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饮茶当静心

2020-08-27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饮茶当静心》内容,感谢阅读!

生活中需要静下心来。在著名动画片《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说要静下心来。心静下来,一切问题就会得到答案。我们饮茶的关键,就是要静下心来,心静,看问题就会清楚,心清,就能映照万物。

有多久我们没有在意过自己的心声了?世间总是匆忙,充斥着太多的喧嚣。我们随波逐流,不清楚自己到了什么地方,不在意自己的本心在何处。我们浑浑噩噩,开始变得现实与势力,过一天算是一天,原本昂然的生活态度早就打了无数个折扣,所以我们的生活往往是,像是一杯浑浊的茶。

前行的脚步需要慢下来,多感受一下平时不曾留意的生活细节,比方说花开的声音自己是否可以听得见?水流的声音是否还在耳边?春风拂过的时候,是否还能感受到醉人的暖意?有多久没有和真正的朋友谈心喝茶?有多久没有拿起墙角的古筝为自己谱一曲?与朋友共舞?再或者有多久没有一个人静静的,看几页书,发一会呆,想一想过去开心的时候,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安静的让自己真正的休憩一会?

生活不要太累,收拾纷杂的心绪,每天泡一杯茶,从容的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一天,都是通向梦想的阶梯,所以每一天的时光都不能浪费。摒弃浮华喧嚣,回归安静从容,越安静,梦想就越真实。

关于本文《饮茶当静心》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M.CY316.Com

cy316.cOM编辑推荐

静心品茶


喧嚣的世间,浮躁的红尘,奔波劳碌,辗转不定,很难达到心之清、心之宁、心之静、心之净的境界。所以,独坐一隅,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躁,沏上一杯信阳毛尖,看着茶叶上下翻腾,闻着满室的清香,品茶便可以除烦去腻,可以提神益思,可以清心寡欲,可以超凡脱俗,可以淡定从容。

品茶需要静心。静心独坐,捧茶宁神,清苦的茶汁幽香四溢,齿颊留香,从一片茶叶中可品出山川之美景与大自然之神奇。清除体内所有的烦恼和忧愁,使心灵复归于宁静。处于喧嚣或烦闷之中,很难品出茶中之真味。只有无琐碎事扰于心,无嘈杂声乱于耳,静下心来品一品信阳毛尖,方会沉醉其中。

静心之时最爱品茶,闲来泡上一杯清茶,让身心充分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仿佛时间都已停止。名茶出自深山,翠竹茂密;绿茶遍布山峦,溪水潺潺。茶园片片,郁郁葱葱,满目青翠;茶叶娇嫩,新芽可人,煞是喜爱;茶叶紧紧,一团和气,沁人心脾。

醉心于山水的婀娜多姿,醉心于诗行的清新绮丽,醉心于哲学的深刻精辟,醉心于史学的浩瀚博大,醉心于文学的体裁多样,醉心于散文的汪洋恣肆,醉心于小说的跌宕起伏,醉心于信阳毛尖的清香和浓烈。

茶可细品、细酌,茶可对饮,茶可独酌;茶可清心,茶可静心,茶可宁神;茶可慢饮,茶可止渴,茶可生津,茶可入药……

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文人饮茶则是一种静心。对于我来说,不敢以文人雅士自居,但饮茶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人生如茶,静心以对。对错无辜,缘由前生。认得清,放下是聪明。看不透,一场梦无痕。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你来世界,请安住世界。水雾萦绕的清香夜,伴一曲古典乐,品的是茶,静的是心,悟的是人生,涤的是灵魂。

坐在夕阳里,沏一壶茶,让回忆渐渐退去。悠然品茗,寻一种世外淡然的心境,让灵魂如缕缕茶香,随烟轻扬,袅袅升腾。看杯盏茶心,茶遇水是缘,亦如人生之情缘。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静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

只因,每一杯茶,都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等待。从孕育到长成,从土木到金火,从沉寂到复活于水,千回百转。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你若愿等,茶不负你。生命由薄变厚,由厚变薄,如烟的岁月里,懂茶人与茶嫣然成为知己,默然静守,寂然喜欢。

清静之心,源于无欲无求,源于看破看淡,源于坦然释然。人生于世,如同这信阳毛尖的成长历程——沐甘霖之雨露,汲日月之灵光,集天地之精华,经风雨之历练,最终仍要完成你的轮回,实现你的梦想——淡定自若,从从容容!

平素喝茶都很随意,绿茶、红茶只是玻璃杯里冲泡一下,浓淡皆可。但一杯茶,也如一位知己,每日相伴,举案齐眉,心中也是快乐不已。每每忙碌之余,看到刚冲泡的茶,心中都会感慨万千。因壶中之水让杯中茶叶舒展开来,而茶叶如樱花一样飘转,落下,伴着袅娜的款步沉入杯底。那份慵懒安闲,让人觉得好不惬意。

烈酒伴英雄,清茶陪玉人。茶的那缕清香茶味的苦涩甘醇与饮茶人的思绪融于案上的壶中、手上的杯中。举杯而尽,一杯茶能消万古愁,趁着旖旎升起蒸腾热气,香气也氤氲于唇舌之间。品茶如品生活,能从茶中悟到生活的真谛,在风生水起的尘世里做到步履从容,幸甚乐哉。

品茶可以让人静心去面对人生。生命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的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

