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有益内生菌的利用价值

2019-12-19

茶叶被称誉为21世纪的健康饮料,是一种天然保健饮品。然而由于病虫的危害,对提高茶叶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记载,我国茶园中发生在茶树上的病害有100余种,其中较常见、发生普遍的茶树病害有30多种。茶树病害根据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叶部病害、茎部病害、根部病害等。叶部病害已有记载的近40种,芽叶病害主要有:茶饼病,在西南茶区的高山茶园发生较重;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以华东、西南诸省的高山茶园,低温高湿条件下受害严重;茶芽枯病是浙江、湖南等省常见重要病害之一。

成叶、老叶病害以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褐色叶斑病、茶煤病、茶赤叶斑病等为主,在中国各茶区都常有发生。病叶易脱落,致使树势衰退。茎部病害已发现有30种左右,各茶区普遍发生的主要种类有茶枝梢黑点病、茶胴枯病、茶灰色膏药病、茶枝黑痣病和茶树苔藓和地衣。西南茶区还有茶枝癌病。华南和安徽、湖南等地有茶红锈藻病、茶黑腐病和茶线腐病。根部病害已有记载的有30种以上,主要种类有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苗白绢病、茶根腐病,常致全株枯死。目前,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茶芽枯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饼病、茶煤病、茶枝梢黑点病、茶藻斑病等病害。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农业、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及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当今,生物防治发展迅速,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生物防治,有效控制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避免了长期直接使用化学农药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能源等方面问题。目前,化学农药防治仍是治理作物病虫害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化学药剂长期使用后,会带来杀伤天敌、破坏生态环境、引起病菌抗性增强、还会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为了避免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带来的问题,研究开发无毒、无污染、与环境相容性好的生物农药来防治茶树病虫害势在必行。

cy316.cOM编辑推荐

台湾的野生茶树及其利用介绍


台湾的野生茶树及其利用

台湾有茶树之记载,早于荷兰人占据台湾时期(1624~1662年),荷人所写《巴达维亚城日记》1645年3月11口之记事中载有“茶树在台湾也有发现,似乎与土质有关”虽未载明发现之地点,但其所指之茶树无疑是指野生茶树,这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史料中,台湾有野生茶树的最早文献。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周钟碹编撰的诸罗县志载有:“水沙连内山,茶甚伙,味别,色绿,如松罗,山谷深峻,性严冷,能却暑消瘴,然路险又畏生蕃,故汉人不敢人采,又不谙制茶之法,若能挟制武夷诸品者,购士蕃,采而造之,当香味益上矣。”可见台湾虽发现野生茶树,但直到康熙末年,汉人仍未利用野生茶树采制茶叶。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清朝首任台湾巡察御史黄叔璥所著《台海使槎录》,才提及水沙连内山产茶,每年通事与各山议明,入山焙制。

又吴廷华于雍正年问所著《社寮杂诗》有一首咏猫螺茶:“才过谷雨觅猫螺,嫩绿旗枪映翠萝,独惜未经娴茗战,春风辜负采茶歌。”可见雍正年间,来台移垦的汉人已开始采制野生茶饮用。水沙连及猫螺内山即今之南投县山区,水沙连地区,即今之竹山以东,由鹿谷向北延至水里,鱼池、埔里、国姓、仁爱等山区,而猫螺地区就是与水沙连地区相邻的浅山地区,即今之八卦山脉,芬海拔650~1500米之阔叶林内,其生长环境口照少,常有浓雾。

台湾野生茶树大致可由芽色之不同分为两大类,一为茶芽呈绿色或淡紫色(台湾山茶),另一类茶芽呈紫红色(赤芽山茶),花朵均较栽培种小,且两种野生茶树茶芽均无茸毛为其特征。园、草电、中寮等猫螺溪及乌溪流域地区,除了清代文献记载今之南投县山区有野生茶树外,台湾抗战胜利后亦在嘉义县、高雄县及台东深山发现野牛茶树林,但仍以南投县的野生茶树林规模最大。台湾野生茶树多生长在海拔650~1500米之阔叶林内,其生长环境口照少,常有浓雾。

