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一碗茶汤清净心

2019-12-23

里千家是日本茶道诸流派中最大的茶道组织,道场『今日庵』茶室位于京都市上京区小川寺之内,是一个看上去十分安静简朴的院子。然而在这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曾留下过足迹,他们到日本访问时,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到这里品上一碗茶,看到茶碗里绿色的茶末,在纷繁世界里奔忙的心才能静下来。

茶室·今日庵”是里千家的代名词,是由日本“茶圣”千利休之孙——宗旦,在千利休过世后构筑的宅邸,并让其四子——宗室,自立为“里千家”,之后家元均承袭四代仙叟之名讳“宗室”。现在里千家茶道是由第16代家元——坐忘斋宗室所继承,家元正在努力培育年轻的茶道人并使茶道文化广泛传播。

日本茶道也被称作是招待和装饰的美学,作为亭主(主人)要提前整理好庭院,并准备茶室中必备的用品。在这基础上,主人和客人之间的融洽体会成为了茶道中的重要要素,从中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淡薄,在职场和生活中勾心斗角的事时有发生,人们已经难以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而日本茶道所提倡的“和敬清寂”的精神恰恰为人们提供了净化心灵的空间,这种茶道精神即为“茶之心”。

茶祖千利休居士是一位对日本茶道做出巨大成就的茶人,曾经有人询问他:“茶道是什么?”他答道:“茶要点到恰到好处;炭要放到水刚刚烧开的程度;布置让客人感觉冬暖夏凉;花要插得像田野一样自然;遵守时间;做事情要未雨绸缪;客人之间要互相尊敬。”询问的人听了之后生气地说:“这样的事情,连3岁小孩儿都知道。”于是千利休说:“虽然是知道,但是无法做到的不也是人类吗?如果你真的能做到的话,那我甘愿成为你的弟子”。

茶道的根本可以说是在这样自然的状态下注重季节感,以款待和装饰为基本的生活文化。在茶道中,以这样的精神为基本,用心地款待客人。形式上主要分为两部分,这样的形式被称作茶事。茶事分为前、后两席。前席为客人提供一汁三菜的怀石料理,中间退席稍作休息之后,进入后席,为客人先后提供浓茶和薄茶。

里千家以“一碗茶中出和平”的信念向世界各地传播日本的传统茶道文化,怀着茶道中“和平共处、互相尊敬”的精神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由于受到日本京都里千家总部的支持,即使在中国也可以在茶室中使用真正的日本茶道具学习茶道,并由里千家总部派遣的茶道老师来教授。正是有了这样的教学环境,在中国有很多知名大学和里千家合作,将茶道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在校园里开办,并可以取得学分。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体会茶道,从而更加了解日本的茶道文化。

精选阅读

来一碗茶泡饭吧!


在战国时代,日本的武士在行军作战中,用热茶泡米饭,加上佐料,即饮即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充饥提神。如果选用没有发酵和高温处理过的茶叶,其中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败血症。所以,这种茶泡饭被称之为“武士之食”。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食物供应短缺,许多人吃茶泡饭,喝酱汤。

因此,茶泡饭本来是贫穷或困难时,没有办法的烹调方法。然而,茶泡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为日本料理中的 “家常菜”。部分是因为日本的文学故事和电影里,常常出现当年的茶泡饭,令很多年长的人怀旧,想重温当年吃茶泡饭的味道。部分是因为现代的快节奏和快餐文化,茶泡饭几分钟就可以准备好。

最后但最主要的是因为如今的茶泡饭,其营养和做工都大大改进了。日本人喜欢茶泡饭,不光是因为它做起来简单,更因为它具有很好的解酒、消食、养胃的功效。日本男人下班后都有与同事结伴去喝酒的习惯,微醉后回到家里,最想吃的就是一碗清淡爽口而又暖胃的茶泡饭了。

茶泡饭做法

梅子茶泡饭

材料:米饭、盐渍话梅、熟芝麻、海苔丝、盐、老抽、芥末、玄米茶

制作方法:1. 在碗中盛入米饭,撒上海苔丝、芝麻和话梅,再以适量盐、酱油、芥末调味;

2. 泡制玄米茶汤,倒入碗中,没过米饭2/3处即可。

玄米茶不仅把米饭烹得烫烫的,其特有的谷香还让这道饭更加香气四溢。梅子酸爽开胃,配上作料辅酱,第一口下去便停不下来。用这样的食物点缀生活,是不是很期待?

