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品茶感悟“保持谦虚的态度”

2019-12-23

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自传》

年轻时候的富兰克林,非常的骄傲自大,而且言行简直就是不可一世,无论到哪里都显得咄咄逼人。造成他这个坏脾气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对他太纵容了,从来都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做出训斥。不过他父亲的一位挚友倒是看不下去了,有一天,把他叫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语气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么骄傲的言论。你的朋友们也会远远地避开你,免得他们会受你一肚子的冤枉气。如果你还这样下去,那么你从此就不能交到好朋友,你也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半点知识了。再说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才是那么一点点、很有限,这样是不行的。”

听了这一番话后富兰克林大受感动,他也看清楚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决定从此要痛改前非,在处事待人的时候处处都改用研究的态度,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了,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在不久后,他便从一个受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变成了一个到处受人欢迎和爱戴的人际交往高手。

如果富兰克林没有接受意见改变自己的毛病,仍然是一意孤行,说起话来还是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么他的结果一定不堪设想。他也正是因为这才拥有了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才成为美国的一位伟大的领袖。

东汉初时的名将冯异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功勋,然而他在每次战争后,总独自躲在大树下,而不像其他人那样,聚在一处争说自己的功劳,因而他赢得了“大树将军”的美称。南朝梁时的开国良将冯道根,在梁武帝最初举兵时,冯道根受命为先锋,立了大功。每次征伐取得胜利之后,他从不自吹自擂。梁国的宰相沈约对梁武帝称赞冯道根说:“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功劳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抹杀不掉,自己的吹嘘也终是徒劳。

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最终还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那些继承了谦虚美德的老实人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所津津乐道。

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了一场激战后,南军败的溃不成军,李将军也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受审,签订降约。格兰特将军在这次胜利后,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很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了,但是他的态度仍旧是那么镇定。他仍旧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那套军服,腰间还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远远的比不上他呀。”

他说他能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都是因为偶然的机会造成的。他说:“我们能够取得这次胜利是因为我们运气好,当时敌方军队在弗吉尼亚,几乎天天都遇到阴雨,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在泥泞中进行作战。然而,我们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非常方便我们行军,我们就是因为幸运才取得胜利的。”

这些谦虚的话,要比自吹自擂好得多。一个真正深通人际关系的人,是不会自我吹嘘、自我炫耀的,你所取得的成绩,别人比你看得更清楚。

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谦虚者可以包容别人、善待别人,学习和吸取别人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避免浅薄无知。常怀谦虚之心,会多一分清醒,少一分陶醉;常怀谦虚之心,会多一分合作,少一分孤立;常怀谦虚之心,会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危险。

Cy316.com延伸阅读

品茶感悟“倾听自然之声”


将硬木事先雕成阴模,按一定法则组装在葫芦幼果上,强迫它长成所需模样,称之为范。“模范”一词当由此来。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葫芦范在模中畸形发展,失败多于成功。一个模一年只有一次显示身手的机会,成功殊为不易。匏器的另一种工艺较之前者经济,绳之以法则。将幼果勒扎成型,受力必须均匀,还不能影响其生长。这对工匠的要求极高,阴阳向背,天灾人祸都可能使之前功尽弃。

蝈蝈为夏虫,鸣声昂越。吴语中官蝈不分,仕途为人向往,这也是蝈蝈受古人喜爱的潜在因素。画家绘夏趣图,也往往少不了蝈蝈,至今在夏秋之季,仍有农民将此虫贩于都市,走街串巷都用不着吆喝,其鸣声之响亮生动,诱惑着远离乡村的城市孩童,还有成人。

每当树叶凋零,北风呼叫之时,再想听见蝈蝈叫声,已算是奢侈之事。这奢侈,在皇帝身上顺理成章。入冬以后,宫廷中有专人分(音奋,即饲养)蝈蝈,七七四十九天,脱壳七层,夜不能寐,将小若黍米的卵培育成成虫,装入葫芦中,揣在怀里,任大雪纷飞,蝈蝈在人为的环境中无忧无虑,振动羽翅,发出悦耳鸣声。

一国之君,想保住江山,思想上一刻不容放松,事必躬亲。君主制国家压在君主肩头的更是一副重担,谁让你一个人说了算呢?!皇帝高高在上,吃穿住行,都有宦官操心,出行时黄沙铺地,鸣锣开道,百姓均须回避,何况虫焉?为防刺客,紫禁城内除御花园等地均不栽树,太和殿前,寸草不生,哪来虫鸣?

