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茶寿”而逝

2019-11-30

6月5日讯 昨日(6月4日),我国茶界泰斗,致力于茶叶教育、生产80多年的张天福在福州因器官衰竭去世,享年108岁,恰是茶寿之龄。

张天福107岁生日宴

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1910年,张天福出生于上海一户福州籍的名医家庭。后“弃医从茶”,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2年,张天福从金陵大学毕业后的80多年里致力于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1935年,他在福建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并创办了福安茶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茶业技术骨干。他见证了100年来中国茶叶的兴衰,并且直接参与了复兴中国茶叶的伟大历史进程,被尊称为中国“茶学界泰斗”。张天福让中国茶叶重新走向辉煌,可他却谦虚地称自己是“一个茶叶界的小学生”。

张天福热衷于推广茶文化,呼吁茶叶产业化。步入百岁高龄,仍然忙得不亦乐乎:他无数次被聘请担任全国、省级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评茶时他绝对不会第一个发言,因为他的意见会影响别人的评价。他曾说:“那样对参加比赛的人不公平。”

对于茶与长寿的关系,张天福曾开玩笑说:“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这样。”作为“万病之药”,他坚持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喝一大杯茶,加上平日从全国各地来的茶友,不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山间茶农,他都用清茶迎客。常年下来,张天福一天差不多要喝茶百盅,而且品种多样。此外,他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固定的作息时间,一日三餐粗茶淡饭,配以些许水果。同时,他也强调自己总结的养生学“一足五忘”,即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界泰斗张天福生前最后影像曝光


昨日,我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辞世的消息传出后,整个茶界一片哀痛,多名茶界人士纷纷发文哀悼,称“108岁可谓是茶寿,张老千古!”今日,小编为大家披露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生前最后影像,让我们一起缅怀茶界之光!

2017年6月4日9:22,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于福州仙逝,享年108岁。

张天福先生用一生的寿数写完一个圆满的“茶”字,而他曾说过的话,则奠定了他为茶倾其一生的志愿。

“一只脚进了茶界就再也拔不出来,能够兴茶富民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张天福

张天福先生生前最后的影像(图片由林杰先生提供)

在得知张天福先生去世的消息后,茶语网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张天福先生的弟子林杰先生。林杰先生告诉茶语网,“张老从今年2月18日住院到至今已经108天,这段时间,张老的身体每况愈下。”

我们也了解到,张天福老先生今年以来身体状况就不太好。茶界人士也多有到病房探望,祝愿老人早日康复之举。

奈何天不使人间独美好茶,邀张先生仙驾极乐,人间茶缘已尽,再添仙界茶香!呜呼,张先生千古!

出生名医世家,他却将一生志向投入茶业

1910年,张天福先生出生在上海。隔年,父母带着他回到故乡福州,并开班了遂生堂西医局。自此,他便在医学世家的氛围中熏陶长大。

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父母希望他能够继承祖业,攻读医学,成为一名医生。但他想到祖国农业落后,人民缺衣少吃,又看到家乡——福建三大特产之一的茶叶衰败不堪,就和几个同学决心报考农业学校,为振兴祖国的农茶业出力。

志在振兴祖国的农业茶业的他,选择了金陵大学农学院。1932年,他获得了农学学士学位,选择了茶业作为人生第一目标,从此,与茶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后,他开始从事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福建茶业乃至中国茶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雪国耻他制作出中国第一台手推揉茶机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张天福先生满怀理想来到当时的福州协和大学任教,并开始筹办茶叶改良农场。

中国一直是沿用古老的用脚揉捻茶叶制茶方法,张天福先生曾看到日本报纸上刊载中国茶农头上拖着长辫,裸着上身,赤脚揉茶的照片,加以嘲弄。愤怒之极,张天福先生立志改变这种被嘲笑的落后生产方式。

1934年,张天福先生踏上了对日本和中国台湾茶叶的考察之旅,这次刻骨铭心的考察让他奠定了开创中国现代茶业事业的使命和信心。

1935年8月,他到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安茶叶改良场,将茶叶科研与教育结合起来。随后又到崇安(现武夷山市)创办福建示范茶厂,组织茶叶生产合作社。

