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虚云老和尚茶诗慧焰禅人索茶欣赏

2019-12-23

虚云老和尚禅茶诗歌欣赏

虚云老和尚是我国近代禅宗第一高僧,道行高古,著述颇丰,宗门巨匠,名满天下,世寿一百二十岁,传禅家五宗家风,其人志大气刚,悲深行苦,振兴佛教,度生无数。坐历“四朝五帝”历经“九磨十难”,终成救世心愿,堪称人天楷模。

采茶

山中忙碌有生涯。采罢山椒又采茶。

此外别无玄妙事。春风一夜长灵芽。

慧焰禅人索茶

春光富足野人家。不问优昙问苦茶。

劫后幽芳须着眼。四时无谢亦无遮。

无影林中一树花。非红非白遍天涯。

可怜门外旁观者。信手拈来当作家。

秋夜偕友坐岑楼

此际秋色好。得句在高楼。

启户窥新月。烹茶洗旧愁。

盘桓无俗客。酬唱有良俦。

薄袄怜寒意。传灯论未周。

题寸香斋

寸香陪客坐。聊将水当茶。

莫嫌言语寡。应识事无涯。

岩树井藤命。驹光过隙嗟。

佛言放下着。岂独手中花。

山居

山居意何远。放旷了无涯。 

松根聊作枕。睡起自烹茶。

山居道者家。淡薄度岁华。 

灶底烧青菜。铛内煮黄牙。

山居无客到。竹径锁烟霞。 

门前清浅水。风飘几片花。

山居饶野兴。柱杖任横斜。 

闲情消未尽。过岭采藤花。

山居春独早。甚处见梅花。 

暗香侵鼻观。窗外一枝斜。

山居

山居活计总天然。不落时人窠臼边。

却向同心通一线。从苗辨地见根源。

乱云堆里坐痴呆。世念销镕养圣胎。

地老天荒都不管。松花食尽又重开。

见山忘道山犹扰。见道忘山山更幽。

云散水流天地静。一声长啸白云头。

林间遁迹世相违。涧曲山深到者稀。

饭罢茶余无个事。白云为我掩柴扉。

怪石岩巉路转赊。盈眸景色笑参差。

斜栽绝壁千年树。倒挂悬岩四季花。

湛湛灵池彻底清。乱山涌出月初明。

几人今古曾吞月。饮者须知满不盈。

云流石窍影离离。丁斧何时凿出奇。

凛凛寒风吹劫火。就中消息许谁知。

Cy316.com延伸阅读

禅茶一味 人茶两忘,茶禅相应


禅茶一味自清爽

时人品茶多喜以茶喻禅,谓禅茶一味。然而,何为禅,何谓禅茶一味?禅,在人们眼中多少有几分不解与神秘。

禅,源出佛典:一次释迦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 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种“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法门就是佛教禅宗,迦叶被尊为禅宗印度初祖。至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一苇渡江东来,禅宗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禅宗初祖。唐朝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惠能到黄梅拜谒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听五祖传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得五祖亲传衣钵为禅宗第六祖。其生平教化事迹《六祖法宝坛经》成为佛教经典,禅宗奉为至宝,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也是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巨大贡献。广东韶关南华寺内惠能大师千年不坏的肉身像,更增加了禅宗的几分神秘。

至于禅茶结合,据史料记载,始于赵州(今河北赵县)从谂禅师(公元778~897年,世称赵州和尚,为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当时十方前往参学者众。一日有二僧到,师指一僧问:“曾到此间么?”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另一僧:“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如是三人都得了利益。这则公案中的二僧和院主都是心中有迷津求指点,突遭赵州和尚当头棒喝“吃茶去!”妄念顿息,当下顿悟,故说“三人都得了利益”。体现了禅的微妙、神奇和魅力,后来传遍天下,都说“赵州茶”。

从字面上看,禅是印度语“禅那”的简称。意译有:静虑、思惟修、功德丛林等多种意思。意即通过静虑、思惟观修清除自己的无明烦恼,而证悟自己本具清净智慧德性。是一种内观自省自证功夫,浅者亦可祛病养生。而茶,本是药(历代药典均有列入),因产地及加工方法不同功能略有不同,主要有清热除烦、消食利水、生津止渴、醒脑等多种功效。所以,参禅与吃茶都具清热除烦、祛病养生功能,茶禅一味便为世人所称道。

