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学习茶艺 益处多多

2020-06-03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学习茶艺 益处多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学习茶艺 益处多多”相关知识!

想了解《学习茶艺 益处多多》知识吗,丰富的《学习茶艺 益处多多》内容等你来看!

中国饮茶历史很长,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形成茶艺。它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现如今,学习茶艺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学习茶艺会有哪些益处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习茶艺益处多多

1、笃志神。沏茶、品茗考究宁静的情形,常处于这种情形中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有助于使人笃志神、修身性,感受自身陶醉在文化傍边,暴躁的心态逐渐变得和善、宁静。

2、重细节。冲沏茶的进程是极为考究的,并且很是注重傍边的细节。在选择茶具、情形的格调、茶叶的几多、水温的坎坷、时刻的把控等等这些环节上都必要警惕操纵、全心调剂。在进修茶艺进程,可以逐步作育一小我私人的仔细、耐烦。

3、懂礼仪。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换都要做到彼此尊重,做好彼此之间的礼仪。沏茶也不破例,彼此之间的礼仪是不行缺傲幽,进修茶艺,常常沏茶轻易作育成一种精采的礼仪风俗,待人办事更懂礼节。

4、共调和。学茶艺、懂茶品的人,中国十大名茶,凡是都不会直接评价一款茶的优劣,而是从客观上报告茶叶的特点。如待人办事一样平常,不要等闲去评价别人。打仗茶艺时刻久了,就会养成言语审慎的风俗,干事学会多说明、少评述,分明更好地与人调和相处。

5、宜弃取。茶道考究天人合一、归于天然,学茶艺要分明尊重其天然纪律,循规蹈矩,冲泡进程不能急于求成。恒久沏茶,就会分明,必要综合自身的素养、手段,来做相对对本身吻合的事。

上面就是学茶艺的益处讲解,总的来说,学习茶艺的益处长短常多的,是一门极具文化的艺术。

本文《学习茶艺 益处多多》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茶经网扩展阅读

学习茶艺的具体内容介绍


茶艺包括以下内容:

(1)茶叶基础知识。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掌握茶叶的分类、常见茶的制作工艺、品质特点以及茶叶品质鉴别、保管等内容。

(2)茶艺技巧。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

(3)茶艺的礼仪。这是指服务过程中体现的应有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礼节、仪容体态、接待等方面。

(4)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作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5)悟道。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通过泡茶与品茶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从而完成个性品德修养,体会到廉、美、和、敬的真谛,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学习茶艺表演程序过程的美好意境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学习之茶文化表演如何入门首先是要多了解不同的茶道的程序,只有明白多了,才能提高自己的茶艺表演内容。

1、鉴赏佳茗:

茶艺小姐用茶则从茶盒中取出毛尖置于赏茶盘中,因茶叶的直观性较强,现在由茶艺小姐以示各位来宾鉴赏干茶。

2、备器:

我们的茶艺小姐已经在清洗玉手,为泡茶做好准备。将倒置的玻璃杯,转动手腕,使杯口朝上。

3、洗杯、

温杯洁器具:在茶杯中冲入适量开水,清洁茶杯,随后将水倒出,这一道也叫清洁茶具,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使饮茶者更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好茶独得天地之精华,洗尽凡间尘埃。

4、入杯吉祥意:

现在茶艺小姐,用茶则将茶叶分别投入玻璃杯内,茶用量大约3克,入乡随俗地说法就是:粗茶细喝、细茶粗喝。好茶投放量较多,投茶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一投入,不违背茶圣洁的物性,以祈求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

5、湿润毛尖露芳容:

也叫初泡,初泡采用“回旋注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浸润茶芽,信阳人喝茶讲究“头道水,二道茶”,为了更清洁卫生,要把第一道茶倒掉,此又叫洗茶。浸润的茶芽已散发出缕缕的茶香,信阳毛尖以清香的花果香型而深受品茶爱好者的喜爱,俗称:鸦雀嘴、板栗香、绿豆汤。

6、回青沏茶

表敬意茶艺小姐提举随手泡将水注入杯内,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喻意对客人的三次鞠躬。提壶高冲的同时,可使您观赏到新绿的茶芽翩翩起舞的仙姿,领略茶姑娘的风韵,现在缕缕茶香已经扑面而来。

7、敬奉宾客一盏茶:

请茶艺小姐为各位敬茶。请大家共享这清香的茶水。鲁迅先生说过:“有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茶是中国的骄傲,茶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是爱茶人,同是茶中人。

