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保山的尼诺茶

2019-11-13

云南的尼诺茶,因产于保山地区的昌宁县尼诺山而得名。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安东尼奥迪到昌宁考察时,饮此茶后赞不绝口。1988年,斯里兰卡茶叶专家戈林到昌宁,品尝后称之为茶中精品。尼诺茶外形条索紧卷,毫锋显露,色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清香鲜爽,叶底嫩匀明亮。

相传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昌宁县境碧云寺的僧尼就种植茶叶,品质良好,人称碧云仙茶。明、清时期又有发展,现存尼诺山附近温泉乡有株古茶树,其栽培年代距今有200余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民开始成片种茶,但由于交通不便,工艺落后,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挥全县70%地区的宜茶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至199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1余万亩,1983年昌宁县被推荐加入全国七省、市茶叶技术推广网络,1985年被列为与浙江富阳、福建安溪、安徽岳西齐名的全国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

尼诺山地处低纬高原山地,空气清新,日光充足,山峦重叠,云雾多,雾期长,每当秋末春初雨水稀少季节,尼诺山周围坝区河谷地带多被白雾笼罩;这里土地肥沃,沙质黄壤,结构松散,通风透水,从而形成尼诺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尼诺茶就是以尼诺山一带出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

尼诺茶是精选春茶一芽二叶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分筛、拣剔、等各道工序精工制成。据鉴定,尼诺茶的氨基酸含量382.9毫克/克,比同等大叶茶含量高40%左右,水浸出物48.41%,儿茶素为145.8毫克/克。饮用尼诺茶能生津止渴,兴奋提神,调节血压,能促进脂肪消化,防止亚硝酸在人体内合成;能消食健胃,明目清心,被人们誉为健身美容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云南省保山市茶业概况简述


一、保山市基本概况

保山作为著名的滇西古郡,孕育出了万年火山热海、千年古道边关、百年翡翠商城以十大魅力名镇—天下和顺。保山是通往南亚和东南亚古丝绸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14年全市有人口256万,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地跨断山腹地,澜沧江、怒江、龙川江穿境而过,境内高山深壑、地势复杂,雨量充沛而又干湿明、云遮雾绕而又阳光灿烂。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保山成为了云南大叶种、高海拔小叶种生长的最适宜区。是各类茶叶品质形成最好的地区之一。

二、茶产业概况

保山是云南普洱茶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保山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早在明清时期种茶、饮茶习俗就得到了相当的普及和推广至解放初期,全市茶园面积达2万亩,产量360.4吨。解放后,各级政府加大了茶叶产业发展力度,把茶产业作为全市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增收的生命产业来抓。

茶叶产业发展迅猛,至2015年,全市共有茶园面积619855.4亩、采摘面积541190亩、茶叶总产量47477.2吨、亩均产量87.73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27082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17000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1500亩、有机茶园面积15300亩。

保山是“滇红”及普洱茶的重要产地,20世纪八十十年代,昌宁、腾冲、龙陵等县分别被列为全国首批优质茶基地县和国家出口红茶基地县。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建立了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本系累了较为丰富的有机结合,研制出了红茶、绿茶、普洱茶、高山乌龙茶等若干茶类。

创建了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150多个其中有50多个茶叶品牌获得省部级以上及行业组织颁发的名优茶及优质产品称号,全市茶叶产业已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百花齐放”的茶叶产业结构。建成初制加工企业795个,初精合一茶厂67个茶叶生产能力达4.7万吨,初具茶叶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达20个。

建设高产优质生态茶园50万亩,经认证的有机、绿色及无公害茶叶产品基地25万亩,全市有200多人的茶叶科技队伍,保山茶叶产业发展不仅具备了很好的产业规模和基础,而且在良种推广与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品牌宣传及市场开拓,特别是茶叶产业化发展方面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市已有大批省市级认定的茶叶龙头及品牌,如腾冲清凉山、高黎贡山、黄黎坡、极边、云丽江山,昌宁稳隆、尼诺、树根地,龙陵“振兴”,隆阳“凤溪”及施甸“万兴”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及品牌,辐射带动全市60%以上的茶叶生产基地。并通过发展专业村和合作社推动茶叶产业全面发展,真正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良种化,产业化和生产标准化的茶叶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与未来

