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上)

2021-11-25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上)”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所谓茶馆,为以茶供客的店铺,也被称作茶肆、茶室、茶坊、茶铺、茶棚、茶社、茶居等,在中国特别发达。茶馆、茶肆在中国的出现,是饮茶日渐普及的唐、宋时代以后之事。这种茶馆,与酒肆、酒坊同样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在清末,主要对于中下层的人们来说,茶馆作为休息和社交的场所、集会的场所、交易的场所等得到了广泛的利用。(注:竹内实:《茶馆》,大修馆书店1974年版,第4~7页。)关于茶馆的风俗及其所起的作用,仅就其系中国特有之物这一点,很久以来就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关心。对于上海、苏州、成都这样的大城市里的茶馆,以前有井上红梅氏(注:井上红梅:《支那风俗》(中),日本堂书店1920年版,第248~257页。)和后藤朝太郎氏(注:后藤朝太郎:《支那风土记》,章华社1935年版,第74~78页。),最近有竹内实氏(注:李劼人:《暴风雨前》,《李劼人选集》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7~340页。),都作了这样那样趣味盎然的介绍。此外,对于江浙地区和四川农村地带的镇、市、场中的茶馆,天野元之助氏(注:天野元之助:《支那农村杂记》,生活社1942年版,第204~208页。)、福武直氏(注:福武直:《中国农村社会的构造》、《福武直着作集》第九卷,东京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211~212页。)和施坚雅氏(注: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构造》,今井清一等译,法律文化社1979年版,第50~69页。)等,也从农业经济及农村社会学的观点出发,作过极有意思的介绍。这些先行的研究,对于我辈后学来说是颇具指导意义的。本稿,就是在这些先行研究的引导下,对清末江浙两省的茶馆作若干考察。具体来说,本稿的中心课题在于说明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是如何经营的,又是通过怎样的社会势力的中介而得以维持的。在研究清末茶馆时以江浙地区作为对象,这是因为考虑到该地的茶馆数量最多,故而茶馆所起的作用也极大。

一在清末中国,只要是可称为人烟稠密之所,就会开设各种大小茶馆。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南京、扬州、杭州、宁波、武昌、汉口、长沙、成都、福州、广州等大都市,都有难以计数的茶馆,直到深夜仍茶客云集,喧嚷热闹。在这些大都市之外,府城、县城一类的地方中心城市,镇、市之类的农村商业场所,也有这样那样的一些茶馆。在大城市中,据说达到平均起来约一条街道就有茶馆一家(注:李劼人前揭书,第337页。),显示了茶馆的普及程度。

以地区来看,在清末这一时期茶馆开设得特别多的,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地区江苏和浙江。在浙江省,大都市杭州、宁波,还有湖州、嘉兴、绍兴等,都有着为数众多的茶馆。杭州西湖畔风景胜地等处,带有精致日用家具和装饰的高级茶馆鳞次栉比(注:郁达夫:《我的梦、我的青春》,冈崎俊夫译《中国现代文学选集》卷5,平凡社1962年版,第296页。);通商口岸的宁波,也是上下三层,装饰尽善尽美的宏大美丽的茶馆林立(注:东亚同文书院第九期《孤帆双蹄》,东亚同文书院1912年版,第258~259页。)。时值蚕熟期,热闹非凡的湖州和嘉兴等地的各县城,各个大小市镇中,也是茶馆连着茶馆。在湖丝主要产地的乌程县南浔镇,据《同治南浔镇志》记载:农人每入市,则茶寮、酒肆杂坐喧阗(注:《同治南浔镇志》卷二三,《风俗》。);《民国南志》也说:茶棚、酒肆纷纷话,纷纷尽是买与卖。(注:《民国南浔镇志》卷三一,《风俗》。)由此可知,对于来自周围村庄的农民来说,茶馆是生丝及农产品交易不可或缺的场所。

