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黄茶的历史

2020-02-17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 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方法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黄茶。

扩展阅读

霍山黄芽的历史产量 关于霍山黄芽的历史产量


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中李肇《唐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杨晔《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

黄茶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我国的茶叶分为了六大类,其中以绿茶的规模最为庞大,其次要算是红茶与黑茶,乌龙茶是功夫茶的主要来源,唯独剩下的黄茶有些尴尬。黄茶是什么茶?它具有黄叶黄汤的特点,所以才有了这个得名。

其实黄茶的诞生时间很早,历史上是从绿茶进行炒青过程中发现的,因为干燥时候不及时或者是火候不够,就会导致茶叶变黄,聪明的劳动人民灵机一动,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就有了黄茶的诞生。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黄茶其实也是一道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茶,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黄茶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最早人们是凭借肉眼的直观判断,色泽呈现出黄色的,就按照黄茶定义。一如在唐代,安徽寿州的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茶,都是按照色泽进行命名的。

在古代,人们对于黄茶茶叶的鉴别,并不系统,肉眼上的眼神判断也有误差的地方,这就导致了一些加工方法和品质不同的茶叶也被归为了黄茶一类,所以迄今为止黄茶在茶界的地位略显有些尴尬。但是黄茶跟绿茶、红茶、黑茶一样,也是我国茶文化中的一支分支,有着自己独特的茶性和茶叶功效,并非是模仿谁,谁也代替不了。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多元化的发展,渐渐的人们对于黄茶的知识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更多的茶客也步入了品茗黄茶的队伍中。

黄山金毫的历史由来!


说到黄山金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红茶,核心产区在安徽省休宁县流口镇茗州村,它和祁门香螺、祁红毛锋并称为“祁红三剑客”,而黄山金毫则是三剑客之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年间里,黄山金毫就已经被称之为是金玉香茗,但在明朝灭亡的时候,这款茶叶还曾经一度的失传。

黄山金毫的历史

传说中,明代第15个皇帝是由鲁班转世,它有一个喜好,就是喜好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美妙绝伦的案几、宝座,也就是雕刻,也包括了一些茶几类似的,但没有好茶相配怎么办呢?于是皇帝便派人四处寻找好茶,找到最后,便找到了黄山茗洲所产的一种古典制茶,制出来的茶汤色金黄,颇有蒂王之气,品饮以后,口感非常的好,官员便把这种茶叶进献给皇帝;皇帝见此茶形状如针,颜色墨绿流金,品饮以后,非常的开水,于是把它取名为金玉香茗。在这之后,这款茶就成为了该皇帝的御用贡品了。

这款茶叶由吴氏制作,后来吴氏家族在皇帝的支持下,便开始了茶叶的种植、采茶、制茶、售茶,而茶叶也给茗洲人带来了很大的财富,也相并建起了房子,而吴氏家宗祠,变是当地有代表性的。

茗州人虽然依靠茶叶发家致富,但销售的多以茗洲炒青为主,金玉香茗一直都是作为贡品进贡到朝廷,比较少人知道,而饮用此茶的人也比较少。

后来,明朝灭亡以后,吴氏家族便没有继续给清代皇帝贡茶,而金玉香茗也渐渐的被大家所遗忘,吴氏后人口口相传的古典制法,也几近失传。后偶然间,茗洲村村长张卫海在九旬老人的口中得到这一古典制法,又经过多年的实践,才将这个尘封多年的明代皇帝的御用贡品还原再现,并在当地茶叶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此茶更名为黄山金毫,以吴氏宗祠“葆和堂”作为其品牌,公司化运作之后,又推出“韵韵红”品牌,作为极品中的极品。

“韵韵红”黄山金毫,包装为黑酸枝木合包装,有当年明朝皇帝那鬼斧神工的雕刻再现,栩栩如生的精美包装,再加上深沉的包装,无不透露着当年明朝皇帝对“金玉香茗”的喜爱。

这便是黄山金毫的历史由来。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82298.html

上一篇:黑砖

下一篇:大麦茶到底是不是“茶”? 是也不是!不是也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