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台湾的野生茶树及其利用介绍

2019-12-19

台湾的野生茶树及其利用

台湾有茶树之记载,早于荷兰人占据台湾时期(1624~1662年),荷人所写《巴达维亚城日记》1645年3月11口之记事中载有“茶树在台湾也有发现,似乎与土质有关”虽未载明发现之地点,但其所指之茶树无疑是指野生茶树,这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史料中,台湾有野生茶树的最早文献。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周钟碹编撰的诸罗县志载有:“水沙连内山,茶甚伙,味别,色绿,如松罗,山谷深峻,性严冷,能却暑消瘴,然路险又畏生蕃,故汉人不敢人采,又不谙制茶之法,若能挟制武夷诸品者,购士蕃,采而造之,当香味益上矣。”可见台湾虽发现野生茶树,但直到康熙末年,汉人仍未利用野生茶树采制茶叶。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清朝首任台湾巡察御史黄叔璥所著《台海使槎录》,才提及水沙连内山产茶,每年通事与各山议明,入山焙制。

又吴廷华于雍正年问所著《社寮杂诗》有一首咏猫螺茶:“才过谷雨觅猫螺,嫩绿旗枪映翠萝,独惜未经娴茗战,春风辜负采茶歌。”可见雍正年间,来台移垦的汉人已开始采制野生茶饮用。水沙连及猫螺内山即今之南投县山区,水沙连地区,即今之竹山以东,由鹿谷向北延至水里,鱼池、埔里、国姓、仁爱等山区,而猫螺地区就是与水沙连地区相邻的浅山地区,即今之八卦山脉,芬海拔650~1500米之阔叶林内,其生长环境口照少,常有浓雾。

台湾野生茶树大致可由芽色之不同分为两大类,一为茶芽呈绿色或淡紫色(台湾山茶),另一类茶芽呈紫红色(赤芽山茶),花朵均较栽培种小,且两种野生茶树茶芽均无茸毛为其特征。园、草电、中寮等猫螺溪及乌溪流域地区,除了清代文献记载今之南投县山区有野生茶树外,台湾抗战胜利后亦在嘉义县、高雄县及台东深山发现野牛茶树林,但仍以南投县的野生茶树林规模最大。台湾野生茶树多生长在海拔650~1500米之阔叶林内,其生长环境口照少,常有浓雾。

台湾野生茶树大致可由芽色之不同分为两大类,一为茶芽呈绿色或淡紫色(台湾山茶),另一类茶芽呈紫红色(赤芽山茶),花朵均较栽培种小,且两种野生茶树茶芽均无茸毛为其特征。cy316.cOM

cy316.com扩展阅读

世界上最粗古茶树及世界野生茶树王介绍


香竹箐大茶树是世界上最粗的古茶树。大理茶(C.taliensis),又称香竹箐锦绣茶王。位于风庆县小湾镇锦绣村香竹箐,北纬24°35′51”,东经100°04′53”,海拨2245米,这棵人工种植在锦绣村香竹箐茶农李文潮家园子地埂,年产200千克鲜叶的大茶树,是目前世界上古茶树中最粗大的大茶树,被誉为茶树之王。

2003年2月18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蔡新教授亲自测量了这株古茶树,树高10.2米,树幅11.1米×11.3米,胸围5.67米,基围5.84米。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农展馆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志考察了香竹箐古茶树,广州中山大学植物博士叶创新对香竹箐古茶树进行考察,2004年初,日本农学博士、茶叶专家大森正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博士都对香竹箐古茶树进行测定,2005年美国茶叶协会会长奥斯丁对香竹箐古茶树进行考察,他们都断定:香竹箐古茶树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最粗的古茶树。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茶叶根据其演变进化规律,即野生型一人类驯化栽培野生型一过渡性—栽培型等不同类型来划分“世界野生茶树王”生长于普洱市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海拔2450米。树高25.6米,树幅22米×20米,基部干围2.82米是获吉尼斯颁证的野生古茶树。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景东野生古茶树


景东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和无量山海拔1100—2800米的群山中。其中以花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

【具体介绍】

花山文岔大茶树生长在花山乡文岔上文献村,第一株海拔1762米,坡度15度。树高15米,树幅9.8米,基部径围3.14米,干径1.03米,最低分枝0.8米。春茶萌芽期为2月上旬,3月上旬开采,夏茶开采期为6个月上旬,秋茶采期为8月上旬,休眠期为11月。第二株基部径围1.85米,干径0.588米,树高10.1米,第三株基部径围1.6米,干径0.5米,树高9.95米。单株每年收干茶15公斤以上。据专家考证,这些茶树树龄不低于500年。

