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卢仝《七碗茶》诗 连喝七碗好茶

2022-02-03

在杭州西湖畔的翁隆盛茶馆喝茶,这家茶馆听说是明朝时代就有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几位一起喝茶的朋友问我:从古到今有这么多的茶诗,你觉得哪一首最好?

这真是问倒我了,“从古到今”是一个多么长的观念,茶诗可考的就有几千首,更别说那些不可考的了,若要选出好的茶诗,编成一册《茶诗三百首》也绝无问题。

但是,哪一首茶诗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又把茶写得极好的,我倒是可以推荐卢仝的《七碗茶》诗。

卢仝的《七碗茶》诗原题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五丈睡正浓,军将扣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问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山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变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这首诗是卢仝写到在午睡的时候,突然收到孟谏议的赠茶,自己立刻关起门来煎茶吃,连吃了七碗茶,随即达到了饮茶的极高境界,自己仿佛做了神仙,但做了神仙的心情却是想到有百万亿的百姓在受苦,不知道他们是否也能得到苏息呢?

特别是他写到喝七碗茶的感受,使我们觉得痛快淋漓,以致于后代喜欢喝茶的人,常把卢仝的这首茶诗当成喝茶的一个准则了。我们如果把它诠释一次,也就知道饮茶的奇效了。

一碗喉吻润——茶可以滋润身心,产生喉韵。

二碗破孤闷——茶可以破除烦闷的心情。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茶可以刺激灵感,使思想清明。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茶可以抒发情绪,创造人的正向品质。

五碗肌骨请——茶可以使人超越俗事,连肌骨都为之清朗。

六碗通仙灵——茶可以使人通往神明的境界。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第七碗不能再喝了,因为会使人生起如梦似幻的境界,仿佛不在人间。

卢仝在历史上并不是赫赫有名的人,却因为他写了这首茶诗,使后人在谈茶史的时候,不能不提到他,因为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把茶提到那么高的境界——专心地喝茶即可以羽化登仙,名利权位又有何可恋?又有何可求?

卢仝自幼家贫,但写得一手好诗。他不顾仕进,因此隐居在少室山,自号“玉川子”,读书、写诗、喝茶度日,曾写诗讥讽宦官专权,得罪了元和逆党,“甘露之变”时因留宿于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

从卢仝的简历看来,他是与世无扰、与人无争的隐士,也唯有这样隐于山林之间的人,才能对每一碗茶都能细细品味,而每一碗茶都有深刻的感受吧!在飘飘欲仙的当刻,又能深切体会采茶制茶的农民生活艰辛,更使这首茶诗在优美的诗境后还有深深的感情。

卢仝光是靠这一首诗就可以传世了!

大诗人苏轼在茶中一再以这首诗用典,例如《汲江煎茶》:“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例如《试院煎茶》:“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及睡足日高时。”

例如《马子约送茶,作六言谢之》:“珍重绣衣直指,远烦白绢斜封。惊破卢仝幽梦,北窗看起云龙。”

例如《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示病维摩原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例如《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面首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例如《游惠已》:“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我读苏东坡的诗,很少读到他一再用典的诗,卢仝是例外,可见他对卢仝的这首诗是如何倾倒了。不只是苏东坡,历代可以说有无数的诗人拜倒在卢仝的茶诗下,我们试举举个例子:

北宋诗人文同的《谢人寄蒙顶茶》:“落落真贤宰,堂堂作主人。玉川喉吻润,莫厌寄来频。”

宋朝诗人孙觌的《饮修仁茶》:“昏昏嗜睡翁,唤起风洒面。亦有不平心,尽从毛孔散。”

宋朝诗人陆游的《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肤。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宋朝诗人梅尧臣的《尝茶和公仪》:“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亦欲清风吹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元朝诗人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卢仝七碗诗难得,念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与绕烟霞。”

明朝潘允哲的《谢人惠茶》:“漫道玉川阳羡蕊,还如鸿渐建溪芽。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信手拈来,就可以看出卢仝的一首茶诗几乎贯穿古今,历来喜欢喝茶的诗人没有不倾慕的。

记得在翁隆盛茶馆,我对气质不凡的茶馆主人说,可以把卢仝的诗书写于壁间,让到茶馆品茗的佳客至少喝七碗才走,因为如果不能一饮七碗,如何能知道“乘清风归去”的滋味呢?