8、观色、闻香、细品茶:

携新绿一杯,宾客共赏,评信阳毛尖之色、香、味,闻:香高馥郁、清爽沁入鼻息,观:芽尖碧绿,轻舒漫卷水底,品:绒毫细微,凭虚凌波于水面。

关于茶礼的学习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见面有问候礼仪,吃饭有餐桌礼仪,喝茶也有茶之礼仪。茶礼在旧时为传统婚礼中“奉茶”“交杯茶”等仪式;在现代指的是为泡茶、喝茶时的礼仪。

负水斋居士曾说过:所谓茶礼,就是一种以茶为媒的人们借茶事活动在一起共同修身养性的生活礼仪;茶礼是一种在饮茶的特定环境下,相关人员约定成俗(或大宗师的倡导下形成)的行为模式,它是在人们的‘趋同’意识下形成的;茶礼是当事人通过参与有秩序的置器、控制水火、沏茶、品饮茶汤,互增情谊、交流学习及增进社会意识的行为模式及其方法论。

常见的茶礼有,叩茶礼:在别人为你斟茶的时候,用屈起的食指和中指在茶杯旁的桌面上轻敲一敲,这样倒茶的人就能马上收到你的谢意。主客之间的礼仪: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而除了常见的茶礼就是喝茶时的叩茶礼、主客之间的礼仪等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鲜为人知的茶礼,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

第一,品茶时,若用茶杯,应右手拿杯柄,左手启杯盖;第二,用玻璃杯,则用大拇指和中指、食指夹杯,无名指和小指托底;第三,用盖碗,则右手持杯,左手启盖,客人可以拨去茶汤上的茶叶,慢慢细饮;第四,感到茶水过热,应放在茶几上稍凉后再饮,不要用嘴吹降温。

茶艺定义|茶艺的内容


茶艺定义|茶艺的内容

目前对茶艺的内容组成,有不同的看法。谷川彻三认为包含艺术、礼仪、礼交、艺能四个因素[7]。范增平认为狭义茶艺的实际内容包括了技艺、礼法和道三部分,技艺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礼法指礼仪和规范;道是指一种修行,是一种生活的道路、方向,是人生哲学;前二者属于形式部分,后者属于精神部分[5]。姜爱芹认为茶艺包括艺茶、制茶、品茶、论水、择器、意境等内容[9]。而王存礼等人认为茶艺大致体现在泡茶和品茶两个方面,同时还必须讲究品茶的环境、氛围以及品茶的程序、内容、礼仪等[10]。寇丹认为茶艺包含七方面的内容:各种本身的色香味及外形欣赏、过程、、修身养性的课程、人际关系的触媒、品茶的环境、建立宁静与反省的心灵[6]。周洁琳认为当代茶艺内涵讲究六个层面:茶的欣赏、过程、茶器应用、养性修身、人际交流、品茗环境[11]。综合以上可知,多认为茶艺的整个过程均为其内容组成。但我们应注意防止扩大茶艺的内容组成,应注意防止将茶艺的内容不分主次、不分轻重,同时又应有利于对茶艺的理解与建设。

为此,我们认为茶艺的内容可分为赏茶、泡饮技艺及其演示、茶艺礼仪、茶艺环境和茶艺精神五部分。赏茶包括欣赏干茶的外形、色泽和后的茶舞,主要以茶艺观赏者为主体、茶艺演示者为辅。泡饮技艺及其演示包括择器、鉴水、择茶、技艺及其演示,这是以茶艺演示者为主的,但茶艺观赏者可参与其中。品饮技艺及其演示,可由茶艺演示者辅助,茶艺观赏者品饮为主。茶艺礼仪就是茶艺中的礼仪,包括迎客礼、礼、奉茶礼、送客礼等。茶艺环境分心境和品饮环境,心境是指茶艺演示者和观赏者的心境,品饮环境包括茶艺场所环境、背景音乐、服装等。茶艺精神就是茶艺演示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也是茶艺所要展现的精神理念,包含茶德,是属于的一部分。

茶艺的历史:泡茶茶艺


茶艺的历史:泡茶茶艺

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散茶冲泡法迅速发展,人们直接采用开水冲泡,以品尝茶叶的真香、真味,特别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饼茶改进贡芽茶之后,宋代的点茶法就被泡茶法(散茶冲泡法)所取代。此后,泡茶法一直为中国饮茶的主要方式。

