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做小茶生意赚大文章

2019-12-23

茶性平和,茶是不霸蛮的。酒是莽汉,有可能强着干;茶是佳人,不会那么硬着来。劝酒的,才一杯又一杯,不喝也得喝,不喝?往鼻子里灌;劝茶的,只是轻言细语:请君静坐片时,得安闲处且安闲。

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碰到晋代王蒙老兄,不把你肚子灌胀,他不会放过你。王蒙老兄是这么想的:劳碌平生之小民百姓,得解口渴以清热火,不可不喝茶;僧道方外之人,得伏睡魔以助禅思,不可不喝茶;落拓之士,得疏胸中块垒以栖情物外,不可不喝茶。总之,到了王老兄那里,不喝也得喝。其实,这也是说得通的,有些人不走正路,偏走邪路;有些人不做人,偏做鬼,对这些人,当然可以运用霹雳手段,对他霸个蛮。

蒲松龄也是个霸蛮叫人喝茶的人。蒲兄之霸蛮,不是王兄之霸蛮。王兄霸蛮,有点政委的意思,他是想叫人不要往酗酒的邪路上去,而往爱茶的幸福大道上走;蒲兄呢,却是文人做生意的意思:兄弟,你满腹华章,却堆在肚子里尽是浊气,先喝我一杯茶吧,把那华章引出来。在蒲兄那里,人人都是文学大家,满肚子的文学,需要茶来接引,才能出得来,这好比是抽水机抽水,若要抽水如泉涌,先得往机子里面舀一小勺水做水引子。

王蒙兄霸蛮,是愿者上钩,你来我家,我才灌你;蒲松龄兄霸蛮,是拦路剪径,他去路径,捉客喝茶。他烧一大壶茶,提到村头大树之下,那大树下是南来客与北往客必经的要津。有客来此,他一手端茶杯,一手扯衣角:坐,请坐,请你喝我这杯茶!不喝?那不准走!

蒲松龄兄也真够霸蛮的。

他霸别人的蛮,缘自别人霸了他的蛮。他一个文人,家累书香,何曾想过到这半路上,干这“剪径”勾当?“五十余犹不忘进取!”这“进取”两字,本来是个褒义词的,被人弄坏了,这就好比我们现在“进步”两字。谁不思“进取”?谁不想“进步”?蒲松龄兄想“进步”,所以,考啊考,考啊考,“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蒲兄考到五十一岁,依然是名在孙山外:“风檐寒灯,谯楼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回头自笑蒙腾,将孩儿倒绷。”这个想“进步”的倔强老兵,那么苦熬半生,想的是啥?是想公款买单,到酒局里喝酒去嘛,没想喝茶!蒲松龄兄霸蛮想“进步”,有人霸蛮不准他“进步”,胳臂扭不过大腿,他使出奶力霸蛮,人家却只要勾个小指头,霸个小蛮,就可以把他弄得“呻吟到天明”。

蒲兄没奈何,就到路上霸蛮叫人喝茶来了。不去教书的日子,每天一大早,“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他一个人坐在大道中央,打坐在大树下,“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不论生与熟,都给我坐下!不坐?我给你茶喝,行不?想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死死地扯住别人的衣角,那情形也是怪滑稽的。扯得住么?幸好,他带了一壶茶,蒲兄的腕力肯定扯不住人,最后留住人坐下来,靠的一定是茶力。

这茶当然不是轻易喝得的。林妹妹喝了王熙凤的茶,凤辣子就拉住林妹妹不准走了:“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蒲兄扯住人喝茶,都是汉子,不能做媳妇,只能做谈客。那就谈吧,那就说吧。谈什么说什么?随便谈,随便说,“搜奇说异,随人所知。”谈客说得口干舌燥了,“渴则饮以茗”,蒲兄就做服务生,在一旁给倒茶。

