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茶叶的主要产区
台湾本土原生的茶树多长在台中、台南、高雄山间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带,被称为「山茶」。雍正初年《台海使搓录》之赤崁笔谈记中载:“水沙连茶在深山中”,连雅堂氏台湾通史记载:“旧志称水沙连之茶,色如松萝,能辟瘴祛暑”,文中所说水沙连,即现在竹山一带。
台湾真正形成规模栽种并制作茶叶的开端,是在公历1723年前(清雍正元年)由闽、粤移民从福建武夷山带去茶种与制茶技术。自清末、日本据台、国民政府转进台湾后,除了红茶和绿茶外,特别是半球形包种茶的加工技术自成一格,以清香、甘醇及紧结的外观为特点。台湾产茶地区比较多,著名的有五大产茶区(北部茶区,桃竹苗茶区,中南部茶区,高山茶区以及东部茶区)。
二、台湾茶叶的种类
台茶的花色品种也非常多,有绿茶、文山包种茶、半球型包种茶、高山茶、铁观音茶、白毫乌龙茶和红茶等。
1、碧螺春
绿茶类,产地台北三峡,以青心柑仔种鲜叶为原料;有一嫩(茶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2、文山包种茶
属轻发酵茶类,产地台北文山茶区,以青心乌龙品种鲜叶为原料,香气清扬,滋味甘滑为其品质特征。
3、高山茶
属中发酵茶类,产地嘉义茶区,以青心乌龙及台茶12号品种鲜叶为原料;优雅之香气及细腻之滋味为其品质特征。
4、冻顶乌龙茶
属重发酵茶类,产地南投鹿谷,以青心乌龙品种鲜叶为原料。人工焙火韵味与香气为其品质特征。
5、铁观音
属重发酵茶类,产地地台北木栅,以铁观音品种鲜叶为原料;外观紧结、汤色琥珀带油光、火候十足为其品质特征。
6、白毫乌龙茶
属重发酵茶类,产地新竹峨眉及北埔,以青心大冇品种鲜叶为原料;天然熟果香,色泽白、绿、黄、红、褐相间,形状宛如花朵为其品质特征。
7、红茶
属全发酵茶类,产地南投鱼池,大多以台茶18号及阿萨姆品种鲜叶为原料;外观匀称、水色鲜红艳丽及味呈焦糖香为其品质特征。
我国茶区分布白北纬18°至38°东经98°至122°,东至台湾东部的台东、花莲,西达西藏南部察隅河谷,北至山东烟台、辽东半岛,南达海南岛,纵横二千余公里,为全世界最广阔、产茶种类最多。包括台湾、福建、浙江、安徽、四川等十八个省,五百余县。
我国秦岭以南具有非常优越的、适于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年平均气温多在15~22℃,年降雨量多在1000~2500毫米,土壤多微酸性或酸性,丘陵山地,坡度缓斜,排水良好,早、晚浓雾迷漫,空气中相对湿度多在75%以上,尤其是闽、粤南部及台湾茶区,气候温暖湿润,发芽生产期长,可达八九个月,其发展潜力更大。至于我国茶区应如何规划,学术界亦有不同看法,若依自然条件,类似陆羽《茶经》中所分者,可分为:秦巴淮阳、江南丘陵、及西南、滇西南以及台湾等八茶区,亦有顾及行政区划,分为华东、中南、西南三大茶区者,见仁见智,各有利弊。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把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及茶叶种类等因素结有利弊。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把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及茶叶种类等因素结合,合理规划茶树分布,逐步使生产区域化与科学化,故将全国划分为岭南(或华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区
从世界上看,现在能够出产茶叶的国家一共有五十多个,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最北的地区是北纬的是49°,位于前苏联,我国相同纬度地区已经不出产茶叶了(大致相当于我国东北的北部,北京大致是北纬40°);最南的地区是南纬33°,在南非。
主要的茶叶产地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次是美洲、大洋州和欧洲,这三大洲也有一定数量的生产,但相对于亚洲和非洲来说少得多。据相关的统计表明,2004年各洲的茶叶产量计算,亚洲、非洲的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97%,其中,亚洲占81%,非洲占15.6%,南美洲、大洋州和欧洲茶叶产量所占比例很少。
世界上有茶园的国家虽然不少,但是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土耳其等几国的茶园面积之和就占了世界茶园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世界上每年的茶叶产量大约有300万吨,其中百分之八十左右产于亚洲。也就是说世界茶叶生产的集中度是比较大的,也许这样才有“规模效益”。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成市,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一、西南茶区
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二、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0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三、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四、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中国茶区: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0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面积最大、产茶最多、茶类最丰富的国家。现代茶区分布于北纬I 8。-37。,南起海南、北至山东、东起台湾、西至西藏。有包括海南、广东、广西、台湾及闽南的华南茶区,包括云南、西藏、贵州、四川、重庆的西南茶区,包括浙江、皖南、江西、湖南、湖北、苏南、闽北的江南茶区,包括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皖北、苏北的江北茶区。
茶树依树势形态小同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类型。分布于云南、海南的云南大叶种属乔木犁,有明显的主干;分布于广东、福建的一些中叶品种茶树属半乔木型;分布干江南江北的小叶种茶树属灌木型,没有明显的主干。大叶种茶多酚含量高,通常适制红茶与普洱茶;中叶种茶多酚适中,通常适制乌龙茶;小叶种茶多酚含量低,通常适制绿茶。现代栽培的茶树品种有采用扦插繁殖的无性系品种和采用种子繁殖的有性系品种。无性系良种通常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茶树是喜温怕寒、喜湿怕旱、喜酸怕碱的植物。茶树征日平均温度10℃以上才能萌发生长,在-10℃以下时易遭冻害。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有利于牛长,40%以下时易遭旱害。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不适宜在碱性土壤上生长。
茶树种植后一般要经过3-5年的培育才能进入正式采摘。茶树在一年当中一般可萌芽生长3-4个轮次,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春茶、夏茶、秋茶之分,海南、台湾气候较热的地区还有冬茶。
茶树栽培过程中发生病虫为害时,可实施农业措施防治、生物防治,必要时也可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防治。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采收加工并达到国家茶叶卫生标准的茶叶,称为“无公害茶”;严于国家卫生标准,农药残留量极微并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叶,称为“绿色食品茶”;实施有机栽培加丁,没有任何农药残留的茶叶,称为“有机茶”。
中国按照自然气候等特点将国内的茶区分为四大茶区。
1、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又称“南岭茶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此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该区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同时也是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年平均气温为19--22℃,年降水量在12O0毫米--2000毫米。