我在杭州的时候,正好是清明时节,明前茶成为嗜茶人在茶市里追逐的目标,茶馆主人以明前龙井为我连续泡了三盏,又冲了一碗野生的苦丁茶,最后又以明前的开化龙顶泡了三盏,七盏过后,眺望西湖,颇有飘飘欲飞之感。想起卢仝,他的时代,以及他喝阳羡茶的情景,才知道,连喝七碗好茶,果然能醉人呀!

小编推荐

谁能喝到第七碗


神仙是好的,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可是要你做个神仙,你愿意做吗?七仙女锦绣绸缎,吸风啜露,手执弦乐,脚踏祥云,比我们拿锄头修地表,用脚步丈天长,自在不知多多少,但偏偏她们嚷嚷着要下凡,七小妹下了还不上去了。红尘苦不堪言,但若是叫你脱尘而去,没有几人真的会响应号召,扬袖绝尘,“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某某忘不了。”“忘”字最关人生,谁要是对此马虎,谁就可能被人“顿喝”甚至“棒喝”。看到有人上了“孟婆店”,杨绛先生就扯开喉咙大喊:“孟婆茶可喝不得也。喝一杯,什么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董桥先生有点怪脾气,你叫他不这样,他偏偏要这样:“要是这杯是咖啡,那我要茶;可是要是这杯是茶,那我偏要咖啡。”天天被人世所左右,我们也要左右一回人世。是的,我们不为什么,就是想与什么拗一拗。“记住我的情,记住我的爱,记住有我天天在等待。”爱喝茶的皎然和尚就决绝不“记住”,一位女诗人名李冶者,眉目清扬,凌波微步,天天向他既献“古诗十九首”,又献“玫瑰九十九朵”,但皎然和尚都不要,“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他本来就是禅宗里的人了,一心只喝“赵州茶”,当然不会来嗅“玫瑰花”。要算异类的是契诃夫。有一窈窕淑女,送他一块手表,并叫他去看他自己一部小说的267页第6第7行,那一页那一行是什么呢:“有朝一日要我献出生命,我将在所不惜。”火辣辣的表白真是烧人啊,但契诃夫还是心如枯井,把花扔了。他对朋友苏沃林说:“我怕女人,怕家庭琐事束缚我。我与家居生活无法相容。”“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必一往情深?”可是我们恰恰不免一往情深,如芭蕉卷叶,如蚌病成珠。李敖情深得不得了: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说是头脑清醒,不看,实际是眼珠盯得不眨一下。忘我?忘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啊,可惜,“我”倒是忘了,但心里塞得满满的,“全是她”了。把妻子银子全背在背上,那情形就如袁中道所说:如破衣行荆棘,全是挂碍。

“常常是在忙乱的工作堆里的时候喝下了手中的一杯茶;常常是在无聊、发闷、等待的时候喝下了手中的一杯茶;常常是在阅读、听音乐的时候喝下了手中的一杯茶;常常是与别人交谈甚至辩论的时候喝下了手中的一杯茶;就这样如此漫不经心地喝下了手中的一杯又一杯茶;就是没有好好地、专注地、安静地喝那手中的一杯茶。”这是谁说的?这是在说谁?谁说的你别管,说的正是你,正是我,正是他自己。谁能唯美地、唯心地、唯精神地喝着手中的这杯茶?喝茶打牌的是一种境界;喝茶聊天的是一种境界;喝茶闭目养神的是一种境界,喝茶当魏帝一副药的是一种境界;喝茶打算弄文字五千卷的也是一种境界……这些,喝的都是卢公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碗茶,至多,也只是喝到第五碗茶。“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羽衣缁客,尘心洗净,这茶,可以算喝到了第六碗。

喝茶,非到林泉之下、竹丛之旁不可,而且要忘言,才是真入了境界。干吗不在自个家里喝呢?家里有红袖添香,有姣童添水,实在方便。然而,茶是不可乱加滋味的,一加滋味,哪怕加糖蜜哪怕加软玉温香,也都会失去真谛。此其一也,关乎茶本身。其二,不关茶,关乎人了。只有到得林下竹旁,才能“专注地、好好地、安静地”喝着手中的一杯茶。在家里,一杯茶刚拿在掌中,就有老婆喊:老公,那银子放在哪里?”刚把一杯茶抿到嘴边,就有丫鬟喊:老爷,外边有人投来名刺找你。”这茶还喝得下去吗?青年才俊洪烛先生深得三昧:“在离尘世最远的地方喝茶,那种体会是无法言喻的。我在南京的鸡鸣寺喝过一回龙井,坐在半山腰的亭子里,我嘬起嘴唇吹拂着漂在杯盏里的叶梗,陡然察觉风正以同样的姿态从远处吹拂着我,使我灵魂舒展如新。”我是风,风是我,我吹风,风吹我,天人合一,寻找这份精神与天地贯通的喝茶感觉,就必须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台湾作家林清玄是不大到家里喝茶的:“我通常准备一大壶开水放在保温瓶里,带着一只紫砂壶,几个小杯子,还有两三种茶,然后背到山顶去喝茶。”这样:我的心化做一股清气,四散飘了。”登上了山顶,是不是登上了“第七碗”的精神高地?