江苏省茶馆特多的地方,是上海(当时隶属江苏编者)、苏州、扬州等地。在上海,从19世纪60年代初起,已经出现了能够容纳千余名茶客的大型茶馆(注:蒋寅生:《寅生目录》,《太平天国史料专辑》,第433页。),到上海一跃而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兼中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的19世纪末,其繁华街道的四马路、五马路等处,高达三、四层宏伟华丽的茶馆青莲阁、一壶阁并肩而立(注:中村作治郎:《支那漫游谈》,切思会1899年版,第68~70页。由于本书对清末上海茶馆的风俗作了详细记载,为作参考,引录如下:上海的繁华街道,是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其中又以四马路为最繁华。去四马路,就会见到茶馆。这些茶馆,约有二十家,大抵都是三层、四层的楼房。每日上午十时左右到晚上十二时左右,连三楼、四楼都坐满了茶客。大约一家茶馆有七、八百茶客。茶客更多的时候会到千人以上,都坐在椅子上交谈。进入茶馆,首先就会拿来茶壶和茶碗。每日朋友同道谈话交游。如想吃点心的话,其处各种茶点应有尽有,可买来吃,若不想吃的话,不买亦可。此外,茶馆中又有吃烟室,此为吸食鸦片烟的场所。在这里抽烟一小时需付一定的钱,抽烟二小时付的钱亦相应增加。无论何时,入室抽烟之人或为30人,或为50人,总是一边吸烟,一边交谈。每个茶馆这样的场所约有几处。日暮之后,是茶馆营业最盛之时,馆中客满,各自一边饮茶一边喧闹交谈。其中亦有女子盛妆打扮来此,这是为的吸引茶客。茶馆中附设卧处,其中亦有椅子供坐,一边品茶,一边听艺妓弹奏琵琶,哼唱小曲,弹奏木琴,演奏音乐。这可由五人或七人轮流来作。这种艺妓如果色艺不精,花上一元钱,就可使其立刻来到茶客旁边递烟送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由于这样,支那人都愿前往茶馆,饮茶,说无聊的话,以相互消遣。通常往来四马路者,多乘坐马车、人力车,艺者则或乘轿前往)。

到19世纪中叶为止,以工商业而闻名的苏州,作为淮盐的大集散地扬州,茶馆的数量也很多。扬州直到清末,仍是名士麇集、赋诗垂钓、嗜茶赏花,因拥有众多高级茶馆而为时人所称道(扬州北门外丰乐街的茶馆就很出名(注:《申报》光绪二年五月一日,《茶客还金》;《申报》光绪二年六月一日,《开肆逃债》。)。如同吴中通衢僻壤,茗肆分开(注:丁日昌:《抚吴公牍》卷六八,《禁妇女上茶馆》。)所说的那样,苏州显然是江苏省的茶馆众多之处。此外,南京和新兴蚕业地带的无锡、新兴棉业城市的南通一带,也有很多茶馆(注:《刘坤一遗集》第四册,书牍卷之九,《复孙莲舫》,转引自名古屋商工会议所(高柳丰三郎)《清国新开场视察报告》,第77页。),连被作为清末茶馆丛生地代表的浙江省,与江苏省比较起来,也不过只落得个尚属不多(注:《申报》光绪六年七月六日,《书劝捐米以济直省工赈启后》。)的评价。清末的江苏省,无论贵贱贫富,类以论茗清谈为事,或有晨夕两次者,或有每日一次者,甚有甫游此间,倦而欲返,出门又遇他友,重入茶园者(注:《申报》光绪六年七月六日,《书劝捐米以济直省工赈启后》。),出入茶馆几乎已经日常生活化了。

二清末江苏、浙江地区的茶馆,被都市、城镇的居民犹如俱乐部似地利用着。商人及其伙计、掮客、手工业者等,每日几次出入茶馆。他们既可利用茶馆进行主顾之间重要的商谈,在因私事而不得不与熟人、朋友、亲戚相会之时,也可带来茶馆进行磋商,这已成为风气(注:井上红梅前揭书。)。

同行业间协商本行业的重要事项之时,或举办摇会之时,也常利用熟悉的茶馆(注:《申报》光绪元年十二月十一日,《摇小会》;《申报》光绪九年十二月廿九日,《吴会琐言》。)。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各行业的商人们都在每天的一定时间会于一堂,谈笑之中达成交易。在上海的煤炭商人、棉花、棉籽商人等聚于青莲阁,杂粮商人等聚于杏花楼,颜料染料商人聚于长乐茶馆,洋杂货商人和面粉商人则聚于怡珍茶馆,诸如这般,每天各行业都于一定时间,在特定的茶馆聚集(注:井上红梅前揭书。)。