而皇上在他一言九鼎的地方仍觉得不甚舒服,满朝文武,唯唯诺诺,变成一个臃肿的大包袱,落在皇帝肩上。在这时,皇帝期望摆脱精神重压,期望倾听自然之声!皇上在蝈蝈的叫声中心理暂时得到安慰,这种追求逐渐演化成一种时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冬养夏虫,以求鸣声,重在听。蝈蝈葫芦亦因之在音而不在形上下功夫,据说工匠能使蝈蝈在不同葫芦中发出宫、商、角、徽、羽五音;到后来,一方面由于工匠取悦于皇帝,另一方面民间得以普及,葫芦演变成重形而不重音了。同时又分出蛐蛐(蟋蟀)葫芦。器口用材上,象牙,玳瑁,虬角,紫檀,唯恐不显其贵;工艺上,蒙心高起,尽雕工之能,穿枝过梗,以能动而不掉为佳,从一动起,多至不等。我见有十八动之多蒙心,弹丸之地,佛八宝,暗八仙,外加两鹤,虫一鸣,随之颤动,叹为观止。葫芦外型,也嫌光素不过瘾,以范,掐,烫,雕,绘等手段,穷极工巧。

整整一个清朝,完整了匏器这种只属于中国,只属于清朝独特的艺术。在外国人眼中,这门艺术不可思议,国人却不以为然,对于5000年的文明古国,这属于雕虫小技中的小技,要不是倚仗年代近,恐怕早就自生自灭了,哪儿会有实物留至今天呢!

最后捎带一句,清宫档案记载,新年伊始,太和殿两侧置蝈蝈葫芦以万计,瑟瑟寒风中,新春盛典,皇帝龙袍加身,28人大轿抬至宫前,届时,蝈蝈吟唱,金鼓齐鸣,一派勃勃生机。此形式庄重而又寓意深刻,曰:万国来朝。寓大清国日益强大,世界各国前来叩拜。古人将生活情趣赋予政治内涵,这是很典型的一例。

学成都人的品茶态度


很多中国老百姓都羡慕成都人。成都人过得悠闲自得,爱泡茶馆更是天下闻名。可别小瞧这小小的茶馆,一方小天地俨然大社会,聊聊闲杂,一个朋友交成了;扯扯闲谈,一桩买卖敲定了——这便是茶的妙处:多小的事儿,也能“香飘”万里之遥;多大的事儿,也能化入至柔之水。不过到了七八月份,茶馆里又多了一份谈资,奥运会。在中国大大小小的茶馆里、家庭中,人们将透过品茶,来细细品味奥运的奥妙,这是中国人对奥运的独特认知。

中国人饮茶,讲究的是一个“品”字。品茶是一门学问,更延伸成一种文化,使人获得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双重享受。唐代诗人卢仝有名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有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算是道尽了其中的奥妙。诗虽“下里巴人”,却有“阳春白雪”的范儿,这正是所谓“茶诗”的奇妙之处。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茶道与奥运真是有“形而上”的精妙贯通之处。说白了,两者都衍生于人类的市井文化,体现出人性中最质朴、最本真的一面。

中国人烹茶,喜欢用秋天落入天井里的雨水,茶叶干嚼起来有苦涩的味道,但经过“天泉”冲泡之后,渐渐的有甘甜之味滋润其中,端得味甘绝伦,沁人心脾。茶细细品来,是越品越甜,越品越香,这就如同奥运会,乍看之下似乎不过是人类争夺荣誉的竞技场,但只有慢慢品味,才能品出她“更高、更快、更强”的“味道”和“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境。当然,古代也有“斗茶”一说,不过这是民间有钱有闲文化下的一种“雅玩”,与现代奥运的竞技并非一个概念,不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价值观,却是穿越中外古今的惊人一致。

