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艺仪程之中“续水和收具”介绍

2019-12-19

续水和收具

在茶艺的程序之中,续水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一杯茶通常经过第三泡之后,茶汤开始淡而无味。不仅如此,根据科学测定,头泡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50%,二开茶汤含水浸之物总量的30%,,三开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10%,而四开则不到3%了。另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其中的有害成分常常也会浸泡出来,因而会对人体造成毒副作用。日常沏茶,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乌龙茶、花茶,一般都以冲泡三次为宜,以充分利用茶叶中的有效成分。第二泡和第三泡则都需要通过续水来完成。续水通常在茶壶中茶汤剩余约1,3时进行,方法与泡茶冲水的方法大致相同。其实,不同场合中,续水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在会议的过程中进行续水。概括来说,会议主要分为大规模的正式会议以及较小规模的临时会议两种。大凡参加过大规模会议的人,对于会议桌上那些形状各异、玲珑别致的茶杯一定会比较熟悉。

这种有规模、有准备的会议,主办者往往在开会前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一般会在会议过程中安排好专业的茶水服务人员。因而在会议过程中,如果你的茶水快要喝完了,站在一旁的茶水服务员就会及时地往茶杯里续水,真正做到“会议不散茶杯不空”。而对于那种临时召开的小型会议,往往不会安排专职茶水服务人员,会议中的茶杯续水就需要与会者自己动手了。或者由资历较浅的与会者主动承担起续水的重任。通常这些人会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密切观察着与会者特别是领导的茶杯,一旦发现水位离开杯沿达到一定的距离,就会从最大的领导开始,依次按照官位的高低,给大家把茶杯续满。因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会议,无论有没有专职的茶水服务人员,一般与会人员的茶杯中都不会没有茶水,续水在这里是一种礼仪,更是职场上的一种文化。

做事要有始有终,茶艺程序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收具。所谓收具,指的是在品茶结束后,将茶具进行整理和清洁,可在客人离开后进行,这一过程视情况而决定何时进行。收具要及时,过程要有序,清洗要干净,不能留有茶渍。特别注意的是茶具不仅要清洗得干干净净,还要及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CY316.com

精选阅读

凉茶,为何被称为续命水?


说到广东,有一句诙谐幽默的俗语最能体现广东人的会吃、爱吃和敢吃的精神,即:没有一头牛能活着从广东离开。

广东人爱吃是出了名的,广东美食也有很多,早茶、潮汕火锅、肠粉、烧鸭烧鹅等。美食汇集的广东,让很多人一想到就忍不住口水直流。

相比之下,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的另一种知名食物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

这种食物分布极广,能治百病,可是因为入口微苦,所以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因此在群众心中的知名度也就显著下降了。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茶叶知识就和广东的这种不受欢迎的食物有关,其实,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广东凉茶。

广东人遵循药食同源

广东是一个美食大省,美食众多,对吃喝也格外讲究。广东人在吃喝上面尤其注重养生,所以创造出了广东人的养生三宝:老火汤、糖水和凉茶。

而凉茶,完全贴合了广东人对药食同源的追求,而且存在历史十分悠久。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下到岭南,正遇上当时流行瘴疠,因此他悉心研究岭南的各种温病医药,并制成医学专著流传下去。

后世岭南温派医家从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的经验中制成了岭南凉茶,使其配方和术语广为流传。

从那时起,凉茶就在岭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且在海外广为流传。

即使到了近现代,凉茶依旧得到了不错的传播和发展。它所具有的历史性和民间性,再加上其严格的传承性能,使得凉茶在世界饮料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销量突飞猛进,地位显著上升。

凉茶,广东人的夏天标配

如果你在广东地区生活过,那么你一定见识过广东的夏天,也常能听见当地人“好热气啊”的口头禅。

这是因为广东位于亚热带气候地区,属于典型的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再加上广东地区瘴气较多,因此广东人最容易上火。