六十多年的保山茶叶发展,是一个辉煌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是保山茶叶大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以满天星种植粗放管理为主,面积达20万亩:第二阶段是“七五”至“八五”期同,以扩大种植面积,建立密植速生丰产茶叶样板,提高单产和效益为主要目标,面积达40万亩:第三阶段是: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重点是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强化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面积达62万亩。

进行科学考察伴随看面积的扩大,在茶叶管理上也发生了大的转变:在政策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经营管理上,由租放经营向集约效益型转变;在茶树品种上,由以云南大叶种为主向大叶种、中小叶种共同发展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单纯生产红茶、青毛茶向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龙井茶等多茶类与茶品种方面转变。

三江之水浸润的广袤土地是茶叶孕育之所:种类纷呈现是茶叶穿越时空赢得的绚丽色彩;清洌芳香是茶叶吸取自然灵气获得的独特印记:而随茶而生的历史和文化则最终赋予茶叶以不灭的精魂保山茶叶,以自己独树一帜的优良品质,在云南味蕾绽放的茶叶产业中,香飘天下,独放异彩。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茶业概况简述


一、茶产业概况

隆阳区茶区遍布全区16个乡镇,主要产区为板桥镇、瓦窑镇、瓦渡乡、瓦房乡。隆阳区茶叶种植技术的运用,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以打塘直播茶籽方式发展长坡茶园: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建设条播梯级茶园: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80年代末,提倡密植速生茶园,同时大力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和提茶叶初制机械化水平;第四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加强良种化建设,推广无公害生产术和开发名优茶,并不断调优深加工产品结构,至2015年,全区共有茶园面积63158亩、采面积45000亩、茶叶总产量2802.6吨、亩均产量62.28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30500田无公害茶园面积3000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800亩。

二、种质资源

隆阳区有丰富的茶树资源,由云南农大、市区相关部门陆续组织的考察证实,降阳区茶树原产地之一,成片开辟茶园的历史至少可推至公元十八世纪中叶,在迄今已发现的大量布的古茶树或古茶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1)高黎贡山茶树王:野生型,位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海拔2210米)

(2)挂峰岩大茶树:野生型,位于潞江镇高黎贡山腹地挂峰岩(海拔2300米)

(3)五峰寺古茶树:栽培型,位于潞江镇邦陇村五峰山(海拔2000米)

(4)德昂山古茶树:栽培型,位于潞江德昂山(海拔1980米)

(5)德昂寨古茶园,位于潞江镇德昂山,最大连片大规模0,4公倾。

隆阳区的名优茶品为永昌毫峰、凤溪玉叶、康露春、云雾冰清。

德昂古茶树群落所处植被类型属于南业热带山地季雨林,野生古茶树为二级乔木层优势树种,其生长密度(包括自然繁衍的植株)平均为一个样方(62.2米)2.6株,达到构成植物自然群落的密度要求。古茶树群落属原生自然植被,且保存完好,自然更新力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和保存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

专家们对德昂寨旧址2平方千米的地块内有代表性的多株古茶树进行了形态特征的测量观察和标本采集,其高度为9,93~15.6米,树幅3.41米×5.8米~5.52米×6.84米,胸围1.14~2.7米(胸径0.45~0.87米),最低分枝高度0.61-1.68米,均是典型的乔木茶树其中,1号大茶树位于海拔1956米处,株高9.5米,基围3.26米(基部直径1.04米),胸围2.73米(胸径0.87米),树幅6.84米×5.11米,分枝中等。

树姿半开张,叶片水平状着生嫩枝及芽体无毛,平均叶长13.7厘米,宽6.3厘米,叶片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平,叶尖渐尖,叶质较脆,叶缘近1/3无齿,叶脉9~10对,叶柄、叶背、主脉均无茸毛:鳞片3~4片,无毛:萼片5个,绿色无毛:花冠平均直径5.1厘米,花瓣薄软,白色无毛,雌蕊比雄蕊低,花柱0.7厘米,柱头5裂,裂位1/2-1/3,子房5室,密披葺毛。根据这一植物学形态特征,德昂古茶树,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liataIiensis),是个较为原始的野生茶树物种,但具有茶树的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等),可以制茶饮用。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印度尼西亚的冰茶 关于印度尼西亚的冰茶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印度尼西亚的冰茶》内容,感谢阅读!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属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群岛的国家,有着“千岛之国”的美称。印度尼西亚处热带雨林带,生物资源丰富。这里的居民大都以大米、玉米或薯类为主食。他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讲着如音乐般的美妙语言。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一样,他们也喜欢喝茶,特别是在吃完饭后饮用。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这么一群人,他们一日三餐离不开茶,饭后喝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习惯。虽然科学表明,饭后立即喝茶有损健康,他们仍是“固执”。不成想,原来印度尼西亚的居民亦有这样的习惯。

