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的慈悲,越深情越孤独

2019-12-23

茶,是说不清的,说不清它是凉是暖,是孤僻是热闹,是丰富还是简约,人要懂得茶,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千回百转的修行,才能像茶人千利休那般,说出:“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可茶却是懂得人。不然为何芸芸众生要前赴后继,对一盏茶不离不弃,终究不是茶执着于人,是人执着于茶。每个人都是一座城池,而茶郁郁葱葱,甘霖遍洒,给世人以慰藉、以慈悲。

终有独自饮茶的时光吧,一个人一杯茶,内心圆满又或者满心悲戚,活着总有悲喜,深深浅浅,却不是每个人都幸运遇上懂得的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说出这句话的张爱玲,终究是一个人孤独地客死异国他乡,她身世显赫、才华出众,经历的却是父母离异、丈夫变心,异国飘零的孤苦。张注定是孤独的,她是这繁华人世的观察者,即便是她的爱人,她也不过在他离开时追上去看了一眼,然后任由他回到他的尘世。

可她对茶的钟爱却从未舍弃,《茉莉香片》那是从开始就有茶香的,《桂花蒸》里的阿小用一杯茶完成了自己的悲剧,《怨女》里的银娣上吊前,不忘喝一口泡了一夜的冷茶。张爱玲在用她的懂得,书写她的慈悲,而懂得她的慈悲的,当属她桌案上、她笔尖下的茶。这个貌似孤傲的女人,有着看似凉薄的深情。

世间的灵魂总能找到彼此的影子,苏曼殊,一个行云流水般的孤僧,自小生母出走,在中国与日本间辗转,二十岁在惠州某座破落的寺庙削发为僧,三十五岁便一个人永远安眠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下。

这个生而孤苦的才子,精通多国语言,在文学艺术领域成绩斐然,却在年华最好的时候削发为僧,只是这个僧人太过深情:“华严瀑布高千尺,不及卿卿爱我情”,“新茶煮就手亲擎,小婢酣眠未忍惊。”

出家应是看破红尘,而苏曼殊却似因为深爱。

苏曼殊的一生一如他的自传体小说《断鸿零雁记》,漂泊无依,而他在法云寺的生活却平静而安宁,居山饮茶,有泉有茶点,对于这个飘荡的游魂而言,真实的生活反而显得虚无缥缈。而苏曼殊在回忆那段山居茶饮的岁月时潸然泪下。

世间还有多少孤独的灵魂,与茶结缘,因为慈悲,所以懂得那份孤独的深情,又有多少深情的孤独,因为不懂而辜负。

cy316.com扩展阅读

从禅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禅锻炼行人得禅真谛


从禅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禅

虽然茶禅以智慧著称,但是没有慈悲的智慧算不得真正的智慧。佛门向来讲究悲智双运。慈悲与智慧如鸟之双赢,车之双轮。唯有深刻领会茶禅的慈悲,才可以真正领会茶禅的智慧。

什么是禅茶?禅作为佛法的心髓,难以下手,即使饱读经论的佛教行人也未必能够入门,遑论普通大众?所以慈悲的祖师们大开方便之门,让人们以茶入禅。茶本为人们日常饮用之物,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学问有无,何种信仰,品行如何,都可以喝茶。不拘何种根性,是否杀盗淫妄,都可以通过茶的媒介来接触禅的智慧,体会禅的慈悲,因为一切众人皆有佛性。这种在禅的精神指导下的茶,引人入禅的茶,帮助众人开发佛性的茶,让人启迪智慧,长养慈悲的茶,就已经超越了作为普通饮用物的茶,是一种升华了的茶,这就是禅茶。

什么是禅茶的慈悲?禅茶接引的普遍包容,是从慈悲心中开发的善巧方便。不设任何门槛,欢喜接纳一切人,如和煦的春风,给予人们以关怀,寓教化于享受之中,这是禅茶的大善巧,也是禅茶的大慈悲。

什么是茶禅?以茶为方便、为媒介的禅修,二六时中不离这个,处处观照自心,留心脚下,念念不空过,时时皆有禅,彻见本性,破除无明,打碎我人众生寿者见,领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什么是茶禅的慈悲?真正领悟了茶禅之道,自然会认识到:“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禅门常讲:“狗子也有佛性”。因此,看似与人类毫无关系的动物,看似低人一等的动物,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在六道中轮回的众生,佛性无二无别。在无始的轮回中,我们自己也曾经多次转世为动物,今天的动物,在无始的轮回中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夫妻老师同学。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怎么可能还忍心去杀害虐待动物?我们还怎么可能忍心去吃肉?我们自然会加入到护生动保行列中,去呵护、关怀那些需要救助的动物。

因此,真正的茶禅,如果不是附庸风雅,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对历代修行人的禅修真有一份敬意的话,真能领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定会尊重禅客的慈悲精神,不忍啖肉,一定会逐步远离膻腥,慈悲茹素,并进而支持一切动保护生行为的。时时长养慈悲心,这是茶禅的大智慧,也是茶禅的大慈悲。