花山芦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属野生型乔冠茶树。生长地海拔2200米,坡度40度。第一株,树姿呈直立状,最低分枝0.3米,分成三枝,其中两枝已折断,基部径围3.06米,干径1.53米,树高20余米,第二株,树姿呈直立状,最低分枝4米,基部径围2.93米,干径1.46米,树高20米,专家考证,树龄800年左右。

现存栽培型野生古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无量山腹地,证明景东县的先民有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其中的安定、漫湾、林街、景福4个乡境内的野生古茶树最具代表性。安定迤仓后山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中有一株生长在海拔2255米的古茶树,基部径围1.4米,干径达0.7米,树高20米。林街乡岩头村箐门口无量山大石门,是景东野生大茶树分布最多的地方,野生古茶树分布面积达1.5万亩,专家考证,最古老的茶树树龄约1500年。景福乡勐令村芹菜塘杨家小组海拔1820米的山地上,生长的一株野生大茶树,树姿呈直立状,树高11米,树幅6米,基部径围1.5米,最低分枝3米。该乡的公平村海拔1840米的山地上也存活有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高12米,树幅6.7米,基部径围1.22米,最低分枝3米。树龄在300年以上。

【产地介绍】

景东属于澜沧江流域、普洱市的西北方,是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的县份之一。也是古老的普洱茶产区,据资料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茶叶种植、加工和流通的历史,到了清朝,景东沱茶已远销青藏高原,享有盛名。

据《景东地志征集资料》记载:“民国9年(1920)锦屏南攀箐原有茶树6000株,新植2000株,产量200公斤,运销省城(昆明);文井清凉原茶树9万株,新植15万株,200人栽培,产量2250公斤,运销大理;安定老仓原植茶树25万株,新植30万株,150人栽培,产量1000公斤,远销大理;大街、花山者干河一带新植茶树1500株,10人栽培;锦屏前所新植茶树12000株,20人栽培,产量1500公斤,远销大理。”由此可见景东的古茶树之多,收益之丰,而且已有了系统的管理、统计工作。

以下是爱介绍景东一些相关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对种植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粮、蔗、畜、果、茶、烟、桑协调发展格局。粮食、甘蔗、核桃、茶叶、畜禽、烤烟、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6863万元,粮食总产量12.78万吨;甘蔗产量17.1万吨;茶叶产量3996吨;咖啡种植2508亩,咖啡豆产量40吨;核桃种植面积155795亩,产量1927吨;烤烟种植面积25411亩,产量63730担;新鲜蚕茧产量906吨。畜牧业产值2488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6%。年末生猪存栏37.9万头,出栏21万头;大牲畜存栏11万头、出栏1.9万头;黑山羊是全县畜牧业的一大特色品种,存栏13.2万只,出栏6万只,远销广东、湖南、上海等地,并销往香港、澳门。

景东县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全县林业用地45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91%,在有林地中用材林262.3万亩,防护林76.9万亩,特种用材林3.7万亩,经济林19.7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为2454.5万立方米,其中,近熟、成熟、过熟林蓄积达846万立方米。目前,全县已形成以林板、林化为主的林产品工业体系。2005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4603万元,是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景东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实施以来,全县实行政策、科教、干部、项目、资金、服务“六进山”,建立县处领导联系贫困乡村、单位部门挂钩帮扶贫困村社、机关干部长期驻村帮社、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4个责任制,有21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5个乡(镇),353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66个村,93个单位部门挂钩扶贫76个贫困村,232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269户贫困户。1999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内异地开发扶贫项目,到2005年底,已完成10个开发区安置工作,共安置移民8876人。“九五”期间,全县共投入资金1.59亿元,使4个扶贫攻坚乡、56个贫困村、5万多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十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7亿元,使5.18万农村特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同时巩固了4万不稳定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完成2500户茅草房改造,改善了1.05万人的住房条件。上海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新中国成立时,景东县没有现代工业。如今已形成以林产、蔗糖、水电、建筑材料等为主的各门类工业。2003年末,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8955万元。主要产品金铃牌松香、松节油荣获云南省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称号,远销国内外。以优质核桃为原料的郝思嘉牌核桃乳荣获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金奖、全国“科技之光”成果金奖,云南省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指定饮品及省名牌产品称号;把边乡牌白糖产品被全国糖业研究检测检验中心评为优质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

