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古代豪门饭后的“漱口水”

2019-11-30

古时候饭后没有口香糖没有漱口水,饭后清除口中异味和齿间残渣的重任就交给了一个我们遗忘了很久的茶俗——漱口茶。关于漱口茶明清书籍屡有记载: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了贾府,当晚贾母在自己房内设便宴款待外孙女,便提到了漱口茶:“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林黛玉)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茶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府是贵族之家,讲究特别多。黛玉家虽然也是饭后饮茶,但无以茶漱口之习,只好入乡随俗,“也照样漱了口”。《红楼梦》提到漱口茶的地方,还有第二十八回、第五十四回、第六十二回、第六十七回等处。可见,漱口茶在清代以前是一种在诗礼之家流行的高雅茶俗。

漱口茶的功用,《考盘余事》中讲得很清楚:“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清。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涤之,乃尽消缩,不觉脱去,不烦刺挑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讲道:“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若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可见,饭后以茶漱口是一种讲究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的科学方法。难怪那年元宵之夜,以贾母为首的太太小姐们吃完宵夜,“撤去残席,外面另设上各种精致小菜。大家随便随意吃了些,用过漱口茶,方散”(第五十四回)呢。M.cY316.cOM

现在人们是饭后来两粒口香糖,故时豪门饭后来两杯茶,一杯漱口一杯喝。

小编推荐

茶水漱口,口腔健康的保护神


在《红楼梦》中有一处细节,就是饭后丫环送上茶来,让黛玉漱口。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用茶水漱口的习俗。

据国内研究证明,茶叶能防龋的主要成分是含有氟和儿茶素等物质。氟离子可将牙袖质中的短基磷灰石变成为氟磷灰石,改善了牙袖质的结构,增强其抗酸的作用;儿茶素等物质可抑制口腔内变形链球菌(即致龋菌)的增殖。

茶水含有碱性物质,其除污解腥、消腻之功效远比一般清水强。日常饭后常用茶水漱口,能去污、杀菌、消炎,达到健齿强身的作用。

用茶水漱口,能反复地冲击口腔的各个部位,把牙齿沟裂区、牙颈部、牙间隙、唇颊沟等处的食物残渣和部分牙垢清除出来吐掉。漱口还能降低口腔细菌的密度,抑制牙菌斑的形成。

茶水有预防龋病有安全、方便、简单,易行的优点,所以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目前在欧美许多国家,已将饭后饮茶,作为解决由于饮食肉类较多而引起口臭的措施之一。我国也有人在吃完大蒜之后,立即口嚼一点茶叶,据说也有去除异味之效。

由于在茶的鞣酸中含有一种活性成分,经动物实验已证明它有抗癌的作用,故常用茶水漱口,还有利于对抗口腔内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

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坚持天天做到饮茶、用茶水漱口,再用茶水刷牙三件事,对于保护牙齿,预防龋病,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饭后养生禁忌“饭后饮浓茶”


立即喝浓茶吃水果 饭后养生有三大禁忌

有些人喜欢在饭后吃点水果,有些人喜欢在饭后散步,其实这样做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那么饭后要怎么养生呢?饭后养生禁忌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饭后养生的一些注意事项:

饭后养生的三大禁忌

1、饭后立即吃水果

危害:时间长了,会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原因:食物进入胃以后,需要经过1~2小时的消化,如果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前吃进的食物阻挡,致使水果不能正常消化,很容易形成胀气。因为水果中含有不少单糖类物质,极易被小肠吸收,若被堵塞在胃中,会形成胀气,以致便秘。

水果最好在两餐间吃。饭后吃水果除加大胃肠道的一点负担外,对正常人来说问题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水果除含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对一些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有影响,如对微量元素。因此,吃水果最好是在两餐之间吃,对于血糖升高者,尤其不主张饭后即刻吃水果。