禅茶的慈悲表现为对众人接引的无遮普覆,我们应该时时留心,是否给人欢喜,是否善巧方便地与众生结缘,禅茶如春风和煦,对众人无限的包容,慷慨布施,爱语安慰,利行同事,广度有情。

茶禅的慈悲表现为对众生关怀的无遮普覆,我们必须要省察自己的行为是否时时以众生利益为念,茶禅如壁立千仞,对自己无限的严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究竟成佛。

禅茶的慈悲,是基础,引导人们入禅之门;茶禅的慈悲,是升华,锻炼行人得禅真谛。

从禅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禅,是慈悲的深化和扩展,从对人类的慈悲扩展到对一切众生的慈悲。虽然有名目的差异,有对机的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无分别心的具体体现,都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自然流露。

品茶“人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人人都能战胜孤独”


人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人人都能战胜孤独。

对于人类的文化创造来说,孤独感并不全是坏事。也许,人才在课堂上培养,天才却在孤独感中自我成长,因为孤独感通常都能使人处于一种自我发现的紧迫状态。闻名于世、陷于百万观众和崇拜者重重包围中的意大利电影明星索菲亚·罗兰居然也会感到孤独,而且还喜欢寂寞。她说:“在寂寞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情感,正视真实的自己。我尝试新鲜思想,修正旧错误。我在寂寞中就如置身于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屋里。”这位艺术家认为,形单影只常给她以同自己灵魂坦率对话和真诚交往的绝好机会。孤寂是罗兰灵魂的过滤器,它使她恢复了青春,也滋养了她的内心世界。所以她说:“我孤独时,我从不孤独。我和我的思维做伴,我和我的书本做伴。”

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中年不幸丧妻,遗孀凄凉度日,老处女的落寞心境,多年漂泊在异乡外地的天涯倦客,私生子的孤苦无告,或因某种原因被人类社会遗弃、与人类社会隔绝的人,他们所感受到的孤独属于内在孤独感。这是一种机缘性的、永恒的、无法驱散的孤独感。

如果佛学上有“根本烦恼”一说,那么,内在孤独感便是人与生俱来的“根本孤独感”。即使是身处车如流水马如龙和灯红酒绿的闹市之中,在生日晚会上,在伉俪缱绻之情的蜜月旅游或在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中,这种“根本孤独感”都丝毫不会散去。陷于狂热观众和读者包围之中的艺术家们往往是最孤独的。这包围宛如重囚累梏,使自己的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淹没,于是,找不到自我。的确,人世间还有什么比“丧失自身”更为孤寂的呢?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根本的孤独感。然而,在少数天才人物的身上,这种孤独感却深沉得难以排遣。

爱因斯坦也患有根本的孤独症,他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坦率地做了自我剖析:“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和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

爱因斯坦终身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之爱,也是企图改变、缓和、减轻这一天生孤境。他为了排遣自身的孤独感而创造的这一笔精神遗产,竟会使今天千百万人感受到温暖,真是不可思议!在艰难而短暂的人生中,能时时体验到根本孤独感并寻到解救方法和出路的人,自会感到一种悲壮的奇美。也许,恰恰是这种人才会对全人类怀有一颗博爱之心。

浅薄的快活和廉价的感官享受,远不如处在根本的孤境中并力图去冲垮它来得幸福,这是在搏斗中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时空的高贵幸福。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如下这句人生格言:“缺少了寂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人人都能够战胜自己的孤独感。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战胜自卑。感觉跟别人不一样,就不跟别人接触,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这跟作茧自缚差不多。要冲出这重重包围,你首先就必须咬破由自卑心理织成的茧。

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一个长年在外工作的气象员常常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告诉他人,可是身边无人,所以只好用写信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当你孤独时,翻一翻你的通讯录吧!

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当你与人共处有一种孤独感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忘我”,想想自己能为他人做点什么。

享受自然、走入社会。许多有过痛苦经验的人说,当遭遇厄运袭击而又不能对人倾诉时,他们都不由自主地走到江边,被清爽的江风吹着,心情就会渐渐开朗。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莫过于给自己确立一个人生目标和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懂得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

几片茉莉 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原标题:几片茉莉 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在片段的记忆中,我曾经和茉莉花茶邂逅过,茉莉花茶的味道在记忆的深处,依然那么口感柔和、不苦不涩,那种感觉,一如做人般婉转淡雅。

在岭南,茶是生活的必备。在形形色色的生活倒影中,你会发现,在百味掺杂之中,茶的淡雅是多么的怡心。在岭南诸多茶种中,茉莉花茶显得别具一格。梅雨时节的岭南,或在水乡建筑中、亭台楼阁中、岭头山色中、青灯古卷中,沏上一壶茉莉花茶,在水的灵性和茉莉花的芬芳中,滋养着自己的心灵。

曾经,师父时刻叮嘱我要学会和自己对话。在生活的恍惚间,忽然发现,自己一人默默地手捧着壶茶,在桌前放着一卷经书,看似没有生命迹象的茉莉花茶,在万籁俱静之中,茶也可以与你对话。