道茶真境 饮茶能静心,已达悟道境


平时业余爱好甚少,唯喜喝茶,并且最爱绿茶,特别是西湖龙井茶,所谓“香色味形皆茶道,尽成文化;狮龙云虎处梅家,各有风情”。 喝茶时常常喜欢翻阅禅书,或晴窗,或秋夜,或春雨,或冬雪,茶香初发,书卷才开,以茶伴禅,以禅入茶,往往自成佳趣。周作人在《喝茶》中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茶与光阴一样耐人寻味,茶味只在一时,琼浆玉液,转眼即逝,总成梦幻空华。参禅也是如此。禅机只在电光火石间,稍纵即逝,快捷如箭。

禅门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茶与禅门结缘,实在是诸缘合和的结果。茶禅一味之说由来已久。史载降魔大师叫人坐禅,“皆许其饮茶”,以至于“人自怀挟,到处煮饮”。禅门茶风兴盛一时。据传宋临济宗高僧圆悟克勤禅师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辗转传至日本高僧一休宗纯手中,成为日本茶匠代代相传之瑰宝。珠光禅师曰:“茶道之根本在于清心,此乃禅道之根本。”“赵州知此,陆羽未曾至此。”并最终提出“佛法存于茶汤”之见地,可谓洞彻茶中禅机。另外,禅门典籍《百丈清规》《禅苑清规》中多有“茶汤”字句,亦此为证,此时的茶汤已超越了茶的物质层面,直达心愿,直面真我,直接体现茶道精髓。

《景德传灯录》记载了这样一则公案:药山惟严禅师某日饭后在院子里散步,看到寺里烧饭的饭头,就问:“你在寺院里多长时间了?”饭头规规矩矩地回答说:“三年了。”老禅师看了他一眼,说:“我怎么一点也不认识你?”饭头莫名其妙,以为老禅师参禅参糊涂了,便走开了。药山禅师问饭头的话,全是一片拳拳之意,只是为了点悟他,只是要启发他一点灵根,说至“我怎么一点也不认识你”时,禅机已如狂风骤雨,劈头盖脸打来,无奈饭头愚钝,竟然“饭头惘测,发愤而去”。千载后读此,深为此僧无法顿悟而叹息。

普愿禅师也是位得道高僧,一天在园里喝茶,看到一位小和尚从旁边走来,就将茶杯中的茶泼向小和尚,小和尚回头看看禅师,便向其笑笑,禅师也回以一笑,并翘起一只脚,小和尚不明白其意,禅师便起身回到禅房。这小和尚很是聪明伶俐,大概是有所悟吧,晚上一个人来到禅房,方丈的门没关,没有入睡,正在坐禅,看见小和尚便问,“你来做什么?”小和尚行了礼,垂首道:“师父今天在园子里用茶泼我,是不是要提示我什么?”禅师看了他一眼说道:“那么我后来翘起一只脚又是什么用意?”小和尚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只好退下。在这两则禅宗公案里,禅机乍现,不迟不早,不紧不慢,只在刹那,参的透便悟,参不透便“驴年也钻不出去!”那个被禅师泼了一身残茶的小和尚事后或许有所顿悟,却是错过了大好禅机。

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在道家典籍中,“大道”代表的是道家思想和理念,是道家的精髓,它也融入到茶文化中,为中华茶文化注入了深厚的道家理念,一杯茗茶,触手可及的清新,游心太玄,余香袅袅,掩卷太息:人生天地间,以无为有,以变为常,四时转换,悲欣交集。

尊道贵德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道德主张无为、无私、无欲、无争,茶能契合道家的道德和品行,在冲泡和品饮中体现禅、道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并将道家的养生、佛家的超脱与儒家的贵和有机结合起来。

读书与煮茶最相宜。“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算是一种“道”吧。赵州曾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答:“平常心是道。”

茶之香、味,只在一时,随生随灭,过舌即空,若心有所执,觉茶香氤氲满杯,觉茶味甘淡滑爽,因而心生欢喜,便会沉溺于茶汤中,为茶所惑,哪能悟道?

但如果能生有慧根,心眼顿开,悟得法相,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雪水云绿,如梦幻泡影;云华富贵皆是前尘往事;甘苦浊爽,如露如电。此时万缘俱息而心生清净,壶与佛则近在咫尺。因此,昔日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说法,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即以正法眼藏付之,虽是陈年典故,仍使人向往不已。

因此,喜欢喝茶的人,饮的是一种“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经世岁月的一种平淡,是一种历久弥香的一种淡然和豁达,是道法自然的清欢。只有参禅悟道的人才能知晓这点滴的滋味和真意。饮茶至极淡处,方得真香、真味,方有“般若味重重”,方可因茶入道。古德曾作诗一首:“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茶人经过茶道修持锻炼,心境会逐渐趋于平静,即使身处闹市,也如同隐居山林一样,心中清净无比。特别是现代人由于外界各种压力和诱惑,使人心烦意乱,此时如果能静坐茗茶,领略茶味的美妙,可以息心静虑,自然对身心有益。饮茶能静心如此,已是达到悟道境界,最堪入茶。

以茶修身养性,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独有的养生方式,茶道则成为道家重人贵生思想的载体。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5724.html

上一篇:普洱茶:茶韵独特,伟岸厚重

下一篇:你喝了春茶头啖汤了吗?但春茶并不是越早越好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