茶树的器官及其机能


茶树是由根、茎、叶、芽、花、果等不同器官的构成的整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生理机能,有了有效地栽培茶树,必须了解各个器官的机能及其与栽培环境条件的关系。在生产上通常把茶树分作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下部为根系,地上部为树冠,包括枝、叶、芽、花、果等部分。根颈是地上和地下两种功能不同器官的交界处,它是茶树各器官中比较活跃的部分。1、根 根埋在土中不易引人注意,其实它的分布与生长动态,是制订茶园管理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栽培,首先要培养好根系。俗语: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正是这个重要性的说明。 茶树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构成。由种子的胚根垂直向下生长的根,称为主根,可伸入地下2-3米,甚至更深,但一般为1米左右。在主根上着生的统称为侧根。由主根上直接发生的侧根,称一级根,着生在一级根上的是各级分枝的侧根,侧根分布面很广,壮年时期侧根分布深达60-80厘米。在条栽茶园中满布行间,交叉伸展。主根和侧根粗长呈红棕色,寿命长,起固定、输导、贮藏等作用。主根和侧根上着生的细小根,统称须根。须根细短呈白色,一般寿命较短,不断死亡更新,未死亡的则逐渐发育成侧根。须根大部分布在土壤的耕作层,深在5-45厘米之间,具有吸收能力和明显的趋肥生。45厘米以下的须根很少。根除了主根、侧根外,还有一类根可以茎、叶、老根上生出,这种根叫不定根(相对地把主根和侧根叫定根),如用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的茶树所形成的根。 营养繁殖的茶树,是由入土部分基部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分化成根体,由此而产生根群,其中有1-2根向深处发展而行主根的作用。 主根和侧根分布的深度和范围,因品种、树龄、生态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而有明显差异。大叶种的茶树主根明显,根系分布也较中、小叶种深广。根系的生育随年龄而增长,幼苗期主根较发达,随后不断分化,不断分生侧根。当主根受到阻碍或抑制时,部分侧根就能迅速生长,向土层深处伸展,代替主根的作用。在有机质多的酸性土中,根系发育良好。在缺乏有机质的粘土,或排水不良,土层浅薄,根系生育就差。通过深耕施基肥的,根系能向土层深处扩展,否则多集中土壤表层,因此,茶园土壤管理必须以根系生育规律为主要依据。 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在一年中是有节奏的,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交替进行。其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消耗,常随季节而有变化,如茶季新梢生长旺盛时,地上部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此时根系营养物质的消耗便大于积累;茶季结束后,进行根系营养物质的积累阶段。由此可见,加强秋冬季茶园管理,可促进根系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增强越冬能力,有利于早春茶树的萌芽以及新梢的生长。 根在茶树生育虽起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茶树体内所需要的物质,除部分由叶从空气中吸取外,大部分都是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根还有合成的能力,能制造某些重要的有机物质,这与整个茶树的新陈代谢,特别是与合成蛋白质所必须的氨基酸的合成有关。例如,茶氨酸是茶树体内所特有的,它在许多特性中起着特殊的和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茶氨酸的前期化合物是在叶片内形成的,并从叶片转移到根部,在根部完成生物合成,而后再从根部转移到正在生长的新梢顶端。同时,茶树根部贮藏的物质对更新复壮后枝叶的旺盛生长起着决定的作用。此外,根系深入土中,还具有固着和支持树体的功用,并兼有繁殖的和更新复壮的机能。2、茎 茶树的茎是由营养芽发育而成的。幼茎十分柔软,着生茸毛,表皮呈青绿色,随着新梢增长逐渐木质化,表皮色泽由青绿色而变淡黄,再由淡黄而转浅棕,以后色泽变深,皮孔渐大,形成裂纹。二三年后枝条表皮色泽变成浅灰,老枝条色转暗灰。 茶树的分枝习性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即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村。自然生长的茶树一般在二、三龄妈内为单轴分枝,这种分枝的特点是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明显的主干,分枝较短,树体向高处生长。到四龄以后转为合轴分枝,这种分枝的特点是主干的顶芽到一定高度便死亡或生长很慢,近顶端的侧芽代替了顶芽的生长,表成侧枝,不久侧枝的项芽也停止生长,继续由下面的侧芽代替,结果使树冠呈现开张状态。掌握茶树的分枝规律,就可采取修剪,打头,分批采摘等方法,有助于大量侧芽的生长,扩大树冠面和芽密度。 按分枝习性不同,通常将茶树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小乔木型茶树,植株中等高度,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主干仍属明显;灌木型茶树,分枝靠近地面或或从根颈处发出,无明显的主干。其中小乔木和灌木是目前我国栽培最广的类型。 树冠形态按分枝角度大小,分为直立状、披张状、半坡张状三种。凡分枝角度小,向上伸展的称为直立状,如政和大白茶等;分枝角度大,枝条向水平披张的,称为披张状,如雪梨等;分枝角度居两者之间,称为半披张状,如福鼎白毫等。 自然生长的茶树,侧枝生长不旺,分枝粗细不匀,每年只能长出二、三轮新梢,无法形成整齐美观的树冠,也不能有广阔而密集健壮分枝的采摘面,提供更多的芽叶。