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余秋雨谈普洱:三点原因让我如此着迷

2020-05-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余秋雨谈普洱:三点原因让我如此着迷”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余秋雨谈普洱:三点原因让我如此着迷”相关知识!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余秋雨谈普洱:三点原因让我如此着迷》内容,感谢阅读!

很多人初喝普洱茶,总有一点障碍。障碍来自对比。最强大的对比者,是绿茶。

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茶叶仍然保持着绿色,挺拔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看着就已经满眼舒服。凑嘴喝上一口,有一点草本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今年春天的芬芳,新鲜得可以让你听到山岙白云间燕雀的鸣叫。

我的家乡出产上品的龙井,马兰的家乡出产更好的猴魁,因此我们深知绿茶的魔力。后来喝到乌龙茶里的“铁观音”和岩茶“大红袍”,就觉得绿茶虽好,却显得过于轻盈,刚咂出味来便淡然远去,很快连影儿也找不到了。乌龙茶就深厚得多,虽然没有绿茶的鲜活清芬,却把香气藏在里边,让喝的人年岁陡长。相比之下,“铁观音”浓郁清奇,“大红袍”饱满沉着,我们更喜欢后者。与它们生长得不远的红茶“金骏眉”,也展现出一种很高的格调,平日喝得不少。

正这么品评着呢,猛然遇到了普洱茶。一看样子就不对,一团黑乎乎的“粗枝大叶”,横七竖八地压成了一个饼型,放到鼻子底下闻一闻,也没有明显的清香。扣下来一撮泡在开水里,有浅棕色漾出,喝一口,却有一种陈旧的味道。人们对食物,已经习惯于挑选新鲜,因此对陈旧的味道往往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防范。更何况,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制作低劣、存放不良的普洱茶带着近似“霉锅盖”的气息,让试图深入的茶客扭身而走。

但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又停步犹豫了,因为他们知道,世间有不少热爱普洱茶的人,生活品质很高。难道,他们都在盲目地热爱“霉锅盖”?而且,这些人各有自己的专业成就,不存在“炒作”和“忽悠”普洱茶的动机。于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开始怀疑自己,重新回头,试着找一些懂行的人,跟着喝一些正经的普洱茶。

这一回头,性命交关。如果他们还具备着拓展自身饮食习惯的生理弹性,如果他们还保留着发现至高口舌感觉的生命惊喜,那么,事态就会变得比较严重。这些一度犹豫的茶客很快就喝上了,再也放不下。

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功效。

几乎所有的茶客都有这样的经验:几杯上等的普洱茶入口,口感还说不明白呢,后背脊已经微微出汗了。随即腹中蠕动,胸间通畅,舌下生津。我在上文曾以“轻盈”二字来形容绿茶,而对普洱茶而言,则以自己不轻盈的外貌,换得了茶客身体的“轻盈”。

这可了不得。想当年,清代帝王们跨下马背过起宫廷生活,最大的负担便是越来越肥硕的身体。因此,当他们不经意地一喝普洱茶,便欣喜莫名。雍正时期普洱茶已经有不少数量进贡朝廷,乾隆皇帝喝了这种让自己轻松的棕色茎叶,就到《茶经》中查找,没查明白,便嘲笑陆羽也“拙”了。据说他为此还写了诗:“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他的诗向来写得不好,我当然不会去考证,但如果真用“金茎露”来指称普洱茶,还算说得过去。

《红楼梦》里倒是确实写到,哪天什么人吃多了,就有人劝“该焖些普洱茶喝”。宫廷回忆录里也提到:“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因为它又暖又能解油腻。”由京城想到茶马古道,那一条条从普洱府出发的长路,大多通向肉食很多、蔬菜很少的高寒地区。那里本该发生较多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们终于从马帮驮送的茶饼、茶砖上找到了原因:“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食之,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当今中国,食物充裕,越来越多的人遇到了清王室和高原山民同样的问题。因此,普洱茶风行,理由充分。

其次,是口味。

如果普洱茶的好处仅仅是让身体轻盈健康,那它也就成了保健药物了。但它最吸引茶客的地方,还是口感。要写普洱茶的口感很难,一般所说的樟香、兰香、荷香等等,只是一种比拟,而且是借着嗅觉来比拟味觉。

世上那几种最基本的味觉类型,与普洱茶都对不上,即使在茶的天地里,那一些比较稳定的味觉公认,如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系列所体现出来的味道,与普洱茶也不对路。总之,与这一些类型化、准类型化的味觉定型相比,普洱茶显得暧昧、含糊、内敛,因此也难以言表。

