特别注意,若发现其为害,可选用阿克泰、艾美乐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4、加强园地管理:茶园因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土壤含水量低,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应做好以保水为中心的园地整治工作,一是修筑梯埂和竹节沟,以蓄积水分,二是浅耕除草,增强土壤的保水性,以利秋梢的正常生长。 5、机械设备维修:不少茶厂因暑茶高温干旱无法采制,机械设备也一段时间没有开动,应进行一次全面维修,以保证秋茶加工的正常进行。同时秋茶采制要坚持高标准采摘、精心制作,提高制优率,争取产量损失产值补。 6、做好补植补种:此次旱害,对新植茶园影响最大,要及时进行补植补种。根据成活率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植补种措施,一要及早预订苗木,避免因苗木供不应求,而盲目调苗或耽误补苗时间;二要根据成活率情况采取相应补植补种措施,分别可采用补苗、移植或重新种植,补植补种应在春节前完成,以提高成活率。

小编推荐

茶树热害防御技术措施


茶树热害是指在长期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造成茶叶减产,茶树生长受阻或植株死亡的气象灾害。茶树原产于亚热带,属多年生常绿植物,具有喜温湿耐阴怕旱的习性。当持久高温亢旱、赤日炎炎,降雨量偏少,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时,叶片蒸腾作用加强,根系所吸收的水分不能弥补地上部分的消耗,从而使茶树枯萎落叶,甚至死亡。

预防茶树热害,除选择抗热茶树品种、适宜生长立体条件和密切注意当地的气象预报外,主要措施是做好茶园夏季管理,提高茶树的防热抗旱能力。

一、茶园覆盖。茶园覆盖多采用行间铺草形式。行间铺草经济实惠,各种杂草、树叶、秸秆等均可使用。据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报道,铺草茶园0-50厘米土层全年土壤含水率比未铺草的提高1%以上,伏旱期间提高4%。茶园行间铺草应在灾情发生前进行,否则会影响效果。一般在6月底7月初铺草效果较好。铺草量以1500公斤/亩为宜,厚度约10厘米。

二、茶园灌溉。对地下水位低、土壤干燥的茶园,可适时灌水。据资料报道,茶园旱季灌溉,可使土壤地表温度降低6-7℃,从而缓解伏暑期茶树上烤下烘的局面。伏暑期灌溉,最好在晚上进行(一般在气温降到30℃以下),早上8点钟以前灌完。

三、茶园间作。茶园间作,对幼龄茶园效果比较理想。在1-2年幼龄茶园间作乌豇豆、绿豆、伏花生等,既能代替茶园铺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又能改善茶园夏季小气候,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从而起到防热抗旱保苗的作用。据调查,间作绿肥的幼龄茶园,伏暑茶树受热害率比未间作的降低20-40%。

四、肥培管理。就茶园管理而言,提高茶树防热抗旱能力的措施很多,除上述措施外,肥培是一个重要环节。茶树营养充足,长势就旺盛,其抗逆能力也相应增强。从茶树热害调查中发现,受害较重的茶园往往是上一年冬季基肥未施或者施肥不足的茶园。因此,冬季应给茶园施足基肥,春茶后适施追肥,以提高茶树的抗热能力。

五、建立茶林(果)复合生态茶园。从生态学角度看,茶林(果)复合生态茶园,能有效地改善茶园小气候,为茶树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复合生态环境,有利于茶树防热抗旱,提高茶叶的品质。据翁友德(1988)年测定,柿-茶复合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5-64%,相对湿度提高10%,气温降低2-3℃,地表温度降低5.5℃,土壤有机质提高0.55%,土壤含水率提高3.7%。

防止茶树冻害的技术措施


防止茶树冻害的技术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及时采摘。对已萌发茶芽,在冻害来临前,及时组织人员上山采茶,尽可能将已萌发的芽叶采摘下山,减少损失。

2.茶园铺草。每亩约需铺草1500-2000公斤,铺草既可抗旱,又能防冻。铺草茶园地温可比不铺草茶园提高1-2℃,可减轻冻土程度和深度,保持土壤水分。铺草可采用稻草、杂草、修剪的茶树枝条等等。

3.熏烟驱霜。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晚霜冻,效果明显,方法是当晚霜来临之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进行,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点火,既防晚霜冻又积肥。

4.覆盖防霜。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遮阳网等覆盖蓬面,也可在遮阳网上盖上塑料薄膜或稻草、杂草;也可直接用稻草盖在茶蓬上,以保护茶树,增强抵御霜冻的来临。