印度尼西亚人喜欢喝红茶,更喜欢用红茶制成的冰茶。印度尼西亚人有一个习惯,不管春夏秋冬,吃完中午饭后,他们都要来一碗冰冰凉凉的冰茶。在一日三餐中,中午饭比早饭与晚饭更看重些,餐饭的菜色也更为丰富。

他们所喝的冰茶是如何制作的呢?味道怎样?竟然让他们这样的欲罢不能,每日必饮。

冰茶所需的材料有红茶、糖、开水、柠檬、柠檬草、薄荷叶、冰块等。首先,先冲泡红茶,放置一旁待冷却后,往茶里加入糖、新鲜薄荷叶、柠檬,然后放入冰箱。一个小时后,将茶饮取出来。将柠檬草切成段放入冰茶里,搅动一下。最后,可往茶里加入冰块。

一杯冰爽可口的印度尼西亚冰茶就制作完成了。

本文《印度尼西亚的冰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云南四大主要滇青茶产区保山市茶区


保山地区是云南省开发极早,也是一个沉淀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边疆多民族地区,以今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中游流域,约8000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考古学证明,在战国中期以前,“哀牢夷”——已形成了具有统治机制的部落联盟,继而又建立“哀牢国”——一个兴盛一时的奴隶制国家。

保山市于汉朝时称“永昌郡”,明朝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于今使用名称即首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保山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古代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更加凸显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保山市于2001年6月由保山地区撤地设市改制,管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地处云南省西部,省内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相邻,西边、南边与缅甸交界,面积19637平方千米,人口200多万人。北纬24°08′~25°05′,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3915米,最低海拔535米;主要河川怒江由北而南贯穿,直接进入缅甸;澜沧江则通过东部,进入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温度14℃~20℃,年平均相对湿度75%~84%,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2000毫米。在云南4个主要产茶区中,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日照最少、雨量最少。辖区保山市、昌宁、腾冲、龙陵、施甸等地,都有茶叶生产,除晒青茶外,昌宁县亦生产滇红。茶叶、甘蔗、烟、咖啡为保山地区骨干产业。

就目前云南普洱茶生产地区来说,保山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视。然据笔者了解,保山地区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区并没有完全开发,相对于西双版纳勐腊、景洪、勐海等地都已经被过度采摘的情况,此地区的茶质仍然十分厚质饱满,适度管理与正确制作,仍十分具有开发价值。目前已有茶叶集团在保山投资设立大型茶厂,所收购的茶菁涵盖保山、临沧、思茅等绝大部分茶区。

云南保山昌宁县:寻觅千年茶乡散落的古茶树


茶叶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时候被挖掘出用途的,现在已不可考,但是毋庸置疑,茶树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流传着各种传说,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地,地大物博,有不少地方茶树栽培历史都有千年之久,现在也有不少千年茶乡散落着千年之久的野生古茶树。云南宁昌茶叶虽然不出名,但这里也有不少的古茶树,今日,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去寻觅一番。

实事求是地说,昌宁茶并不出名。计划经济时代,昌宁茶主要为畅销世界的滇红提供原料,而进入市场经济后又长期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但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首批命名的全国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里,云南却又唯有昌宁。这充分说明茶界及国家主管部门眼里,昌宁是优质茶叶产区。

说昌宁茶,得从昌宁地理位置说起。昌宁的地理坐标纬度为北纬20°14′至25°12′,著名的国际河澜沧江——湄公河穿境而过。在茶界,北纬24°上下地带正处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界点,“山高日照短,雾浓雨水多,昼夜温差大”的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生长,福建安溪、广东温州凤凰、印度阿萨姆等名茶产区,都在这条线上。而澜沧江流域优质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里西南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为人知的普洱茶便是产自这一区域。从地理位置上看,昌宁似乎因茶而在,因为这里与北纬24°这条“茶线”和澜沧江流域优质茶区都紧密相关。