品茶有不同的门道,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有的茶越新越好,譬如雨前龙井,这就好似第一次登上奥运舞台的冉冉新星,枝叶中透出新雨过后的芳香,那是见证万物初生的灵性与感动;而像著名的普洱茶,却是越陈越香,仿若已饱经洗礼的沙场老将,那种岁月侵润入茶的味道,让人体会到“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的醍醐味儿。其实无论四川紫笋,抑或湖北茱萸,各有各的味道与妙处,就像你喜欢看刘翔在田径场夺金破纪录,也不妨碍去为小组出线艰难的中国男篮报以掌声。奥运似戏,茶如人生,多看多品多思,才能有更多的感悟。

品茶如同相人,不同的奥运项目和选手能带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感受。如果你能从中品出生活、学习或工作的三味真谛,与身旁一同品茗的好友或陌生人聊上一聊,指点奥运江山,笑谈人生浮沉,绝对不啻为乐事一桩!所以请暂时放下胜负心,不要执着于一金一银的得失,且看那一杯杯润物无声的茶,怎能不令你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莫若就这么沏上一杯,静静的等候这场大戏的到来,用半个月的时间去细细品味别样人生!

这就是为啥伟说这是品茶中的奥运会了呢!

品茶,沉淀一种生活态度


时光亦如一盏醇香的清茶,饮下后总会留下独特的韵味,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茶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总是生机勃勃的,这份生机勃勃如果能够浸润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么这些不如意自然就会烟消云散。

茶的世界让人完整,专心品茶,可以品出日月星辰,晨钟暮鼓,可以品出清风明月,彩霞祥光,融入这样的世界,我们的心胸便可以与天地同宽阔,我们的思想,便可以与星空同深邃。

在我们烦恼的时候,打开窗户看一看远山,看一看飘逸的云朵,闻一闻清新的空气,我们内心便会如同春雨后的茶叶一样,欣欣然透着清爽。

饮一杯茶,体味其中的复杂味道,内心也会有很多想法涌动,也会觉得一切都有希望。夜色已深,黎明还会远吗?学会饮茶,学会在人生任何一个经受挫折的时候,安静的端一杯茶,品其香,静等黎明的到来。

品茶的时候,你会想到风吹过,可是最终无影,叶落过,可是最终无踪。所以无所谓成败得失,只要我们心态保持良好,只要认真对待生活,就一定会有收获。

品茶,品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态度。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饮茶空间,这个空间是祥和的,是可以将一切都放下,一切都沉淀下来的所在。

云卷云收,花开花落,茶的世界中,我们终会品味出一份甜蜜与满足。

品茶联想到人生“舍利弗尊者的谦虚”


如大地一样平和,如门柱一样坚固,如无淤泥池水的清洁;阿罗汉者不再轮回。——《法句经·第九五偈》

当佛陀住在祗园精舍时,在一次说法会上,讲了这首偈语,是有关舍利弗尊者和一位年轻比丘的故事。

一次,在雨安居结束后,舍利弗尊者计划外出游化。他向佛陀拜辞后,便与同伴准备离开。很多比丘都前来与舍利弗道别;在出发前,舍利弗尊者念出每位比丘的名字和家族姓氏。其中有位比丘未用个人及家族姓名,当尊者念到他的名字时,未注意到他及向他打招呼,于是他便耿耿于怀。

还有,当舍利弗尊者走过他身边时,因袈裟轻轻掠过他的身体,这也加重了他对舍利弗的怀恨。当他知道舍利弗已离开寺院后,他便去向佛陀告状说:“世尊!舍利弗尊者,他自以为是你的大弟子,打了我一拳,差点伤了我的耳朵。他不但不向我道歉,反而到外面游化去了。”于是,佛陀便召回了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尊者及其他人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拜礼后,恭敬的坐在一边。当佛陀问起这件事,舍利弗没有为自己争辩,反而叙说自己的为人。

当舍利弗叙说自己的为人时,那位诬赖他的比丘,立刻充满了懊悔,跪在佛陀的脚下,向佛陀忏悔,承认自己蓄意诽谤。佛陀对僧众们说:“舍利弗早已经宽恕了他。”舍利弗尊者走到那僧人面前,向他行礼说:“同道!我已宽恕了你,如果我有什么不对的,也请你宽恕我。”这时,众比丘都说道:“这就是舍利弗尊者过人之处,他对这位欺骗他和诽谤他的比丘,不但不感到愤怒,反而向他行礼赔不是。”佛陀听到他们的谈话后,问道:“你们在说什么?”比丘们告诉佛陀他们说话的内容。于是佛陀对比丘们开导说:“以舍利弗的性格来说,要他存有嗔恨心是不可能的。