各行业将一定的茶馆用作集会场所,这在工匠、船夫、车夫等都市的下等社会成员中也同样如此。上海的船夫们把北河南路的日升茶楼,小车夫们把嘉兴路上的某个茶馆,用来作为这样那样的集会场所(注:井上红梅前揭书。)。苏州丝织机房的匠人们以临顿路的新园茶馆作为早晚聚会之所,每逢罢工,终日聚集此处,气势颇盛(注:《申报》光绪三年九月十八日,《吴中琐事》。)。南京也是同样,临时雇佣的织锦工们,每天清晨聚集于丹凤街的三元茶馆或北门桥的顺兴茶馆,在这些茶馆处接受当日工作,这已经成为习惯(注:南京博物院民族组《清末南京丝织业的初步调查》,《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2期。)。

这样,连下层社会的民众也能对茶馆作日常利用,而且饮茶一次仅需费钱三、四文或五、六文。相对于茶馆来说,亦为民众所喜爱的酒肆,则需花费两倍于茶馆的钱财(注:郁达夫前揭书,第281~282页。)。

饮茶的便宜,茶馆的随处可见,使茶馆的营业形态表现出甚为鲜明的特色。以《申报》所载天津的情况为例:

茶馆内卖茶,每杯六文。若是客人想多加一包茶叶的话,其价格亦仅增加一倍。所以虽然座上客常满,但仍生意式微,鲜有入能敷出者。以是城厢内外大小茶馆,每当春秋佳日,多有或杂剧或评书,或唱时新小曲,或说大鼓书词者。每座加价数文,或数十文不等。(注:《申报》光绪五年二月二十九日,《茶馆热闹》。)如上所记,可见茶馆的经营常有与杂剧团、说唱者等形形色色的艺人相结合的倾向。无论哪家茶馆,为了确保从一定数量的顾客及从茶客处获得特别高的消费,不得不讲求各种各样的经营方法,而上演杂剧、招引说唱艺人等,就是集客的最为有效的办法。

茶馆与艺人的结合,在茶馆特多的江浙地区表现尤为显着。在苏州,乾隆年间开始,评书、弹词已广为人们所喜爱(注:王晓传:《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第329~330页,《吴县为光裕社维持公所慈喜暨学校经费以及整顿营业旧规准予备案碑》。关于苏州的弹词、评书,亦请参照未延保雄《从评弹看苏州方言》(一),《神户外国语大学论丛》23-3;波多野太郎:《道情弹词木鱼书》(下),《横浜市立大学论丛》22-2.3。),当时提供给评书、弹词艺人以最好的活动场所的,就是茶馆。苏州的评书、弹词艺人究竟从何时开始出入茶馆,目前尚不清楚,但至少在道光年间,苏州茶馆已在馆内附设曲艺场,馆内中央设置高台,招引评书、弹词艺人,由此吸引更多的茶客光顾(注:例如江苏巡抚裕谦的布告(道光二十年二月)中所示各处茶馆弹唱文词,亦毋许男女杂坐,闹至深更。裕谦《勉益斋续存稿》卷十六,训俗条约,道光二十年二月,江苏。)。苏州及其近郊,道光、咸丰年间以后,被称为滩簧的杂剧日渐流行,于是近来,茶坊中又有弹唱一流。男女对白,所唱者多闺房丑事,竟与滩簧戏无异(注:余治:《得一录》卷十一,翼化堂《禁止花鼓串客戏议》。)。由此可见,茶馆中既可见到酷似滩簧的某种弹词的演唱,又可见到滩簧戏的上演。茶馆招引评弹艺人以吸引顾客的情况,其后在上海等大都市中不用说,连苏州府、常州府下属各县的市镇等处也畅行无忌。从清末到民国初年,评弹、杂戏、杂艺的上演,成为江浙地区茶馆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注:《申报》光绪三年一月十五日,《争坐构衅》;《申报》光绪八年九月十六日,《茶馆被毁》;《申报》光绪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论地方之害》;《申报》光绪九年四月十一日,《淫戏宜禁》,转引自中村作治郎前揭书。)。

三茶馆诱引顾客的手段,还包括利用争执和辩论。在中国,当争执产生之时,本有当事者将自己的种种主张向大众诉说的习惯。清末的江浙地区,茶馆作为人们的聚集之地,对于调解争执,辩论来说可谓最适当的场所。发生争执时,由旁观者中出现仲裁者,无须进茶馆就把问题解决的情况固然也有,但较为常见的则是当事者们约定饮茶之后,言归于好,把解决问题的场所移到茶馆(时间由双方协议而定),在那里进行更为精彩纷呈的争论以解决问题。这种将争执、辩论带进茶馆,在众多茶客的注视下,当事者双方进行更为激烈争论的做法,被称之为讲茶或吃讲茶(注:井上红梅,后藤朝太郎,竹内实前揭各书。此外,沙汀的短篇小说《在茶馆》,尽管是以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四川作为舞台的作品,但以写实的笔调描绘了讲茶的状况,可作参考。)。