天堂山,是昌宁的至高点所在,也是澜沧江、怒江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天堂山上,有很多分布在原始丛林里的野生型茶树,天堂山林际线附近的村庄旁边,到处可见树龄几百甚至上千年的野生型古茶树,随着海拔往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降低,分布着的是大大小小的茶叶产区。天堂山,静静地立在那里,却默默地通过一滴水、一片树叶,连通着世界,用静默的姿态书写着“一山之水归两洋,一片茶叶连世界”的自然传奇。

昌宁古树茶群落众多,但离天堂山最高峰最近的,无疑是沿江村的茶山河。被当地人称为茶树王的那棵野生古茶树,孤独地立于一条小溪旁。这棵茶基部径围4米有余,但树幅不大,不到其脚下根本无法读出其沧桑。直到那天身临其下,看到一个平时也算够高够块的兄弟在它身下时,才发现了它的高大伟岸。茶山河“山宽人稀”,一个寨子从寨脚到寨头,得用半小时以上。从天堂山潺潺而来的茶山河边,近千株大大小小的野生型茶树散落分布着,从寨子脚到寨子头,人家或是“独家林村”、或是三家两家地分布着,一个农家小院、一群古茶树、一些桃李果木,便是这一片地方的全部。虽然在“身高”成不了王者,但许多古茶树却在树幅上来发展,据当地人说,茶山河的很多树单株鲜叶产量都比最大那株要大得多,大约是“有量不在身高”吧。

行走在天堂山的林际线附近,翻过一座山梁、越过一条小河,就会有一群古茶树在等着您。在茶山河以东不远的地方,又是一个古茶树群落,名为羊圈坡,不知是不是过去有人在这里建圈养羊而得名。这里的古茶树同样以野生型为主,散落的人家房前屋后、园边地角和寨子的土路的路上路下都有古茶树。去这样的地方寻古茶,考验的是脚力和耐性,第一次去时看到几株,第二次去时又看到几株,如果以为了解得也差不多了,那就错了。因为每次看到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山宽人稀的山区同样山宽茶稀。每年春茶季节,这里都和茶山河等群落一样热闹,操着各种口音的寻茶之人都会涌向这里,想与一棵心仪的茶树结缘,即使结不了缘也沾点古茶树的灵气,为自己在茶人的交流里增加些谈资。

接着往东南方向,沿着澜沧江向下游,穿过同样有许多古茶树的联福、大竹林等大大小小的村寨,便会发现,随着海拔的降低,野生型的古茶树逐步减少,看到的越来越多的是栽培型的大叶种古茶树,然后就到了一个不能不提的地方——漭水黄家寨。因为这里是昌宁众多古茶树群落里较早出名的地方,曾经一度时期,说到昌宁古茶树便会想到漭水黄家寨。不仅因为这里古茶树比较集中,也因为这里是2006年专家考察昌宁古茶树时的一个点,并在这里发现了一株树龄千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除此之外,这里的古茶树树都不是太大,大约都是几百年的样子,另还有许多百年左右的园埂茶。后来,这里来了一个年纪不大却留着山羊胡子的做茶人,并以“黄家寨”命名了自己的茶厂,在卖茶的同时也卖出了“黄家寨”。这几年,许多当地人都做起了加工。尽管做茶手法不一,但大多数都卖得不错,因为茶本身好,而黄家寨也有了名声。

再接着走,就到离澜沧江很近的河尾老寨子了。到这里,就看不到野生型茶树的影子了,那一埂埂、一片片的,都是栽培型的茶树。而在这些茶树里,没有谁是树王之说,一圈走下来,树的大小都差不多,想来也都是些“同辈树”,即使稍有些差别,那也只是因为立地条件的原因所至。与其他群落相比,这里的古茶树在对外知名度上,同样属于“晚辈”,就连2007年那场普洱茶、古树茶热里,都难以找到与这里有关的片言只语。直到后来这里慢慢的有了几个做茶的人,然后又来了一个知道宣传推广的“老支书”,这里的茶才慢慢为人知晓。现在,走进了外交部蓝厅的“昌宁红”也把目光瞄向了这里,在这里建起了加工基地。老寨子茶“红”或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离开老寨子要寻找古茶树,只能重新往高处走。一路走去,在明德、老场、明华那一片,都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群落,树有大有小,树龄也有大有小。在这些古茶树群落里,较为有名的要数老场的野珠山。一则因为这里有一个比较集中的群落,另一方面因为这里有一个加工厂,有一个品牌。野珠山的古茶树,同样多为栽培型的园埂茶,大部分树的大小与河尾老寨子差不多,但却有少数在人家房前屋后“养尊处优”者,要大一些也显得更沧桑一些。在栽培型茶树之间,有一棵茶树显得比较特别,既不像栽培型的,也不像野生型的,萌发出来的嫩芽有点像藤条,不知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藤条茶”。