日式高汤三文鱼汤泡饭

原料:

野生三文鱼Wild Caught Salmon 2块,寿司米一碗,芝麻2茶匙,日式高汤Dashi 2 cup, 味醂 Mirin 1汤匙, 生抽1汤匙,白糖1茶匙,香葱1-2根。

三文鱼如果有条件,一定建议买野生的,即wild caught。寿司米是用来做成寿司饭,如果没有寿司米饭,也可以用普通的白饭代替。Dashi 的做法在最后Tips有链接。

做法:

1. 煎制三文鱼。

锅中倒少量油,将三文鱼带皮的一面用大火煎至微脆(约2分钟),撒上适量的盐,然后转成中火,倒入1/2杯的日式高汤Dashi。

2. 炖煮三文鱼。

将味醂、生抽、白糖都加入三文鱼的汤中,盖盖小火焖约5分钟或至三文鱼全熟,注意不要过火。与此同时准备寿司饭或者白米饭(我们因为米饭锅里还有普通白米饭,就没有单独做寿司饭。如果更讲究些,用寿司饭会更好吃)。

3. 放入配料。

将三文鱼放在碗中,在饭上撒上芝麻和葱花。

4. 汤泡饭。

将剩余的所有日式高汤趁热都倒入碗中,稍等片刻即可享用啦!

5. 尽情享用吧!

三文鱼的香,以及日式高汤的鲜美,一口下肚,有鱼肉有米饭有高汤,异常满足。

小二,来一碗茶泡饭


在茶泡饭的历史中,最有名的应该还是大观园里贾宝玉的那一碗——《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

而关于茶泡饭的起源,《中国烹调大全·古食珍选录》有载:“冒妾董小宛精于烹饪,性淡泊,对于甘肥之物质无一所好,每次吃饭,均以一小壶茶,温淘饭。此为古南京人之食俗,六朝时已有。”可知茶泡饭的历史长久。

茶泡饭究竟好不好吃,最终还是得自己去尝尝。但毫无疑问的是,茶泡饭可以做出各式美味。清新的茶汤用来泡饭,再加上自己喜欢的食材,比方说新鲜鱼片或酸辣榨菜干,比方说雪菜肉丝或凉拌鲜笋,比方说梅干蜜饯或薄脆海苔——大致想象一下也是值得尝试的。

茶泡饭口味的关键在于茶汤的味道、茶汤的浓淡以及茶泡的程度,茶浓了会将米饭的香味盖掉,茶淡了又吃不到茶香;而茶泡到何时开始食用也有一些讲究,太早则味不正,太晚则饭含水渍过多,都会影响口感;还有用什么温度的水泡茶、放多少茶叶等,都需要在制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做到最佳美味。

茶泡饭的好处,可不仅仅体现在清新的口味,还有不小的食疗功效:茶泡饭能去腻、洁口、化食,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饭,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茶水中的单宁酸也能有效地预防中风。

此外,色、香、味俱全的茶泡饭茶不仅是美味的食粮,更能提供牙本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含氟化物。如能不断地有少量氟浸入牙组织,便能增强牙齿的坚韧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龋齿发生。

小贴士:长期吃茶泡饭对身体并不好,不可过分强调茶的优点。

首先,弱碱性的茶水与胃酸中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俗话都说饭后三十分钟再饮茶是有其道理的。

其次,汤水泡饭容易让食用者增加进食速度,减少对食物的咀嚼,给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其三,汤水和饭一起进入胃部,明显稀释胃酸,南方的同学都应该知道,长期这样吃对肠胃的损害很大。最后,茶泡饭用的茶一般是绿茶,绿茶性凉,不要多饮,更不应该经常泡饭吃。

一碗茶汤的真味是自性的滋味,也就是禅悦之味


皎然禅师:一碗茶汤的禅味

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仲夏,湖州妙喜寺。清晨,皎然禅师独自坐在禅房里,煎水煮茗。

禅房里很静,能听见风吹竹梢的声音。窗外芭蕉已展叶,饱满的绿直延伸至窗纸上,禅房里一片清凉。

茶芽细嫩,呈金黄色。微火烤炙后,放在石臼里捣碎,然后入碾。碾后过罗,然后就可以煮茶了。

煮茶是件雅事,必须亲自作为。风炉里炭火正炽,铁釜中泉水微动,素洁的雪色茶碗已经抹拭干净,茶几上一尘不染,炉香袅袅,淡淡的檀香味飘散在禅房里,有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之韵。