条形散茶用撮泡法直接冲泡,杯中的茶汤没有“乳花”可欣赏,因此品尝时更看重茶汤的滋味和香气,对茶汤的颜色也从宋代的以白为贵变成以绿为贵。明代的茶书也开始论述撮泡法的品尝问题。如陆树声《茶寮记》的“煎茶七类”条目中首次设有“尝茶”一则,谈到品尝茶汤的具体步骤:“茶入口,先灌漱,须徐咽。俟甘津潮舌,则得真味。杂他果,则香味俱夺。”

这是要求茶汤入口先灌漱几下,再慢慢下咽,让舌上的味蕾全方位充分接触茶汤,感受茶中的各种滋味,此时会出现满口甘津,齿颊生香,这样才算尝到茶的真味。品茶时不要和其他有香味的水果和点心一起品赏,因为它们会影响茶的色香味,甚至夺掉茶的香味。

品茶讲究“幽趣”,是明清文人在品茗活动中所追求的艺术情趣,也是中国茶艺的一大特色。品茶最适合用小壶小杯来品啜。冯可宾的《岕茶笺》主张用小壶泡茶:“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许次纾《茶疏》也主张“饮啜”:“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所以茶注欲小,小则再巡已终。宁使馀芬剩馥尚留叶中,犹堪饭后啜漱之用。”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工夫茶艺,清代工夫茶艺的程式为:煮水、温壶、置茶、冲泡、淋壶、分茶、奉茶。这种典型的小壶小杯冲泡法,是今天工夫茶艺的原型,至清代晚期,工夫茶艺就已经很成熟了。

虽然茶艺的形式从煮茶茶艺,到煎茶茶艺、点茶法,以及后来的泡茶茶艺,表现形式至今都还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但是茶艺的精髓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它始终还是茶文化茶道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始终是在用艺术表达平和与宁静,修得内心的平静,平衡人们的心理,获得健康的心境,获得健康的身体。

摘自《茶与养生》(屠幼英、胡振长主编)

怎么学习茶道,感受茶道精髓


学习茶道,就必须要体会到其茶道精髓,想要感受到茶道精髓就要花很长的时间了。下面我们来介绍怎样学习茶道,感受一下茶道带给我们的魅力。

学习茶道要从简单茶礼开始,从基础礼规到基本常识,学习过程简约而富有趣味。

怎么学习茶道,感受茶道精髓:

一、认识中国茶。

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这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营养及药用物质。茶道所指泡茶规范,是为了发挥各自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之中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而中国茶叶六大类数以百计、千计品种规格,均可以相应茶道礼序来表现。所以其茶道精髓当然是比较难以感受得到。

二、认识与应用泡茶工具。

古代的茶具可能略显粗糙,但是近代的茶具制作完备,既有创意又符合传统。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者可亲身使用茶具泡茶,体验各种情趣和精髓所在。

三、基本手势。

传统茶道礼序过程很多,手势也各有所异,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区别,但是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老师会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势及过程。由于能直接参与冲泡过程,初学者更能领略茶道乐趣。例如:烹茶之前,当先升火烹水。候沸期间,可将一应茶具取出陈列、就位。水初沸,提铫倾水淋罐、淋杯使预热、洁净。铫复置炉上继续加热。倾出罐中沸水,开始纳茶。虽然这只是茶道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其中包括的动作手势已经很多。

茶道宗旨:体现“禅”神,追求“空寂”境界,感受其精髓。

现在你对茶道比较了解了吗?知道怎样去学习茶道了吧?一定要学习相关知识,用心进行相关实践,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茶道,感受到茶道的精髓。

学习茶文化从敬茶开始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敬茶也是非常讲究的。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下敬茶的文化。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唐代茶艺


唐人陆羽著《茶经》,从茶的源流、产地、制作、品饮,总结了包括茶的自然属性和精神、社会功能在内的一整套有关茶的知识。由于陆羽第一次对茶学进行了如此详细的总结;同时,又创造了包括茶艺、茶道、茶事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思想,基本勾划出了茶文化的轮廓。茶艺是茶文化的艺术形式,茶道是以茶艺为外在形式,以精神为内核的的理论阐发;茶事是这种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它们共同构成茶文化的总体面貌。所以,我认为,《茶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茶文化体系的正式形成。