再顺着澜沧江往下游走,就到临沧市的凤庆县地界了。寻找昌宁茶,得沿着澜沧江与其重要支流右甸河之间的山走,翻过几座山头后,便是昌宁的又一个主要古茶树分布地——温泉联席。联席一个村里,就有百年以上古茶树一万三千多棵,野生型和栽培型各占半壁江山。而在联席的古茶树分布中,芭蕉林无疑是最有名的。这里的野生古茶树,树高可达数丈,基部径围可达4米有余。野生茶,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组植物。是茶饮最早的源头,不论是饮茶之始还是历史名茶研发,都是从野茶开始的。据联席芭蕉林人说,他们现在还留存的野生茶,是因为不遮地而得以保存,一些人说当年砍茶树烧茶柴的情景仍惋惜不已。春天里,幸运的野生古茶树上的嫩芽,似乎也在讲述着茶的昨天、今天、明天。

除了芭蕉林,联席还有另一个“名山”——破石头。这里的古茶树数量比芭蕉林还要多,但却分布得更分散。这里最为茶人们乐道的是昌宁境内已发现的最大栽培型古茶树就在这里。2017年4月初,央视《农广天地》主持人姜鑫鑫随摄制组来到联席破石头,拍摄《农田餐桌系列节目“千年土罐茶”》时,艰难地爬上这株基部径围3米有余、树高近10米的大树,与女主人学采茶,真实地体验了古树茶采摘的艰辛与快乐后,在朋友圈里说:昌宁的古茶树很老,与之相伴的是昌宁传统的制茶、喝茶、吃茶方式非常独特。作为不太懂茶的我,不敢用这里的茶与云南其他名山的茶来比,我只想告诉朋友圈里爱茶的人们,这里茶值得您来探寻。

从联席继续往澜沧江下游方向走,海拔又开始由高渐低,而古茶树同样又是从野生型到栽培型逐渐过渡。在与联席村相邻的新河村三岔河,保留有四埂数百株栽培型古茶树,当地人都说这是懒人有懒福气,当年这家人没响应号召砍树进行低改,想不到还留出宝贝了。其实在昌宁,如这般树龄的茶树非常多,特别是在大集体生产的时候,集体的茶地大多要爬树采,只是后来为提高产量多次台刈,仅留下了不多的懒人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可惜之极,不过当时那么做也没什么错,毕竟那时没有古茶树古树茶之说,产量才是增加收入的根本。而且台刈后的茶树发出的茶更整齐,更符合以滇红为代表的云茶生产要求。

走完了一条线,还得回到天堂山再说起。从茶山河顺首林际线往西南方向走,通过九道河后便可以到一个叫小茶园的地方。小茶,是当地人对野生型茶的称呼,与栽培型的大叶种相对。同样因为人家稀少,可耕种的土地多,这里的园地边、树林里,都有许多古茶树,据当地人说山上的国有林里也有很多。在小茶园,同样有一棵王者之树,它吸引人之处在于独处一块地中间,特别是春来时,翠绿的茶叶与一地麦黄的搭配,更吸引人的眼球。一次去小茶园时,正好碰到一翩翩少年灵活地从古茶树上爬下来,采茶和爬树的双重喜悦写在脸上。其实,爬茶树的确是那个年代茶山孩子的快乐记忆之一,这种记忆充满了纯朴,溢满了茶香。

其实,昌宁最早为人知的古茶树,既非茶山河、联席,也不是黄家寨,而是右甸坝后西山之上的石佛山。那里那棵大茶树,上世纪90年代,西南农大茶研所教授刘勤晋一行就作出了“根据查询国内有关资料,其树高、树幅及根颈直径均为栽培型大茶树之冠,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前景,建议列入云南省古茶树进行保护,并立项研究”的结论。现在的西山片区里,同样保留着大量的古茶树,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只是分布得相对分散而名头被其他茶山抢了去。不过,这些茶树似乎并不在乎,春天来了,它们依然会萌发出一树的新绿,在春风里欢快的歌唱着,因为他们知道,它们的故事早已随明代的“碧云仙茶”传播得很远很远,他们的价值爱茶之人肯定不会忘记。