南来北往客,或南来,或北往,正是渴得很,路旁有老生奉茶,喝吧,喝吧,不喝白不喝。喝了,茶费怎么付?不要钱。当街开茶馆,当路开茶肆的,哪个不想赚钱?这个老头虽然有强买强卖之嫌疑,却是一分钱也不收,真是怪人!蒲兄开这家树下茶肆,什么都不收吗?也不,他也收的,他不收票子,他只收故事。

一个大男人,不去犁田,不去挖土,不去种洋芋锄麦子,终日坐在树下跟人扯白话,还倒贴茶水,这是什么生意,谁家生意是这么做的?他老婆不来拧耳朵?呵呵,蒲嫂特是贤惠。五十一岁那年,蒲兄再次落榜,还想继续“进取”,蒲嫂就说:算了吧,别去了,你的命不是官,强求什么?若是强求得来,你也早该是省部级干部了。“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蒲嫂真是个好嫂子。蒲兄那清早一大壶茶,都是蒲嫂半夜喊天光,四更里起来烧柴火烧的;蒲嫂看到蒲兄坐在树下,日晒雨淋,她从自家屋子拆了几块门板,支起了棚架,叫蒲兄拿出临时代课教师的工资,买来棚盖,盖起茶棚来。蒲兄这个茶棚估计比他家的茅屋要好,最少门好进多了啊。蒲兄家住的也是棚户区,“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他借了堂兄一块门板,将房子分成内外间,那门呢,窄,错身过门,一人若进,一人得让。那时房价也这么高么?其实价高价不高,不好说的。没钱,再低也高;有钱,再高也低!

在这大树下,在这茶棚里,蒲松龄兄烧茶拉客,给人白喝,不要钱。如此做着茶生意,不亏死了?不亏,赚了,大赚了!赚了个盆满钵满,赚了个名满天下!茶通鬼神,蒲兄那壶浓苦的茶,引来鬼神无数。好在,茶间鬼神不比人间鬼神,人间鬼神都是恶鬼,茶间鬼神都是好鬼,这些好鬼神,不但给蒲兄送来了故事,而且给蒲兄送来了神笔。一部《聊斋志异》鬼斧神工,都是这些狐鬼蛇神付给蒲兄的茶钱。蒲兄这生意多有创意啊,天下茶生意,就数蒲兄做得最好。

小编推荐

茶,不是一门捞钱的生意!


喝茶解渴,是我们喝茶的最基本目的,而且茶,也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圣饮,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享受。但如果茶变成了一门捞钱的生意,价格总是虚高不下,那是茶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哀。

茶本来是本心朴素的,只是坏人来搞做营销。

茶,是自然的,本来是很朴素的,即便没有任何炒作,即使现在水很深,但想喝茶的人还是很多,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们就靠它来排毒养生,甚至是治病,保证了中华几千百年华人的生命健康以及种族繁衍。

只是,当茶进入到现在这个社会,很多就变味了,利益看得太重了,特别是一些人把茶变成一门用暴利来捞钱的生意之后。

虽茶不仅不能排毒,还可能中毒。把茶的价值无限放大,把茶叶的价格无限炒高,因为可以赚好多好多的钱,生意本来就是赚钱。

茶不再是普通的茶,是神茶了,几乎无病不治。很多茶商,想办法把茶炒热,把价炒高,唯利是图。出各种书,炒各种专家,名山名茶,全是套路与营销。

所以他们不管茶的本质是什么,在他们眼中,必须是利润,暴利,所以就有各种大师,作家,讲师,文化,价值,营养......