他从日本引进红茶加工设备,后又亲自设计制作了适用于农村的廉价木质手推揉茶机。由于他开始构想设计木质手推揉茶机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因此,当他的设想成为现实时,便将此机名为“9.18揉茶机”,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可见一斑。第一台手推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

创办福建省第一所茶校和第一茶业改良场

立志献身茶业的张天福先生认为:除了自己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外,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人才,走科教强业之路。

为此,他自大学毕业被聘任为福建协和大学助教之时起,便利用教科书备课的机会收集有关茶业资料,编写茶树栽培、茶叶制造等教材,并取得校方资助,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此外,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写了《台湾之茶叶》考察报告,并决心创办福建第一所茶校和茶业改良场。

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取得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支持福建省建设厅、教育厅决定创办福安茶叶学校与茶业改良场,委派张天福先生为筹备员。

于1935年8月在福建著名茶区之一的福安,创办省立福安农校,在社口设立茶业改良场,张天福先生出任福安农校校长兼任茶业改良场场长。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

70岁高龄之际,攻克乌龙茶做青难题

一生挚爱茶叶,张天福先生从未因为年龄的关系,而停下研究茶叶。

1980年,70岁高龄的张天福先生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制约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

同时,张天福先生还倡导中国茶礼,而且身体力行。在他生命历程的后半段时间里,虽已百岁高龄,仍然忙得不亦乐乎: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或是整理资料,或是撰写文章。

在他看来,需要做的事太多太多,必须分秒必争。他无数次被聘请担任全国、全省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既为他施展特殊专长提供演示机会,又通过这种活动传授技艺、培养年轻一代。

俭清和静,是他对中国茶礼的哲学提炼

“俭清和静”这四个字是他晚年对中国茶礼的理解和概括,如今已经被茶界广泛推崇。

张天福先生的人生同样是淡泊名利、平静俭朴的人生。在他的家里,满满地摆放着各式茶叶样品。他一生爱茶,但并不以饮名茶自居。在他看来,“为茶”之道根本在于“为人”,“品茶如品人”。

他认为,无论是福建大红袍、铁观音,浙江西湖龙井,还是江苏洞庭碧螺春,安徽黄山毛峰,只要是自己最喜欢喝的,就是好茶。

他对到家里拜访的人十分讲礼貌,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都会一样热情款待,亲自到门口迎候,并为之泡茶。但对迟到者,不管身份怎样尊贵,他都会用“不给茶喝”作惩罚。

为了中国的茶叶,张天福先生一生都在积极奔走。正如张先生在百岁华诞庆典的发言中,谦虚地说:“我的一生,永远是学生,愿在有生之年,同大家一起,立足于解决福建茶叶生产中的现实问题。要深入实践,从源头创新、打基础做起,望能群策群力做出成绩,报效祖国和人民。”

深刻悼念张天福先生!永远缅怀这位一生都为中国茶界做无私贡献的好人!

茶界泰斗张天福辞世 多位茶学界名人哀悼惋惜


昨日上午9点22分,我国茶界泰斗,著名的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致力于茶叶教育、生产80多年的张天福在福州省立医院因器官衰竭去世,享年108岁,恰是茶寿之龄,这一消息传出后,多位福建茶界人士纷纷发文哀悼,称“108岁可谓是茶寿,张老千古!”

张天福

正月以来身体状况下降

一直在省立医院治疗

福建省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张伟光会长说,张老此前身体一直很好,但今年正月过后,身体状况有些下降,随后在省立医院治疗。张天福先生的弟子林杰先生说“张老从今年2月18日住院到至今已经108天,这段时间,张老的身体每况愈下。”今早,张老因全身器官衰竭去世,享年108岁,用一生走完圆满的“茶”路。

福建茶人之家秘书长潘发斌介绍说,张老一生心系茶事业,在病床上,还时常关心中国茶界的事情,真是一生为福建、为中国茶事业做出巨大奉献。目前,治丧委员会已经成立。

得知一代泰斗张天福去世的消息,网友们纷纷发消息表示悼念和惋惜,包括多位茶学界名人,如中国文化产业出版社总编辑老聂、上海猴牌茶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等。

自创揉茶机、开办第一所茶校.....