他的心,就像门柱一样坚固,也如池水一样平和。”

品茶感悟:拿起和放下茶的品格与韵味


品茶感悟:拿起和放下

喝茶只有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样,不过拿起和放下罢了。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 浮沉时才能氤氲出茶叶清香; 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人风姿;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茶艺。 茶若人生,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茶尽具净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满溢。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品茶,品人生百态。在一杯茶面前,世界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茶——人在草木间,只剩下最纯净的自己,在这一刻,茶与禅是如此地默契,茶。。。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解茶之旷达随心,释茶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净净土,可容花木,可纳雅音。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

陶冶情操:饮茶,就是品味一种文化。月色朦胧,将尘世喧嚣冲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汤色一点点淡去,慢慢读懂茶的品格与韵味。当你用心品茶时,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茶香亦是不同。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怀净土,盈一眸恬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茶道感悟“酒的滋味”


在艰难中产生的温暖最为坚固,令人刻骨铭心。

有一个富翁,年轻时家里很穷,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从小就生存在一种饥饿和窘迫之中。节日的花衣服、过年的压岁钱、喜庆的爆竹、父母的呵护……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的专利,都与他无缘。

但最使他难忘并终生感恩的是小伙伴们对他无私、真诚的帮助和呵护。只要小伙伴手里有两块糖果,肯定就会有他的一块;伙伴手里有一个馍馍,那肯定有他的一半。在贫穷和饥饿之中,还会有什么比这更宝贵的东西呢?

一眨眼30年就过去了。在这一段时间里,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变了模样。此时,富翁步入中年。外出闯荡的他今非昔比。30年的奔波劳碌,摸滚爬打,富翁一路风尘地走过来了,成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有一天,少小离家的他动了思乡之念,于是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富翁回到了家乡。

当日,他走遍全村,感谢叔伯大爷、兄弟姐妹这些年对父母的照顾,并每家送了一份礼物。夜里,富翁在自家的堂屋里摆桌请宴,赴宴者全是从小光着屁股一块长大的玩伴,他们自然也是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了。

按那里的风俗,赴宴者都要带点礼物表示谢意。大家来的时候,都带着礼物,有的还很丰厚。富翁令人一一收下,准备宴席之后,请大家带回。当然,还有自己馈赠的礼物。

正在大家热热闹闹布菜斟酒的时候,门开了,一个儿时旧友走进来。他的手里提着一瓶酒,连声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大家都知道这个朋友日子过得很艰难,其情其景,一点儿也不亚于富翁儿时。

富翁起身接过朋友提来的酒,并把他拉到自己身边的座位上坐下,朋友的眼里闪过几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富翁亲自把盏,他举着手里的酒瓶,说:“今天,我们就先喝这一瓶,如何?”一边说,一边给大家一一倒满,然后,他们一饮而尽。

“味道怎样?”富翁问,所有赴宴者面面相觑,默不作声。旧友更是面红耳赤,低下了头。

富翁瞧了一眼全场,沉吟片刻,慢慢地说:“这些年我走了很多地方,喝过各种各样的酒,但是,没有一种酒比今天的酒更好喝,更有味道,更让我感动……”说着,站起来,拿起酒瓶,又一次一一给大家斟酒。

喝完之后,富翁的眼睛湿润了,朋友也情难自抑,流泪了,原来他们喝的竟是一瓶水!朋友不以贫穷自卑,提一瓶水也要去看儿时的朋友;发迹的富翁不忘旧情,不以为忤,反而大受感动,这瓶“水酒”浸透着穿越世俗的真情。

当我们身边的人,在人生路上遇到艰难陷入泥泞之时,请伸出你的手来,把你的温暖、关怀送给他们,他们将因此而充满笑迎风雪的勇气和力量。

茶的感悟“和”与“静”


漫长的岁月中,它所留下的痕迹是如此的令人印象深刻,以一叶之轻,率众生之口,信步闲庭,横跨古今,从历史的那一头悠悠而来,淡然地欣赏着皇朝的兴灭和社会的变迁,仿佛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迫使它停下从容的步伐。在浩浩荡荡的岁月长河里,它以