台湾野生茶树大致可由芽色之不同分为两大类,一为茶芽呈绿色或淡紫色(台湾山茶),另一类茶芽呈紫红色(赤芽山茶),花朵均较栽培种小,且两种野生茶树茶芽均无茸毛为其特征。

湖北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及利用*


摘要 通过对湖北省11份茶树品种资源的适应性、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及抗寒性等主要经济性状全面鉴定,结果表明,五峰柳叶早、鄂南10号、鹤峰15号、宜红早等品种一叶期分别比福鼎大白茶种(CK)早6~4d;苑香、鹤峰40号、鹤峰6号制绿茶品质优异;鄂南10号、鹤峰15号及苑香等品种分别比CK种增产37.74%、33.90%和32.0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简要说明各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湖北省 茶树资源 鉴定 利用

Identification and use of tea germplasm resourses in Hubei Provience

Jia Shangzi et al.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Hubei Acad. of Agric.Sci.,Wuhan 430209,China)

Abstract The principle economic characters of eleven sorts of endemic variety resources in Hubei Provinces were completely identified,which included their adaptability,phenological periods,fresh leaf product,processing quality and cold-resistance.The results were followed as:The peroid of the bud with single leaf of Early Wufeng liuye,Enan No.10,Hefeng No.15,Early Yihong etc. was earlier four to six days than that of Fuding Big and White(CK).The quality of green tea originated from Yuanxiang,Hefeng No.40 or Hefeng No.6 was excellent.Compared with CK,the output of Enan No.10,Hefeng No.15 and Yuanxiang increased 37.74%,33.90%,32.07%,respectively.Their output differences from CK reached the significance level.The appropriate plant areas and the main points about cultivating techniques of every cultivar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Hubei Provience,tea,germplasm resources,use

湖北省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70年代末,由省农业厅组织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全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共考察了200多份优良单株的生物学特性,为我省茶树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1990年我所组织收集部分茶树地方品种资源,分别在本省不同气候条件的3个茶区布置了首批茶树地方品种区域试验[1]。本试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系统地摸清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经济性状及适宜推广种植的范围,为我省茶树地方品种审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所用的茶树种质材料有11份(详见表2~表6),分别由本所、咸宁地区农科所、鹤峰县茶科所、五峰县茶科所、宣恩县特产局、宜昌县茶树良繁站提供。本试验以福鼎大白茶种为对照(CK)。

1.2 鉴定内容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1.7m2,种植方式为双行排列,大行距130cm,小行距33cm,丛距33cm,每丛3株。各试验点基本情况如表1。各小区选取剪口下第一个腋芽6个,从早春芽头萌动起到一芽三叶展开止,每两天观察一次,目测各物候期(均以50%通过为标准),并计算相应≥10℃的有效积温。

定植后第3年打顶采摘,第4年正式开采,连续3年。严格以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采摘标准,春季制作烘青绿茶,夏季制作红碎茶,感官鉴定其品质。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鉴定抗寒性,评分标准为五级评分制。

表1 试验点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地理位置土壤状况常年气温(℃)相对湿度

(%)常年雨量

(mm)经度纬度海拔(m)类型肥力pH年平均最高最低湖北省果茶所(武汉)114°07′30°18′24.7红壤中等4.816.740.1-14.1781250.0咸宁地区农科所(温泉)114°16′29°44′63.9红壤中等5.216.941.4-15.4781482.7鹤峰县茶科所(走马)110°25′29°44′970.0黄壤中等5.513.235.0-14.5821947.0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茶萌发期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连续4年对各品种的春茶萌发期观察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相对福鼎大白茶而言,早芽中有五峰柳叶早、鹤峰15号、鄂南10号、宜红早、鄂南12号等;而鄂南4号、宣恩27号属发芽偏迟的迟芽种;其他品种均属中芽种(表2)。在发芽密度、一芽三叶百芽重、分枝角度、叶绿素含量等生物学性状也有一定差异(表3)。