唐伯虎最好“碧螺春”,这茶时称“吓煞人香”,名字可以诱人。伯虎先生也觉得喝这样的茶不能染着尘俗异味,便带着茶往湖中央山峰顶上去:自与湖山有宿缘,倾囊刚可买吴船,纶巾布服怀茶饼,卧煮东山悟道泉。倾囊就为买船,买船就为煮茶,伯虎先生从身到百骸散逸的气息也真有点“吓煞人香”。能如此者,有几人?人还是有的,茶人中有个故事,流传甚广的:潮州有一乞丐,一日到得某富人家:“闻道宝府茶甚好,可否赐一杯?”富人讶异:“你这乞丐,也懂茶否?”便送他一杯,丐道:“茶是好茶,可惜尚没醇厚,是新壶故也。我有老壶,可冲茶。”取来老壶泡,果然好壶。富人便说卖我如何?丐道:“此壶价值三千两。我不卖。”富人心热,多方磨嘴皮,丐道:“此壶我留一半卖一半,如何?”此话何讲?就是你给一千五百两给我,壶放你家,“产权”我还占一半,我俩共享。富人真个答应了。两个茶痴。我等读这个故事,只是觉得有趣,只是觉得两人呆,这究竟只是“浅阅读”,只读出其中对茶的热爱,谁知道两人已然脱离了人世的藩篱,进入了“廓然宏大、凌空蹈虚”的“无物无我”之境?钱,你一半,我一半,在乎钱么?说在乎,是不在乎,说不在乎,是在乎。爱茶如此罕见,却无人知其姓名,只知是某富人、某穷人,这两位茶人前辈,是地上之半仙了。定是喝到了“第七碗”的味道了吧。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七碗不是通仙灵,而是成仙灵了。成神仙?好得很啊,怎么“吃不得”?当然吃不得!吃下去了, 娇妻的软玉温香享受不了,华堂的荣华富贵享受不了,谁舍得?神仙是好,终究没几人去做。有在“终南山”呆着的士子措大,一日投书曾国藩:“若置吾于红翎顶戴旁,吾动心乎?吾不动也。若置吾于裙香黛绿旁,吾动心乎,吾不动也。”这也不动心,那也不动心,怎么想起投书“曾大人曾中堂”来了?见“中堂大人”了,那脚步发飘!可见,俗心多么难除。那“第七碗”给人喝,不要人在旁边喊“喝不得啊”,他也是不会去喝的。真的,处于“水深火热”之“旧社会”的人都不愿“脱离苦海”,再苦也不喝助人成仙的“第七碗”,更何况在“歌舞升平”的“新社会”活着的“红男绿女”?且说一事吧:秋高之某天,有客邀约,今天什么事都不理睬,咱们就喝茶,这话真豪迈,好像是誓言:要喝就喝第七碗。我是欣然应约,有客四人,有话说话,无话喝茶,渐入佳境,忽有一客腰下手机响:老总,客人来了,要你来签合同。”说时迟,那时快,扯开门就走,风驰电掣,好快!一客笑曰:“商人重利轻别离。你看这人,你看这人,把我们丢在这里不管了。”过了半个时辰,电话又响:“什么?组织部?找我谈话?”话没说完,连招呼都忘了跟我们打,飙地出了门,绊着门槛,摔了个“狗吃粪”!这人正是那个笑商人的人。留下两人细啜慢品,近子夜,我的手机响了,我老婆那里喊“回来睡觉了”,我只能拱手抱歉告辞,客苦笑着说:喝什么七碗茶!我自是纳闷,这老兄怎么无事无人相打扰?“我的手机关了的。”手机关了,终究要开。没手机的知堂老人只叫人享受“片刻”,没手机的香山居士顶多也只想“偷得浮生半日闲”,时间是那么短,喝茶须那么慢,喝到二三四碗就不错,再闲散的现代人,喝到第五第六碗,准有“手机响”,谁能喝到第七碗?第七碗不是“喝不得”,而是“不得喝”。