5.茶园间装设风扇,采取送风法,这是日本的防冻措施。

6.加强肥培管理,施足基肥,提高茶树本身的抗冻能力。施入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以利提高土温和土壤肥力。但不宜单施尿素,因为尿素溶化吸热会降低土温。

7.加客土,增厚活土层。在茶园行间加些从山坡边、四周围挖出的新客土,适当加入茶行间,有利土壤的保温作用。

(二)遭受冻害后补救措施

茶树遭受到冻害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尽快恢复茶树生机。

1、整枝修剪。整枝修剪是常用的冻害后补救措施之一。对冻害程度较轻和原来有良好采摘面的茶园,采用轻修剪,清理蓬面,以利茶芽萌发。修剪程度宁轻勿深,尽量保持采摘面。对受害较重的则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甚至台刈。

2、浅耕施肥。冻害给茶树带来一定的创伤,应及时进行浅耕施肥。春茶萌芽期冻害发生后,在整枝修剪的同时,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对恢复茶树生机和茶芽萌发及新梢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3、培养树冠。茶树受冻后经过轻修剪的茶树,春茶采摘应留1片大叶,夏、秋茶则按常规采摘,这样既有利于养好树冠,又可多采高档名优茶,减少由于冻害造成的损失。

茶树修剪应配合的技术措施


茶树修剪是在茶园土、肥、水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树龄、品种生长习性,对茶树树体营养物质的分配和运转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节,使养分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的一种措施。为使修剪达到预期效果,应与下列栽培措施相配合。

1、修剪应与肥水管理密切配合

修剪虽然是保证茶叶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它必须在提高肥、水管理及土壤管理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修剪的增产作用。众所周知,修剪对茶树生长来说,显然是一次创伤,每经一次修剪,被剪枝条耗损很多养分,剪后又要大量抽发新梢,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根部贮存的营养物质。为了使根系不断供应地上部再生生长,并保证根系自身生长,就需要足够的肥、水供应,这对加强土壤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剪前要深施较多的有机肥料和磷肥,剪后待新梢萌发时,及时追施催芽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新梢健壮,尽快转入旺盛生长,充分发挥修剪的应有效果。尤其是重修剪和台刈茶园,经茶树多年生长,土壤多已老化,表土冲刷和土壤中盐期的流失,使肥力降低,土层变薄。经过更新后,茶树主要依靠根颈部及根部贮存的养分来维持和恢复它的生机,重新萌发新的枝叶,形成新的树冠,要求有更多的养分供应。所以土壤的营养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决定衰老茶树更新后能否迅速恢复树势和达到高产的重要环节,在缺肥少管的情况下进行修剪,就不能达到改树复壮的目的。否则只能消耗茶树更多的养分,茶树很快衰败,达不到应有效果。尤其在长期不施磷肥外肥的老茶园,由于磷钾含量不足,茶树代谢机能减弱,反使枝梢容易发生枯死现象。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得出无肥不改树的经验。

2、修剪应与采、留相结合。

幼龄茶树树冠养成过程中骨干枝和骨架层的培养主要靠三次定型修剪。广阔的采摘面和茂密的生产枝则业自合理的采摘和轻修剪技术。定型修剪茶树,在采摘技术上要应用分批留叶采摘法,要多留少采,做到以养为主,采摘为辅,实行打头轻采。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在茶树幼年期的采摘管理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茶树长势和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急于求成,实行不适当的早采、强采,造成树势早衰、产量始终上不去,茶树象小老头,难以封行。这类茶树即使进入壮龄期,单产仍然很低。另一种是该采有不去采,实行封园养蓬,结果也达不到目的。群众说这种茶树是风吹树摇晃,枝条稀朗朗,采摘面上生产枝不茂密,要实现高产也是困难。这两种倾向在幼龄茶园管理技术上要力求避免。

对于深修的成龄茶树,要视修剪程度注意留养。由于深修剪,相对降低叶面积,减少光合同化面,为尽快恢复树势,大修剪面以下抽发的生产枝,一般都比较稀疏,需通过留养,增加生长枝粗度,并在此基础上萌发出次级生长枝,重新培养采摘同。一般深修剪茶树需经一季到两季留养,再进行打头轻采,逐步投产。若剪后不注意留养,甚至强采,很容易引起树势早衰。

