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识别 该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成虫体长3-4毫米,全身黄绿至绿色。卵长约0.8毫米,香蕉形,若虫附近翅尚未形成外,体形与体色与成虫相似。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被害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为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无茶可采,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成虫多栖息于茶丛层中,无趋光性,卵产于嫩梢组织中,若虫怕阳光直射,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9-12代,以成虫越冬,翌的早春,成虫开始取食孕卵,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是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各虫态混杂和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6月份和10月份。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调控要点 a、分批及时采茶或轻修剪能采除大量的卵,抑制其发展;b、喷施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c、叶蝉发生较大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2、茶毛虫的防治 识别 成虫体长6-13毫米,雌蛾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卵近圆形、集产。幼虫黄褐色,各节的背面与侧面有8个绒球毛瘤,上着生黄色毒毛、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幼虫有群集性,3龄前群集性强,常数十头至数百头挤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3龄后开始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叶片呈缺刻。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下或浅土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 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发生2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翌年4月幼虫开始孵化,为害期分别在4-6月、7-9月之间。 调控要点 a、利用茶毛虫的群集性,结合田间操作摘除孵块和虫群;b、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年份,收集虫尸,喷施病毒;c、灯光诱杀成虫;d、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3、茶橙瘿螨的防治 识别 成螨体小,桂红色,呈胡萝卜形,卵球形,白色透明,幼虫螨体色浅体形与成螨相似,但腹部环纹不明显。成螨和若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汁,主要为害嫩叶,被害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 发生规律 一年约发生25代,以卵、幼若螨及成螨在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成螨常在叶正面活动,幼若螨几乎全栖息为害在叶背面。夏茶受害最重,秋茶其次。高湿多雨和高温干旱对其发生均不利。 调控要点 a、及时分批多次采茶,能一定程度抑制该虫的发展;b、喷施浏阳霉素;c、发生较多年份,秋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4、茶黑刺粉虱的防治 识别 该虫一生经过成虫一卵一幼虫一蛹四个发育阶段。成虫灰白色,栖息在茶丛中,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卵产于成叶和新叶的背面。卵经过一段时间后孵化为幼虫。幼虫是黑刺粉虱为害茶树的主要虫态。孵化的幼虫固定在叶背刺吸茶树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煤病,阻碍光合作用,影响茶树的发芽和树势。幼虫经过3龄后在原处化蛹。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于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青壮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发生,在茶丛中的虫口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调控要点 a、结合茶园管理进行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b、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或人工助迁罹病茶枝;c、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峰。 5、茶尺蠖的防治 识别 成虫体长9-12毫米,体翅灰白色,卵短椭圆形,堆积呈卵块,幼虫有5个龄期,蛹长椭圆形。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1-2龄期形成发生中心,3龄后分散取食,4龄后开始暴食,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食尽。 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丛根际土中越冬,翌年3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卵堆产,幼虫1-2龄多在叶面,3龄后怕光,常躲于茶丛荫蔽处,幼虫具吐丝下垂习性,老熟时入土化蛹。 调控要点 a、结合秋冬深耕,消灭虫蛹;b、灯光诱杀成虫;c、利用雌成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d、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e、在低龄幼虫时喷施Bt制剂。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病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病虫的作用。在设计和应用上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应以农业技术为基础。