2、饭后立即多喝水

危害:容易造成胃肠道疾病。

原因:立刻饮水后胃内压会增加,会使胃中食物没有来得及消化就进入小肠。另外,饮水后稀释胃液,使胃液消化能力减弱,也不利于胃酸杀菌。

吃饭时应配有汤和水。这样有助于溶解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利于小肠中的消化吸收。此外,餐前约一小时前空腹喝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餐前一小时饮水可以保证足够的消化液的分泌,可帮助消化吸收,同时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早餐前更宜空腹饮水。因为睡了一夜,体内损失水分较多,血液较浓缩,起床后饮一杯水可补充水分,降低血黏稠度,使血管扩张复原。空腹喝水宜用温开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饮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浆、鸡蛋等不应在空腹时食用,而应放在进餐时或进餐后再吃。

3、饭后饮浓茶

危害:中国人爱喝茶,吃饭带喝茶好像是全套服务。但是,吃饭前后喝浓茶可是非常恶劣的行为。长期如此可导致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

原因:饭后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如茶叶中含有茶碱,茶碱可干扰蛋白质、微量元素的吸收,尤其是微量元素如钙、锌、铁等与茶碱同时存在时,吸收率明显下降。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饭后喝茶,就会使胃中没来得及消化的蛋白质同鞣酸结合在一起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另外茶叶还会妨碍铁元素的吸收,长期如此甚至能够引发缺铁性贫血。

中医教你如何饭后养生

食后须漱口: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

食后宜摩腹: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出,饮食过后应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他说:“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并要求“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若“饱食则卧”,就会“食不消成疾,乃生百病”。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食后慢慢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平时活动较少,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以及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利于身体健康。《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也说的是食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食后不可急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

饭后听音乐:食后欣赏轻柔明快、美妙动人的乐曲,对人体大有裨益。《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听柔和清新的音乐,可以配合进食;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气归宗,乐而忘忧。

喝茶后要及时漱口


《喝茶后要及时漱口》

许多人有喝茶的习惯,其中草药茶、水果茶又被视为保健佳品,但在喝茶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牙齿的保护。每一颗牙齿表面都覆盖一层牙釉质(珐琅质),牙釉质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物质,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硬度总排名中名列第二。可牙釉质怕酸,釉质被磨耗酸蚀之后,牙本质暴露,暴露面积愈大,酸痛越明显。釉质全部磨损则可发生牙髓疾病。 包括橙汁等在内的一些饮料及茶是牙釉质的“天敌”。茶中含的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皂素、咖啡碱之药用价值虽然很高,可研究人员经过对草药茶的酸度进行测试后发现,许多种草药茶的酸性都足以腐蚀牙釉质,其对牙齿的损害度甚至是橙汁的3倍。因此,研究人员建议那些牙齿已经受到侵蚀的病人少喝或最好不喝草药茶和水果茶。 从口腔保健角度来讲,要想拥有健康美观的牙齿,就必须重视饮食习惯,尽量做到饮食合理。少吃零食,尤其要少吃甜食,因为糖分可转化为酸;食谱中加强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苹果的食用;尽量用乳制品替代茶水,以增强钙质;饮茶最好适度,要改一改慢品的习惯,喝茶以后要漱一漱口。每天早餐、午餐、晚餐和用点心后立即刷牙。

古代茶叶的加工


茶叶的品类,犹如考古出土的器物一样,是反映和推断过去工艺与技术水平的一种指示性信据。不论古代何时,只要知道那时有哪种 或哪些茶类,即使没有其他文字记述,我们也能大致推测出当时茶叶制作和技术的若干情况。所以,有关古代茶类资料的发掘、整理,对于研究我国茶业特别是茶叶加工制造的历史,具有一定的钩沉、补苴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茶史资料中对上古茶事、茶类记述的缺乏和语焉不详的原因,所以,我们对我国茶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直到现在还是一片模糊,几乎无人触动。为了促进对我国制茶和茶类历史的研究,本文冀图就目前流传的对我国茶类发展的若干看法,结合笔者的粗浅研究,发表一点一孔之见,以期能引起茶业界、农史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对拙文的补正。