在夏天,很多广东人都是靠着凉茶续命的。

凉茶主要是根据不同药性的中草药最终熬制而成的,有一定的清热消暑、祛湿解毒的功效。

所以,广东地区的人,吃了上火的食物后,都会自觉的去凉茶铺喝一杯清热消暑的凉茶。所以说,凉茶是广东人的续命水一点也不为过。

凉茶,苦甜兼备

在很多人看来,凉茶是特别苦的。因为制作凉茶的主要原料是不同药性的中草药,因此它给人的主观印象都是苦的。“太苦”,“难喝”也成了大家对凉茶的形容词。

很多外地人第一次喝广东凉茶,也是因为凉茶的口感偏苦,所以对凉茶产生了心理阴影,再也不敢轻易尝试广东凉茶。其实,凉茶不仅仅是苦的,凉茶也可以是甜的。比如:罗汉果五花茶、菊花雪梨茶等都是清润味甜的凉茶。

值得注意的是,凉茶主要用于养生功效,可以根据人的不同症状选择合适的凉茶进行品饮,如果茶友们仅仅将凉茶作为日常消暑之物,甜味凉茶是茶友们的最佳选择。

转眼之间夏天就快到了,所以,你要不要来一碗凉茶?

煮 具


-

一般指煮水的锅。因唐宋时,是将饼茶研末煎煮,故当时的茶具,第一就是煮具。煮水的锅忌用生铁锅。因用铁锅煮出的沸水含铁腥味,而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遇水铁盐溶液易使茶汤变成黑褐色。用铁质水煎茶,还易使茶汤表面漂浮一层“锈油”,入口带有涩味。故煎茶的煮具最好用陶煲或铜壶,次用铝锅,煮出的茶汤不带异味,且清甜爽滑。

煎水时必用的“茶炉”(或称“风炉”),可谓是煮具中的辅助用具。它是用炭或劲薪燃烧的。唐代除用金属鼎式茶炉(据称是陆羽自行设计的“三足鼎式炉”)煎水外,还有泥制的茶炉。

红泥炉俗称“炭炉”或“茶炉仔”。相传大诗人白居易于唐代元和十二年遭贬江州(今九江)时,时值隆冬,北风呼啸,大雪将至。为排遣心中的惆怅,曾以诗为柬,邀九江名流刘十九共饮,成诗一首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从诗中可知泥制茶炉在当时已相当普及。直至本世纪乓年50年代,红泥小火炉仍是功夫茶具中的“一宝”,流行于功夫茶风行的我国潮汕地区。

潮汕地区的泥制茶炉,形若截筒,高者盈尺,低者只五至六寸,小巧玲拢。由优质高岭土或细白砂泥烧制而成。上下有门,炉心置有楞栅。上边有活动门闸,下边门为煽风通气之用。烧水炭时,上门闸则关上。考究的还于炉门两侧刻有“茶联”。

潮州的泥茶炉以木炭为燃料,其中以杨梅木烧制的木炭为上品。杨梅木炭以耐燃、无烟,也无火星溅射、灰烬洁白等优点而为人称道。至本世纪60年代,在潮汕地区的农村中仍大多使用红泥小火炉,后逐渐由煤油炉取代。至90年代,煤油炉又逐渐被各式电热壶和轻便型煤气炉所替代,而延续了数千年的红泥小火炉,却成了茶炉中的“珍品”。

宋代时茶炉的形制与质地同唐代相似,也呈古鼎形。明代时比较讲究用铜炉和竹炉。当时浙江潘姓匠人铸的铜器名为“潘铜”,和华亭(今上海地区)胡姓匠人铸的“胡铜”曾名噪一时。明代时也有主张用铅或锡制作“茶瓶”来煎水,亦称“煎水瓶”。

明代常用“竹炉”煎水煮茶。明初谢应芳《煮茗轩》诗中有云:“午梦觉来汤欲沸,松风初响竹炉边”,就谈到了煮茶的“竹炉”。

清代时,无锡惠山“听松庵”曾保存有一尊受人珍视的明代竹炉。其传闻为:明初洪武年间,听松庵有一住持性海,号“真上人”者,为时人所重。平日暇时,每每“汲泉试茗以自娱”。时有一浙江湖州善制竹者对他说:“师嗜茗,请以竹为茗具,可乎?”遂由性海亲自设计,由制竹者精制成一炉,“圆上而方下,高不盈尺”,以细土为胎,外编竹为廓,胎土“甚坚密”,以手叩之“铿然作金石声”,炉身中空。此竹炉制好后,一直为性海所使用、珍藏,至清乾隆南巡时,此炉还存于庵中。