用一片叶子承载家国之梦

张天福老先生经历了一百年来的国事与茶事,见证了这个国家从支离破碎到崛起复兴。他希望一片叶子可以实现自己的实业救国理想,引入科技,开创茶叶教育,用茶叶承载了家国之梦。从20世纪到21世纪,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茶叶事业。

张天福一生都在研究茶,就几乎走遍福建全省所有的茶区,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总结、研究和考证等资料,如《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龙岩斜背茶调查》《福建茶史考》《梯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等。

1935年,他在福建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并创办了福安茶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茶业技术骨干。

上世纪30年代初,福建在全国属于落后地区,但有着丰富的茶资源,张天福满怀理想来到当时的福州协和大学任教并开始筹办茶叶改良农场。中国一直是沿用古老的用脚揉捻茶叶的制茶方法,张天福曾看到日本报纸上刊载中国茶农头上拖着长辫,裸着上身,赤脚揉茶的照片,加以嘲弄。愤怒之极,张天福立志改变这种被嘲笑的落后生产方式。1941年,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适合茶农和小型茶叶加工企业使用的手推式揉茶机,改变了乌龙茶“看天做青、靠天吃饭”的落后工艺。

1980年,70岁高龄的张天福又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制约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由于他在茶业科研上成绩卓著,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协一届和四届委员、五届常委,先后在政协各次会议上写了八次“兴茶论证”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重视、采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天福主持了轰动茶界的四次安溪大型茶王赛事,即1996年广州茶王赛、1997年上海茶王赛、1998年北京茶王赛和1999年香港茶王赛。从乡镇的茶王赛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茶王赛,成为茶业界公认的评审大师。其中在香港铁观音茶王赛会上,经张天福评审获金奖的的茶王500克拍卖出60万元的天价,产生了轰动效应,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乌龙茶声誉。

他的名字已分别载入《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国当代名人录》和英国《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2014年,中国茶叶学会授予张天福先生终身成就奖,2016年,世界茶叶组织(WTeao)为表彰时年107岁的张天福老教授为世界茶业的巨大贡献,特聘为世界茶叶组织高级顾问,并向张老颁发世界茶叶组织最高奖——“茶仙茶寿终身成就奖”。

百岁仍为茶文化四处奔走

传授技艺培养下一代

在张天福的推动和中国茶人的努力下,科技和管理让中国茶叶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轨道。尔后,张天福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茶文化的思考上。“俭清和静”这四个字是他晚年对中国茶礼的理解和概括,如今已经被茶界广泛推崇。

张天福的人生同样是淡泊名利、平静俭朴的人生。身为中国茶叶界的一号人物,他的家非常朴素,简洁的房间虽然不大,却另藏乾坤,专业的品茶室里满满地摆放着各式茶叶样品。他一生爱茶,但并不以饮名茶自居。他认为,选用简单而平常的茶,可以给人们一个节俭而朴素的生活理念。在生活困窘的时期,他还曾一度饮用茶梗。

张天福不但倡导中国茶礼,而且身体力行。他虽已百岁高龄,仍然忙得不亦乐乎: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或是整理资料,或是撰写文章。

在他看来,需要做的事太多太多,必须分秒必争。他不计其数地被聘请担任全国、全省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既为他施展特殊专长提供演示机会,又通过这种活动传授技艺、培养年轻一代。

每天喝茶过百杯

自称是喝茶长寿的“活标本”

都说“人生易老”,已经百岁的张天福,每有客人到访都是亲自泡茶。茶几上的水壶开始冒出热气,他动作敏捷地把茶斟在精致的紫砂茶碗里,递给来访的客人,房间里飘起茶香。

使到了100岁,张天福还时常亲往福建安溪等地的茶山,关心有机茶的生产。张老双腿有力、行动轻便、步履稳健,令同行的许多人羡慕不已。

“这个秘诀就是喝茶。”老人指着桌上小茶杯说,“我平均每天接待10批客人,只要陪每批客人喝10小杯,加起来就有100杯了。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人在草木之中为茶字。经常喝茶可以长寿,我就是活标本,从青年到老年,没有一天不喝茶、谈茶、研究茶。”