表2 新梢物候期及有效积温比较品 种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物候期

(月-日)有效积温

(℃)物候期

(月-日)有效积温

(℃)寒潮中茶树宝宝们如何越冬?(内附茶树防冻指南)
连日来,全国各地气温持续下降,多个茶区出现大雪、冰冻天气。当低空或土壤温度降至0°C以下,茶树植株体内发生冰冻,就会造成茶树冻害甚至死亡的现象,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寒潮下,娇嫩的茶宝宝们该如何越冬成为众多茶农、茶友关心的问题。

造成茶树冻害的主要因素

茶树冻害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多数研究者认为茶树冻害与低温及其持续时间,茶树品种以及茎叶上附生的微生物等因子密切相关。

1低温

研究证明,低温是冻害发生的最主要因子。气温低于0℃时乔木型或半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会受冻,灌木型的中小叶种茶树在-10℃才会出现冻害。低温持续时间越长,茶树受冻愈重。

2品种

茶树抗冻能力因品种不同而异,日本对来自21个国家的茶树进行抗冻性研究表明:中国、日本朝鲜的茶树品种抗冻性强,而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的茶树品种抗冻性弱。我国研究者认为,我国北方的茶树品种抗冻能力较强,南方的茶树品种易受低温危害。

3微生物

研究发现,茶树的冻害与其茎叶上附生的微生物密切相关,茶树芽叶上的冰核活性细菌能诱发叶片冻害,加重茶树冻害的程度。此外,如茶树的树龄、树势、立地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土壤条件、施肥水平、寒潮来势的缓急、降温时的风力、湿度及冻后解冻的天气条件等都是茶树冻害的因子。

茶树冻害防治

1重施基肥

低幼龄茶树抗寒能力相对较弱,越冬前要结合培土壅蔸,重施一次基肥。肥料以具有一定保温作用的土杂肥、猪牛粪、人粪尿等含有机质和磷、钾较多的农家肥作基肥,同时配施一定量的饼肥、过磷酸钙、硫酸钾肥。基肥不仅可起保温防冻、增强茶树抗冻能力的作用,还可为茶树来年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土壅蔸

防止根颈部受冻,是低幼龄茶树防冻的关键措施。因此,在低幼龄茶树越冬前,应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壅蔸,适当加厚树蔸处的土层,确保茶树关键部位不被冻伤。

3铺草防霜

在低幼龄茶树越冬之前,树间盖草(稻草、麦秆、其他干草等),厚度5cm左右,同时覆盖遮阳网、地膜等,可减少土壤热量散失,提高茶园地温,减轻冷霜对茶苗侵袭,进而增强茶树抗御霜冻的能力。

4喷水防冻

在灌溉设施较好的幼龄茶园,当气温降低到0℃左右将要出现冰冻时,可以通过喷灌系统向茶树喷水,通过喷水可以有效抑制茶树器官、组织和细胞内出现结冰,冻害也得到有效控制。但采用喷水防冻时应特别注意温度。

5熏烟防冻

若遇强寒潮袭击,也可抢在寒潮到来前,准备好杂草、稻草、秸秆、树枝、锯末、谷壳、草皮等易燃物,在茶园各个角落堆积烟熏堆,燃烧使之产生烟雾,形成“温室效应”,减少夜间茶园热量的辐射与散失,以有效减轻寒潮与霜冻对低幼龄茶树的危害。

受冻茶树补救措施

1积雪处理

降雪过程中,不要马上对幼龄茶树上的积雪进行清理。当气温回升,开始升温,再及时人工清理积雪,减轻化雪引起的低温对茶苗的伤害。

2及时修剪补苗

当气温回暖时,要及时对受冻害茶园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枝条受冻害,应该及时修剪,将受冻害的枝条全部剪除。受冻害较轻的,可以轻修剪;受冻较重,出现茶树枯枝死亡的,应及时补栽壮苗。