古代煮茶时煎水的燃料也大有讲究。陆羽在《茶经》中说:“煎茶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劲薪指桑木、槐木、桐木之类坚固细密的木材,而不宜用柏、桂、桧等含油脂的木材。如用朽废木材作燃料,则煎出的茶汤有“劳薪之味”。明人认为煎水用炭以浙江长兴茶山所出的“金炭”最好,称其为“汤友”。而清人则主张用桫木去皮烧成炭煎水为佳。

冲泡红茶时选具及讲究介绍


冲泡红茶

1,器皿选择

饮热的纯红茶一样平常宜选用精细的圆型瓷壶和细瓷杯为组合,这样的组合较量温馨并富有情趣。饮冰红茶,可用瓷壶泡后,突入装有冰块的玻璃杯饮用。

2,水的选择

冲泡红茶不宜选用硬水,应选用太空水、纯清水、蒸馏水等软水。水中含矿物质少,含奇怪氛围多者为佳。隔夜的水、二度煮沸的水、保温瓶中的水一致不适实用来泡红茶。冲泡各类红茶的水温均以初沸为最宜。

3,投茶量

茶水比例以1:70为宜。用壶冲泡红茶,茶人有一句格言:一匙给你,一匙给我,一匙喂茶壶。即现实投茶量要比1:70略多一点,假如茶叶太少,纵然少冲水也无法充实验展出红茶的香醇味。

4,冲泡措施

1.把奇怪的纯清水放进顺手泡加热;2. 在烧水时,把茶杯、茶壶温热;3.用茶匙取10克红茶置入500毫升的瓷壶;4.待水初沸后,趁热打铁向茶壶中突入约500毫升的开水;5.盖上壶盖后浸泡1—3分钟;6.打开壶盖用茶匙轻轻搅拌后,用过滤网把茶汤斟入茶杯;7.奉茶饮用。

什么是茶艺 茶艺知识介绍


对于茶艺的知识大家看了解多少呢?现在让小编来给您具体的讲解下吧。

茶艺的知识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 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比《茶经》早300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经济、文化的中心。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并风靡全国。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廷,斗茶比艺创时兴。北宋?范仲淹(989-1052)《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宋子安撰(1064前后)《东溪试茶录》;宋?徽宗赵佶撰(1107)《大观茶论》;宋?赵汝砺撰(1186)《北苑别录》等详尽记载和研究了当时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术及饮茶风习。据报道记载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茶诗词达千首以上。

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而且象征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殊地位。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时期的福建茶进入了

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释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陆廷灿(1734)《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清?董天工编(1751)《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乌龙茶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出现了适于乌龙茶的独特品饮方式,俗称工夫茶。清?彭光斗(1766) 《闽琐记》、梁章钜撰(1845)《归田琐记》、施鸿保撰(1857)《闽杂记》、连横(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记载。此间,乌龙茶也传入了台湾。

福建生产工夫红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欧洲,很受欢迎。此后大批茶商接踵而来,入山求市,开设茶行,周边茶叶云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日本饮料市场,可谓是樱花时节念水仙(指:水仙茶等),乌龙东渡创奇迹。

安溪产茶有字可考于唐末,阆苑岩岩宇大门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开先县令詹敦仁(914-979年)曾留下许多茶诗。明清崛起,至光绪三十年茶园面积达3.1万亩,并有规模出口量。如今是乌龙茶出口基地,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

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如今安溪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一文中描述过: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青一色白不锈铜的巨形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劝茶款款,言笑晏晏。苏宇霖的“茶王百克成天价,极品一瓯满座香。”郑梦集的“似诗似画安溪县,如露如泉铁观音。”安溪大观园门联的“清风陶醉归来客,溪茶温暖故人心。”(安溪古称清溪)。无不体现茶乡人钟爱自己的凤山、兰溪、茶林、茶师、茶都。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水金龟武夷岩茶介绍


“水金龟”是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产于武夷山区牛栏坑社葛寨峰下的半崖上。因茶叶浓密且闪光模样宛如金色之龟而得此名。每年 5月中旬采摘,以二叶或三叶为主,色泽绿里透红,滋味甘甜,香气高扬。浓饮且不见苦涩。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