离开小茶园继续向西南,越过天堂山的腹地,便是属于怒江流域的湾岗村乌头塘。这里又是一个古茶树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乌头塘的小山凹里,几户农家散落分布于小溪边,大大小小的野生型古茶树与零散分布的农家院落相映成趣。山泉欢吟,山路蜿蜒,农家的土鸡在古茶树下闲庭信步,透过古茶树、小村落仰望青山顶上的白云蓝天,似乎有茶仙将要下凡的感觉。从乌头塘往松坡方向走,一段时便是几户零零散散农家、几株零零散散的古茶树。其中一户人家,从进家的路边到房前屋后都是野生型古茶树,最大的房角那棵,基部径围应该不低于2米。

继续绕着天堂山走,便会到湾岗的小米片,这里同样有许多古茶树,海拔较处多见野生型的,其中最大一株基部径围约2米左右。还有许多古茶树身上都有明显的被砍痕迹,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从它们的身上,足见茶这一物种生命力之顽强。同样在这一片区,海拔稍低点的一个小村寨旁边,便是野生型的“小茶”与栽培型“大茶”组成的“混合林”。从树和叶的关系上看,可以套用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主题曲来唱:大茶的叶大树儿小,小茶的叶小树儿更大……这,似乎也符合昌宁两种茶之间的关系:植株较大的,大多是叶片较小的野生型古茶树;而叶片较大的栽培型古茶树,则植株相对较小。这个对比来看,谁是源头、谁先谁后,似乎不言自明。

当然,昌宁的古茶树,并不仅仅存在于这些地方,几乎只要种茶的村寨,都会有那么一些大茶树。但无论是从澜沧江以东的阿干到栗木那一片,还是县境南部的立木大山到更戛一片,都是两条脉络上的点。这两条脉络一条连着澜沧江下游弛名中外的那个优质茶区;另一条串于北纬24°线的两侧,连着千里之外的印度安萨姆、福建安溪。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的人对茶的认识,从天堂山散落分开来分布的昌宁古茶树,也会像天堂山的水一样通过两条脉络连通茶的大世界,芬芳四溢。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茶产业概况

昌宁县是西南茶马古道支线的必经之地,是全国和云南省生产优质茶叶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茶叶科技示范县、茶文化创作基地县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50269.8亩、采摘面积248000亩、茶叶总产量22852.2吨、亩均产量92.1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11522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37000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7700亩。

二、茶产业现状

(一)发展历史悠久

从昌宁县出土文物中的陶器茶具残片可知,昌宁先民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秦汉时代就有用茶饮茶习俗,境内古茶树分布广、数量多,据专家考证,这些古茶树生长历史在千年以上。2006年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陈宗懋在实地调研后,欣然赠词:“千年茶乡昌宁

(二)古茶资源丰富

古茶树分布面积3.69万亩,有42个群落20余万株,有10多个品种,树龄多在500年以上,其中1000年以上的有1万多株,最古老的古茶树树龄达1600年以上。全县有无公害茶园13.7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4.73%,茶叶绿色食品基地1.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2%,有机茶园0.35万亩,古茶园面积的1.4%。

(三)内在品质优越

经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昌宁茶树品种及种质资源鉴定,昌宁茶叶面色绿,叶厚而质软,叶芽茸毛多,水浸出物大于45%,含氨基酸2.87%、咖啡碱4.29%、茶多酚32.31%,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茶区。

(四)品牌效应初显

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460个,初精制合营茶厂17个,获得QS认证企业28个,有CTC红碎茶生产线7条,培有了“昌宁红”“尼诺”“勐鑫”等品牌。2014年,吕宁红茶业集团生产的“龙腾沧江”和游水黄家寨古树茶厂生产的普洱生茶“漭水源头”分别获得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红茶类金奖和普洱茶类银奖;昌宁红茶业集团生产的“雾里梦茶”获第七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金奖。

2015年,昌宁红茶业集团生产的“丹凤展翅”茶品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2015中国好茶叶”质量评选金奖:尼诺茶公司生产的“尼诺银毫荣获第十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会2015年“云茶杯”名优茶评比绿茶类银奖。