陆羽的这些思想不是偶然出现的。唐代茶文化发展有一个过程,它包括了许多人的创造,陆羽是集其大成。

茶艺,不仅是指技艺,而且表明要从文化学和艺术的角度来看待整个饮茶过程。唐代茶艺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茗

古人对选茗十分讲究,它是茶的品质优劣加上艺术想象的结果。名茶不仅论其质量,而且结合产地、形状,起些美妙的名字。唐人对此已十分注意,如在《茶经,八之出》中,陆羽对各地所产茶叶以次第列出品位。不过,应当指出,唐人泡品还比较务实,而不像后来的浮华……如到宋代,贡茶搞什么龙团、凤饼,目的已不光在饮茶,而是把茶制品变成了清玩。 蓄水

好茶需有好水,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酒一样重要。对水的鉴赏是唐人的重要贡献。陆羽在《茶经》中提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所谓“乳泉石池”之水,即现代所说矿泉水,古人在实践中已发现其对人体有益。江中之水,取于人烟稀少的地方,则必然少污染。总之,陆羽强调水质的清洁,强调以活水煮茶。

后来,唐代不少人进一步发挥了这些道理。对天下名泉名水加以鉴别品第。唐人张又新作《煎茶水记》,说陆羽于代宗朝曾与湖州刺使李季卿相遇于扬子释,经陆羽口授,评定天下名水前二十位,以江州庐山康王谷谷帘水为第一,常州无锡惠山石泉为第二。对于这种说法,后人曾有不少置疑。陆羽在《茶经》中曾强调:“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而在这二十名中,却有洪州西山和召州天台西南峰两项瀑布水,为陆羽所定,岂不矛盾?((煎茶水记》又载,刑部侍郎刘伯当曾鉴别对烹茶相宜的名水七处,以扬子江南汾水为第一,无锡惠山泉水为第二。以上所说二十水品、七大名水,是陆羽鉴定,或是刘伯当所评,还是张文新冒名家之言加上自己的见解,都无关宏旨。因为,适于煮茶的好水在中国决非七处、二十处。何况,现代人还可用更科学的方法鉴定水质。但它说明,唐人对饮茶水质的好坏已十分重视。这不仅有益于饮茶,而且给茶事活动带来更多浪漫色彩。目前,日本茶道过分注重仪式,显得非常拘谨。而我国古人饮茶虽也强调精神,但更多注意好茶、好水、好景相谐调,注意自然美。强调思想感情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这是唐人茶艺的一大特点。从此,文人把依山傍水,自煎自饮当作一种乐趣。 煮茶

煮茶的技艺是唐人的创造。陆羽曾论煮茶之“三沸”:热气初升,水面气泡如鱼睛微露,谓之一沸。古人煮茶喜加姜、盐等佐料,一沸便可加盐,舀出一碗尝其味。水面波浪翻腾,谓之二沸,是品饮的最佳时刻。三沸之后,便认为是老汤而不堪饮了。煮茶生沫,初如枣花,如青萍,如浮云;沸腾时则如冬日积雪。现代科学证明,煮茶时间过长会使水中的氧和二氧化炭等气体散逸,不利于高分子蛋白和氦基酸分解。唐人论火候甚有道理。后来,唐人苏膨又著《一卜六汤品》,专论火候,进一步阐发了这个道理。唐人还把煮茶过程艺术化,对茶沫、茶花、汤色用最美妙的词句来形容。使你在饮茶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物质效益,而且精神愉悦,进入诗一般的意境。这正一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 茶具

饮茶既是精神享受,器具必然也向艺术化方向发展。一般说,只有在社会安宁、经济生活比较丰富的时期,物质生活的艺术化方有可能。唐朝中期逢遇开元盛世,不仅朝廷库藏充足,“小邑犹藏万家食”,起码中上层生活较稳定,所以有闲情雅致。陆羽曾列煮茶、饮茶二十四具,其器具并不奢华,但强调什么样的环境应有什么样的器具。如在郊野寺庙,或在深山茶地,大家亲手采摘,新茗及时蒸造,器具自然酌减。或在松林山石之间,诸器可置石上,“列具”便可省去。或临甘泉清溪,盛水器具又可减略。“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可见,陆羽重视的是因地制宜。不仅要饮茶,还要懂茶的知识,所以陆羽主张以茶画来增强意境、情趣。

总之,唐代茶艺总的倾向注重质朴、自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66590.html

上一篇:武夷水仙,百炼而出的绕指柔

下一篇:买铁观音要尝不要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