(一)饼茶并不是我国最早的茶类

我国茶业起源于史前巴蜀。据考证,自秦人取蜀以后,茶的饮用 和栽培,才在全国逐步传播开来。可能正是这一原因,所以我国茶的 发现利用虽早,但记述很迟,有关制茶和茶类的记述更迟。据查,在我国现存的史籍中,关于茶类的最早记载,初见于三国 《广雅》。其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芼之。”①这条记载,本 身讲得十分清楚:时间,由成书年代指明,系三国后期;地点,文中讲定,只是荆巴;内容,主要反映上述时间、地点所风尚的一种饼茶饮用方法。但是,或许因为这是我国茶类的第一条记载,后来有人就误以为这也即我国最早的茶类了。如谢肇在《五杂俎》中就称:“古人造茶,多舂令细末而蒸之……揉而焙之,则自本朝始。”②也就是说,古人制造的茶叶,都是舂细蒸压的饼茶或团茶;现在这样经过揉 捻烘制的茶叶。则起始于明朝。简单来分,就是以明朝为线,明以前生产的是团茶或饼茶,明以后生产的主要是散茶。这种我国茶类发展的“二阶段说”,由明清一直流传到现在;就是在近出的有些文章中,也引之为不易之论。

把饼茶说成是我国明朝以前的最早茶类,这显然是不对的。《广雅》所记,的确是我国文献中早见的一种茶类,但是,最早的茶类记 载,不等于就是最早的茶类。另外,就具体内容来说,《广雅》的记载,讲的只是三国时荆巴所流行的一种茶类和这种茶类的饮法,没有表明是唯一的茶类,更不包括三国以前和荆巴以外的茶叶制造情况。因此,由《广雅》这条史料提出饼茶是我国最早茶类的说法,实在是不符逻辑也不能成立的。

再从茶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饼茶也不是和不应是我国最早的茶类。因为,茶的加工制造,和其他生产技术一样,也经历有 一个从无到有、由原始到精细的发展过程。饼茶属于紧压茶类,其蒸、舂、压、焙等一系列的复杂工序本身,就说明它并不是原始茶类, 当然就更谈不上是什么最早的茶类了。我国史籍和民族学有关材料所揭示的茶类发生和最初发展的情况,大致是这样:茶叶的制造,颖脱 于对茶的加工。但是,茶叶的加工,并不是和茶叶的饮用伴生的,而是在茶叶饮用的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如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杨华这里记述的虽是两晋、南北朝时江南某些地区最初饮茶时的情况,但其中多少也反映了人类发明和最早饮茶时的某些规律。如文中说的 “吴人采其叶煮”,即反映人类开始饮茶或未谙茶的加工以前,其饮用的茶叶,采用的只能是野生茶树鲜叶。这一点,我们从鄂伦春人的 生活中,也能得到某种证明。鄂伦春人居住在我国东北的高纬度地带,那里是没有茶树资源分布的,但他们也有一种饮“茶”的习惯。不过,他们饮用的不是茶叶,而是野生的“黄芹、亚格达的叶子”。他们饮用这些叶子,就是全然不经加工的鲜叶。所以,由此来推,我们古代巴人开始饮用茶叶时,大致也是不懂得加工的。随着饮用茶树鲜叶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嗜好,人们在经常的饮用中发现和为了克服茶树鲜叶的青苦气味,于是产生了对茶的简单加工。如我国云南傣族、佤族今天所保留的“烧茶”习俗,或许就是远古茶的原始加工的一种遗俗。傣族、佤族的所谓“烧茶”,也即把茶树上采摘的一芽五六叶的新梢,先放在火上烧烤到叶色焦黄,然后再投入壶中煎饮。烧茶这种原始加工,其发明并不须要人们作什么特意的创造,而完全是原始生活常识内的事情和有现成经验可循的。如所共知,早在原始渔猎和采集经济阶段,人们就有了熟食的习惯。而且他们懂得,把一些兽肉和块根放在火上烤食,不但能够减轻腥膻和土气,并且有助于提高这些食物香味。为了降低茶叶的苦涩和青气,当时人们知道和习惯的处理方法,当然也就是烧烤。