铁釜里水声响动,仿佛松涛吹拂,这是初沸水的声音。禅师放腿下了禅坐,掀开釜盖,拿起竹制茶勺,从铁釜里舀取一勺沸水,倒在熟盂里,以备煎茶时止沸用。又舀起一勺沸水,冲烫茶碗。茶末已经备好,取出茶则,量取一人分量,看看铁釜里,腾波跃浪,水已近三沸。他迅速将茶末投在铁釜中心,用茶则轻轻搅动,一缕清香立刻溢满禅房,那是初春山林的味道。他拿起茶勺,从熟盂里舀起一勺温水,添在沸腾的茶汤里用以止沸。然后端离铁釜到茶几上,静待片刻,茶汤就已煎好。

茶汤呈黄绿色,澄澈清亮。一层细细的青白色茶沫漂浮在茶碗上,透出清幽的香气。轻啜一口,如同甘露,身心顿觉清凉。

真是好茶啊。皎然禅师心里啧啧叹奇。

茶是越地友人送来的剡溪团茶,他还分送了湖州刺史崔石一饼,不知催侯品尝过没有?

一碗茶汤落肚,顿觉神清气朗,倦意尽消。再饮一碗,清人肌骨,仿佛细雨洗尘一样,有一种潇潇洒洒的感觉。饮完第三碗,山河大地一片清明,烦恼尘劳如风吹散。真是一碗神奇的茶汤啊,这种境界只有坐禅时才能得到,想不到从一碗茶汤里就轻易体味到了,让人欣喜不已。茶是天地日月的精华,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尽藏。不仅能清人心神,还有益身心健康,而且对于坐禅特别有帮助。这样的清高之物,可惜世人知道的并不多,整天沉溺在酒桌上,醉生梦死。

唉,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原本就是天地万物的自在规律,是因果所使然,绝非人力所可感化。佛陀所谓"佛度有缘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是皎然禅师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每每读来,感慨不已。

皎然,唐代着名诗僧、茶人,为后人留下400多首诗歌,收编在《全唐诗》里,有7卷之多。

皎然禅师出身名门(南朝着名诗人谢灵运后裔),在文学、诗歌、禅宗、茶道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是第一个提出茶道概念的人,和茶圣陆羽是忘年交。不仅如此,皎然禅师所说的茶道,其实是和禅宗密不可分的,后世所谓的"茶禅一味",最早的源头应该在皎然禅师这里。但他又不以茶道宗匠自居,因为茶味是密不可说的,正如禅味不可说一样的道理。

甚至对陆羽所着《茶经》,皎然禅师也不以为意。他曾在《饮茶歌送郑容》诗中说:"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一碗茶汤饮完了,茶汤四相也就不存在了,世人所追求的滋味、香气其实只是内心的分别执着而已,真正说起来,没有妄想心在起作用。或者只有回归自心自性,才能真正品饮出一碗茶汤的真味。

所谓一碗茶汤的真味,也就是自性的滋味,也就是禅悦之味。

公元2011年仲夏,长安冷香斋。一千两百年后的清晨,我趺坐在清凉茶室里,心里一片清明。窗外有雨,潇潇洒洒地散落在粗陶盆中睡莲叶面上,珍珠一样晶莹。

没有皎然禅师,没有崔石使君,也没有楚人陆羽。我端起"残雪"茶碗,默默啜饮。

北非绿茶“慕斯”茶艺 一碗茶半碗沫好喝吗价格怎么样


浅咖色的茶水从长嘴银壶里汩汩注入透明的玻璃杯,随着热气散开来的还有薄荷的清香,端起来尝一口,感觉非常甜。这种茶水在阿尔及利亚餐馆和当地人家,都能喝到。这种甜度非常高的薄荷茶,若不是当地人指出,笔者喝不出这竟是中国绿茶。饮用绿茶在阿尔及利亚,甚至整个北非地区都比较普遍。当地人喝绿茶的方式极具地方特色,不仅煮茶,加大量的糖,还要制造“慕斯”,就是通过反复斟茶,让茶汤上漂着一层泡沫,玻璃杯里茶水浅浅一层,大半杯都是“慕斯”,这就是阿尔及利亚人追求的极品。