张天福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6点醒来后,老人在家里的阳台上练“北京医疗操”。张天福饮食很清淡,午餐为面食或米饭,晚餐多是地瓜粥。他从不挑食、偏食,没有特别喜欢的食物,除了一日三餐,从不吃点心或零食,更没有抽烟喝酒。吃过午饭午睡1小时,每天晚上足浴、洗澡后,9点就上床睡觉。大概这也是张老长寿的秘密吧。

为新时代中国茶发声 中华茶礼暨张天福茶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张天福,中国著名的茶学家,在中国茶叶界地位显著,被认为是中国茶叶界的泰斗。张天福长期从事茶叶研究,在制茶、审评茶叶上有很高的造诣,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茶叶大师。2017年6月4日,张天福逝世,享年104岁。为了弘扬张天福精神,近日,由中国茶叶学会支持,中华文化促进会、福建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福建省茶叶学会主办的中华茶礼与“万里茶道·千年友程”暨第六届张天福茶学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

会议现场

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张天福茶学精神等主题,中国茶叶学会会长江用文,中国茶叶学会原副会长、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兼首席专家冯廷佺等专家学者做了主旨演讲。会上,福建省茶叶学会还举行了“万里茶道·千年友程”纪念茶与纪念币推介仪式。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郭杰表示,通过“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与跨界营销,以期在茶领域实现经济、文化、技术的融合与分享,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倡导的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与发展”的重要要求,并期待着以茶为因子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在和平世界再次结出极具普世价值的生活果实,印证中国茶的美好属性。

今年6月4日,茶界泰斗张天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08岁,老人用自己的生命给“茶寿”做出完美的诠释。专家表示,张天福倡导的中华茶礼“俭清和静”,是孕育于大茶时代的一种茶礼思想,也是根植于大国崛起的另类东方智慧。在这一茶礼思想的滋润下,一个独具特色的茶叶产业化模式正在闽山闽水生成:总量与效益并重,增长与资源协调,发展与环境同步,经济与社会均衡的极具后发展效应的大茶之路。

郭杰表示,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已经和国际茶业委员会等组织正在制定一系列的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推广计划,包括与福建茶叶协会签暑的“张天福茶文化推广基金”合作项目等,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万里茶道国际交流中心和万里茶道智库将全方位投入进去,为中国茶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茶界装逼指南!


中国茶叶界人才济济,不凡大师。如何在高手云集的茶叶界提升自己的逼格,请往下看。

1.基础内功

先说茶叶。对时下的流行趋势当然要了然于胸,绝不能随大流,现在都知道岩茶、正山小种了,你就要喝“东方美人”,或者台湾回流的普洱。

如果一定要喝岩茶,那必须要喝出自名家之手的。绝口不能提买茶叶的事儿,所有喝的茶必须是友人或名家赠送的。

不想说明的话,可以只摆上跟名家的合照。

如果一定是花钱买的茶,那也得是定制茶,绝对不能是商品茶。

不管这辈子能不能喝得完,家里藏茶一定要多,说到普洱,什么“7542”什么“88青”什么“老方砖”,全都有。

摆10个紫砂大缸专门放各个年份的普洱;定制一个红酸枝的架子专门垒放普洱饼茶;准备30个景德镇贵和祥或景德镇名家的茶罐,专门存放各种名枞、奇种。这些都要摆放恰当,留作拍照的时候当背景墙。

2.比武会友

出席斗茶的场合是必不可少的,评茶的时候一定要一针见血地指出该茶的弱点和不足,尽量从火功和韵味上点评。

如果不小心说出了“香高水甜”之类的套话,则效果立即崩溃;

如果能喝出哪个山头哪个坑哪个涧的,则效果直接升到满分,此时一定要乘胜追击,不但要指出产自哪坑更要指出是坑底还是坑沿的。

此一项难度较大,新手勿试。

3.气场

一定要在家里拿出一个房间装修成茶室。红木茶桌、超大体积的电木茶盘都是首选。

茶盘上要摆上至少3把紫砂壶,必须是名家的。杯子也不能含糊。

台湾名家的虽然有点过气,配上几只也无坊,可以随意丢在身后博古架上,有人问起可以顺带解释。景德镇名家的小杯可以穿插使用,如果能搞到康乾时期的青花或粉彩,能起到加分作用。