所以,认识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茶,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

天:是茶树成长的环境,加工时的天气。

地:是茶树物质的吸收的主要能量提供者。

人:就是一种心态,需要一份匠心精神。

喝茶聊天过程当中,我们常看到茶人说,我喝茶怎么也没有什么养生,那可能是喝的茶不对,可能你喝到的茶本身有问题,或者可能你喝到的茶,与你想要的结果相反或者不起作用。因为,每一款茶都有自己的特性,需要你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还要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茶。所以,做为茶人,还应该懂茶性,才能更好地推荐给每个人不同的茶。

努力做一名好茶人,因为善恶终有报。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起起纯洁的茶。想做好一个好茶人,必须先做一个好人,从心开始,心先善,意识就善,行动就会是善行,做事做茶就会善。

如果对茶有一份敬畏之心,那么就不应该把茶当成发大财的生意,而是一门善良的事业。

白茶飘香 做好致富“茶文章”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贵州多山,交通条件不发达,相对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言,贵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贵州开始了经济发展之路。

1月18日,冬天的田野一片萧瑟,贵溪市罗河镇龙山村村前的白茶园却绿意浓浓。

62岁的贫困户汪雪辉开心地说:“这两年,多亏有精准扶贫好政策,我加入了白茶种植合作社,每年参与分红,还能优先在白茶基地务工,生活慢慢变好了。”

利用村传统产业,由村委会和挂点单位牵头,整合扶贫资金,购置扶贫产业,建立合作社,让贫困户成为产业的主人,实现脱贫致富。龙山村这种“支部引领、干部带动、贫困户全覆盖”的产业扶贫模式被当地称为“龙山模式”。目前,该村已购置扶贫固定产业——白茶基地89亩,全村39户贫困户加入多个合作社。在参与分红的35户贫困户中,贫困户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21户,龙建山庄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6户,炜鑫种植专业合作社8户。根据龙山村统计,2017年该村贫困户仅产业分红一项近5万元。

龙山村地处山区与丘陵交汇处,得天独厚的环境,适宜有机白茶种植,早年村里通过招商引资种植白茶1000余亩。

1月18日,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工作中,龙山村把产业扶贫作为让贫困户脱贫的保障,挂点单位与镇村两级创新思路,争取私有企业的支持,由村委会牵头,于2016年底成立了贫困户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扶贫产业资金、部门帮扶资金及镇村扶贫资金整合起来,从白茶企业购置成熟白茶基地,贫困户按公平、公正、公开、自愿的原则加入,实行股份合作制,权属归村集体与贫困户,其中村集体占51%以上股份。

龙山村产业扶贫协议明确,贫困户以0.9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用于合作社购买生产资料、土地租赁、基地耕作平整等,合作社用工必须优先贫困户。“一期筹资73.2万元,购买丰产期茶山61亩。原企业承担生产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贫困户不用操心基地的运营和收益。”龙山村党支部书记徐龙辉介绍。2017年,该合作社纯利润达9.5万元。21户贫困户分红近3.2万元。其中,15户直接参与的贫困户,每户分红1468元;6户以入股形式的,每户分红1618元;村集体结余6.3万元。

汪雪辉是白茶基地受益人之一。其子患有痴呆,孙子在上职校,前些年因患病,照顾自己都成问题。“去年,合作社分红了1468元,平时和老伴一起参与茶叶采摘、施肥、除虫等赚了4000多元工钱,再加上低保和其他扶贫资金,生活基本不用愁了。”

扶贫做出“茶”文章,合作社成为贫困户的依靠,实现扶贫工作“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更让人高兴的是,龙山村附近的樟槎村24户贫困户口今年初也加入白茶合作社,“茶”文章也越做越大。

阳光下的龙山村,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水渠蜿蜒在乡村田野,村子美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晋商入川做茶生意的“拜码头”用语


明、清、民国时期,晋商在四川的三大生意是:票号、盐和茶叶。而四川的茶叶产地以绵阳、江油、平武、北川、安县、罗江、三台、射供、剑阁、青川、广元、南坪等川西北所产“神泉小团”、“兽目”、“绿昌明”这三个品种最为珍稀,历来都是上贡皇家的贡品。唐·白居易曾赋诗:“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表达了对川西“绿昌明”茶的渴望。

晋商入川做茶叶生意,按生意人的规矩,先要拜会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名儒,俗称“拜码头”。而拜会这些官宦名绅,得入乡随俗地讲“拜码头”用语,如:

我兄弟来得卤莽,望你哥子高抬一膀(高抬贵手),恕过兄弟的左右。我闻你哥子有仁义、有能有志,在此拈旗挂帅,招聚天下豪杰,栽下桃李树,结下万年红,特来与你哥随班护卫。初到贵市宝码头,理当先用草字单片。到你哥子龙虎宝帐请安投到、禀安挂号。兄弟交结不到、理义不周、子评不熟、钳子(口)不快,衣帽不整,过门不请,长腿不到,短腿方齐,跑腿不称。所有金堂银堂,位是门堂,上四排哥子,下四排兄弟,上下满园哥弟。兄弟请安不到,拜会不周,全仗称哥子金阶银阶,金副银副,与我兄弟出个满堂上副。

当地官宦名宿见晋商如此有礼貌,一般会回答:好说好说。接下来会问:不知你哥哥,旱路来,水路来?回话是:兄弟旱路也来,水路也来。又问:旱路多少弯,水路多少滩?晋商答:雾气腾腾不见弯,大水茫茫不见滩。再问:请问有何为证?答:有凭为证。接着说:拿凭来看。答:哥看,普通天下一般同。并有诗为证:八月中秋桂花开,会同天下众英才。咱们兄弟蟠桃会,六部议挂金牌,得罪得罪。

最后,晋商回答自己的名姓,太原府籍,呈上太原籍曾在川西做过官员的名单。这样,拜码头的仪式才算完毕。当地官宦乡绅在接过晋商送的小礼品后,即设宴招待,并发给经商执照。有了执照,收购茶叶,运输出川就能通行无阻,各处纳税关卡,亦不敢妄自抽税刁难。晋商从川西收购的茶叶,往往以数万担计。出川后,走汉中,留坝、西安入晋省解州回太原。

卖茶,熟人生意到底该怎么做?


有位顾客要买茶自己喝,问了三家店,三家店都推荐了同一品类的茶。他从三家店里拿到了三种不同的报价。分别是:

朋友的店报价1000元/斤;

亲戚的店报价800元/斤;

陌生人的店报价300元/斤。

在对比了三家茶商的价格后,这位顾客在心里暗骂了朋友和亲戚不够意思之后,选择在陌生人那里买了2斤300元/斤的茶叶。但是,三家店的茶叶,背后的进价却是这样的:朋友报1000元/斤的茶叶,进价是950/斤;亲戚的店报价800元/斤的茶叶进价是800元/斤;陌生人报价300元/斤的茶叶,进价是50元/斤。

现实中,很多顾客都是这样,在心里总是觉得无奸不商,总是会觉得朋友会坑他。但是,茶商往往却不是这样,因为懂茶的人一下就能分出来好茶和次茶,一般的茶商都不敢拿这个糊弄人,尤其是糊弄朋友。熟人的买卖不好做!因为不管你要多少钱,对方都觉得你赚了他钱!明明自己吃亏了,可能对方不领情,宁愿去上当,让别人去赚钱!

对于熟人买茶的问题,小编专门在茶商群里进行了交流。有位茶商这样对小编说,“现在生意做大了,请客吃饭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陌生人,其他人都在,可是刚开始做茶生意的时候,躲得最远的就是亲戚朋友,有的怕你借钱,有的怕你向他推销产品!”另外一位茶商朋友则直接感慨“做了茶叶生意才知道,最能给你带来生意的是陌生人,最先不接你电话的是狐朋狗友,最看不起你的是亲人和同学!”

说了半天,茶商们到底怎么做熟人生意呢?