喝出咖啡的浓厚

绿茶在北非的历史也就200多年,却迅速成为当地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在当地,人们通常会将绿茶和薄荷叶一起煮,然后再加入大量的砂糖,茶味之浓厚,和意式特浓咖啡有些相近。喝茶时,阿尔及利亚人还喜欢配上传统的糕点。这种糕点也十分甜,和茶一起享用,甜上加甜。中国人大多不习惯,可这对阿尔及利亚人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在阿尔及利亚,所有的绿茶都来自中国,主要是珍眉、珠茶和秀眉几个品种,每年进口量达1万余吨。在阿尔及利亚,要喝最好的茶,得去南方,黄沙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在那里,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简单生活,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远离现代生活的喧嚣,沙漠居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烹出一壶好茶。

撒哈拉沙漠在太阳的炙烤下热浪一阵高过一阵。白天人们都尽量待在室内,到了太阳落山后大家才会出门活动。人们会在满天繁星下煮茶,然后把垫子一铺,手支着脑袋就那么随意地一躺,摆上一杯茶,人们便能道出数不尽的奇闻轶事、天方夜谭。要是能再来一把水烟壶就更妙了,你一口我一口,就像我们中国人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天不太热的时候,赶路的旅人会找片柽柳树林,在树荫下吃中饭。微风习习,树影摇曳。吃完饭后他们会从随身携带的牛皮口袋中拿出金属茶具,然后找一些石头垒成灶,就地生火煮茶。

“慕斯”是茶艺精髓

在煮茶和喝茶之间还有一道关键工序,就是制造“慕斯”。“慕斯”是北非茶艺的精髓,所谓“慕斯”就是在茶汤上漂着的一层泡沫,能否在茶杯里打出厚厚的泡沫往往是对泡茶人手艺是否精湛最直接的评判标准。

制造“慕斯”的过程是这样的:泡茶人把茶壶高高举起,下面用一个大杯接着,高浓度的茶水从高处汩汩流下来,通过与空气充分地接触在杯中砸出许多气泡,然后再慢慢地把茶杯中的汤水倒回壶里,把泡沫留在杯中。这样反复几次,杯子里的泡沫就丰富起来,把打好的“慕斯”均匀地分到供客人品茶的小玻璃杯里,最后注入小半杯茶水,一杯撒哈拉风味的薄荷茶才算完成。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滚开的茶水已变得并不烫口,浓烈的茶汤配上厚重的“慕斯”,口感上如卡布奇诺般绵柔,最神奇的是口味上也得到极大的改善。这是因为茶与空气接触越多,苦涩的味道就会越淡,而茶的甘甜感就会增加。撒哈拉薄荷茶,茶多水少,就算加再多糖,能盖住的也只是苦味,而茶的涩则需要通过丰富的泡沫来化解。其实,这和中国唐宋时期的抹茶有异曲同工之妙。抹茶就需要用茶筅来回刷搅茶汤,使之拌入大量空气,来形成浓厚的泡沫。唐代诗人卢仝有诗云:“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白花”说的就是茶汤上的泡沫。

茶艺与炎热有关

不少中国人认为绿茶加糖喝是暴殄天物,其实北非人喝绿茶的方式是由当地自然环境、饮食习惯、文化传统决定的。当地气候炎热,薄荷茶能清火解暑。加糖可以补充高热环境中的能量流失。

从口感上,薄荷茶不加糖真是咽不下。有一次我在街边的咖啡馆点了一杯薄荷茶,老板十分亲切地询问是否加糖。我犹豫了一下,老板为我准备了无糖的茶,然后将砂糖摆在了茶杯托上。我尝了一口,茶汤又苦又涩,就连薄荷的清香也变成风油精的味道。

北非地区的薄荷茶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口味。在突尼斯,茶里会加入松仁。松仁香和薄荷的清香互相融合,沁人心脾,令人仿佛置身森林。

一碗腾冲清茗:品的是茶 尝的却是路


关于茶,腾冲有一种说法:“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当然是典雅的生活,而“茶”却是寻常百姓生活中的琐事。大家都喝茶、熟悉茶;“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这是“茶”字的真正涵义。

茶的味道,没有咖啡苦烈,不像小锅酒一样老辣,而是苦中有甜,涩中带鲜。工作之余,一杯清茶在手,除了解渴,还可养心——在某一瞬间,仿佛蓦然走进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清风浩荡。腾冲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不论什么茶,每一芽嫩叶都集天地之精华;每一片茶叶都出自火山灰和黄土地;每一棵茶树都长于幽谷峻岭、高山云雾间,尽享日月光华、饱餐风霜雨露;每一块茶园都远离污染、嘈杂的环境,与青山绿水相伴。