独特的魅力和强劲的生命力沉浮激荡,不断地卷起一朵朵晶莹闪亮的浪花。

它从高山走来,氤氲的雾霭是它的温床;它在雨中成长,清凉的甘露是它的营养。每逢开春之际,风若飘絮雨如丝,它便开始贪婪地吮吸天地之间的精华,抽芽吐蕊,舒枝展叶,誓要在这新春的绚丽舞台上抢占一席之地,绽放出属于它的灿烂。

它是卓雅的代表,它是坚韧的坐标,它是朴素的象征,它是谦虚的记号,人们对它的赞誉之声古已有之,所谓“南方有嘉木,临风自独立”正是对它的最好写照。

它能够带领人们走进内心的世界,它能够指引人们探掘精神的境界。品味它,能够赋予肉体众多的玄妙,品味它,能够体验灵魂自由的飞翔,品味它,能够感知属于每一个人的独一无二的道。

淡淡一口饮咽下,浓浓唇齿留甘香,素色清香固然是令人心旷神怡,然而那一抹若有若无的甘醇则更是让人魂牵梦萦。无怪乎诗仙李白也不禁生出了“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的感慨。

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愉悦松弛的心情会将人们带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幻想场景,这便是它在意境上的魔力,正如古诗所云“拂面春风笑靥开,味同甘露润灵台”,它能够令人在顷刻之间缓解压力,忘却烦恼,将愁绪转换成闲适,甚至将原先美好的意境升华至更高一个层次的境界。

品味它不仅能感受到深远的意境,更能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其中最为凸显的莫过于“和”与“静”二字。

和”者“中和”,不偏不倚,均衡持平。正是印证了中国数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中庸和谐之道。它能够让人达到的是一种内外和谐的境界,是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统一包容,在品味的时候细细感受真气、真香、真味的微妙变化,从而领悟道法自然的真谛,坦然地敞开心胸,享受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交融的精神感受。

“静”者“清静”,安详,闲雅。从古至今,但凡修身养性、追求自我之道者,无不重视“静”之修炼,于是便有了《大学》里谆谆教导的至理名言“静而后能安”,也有了诸葛武侯流传千古的绝世佳句“非宁静无以致远”。细细品味它,感受一下何为平心静气,摈除一切浮躁悸动,逐渐让自己的心踏实下来。

喝茶,喝出自己的态度


喝茶,这件事,可大,可小,主要关乎心态。

静雅简室,幽静环境,一套套有故事的茶器具,一整套精细的泡茶流程,饮茶前,静心,冥想,净手,净心,充满敬畏心的去品饮一杯茶,将对茶,这片叶子,最大的尊敬和感恩呈现出来。

看似繁琐,不可理解,可是,对于注重仪式感的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饮茶方式。那么,一只玻璃杯,一小撮茶叶,一壶热水,就是不爱茶了吗?就没有仪式感了吗?也不尽然。

有时候,简单粗暴是另一种美学享受。随手冲泡出来的一杯茶,仍然有它别样的滋味。每个人都有着最合适自己的饮茶方式,只要是能迎合自己心意的,便是最好的。

喝茶,从来都不是一件装逼格的事情。

它是由心的,是享受的,是自然的,是一件用平常心去对待就很美好的事。

所以喝茶本身,应该是件很小的事情。无关风雅,无关俗世,只关乎内心。

闲来无事捧起书时,煮茶品茗,更为惬意;或者有客来访,一杯清茶,聊表心意;或者茶瘾袭来,一解馋意。

随景随心,是生活的小情趣,而不是一种负累。

没必要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也没必要刻意去附庸风雅。

饮茶,本来就是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可阳春白雪,可下里巴人,自在就好。不用说什么文化,也不用聊什么审美情趣。喝茶,就简简单单的欣赏这一片叶子的滋味啊。

就如张爱玲说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静享时光,内心丰盈,喝什么茶不重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喜欢,它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喝茶,是生活的辅助品,从来都只是一件随意又美好的小事啊。

感悟人生如茶


从苏东坡和佛印品茶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感悟呢?其实人生就像一杯茶,茶有不同的品种与滋味,而人生的每个阶段也有不同的风景与韵味。透过这小小的一杯茶,我们也可以领悟一下自己的人生。

