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煮茶论剑,喝茶请自觉入派

2020-06-03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煮茶论剑,喝茶请自觉入派”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了解《煮茶论剑,喝茶请自觉入派》知识吗,丰富的《煮茶论剑,喝茶请自觉入派》内容等你来看!

人在江湖在,人走茶不凉。江湖中有名门各派,饮茶圈也有喜好不同。一碗茶,一种滋味,一份义气,因茶结缘、以茶解怨。谁说喝茶便是风平浪静,武侠之心尽在茶中。

喝茶也是混江湖,敬请入派。

安溪铁观音——武当派:如果说大红袍是茶叶江湖中的少林寺,注重品系的纯粹和技艺的传承。那铁观音就是道家武当,如太极一般,柔中带刚,吸纳天地之灵气,香味千变万化,有无限的可能。

武夷岩茶——少林寺:武夷岩茶即注重内在的修为,以气沉丹田、厚积薄发见长,又不忘外在的沉稳,一招一式都力发千钧、激起千浪。几百年来,它传承着乌龙茶的精神魂魄,阐释着儒释道的文化义理,在不绝的赞叹声中,引来朝圣者和膜拜者。座下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肉桂、水仙等当家品种婉如少林寺七十二绝技,震慑武林。

台湾高山乌龙——峨眉派:台湾一派的乌龙茶和福建安溪的铁观音好比武当和峨眉,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如同张三丰和郭襄郭女侠,源于一本《九阳真经》,两人依据自己的悟性及理解创立了同宗不同源的武当及峨眉。“假身玉女虚是实,真谛峨眉有非空。诸家应复昔时而,妙处良然在个中。”虽非“天下第一”,亦不妨自成一格吧。

潮州凤凰单丛——逍遥派:凤凰单丛茶有着孤高奇香之美誉,在尔虞我诈、鱼龙混杂的江湖中,唯独它,还保持着逍遥自在、与世无争之姿,香高、神秘是茶客们对它的印象。逍遥派则是金庸《天龙八部》中的一个神秘门派,逍遥派武功讲究轻灵飘逸、闲雅清隽,威力无穷,得一则能所向披靡。以通天香为首的单丛十大香型仿若神秘逍遥派不世出的惊世武学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不出则已,一出惊人。

云南普洱茶——丐帮:无论是武侠世界还是现今的茶叶江湖,单论天下第一大帮派,无疑是丐帮及普洱,如今天下是他们的天下。论出身,早些年的普洱是见不得人的,只是被酒店茶楼堆放在仓库存放数十年的一堆无名茶饼,可是它就如同丐帮一样,之前的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的江湖大佬地位,普洱中的老班章和易武,恰似丐帮武学中的降龙十八掌及打狗棒法,一个霸气夺人,一个柔中化绵。

桐木关红茶——大理段氏:桐木关红茶的奢华之色好比大理段氏不外传的皇室剑法。光从地位而言,两者已经有着接近的背景,尊贵是它们的代言词。正山小种对于大理一阳指,均是以深厚内力为基础,亦是红茶极品金骏眉和大理最高武学六脉神剑的基本功。如今,金骏眉以高贵的气质从茶叶的舞台华丽出场,彷如六脉神剑的十指齐发,引无数茶客尽折腰,而品尝它的唯一要求就是身份的尊贵。

福鼎白茶——古墓派:在这纷繁杂乱的年代,越简单越是美好,越天然越是洁净,没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一切至简的源头就是福鼎的白茶,它就和《神雕侠侣》中的古墓派的小龙女一般,不与世争,冰清玉洁。乱世有佳人,幽居在古墓,经过了岁月的历练,白茶就成了一味药,而且是一种面目柔和浑身透着和气的药。

黑茶——日月神教:曾经作为边销茶的黑茶,早些年似乎总给茶客们套上了充满神秘的面纱,但谁不知,却在极端的时间段内,竟然差点成了称霸茶叶江湖的大佬级位置,一桶桶数十年存放的老黑茶,成了茶叶江湖人人都想获得的至宝,这就好若日月神教中的镇教之宝——葵花宝典,一旦重出江湖,必有一番腥风血雨。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华山派、嵩山派、泰山派、恒山派、衡山派(五岳剑派):绿茶的世界向来是茶业界纷乱最多的地方,西湖龙井和洞庭碧螺春的一时之喻亮,恰似五岳剑派中底子最厚实的华山派、嵩山派,其它派系的绿茶纵有作为,但却从未有撼动过绿茶双雄的位置。

本文《煮茶论剑,喝茶请自觉入派》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cy316.com编辑推荐