茶韵悠悠

古话说:“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当春天悄然到来,带给村民一丝惊喜,一丝冰凉之时,山寨里传出“采茶喽”、“采茶喽”的声音。姑娘们伴着晨露,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银铃般的笑声在山间回荡。蓝天下,白云间,茶园里,叶片舒展双臂,花苞探出脑袋,整座茶山都已苏醒,三五成群的采茶姑娘,背着茶篓,踩着春天的鼓点,在云雾中徜徉,在春风里嫣然。

阳光洒在绿色中,野鸡偶尔飞过山涧清泉,伴随着银铃般的笑声,聪慧美丽的采茶姑娘,玉口倾情,哼鸣着采茶恋歌,嬉戏着早春情趣,把一片深情倾注在一棵棵古茶树上。采茶女儿轻歌曼舞,玉指轻挑,将天地精华,点点新绿的春茶采撷,纳入腰间小篓,收割着大山的梦境。“巧手细采云中月,采得茶叶满怀香”。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炫耀,淡绿、青绿、翠绿、暗绿的颜色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令人眼花缭乱。满山的茶,绿得那么美,那么勾魂,远远瞧去,整个茶山都是茶的天下!

《菜根谭》中说:“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岁月沉淀,千年山寨,永不熄灭的火塘,古老的茶炙,只为让你一品淡然人生的千古茶香。寂静的乡村,朗朗的笑声,感染着茶香,优美的韵律在山寨荡漾。采茶姑娘坐在火塘边,把泉水烧开,再把沸腾的山泉倒入装有烤香茶叶的土罐里,顿时,茶香满屋,醉倒了火塘边一张张笑脸。竹篾编制的小桌上,早已准备陶碗,一碗碗滚烫的茶汤,深情厚意,盛满了陶醉与希望。山寨里的老人,在千年古树茶的陪伴下,守着视作家庭兴旺图腾的“火塘”,手捧茶罐,伴随着水烟简雷鸣般的响声和烟草释放的醇香,茶汤入口,味醇甘爽,饮罢口留余香;采茶姑娘望茶抒怀,茶香化成淳朴的诗行,把缕缕心绯,恋成汩汩暖流,飞向远方。

融融春水,薄纱晨雾,娇娇莺啼,茶乡飞歌,绿红相扶,碧水蓝天,鸟语唧啁,歌声婉转,笑声爽朗。觊觎山上开花的植物,都是花香于叶,花艳叶素,花贵叶贱,唯独那一棵棵古老的茶树,却是叶香于花,叶贵花贱,叶虽不美却是主角,花虽漂亮却为配角;花虽争奇斗艳,叶却傲于丛中;腾冲茶,可饮,可读,可观,可闻。亦可听,可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乃健康之液。

《茶经》说:“啜苦咽甘,茶也”。腾冲古树茶不仅陶冶性灵,怡神养气,灵魂之饮还可消食化痰、护齿明目、清心解烦、消暑去热、养心化疾。古树茶虽味苦涩而甘甜,畅怀适意,韵致超然。《茶赋》云: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清茶滤心尘。午饮可散燥,慢品能娱情。茶味即生活之味,人生之味,茶味不可渴求,独饮者知其味,懂生活乐趣者,悟人生修养者,其茶味才无穷,意蕴才高远。细细品味,苦涩时正是芳香将至;慢慢咀嚼,甘甜时却有苦涩暗藏;悄悄感悟,把苦涩泡在茶里,喝出的是甘甜;把烦恼泡在茶里,喝出的是快乐;把痛苦泡在茶里,喝出的是幸福……。

在茶香袭人的火塘边,寻一份清寂,享一份清幽,品人生况味。“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人生如茶”、“禅茶一味”。就一个“茶”字而言,由草、人、木三字构成,包蕴着“天人合一”的禅境,凸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茶道讲求“和、静、怡、真”。“和”是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是一切事物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静”是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怡”是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是怡然自得、怡情悦性、怡情养生。“真”是茶道的起点,也是茶道的终极迫求,追求道之真、情之真、性之真。自古以来,儒家以茶养廉,道家以茶求静,佛家以茶助禅,传统茶道融会了儒、道、佛诸家思想的精华。从茶道中悟出,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一碗清茗,品的是茶,尝的却是路;走的是路,历练的却是人生。

(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217.html

上一篇:冬日煮茶,守护时光

下一篇:一壶茶香悟婚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