人是被严重“类型化”了的动物,离开了类型就不知如何来安顿自己的感觉了。经常看到一些文人以“好茶至淡”“真茶无味”等句子来描写普洱茶,其实是把感觉的失落当作了哲理,有点误人。不管怎么说,普洱茶绝非“至淡”“无味”,它是有“大味”的。如果一定要用中国文字来表述,比较合适的是两个词:陈酽、透润。

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

在这个“心理仓贮”中,普洱茶的各种口味都获得了安排,但仍然不能准确描述,只能用比喻和联想予以定位。我曾做过一个文学性的实验,看看能用什么样的比喻和联想,把自己心中不同普洱茶的口味勉强道出。

于是有了:

这一种,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

那一种,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当归、二分冬枣用文火熬了三个时辰后在一箭之遥处闻到的药香。闻到的人,正在磐钹声中轻轻诵经;

这一种,是寒山小屋被炉火连续熏烤了好几个冬季后木窗木壁散发出来的松香气息。木壁上挂着弓箭马鞍,充满着草野霸气;

那一种,不是气息了,是一位慈目老者的纯净笑容和难懂语言,虽然不知意思却让你身心安顿,滤净尘嚣,不再漂泊;

这一种,是两位素颜淑女静静地打开了一座整洁的檀木厅堂,而廊外的灿烂银杏正开始由黄变褐;

……

这些比喻和联想是那样的“无厘头”,但只要遇到近似的信号,便能立即被检索出来,完成对接。

普洱茶的“心理仓贮”一旦建立,就容不得同一领域的低劣产品了。这对人生实在有一点麻烦,例如我这么一个豁达大度的人,外出各地几乎可以接受任何饮料,却已经不能随意接受普洱茶。因为“心理仓贮”产生了敏锐的警觉,错喝一口,就像对不起整个潜在系统,全身心都会抱怨。

这种拒绝,说大一点,是在人品结构边缘衍伸了一个小小的“茶品”结构,在人格形态外沿拖拽出了一个小小的“茶格”形态。不管是“品”是“格”,都是通过否定和删削,来求得等级自守。这对茶事来说,虽然无关精神道德,却是有涉生活素质。

第三,是深度。

与人们对其他美好饮食的记忆不同,普洱茶的“心理仓贮”,空间幽深、曲巷繁密、风味精微。这就有了徜徉、探寻的余地,有了千言万语的对象,有了玩得下去的可能。相比之下,只有法国的红酒,才有类似的情形。

你看,在最大分类上,普洱茶有“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等等代际区分,有老茶、熟茶、生茶等等制作贮存区分,有大叶种、古树茶、台地茶等等原料区分,又有易武山、景迈山、南糯山等等产地区分。其中,即使仅仅取出“号级茶”来,里边又隐藏着一大批茶号和品牌。哪怕是同一个茶号里的同一种品牌,也还包含着很多重大差别,谁也无法一言道尽。

在我的交往中,最早筚路蓝缕地试着用文字写出这些区别的,是台湾的邓时海先生;最早拿出真实茶品在一次次深夜冲泡中让我们从感性上懂得什么是顶级普洱老茶的,是菲律宾的何作如先生;最早以自己几十年的普洱茶贸易经验传授各种分辨诀窍的,是香港的白水清先生。我与他们,一起不知道喝过了多少茶。年年月月茶桌边的轻声品评,让大家一次次感叹杯壶间的天地实在是无比深远。

其实,连冲泡也大有文章。有一次在上海张奇明先生的大可堂,被我戏称为“北方第一泡”的唐山王家平先生、“南方第一泡”的中山苏荣新先生和其他几位杰出茶艺师一起泡着同一款茶,一盅盅端到另一个房间,我一喝便知是谁泡的。茶量、水量、速度、热度、节奏组成了一种韵律,上口便知其人。

这么复杂的差别与一个个朋友的生命形态连在一起了,那个天地就有了一种让人舍不得离开的人文深度。

以上这三个方面,大体概括了普洱茶那么吸引人的原因。但是,要真正说清楚普洱茶,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范畴。普洱茶的“核心机密”,应该在人们的感觉之外。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余秋雨谈普洱:三点原因让我如此着迷》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道传统礼仪之“凤凰三点头”