徽派茶道以茶立德


徽州茶道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气氛,以求汤清、气清、心清,境雅、人雅、器雅。近年来黄山有关部门把古代饮茶的礼规编成一套程序,进行“茶道表演”,深得游客的青睐。这种表演有四个或八个姑娘进行,大致分以下几道程序:

1、静气,即排除杂念,静下心来,营造一种安详的气氛;

2、烹汤,即取泉水(或河水)烧沸烹气一般用瓦器、锡壶,要洁净无异味,火须旺炽无烟,文武相宜;

3、焚香,敬茶圣陆羽;

4、涤器,洗涤茶盏,茶盏要用白瓷,洁净无瑕,洗后用干布擦干;

5、烫盏,用开水汤一遍盏,以荡祛寒气;

6、赏茶,察茶色,观察形,闻茶香;

7、投茶,用三指在茶筒中取茶,投入盏中,一般每盏以3-5克为宜;

8、洗茶,用一沸水少许浸润茶叶,而后将头汤倒去,使茶叶湿润涨发;

9、注汤,用三沸水,提壶急水下冲,但茶汤要均匀,水至七分,加盖少顷;

10、敬茶,举案齐眉,以茶敬客,以茶会友;

11、闻香,约三分钟,将茶盖轻轻揭开一缝,使香气溢出,沁人心脾;

12、观色,绿茶已青翠为胜,观之汤清叶绿为上品,浑黄者次之;

13、品味,轻啜一口于齿颊间灌漱,再徐饮慢品,俟甘津潮舌,始得茶之真味。以上“茶道”即可配乐表演,亦可亲身试验,必定会从中得到乐趣,以益身心健康。

煎茶、庵茶、煮茶 看武媚娘那个朝代怎样喝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煎茶、庵茶、煮茶 看武媚娘那个朝代怎样喝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看到了许多喝茶的画面,在唐代时就有像现在闽南人这样的功夫泡法吗?

小编认为,电视剧里头描绘的唐代人喝茶的细节还是与现实有差别的。有人说功夫茶泡法就起源于唐代,也有学者考究,应是起源于宋代。但不可否认的是,早在唐代,饮茶之风就相当盛行。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

以唐代为临界点,唐之前的人们饮茶为粗放式豪饮,或为解渴,饮则升斗,或看重的是茶的药用功能。饮时还要添加许多佐料,如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盐等,饮时连吃带喝。陆羽很不欣赏这种饮法,认为破坏了茶的真味,他提倡细煎慢品式的煎饮法。

唐代的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饼茶经过炙、碾、箩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碾成粉末状,再用箩细筛,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唐代饮茶除煎茶法外,还有庵茶。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春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称庵茶。在唐代,庵茶不仅在民间流传,在宫廷中也用此法饮茶。唐佚名的《宫茶图》就描绘了宫廷中用庵茶法冲饮的画面。

目前来看,功夫茶分福建、潮州、台湾三个派系,福建喝铁观音比较多,潮州喝单枞茶比较多,台湾则喝冻顶乌龙比较多。但是从冲泡方法上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关于本文《煎茶、庵茶、煮茶 看武媚娘那个朝代怎样喝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煎茶、庵茶、煮茶 看武媚娘那个朝代怎样喝茶


在最近热播的影视剧《武媚娘传奇》中看到了许多喝茶的画面,在唐代时就有像现在闽南人这样的功夫泡法吗?

小编认为,影视视剧里头描绘的唐代人喝茶的细节还是与现实有差别的。有人说功夫茶泡法就起源于唐代,也有学者考究,应是起源于宋代。但不可否认的是,早在唐代,饮茶之风就相当盛行。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

以唐代为临界点,唐之前的人们饮茶为粗放式豪饮,或为解渴,饮则升斗,或看重的是茶的药用功能。饮时还要添加许多佐料,如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盐等,饮时连吃带喝。陆羽很不欣赏这种饮法,认为破坏了茶的真味,他提倡细煎慢品式的煎饮法。

唐代的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饼茶经过炙、碾、箩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碾成粉末状,再用箩细筛,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唐代饮茶除煎茶法外,还有庵茶。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春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称庵茶。在唐代,庵茶不仅在民间流传,在宫廷中也用此法饮茶。唐佚名的《宫茶图》就描绘了宫廷中用庵茶法冲饮的画面。

目前来看,功夫茶分福建、潮州、台湾三个派系,福建喝铁观音比较多,潮州喝单枞茶比较多,台湾则喝冻顶乌龙比较多。但是从冲泡方法上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茶界“传统与后现代派”


后现代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义的概念,多用于表达意识,思想,行动超越启蒙时代的范畴。