中国品茶文化: 七碗茶


[摘要说明]中国品茶文化: 七碗茶 喝茶,有利于健康,中国历代绚丽多彩的咏茶诗歌都咏颂了茶的健康文化。诗人们以茶遣兴,以茶抒情,以茶交友,以茶联谊,留下了数以千计脍炙人口的佳作名句。

在洋洋大观的茶诗中,知名度最高的首推唐代诗人卢仝的咏茶名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卢仝好饮茶,有“茶痴”之号,他的《七碗茶歌》是一首千古绝的诗句,对后世的茶文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广为传诵,历久不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走向世界。下面是诗句中摘录的《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七碗茶”可谓把饮茶的愉悦与美感推到了极致,酒或其他饮料都无法与之相比,,这是“七碗茶”的成功之处与艺术魅力。哪里流行茶饮,哪里就有《七碗茶歌》的传播,“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多篇茶诗,都曾化用《饮茶歌》的诗意。

一碗禅心黑茶


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在饮茶品茗这点上,不分男女,没有贵贱。清代学者陆陇其曾说:“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唐代120岁的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佛坛创“赵州门风”,其中便有“吃茶去”的禅法,以诠释“平常心是道”。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荼,即茶)。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如绿茶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红茶中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养胃;青茶可以帮助去除体内油腻,有瘦身的功效;而黑茶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一日不可缺’的日常生活饮料,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缓衰老、抗癌、抗突变、降尿酸等功效。

如何泡好一壶黑茶?

冬天喝黑茶应趁热饮用,暖胃养肝。安化黑茶消食去腻降三高,安神助睡眠,饭后(吃完饭30分钟以后)睡前皆可放心饮用。

黑茶讲究用滚水冲泡。可以用紫砂壶、盖碗、瓷壶来泡,最好用铸铁壶烧水。因为铸铁壶可以把水烧到100度,有利于泡出黑茶的味道。冲泡时,先将茶切碎,取适量茶投入壶中,洗茶,烹煮。第一泡茶,浸泡时间30秒至1分钟,第二泡起累加20秒即可,可冲泡数次。老茶耐泡,陈年茶品一般可冲泡十次以上。

陈年黑茶的特点

1.汤色红艳明净,无沉淀,无浑浊,犹如陈年洋酒,极具观赏价值,宜用玻璃器皿冲泡,便于观色。

2.滋味:初泡入口甜、润、滑,味厚而不腻,回味略偏酸。中期甜纯带爽,入口即化。后期即使汤色变浅,茶味仍觉甜纯,无杂味。

3.香气初泡醇香带陈,刚性较弱,中期陈醇兼而有之,后期陈香突出,醇香消失。

母爱是碗盖碗茶


母亲节前,妻子给母亲买了件衣服,布面比较亮,带了点紫云英一样的细碎红花,母亲就嘟囔开了:我都六十七八了,哪还是十七八,穿得这亮的衣服?

但母亲还是穿了,她把这新衣服穿在里面,藏着,外面罩了一件灰扑扑的旧衣裳。那好的,那美的,母亲喜欢藏着,掖着。

母亲对父亲好像总是很丑。我记忆很深的是,那次父亲春耕回来,春寒料峭,冷得直打板子,问我母亲:有什么热身的吃吗?母亲凶了一句:有什么吃?只有水吃!端来了一碗茶,热气冒,老叶子飘在上面,一层两层。父亲就叫起来了:叫我吃草啊?母亲走开了,丢下一句:你不爱吃就不吃。看到母亲走了,父亲的脾气提不上来,就喝了。

喝到碗底,水落蛋出。露出了两只温温热热、圆圆滚滚的鸡蛋。

母亲对我也一样。小时候,我特别胆小,天一断黑,窝在堂屋里,连卧室都不敢进,那天父亲到湖北给队里买水牛去了,姐姐们也走亲戚的走亲戚,读书的读书去了,剩下的就是我和母亲。我怎么也不愿意去睡,母亲恼了,一把夹住我,往大队园艺场去。园艺场那里有一栋屋,单门独户,没人住,屋前有几个坟,屋后全是坟。母亲把我往那里一扔,把门反锁,她说了声:你怕吧,叫你怕。她啪啪啪,把脚步声弄得很大,就走了。惊恐了大半夜。我迷糊睡着了,天蒙蒙亮,赶紧起床。开门一看,看到母亲和衣睡在门边。我的胆子吓了这回,吓大了。