进行讲茶的茶馆,因有众多看热闹的人蜂拥而至,对于茶馆的经营者来说,讲茶在确保收入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吃讲茶之际,当事者,还有各种前来援手之人,闻风来看热闹之人,正巧路过之人等等,一齐涌入,挤满茶馆,因此对于茶馆来说,讲茶是一次得以获取大量收入而不可错过的机会(注:井上红梅,后藤朝太郎,竹内实前揭各书。此外,沙汀的短篇小说《在茶馆》,尽管是以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四川作为舞台的作品,但以写实的笔调描绘了讲茶的状况,可作参考。)。

光绪八年(1882年)十一月,在温州江西帮针店同行的讲茶,双方各纠合了数十人的援手,争论了两天,仅此一项,茶馆收入的茶费就达四千余文(注:《申报》光绪八年十一月十日,《温郡近闻》。)。

在茶馆进行的争执和辩论,既有如上举温州之例那样,双方各纠集数十人的助阵者,进行激烈对决的情况,也有仅仅一方有援手,其对方则近于孤立无援,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会发生殊死的应战(注:《申报》光绪八年三月廿五日,《苏台杂事》所记讲茶,为其一例。)。此外,一般来说,讲茶时,与当事者双方紧挨,相互瞪视相比,更多的是面向茶客,诉说对手如何不是,申述己方如何有理,直说得口沫横飞,耸动众听。讲茶的结束方法,也不一而足。如众咸以甲为理直,乙亦自悔,愿赔礼释怨(注:《申报》光绪八年三月廿五日,《苏台杂事》所记讲茶,为其一例。)所示,既有当事者的一方不得违逆傍听茶客的意向而作罢的场合,也有混杂在茶客中的有权势者及其当事人的朋友、熟人等,作为仲裁者出现,经他们说服之后才得以解决的情况(注:后藤朝太郎前揭书等。)。

cy316.com延伸阅读

全国首期星级茶馆华东地区评审工作在杭州展开


全国首期星级茶馆华东地区评审工作在杭州展开

日前,记者从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处了解到,全国首期星级茶馆第二站华东地区评审工作于2015年7月18日至21日在杭州举行,全国茶界知名人士于观亭、王建荣、郑国建、周星娣、刘秋萍、李守望等莅临现场,届时共有来自浙江、上海等地约四十家茶馆企业参与本次评审。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是为贯彻商务部〔2014年第23号〕公告发布的《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行业标准(SB/T11072-2013),在商务部的指导下,由国资委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依据《关于成立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的决定》(商饮字【2014】14号),邀请相关机构、专家、学者成立,全面负责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工作的机构。其职责为统筹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工作;负责茶馆等级评定的受理、审查、评定、复核、管理、监督及标识牌和证书的制作与颁发;授权并监督各地方级茶馆星级评审机构开展工作。其前身是依据商务部发布的《茶馆经营服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SB/T10654-2012),由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成立的茶馆标准化委员会。

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客户专业性与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已经成为未来茶馆行业的发展趋势。2012年3月、8月,商务部分别发布《茶馆经营服务规范》(SB/T10654-2012)、《茶艺师岗位技能要求》(SB/T10733-2012)两个国家行业标准,并于6月1日、11月1日相继实施。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在上级主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下,对两个国家行业标准积极宣传贯彻,促进了企业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特色化经营,行业品牌示范效应得以显现。2014年1月5日,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受商务部流通司和服贸司委托,在北京主持召开《茶馆等级划分标准》审定会。专家组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审定,要求标准起草组按照审定会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报批稿,上报商务部服贸司、流通司。最后经商务部批准,由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负责起草制定的《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SB/T11072-2013)于2014年4月6日正式发布,并于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自成立开始,积极开展落实相关工作,全力推进全国茶馆星级评审。2015年4月30日,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工作正式全面启动,并于6月24日至27日圆满完成了全国首期星级茶馆首站四川地区的评审工作。该次四川茶馆评审工作诚邀于观亭、倪闻、周文棠、胡洪智、蔡金华、石爱发等专家,分为五组亲临现场评审,共有来自四川省境内的17家茶馆通过了先期文件审核参与首评。除成都特色茶馆以外,众多评审专家还深入到宜宾、威远、眉山等地进行“星级茶馆”的评审工作。目前,四川第一批星级茶馆评定已经成功报备,全国首批星级茶馆将在成都诞生。四川地区作为首站,自身茶馆的规范管理、茶馆效益提升以及茶馆行业有序发展等受益的同时,已经成为全国茶馆星级评审的范本和榜样,今后会带动和引领全国茶馆的学习和观摩,从而以全国茶馆行业的第一个代表团体的姿态发挥示范作用。