当今茶界也出现了一个历史未曾有过,理论上也不成体系的文化陈年老茶文化。

我将此文化称之为后现代茶文化,这个群体统称为后现代派茶人。

自邓时海先生开创性的把樟香,参香,枣香等元不属于茶之本味的口感系统性地著书立传后,海内外随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并且影响到其它茶类,铁观音,大红袍,六安茶,藏茶等也都已老为贵。

追溯历史,并没有喝老茶这种概念。茶行一旦剩下老茶,便掺到新茶中销售。无意留下来的也多是当年太垃圾,没人要,忘记在仓库,很少有优质老茶留下,毕竟好茶在国内外还是奇货可居,是不愁卖不掉的。

有一天大家把多年前的茶拿出来试品,发现味道居然比从前好了很多,人们这才对老茶有了认识。

九十年代中期,邓时海先生够入了很多老港仓茶,一时砸在手中无法解套,便出了部产品推广手册式的茶书,一个无心的著作,阴差阳错地掀起了台湾一股普洱茶热潮,成了一部圣书邓时海先生也成了茶界教父级的人物。回想当年,邓先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学现用,因为那时候找不到任何关于老茶的资料讯息。虽然有些漏洞,但他老人家对普洱茶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

零二年后,大陆也随之掀起了一股普洱茶热潮,陈年老茶节节攀升,掀起了全民藏茶的热潮。

传统铁观音,大红袍,绿茶等其他茶类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茶博览会变成了普洱茶专场交易会,茶叶店变成了普洱茶专卖店,芳村,马连道等国内大型茶叶市场普洱也占据半壁江山,茶人们也以收藏品饮陈年老茶为荣。这是多么的可悲!传承千百年的主流茶品一夜之间被曾经只供边疆牧民,藏民,香港茶楼喝的最低端茶普洱茶所取代。

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这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还是背离?

也许今后的时代大红袍,铁观音,单丛将不再辉煌,在送别他们的时候,让我们穿越时空,深思一下,传统意义上,古代先贤论茶,到底是什么审美标准?

中国茶,自古以恬淡为上。

明代茶家熊明遇在《罗蛤访记》中记载:茶之味重,色重,香重者俱非上品。早期人们喝茶,嫌茶味淡,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类,后来到了唐代,这种已经失去茶之真味的作法被文人雅士所排斥。陆羽《茶经》也对这种茶定义为似渠中污水。

由于时代的错位,陈年普洱茶史无前例地风靡起来,茶人的意识和行为已经背离了传统理念,不应打着传统的旗号宣扬老茶,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从来没有这样喝过茶,也从不喝这种茶!

如果把老茶刻意文化,那只能定义为后现代茶文化。

这个群体也不应归纳在传统茶人范畴,而是后现代派茶人。

邓时海先生首当其中是后现代派茶人的鼻祖。张天福老人是传统茶人的代表。

老茶热,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被这个纷乱复杂的世界刺激的已经麻木了,梅花易数已经是个传说,在也体悟不到茶中最本真的那份含蓄淡澹之美。而老普洱茶那最直接,最透彻,最张扬的口感最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如果用音乐比拟茶,我说好的乌龙茶,绿茶如品箫一般,有中庸含蓄之美。近听声音委婉,不大,但传的很悠远。而普洱茶却是一部西方交响乐,声音很震撼,很有冲击力,多声部给你全方位的刺激。

如果用人比拟,乌龙茶绿茶就如同一位才华横溢的传统文人,见面,没有过多的言语,一个淡淡的微笑,却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而陈年普洱却如同一个花枝招展,风韵翩翩的贵妇人,见面有说有笑又亲又抱,一番亲热让你大汗淋漓,给以最直接最零距离的刺激与全方位的享受。

每个人的心性不同,喜好也就自然不同。文化是多元的,真真假假,好好坏坏,历史自然会在传承中给与我们一个答案。

煮茶论诗成为佳话


喝茶是个好习惯,可以修身养性,逸事养颜。但是若能因为“茶”而广交四海朋友,那更是件有趣的事情。幸运的是,我在网络上,也认识了不少“茶客”,比如广西博白县的“广西七彩”、龙岩长汀的“西岩茶客”与广东客家人“古筝”,他们可都是有所成就的文化人——当然也都是“大茶客”。

起先是在客家人社区结识了“广西七彩”,据说,他是广西博白县文化局的一位领导,而我说他是个诗词文学的“狂热者”,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他编排的话剧还得过广西省的大奖。在网上认识他一年多,让我受益匪浅。为了向这位老师学艺,我天天泡在“客家文化时空”里跟他练习诗词,因为这里有不少“国宝级”的成名诗人,跟他们在一起我进步很快。其中“广西七彩”和“西岩茶客”是论坛中“品茶论诗”的佼佼者,可谓是“茶诗双全”,他们“谈茶论道”所向披靡。而“广西七彩”自己也写“茶诗”,一年来居然“自顶自”顶了自己两百多个帖子,两百多首都是写茶的诗——这难道还不算是茶中的“诗词狂人”吗?