因此,人为地改变茶树分枝性状已成为栽培技术上一项重要内容。 茎的主要机能是将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以及根所合成的物质运输到叶、花、果实中去同时将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输送到植物体各个部分去。此外,茎还具有贮藏养分的功能。嫩茎的绿色表皮,又兼有同化作用的功能。 3、芽叶 茶树芽中无论是它的外部开头还是内部结构上,都是容易变异的器官。这种变异和茶树年龄,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尽管芽叶有变异性,但在茶树品种研究上,它是确立经济性状的主要依据。 新梢是由各种营养芽形成的。营养芽包括顶芽、腋芽和不定芽(潜伏芽)。据观察,茶芽的生长活动和它形成新梢的能力,不但在品种间、植株间有差别,甚至同一植株的同一枝条上,也是不完全一致的。顶芽处于枝条最顶端,能获得最有利的营养条件,生长活动往往占优势,生物学上称之为顶端优势。腋芽受顶芽影响,生长活动比较迟缓。在茶树的其它部位(节间、根颈、根等)长出的芽,称为不定芽。茶树经修剪,能促进不定芽萌发生长成新的枝条。 通常把茶芽发育而成的新梢,带有明显顶芽的称为正常芽叶。根据新梢生育成度分为1芽1叶、1芽2叶、1芽3叶……等。如新梢上顶芽很小时停止发育,称为驻芽。从这种新梢上采摘的芽叶,称为对夹叶。通常把正常芽叶与对夹叶的组成比例大小,作为判断同龄茶树生长势强弱的重要依据。 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鳞片是幼叶的变态,外有茸毛和蜡质,可以降低芽内的蒸腾作用,同时保护幼芽生长点不致受冻害和病虫等侵入。越冬芽上有鳞片3-5片,当年芽有1-3片,或无鳞片。鳞片呈覆瓦状排列,随着芽中展开,很快脱落。 鱼叶是发育不完全的真叶,叶柄宽而扁平,侧脉隐而不显,叶缘全缘或前端锯齿,叶尖圆钝,具鳞片和真叶之间的中间性状。一般每个新梢基部有鱼叶一片,也有多到二、三片或无鱼叶的。 茶树叶片一般是指真叶而言。真叶开头常见的有椭圆形、卵形、长椭圆形、披针形等。以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居多。叶面积以定型叶为标准,采用叶长×叶宽×0.7(系数)来计算。叶尖的开头为茶树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有急尖、渐尖、钝尖、圆尖等。叶脉为网状脉,主脉和侧脉约成45-80度角。主脉明显,侧脉伸展至边缘三分之二,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侧脉对数随品种而异,多的10-15对,少的5-7对,一般8-9对。 叶面有的平滑,有的隆起。隆起的叶片,叶肉生长旺盛,是优良品种特征之一。芽和叶背均具有茸毛。茸毛多是芽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茸毛多少还与品种和季节有关。如福鼎大白茶,展叶至1芽3叶时还满披茸毛,而有的品种只长到1芽1叶,茸毛就很少。一般说春季萌发的芽叶比夏季萌发的芽叶茸毛多。茶树叶片的寿命通常为一年,其长短随茶树品种、生长季节而不同。据在杭州观察,毛蟹春梢叶龄为442天。夏秋梢叶龄为334天。水仙品种春梢叶龄为367天,夏秋梢叶龄为329天。叶片脱落全年都有,但以春、夏之交当新叶大量发生时,落叶最多。个别品种在七、八月落叶最多。 茶树的叶子是最富有可塑性的器官,很容易受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生产实践上常常将叶片的形状、大小与叶色的深浅等变化,作为确定施肥和灌溉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肥、水充分,生长正常的情况下,茶树叶片是绿色,表面有蜡质油光。如果叶处绿色转暗,表面没有蜡质油光,阳光强烈时,嫩叶下垂或叶缘卷起,就是土壤缺水的表现。如果土壤不缺水分而叶片呈现黄绿色,一般是氮肥不足。 叶片是制造碳水化合物的器官,但当一片叶子在没有长到它的最大面积的一半以上时,就不能发挥它充分的效力。即使是正在生长的新梢上的第三叶,也不及同面积的成熟叶那样有效。茶树叶片所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可供作不同的用途,一部分用来组成茶树的组织,另一部分用于茶树生长所需的能量,如有剩余,就贮藏在根部(主要以淀粉的形式),还有少量积存在茎中以备目后应用。 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一是光合作用,二是蒸腾作用。这两种作用在茶树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叶还有吸收的能力,例如根外追肥,向叶面喷洒一定浓度的肥料。很快由叶片表皮层侵入叶片内部细胞中(一般叶背较叶面易于吸收)。又如喷施农药时(如有机磷杀虫剂),也可以通过叶表面吸收到茶树体内。4、花果 茶花为两性花。花芽与叶芽同是着生于叶腋间,居叶芽的两侧着生数2-5个。花轴短而粗,属假总状花序,有单生、对生和丛生等。花一般为白色,有少数呈淡红色。整个花的器官由外向内可分为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 花萼由5-7个萼片组成,色绿。授粉后萼片向内闭合,宿存而不脱落。 花冠由5-9个发育不一致的花瓣组成,通常为椭圆形,上部分离,基部联合,并和雄蕊外轮相联接。花冠的深处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并有芳香的气味,以吸引昆虫传粉。 雄蕊数目很多,一般在200-300枚之间,3-5个花丝结合成一组,密布于子房周围。花药成T字形。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柱头分裂,一般分三叉,并能分泌粘液,以利授粉和刺激花粉粒的萌发。花柱长约3-17毫米。子房上位,3-4室,每室内有4个胚珠。雌蕊在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为蒴果,成熟时绿褐色或棕褐色。茶果形状和大注与茶果内种子料数有关。 种子圆形或半圆形,种径1-1.6厘米,棕褐色或黑褐色。种子千粒重主要受茶树品种影响,差异较大,轻的500克,重的可达2000克,多数在1000克左右。发芽率75-85%。据测定,茶籽内含脂肪约32%,蛋白质约10%,碳水化合物约31%。