把熟人当成陌生人

一般来说,大家都是很会做生意的,能处理好和顾客的关系。但是往往遇到熟人就想着怎么把最好的茶以最低的价格卖给熟人,殊不知就是这种心态让自己显得“不自然”,反而让熟人“怀疑”。遇到熟人,不要自作主张轻易帮熟人做决定,至少给熟人介绍高、中、低三种茶叶,并告知三种茶叶的区别及市场价格,让熟人对茶叶有相应了解。

产品报价要合理

价格高了不仁义,价格低了坑自己,这是茶商向熟人卖茶现状,因为向熟人卖茶本身就是在卖良心。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非常发达,很多人都相信网络价格低,可以适当给熟人推荐一些网上可以查到价格的茶,价格再比网上价格低一些,这样对大家都好!当然,千万不要低的太离谱,因为太低了反而让熟人觉得不敢相信,甚至怀疑你卖了假产品给他。

熟人,要区别对待

对于大多数熟人来说,你卖优质低价的茶给人家,人家也会领情的,随着交易越来越多,相互也会越来越信任,对这类熟人,一定要继续认真对待,该优惠一定要优惠。当然,还有另外一类熟人,总觉得你赚他钱了,说句良心话开门做生意哪有不赚钱的?!但是相信没哪个真正卖茶的会多赚熟人钱!所以,遇到一直怀疑这怀疑那的熟人,干脆该怎么卖就怎么卖吧!

究竟怎样叫“懂茶”,这篇文章补全了


上个月发过一篇文章《究竟怎样叫“懂茶”,这篇文章告诉你50%》,后来没有下文了,拖得有点久,今天把它补全。

一篇文章能把这个问题说透吗?也能也不能。

说不能,有些知识,有些经验,是需要积累的,这个无法完全否认。

说能,是这个框架,这些关键点,这个体系,是能讲出来的。何止一篇文章,几句话就能说完,但是还是需要把他掰开揉碎,才能消化。

我们取个折中,来点个眼目,至于具体的知识,你自己随着经历的茶再慢慢补充不急。这个眼目很重要,有了这个,你和别人上手就大不相同!否则你学了很多知识,还是一团浆糊。

在进入更深层次的讨论之前,我们还要再补充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呢?干净!

这个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食品卫生,这个不用多说了,现在基本上都没太大问题,即使有问题也好发现。

第二个层面叫食品安全,这个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基本上能让人不需要考察就能放心的只有古树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有条件深入原产地,或者你找到了让你信任的来源,这里不展开。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需要把品茶做一个类比,品茶像什么呢?说得近一点的,类似于品其他的饮料,比如咖啡、葡萄酒,或者品尝中西美食。这些主要都是嗅觉与味觉上的。如果再拓展一些,类比于视觉、听觉,那我们说像看一幅画,听一段音乐。有了这些类比,思路就打开了,下面就好说了。

好,可以进入正题了。

品茶也好,欣赏任何美好的事物也好,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整体——细节——整体”

整体

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上来对一个曲子,一幅画,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impressing。这个是我们所谓美学的一个直觉,这个非常重要,比具体的参数要重要。

现在通行的茶叶审评,都是参数为基础的,你这个是不是唱反调呢?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参数太具体,就很难和好坏建立联系。有人说,应该根据内涵物质多少来定高低,还真不是这样,适当的盐对一道菜是好,但过度就是不好。我们没法通过咸度、辣度这样的指标来评价菜的好坏。当然更不可能根据红色或者绿色的占比来评价一幅画。

举个例子,茶里的酸味多少是好呢?这个没法具体量化,如果是果酸,或者梅子香中透着梅子酸,那么这个酸度可以略高一些,会拉开口感的层次,并且增加回味。而如果是馊的酸味,或者其他不愉悦的酸味,那一点都不能有。

不仅如此,口感不仅对应科学参数,也是个文化概念。老的咖啡客能接受偏酸的咖啡,而菜鸟不太接受这种口感,因为品鉴的经历,文化等等综合因素会影响你的评价。同样的,偏热带地区的老茶客,对茶中苦涩的接受度远远高于北方的新茶客,这本身没有对错,但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参数不是绝对的。