(五)文化氛围浓郁

昌宁人民爱茶、种茶、惜茶,敬茶,饮茶已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茶祭祖、以茶驱邪、以茶贺喜、以茶迎客己成为昌宁的传统。祭祀祖先必先供奉“净茶”,迎娶新人必“撤茶米”,嘉宾运来必先奉茶一杯。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茶园、茶产业

(一)漭水镇黄家寨古茶园

漭水镇是昌宁县古树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乡镇,是吕宁乃至滇西野生型、栽培型茶树重要原产地。全镇共有古树茶群23个,涉及9个村(社区)、177个村民小组、3065户茶农,占茶树数量达45980株,其中野生型古茶树10509株,栽培型古茶树35471株。根部径圉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有18557株,根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下的古茶树有27423株,树龄最大的达1500年以上,漭水镇是真正的“古茶树之乡”“昌宁茶源”。

黄家寨古树茶群是漭水镇古茶树数较多的群落,总面积达33公顷,涉及4个村民小组177户茶农,共有古茶树4523株。其中野生型古茶树2株,栽培型古茶树4521株:根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1802株,根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下的古茶树2721株。,日前最大一棵古树茶树高12米,树幅6米×7.6米,根部茎围0.7米,最大叶片26厘米×13,2厘米,黄家占树茶群年可产干茶6.5吨,可实现产业收入650万元以上。

黄家寨大叶古树茶和勐库茶同属一个种,是“茶乡”添水种植年限最早的栽培型茶树并被列为云南少数地方性良种之一。为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植株主干明显,分枝部位较高,树势高大,树姿直立,片生状水平或下垂,叶芽肥大,叶质柔软,叶色油绿,叶尖渐尖,叶身称内折,叶面隆起,叶脉11-14对,叶锯齿稀而钝,内含水溶性物质较高,氨基酸2.87%,咖啡碱4.29%,茶多酚32,31%,儿茶素15.39%,是制作普洱茶和红茶的上佳原料黄家寨大叶古树茶产品条索泡面不松,毫峰显路,味道清香,经久耐泡,饮后口感回甜,有清肺润喉、明目益思,驱困轻身和消炎解毒之功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二)茶业大镇—温泉镇

温泉镇是昌宁县茶业第一大镇,在全省种茶乡镇中,面积、毛茶总量、销售价格、群众收入比重、鲜叶单价5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全镇共有条园83210.5亩,其中投采亲园790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41285亩:茶农户均拥有茶园13.76亩,人均拥有茶园3.27亩,拥有100亩以上茶园的种茶大户有20户:松山,联席、光山,温泉4个村实有茶园面积均达1万亩以上,镇内种植茶叶品种11个。

其中野生古树茶74148株:有茶叶协会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茶叶专业示范村4个,茶叶初制所179个,初精合营制茶企业5个,有足诺、树根地、瑞虎、云相等多个茶叶品牌,有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初级茶叶交易市场1个2014年,全镇总产干茶592万千克,干茶平均价达33.65元/千克;完成精制茶375万千克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9亿元;茶农户均茶叶收入达26113元,人均茶叶收入达7270元。

(三)“千亩高优”茶园示范基地

光山村大团山“千亩高优”茶园示范基地,是光山“万亩亿元”高优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样板始建于2002年7月,通过扶贫贷款、小额信贷等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农户的资金扶持,总面积2000多亩,由光山村6个村民小组216户茶农分户建管,样板内以“云抗、清水、风系、香归”等系列优良品种为主。通过多年的改造提升,样板内茶园亩均产量达200多千克,亩效益达7000元以上,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2014年,光山大团山样板区产干茶40万千克,产值达1400万元,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样板的辐射带动下,总人口368户1527人的光山村成为温泉镇最大的优质茶叶基地,现有茶叶初制所24个,茶园总面积10260亩,村民户均拥有茶园27.88亩,人均拥有茶园6.7亩。2014年,光山村总产干茶110.8万千克,鲜叶均价7.46元/千克干茶销售均价33.58元/千克,茶叶总产值达3769.2万元,茶农户均茶叶收入10.2万元,人均茶叶收入2.47万元。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0534.html

上一篇:普洱茶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下一篇:茶学趣识:茶汤混浊原因总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