树皮色灰白,枝条略有弯曲,叶长圆形,翠绿色,有光泽。成茶外形紧结,色泽墨绿带润,香气清细幽远,滋味甘醇浓厚,汤色金黄,叶底软亮。

水金龟扬名于清末,其产权归属的公案在历史上还有一段趣话。据说水金龟原长于天心岩,一场大雨把它冲到牛栏坑,双方就归属诉至法庭,经法庭判定非人力,乃自然力所为,判归后者。

武夷奇茗冠天下,水金龟属半发酵茶,有铁观音之甘醇 , 又有绿茶之清香,具鲜活、甘醇、清雅与芳香等特色,是茶中珍品。

水金龟扬名于清末,据说该茶树原长于天心岩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倾盆,致使峰顶茶园边岸崩塌,茶树被大水冲至牛栏坑半岩石凹处。兰谷山业主遂于该处凿石设阶,砌筑石围,壅土以蓄之。因茶树枝条交错,形似龟背上的花纹,故命名为水金龟。后来天心庙和兰谷岩为争此茶,诉讼多次,耗资千金,从此水金龟声名大振。

茶叶水浇花功效介绍


功效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说的剩茶水是隔夜稍微有些发酵的剩茶水,这样的茶汤经过一夜的发酵,水质已经变得微酸,拿来浇偏酸性的花草非常好,比如杜鹃、茉莉、吊兰等。但对于月季、菊花、仙人掌类等喜欢碱性土壤的植物就不适宜了。

剩茶水还可以和淘米水、橘子皮等密封在一起发酵腐熟,使用时和清水兑成一定比例的肥水,每隔几天给花草施加一次,对喜酸性花草的生长非常有利。

剩茶水的茶叶偶尔可以一起倒入花盆中,但最好不能频繁的倒入,每隔一段时间要利用翻土的机会把干燥的茶叶埋入土壤中,这样可以改善土质,增加土壤的疏松透水性。如果剩茶水中的茶叶过多,还可以晾晒起来,攒到一定的数量时再掺些土发酵后,拿来改善土质也是很好的材料。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茶叶水浇花好不好了吧。最后提醒大家,没有经过发酵的剩茶水中的茶叶很容易滋生飞虫,需要适时对花草喷施杀虫剂,以免遭受飞虫的袭扰。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茶叶水浇花的功效,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了茶叶水浇花到底好不好了,在平时的养花人士来说可以试试这种方法,说不定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使自己的花盛开的更加的繁盛。

泡茶四具


泡茶四具,为您介绍泡茶所要的四种茶具分别是:茶壶、茶杯、茶洗、茶盘!

第一:茶壶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青花斗彩、四朝三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具备健康和文化底蕴。

第二: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盛世昌南出品的功夫茶具小杯,具备轻巧适中,既符合饮用习惯、也保持茶香。

第三: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茶艺基本知识介绍 有关茶艺的技巧


茶艺很多人都听说过,因为在一些大城市中,茶艺馆是很常见的休闲场所,是文人雅士最喜欢去的地方,但是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对茶艺并不了解,茶艺其实就是怎样泡好茶和怎样享受茶的艺术。一会我会把茶艺的基本知识做一个具体的介绍,对茶艺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茶艺基本知识介绍

1、泡茶的要素

想了解茶艺必须先对泡茶的要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茶叶中有多种化学成分,泡制不当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和味道。在泡菜时,茶叶与水的比例 ,泡茶用水的温度以及浸泡的时间都有一定的讲究,会根据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要求。

2、泡茶用水的选择

在茶艺中泡茶用水的选择也很重在,在古代就有“水为茶之母”的说法,现在茶艺中泡茶用水讲究水质要清,水体要轻,而且水味要甘,据说山间的自然山泉水是泡茶的首要选择,如果没有山泉水也可以选择自然的井水或者市场上出售的桶装矿泉水与纯净,而生活中常见的自来水是人们泡茶时最末位的选择。

3、茶的品饮

茶的品饮在茶艺中是最重要的存在,观看茶叶的形状,欣赏茶叶的颜色与茶汤的颜色以及观赏茶叶在注水以后的变化,就都属于品饮的范围,另外在茶艺中,人们冲泡好的茶汤并不会直接饮用,而是在赏色以后,闻香,最后才会尝味和品饮。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8635.html

上一篇:湖北黑茶介绍

下一篇:六安瓜片采摘制作工序介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