台湾常见的茶树品种


在台湾常见品种为青心乌龙(软枝乌龙、小叶乌龙)、青心大冇、台茶27号(金萱)、台茶29号(翠玉)、铁观音、水仙、四季春..等品种,在这里仅以台湾的茶树品种来分类。因为中国茶树品种种类繁多。又因茶树为杂交之灌木植物,故其变化也很大。

青心乌龙

属于小叶种,适合制造部分发酵的晚生种,由于本品种是一个极有历史并且被广泛种植的品种,因此有〔青心乌龙〕,〔种仔〕,〔种茶〕,〔软枝乌龙〕等别名。树型稍小,属于开张型,枝叶较密生,幼芽成紫色,叶片狭长椭圆形,叶肉稍厚柔软富弹性,叶色浓绿富光泽。本品种所制成的包种茶不但品质优良,且广受消费者喜好,故成为本省栽植面积最广的品种,可惜树势较弱,易患枯枝病且产量低。

青心大冇

属于小叶种,适制性极广的中生种茶树,常用的别名有〔青心〕及〔大冇〕。树型中等属于稍横张型,幼芽肥大而密生洱毛,呈紫红色,叶片为狭长略成披针型到长椭圆形,以正中央部位最阔,叶缘锯齿较锐利,叶色呈暗绿色,叶肉稍厚带硬。本品种因树势强,产量高且适制性广,因此种植面积经常居全省第一,其中以制造乌龙及俗称椪风茶的台湾乌龙茶品质最高。但近年来的种植面积则居第二,主要分布于桃园,新竹,苗栗三县。