重修剪、台刈更新后茶树的采摘管理,是培养树冠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更新当年,生长比较旺盛,在年生长周期内,新梢生长几乎无休止现象,节间长,叶片大,芽叶粗壮,这种特性,对培养树冠十分有利。如果只追求眼前利益,进行不合理早采或强采,就会削弱茶树更新的应有效果,所以对更新后茶树的采摘,要特别强调以养为主,采养结合,在树冠尚未封行以前,采的目的主要不是收获,而只是作为配合修剪,养好茶树的一种手段。重剪、台刈茶树,一般要经2-3年的打顶和留叶采摘后,才正式投采。

3、修剪应注意病虫防治

树冠修剪或更新后,一般都经一段时期留养,这时枝叶繁茂,芽梢柔嫩,是病虫害滋生的良好场所,特别对于为害嫩梢新叶的茶蚜、小绿叶蝉、茶尺蠖、茶细蛾、茶卷叶蛾、茶梢蛾、芽枯病等,必须及时检查防治。对于衰老茶树更新复壮时刈割下来的枝叶,必须及时清出国外处理,并对树桩及茶丛周围的地面进行一次彻底喷药防除,以消灭病虫的繁殖基地。

茶树幼苗防旱抗旱措施


新发展的良种茶园能否全苗齐苗长好成园,首要关键在于能否安全度过夏秋干旱关。今年的气候相当特殊,梅雨刚过便酷日当空,7月上旬以来一直处于高温,部分区县连续7-8日处于38℃-39℃,严重威胁着茶树幼苗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我市七八月份茶苗最易被晒死,因此如何做好幼苗防旱抗旱至关重要。要做到“遮”、“盖”、“灌”、“施”、“治”、“除”六个方面: 遮:在茶苗的受阳面插上比茶苗高一些的麦秸或稻草于土中,起到遮阳避免直晒,防止干热风造成危害。此法就地取材,方法简便效果好。 盖:采用割草铺园,也可用稻草、农糠、药渣等覆盖,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改良土壤,起到防旱抗旱的良好效果。 灌:当出现高温干旱时,有条件的最好喷灌,也可人工浇水。喷灌可在傍晚进行,喷量视土壤干燥程度决定。浇水可与腐熟稀薄的人粪尿混施,抗旱效果更佳。 施:施肥也能提高抗旱能力。当干旱来临时或已遭受旱害,以旱害发生前施效果更佳。茶树幼苗获得养分后加快植株生长,尤其使茶苗根系发达,提高吸水能力与抗旱能力。一般采用人粪尿或畜粪肥,注意稀释,10天或半月一次。 治:幼龄茶苗,生长肥嫩,易受病虫危害,应及时检查,对症下药,防治病虫,确保茶苗健壮生长,有利于提高抗旱能力。 除:夏季杂草丛生,与茶苗争水争肥争空间,加大土壤蒸发量,并有可能加速病虫危害。生产中可进行浅耕除草,切断土壤毛细管,但应注意割草要离茶苗一定距离,切勿伤根。

春茶优质高产的技术措施


春茶是茶叶生产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促进春茶的早发、旺发,确保春茶的优质高产,增加茶农收入,在生产中除重视秋冬季的茶园肥培管理外,在春季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1、早施催芽肥。开春后,茶树解除休眠状态首先从根部开始,并逐渐进入一次生长高峰,此时是根系生长活跃期,也是吸肥力最强之时。因此,在根系开始活跃之前,及时施入速效N肥,能起到催芽和壮芽的作用。一般掌握在2月中旬-3月初。具体要根据早春气候和茶树品种而定。早芽品种要提早7天左右施下,每亩可施尿素20-30Kg,注意施肥方法,应在行间树冠外侧下方挖一条深度为15cm左右的施肥沟,均匀施下,及时覆土。如采用直接抛施,肥料易淋失,影响茶树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2、及时喷施叶面肥。茶树叶片能直接吸收利用低浓度的水液肥料,可部分弥补根部吸收养分的不足,促使芽叶肥壮,且见效快。一般掌握0.5-1%的尿素加0.5%磷酸二氢钾混合施用。亦可用其他叶面肥如华孚。在芽叶开始萌动后于晴天下午3时以后(阴天全天可施)用喷雾器喷施。喷施前先加少量水将肥料溶化再兑水稀释。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效果更好。喷施要均匀,叶片正面、背面都要喷湿。

3、加强茶园保墒。由于去冬今春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量偏少,对春茶萌发不利。特别是梯级茶园,裸露面积大,茶园水分蒸发量大,更易出现旱情。因此,应认真做好茶园蓄水保墒工作。可在梯级内侧挖一些竹节沟,蓄水池等,以减少降雨时地面径流,尽量将雨水保持在园内,确保春季茶树对水分的需要。