妻子来我家,被母亲气恼了一回。妻子刚刚临产,大出血,血色素只有6克了。我给她献殷勤,买了件蓝底红花绸缎裙,挺贵的,费了我两个月的工资,她自然喜欢。母亲见了,高声问:你买的?赶紧给退回去!我不做声,把裙子卷起来,放到柜子里去。过了两天,妻子来找裙子,不见了。妻子就嚷嚷开了。母亲走过来说:裙子给退店了。妻子气呼呼地问:我何里买不得裙子?母亲说:你现在不是穿裙子的时候,你是得补身子的时候。母亲把那裙子的钱全给买了鸡蛋,还跑到药店买了一盒鹿茸。

我母亲真的不善于表达母爱,她的表达方式看上去,实在有点丑,丑得甚至有点不待人见,而其实呢,内里却很美很香,很真很醇,如一碗茶,如一碗盖碗茶。茶是很内敛的,茶不张扬,茶之叶态卷卷的,茶之叶色也常常黑不溜秋,但茶里蕴涵着浓烈的芳香,入得肺腑,则沁人心脾。

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很混沌,常常不知今夕何夕,城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有人给我发来了短信,才知道又是一个母亲节到了。母亲这几天住在老弟家,我打电话过去,说今天中午去吃饭。推门进去,母亲端来了两碗茶,我与妻子一人一杯,上面的老叶子浮起一层,喝着喝着,喝到见底,看到两只温热圆润的鸡蛋卧在那碗底。

一碗茶汤清净心


里千家是日本茶道诸流派中最大的茶道组织,道场『今日庵』茶室位于京都市上京区小川寺之内,是一个看上去十分安静简朴的院子。然而在这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曾留下过足迹,他们到日本访问时,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到这里品上一碗茶,看到茶碗里绿色的茶末,在纷繁世界里奔忙的心才能静下来。

茶室·今日庵”是里千家的代名词,是由日本“茶圣”千利休之孙——宗旦,在千利休过世后构筑的宅邸,并让其四子——宗室,自立为“里千家”,之后家元均承袭四代仙叟之名讳“宗室”。现在里千家茶道是由第16代家元——坐忘斋宗室所继承,家元正在努力培育年轻的茶道人并使茶道文化广泛传播。

日本茶道也被称作是招待和装饰的美学,作为亭主(主人)要提前整理好庭院,并准备茶室中必备的用品。在这基础上,主人和客人之间的融洽体会成为了茶道中的重要要素,从中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淡薄,在职场和生活中勾心斗角的事时有发生,人们已经难以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而日本茶道所提倡的“和敬清寂”的精神恰恰为人们提供了净化心灵的空间,这种茶道精神即为“茶之心”。

茶祖千利休居士是一位对日本茶道做出巨大成就的茶人,曾经有人询问他:“茶道是什么?”他答道:“茶要点到恰到好处;炭要放到水刚刚烧开的程度;布置让客人感觉冬暖夏凉;花要插得像田野一样自然;遵守时间;做事情要未雨绸缪;客人之间要互相尊敬。”询问的人听了之后生气地说:“这样的事情,连3岁小孩儿都知道。”于是千利休说:“虽然是知道,但是无法做到的不也是人类吗?如果你真的能做到的话,那我甘愿成为你的弟子”。

茶道的根本可以说是在这样自然的状态下注重季节感,以款待和装饰为基本的生活文化。在茶道中,以这样的精神为基本,用心地款待客人。形式上主要分为两部分,这样的形式被称作茶事。茶事分为前、后两席。前席为客人提供一汁三菜的怀石料理,中间退席稍作休息之后,进入后席,为客人先后提供浓茶和薄茶。

里千家以“一碗茶中出和平”的信念向世界各地传播日本的传统茶道文化,怀着茶道中“和平共处、互相尊敬”的精神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由于受到日本京都里千家总部的支持,即使在中国也可以在茶室中使用真正的日本茶道具学习茶道,并由里千家总部派遣的茶道老师来教授。正是有了这样的教学环境,在中国有很多知名大学和里千家合作,将茶道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在校园里开办,并可以取得学分。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体会茶道,从而更加了解日本的茶道文化。