3浅耕追肥

冻害对茶树来说是一种创伤,势必损耗茶树体内储藏的养分,尤其幼龄茶树,容易失去蓬面功能叶,而幼龄茶园以培养树冠为主,因此必须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对于根系受冻茶树,可在新发枝上叶片成熟后进行根外追肥。

茶树的适生条件


茶树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里,受到环境条件特定的影响,通过新陈代谢,于是在茶树的生育过程中就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成为茶树的适生条件。也就是说,茶树的适生条件是长期对该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

就茶树的生长发育而言,适生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和土壤环境的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条件的综合,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在经常对茶树生长发育等各方面发生明显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因素叫做生态因子。

每个生态因子都有它本身的变化规律,由于地区及时间的不同,以及它们在数量、质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变化,都会综合地影响于茶树,使茶树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环境对茶树的生态作用。

在我们研究茶树的适生条件时,除了要了解环境对环境的生态作用,还要注意了解茶树的生长习性。这样,我们就能根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在栽培技术中去合理的调节、改造环境,以满足茶树生育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树的增产潜力。

1、光

光是茶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引起茶树体内质变的必要条件,制约着茶树的生命过程。

茶树产量的形成主要是利用光能,通过叶绿素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光合作用。栽培技术中采用合理密植、灌溉排水、增施肥料等措施就是为了增辔光合作用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光合作用的强弱除与水、肥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有关外,主要受光照强度和光的性质的影响。

茶树所受到光照程度各部分是不同的。所以,同一树冠内,表层或外围的茶树枝条比较粗壮,内层的比较细弱。光照充分的叶片,栅状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则与此相反,而且,表皮细胞外壁也较厚,叶色较深,叶肉较厚。反之,光照不足的叶片大而薄,叶色较淡,水分较多,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相对地减少。如云南大叶种,凡有楹树、相思树作荫蔽的,其叶片的上表皮、栅状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与露天栽培的有明显的差别。

光的性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很大影响。直射光的光量较漫射光强,但直射光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红黄光最多不超过37%,温射光含有红黄光占全光的50-60%。如果大气中有云雾、水蒸气或遮荫树,则直射光量减少,漫射光量增加,这结茶树的吸收利用是有利的,因为几乎全部温射光均可被茶树利用。

山地茶园,随着绝对高度的升高,紫外线有所增加,而紫外线能使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受到抑制,从面也就抑制了茎的伸长。所以长在高山的茶树一般茎干短矮,叶面缩小,茸毛发达,叶绿素增加,内含的茶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增多,加上高山云雾较多,空气湿度大,适宜茶树缓慢生长。这些都是构成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生态因子。

茶树原是大森林下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形成了耐阴的特性。然而,经过不同区域长期栽培适应的结果,对光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广泛的。茶树需光量及耐荫程度视品种、种龄、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如大叶品种需光量较少,耐荫性较强;而小叶种需光量较多,而荫性较差。茶树幼龄时往往耐荫;但随着树龄的增加,其需光性逐渐增强。

叶子是直接接受阳光的器官,因此茶树光能利用率还与叶片的着生角度及方向,即叶片的配置方式有密切关系。因为它直接影响叶片的受光量。尽管叶面积较大,但配置方式不好,彼此遮荫,还是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而获得高产。因此,茶树叶面积大小和叶片配置方式与净光合生产率的高低总是密切相关的。近年来的试验表明,直立叶片的茶树(如浙江黄叶早)比水平叶片的茶树(如绍兴5801)较有利于接受日光,表现出较高的光合利用率,可获得较高的鲜叶产量。一般随着叶片着生角度加大,反光率增加,透光率减小,下层叶片被严重遮荫,叶层变薄,对产量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茶树群体的光能利用与种植方式(包括播种密度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密度也相应地要有所变化。近年来,不少地区和单位正在试验和采用的密植茶园,以增加植株总数来提高种植前期的光能利用率,可以达到早期高产。但过度密植,会导致茶园通风透光不良,使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减弱,光合产物反而减少,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以至造成减产。只有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又保证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才能使茶树得以正常生长,并能持续高产。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改善光照条件,尤其在南方茶区,采用茶树行间种植遮荫树以减少直射光的影响。这在鳊、斯里兰卡的平地茶园也广为采用。又如在日本为生产玉露茶采用人工搭棚遮盖,减少直射光能提高茶叶品质,称为覆下茶园。