我国茶文化从古至今生生不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茶道礼仪也是不可少的。其中“凤凰三点头”是最常见的为冲泡礼节,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在这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凤凰三点头最早用于绿茶茶艺的冲泡表演中。表演者在注水冲泡时,将壶体由低而高连续不断上、下老的那个三次,使壶口往水杯时也随之一起一落,动作恰似凤凰点头,生动优美。

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凤凰三点头主要是利用手腕力度、高度的把握,游刃有余的操作水壶,要求手腕的柔韧性要高。凤凰三点头吸引人之处,水声三响三轻、水线三粗三细、水流三高三低、壶流三起三落,这些都是靠柔软灵巧的手腕来完成的。手腕的控制力也是一个做好凤凰三点头的重要因素,有了恰到好处的控制力,才能有同响同轻、同粗同细、同高同低、同起同落的茶艺手法。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勤加练习,熟,才能生巧。

凤凰三点头能一直广泛流传,是因为有其寓意。凤凰三点头寓意着三鞠躬,借此表达主人对宾客的敬意善心,所以它的茶艺手法也是柔和的,不宜刚烈。笔者认为这也是借用凤凰三点头这个茶艺手法来代替主人的三鞠躬,毕竟现代社会,就算再尊敬某一个人也基本不会对其三鞠躬了。而凤凰三点头就很好的代替了主人所想表达的敬善之心,动作得体又不是大雅。

凤凰三点头,正是因其有深刻的寓意和茶道礼仪性,又三起三落利用了水的冲击性将茶汤浓度调均匀,所以才广受茶艺师和宾客的看重喜爱罢。

给客人倒茶 有三点要注意


不管是家里有客人,还是公司客户来访,我们都会以茶待客,这时如果我们知道一些必要的礼节,不仅可以避免失礼,还可以增加客人的好感度,这里所说的给客人倒茶,有这三点要注意,既适用于客人来家里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

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

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

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

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

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

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

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茶桌奉茶礼仪 这三点很重要


不管是在商务用餐上,还是朋友来家里拜访,茶都是待客的最好饮品,这里要说的是是,倒茶的时候不管在哪里都要注重礼仪。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了三点中重要的茶桌奉茶礼仪。

首先,茶具须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如果不管茶具干不干净,直接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换位想一下,如果你去拜访客户,客户用有茶渍的杯子给你倒茶,你是不是也会觉得不怎么敢喝呢?现在很多公司都是采用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茶热烫手。

其次,每次倒的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一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触碰,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特别是有的饭店服务员也不注意这一点,给客人上菜时,五指捏住饭碗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样是很不卫生的。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余秋雨:"普洱茶是土地创造出来的艺术"


“茶是土地创造出来的艺术。来到普洱之前,我没想到这里的茶园会如此壮观,如此震撼,如此悠久。让我感受到对整个自然、整个生命及整个人类文化的敬畏。”在谈及两天来探寻普洱茶文化之旅的感受时,著名学者余秋雨如此感叹。

6月3日至4日,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携夫人———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兰以及全国农业展览馆馆长唐珂、上海大可堂董事长张奇明、中央电视台制片人王小节等,在市领导沈培平、柳彬、鲁斌、盛军的陪同下,考察了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菜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澜沧县惠民旅游小镇、柏联普洱茶庄园、芒景村、翁基古寨、糯干古寨、景迈山大平掌等地,探寻普洱茶文化、普洱茶制作工艺及与普洱茶世代相惜的原始傣族、布朗族古村落。

在青山环绕的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余秋雨一行登上了“问茶楼”,听取了市委书记沈培平对普洱茶历史文化、种植生产、发展演化过程的介绍。在柏联普洱茶庄园,余秋雨参观了普洱茶从采茶、杀青、揉捻的全过程,并饶有兴趣地亲身体验了普洱茶的制茶工艺。在纪录着布朗族兴衰与普洱茶发现、栽培与推广历史的帕哎冷寺里,余秋雨听取了布朗族先祖发现普洱茶,把茶叶奉为神灵供奉并广为种植的历史传说。

在感受了古老的普洱茶文化后,余秋雨一行来到澜沧县芒景村、翁基布朗族古寨,糯干傣族古村落。近年来,我市在帮助这些古村落的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致力于对当地民族民居、自然风貌的保护。这些村落的民居至今还保留着本民族最原汁原味的建筑特点。看着傣族、布朗族村落里的杆栏式建筑,余秋雨说,在世界文物史上,有一种对文物本来面貌作原汁原味保护的方式叫封存,而在普洱市澜沧县的芒景村、翁基古寨、糯干老寨就完全保持了这个状态。