(一)避免大面积单一栽培,丰富茶园群落结构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大量推广薮北品种,曾引起茶轮斑病大面积流行。凡是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的茶园,病虫害大发生的几率就较小;凡是大面积单一栽培的茶园,某些病虫害流行和扩散的几率就大。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和平地茶园,要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遮阳树,增加茶园周围植被。树种可选择落叶楹、相思树、凤凰树、女贞树和水杉等。也可采取茶园间作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茶园小气候和茶园环境的稳定性,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一般来说,山区和半山区茶园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同时,由于环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病虫害的优势种也不容易造成大的为害。因此,新辟茶园最好向生态环境复杂的山区或半山区发展。山坡开辟茶园可推广"山顶戴帽子,山脚穿鞋子,山腰围裙子"的模式,即山顶保留一定的植被,山脚留出道路和缓冲带,山腰开辟茶园。
(三)推广抗性品种,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
选育和推广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根本措施。不同茶树品种抗病、抗虫性差别很大。例如,叶片单宁含量高,厚且硬的品种,对茶炭疽病有较强的抗性;大叶种、叶片厚且柔软多汁的品种易感染茶饼病。因此,在推广抗性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适制茶类,尤其是要了解主要病虫害与品种的关系等来选用。
(四)增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是促进茶树生长、满足茶树营养的需要,也有助于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同时,如果土壤肥力不足,茶树抗性就降低,也会使病虫为害加重。有机肥可改良土壤,促进土壤通风透气,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茶树生长健壮,增强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病率。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翻耕施肥。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厩肥、粪肥等有机肥要经过腐熟才能施用。对茶饼病、茶白星病等叶部病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可配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施肥。
(五)及时采摘,抑制芽叶病虫的发生
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含量高,病虫发生也严重。芽叶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侧多食附线螨、茶橙瘿螨、丽纹象甲、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多种重要病虫害主要发生在幼芽嫩梢上,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病虫的营养条件,还可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和减少病害的侵染寄主。另外,茶尺蠖、茶毛虫等食叶性害虫也喜欢取食幼嫩的叶片,及时采摘也可抑制它们的发生。对有病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和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
(六)合理修剪、台刈,控制枝叶上的病虫病虫害在茶树上是多方位发生的,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饼病、芽枯病、茶白星病等主要发生在表层的采摘面上,也可发生在中、下层的幼芽嫩梢上。而很多蚧类、蛀干害虫、苔藓、地衣等主要发生在中、下层的枝干上,藻斑病、云纹叶枯病等主要发生在成熟的叶片上。通过不同程度的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就可以除去寄生在枝叶上的病虫。
另外,如早春进行一年一度的轻修剪,对抑制小绿叶蝉、茶细蛾很有好处。对介壳虫、黑刺粉虱严重发生的茶园,也需进行重修剪,甚至台刈,将茶丛中、下部枝叶上的病虫清除干净。轻、深修剪下来的枝叶,最好开沟深埋;重修剪、台刈下来的枝梗,最好用机械铡碎,再施用到茶园。
(七)保护和利用天敌
第一,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种植防护林等或者进行茶园间作,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茶园铺草对天敌越冬、越夏和栖息繁殖也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第二,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茶园合理密植、培育强壮树势、增加茶园覆盖度,有利于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的生存繁衍。
第三,保护利用蜘蛛,充分发挥蜘蛛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茶园里的蜘蛛种类和数量相当丰富。蜘蛛对害虫具有良好的攻击效应,一般活虫均可捕食,且无严格的选择。
(八)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主要用苏云金杆菌制剂和病毒制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另外,还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并加工成生物农药加以利用。
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农药有:①微生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②活体微j生物农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绿僵菌等;③动物源农药:性信息素、互利素等;④植物;源农药:除虫菊素、鱼藤酮、植物油乳剂、印楝素、苦楝、川楝素等。
(九)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即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最简单的人工捕杀、诱杀,直接或间接捕灭害虫,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改变环境条件使害虫不能接受和容忍。尽可能利用灯光或色板诱杀、机械捕捉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物理机械防治既可用于预防虫害,又可在已经发生虫害时作为应急措施。
1、要坚持高效性原则 营养物质循环,是一切自然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基础。有机茶园生态控制系统内要保证营养物质的最佳循环和系统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与机械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生态系统是有生命的系统,如果没有活性,系统也就不存在。因此,保持活性状态在系统中的循环和发展,才能使该系统的功能持续繁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废物”(如修剪枝叶)的返回循环再生,合理地适当补充一定的营养物质(如N肥、P肥、K肥)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的最佳循环。这一原理也要求我们,在进行害虫管理时,在栽培管理中,应考虑系统的活性状态的发展,调控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使系统输出最大的能量,提高第一性生产的生态效率,以最小支出,收取最大的产值。