所以,在探索茶树光的适生条件时,不仅要考虑到茶树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要考虑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茶叶品质来讲,绿茶是在低强度日照下较为有利。而红茶的情况则较复杂,一般茶树在高强度光照和高温下生长时,茶叶中的单宁含量高,有利于制成汤色浓而味强烈的红茶。但红茶的品质,如以香气为主时,可以说也是不需要高强度日照的。因此,关于红茶栽培的适宜日照强度尚难作出定论。

总之,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光源,从栽培技术上,除了做好选用良种和园地的选择外,还需做好合理密植,人工灌溉,以及遮荫等技术措施,以提高茶树对光的利用率。

1、温度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因子之一。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茶树才以正常地进行一切生理生化活动。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

一般认为适宜茶树经济栽培的温度是在年平均13℃以上。灌木型茶树能耐较低的温度能忍受最低的临界温度可达零下6-18℃,在厚雪覆盖的条件下,甚至气温更代一些还可以越冬。然而乔木、小乔木型茶树耐低温性能较差,如我国的云南大叶种在零下5℃时便会受害。

茶树所能忍受的最高临界温度是45℃,但一般在35℃以上,生长便会受到抑制叶片出现灼伤,特别是干旱季节,受害更为严重。

在外界综合条件的影响下,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或生物学最低温度)。茶树的生物学零度为10℃。生长季节中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称为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应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春季当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以后随温度上升,生长加快。最适宜茶芽一长的日平均温度是17-30℃。秋科季节,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茶树由生长转入休眠。此时枝叶内积累了较多的淀粉。而后又形成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色素等自卫物质,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同时细胞内自由水显著减少,使原生质粘度增高,从而,提高了茶树抗旱、耐寒能力。因此,在我国北就或高山茶区为了解决茶树安全越冬问题,除了引种或选育抗寒力强的品种外,在栽培措施上,凡能诱发茶树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核酸等物质增加的,都能增强茶树的抗寒性。

早春气温回暖茶芽萌动后,原生质粘度已显著降低,因此茶树抗寒能力减弱。生产上常因气候返寒(日平均温度降至10℃以下)或晚霜。发生茶芽冻害,特别是高山茶园表现尤为明显,严重威胁春茶生产。冻害程度,因茶树品种、地势、坡向及行向等而不同。在春季常有返寒的地区,除加强防冻措施外,对已受冻的茶树,当气温稳定时,应及时将冻枯部分剪去并追施肥料,以弥补损失。

3、水分

水分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树体的水约占55-60%,芽叶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芽叶不断被采收,又要不断地发芽,所以茶树需要的水分比一般树木多。水又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呈铝离子状态。铝对一般植物来说,不但不是一种必要的营养元素,而且多了反而有毒害作用。酸性强的土壤对许多别的作物往往很不相适,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铝离子过多,对茶树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化学分析表明,健壮的茶树含铝可以高达1%左右,这说明茶树要求土壤能提供足够的铝,而酸性土壤正好能满足茶树的这一要求。二是酸性土壤含钙较兴。钙是植物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之一,茶树也不例外,但茶树对钙的要求数量不多,因此要求土壤中含钙也不要过多,土壤活性钙不得超过0.5%,过多就有副作用,而一般酸性土壤含钙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把以它就特别适宜种茶。

由于上述原因,茶树不能在过酸或碱性的土壤里生长,对于那些过强的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茶树生育不良,对产量与品质均有影响。而偏碱的土壤,则茶树难以生存。