台茶十二号

别名金萱,系统代号-2027,经过四十三年的选育后,才在民国七十年命名的新品种,由于所制造的包种茶具有独特的香味,因此广受消费者的喜好,加上其中早生,强健,高产且适合机采的特性,因此种植面积在稳定的增加中。台茶十二号树型较大,属于稍具直立性的横张型,芽密度高,幼芽大,绿中带紫,洱毛密度略少于青心乌龙,但制造时较不易脱落,故成茶上可看到明显的洱毛。叶片大型呈椭圆型,叶缘锯齿较疏,叶肉稍厚,浓绿且富光泽。由于树势强健,环境适应力强,高产,品质佳且广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全省各茶区均有种植。

台茶十三号

别名翠玉,系统代号-2029,与台茶十二号同一时期选育所得。属于中早生适制包种茶的新品种,树型较大,芽色较紫,洱毛密度略低,叶片则较狭长,略大且厚,叶片两侧较上卷,叶缘锯齿较大且粗钝,叶色较绿且更具光泽。本品种较疏且不易机采,加上产量略低于台茶十二号,故初期种植不多,但由于滋味奇佳,并具强烈花香,因此日渐受到欢迎。

硬枝红心

别名大广红心,是从福建引进的本省四大名种之一。属于早生种适合制造包种茶之品种,树型大且直立,枝叶稍疏,幼芽肥大且密生洱毛,呈紫红色,叶片形状与台茶十二号及台茶十三号接近,但锯齿较锐利,树势强健,产量中等。本品种大部分分布在台北县淡水茶区,目前以石门乡居多,所制成的条型或半球型包种茶,具有特殊香味,但因成茶色泽较差而售价较低,制造铁观音茶泽外观优异且滋味良好,品质与市场需求有直追铁观音种茶树所制造产品的趋势。

大叶乌龙

本省四大名种之一。属于早生种,适合制造绿茶及包种茶品种,树型高大直立枝叶较疏,芽肥大洱毛多呈淡红色,叶片大型且呈椭圆形,叶色暗绿,叶肉厚树势强,但收成量中等。本品种目前则零星散布于台北县汐止,深坑,石门等地区,面积逐年减少中。

铁观音(看图片)

属于小叶种,晚生种适制铁观音茶,树型大枝条粗,但枝叶及芽密度很疏,幼芽稍带红色,叶型长椭圆至狭长型,平铺,叶缘起伏大,呈波浪状,锯齿大但不锐利,叶肉极厚且富有光泽,树势较弱且收成量少,本品种目前仅栽培于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地区,是最佳的铁观音茶种。

四季春

是由木栅地区茶农选出之茶种,属小叶型,极早生之包种茶品种,树型中大型且开张,枝叶及芽密生,幼芽呈淡红色,叶型较近纺锤型,两端较尖锐,叶色淡绿,具细且锐之锯齿,叶肉厚且具光泽,树势强,采摘期极长且收成量高。本品种因萌芽期极早,采收期长,春茶所制成之茶叶具有特殊香味,故种植面积一度增加,但因生长习性及生产制造方法,均未进行有系统之试验,故难以评估优劣。

青心柑仔

别名柑仔,属于小叶早生种,适制绿茶尤其是龙井茶之品种,树型中到大,稍具直立性,但分枝疏,芽绿色带洱毛,因此所制成之高级龙井茶均带白毫。叶片大似柑叶,叶绿明显向上卷,花瓣数目特多,本品种是最重要的龙井茶品种,主要分布于台北县新店及三峡地区。

黄柑

别名白心或白叶,属小叶茶种晚生适制红茶的品种,树型中等,枝叶密生,芽色偏黄,叶片呈椭圆型到倒卵型,花较多。本品种,早期大量种植于桃园,新竹,苗栗三县,但本省红茶外销市场丧失后,已极速减少。

其它茶种

台湾种植的茶树品种,另有武夷茶,红心大冇,黄心大冇,红心乌龙,黄心乌龙,水仙,软枝红心,台茶十四号(白文),台茶十五号,台茶十六号,台茶十七号(白鹭),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大湖尾,阿萨姆等品种但面积较小,且不普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9359.html

上一篇:中国乌龙茶品种及品赏介绍

下一篇:茶树的形态特征介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