华南茶区主要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广西5省区。其中如福建的“三大工夫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广东凤凰单丛、英德红茶、海南五指山茶、广西凌云白毫、梧州六堡茶、台湾冻顶乌龙茶。
2、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又称“中南茶区”。种植的茶树以灌木型为主,少数为小乔木型。茶区大多为低丘、低山,只有少数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如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浙江的天目山、雁荡山、天台山、普陀山等。这些高山,既是名山胜地,又是名茶产地,黄山毛峰、庐山云雾、雁荡毛峰、普陀佛茶均产于此。茶园分布于丘陵地带,土壤多为黄壤,部分为红壤。全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800毫米。
江南茶区包括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如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顾渚紫笋、南京雨花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君山银针、安化黑茶、湖北老青砖、恩施玉露、宜红工夫等。
3、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又称“中北茶区”。种植的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均适宜绿茶生产。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加之,本区不少地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质的积累,因此,所产绿茶具有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如信阳毛尖等。最北的茶区,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800毫米--1100毫米。
江北茶区主要包括陕西、河南、山东、甘肃等省。如陕西紫阳毛尖、午子仙毫、信阳毛尖、日照绿茶、甘南绿茶等。
4、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又称“高原茶区”。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茶区更丰富。本区具有立体气候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5--19℃,年降水量为1000--1700毫米。
西南茶区主要包括云南、四川、西藏、贵州、重庆5省区(市)。其中所产名茶如云南普洱茶、滇红工夫、下关沱茶、四川蒙顶甘露、峨眉雪芽、竹叶青、雅安藏茶、巴山雀舌、七佛贡茶、湄潭翠芽、都匀毛尖、永川秀芽等。
(
世界的主要产茶地区从世界上看,现在能够出产茶叶的国家一共有五十多个,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最北的地区是北纬的是49°,位于前苏联,我国相同纬度地区已经不出产茶叶了(大致相当于我国东北的北部,北京大致是北纬40°);最难的地区是南纬33°,在南非。
世界上有茶园的国家虽然不少,但是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土耳其等几国的茶园面积之和就占了世界茶园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世界上每年的茶叶产量大约有300万吨,其中百分之八十左右产于亚洲。也就是说世界茶叶生产的集中度是比较大的,也许这样才有“规模效益”。
世界的茶叶的产量中,品种最多的是红茶,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红茶不是我国出产的强项,吾国国民对红茶的喜爱不及绿茶。
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所产绿茶占世界绿茶总产量的近百分之六十。
茶叶总产量最大国家是印度。他们占有茶叶生产的天时地利。但是这件事情是可以人为的,我们需要努力。
中国茶区在我国的许多的省份都出产茶叶,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基本分布在东经94--122度、北纬18--37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苏、闽、湘、鄂、皖、川、渝、贵、滇、藏、粤、桂、赣、琼、台、陕、豫、鲁、甘等省区的上千个县市。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颇为丰富的茶类结构。
我国的茶园面积总数很大,但是单位面积的茶叶产量不大,还不到世界平均单产的一半,应该说生产上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是我国目前60多万吨的茶叶年产量中,名优茶的产量较小,只占到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一。同时我国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也不大,大约只有300克左右,如果茶叶增产,国内对一般茶的消化能力增加幅度很有限,当然潜力是很大的。对于具体的茶叶企业来说,虽然300克(六两)的人均数不大,但是市场的总规模很可观,关键看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的运作能力。
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穰。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东南。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翠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制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庭及中南美洲,各国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
2、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山脉高耸,气候多变,适合各种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培育。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多元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南茶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西南茶区,可以考证到中国茶大部分的演化史。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而且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优越,对于茶树的生长得天独厚。华南茶区的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极多,茶树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大叶种偏多。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江南茶区四季分明,春夏两季多雨,多丘陵地带,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江北茶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降水量因地区不同各异。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