少年,就像清淡的绿茶,透彻而天真。所谓小小少年不知烦恼,他们是最无忧无虑的,也是最逍遥自在的,就如刚开春的新茶,纯洁而碧绿。

青年,就如同茉莉花茶,清香迷人。年轻人充满了朝气,也拥有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花茶醉人,如梦如幻,如同年轻人的热恋,热烈浓郁,挥洒着属于他们的灿烂青春。

中年,像一杯甘醇浓厚的红茶。人到了中年后,上有老,下有小,责任背满了身。中年人是成熟的,是厚道的,是脚踏实地的。所以中年又如同一杯苦丁茶,第一口,苦得可以流出眼泪,可是喝到最后就是甜香。苦丁茶可以把生活中那些烦恼转为一缕一缕的清香。

老年,像是一杯浓浓的乌龙茶,蕴含了绿茶的清新,花茶的浓香,红茶的醇厚,苦丁茶的余味。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老年人已经淡泊了名利,懂得了宽容和坦诚。一生所经历的坎坎坷坷、起起落落都写在了刚毅而苍老的脸上。这杯乌龙茶,令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不知道各位在饮茶、品茶、感悟人生中探索到了怎样的人生真谛,是否也同笔者一样探索到了知足者常乐的真谛?人生难免经历起起伏伏、纷纷扰扰,只有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能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才能快快乐乐过一生。这也是养生的经典法宝之一。

谦虚是一种大智慧


在崇尚个性张扬的今天,“谦虚等于进步”的老话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夸和炫耀。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人们更是极尽张扬之能事,许多人已经不知谦虚为何物,但我相信骄兵必败。

谦虚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大智慧。

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是谦虚的,他们的谦虚来源于深刻的自信。

哈兹利特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写道:“莎士比亚是最谦虚的人。他本人并无出奇之处;但是他具备别人的一切优点,或者说他具备了别人可能具备的一切优点。”

莎士比亚自认为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且与他人毫无差别,在他人看来十分出奇的地方,他自己却认为并不出奇。他的各种天赋都是与生俱来的,他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事实上,他具有人类所知晓的所有才能。

从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事实可以证明:一个人越伟大,他就越谦虚,这种谦虚来源于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信心。因为成绩本身就说明了一切,他不必去登广告,更不必说去写份简介进行预告。

懂得谦虚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自信与谦虚也正是辩证的统一,IBM总裁送给他儿子的座右铭恰当地把两者结合了起来——“心灵像上帝,行动如乞丐。”心灵要永远有高傲之情,但行动上却要像乞丐一样,去珍惜,去把握一切有助于我们人生幸福与成功的机会。“宽阔的河流平静,学识渊博的人谦虚。”凡是对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都有谦虚的美德。

近代科学的开创者牛顿有三大成就——光学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牛顿每当在科学上获得伟大成就时,从不沾沾自喜,自以为很了不起。牛顿费尽心血算出“万有引力定律”后,没有急于发表,而是继续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数年,研究了数年,埋头于数字计算之中,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一句。

后来,牛顿的朋友、大天文学家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在证明一个关于行星轨道的规律遇到困难时,专程登门请教牛顿。牛顿把自己关于计算“万有引力”的书稿交给哈雷看。哈雷看后才知道他所要请教的问题,正是牛顿早已解决、早已算好的问题,心里钦佩不已。1684年11月,哈雷又到牛顿的寓所拜访。当谈到有关天文学的学术问题时,牛顿拿出论证“万有引力”的论文,请哈雷提意

见。哈雷看后,对这部巨著感到非常惊讶。他欣喜地对牛顿说:“这真是伟大的论证,伟大的著作!”他再三劝说牛顿尽快发表这部伟大著作,以造福于人类。可是牛顿仍然没有轻易地发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一丝不苟的反复验证和计算,确认正确无误后,才于1687年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世。

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问他:“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唯有勤奋而已。”他又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从这些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谦虚胸怀,它生动地道出了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奥妙所在。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446.html

上一篇:品茶悟道“人生卑微是福,承认不足是成功的前提”

下一篇:虚心的人有福了 能容纳别人的人,就是有福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