参数不是不能有,合理的参数往往是抽象的、综合的;比如香气,滋味。这个没法完全量化,是一个综合的感受,所以有合理性。一旦太具体了,就会出问题,适用于绿茶,就不适合普洱茶;或者你用油画的标准衡量水墨,那都是自寻烦恼。

我们一开始,还是要有一个整体的感受,这个是不要预先设计的。预先设计会带来麻烦,你喝过一款糖香饱满的茶,于是你脑子里就盯着一个糖香去品茶,那这款茶可能有很迷人的兰香,或者层次丰富的坚果香,但你过于关注一个点,就会失去整体。

初级的茶友谈茶,常会说一个“霸气”。这个也有很多误解。这个霸气并不是口感的浓度。如果仅仅是浓度,我们可以有太多方法达到“霸气”,比如加大投茶量,增加冲泡时间,选择极为苦涩的品种等等,这如同做菜拼命加辣椒一样,毫无意义。所谓的“霸气”,如果有合理性的话,指的是一个口感的冲击力与爆发力,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个空间感,这还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感受。

不过,我们在评价一款茶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避免“霸气”,“柔”这类空泛的词语,这些词语误导性往往大于建设性。

关于这个整体的感受,先说这么多。这个更多的是一种美学直觉,概念少一点更好。我们看到了一幅梵高的画,一下子感觉到了冲击力,感受到燃烧的生命激情,感受到纯真的情怀;我们听到了一首古琴曲“流水”,仿佛来到了松间林下,与风语泉鸣相和,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些都是整体的感受,而非具体分析某个色彩构图,或者某个音符音节带来的,那个是后面的事。

细节

当我们整体有了一个愉悦的感受,我们开始关注到细节。我们试图来理解这种美好,让这种美好可理解,可交流。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参数,或者说一套语言系统了。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同样是茶,不同大类也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岩茶与普洱茶的语言系统也不同,这是和茶的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相关的。邓时海的《普洱茶》最大的贡献还不是整理老茶,这个争议比较多。而是借由品鉴老茶,建立了一个语言系统(当然也是整理总结前人),让品普洱老茶的可交流性大大增加,这个就有意思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升堂入室话品茶:升堂,搜肠掐肾寻妙语》,就是讲这个语言系统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里不详细展开了。

细节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的理解一开始的愉悦感受,随着对这套语言系统的掌握,还能有更多的发现。这就是新茶客和老茶客的区别(前提是没有喝糊涂掉)。我们一开始听京剧,只朦朦胧胧的感觉一点点唱腔的美,随着我们深入,我们能体会不同流派的差异与特色。我们一开始看书法,和我们对笔触、结构有了一定认识再看书法,会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台阶。

回到茶上来,目前的语言系统远远称不上完备,但是仍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们谈喉韵、谈回甘,就是把模糊的美好感受总结出来。但是这些词汇也面临误解,过于苦涩带来的回味,和美好的回甘不一样;喉部的其他刺激和喉韵那种清凉舒适也不一样。

那怎样来把握这种知识呢?只有一个办法,喝好的东西,然后比较。如果你要欣赏好画,那就看博物馆的精品,然后和泛泛之作比较,高下立现。如果你整天去潘家园的地摊练眼,那肯定是越看越糊涂。同样的,如果你经常喝着来路不明的茶,听着各异的说法,也很难有所提高。比如刚开始喝茶的时候,喝了很多“冰岛”,但是越喝越糊涂,因为来源不清,基本没有真的。直到喝到真正的冰岛,鲜明的特点一下子让人记住,建立起标准,那就豁然开朗了。

我见过太多越做越糊涂的茶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口感判断都丧失了,还不如刚接触茶的茶友,那就太遗憾了。说到底,是被各种说法搅浑了,建立了混杂错误的标准。这种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先清零,回到基本的口感判断,然后从头再来。

当然进入到细节,有的东西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比如对香气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这个是天分和工夫并存的,一定程度上勤能补拙。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具备一个基础,只不过没有认真关注到这些点上,没有系统的训练而已,并没有那么神秘。