据了解,此次全国首期星级茶馆评审的第二站,华东地区评审将更加严格执行《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继续从企业规模、设备设施、技术力量、茶叶及茶水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及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进行星级评审。约40个参评茶馆主要分布于三个地区,一是浙江地区,包括杭州、宁波、金华、丽水、温州、台州、嘉兴七市;二是上海地区,涉及黄浦、普陀、虹口等区;三是江苏地区,集中在苏州。本次受邀请专家、评审员分6个评审工作小组,严格按照现场评审有关规定和程序,分别赴参评茶馆实地考查、进行评审打分,严把质量关,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目前,现场评审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到位。

华东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发达经济区所在地,在“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的吴越文化影响下,杭州茶馆的发展更是全国茶馆业中最发达、最先进的代表。本站全国茶馆首期评审,无疑具有引领茶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意义。全国首期星级茶馆评审,经过四川站的成功实践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华东站的即将实施必将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的工作,相信在各级领导支持和茶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将最终有效引导全国茶馆企业逐步走上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轨道,促进茶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茶馆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进而加速推动全国茶馆茶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接轨,圆满实现国家赋予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清末民初时期的饮茶习俗


清末民初的中国,是一个风云激荡变革求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东西方文化急速交融碰撞的时代。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那个时代时,不仅要从图文典章中感受它的波澜壮阔,更要从那个时代留存下来的器皿珍玩上,品味一份历史的温暖和余香。而即将到来的各大拍卖公司的秋拍,正好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皇家御制:映照时代风尚和盛衰一个时代的盛衰,从日用的小物件上就可以看出来,即使皇家御制也不例外。

晚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风光已大不如前,在瓷器的风格气韵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晚清特点。而咸丰一朝,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在各地如火如荼,官军和起义军在瓷都景德镇交战,把咸丰帝的御窑场也给毁了,直到同治三年才恢复。而咸丰继位时,并没料到御窑场会毁于战火,也就没急着大张旗鼓地做瓷器,俩原因叠加,直接造成咸丰一朝瓷器的稀少。

在永乐秋拍预展亮相的清咸丰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是难得的咸丰官窑青花瓷的精品,估价为150万-180万元。瓶身上疏密有致地画着修竹、山石、芭蕉和兰花,表现了一种落寞伤感的文人情怀,也暗合了那个时代的大背景。

咸丰以前的道光朝,也不是一个太平年景。不仅鸦片战争的硝烟让整个清王朝惶恐难安,其时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也已凋敝,割地赔款让国力衰微,而道光帝又以俭朴着称,对瓷器的烧造控制很严,因此道光朝出产的瓷品非常少,精品更难得一见。道光粉彩皮球花纹盖碗,一套八件,估价220万-280万元,最初装在一个木盒子中。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专家部主管戴岱介绍,其时放瓷器的木盒外形虽然普通,但和故宫放瓷器的盒子是一样的,这意味着这些盖碗很可能是宫里赏赐出来的东西。

这些盖碗是饮茶用的,只在北方地区流行,因为当时南方潮汕地区流行的是喝功夫茶的小壶,但它一直没进入北方。戴岱表示,这种盖碗在当时的宫廷和显贵中非常流行,为此还专门形成了一套喝盖碗茶的礼仪。

清末动荡闽茶出口受挫


自1851年闽茶首度在世博会亮相后,闽茶便频频出现在世博会上,为中国展区添彩。事实上,闽茶屡屡亮相世博,也是希望借世博会的人气来拓宽中国茶叶的销量。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闽茶的销路却越走越窄,清末国力的衰弱自然是最重要的背景原因。