有一次,我心想,“广西七彩”远在广西,一定没有喝过闽南人喝的茶,于是对他发出邀请:“粗茶淡饭好留客,单枞确是乡土货;他日七彩驾漳州,八仙恭迎品茗果。”家乡诏安自制的单枞、八仙(诏安新品种)、雪珍、味尖等茶叶,工艺虽然一般但口感好回味浓;名气虽然不大,不为外人所知,但却是上等的正宗乡土茶。因我当时错将“单枞”写成“单冲”,却引发“广西七彩”的疑问:“谁人赐教七彩知,单冲单枞同一支?此茶泡煮谁更好?盛汤器皿陶或瓷?”之后,我不得不向“广西七彩”做个解释“祖国词汇多丰富,应是异字同声误;晨起烧茶看纸袋,确为单枞繁体书”。如今想起这件事来,尤为有趣。

某日,我在论坛上张榜,要“煮茶论诗”,“煮茶论诗佳士帖,遗香社区过客意”,“古筝”见后便在后面跟帖:“茶花朵朵岭上香,十里茶花香彻骨”。煮茶遗香,回帖留名。没想因此而引发漳州客家论坛“茶诗打油”的大讨论,之所以说是“茶诗打油”是因为帖子打油式的所谓“诗文”大多和“茶”有关,以茶介事,茶事入联。这个帖子火了有半年之久,后面跟了三百来张帖子,热情才慢慢散去。

交友,是最开心的事情;读书,是最益智的事情;喝茶,是最有趣的事情。而谁能同时教三者而齐集呢?大概只有传说中的“有缘人”吧;大概只有“以茶会友”,才能这么赏心悦目地结识茶客、谈论茶艺、品味茶缘、享受茶道。

累了,就请喝杯茶


想了解《累了,就请喝杯茶》知识吗,丰富的《累了,就请喝杯茶》内容等你来看!

常常一个人想,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是西装革履公文包,还是早晨地铁里挤成相片的脸,亦或是产品推介会后的筋疲力尽,深夜加班时的一碗泡面。直到昨天下午,和朋友一起去植物园游玩,才有了真正的答案。

时近中午,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感觉有些口渴。刚在卧佛寺旁的茶楼坐下,就被一阵阵的幽香所欢迎,寻香望去,原来是茶楼不远处的一株丁香花飘过来的香味。这种香,没有丝毫的烈艳,象是雨后江南的古镇上穿蓝碎花布少女散发出来的,沁人肺腑,回味长久。就着幽幽花香,喝下一杯淡淡的清茶,这就是生活的味道,繁忙中没有半点的失落,平淡中却多了几份真实。

由眼前的清茶和丁香花我想起了林清玄笔下的桂花茶。邻居家有一棵桂花树,每到秋天便开满一树的香。那家的太太看到林清玄散文中的桂花茶之后,就来请教林清玄桂花茶的做法。于是那位太太按照林清玄介绍的做法,如法炮制,果然喝到了清香四溢的桂花茶。在他的散文中,还有一种太阳茶,说的是在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那里的夏天很炎热,于是当地的华人就在早晨上班出门前用凉水泡一壶茶,放在窗台上,让强烈的阳光把水加温,等晚上下班回来之后,就泡成了一壶太阳茶。他的散文中还有一种泡茶的方法,让人叫绝。这种方法是把夏天清晨从荷花上收集到的露水用来泡茶,想必味道里带着荷花的香味,喝起来一定让人茅塞顿开,香气四溢。他说过:“每天的生活就象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更清香的滋味,而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他还说:“能把茶泡得那么好喝的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我想你就是这样的人,生活的锁事每天困扰着你,但是你还能把它泡成一杯香茗。

古人形容喝茶的境界是:

“楚云散尽,

燕山飞雪。

江湖归梦,

从此忘机。”

但是现在忙碌的生活,把我们曾经有过的情趣都变成了回忆,连真正和朋友坐下来喝杯茶的时间都不多了。

“书画琴棋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更变,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是清凉贴,能使人清明,能使人平静。如果生活、工作给你太多的压力,就请喝杯茶,细细品味那份久违了的回忆。一杯清茶下肚,无论是乌龙冻顶,还是西湖龙井,浙江的潮水,庐山的烟雨,楚地的白云,燕山的飞雪,就都进入了你的胸怀。