细节涉及到很多方面,可谈的东西比较多,这个就是我说的,需要经历来填补的东西。如果想深入,就需要我在升堂入室那篇文章里讲的,从一个个概念入手,来全方位的剖析。但是上面讲的大原则和方法更为重要,是清楚和糊涂的分水岭。

整体

我们掌握了大量细节的知识,还需要整体来看,因为整体并不等于细节相加。香气、滋味、汤感、生津、回甘……这些标准也是相对的。厚重一定好吗?咖啡里面劣质咖啡往往是所谓“厚重”的,而优质咖啡更加清纯一些。所以如何认识这些参数,需要我们的综合审美能力,需要我们回到整体。

这个笔触用在这里,简直是妙到毫巅。这个色彩用在这里,真的传神。但是你不能简单的说这个笔触和色彩就是好,是在这个整体中,体现出它的好,随便放在别的地方,未必好。我们所有的参数,都要放在整体中重新认识。

香气清扬的有好茶,香气低沉的也有啊;汤感厚重的有好茶,清纯的也有啊;滋味丰富的有好茶,滋味单纯的也有啊。有的菜是滋味丰富,但有的菜就是吃最纯粹的本来之味,略加烘托就好。有的画富丽精制,但倪云林的就是那么淡淡的涂抹,八大的就是那么潇洒的几笔,谁敢说不好。

再回到整体,这个时候才是看底蕴的时候,你对茶的理解,不仅仅是一开始的直观,也不仅仅是各种参数的剖析,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这个时候,可以谈意境、谈韵味、谈人生。这个背后是你的文化修养,是你的人生境界。

但是这个谈是有基础的,什么基础,就是你对这款茶比较充分的理解。你不能一上来就附会一些什么高雅境界,那没有意义,你连基本的好坏都分不出来,能谈境界吗?也不是学了一些概念就去硬套,那也没有意思。说到底,市场这么混乱,还不是人们为利所驱使,玩一些概念,胡说八道给搅的吗?

说到底,品茶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你当然可以和清茗知音相视一笑。但内心的感受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为利所使的人或许可以得利,但未必能得到这样的享受。

品茶这件事,先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普洱茶市场流行的历史,从易武到班章,所谓霸气,是关注强度的阶段,这个是最最初级的。之后冰岛,是关注单一特点,单一参数的阶段,冰岛是那种很纯粹,很好总结的好茶。之后景迈,开始关注香气(和工艺有关),进入更深的探讨。未来如何发展,其实看了这篇文章,你应该很明白。只不过,大众品鉴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时间罢了。

湖南澧县巧借“野生茶”做活茶文章


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坚持走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发展茶叶产业。目前,澧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近3万亩,投产茶园1.8万亩,年产干茶1300多吨,农民增收了不少。

野生茶

火红的灯笼,古朴的民居,温馨的茶亭,今年,在澧县茶叶第一大镇甘溪滩镇,新建了一个桐溪山庄,山庄集餐饮、茶座、住宿、娱乐、观光为一体,加上前期开发的2000亩茶园和一家茶叶加工厂等,总投资已达1500多万元。

甘溪滩境内的桐山系武陵山脉余脉右支,山高林茂,森林覆盖率高,土地肥沃,适宜茶树生长,至今依然保留上千亩生态野茶。而桐山野茶据专家、学者考证,5000多万年前,桐山上长满野生茶树。7000年前,当地先民便开始采摘利用野生茶。为了有效利用桐山上的野生茶,桐溪山庄负责人杨继红成立合作社,依托桐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周边农户600余户,新开发茶叶基地2000多亩。目前,公司的绿茶、红茶均已投产,2015年年底,通过了有机茶的转换认证验收,正在向有机茶迈进。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262.html

上一篇:茶中人生 半盏清茶 观浮沉人生

下一篇:从禅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禅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