所以,一般认为,现在我们某些兄弟民族所保存的“烧茶”习俗,很可能就是原始时期所采用的一种最早的茶叶加工方法。

“烧茶”是现摘、现烧、现饮的一种加工方法,它加工的茶叶,不参加贮存。因此,从这一角度上说,它不带生产的性质,也就不构 成茶类。但是,尽管这样,烧茶作为制茶和茶类出现之前的最早加工,以及由它后来衍生出来茶的杀青工艺,其在制茶和茶类发展史上,还是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从一定的角度来说,真正的茶叶生产和茶类,是伴随着茶叶的储备一起产生的。茶叶的收贮备用,从知识和技术上说,也是原始时就 有成熟的经验可循的。因为在原始采集特别在前农业阶段,人们所掌握的植物知识,就达到了使自己的采集成为一种有规则的贮备活动。也以鄂伦春人的采集为例,他们的采集是有明显的季节性的。如他们在春夏多采集植物的嫩芽、枝叶,夏天则采集枝叶和花,秋后便专门采集植物的果实和挖掘块根、块茎①。鄂伦春人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游猎经济,采集大多是妇女和孩子的事情,但他们也已有贮存采集食物的习惯。如他们在深山老林游猎时,往往在山野和树上构有“简易仓库”,将吃剩的兽肉和野菜曝晒或风干为“肉干、菜干”,存放在“仓库”中以备回程时取食。所以,从这一史实来看,居住在我国南方嗜茶的原始民族或部落,只要他们生活中出现了储备茶叶的需要,他们的采集知识和收藏食物的经验,是不难使他们由茶的简单加工转变为贮藏加工的。

茶叶的最早收贮方法,和由这种方法生产的最早茶类,很可能就是利用日晒致干的“干茶”。因为晒干是原始生活中最普遍和最经常 的实践,也是古人干藏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以民族学材料为例,如我国贵州苗族过去采集的食品,有些即“经过晒干后收藏”的。如他们采集蕨类和野百合的根茎,就是把挖到的块根、块茎,先洗净放在木槽和木臼中舂烂,然后放到水里浸漂,滤去渣滓,最后再把沉淀的淀粉晒干收贮。曝晒收贮,不只是低纬度居民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就是在生活在阳光微弱的高寒地带的原始民族,如爱斯基摩人,他们收贮的鱼干,基本上也就沿用晒干的办法,所以,现在我们不敢说原始收贮的茶叶都是晒干的,但至少可以说晒茶是原始茶叶生产的一种主要和最早方法。

原始晒制的干茶,是我国最早产生的茶类之一。但挑剔地说,它还只是一种简单加工的而不是制造的茶类。因为它除了翻晒以外,不 分也分不出其他工艺。所以,最初的茶叶制造,是从复合不同的原始加工方法开始的。如我们前面说到的“烧茶”这种“杀青”工艺的原形,把它和晒茶这二种原始加工方法结合起来,即将鲜叶先在火上略烧一下,然后再把它摊晒致干,那么,就正式形成了“晒青”的制造工艺。用烧烤杀青或日晒致干,一是比较费事,二来受到天时的限制,后来随着对茶的大量需要,人们在原始晒青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明了锅炒、甑蒸和烘焙等专门的茶叶杀青、干燥方法,这样也就产生 了蒸青、炒青、烘青等一类制茶工艺和茶类;从而也形成在饼茶出现之前,先有一个多种原始散茶并存的发展阶段。

关于在饼茶之前,先有一段多种原始散茶并存的阶段的结论,这我们从唐朝民族志的有关材料中,也能得到某些说明。如《蛮书》载 :“茶生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①这里讲到的“蒙舍”人,是当时居住在云南的一种少数民族。所谓“散收,无采造法”,也即是指与饼茶相较而言的散茶。