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有中国官员参加的世博会。在浙江海关文书李奎所著的《环游地球新录》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闽茶的受欢迎程度大不如前了。这届世博会中国参展的商品共计有720箱、6801种,以工艺品居多,其中丝、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蓝在各国产品中被推为第一。中国茶叶虽然仍被叫好,却因为掺杂过多,采用大箱散装,同时缺乏严格的质量等级区分,不便零售,造成了销路不理想的窘况。

1878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举行时,中国愈发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而那一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境况也更为萧条窘迫,与会的马建忠不仅沉痛地感慨:有论中国赛会之物,挂一漏万。中华以丝、茶为大宗,而各省所出产之绸,未见铺陈,各山所产之茶,未见罗列。

这一时期,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茶的评价已然大不如前,印度茶、锡兰茶则成为福建红茶的强劲竞争对手,试图将中国茶挤出国际市场。福州海关《1889年福州贸易报告》的资料显示,1886年至1889年间,福建红茶每年出口量分别为9811万磅、7927万磅、7563万磅、5816万磅。其后,这一衰弱的趋势继续蔓延。以福州茶埠为例,最盛时茶每年出口70多万担,1890年减少为39万担,1901年只有29万担。1906年的红茶出口比1903年狂泻270%,绿茶下降50%。

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茶的评价直至民国时期才开始重拾升势。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中国茶叶被誉为品质优美,甲于全球,闽茶也因其表现出色,获得了多项殊荣。尽管如此,由于国际茶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茶叶已然失去了独当一面的霸主地位,如何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优势,是百年来中国茶叶必须面对的问题。

江浙闽人的“施茶”的风俗


在江苏、浙江和福建等沿海省份,流行一种“施茶”的风俗。所谓“施茶”就是布施茶汤的意思。在繁华大街上的店铺或富家的大门前,放上一个茶桌,茶桌上备有茶壶、茶碗,或者在门前放上一口大缸,里面备有冲泡好的茶汤,供行人随意饮用,不必付茶费。这就是施茶。

施茶是在立夏到秋分之间,为了帮助行人解暑,在茶汤里往往要加入一些姜片、薄荷等作料,喝起来虽带有一点药味,但对喝茶的行人则能帮助降温祛暑。

这种施茶,始自浙江新昌县的“大佛茶”。据传说,浙江奉化县在五代时期有个叫契此的和尚,他五短身材,肥胖异常,笑口常开,经常是敞开着衣衫,露出大肚皮,自称是弥勒佛。平日背着一个空布袋,到处游游逛逛。他说话诙谐幽默,富于哲理,还能预示未来吉凶。

有一次,“弥勒佛”所居的大佛寺邻近的一个农民,在下田途中因天气炎热而中暑,恰巧倒在大佛寺的后门前。这时“弥勒佛”正好出门,他从身背的布袋里取出几颗嫩芽,塞在农民嘴里,不一会儿农民转危为安,立时跪拜感谢。“弥勒佛”告诉这个农民,大佛寺后茶树林的茶芽,可以解暑祛瘟,在炎热天不妨用这种茶芽泡茶喝。这样当地的农民们学会了喝茶,并将“弥勒佛”指点的茶叫大佛茶。

第二年夏天,这位被“弥勒佛”救治的农民,为了报答胖和尚的救命之恩,就在大佛寺门前设立了一个茶亭,专门为行人免费提供茶水。不久,新昌各乡也学会了喝茶,也仿照这个茶亭在街上或大路的十字路口边设立茶亭,布施茶汤来施恩惠给行路人。这就是施茶最初的开端。

施茶,也叫送茶,属于一种自愿的善举。特别是福建的客家人离开中原后的迁徙途中,备尝艰辛,在沿途也得到很多善良人的帮助,他们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处境感触极深,因此他们对行茶善举的积极性很高。

为了使得施茶的善举进行得有条不紊,在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叫“茶会”的民间组织。这种施茶会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是具有固定资产的茶会。它的固定资产是主动参与者捐资购买的田产,以每年的租佃收入作为茶的经费。二是利用庙会活动,由大家公推的某人牵头,收集平摊的茶经费。此外还有个人独自设立施茶大缸或茶会来施茶的。施茶的地点一般固定,如十字路口、桥边、熙熙攘攘的大街和寺院门前等行人较多的地方。