自觉觉他,茉莉花便是如此。茉莉花的淡雅邂逅了茶的朴素,在色、声、香、味、触、法中不增不减。当静静地聆听茉莉花与茶的对话之时,你会蓦然发现,滋润在口中的茉莉花茶,是一杯慈悲的茶,一盏包容的茶,在一次次的滋润之中让自己豁然开朗。此刻才明白,原来在纠缠之中“色类各有道,各不相妨恼”需要的是相交和相容。

与之比较,茉莉花茶不会像桂花茶那样香味馥郁,但是茉莉花茶的温和是我最喜爱的,而对茉莉花茶的喜爱更多在于这茶亦如隐士那般宁静致远。我喜欢“流水任意景长静,花落虽频心自闲”的意境。自然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本性,随着季节的变幻完成自己生命的开始与结束,但是我们内心的世界,只要不受外物干扰,便安闲自在。茉莉花茶不随外物的改变而凋落,与绿茶茶坯进行拼和、窨制,在相容中酝酿出一番独特的香味,鲜灵、持久地滋润着每一位茶客的心灵。

我曾经梦到流水的一湾,坐落着一家茶馆。一盏清茶,伴着几片茉莉,一缕茶香夹杂着花香从细雨中飘来。悠闲地打开书卷,觑破几许人世的奔波,我是这家茶馆的过客。

或许在来来往往的人情世故中,这只是梦;或者如诗人杜甫说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那般,待明月可人,清风披坐,一杯茶,几片茉莉花都可以让我们感悟生命的智慧。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当乐境而不能享者,毕竟是薄福之人。在一杯清茶中体验朴素的真谛,在几片茉莉中感悟灵性的滋润,在不苦不涩中品味甘甜,方才是浮生半日悠闲人。

茉莉花和茶水相容了,必然知道随缘便是遣缘;在相容的过程中,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人生酝酿,必然懂得顺事自然无事;在包容与接纳的容器中散发出各自的味道,必然明白在一盏茶杯中亦如在体验心灵的慈悲。

茉莉花茶,在心平处无需持戒,在行直处不用参禅。几片茉莉,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几片茉莉,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在片段的记忆中,我曾经和茉莉花茶邂逅过,茉莉花茶的味道在记忆的深处,依然那么口感柔和、不苦不涩,那种感觉,一如做人般婉转淡雅。

在岭南,茶是生活的必备。在形形色色的生活倒影中,你会发现,在百味掺杂之中,茶的淡雅是多么的怡心。在岭南诸多茶种中,茉莉花茶显得别具一格。梅雨时节的岭南,或在水乡建筑中、亭台楼阁中、岭头山色中、青灯古卷中,沏上一壶茉莉花茶,在水的灵性和茉莉花的芬芳中,滋养着自己的心灵。

曾经,师父时刻叮嘱我要学会和自己对话。在生活的恍惚间,忽然发现,自己一人默默地手捧着壶茶,在桌前放着一卷经书,看似没有生命迹象的茉莉花茶,在万籁俱静之中,茶也可以与你对话。

自觉觉他,茉莉花便是如此。茉莉花的淡雅邂逅了茶的朴素,在色、声、香、味、触、法中不增不减。当静静地聆听茉莉花与茶的对话之时,你会蓦然发现,滋润在口中的茉莉花茶,是一杯慈悲的茶,一盏包容的茶,在一次次的滋润之中让自己豁然开朗。此刻才明白,原来在纠缠之中“色类各有道,各不相妨恼”需要的是相交和相容。

与之比较,茉莉花茶不会像桂花茶那样香味馥郁,但是茉莉花茶的温和是我最喜爱的,而对茉莉花茶的喜爱更多在于这茶亦如隐士那般宁静致远。我喜欢“流水任意景长静,花落虽频心自闲”的意境。自然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本性,随着季节的变幻完成自己生命的开始与结束,但是我们内心的世界,只要不受外物干扰,便安闲自在。茉莉花茶不随外物的改变而凋落,与绿茶茶坯进行拼和、窨制,在相容中酝酿出一番独特的香味,鲜灵、持久地滋润着每一位茶客的心灵。

我曾经梦到流水的一湾,坐落着一家茶馆。一盏清茶,伴着几片茉莉,一缕茶香夹杂着花香从细雨中飘来。悠闲地打开书卷,觑破几许人世的奔波,我是这家茶馆的过客。

或许在来来往往的人情世故中,这只是梦;或者如诗人杜甫说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那般,待明月可人,清风披坐,一杯茶,几片茉莉花都可以让我们感悟生命的智慧。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当乐境而不能享者,毕竟是薄福之人。在一杯清茶中体验朴素的真谛,在几片茉莉中感悟灵性的滋润,在不苦不涩中品味甘甜,方才是浮生半日悠闲人。

茉莉花和茶水相容了,必然知道随缘便是遣缘;在相容的过程中,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人生酝酿,必然懂得顺事自然无事;在包容与接纳的容器中散发出各自的味道,必然明白在一盏茶杯中亦如在体验心灵的慈悲。

茉莉花茶,在心平处无需持戒,在行直处不用参禅。几片茉莉,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207.html

上一篇:在时间里,煮一杯茶,品生活的香!

下一篇:不是被时光磨掉了棱角,而是被茶温润了灵魂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