现在再回头讲一下饼茶。过去有人据《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 ”,称“饼茶出现于三国和晋”。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众所周知, 我国茶业起源于古代巴蜀,湖北、湖南茶的饮用和生产,是由巴蜀下传而来的;关于饼茶的起源,当然也在巴蜀。三国的时间不长,既然三国时今湖北和湖南与四川东部一样,饼茶已流行为大家风尚的一种主要茶类,反映其创始和在巴蜀传播的历史,至少应当是汉以前的事情。

我们说饼茶产生于秦汉以前,这从利用现成的经验和知识来说,也不超出历史的允许。如果说茶叶的原始加工是原始人类食品加工成 法的沿用,那么,饼茶的制作,同样脱源于食饼蒸制的经验。我国各地出土的史前和先秦的陶甑很多,甑自然主要用于蒸饼或蒸馍的。从民族学来看,饼食的历史还应早于甑釜的出现。如云南独龙族、纳西族过去烙饼,即利用一种圆盘形的石板架在火塘上烘烤的。至于鄂伦春人就更简单了,他们出猎时将面粉拍制成饼后,放在热灰中烤熟就 吃。所以,从人类饼食的悠远历史来看,我国古人在秦汉以前把茶叶仿制成饼,这在经验和技术上,也是不怎么困难的。因此,笔者毫无疑义地认为,饼茶大致是秦汉以前在原始散茶的工艺基础上,仿效饼食制作的某些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茶类。

古代茶食有哪些?古代茶点怎么做成的?


早期的茶,除了药物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作为食用的,即把茶叶作为食物充饥,或是做菜。前面谈到,茶叶最迟在春秋时期,以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已出现用茶叶做成茶菜肴。

《晏子春秋》中就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栗之饭,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晏子就将茶作为下饭的菜食用。东晋郭璞《尔雅》注疏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业羹饮。”

可见古人将茶叶摘下煮作羹饮而食确有其事。三国魏张揖《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茶做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至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橘子笔之。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湖北与四川交界一带地方,采茶叶做成茶饼,若是叶老的茶饼,必须用米汤处理方可。想煮茶喝时,先烤茶至赤黑色,再捣成末放在瓷器中,加入沸水,又用葱、姜、橘子作配料。喝了这种茶可以醒酒,使人不想睡觉。

《广雅》中提到用葱、姜、橘子等佐料与茶一起烹煮,在其他资料中也能看到类似的做法。宋朝《太平御览》:“茶丛生,真煮饮为茗茶,茱萸檄子之属。膏煎之,或以茱煮脯胃之,谓之曰茶。

有赤色者,亦米和膏煎,曰无酒茶。”从这两则材料中记载的煮茶的方法可窥见唐朝以前古人用茶之一斑,即将茶的叶子与其他佐料混在一起,煮熟后食用。此类煮茶方法一直延续到唐朝,唐人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改进。

实际上,“三生”也并不仅仅只有三种食物,原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故其还有“五味汤”、“七宝茶”等名称。大体制法为:先将茶叶、芝麻放入特制的陶擂钵中,以茶树木和山楂木作杵,不断擂磨,再将用水浸泡过的黄豆、绿豆、花生、米等加入其中,并放入适量凉开水,用力擂碎,擂成乳白色糨糊状物,称“擂茶脚子”。然后冬天加热开水冲饮,夏天则加白糖用凉水调匀饮用。据说有解暑、消食、润肺之效,延年益寿之功效。(参考文献——蒋文中教授《普洱茶文化百科》,

红茶漱口可预防流感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流感病毒进行研究后发现,包裹在流感病毒表面的脂类物质在寒冷天气条件下会变硬,从而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科学家认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冬天会成为流感多发的季节。