浅谈茶馆的功能与茶馆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如果从神农尝百草算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馆的滥觞地。中国茶馆经过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已是蔚然大观了。于是,政通人和,天下太平,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万紫千红盛开的茶馆里,无论是中国茶艺的和、敬、廉、美,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还是韩国茶道的清、静、和、乐,都在茶馆特定的环境、气氛和情调里,茶道茶艺的基本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茶馆多了,进茶馆的人多了,体现了经济社会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茶馆热的背后,笔者还是有一些淡淡的忧虑,那就是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茶馆都存在这样一种趋势。一味想追求茶馆的多功能性,在小小一间茶馆里,在非常有限的面积里,既表演茶艺,卖茶水茶叶也卖茶器,既供棋牌麻将,也供酒水茶食,同时也经营书画花草茶馆功能求全,本无可厚非,但这功能的全需实事求是根据茶馆的大小、特色、定位、人们的需求而定,不能盲目求全。否则,过于驳杂、纷乱的功能充斥于茶馆有限的空间里,这既影响了茶馆最大的功能--休闲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茶馆作为传播茶文化弘扬茶道精神的艺术之美的呈现。

茶为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但试想,当我们从车马喧嚣的生活工作中突围而出,想到茶馆里寻找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寻找无闲事在心头的好时节时,在一个什么都有、吵闹喧哗的茶馆里如何能品出茶之三味、如何能领会出茶的韵外之韵、味外之味呢?更谈不上把心定下来把心敞开来好好就着茶香修身养性了!生活本已忙碌,人心本已浮躁,进茶馆就是为在那一片净土里寻找真善美,感受饮茶几杯各西东,开门一笑无烦恼快意人生!把本来应该以静、闲、雅为主要氛围的茶馆充斥进诸多的闹、忙、俗,那么还有多少人选择进茶馆呢?一味追求茶馆功能性,实际上也就把茶馆的商业化加重了,但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其立足点和吸引人的是其文化底蕴和内涵,失去这一内涵,茶馆也就失去了特色和本色,失去了格调与情趣,也就失去了其生命的活力。所以,茶馆的功能还是本色一些的好!

茶馆的功能是多样的,休闲娱乐、交流信息、商会聚集、商务洽谈、神聊闲侃但茶馆的主要功能是休闲,通过吃茶带来的休闲享受!生机勃勃的茶馆业要健康有序发展壮大,理当以茶本色立馆以茶特色兴业!

茶馆的历史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中国茶馆的历史十分悠久。茶馆,又称茶楼、茶坊、茶肆、茶社、茶室、茶屋。茶馆是随着饮茶的兴盛而出现,是随着城镇经济、市民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

从古自今,茶馆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不仅具有各个时代的烙印,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使得茶馆由单纯经营茶水的功能,衍生出了诸多其它的功能。

【晋代.茶馆萌芽】

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唐代.茶馆兴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的店铺是茶馆的雏形。到了唐文宗太和年间已有正式的茶馆了。

大唐中期国家安稳,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此时,茶馆除予人解渴外,还兼有予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宋代.茶馆兴盛】

宋代是茶馆的兴盛时期。《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

孟元老《东京华梦录》中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的杭州,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临安(即今杭州),统治阶级的骄奢、享乐、安逸的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杭州不仅处处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都城纪胜》中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

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明清.茶馆普及】

到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近现代.茶馆衰微】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非常时期,茶馆也就一度衰微。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茶馆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悄然回复,茶馆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茶馆茶楼的影响


茶馆茶楼是茶业的延伸产业,也是休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中国茶文化与休闲文化相结合最紧密的一个重要平台。无论是广东人喝茶,还是四川人喝茶,杭州人喝茶,都体现了休闲文化的基本精髓,比起旅游的目的性、异地性,去茶馆茶楼喝茶更表现出休闲的随意性、本地化。研究茶馆茶楼文化实际上就是在研究中国的休闲文化。

一.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1.文化的多元性

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中外文化、地域文化互相交融,营造出茶馆的多元特性。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的茶文化的清和、简约、求真、求美得高雅精神。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2.功能多样化

在茶馆茶楼人们除了饮茶之外还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茶馆不仅是亲朋好友汇聚的场所,也是商务会谈、旅游观光、展示演示的场所。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3.服务的层次化