要了解当地土壤是否适宜种茶,可用指示剂、酸度计等方法进行详细测定,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酸性指示植物来判断,凡地面上长有映山红、铁芒箕(狼箕)、马尾松、油茶、杉木、杨梅等植物的土壤就是酸性土壤,适宜种茶。

我国广大茶区的土壤大部分属红、黄壤,棕壤,部分是酸性紫色土。但由于母岩种类、气候条件、地形情况等成土因子的不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这在我国偏北的茶区,如苏北、山东等地表现比较突出,在同一地区的土壤上,由于母岩的不同,往往出现有土壤酸碱度交错的现象。又如同样都是由石灰岩发育成的红黄壤,在我国长江以北丘陵地区,因年降水量少,淋溶不够,土壤内含钙量较多,呈石灰性反应,不宜种茶;而在长江以南的山地石灰岩地区的红黄壤,由于气温较高,雨量充沛,脱盐基作用强烈,多数可以发育成为能够种茶的酸性土。就母岩来说,宜选择容易风化或估计很快会风化的烂石,虽表土层不厚,但通过深翻和其它人为的熟化措施,仍然可以种茶。在一些老茶区,例如浙江的西湖龙井茶区白沙子土,湖南它化的石渣子土等,就是如此。因此,在选择园地土壤时,既要测定土层的厚度,也要考查成土母岩的种类和风化的程度,更要严格注意掌握和测定不同地段土壤酸碱度的情况。

茶树根系庞大,吸肥力强。一般栽培的茶树,一足龄茶苗的主根长达30厘米以上,成龄茶树主根生长旺盛,可深及一米以下,侧根和须根发达并在土壤表层四散分布。为了使茶树根系能向深广发展,不仅表土要好,底土的性状也有很大关系。如果遇到土层浅、肥力低、土质粘重或保水、保肥力差的土壤,都会使茶树根系发育不良,常常出现树势导衰,容易遭受肥旱害或冻害一般说来,在潮湿、通气不良的土壤中,根系较浅;而在良好的土壤内,则有较多的分枝和较广泛的根系数。实践证明,选择种茶的园地,土壤深度一般不应浅于60厘米。这样,有利于茶树根系分布深而广,同时,施肥以后肥料的损失较少,吸收率大,也有利于增强茶树的抗逆性等。凡土层浅,底土有粘土层、硬盘层或铁锰结核的,常会引起临时性滞水层的产生,致使茶树根系发育不好,应注意深耕改良。

5、地势、坡度和坡向

我国茶区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平地、盆地都有茶园分布,但大多是在丘陵和山地。

茶园的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几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苏园的小气候和土壤状况,对今后茶园的机械化操作,水利设施以及农、林、牧、副、渔五业生产的全面安排都有密切的关系。就世界栽茶情况看,茶园分布在高山上是不多的,只是在热带,由于阳光过强,温度高,为了生产好茶,有的茶园建立在1000米以上的茶园不太多,大部分是在丘陵缓坡地带,如著名的祁红产区,海拔200-300米;武夷茶区,龙井茶区,地势都不很高,一般选择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

坡度大小对温度变化和接受太阳过多有一定影响。如同为朝阳南坡,10度坡的直接太阳量为平地的116%,20度坡为130%,30度坡为150%。坡度不同,在接受热量方面差异也较大。但随着坡度加大,土壤含水量减少,冲刷程度则越大,对茶树的不利影响也越明显。所以选择地形时,一般要求在30度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坡度太陡(30度以上),在建园时不仅花工大,对今后茶园管理也不利,不宜栽植茶树,但是同一坡向的坡地上,往往上坡水土条件较差,树体较小,产量相对较低;下坡条件较好,产量较高。因此在栽培措施上,上坡与下坡应有所不同。