当流感开始流行时,接种疫苗已不理想。故应考虑其他日常预防措施(如多通风、勤洗手、服板蓝根等)。日本学者提出,红茶漱口有助防流感,可以一试。

昭和大学医学部教授岛村等人做了一项实验,将300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人每天用红茶漱口2次,而另一组则不这样做。5个月后,研究人员发现,漱口的那一组学生基本上没有被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所击倒。

分析表明,红茶里含有的儿茶酚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抑制人体内自由基的活动,帮助抵御外界病毒,并防止其感染人体细胞。不仅是红茶,绿茶也有类似效果,但以红茶为佳。另外,越优质的茶叶,预防效果就越好,劣质茶叶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岛村教授强调,漱口讲究方式才能更有效。分别在每天起床后和回家后各漱1次。具体做法是,将5%的红茶水,含在嘴里20秒,然后吐出,如此重复2~3次即可。除了漱口,如果养成冬天喝红茶的习惯,可增强预防效果。

用茶水漱口好处多!


人生如茶,沉浮随意,自能品出生命滋味;人生如棋,攻守随势,自能把握当下契机;人生如书,精进随志,自能悟出大道至简。消除口臭用茶水漱口后,98%的漱口者会感到口腔内清爽舒适,口臭消失。而一些特别漱口液消除口臭的效果,远不及茶水。茶就是人生的另一个写照,由茶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茶似男人又似女人,包罗万象,说不清道不明。虽说是这样说说也无妨,边喝边聊天那是多么的惬意啊。预防龋齿绿茶的多酚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和一定的抗菌活性,对致龋的变形链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用茶叶防龋有很久的历史。宋代苏轼在《东坡集》中记载了用茶水漱口及饮茶防龋的实践过程。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茶有了万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预防流感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经常用茶水漱口,儿茶素就能够覆盖在口咽部突起的黏膜细胞上,从而防止流感病毒和黏膜结合,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预防牙龈出血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以杀灭口腔中的细菌;而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牙龈发炎。若杀灭了口腔中的细菌,牙龈炎症就会减轻,出血就会自然停止。

古代茶官古代茶部门介绍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个物件不仅是日常生活,更是古代国家政府的命脉之一,因为此为设立专门职位,比如茶,茶马司、茶盐司等。

茶马司

茶马司,简称“茶司”,官署名,宋以后专掌茶马贸易的机构。宋代始置,初为茶场司与买马司合称。熙宁七年(1074)始置官管理成都收买茶货,以供秦凤熙河路买马之费,遂置茶场司,元丰四年合二司为一。庆元六年以提举茶事兼理马政,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嘉泰三年复分二司。凡市马于边区则以茶交易,置都大提举及主管、同主管官,许其自置僚属。明初沿置于秦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天水)、雅州(今四川雅安),管理同少数民族地区茶马交易。设司令、司丞领其事。

茶马司

易马赏番

明洪武十五年改令,以河州兼管。三十年曾改秦州为永宁(今四川叙永)茶马司,后复旧。清代于陕西、甘肃、云南等地设置茶马大使,掌茶马交易事宜。茶马司主要职能为“易马赏番”,定期招番互市,严禁通番私易,将每年以茶易马数造册上报朝廷,并把所市马依例分于边卫骑操或苑马寺牧养。《明会典·茶课》:“明制茶课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察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

茶盐司

茶盐司,简称“提举茶盐司”、“茶盐司”,别称“仓司”、“庚司”、“庚台”,宋代官署名。主管常平及茶盐事务,与转运司、提刑司、经略司并称监司,为路级机构。崇宁元年以后茶、盐管理机构分合无常,南宋绍兴十五年正式定名。基本职能为掌茶盐之利,以充国库;主钞引之法,据其实绩考核、赏罚茶官;纠劾各种违法行为及考核、奏劾、荐举州县地方官员等。其属官有勾当公事,一般每路置一员,十州军以上的路则差二员,于文臣通判、幕职内选差。