4、及时早采、嫩采、分批勤采。高档名优茶因上市早具有价格优势。因此,在生产中提倡早采、嫩采、分批勤采。一般掌握一芽一叶初展即可开采。由于茶树的发芽轮次多,分批勤采还可刺激腋芽的萌发,从而可多产高档名优茶,增加茶农收入。

5、调整茶树轻修剪时间。通过修剪可刺激茶树生长,促进茶芽萌发,为提高春茶比重和增加名优茶产量,宜将轻修剪由常规的春茶前改为春茶结束后,一般掌握在5月上旬进行。

6、谨防倒春寒危害。倒春寒对已萌发的茶芽及新梢危害极大,易造成高档名优茶的严重减产。据我市今年三月份的天气趋势预报,气温将比常年略偏低,会有几次冷空气影响我市,因此,生产中应重视做好茶树防护工作。在春季寒潮来临前,可采取茶丛覆盖、喷水、灌水、熏烟防冻等措施来防止危害,以确保春茶的丰产丰收。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措施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进行茶园害虫生态调控必须首先全面调查茶园的生态条件,包括气象、土壤、植被、动物等的基本情况,系统了解当地气候因素、土壤条件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对害虫发生的影响。一般来说,山区和半山区茶园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对于这样的茶园要注意维持和保护生态平衡。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和平地茶园,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调整作物布局,使茶园成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自然调控能力。

二、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生态学原理提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推动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的第一个因素都表现了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进行茶园害虫的生态控制,必须全面调查茶园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明确主要种群的动态及群落间的相互联系。其中,尤其要掌握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茶园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特征及消长规律,茶园土壤微生物亚群落、茶园杂草亚群落与茶园害虫发生的联系等。生物群落结构一般可用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等指数来分析。生物群落还涉及其稳定性与生产力、与茶叶生产紧密相关。一般来说,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里,生物群落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也越大。因此在设计生态控制措施时,应以维持茶园生态系平衡为目标。

三、坚持以农业技术为基础,加强茶园栽培管理措施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害虫的作用,在设计和应用上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其对害虫的调控作用。

1、合理种植,避免大面积单一栽培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单一栽培,无疑会使群落结构及物种单纯化,容易诱发特定害虫的猖獗,茶叶生产的实践也说明了一点。凡是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的茶园,虫害流行和扩散的机率就大。如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在大面积茶园中往往发生较多。因此,有机茶园最好向生态环境较复杂的山区和半山区发展,避免大面积单一种植,周围以保持较丰富的植被为宜。

2、重施基肥,适量追肥,配合使用叶面肥

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翻耕施肥。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茶园的产量予以确定,以补足因采叶而损耗的氮素量为标准,过多使用会造成氮素过量而有利吸汁性害虫的发生。

3、及时采摘,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

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高,害虫发生也严重。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橙瘿蟥、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

4、适当中耕,合理除草

中耕可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入土觅食。但一般以夏秋季浅翻1~2次为宜。对丽纹名象甲、角胸叶甲幼虫发生较多的茶园,也可在春茶开采前翻耕地一次。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采取人工除草。至于一般杂草不必除草务净,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四、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当然,并不是各种天敌都能够控制害虫在经济为害损失水平之下。但是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效能则是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1、茶园天敌的类型

茶园天敌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三大类。

寄生性天敌主要指寄生性天敌昆虫。这类天敌对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比较明显,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潜在性害虫长期受到控制而不造成为害。如茶白青蛾幼虫期受到一种青蛾瘦姬蜂的为害,长期处于零星发生;茶硬胶键性害虫控制在发生为害造成经济损失之前。象茶尺蠖绒茧蜂对茶尺蠖种群的寄生率可达到70%,使幼虫在3龄前死亡。

捕食性天敌包括鸟类、蜘蛛、瓢虫、草蛉等,一般都是多食性的,对寄主害虫的选择范围广,其种群相对地比较稳定,因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远较寄生性天敌为大。在捕食性天敌中蜘蛛种群占80-90%,由于蜘蛛具有数量大、繁殖率高、种类多的特点,其对茶园害虫种群的控制更为显著。据研究报道,在一定的猎物范围内,每头蜘蛛可捕食害虫6-10头,其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可达60%以上,除蜘蛛外,捕食性螨对害虫的捕食作用也很大。