从事理上说,佛教认为,众生的烦恼皆因贪嗔痴三毒从身语意而生。通俗地说,就是因人们贪欲、嗔恚、愚痴(指无智慧)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思维,使得人们产生了错误(指不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想法、说法、做法,故而导致忧虑、焦躁、恐惧、不安、郁闷等种种烦恼,人们常常会因烦恼(过去)而忧现在和未来,这样烦恼便会环环相扣而不自在。禅宗的方法就是仔细思惟观察念头起处,烦恼了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来,现在的说时已成过去,当下即空而破迷清爽。只要你肯放下自然轻松自在。

现今,国人多好饮茶,待客、聚会无茶不成礼,茶也确实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国饮。然制茶须有心境,沏茶须有心情,品茶须得倾情,参禅则须忘情。若能屏息诸念,专注品茶,人茶两忘,茶禅相应,相得益彰,自然禅茶一味。甚者,更能参破谁吃茶,当下清爽,醍醐灌顶,岂不妙哉。

从境界上讲,禅无相,非坐非卧,非吃饭喝水,亦不离行住坐卧饮食起居。禅师说,吃茶说味即落凡解(指未开悟),不知味却同无情(指无生命的物质)。说有即无,说无非空,于念无念,即相离相。说一味非一味是名禅茶一味。此中微妙、大难,唯饮者自知。从开悟的境界上看,更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言语所能表达。“佛祖拈花,迦叶微笑”道得吗?六祖惠能大师不识字,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而能成就《六祖法宝坛经》和千年不坏肉身。国外把惠能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人”,这种境界道得吗?笔者自然道不得。

以手指月是指非月,悟者终能因指见月。千言万语道不尽,开口即错,动念即乖,不如“吃茶去!”

茶中有禅,茶禅一心,更能清静人的灵魂


茶禅荷韵浮生若茶

喜欢做一个生活简单的人,喜欢用一些简单的文字来诠释自己的生活。就如同放在我面前的这一杯茶水,没有繁锁的泡茶工序。放茶,倒水,然后等待,茶好了,干萎的茶丝也舒展开来,变成一片片饱满的茶叶,释放着清新的气息。水是万物之灵,精神萎靡的茶丝也在水中获得了新的生命,欢快地在水中沉浮不定,最终平静下来。冒着带有浓郁茶香的热气,沁人心脾。简单至极,却乐在其中。

常幻想在清爽的早晨,手里拿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缕缕茶香缠绕着古老而悠长的钟声回荡在晨雾中,绵延不绝。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茶香夹在那远处古刹里传来的悠远的钟声之中,直达人的心灵,静心,清心,明心。可惜的是,我没听到过那充盈着无尽禅意的钟声。还只是以为这一杯茶也许就已经够了,毕竟,有心则灵。

人的灵魂总是被太多太多的事情束缚着。回到家,静静的泡一杯茶,使灵魂获得短暂的释放。当你从忙碌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的时候,哪怕只有一瞬间,这杯茶,也是值得的。

茶中有禅,茶禅一心,更能清静人的灵魂。茶能清心去火,禅能静心明性。茶禅一味,却是人间难得的境界,多少人一生向往的境界。其实真正的境界,不需要向往,而是感受。曾经见过许多人炫耀自己的茶是在佛祖菩萨面前祈福过的,而我却认为那不过是人心里的一点自我安慰而已。禅,无处不在。心,才是最重要的。

同一种茶,可品出迥然有别的意味,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失意的年轻人来到古刹,慕名寻找一位高僧问禅事,以解烦忧。入定般端坐的老僧静静地听着失意人的倾吐,一句话也没有说。稍顷,老僧吩咐小和尚拿来一壶温水一壶开水。老僧先给失意人用温水沏了一壶茶,年轻人不解其意,呷了一口,摇摇头,抱怨茶叶无味。老僧微微一笑,又用开水沏了一壶茶。片刻,禅房里氤氲着茶的醇香,经久不散。失意人再次尝茶,顿时一股略带苦涩的清甜在舌尖弥漫开来,失意人不禁满满地饮了一大杯。老僧笑道:温水沏茶,茶叶只浮在水面;而沸水冲茶,茶叶屡经沉浮,茶的原味与清香自然散逸开来。失意人顿悟:原来这世间芸芸众生与茶无异,只有栉风浴雨、饱经风霜且经得起岁月沉浮的人,才能散发出生命的清香啊!

是啊,浮生若茶,就像歌里唱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许,只有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像茶叶一样顶得起炽热的沸水,才能释放生命本身所深蕴的内涵和力量。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148.html

上一篇:禅茶一味“茶禅”意境回归原本

下一篇:茶道内在气质的涵养修行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