茶马司

高昂茶利

南宋时,勾当公事一般二员,分主常平、茶盐事,因而又分称“常平干”和“茶盐干”。茶盐司还设主管文字一员,都吏、书吏等,还有职级、手分、人吏、贴司、军曲等吏员,人员一般在一二十人。该司建立五年间年,茶利高达一千万缗,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就是有茶的历史官员的简单介绍,茶文化不仅是文化更是经济和生活。

古代结婚的茶礼是怎样的?古代结婚茶礼介绍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年头。茶的精髓不仅在茶叶的保健功效上体现,更在我国的茶文化中表现出来。结婚的茶礼就是其中之一。结婚的茶礼同中国婚姻习俗一样,也已经走过了很久的历史年头。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结婚茶礼,那么古代的结婚茶礼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结婚的礼物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可见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福建和台湾。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据郎英的《七修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旧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一番,当男到女家“送定”时,由待嫁女端甜茶,请男方来客品尝。喝完甜茶,男方来客就用红纸包双数钱币回礼,这一礼物叫“压茶瓶”。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的迎娶队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请吃“鸡蛋茶”。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饯、甜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敬请来客,此礼叫“吃新娘茶”。来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红包置于茶杯为回礼。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跪献长辈,这就是闽南、台湾民间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上。

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 “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结婚茶礼的内容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古代的结婚茶礼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诊,一般来说,古代的结婚习俗一般都会比较繁杂,相应地,结婚茶礼也会显得很详细,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是我们结婚的礼仪得到简化,像结婚茶礼也相应地减少了。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喝茶后应及时漱口,保护你的大白牙


自古以来就有以饮茶和茶水漱口,作为防龋的方法。苏轼就曾自己创造了一套浓茶固齿法:把普通的茶泡得浓浓的,在饭后用来漱口,既去了腻味,又不伤脾胃。残留在齿缝里的肉屑便会“不觉脱去”,不需要再剔牙,而“齿性便若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这种护齿方法得到现代中医的认可,认为用茶漱口有其道理:因吃饭时要分泌大量带酸性的唾液。茶中含咖啡碱和茶碱,带碱性,饭后用茶水漱口,使酸碱中和,能令口腔清洁,残留口中的酸碱麻辣诸味一扫而光,味觉神经疲劳得以恢复。

茶水预防龋病。根据国内研究证明,茶叶能防龋的主要成分是含有氟和儿茶酚等物质。氟离子可将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变为氟磷灰石,改善了牙釉质的结构,增强其抗酸的作用;儿茶酚等物质可抑制口腔内变形链球菌(即致龋菌)的增殖。有人做过调查,8~9岁的儿童每晨用茶水漱口一次,两学期后,龋齿减少70%。

多喝茶有益牙齿健康,不过喝茶后要记得漱口哦!

牙釉质怕酸,牙釉质被磨耗酸蚀之后,牙本质暴露,暴露面积愈大,酸痛越明显。牙釉质全部磨损则可发生牙髓疾病。

许多人有喝茶的习惯,其中草药茶、水果茶又被视为保健佳品,但在喝茶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牙齿的保护。每一颗牙齿表面都覆盖一层牙釉质(珐琅质),牙釉质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物质,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硬度总排名中名列第二。可牙釉质怕酸,釉质被磨耗酸蚀之后,牙本质暴露,暴露面积愈大,酸痛越明显。釉质全部磨损则可发生牙髓疾病。

从口腔保健角度来讲,要想拥有健康美观的牙齿,就必须重视饮食习惯,尽量做到饮食合理。少吃零食,尤其要少吃甜食,因为糖分可转化为酸;食谱中加强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苹果的食用;尽量用乳制品替代茶水,以增强钙质;饮茶最好适度,要改一改慢品的习惯,喝茶以后要漱一漱口。每天早餐、午餐、晚餐和用点心后立即刷牙。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2135.html

上一篇:又到春茶采摘季 多地茶园高薪招聘采茶工

下一篇:茶园管理:春茶采摘后茶农要做些什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