“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然后拿出自己家种的很珍贵的茶叶送给我们,当场冲了以后让我们喝。我觉得这种方式很淳朴。”在景迈山大平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载歌载舞,用原生态的民族歌舞欢迎余秋雨一行的到来。余秋雨说:“在景迈山,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在这样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当地人非常快乐。因为这种自然没有经过修饰,没有经过改造。我很陶醉于这种纯自然的状态。”短短两天时间,悠久的普洱茶文化、原生态民族文化让余秋雨深受感染,“我以前就爱喝普洱茶,不管在哪里,都能感到普洱这片土地给我们一种虚幻的安慰。来到这里以后更能感到自己就是自然之子。我会经常来。在这种淳朴的地方才会知道自己是谁,才会知道人类社会最高的乐趣是什么。”(曹竞予)

想要洗茶不再烫坏茶叶,需要注意的三点


洗茶之礼古已有之,并随着时间变化,其作用和规制也不断发生变化,而不变的乃是蕴藏於其中的中国茶道之真义、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精髓和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国文化。

如果洗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洗茶的水量不宜过多

一般而言,洗茶时水量应尽量少,以刚刚没过干茶为宜。如果水量过多,容易因浸泡过多而导致茶叶中的很多营养元素释出。

第二:洗茶的时间要快,不可超3秒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因此,把握好洗茶的时间,才能在体验茶香的同时保存茶叶的营养。

第三:洗茶要注意水温

有些茶采用早春嫩芽制作,例如名优绿茶或白茶中的白毫银针,如果以沸水洗茶,会破坏茶叶中的茶氨酸、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同时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此过程中会大量挥发,从而影响后续冲泡的茶汤品质。

因此,一般应采用低于80℃的热开水进行洗茶操作。而对于乌龙茶或一些黑茶而言,由于采用的是较为成熟的茶青加工制作,因此可以采用沸水进行洗茶。

漫谈普洱茶韵


韵味是一种较飘眇的感觉,每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又真实存在。茶之道在于品,在于一种思想心态。欲感受普洱的茶韵,则需要上好的心态。

形成韵是需要时间积淀的,是需要千万人共识确认的。茶韵,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国的茶和中国的历史,地方风土,审美标准和个人修养的总和,非指茶的形、色、香、味,指一种精神境界,属茶外之味。小的方面是人在品饮茶汤之后产生愉悦、空灵,瞬间的迷幻和浮想联翩的境界,也是茶外之味。因为都是茶赋予的,故为茶韵。

可见,茶韵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感受,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官色彩,故常常是只可描述不可定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个人认为认识普洱茶之韵首先要分为二个部分:一是山韵,一是体韵。要认识普洱茶的茶性,首先就是要理解和认识其特殊的茶区之韵,也就是常说的“山头气”。普洱茶的生茶以风土香,或者叫地域香为主导,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香气和滋味大致判断出产的地域。

普洱茶除了特有的山头韵味之外,优质普洱茶还会出现绵长的体韵。对于品饮而言,韵又分为:腔韵、喉韵和身体的意韵,总称为体韵。体韵,也正是普洱茶与其它茶类的有所区别及其魅力所在。一款能有着令人迷恋的浓浓山韵的普洱茶,就是最能体现出云南茶的独特滋味。普洱茶滋味的延伸、难忘、回味、变化、舒畅,,等都可以成为韵的条件,有人认为回甘就已是茶韵,那样说就过于片面了,茶之体韵,应该是茶滋味在意识中的延伸。

正所谓:人无骨,如何立世,茶无韵,岂能有魂。普洱茶的终极追求就是寻茶之韵!暗香厚韵,就是普洱茶的真实写照。

一杯好乌龙,让我怀念至今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一杯好乌龙,让我怀念至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为个人体质原因,我很少喝茶,一喝茶晚上就会睡不着觉,除非要加班,那么喝茶是一定要的。但是,那次在朋友家喝的那杯乌龙茶,让我怀念至今,也从此爱上了乌龙茶的味道。

那次去朋友家,约好三个多年不见的朋友一起聚聚。到了朋友家,一阵寒暄是不可缺少的,过了一会儿,朋友说:“我们这样干聊天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我给你们泡杯我新购的乌龙茶吧,你们来品品味道如何。”我立即说道:“我是不喝茶的,你知道的,我一喝茶就睡不着觉。”朋友说:“没事,现在才上午,等到晚上茶水早就排出你体外很久了。”抵不住她们几个劝说,只有同意喝一杯。看着朋友讲究的洗茶、泡茶,拿出她的宝贝茶具给我们冲泡起来,整个过程好似在做着什么神圣的事情一样,我也被她的举动感染,抱着无比神圣的心情感受这一切。