坡向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有很大的影响。凡背风向阳的半山坡茶园,冬季气温都要比谷地、沟槽地、平川地高。这一方面由于向阳半山坡茶园受光面多,避免或减轻了寒风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处于谷地、沟洼地的茶园受冷空气下沉所出现的逆温(小于2级风情况下)和辐射霜冻的危害要比山坡茶园重得多。因此,为避免茶树受冻,必须把地形选择作为种茶诸顶条件中首要的一条。实践证明,不论高山或丘陵种茶,建园时应注意坡向的选择和利用。由于南坡和北坡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故近地面层的温度也不一样。但南坡因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在夏秋季往往因少雨而易受干旱。东坡和西坡相比,东坡温度上午高,下午低;西坡则相反。这些在建园规划时都应加以综合考虑。

总之,在深入分析茶树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中,不能只限于光照、温度、雨量、土壤、地形等指标,还必须对这些生态因子在年周期中的变化与茶树年周期的各生长发展阶段,加以综合分析比较,才以正确判断,得出各地能否建立茶叶生产基地的科学依据。

上述各生态因子对茶树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当某一个因素有了变动的时候,就影响其它因素,从而整个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降雨多时,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和不照,同时也改变了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存在状态。各个因子有规律的综合变化,形成了各个地区的生态特点,形成了各茶区的特定生长环境。凡对茶树生长发育起着主导作用的,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制订某一茶区的栽培技术的主要依据,以利发挥茶树某些优良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茶树栽培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技术措施,来影响主导因子,借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要求。例如我国淮北茶区栽培茶树的主要困难是冬季冻害和生长季短,这一带的主要措施是选择抗寒品种,选择光照较好,温度较高的地势建园,并采用一系列的越冬防冻措施。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茶树的生态因子,则是春季晚霜和秋旱,栽培措施上宜在冬季施足基肥,早春应采用一些抗寒措施,以及秋季灌溉等。南方茶区主要是春旱和烈日,则着后果在春季灌溉,适当在园地中种植遮荫树。又如许多山地茶园,由于坡度较陡,水土极易流失。栽培茶树的主要措施是建造梯田等高条栽,以保水土。总之,要因地制宜地具体地分析不同条件下综合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以确立农业技术措施的重点。

茶树病虫治理中如何保护和利用天敌


在茶园自然环境中有400多种有益天敌昆虫资源和促使茶树害虫致病的病毒,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保护和利用天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已经成为开展茶树病虫无害公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防治措施上要改变那种见虫就治,治虫务净的观念。茶树病虫在田间发生受环境因素(气候、天敌等)影响很大,年份之间、季节之间发生数量都有差异。在病虫发生量少时,对茶树不构成经济损失,或者是防治后换回的损失不值防治成本,为减少对茶园环境生态的环境,应尽量不用药防治,保留少量病虫害,可为其天敌和有益生物提供生存和繁殖条件。充分发挥天敌对病虫的自然调控作用。 其次提倡农业防治,在茶园周围植树造林,为有益生物种群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秋季深耕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的越冬害虫,以及各种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亡。同时可使在深土层中的越冬害虫暴露于土表而冻死。减少氮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可增强茶树对病虫的抗性。 同时在防治上要首选生物药剂;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虽见效快,在短期内害虫减少,但由于天敌生物大量杀伤,失去自然的制约,害虫会很快繁殖,猖獗发生,並使茶叶品质下降。使用生物药剂,如苏特灵,虫螨立克,阿维菌素等,是以菌治虫,其见效虽慢,但其对茶树天敌无不良影响,可使害虫受到生物药剂和天敌的共同制约,其残效期长。可减少防治次数,降低成本。生物药剂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在开发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今天,加强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红茶菌?红茶菌的功效作用


红茶菌是由红茶、白糖和水经发酵而酿制成的,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红茶菌酷似海蜇的皮,也称“海宝”。亦有“胃宝”之称,它可以帮助消化同时能治疗多种胃病。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红茶菌的功效作用。

红茶菌

什么叫红茶菌?