2、要坚持低耗原则 自然界中生态平衡,共生是不同的有机体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现象,共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的利用状态,使之表现出高效、和谐,并达到持续发展。生态亚系统内各组分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相辅相成,使各个有机体都大大地节约物质与能量,以获得最大的功能效益。为此,要求我们用价值流来支配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在经济原则的目标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光、温、热、水、能),因势利导地将系统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和条件转到可利用方面,为系统整体服务,变对伉为利用,变控制为调节。化害为利,因位制宜。
3、要坚持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系统作为自组织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其反馈作用总是大于正反馈作用,其演变的目的在于整体机能的完善,它要立足于未来的发展,而不光是眼前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对茶树生长发育,害虫与天敌的种群动态,土壤及土壤微生物的肥力与活力,以及茶树――土壤――害虫――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监测,运用调控的功能,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负馈机制与自我调控能力,能使茶叶持续发展。
4、要坚持优化的原则 茶叶生产的目的在于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值要最小,而获得的产品值最大,要做到这一要求,我们在进行害虫管理时,来获得优化调控对策。
总的来说,害虫的生态调控要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协调共生,和谐高效,相争相克,协同进化,自我协调,持续调控,有序发展等原则。
为了提高我县茶园管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现制定茶园秋冬培管技术措施如下:
一、土壤管理
茶园秋冬季深耕有利于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能力,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恢复茶树树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耕一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完成,深度15—20cm,要求茶行中间深,靠近茶根浅,这样可以避免伤及茶树根系。
二、营养管理
茶园秋冬季施肥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堆沤肥、厩肥、人畜粪尿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一般每亩施用量为2000—3000kg,在茶树行间开沟20cm深施,施肥后覆土,以防止肥料流失。茶园深施基肥要求在11月上旬以前完成。
三、树冠管理
树势较强生长旺盛的茶树一般剪去蓬面突出部分,使树冠面平整;对于有较多细弱枝、鸡爪枝,产量开始下降的茶园,应进行深修剪,即剪去绿叶层厚度的9—12cm,剪掉全部鸡爪枝,以利于下年发芽粗壮整齐;对于已经衰老,生产水平严重下降的老茶园,应采用重修剪的方法,即剪去树冠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促使茶树树冠的全面更新,尽快恢复生产能力。茶树冬季修剪一般应在12月中旬以前完成。
四、茶园植保
茶树行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均是病原菌和害虫越冬的场所,及时进行清园处理有利于减少茶园内越冬病虫的基数。可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喷药时要求对茶丛上下,叶片内外,地面的杂草及蓬内的枝条都要及时喷及,以提高防治的效果,封园工作要在11月底以前完成。
五、茶树防冻
茶园及时进行深耕培土,施肥和行间铺草,有利于提高土温,防止茶树遭受冻害。在茶园行间多施一些厩肥、堆沤肥、磷钾肥等暖性肥料,并进行培土,防止茶树根系外露。茶园行间铺草可利用稻草、玉米秸杆等覆盖茶树行间及根部,以防止茶树受冻,促进茶树春季早发芽,发壮芽,实现春茶优质高产。
1,重视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
“早施”指基肥施用时间应适当提早。施肥时间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内进行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适当加深,提高茶树的抗逆性,确保安全过冬。成年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达25cm以上;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无公害茶园的基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幼龄茶园每667h㎡施农家肥2000-1500kg或施商品有机肥300kg,配施磷,钾肥各25kg。
2,因地制宜施追肥
春秋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乌龙茶生产的黄金季节,这一时期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但是想春茶生长多而快,仅仅依靠基肥的营养是不够的,必须配合追肥予以补充。每667h㎡施复合肥、化肥共200kg,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节开采前30-40d施用为宜,各种肥料种类占总量的比例因不同树龄而不同,幼龄茶园氮:磷:钾为2︰1︰1;成年茶园氮:磷:钾为3︰1︰1.5。并增施含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进品质。
3,巧施叶面肥
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虽然促进了茶树萌芽和新梢伸长,但因节间增长和鲜叶内含物含量减少,影响乌龙茶的品质,制出的茶叶香气低、滋味淡;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因新梢生长过密,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因此,必须合理掌握,量质兼顾。一是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附有检验登记证书的叶面肥;二是选用一些即可提前萌发和采摘,又可弥补茶类香气成分的营养元素;三是喷施时要将叶面正反两面都喷湿喷匀,发挥叶子背面吸收能力强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