等到朋友泡好后,我们开始品尝起来。很少喝茶的我,第一次喝乌龙茶,很是不能适应这茶的味道。朋友们都说好茶要慢慢品尝,会越喝越上瘾。边喝着,朋友边给我们讲乌龙茶的功效,当我听到减肥健美的功效时,不禁多喝上一口。乌龙茶清清淡淡的味道慢慢的浸入口中,这味道不甚浓厚,但是却能让人回味许久。几个人边聊着,边喝着,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不知道是因为老友们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是乌龙茶清淡的香味吸引着我,让我从此爱上了这个味道,时常要喝上一杯,来回味这美妙的味道,突然之间喝茶失眠的症状也没有了。

关于本文《一杯好乌龙,让我怀念至今》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有一种喝茶总让我憧憬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有一种喝茶总让我憧憬》内容,感谢阅读!

早晨,冲了杯茶,是朋友新寄过来的绿茶。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因为我实在不懂茶。但好不好喝还是能分得出来。

我喝茶,只是最初级的喝,绝对称不上品。喝与品,绝对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喝,喝出茶的苦涩味道,闻得到茶的清香。而品,一定是需要静下心来,无论在哪种环境中,沉浸其中,与“茶”的精髓交相辉映,达到一种境界。

最喜欢这样的时候:雨天,美美地冲一个热水澡,浑身上下散发着沐浴后的清香,用精致的细瓷,泡一杯清茶。自己似乎也跟着精致起来。沏茶的水,一定要用铜壶烧开。那个铜壶,一定不要用铜粉擦得很亮,被火焰熏得有些发黑的壶底,配上被手握得锃亮的把手,岁月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材质的厚重感让人觉得自己也很厚重。独坐在窗前,看落叶在雨中飘落,听细雨敲打窗檐,捧着细致的瓷在手中,看着清澈的碧绿,微微升腾的茶雾轻熏着眼。在这种氛围中,想着或浓或淡的心事,在深深浅浅的苦涩中,品出那份后来的甘甜。

都说:人生如茶!累不累呀。茶,其实很单纯的。在舌间荡漾的,在鼻尖飘浮的,都是最纯粹的物理感受。那个时候,我不会想太多,只会带着微笑,轻轻地抿一口,慢慢地咽下去,之后,满唇余香,仿佛呼吸进去的空气,都是带着或浓或淡的香气,心底涌动的是温暖。人,似乎也醉了。朦胧中,在这种醉意中,我愿长醉不愿醒。

几杯下去,茶,由浓变淡。茶叶,也慢慢地沉入了杯底。像浮躁的心,难得这般沉静一样。

很滋润呢!这也是我坚持买了一对圈椅、圆桌放在阳台的原因。坐在里面,把脚跷在飘台的铁艺架子上,喝着茶,看雨也好,晒太阳也好。

自己的时候,不喜欢去茶楼,还是在家里比较惬意、自在。有一点儿钱的因素在里面,但更主要的是在家里可以根据心情,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或是寡淡,或是清丽,或是艳俗。

在公司的时候,也喜欢喝茶,尤其是自己冲泡的奶茶。把鲜牛奶放在杯里用微波炉热开,直接将力顿红茶扔进去,再切一片柠檬泡在里面,很简单却极好喝。起初是冲给自己,渐渐地,同事也开始学着。不怕胖的,让他们再放些许的白砂糖,淡淡的甜与柠檬的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种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舌尖是香滑细腻的感觉,养颜养胃。当然,这种喝法只适合在冬天。

有一种场景总让我憧憬:清冷的雨夜,柔和的灯光,应景的古曲,闲闲地捧一杯清茶,一卷蓝色线装书,有没有红袖添香已经不重要,这本身已是一难得的画卷。可惜只能想一想这样的场景,我敏感的神经,过了下午4点就不能再沾任何有刺激性的饮料,否则,一定是一夜无眠的恐怖。在想象中获得满足,因为那样的夜,也实在是难得。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有一种喝茶总让我憧憬》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56326.html

上一篇:太平猴魁茶的保存知识

下一篇:黑茶的四大种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