红茶菌又叫海宝、胃宝,是用白糖、茶叶水加水再加菌种发酵而成,在我国已有了150多年的饮用历史,红茶茶对于人体来说是十分有益的物质,它含有十分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便秘、痔疮、白发、白内障、胃炎、贫血等症状。

红茶菌的功效作用:

1、红茶菌能通便

红茶菌不仅含有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三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而且还含有维生素、纤维素等物质。这些有益成分进入人体肠道后,能增加肠道的有益菌落、杀灭肠道有害病菌,有着极好的润肠通便作用。专家指出,红茶菌特别适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以及顽固性便秘等症。

2、红茶菌能排毒

相关研究显示,红茶菌中还含有大量的葡萄糖酸哦。葡萄糖酸有什么作用大家知道吗?专家说,葡萄糖酸和重金属结合后,能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进入人体后,能帮助人体排出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哦。另外还有实验表明,红茶菌饮用者尿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增加。这么说来,饮用红茶菌,能排毒。

3、红茶菌能增强抵抗力

红茶菌中所含有的有益物质,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抵抗力的作用。人体之所以常生病,是因为体内某些元素的缺乏及有害病菌、病毒的侵犯所致。而饮用红茶菌,不仅补充了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和营养,还起到杀菌、解毒等功效,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红茶菌

4、红茶菌能治疗胃病

红茶菌是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共生物,具有调理肠胃、助消化、治疗各种胃病等作用。又因其自身的酸度有抑制有害细菌生长的作用,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症,也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正因为红茶菌如此强大的治胃功效,所以才又被人们称之为胃宝。

5、红茶菌能舒缓疲劳

红茶菌除了能治疗胃病、通便等,还具有提神作用呢。大家都知道,红茶是红茶菌的组成部分之一,因而红茶菌菌液中含有一部分茶叶的浸出物;这些物质包括有:茶多酚、咖啡因、乙醇等,具有刺激神经中枢、振奋大脑之功。所以,饮用红茶菌,有助于舒缓疲劳,振作人的精神。小编听说上班一族常饮,还能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6、红茶菌能护肝

红茶菌有通便、排毒等作用。以此推测,饮用红茶菌,还能保护肝脏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主全身,人体大小便通畅、毒素也及时排出体外,大大减少了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对肝脏造成的损害。所以,红茶菌还有护肝作用。

以上就是有关红茶菌的功效介绍,因其富含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饮用后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好处。小编提醒,患有酸过敏的茶友要慎饮,红茶菌里面的有机酸会让有酸过敏者感觉不舒适。

茶树病虫无害化治理——怎样来保护和利用天敌


在茶园自然环境中有400多种有益天敌昆虫资源和促使茶树害虫致病的病毒,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保护和利用天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是开展茶树病虫无害公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防治措施上要改变那种“见虫就治,治虫务净”的观念。茶树病虫在田间发生受环境因素(气候、天敌等)影响很大,年份之间、季节之间发生数量都有差异。在病虫发生量少时,对茶树不构成经济损失,或者是防治后换回的损失不值防治成本,为减少对茶园环境生态的环境,应尽量不用药防治,保留少量病虫害,可为其天敌和有益生物提供生存和繁殖条件。充分发挥天敌对病虫的自然调控作用。

其次提倡农业防治,在茶园周围植树造林,为有益生物种群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秋季深耕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的越冬害虫,以及各种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亡。同时可使在深土层中的越冬害虫暴露于土表而冻死。减少氮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可增强茶树对病虫的抗性。

同时在防治上要首选生物药剂;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虽见效快,在短期内害虫减少,但由于天敌生物大量杀伤,失去自然的制约,害虫会很快繁殖,猖獗发生,並使茶叶品质下降。使用生物药剂,如苏特灵,虫螨立克,阿维菌素等,是以菌治虫,其见效虽慢,但其对茶树天敌无不良影响,可使害虫受到生物药剂和天敌的共同制约,其残效期长。可减少防治次数,降低成本。生物药剂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在开发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今天,加强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9186.html

上一篇:品茶之道首要是“醒茶”

下一篇:关于白茶的知识介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