茶馆茶楼既有十分注重服务人员的素质,规范服务人员的行为举止,强调文化服务、品牌服务,特色服务的都市茶馆,也有强调温馨、舒适的社区茶馆。有为时尚消费者提供的旅游景区茶室,也有重视老人和一般工薪阶层的社区茶室。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4.茶艺的多种化

茶艺师茶与艺术的结合。人们既可以在茶馆中欣赏一般的茶叶冲泡技术,还可以体验时尚技艺、茶具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艺,体现出茶艺的真、善、美。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5.灵活经营化

茶馆茶楼既有室内的雅座、包房,也有室外的茶园、景区一体的茶座;既有早茶、午茶、冰茶,也有冰茶、暖茶、茶饮料、有机茶。在经营上,传统方式和时尚方式有机的结合,投其所好,可一人独饮,也可与人同乐。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6.品牌差异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地完善自我是茶馆经营管理者们的共识。在增加茶馆茶楼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追求规模、档次、风格等差异化过程,形成茶馆独特的品牌形象。

二.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

茶馆茶楼发展生机勃勃,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吸引了社会各类群体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茶馆茶楼对社会经济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1.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茶馆茶楼是一个城市特定的地域文化符号,茶馆茶楼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茶馆在一个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2.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馆茶楼是人们的公共生活,即家庭之外的活动主要场所,茶馆茶楼给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提供了社交场合。周末和节假日,一些农家茶室、热点旅游景区茶室顾客盈门,成为现代人们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3.生活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

茶馆茶楼与西方的咖啡馆、酒吧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社会角色更加多重,其功能已远远超出休闲的范畴而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4.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茶馆茶楼是优质服务劳动密集型产业,茶馆茶楼不仅能给社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并且还促进茶叶的生产、研发、制作、茶艺培训等发展,还对陶艺、食品工艺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就农家茶艺居来说,延长了产业链,并给农户茶叶的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茶农致富提供机遇,缓解三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昆明的茶馆


过去,茶馆是市井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且不说老舍先生的《茶馆》,就是八个样板戏里的《沙家浜》,也是靠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展开故事线索。

追溯一下昆明的茶馆历史,是一个不曾留下名字的精明人开的。古时,在昆明县衙门外总有人排队等着打官司、看热闹。露天里站着,口干舌燥的很不舒服。于是,这位精明人就在县衙门口,也就是现在的圆通街上开了昆明第一家茶馆,既方便了群众,自家生意也爆满。就连衙门里的差役,到时间传人,也是到茶馆里叫一声某某上堂就行了。

而中国人到了国外,最不适应的就是有些宾馆里没开水,泡不了从古到今离不开的一杯茶。过去家里没有暖水瓶的时代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小户人家不可能也没条件一天到晚炉子上都有火烧水。因此,随着清代后期昆明人口的增加,茶馆就在昆明城里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

茶馆开着开着,就开出了几种类别,有以讲评书为特色的;有以戏曲清唱的围鼓的;有以下围棋象棋为主的;更多的则是只提供座椅板凳,卖茶水小吃小零食供人谈话消磨时间,昆明人称之为吃闲茶的茶馆。

历史上有两个人记录了昆明茶馆的服务态度。这是两个清末文人,一姓金,一姓姚,每天晚上在四合园喝茶,一直要喝到天亮,昆明人称金半夜姚天亮,有意思的是,茶馆也始终为他们服务。

就是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也爱泡昆明的茶馆,汪曾祺先生就说过,他有个同学把洗漱工具就放在联大附近的一家茶馆里,每天起身先到茶馆洗漱了再进课堂。学生们做作业、写论文都在茶馆里。汪先生还记录过一个天天在茶馆里打桥牌的学生,解放后才知道这位竟然是地下党的领导,就在茶馆里秘密领导革命。

昆明的茶馆最早使用的是盖碗茶,后来变成了陶瓷茶杯,更时髦的则用玻璃杯。最好的泡茶用水,是城外吴井桥的吴井水,用水车拉来;最好的茶,是昆明东郊的十里香茶。这十里香香味浓郁,只有几棵生长,移栽就变味,现在已经没有了。在当时,吴井水泡十里香可谓是高档茶馆的经典广告用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人都要拼命干革命,昆明的茶馆一下子消失了。再后来,昆明茶馆慢慢又复兴起来,开始还有表演戏曲的彩排茶馆,更多的茶馆依旧是提供人们聊天谈事、休闲的场所。作者:风之末端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6037.html

上一篇: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下)

下一篇:煎茶法历史溯源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