病原性天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黑刺粉虱真菌对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十分突出,经分离和繁殖,施用后其防效可达83-87%。圆孢虫疫霉对茶尺蠖具有较高感染力,自然致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茶园昆虫病毒资源较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从茶树害虫中分离出50种以上的病毒,一些主要害虫都受到病毒的自然制约。如1977年和1981年秋,茶尺蠖、油桐尺蠖在安徽、浙江等茶区先后两次受到病毒的流行而被控制。扁刺蛾常年于霉雨季节受扁刺蛾NPV的流行而大量罹病死亡。试验研究表明,利用病毒治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生物防治手段。目前我国已有病毒制剂生产。

2、生物防治的优点

①持久性 由于生物防治是利用知的物体,一经施入田间后,能逐步适应田间的生态条件,成为生态系中的一个成员。只要条件合适,它们就可以长期起作用,经久不衰。

②安全性 由于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来控制害虫,它与化学防治比较,具有较大的安全性,一般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现在提倡有机食品如水果、蔬菜、茶叶等,宜通过生物防治途径来实现。

③同步性 害虫天敌是伴随害虫的发生而发生,它的作用大小,随着环境条件而变化。环境条件对它发生有利,它们控制害虫的作用就大,反之则小。因此,要使天敌发挥作用,必须注意天敌的同步性,使在敌的发生时期与害虫一致。另外,天敌与害虫还要保持一定折比例,才能控制害虫的大发生和有利于天敌的生存繁殖。例如,扑食蚜虫的瓢虫,据研究表明,瓢蚜比保持1:280为宜,若瓢虫多,蚜虫少,当蚜虫被食光后,成虫可飞迁他处寻食,但幼虫多因食料少互相残杀而大量死亡。为了维持生态系统中的平衡,许多专家认为:可以人为的保留一部分害虫,以保证天敌与害虫的同步性。

④专一性 在生防中,应用一种天敌只能控制一种害虫或一类害虫,对其他害虫却无能为力。因此,应用生物防治茶树害虫时,须注意多种天敌的配合,以控制多种害虫;同时与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等协调配合起来,以发挥生物防治的威力。

3、生物防治的方法

①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茶园周围种植杉、棕、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茶果间作,幼龄茶园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农活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减少天敌的损伤。在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大山雀、画眉、八哥等鸟类进园捕食害虫。

②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

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人工采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均有不少天敌寄生,宜分别放入寄生蜂保护器或堆放于适当地方,待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集中处理。

③人工助迁天敌

在茶园中,害虫、天敌常伴随而生,特别是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更是如此。害虫大发生时,天敌种群数量也逐渐上升;随着天敌种群数量的增多,害虫数量减少时,则天敌因食料缺乏,常互相残杀,使天敌数量减少。因此可从天敌密度大的地块,成对地移放天敌到天敌少、寄主多有地块中去发挥其控制力,扩大繁殖。

④引进微生物治虫

茶园生态环境较稳定,温湿度适宜,极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可从茶树害虫的病尸上分离苏云杆菌等各种病菌,再释放到茶园中去均能很好地造成再感染和流行。从全国各地引进的白僵菌、虫草菌、苏云杆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均能在茶园很好地建立种群和扩散。

⑤建立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充营养基地

部分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食蚜蝇)羽化后,需吮吸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进行产卵繁殖。因此为了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和增加产卵量,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和补充营养基地,同时也可以美化茶园环境。

五、强调新技术在害虫生态调控中的应用,发展生物合理防治制剂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要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呼声高涨,一些对人畜及生态环境相对安全的生物合理防治制剂相继被开发出来。目前,可作为有机茶园使用的苏云杆菌(Bt)制剂对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均有一定的防效。植物源农药如苦楝素、除虫菊和鱼藤酮等具有杀虫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等有一定的作用。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白僵对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也提到了证实。

与此同时,用来诱杀和干扰昆虫正常行为的昆虫性信息素已成为害虫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外通过使用棉红铃虫性信息素防治棉红铃虫可达到100%干扰交配。棉田卵量减少50-70%,效果十分显著。茶园害虫的性信息素研究已有多年,在日本已开始利用茶卷叶蛾的性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尽管目前国内应用不多,但在今后害虫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前景。

由于灯光诱杀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杀虫灯运用光、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选用了能避免天敌习性,但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因而对天敌相对安全,而对害虫诱杀量大,种类多,杀虫谱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这项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165.html

上一篇:茶园秋冬管理抓四条

下一篇:有机茶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