正如林清玄所说的:“朱颜会消失,白发不会放过我们的。且让我们一起饮茶吧!让我们的心象茶叶初生尚未舒卷那样,那时我们既不为成功、失败挂怀,也不为男女之情忧心,更不为人生的长路而心情惆怅。那时,我们只是笑,并在笑中看见光。”

关于本文《累了,就请喝杯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的最早入“礼”之说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品茶论道,还是影视作品中品茶行为,给人们的印象都是高雅的行为,是礼仪之邦的人们一种安静而优雅的行为,而在我国的历史上,早在周代,“茶”已经融入礼仪中,最重要的说法则是“三茶六礼”了,这也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的历史文化,恰恰符合我国传统“中庸之道、以静制动”等传统文化。

据说,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而“三茶礼”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

据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记载,“六礼”始于周代,据传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滨,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后即将此仪式定为“六礼”。

我国历史上,正是茶早已经融入礼仪中,才有了流传至今各类茶文化。而在现代国人的交往中,客人一到,第一件事情则是上茶,请客人品茶,边品边聊,而在各类宴请活动中,也是先上茶,再上菜、酒。在各类会议上,也往往是专门安排端茶倒水的服务人员,许多论坛、会议当中还安排“茶歇”。在用茶待客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文化习俗。例如,我国北方则有“茶要浅、酒要满”,意思是给客人斟茶的时候,要在茶碗中少倒,不可以装满,而给客人倒酒,则要强调满杯,以显热情。

而在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也喜欢饮茶,国人与他们交往中,则往往喜欢按照国人的习惯,对他们一到,先安排泡茶,但让一些外国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不征求我意见,让我选择茶水、饮料还是咖啡呢?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凸显,在人们的交往礼仪中,主动询问来点茶水还是咖啡、饮料,也逐渐成为日常交往活动中的环节,也符合国人强调“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相信,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当人们有了更多休闲时间后,“茶”相关的礼仪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内容将更加丰富。(作者系颐杰鸿泰狮子湖副总裁)

陆羽煮茶法


在中国饮茶史上,自唐开始,饮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茶圣陆羽在总结唐及唐以前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和实践,确立了陆羽煮茶法的地位。根据陆羽《茶经》所述,结合有关历史资料表明,陆羽煮茶法的主要内容有:烤茶、碾茶、罗茶和煮茶,并最终认为:要煮好茶,除了要讲究煮茶技艺外,而且还注重情趣。

按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当时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但多种史料表明,唐时最有代表性的是饼茶。其次,是末茶。但无论是饼茶,还是末茶,虽然加工方法有別,但饮茶时,都需通过炙、碾、罗、煮等程序后,方可饮用。依据陆羽《茶经五之煮》所述: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贮于瓶缶之中,然后以湯沃焉。或者有的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后饮用。但陆羽认为用上述方法调制的茶汤,犹如沟渠间废水,不可取。陆羽提倡的方法重在煮。现将煮茶的主要程序简述如下。

1、在碾茶之前,先要烤茶。烤茶时,使其炎凉均匀,持以逼火,待饼茶呈虾蟆背状,进而变得卷曲,有茶香散发,又有柔软感时为止。

2、烤茶后,趁热用纸包好,以保其香。

3、待烤好的茶经冷却后,再将茶饼敲成小块。

4、将碾碎后的茶,过罗(筛)后,使其呈细米状,贮于合(盒)中。

5、煮茶时,当用风炉和釜。当烧水至有鱼目气泡,微有声时,即烧水至一沸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以使茶味纯正。但须加多少盐,书中并未谈及。

待烧水至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烧水至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一定量的茶末。

当烧水到釜中气泡如腾波鼓浪,即烧水至三沸时,若继续煮,则水已过老,不适饮用,此时应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

唐代除采用陆羽提倡的煮茶法外,还有釆用点茶法的。这可在唐苏廙的《十六汤品》中略见一斑。其法是先将茶末放入茶瓯,尔后用茶瓶将少许沸水注入茶瓯,将茶末调成稠膏,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再用沸水继续向茶瓯注入。注汤时,需做到顺畅,汤不顺通,茶不匀粹。注汤还要做到恰到好处,少过浓,多则淡,一瓯之茗,多不二钱,若盏量合宜,下汤不过分。

陆羽提倡的饮茶方法,不但讲究技艺,注重茶性;而且要求茶、水、火、器四合其美;同时还特别强调煮茶技艺,注重情趣,为推动饮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66600.html

上一篇:学习茶艺 益处多多

下一篇:武夷大红袍的选购与保存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