北非绿茶“慕斯”茶艺 一碗茶半碗沫好喝吗价格怎么样


浅咖色的茶水从长嘴银壶里汩汩注入透明的玻璃杯,随着热气散开来的还有薄荷的清香,端起来尝一口,感觉非常甜。这种茶水在阿尔及利亚餐馆和当地人家,都能喝到。这种甜度非常高的薄荷茶,若不是当地人指出,笔者喝不出这竟是中国绿茶。饮用绿茶在阿尔及利亚,甚至整个北非地区都比较普遍。当地人喝绿茶的方式极具地方特色,不仅煮茶,加大量的糖,还要制造“慕斯”,就是通过反复斟茶,让茶汤上漂着一层泡沫,玻璃杯里茶水浅浅一层,大半杯都是“慕斯”,这就是阿尔及利亚人追求的极品。

喝出咖啡的浓厚

绿茶在北非的历史也就200多年,却迅速成为当地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在当地,人们通常会将绿茶和薄荷叶一起煮,然后再加入大量的砂糖,茶味之浓厚,和意式特浓咖啡有些相近。喝茶时,阿尔及利亚人还喜欢配上传统的糕点。这种糕点也十分甜,和茶一起享用,甜上加甜。中国人大多不习惯,可这对阿尔及利亚人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在阿尔及利亚,所有的绿茶都来自中国,主要是珍眉、珠茶和秀眉几个品种,每年进口量达1万余吨。在阿尔及利亚,要喝最好的茶,得去南方,黄沙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在那里,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简单生活,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远离现代生活的喧嚣,沙漠居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烹出一壶好茶。

撒哈拉沙漠在太阳的炙烤下热浪一阵高过一阵。白天人们都尽量待在室内,到了太阳落山后大家才会出门活动。人们会在满天繁星下煮茶,然后把垫子一铺,手支着脑袋就那么随意地一躺,摆上一杯茶,人们便能道出数不尽的奇闻轶事、天方夜谭。要是能再来一把水烟壶就更妙了,你一口我一口,就像我们中国人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天不太热的时候,赶路的旅人会找片柽柳树林,在树荫下吃中饭。微风习习,树影摇曳。吃完饭后他们会从随身携带的牛皮口袋中拿出金属茶具,然后找一些石头垒成灶,就地生火煮茶。

“慕斯”是茶艺精髓

在煮茶和喝茶之间还有一道关键工序,就是制造“慕斯”。“慕斯”是北非茶艺的精髓,所谓“慕斯”就是在茶汤上漂着的一层泡沫,能否在茶杯里打出厚厚的泡沫往往是对泡茶人手艺是否精湛最直接的评判标准。

制造“慕斯”的过程是这样的:泡茶人把茶壶高高举起,下面用一个大杯接着,高浓度的茶水从高处汩汩流下来,通过与空气充分地接触在杯中砸出许多气泡,然后再慢慢地把茶杯中的汤水倒回壶里,把泡沫留在杯中。这样反复几次,杯子里的泡沫就丰富起来,把打好的“慕斯”均匀地分到供客人品茶的小玻璃杯里,最后注入小半杯茶水,一杯撒哈拉风味的薄荷茶才算完成。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滚开的茶水已变得并不烫口,浓烈的茶汤配上厚重的“慕斯”,口感上如卡布奇诺般绵柔,最神奇的是口味上也得到极大的改善。这是因为茶与空气接触越多,苦涩的味道就会越淡,而茶的甘甜感就会增加。撒哈拉薄荷茶,茶多水少,就算加再多糖,能盖住的也只是苦味,而茶的涩则需要通过丰富的泡沫来化解。其实,这和中国唐宋时期的抹茶有异曲同工之妙。抹茶就需要用茶筅来回刷搅茶汤,使之拌入大量空气,来形成浓厚的泡沫。唐代诗人卢仝有诗云:“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白花”说的就是茶汤上的泡沫。

茶艺与炎热有关

不少中国人认为绿茶加糖喝是暴殄天物,其实北非人喝绿茶的方式是由当地自然环境、饮食习惯、文化传统决定的。当地气候炎热,薄荷茶能清火解暑。加糖可以补充高热环境中的能量流失。

从口感上,薄荷茶不加糖真是咽不下。有一次我在街边的咖啡馆点了一杯薄荷茶,老板十分亲切地询问是否加糖。我犹豫了一下,老板为我准备了无糖的茶,然后将砂糖摆在了茶杯托上。我尝了一口,茶汤又苦又涩,就连薄荷的清香也变成风油精的味道。

北非地区的薄荷茶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口味。在突尼斯,茶里会加入松仁。松仁香和薄荷的清香互相融合,沁人心脾,令人仿佛置身森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8725.html

上一篇:茶疗知识:聊聊饮茶“养生经”

下一篇:茶疗知识:每天3杯茶有7大健康好处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