烧水的器具绝不能含糊,日本回流的老铁壶必须要有数把。要是你还用电磁炉或酒精给铁壶烧水,那就弱爆了,必须用上等红泥炉配顶级橄榄炭,同时要深刻指出:用电和用橄榄炭烧出的水不是一个级别的。

还想再加分,可以委托省外的朋友取当地的山泉水给你物流过来。虽然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平时也不能用纯净水草草了事。

如果能坚持每周开车50公里去山里拉泉水回来泡茶,则会大大加分。

喝茶到了这个份上如果不焚香,那就太说不过去了。香筒、香炉绝不能含糊,都是上好的沉香,一晚上光焚香就能烧掉一部华为p30。

还有,至少学会弹一首古琴曲,茶室要辟出一块地方专门摆放古琴,来了顶级13客,你就弹首曲子,作为最后撒手锏。

4.随身神器

一定要准备一部单反,全幅是必须的,大三元的镜头也是必需的,因为经常要拍照上传,所有的效果最后都要由这支镜头来体现。

所有拍照一定要选在晚上,越朦胧越好,茶席要经常换,一株枯死的文竹能起到加分作用。

如果你不是陈道明或张嘉译,尽量不要把脸暴露在镜头里,讨喜的做法是只拍一只女性素手,每次都是只露手不露人,即神秘又能显示你不是一个人躲在家里孤独地喝茶。

5.文友

找一个文笔好的朋友,帮你整理100首无病呻吟没事儿找抽的小诗,存在记事本里,配上图,随时在微博里粘贴使用。

人生如茶,有起有伏,先苦后甜之类已经落入俗套,从茶叶加工的过程中悟出人生意义,再用似懂非懂的语言加以表述,既有智慧又能显示出你懂茶行业内幕。

6.江湖规矩

最后,头衔,一定要有个头衔,至少也得是高级评茶师,三五好友凑一起就可以扯起一个华人茶文化协会或世界茶文化联盟,理事长、秘书长什么的都可以。

张口闭口要谈禅、谈佛。

一定要请大师到会所喝茶,合影是必须的,能留个墨宝加持则更好。

如果有新手问怎么泡茶,绝口不提技法,只告诉他“以古为法,以朴为道”即可。

茶人张洪英:因为爱茶而卖茶


[摘要说明]茶人张洪英:因为爱茶而卖茶 爱

张洪英经营多年,爱称自己为人。

“,一个平凡的名称,平凡的产品。它清纯淡雅,香醇甘甜,多少诗人,人为它平凡的魅力吸引,几千年的文化魅力和它对人类健康的奉献让我走上了人之路”,张洪英说。

张洪英在19岁就和结缘,至今已有近20年了。当初刚改革开放,生意很好做,后来因种种原因,不再经营,来到北京。可的情结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1998年,张洪英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重新经营起。“因为我喜欢的品质,可是放弃那么多年,从头做起,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商品时代,谈何容易。我想做品牌,可怎么做,拿什么去做,凭我前几年的经营和对产品的了解根本不行。”张洪英很清楚自己的起点。

经营

张洪英选择了从加工开始,生产加工名优绿,再进入北京市场批发。

“可当时我对名优的生产加工、销售渠道知道得很少。我便从江苏请来做碧螺春的师傅,从浙江请了生产龙井的师傅,峨眉老家请做竹叶青的师傅在峨眉办起了名优加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发往安徽的蛾桥,江苏的苏州市场,北京的马连道进行批发销售”。

不过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第一年由于产品结构和质量不对应市场,效益不太好。后来,张洪英听人说贵州资源品质好,价格比较低,就从贵州的第一站松桃县出发,同仁地区、眉潭、遵义等贵州各大产县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几乎跑遍了整个贵州,喝遍贵州地区的产品,通过抽样检测,的确感到贵州品质不错。可要下决心投资生产是很难的,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交通太差了,到了那里才知道什么叫贫穷落后。厂无生产设备,无技术力量,无资金,不会采摘名优,我很犹豫,做困难太多,不做产品质量的确不错,经过再三考虑,我坚定了信心,既然做,就把优秀品质带进北京市场,既能给当地脱贫致富,也能有一个好的市场开拓,又能让北京消费者喝到真正无害、无污染的高山,就这样我下决心在浙江上洋机厂购置了二十多万元的名优设备,从四川峨眉请来生产技术骨干,投入到贵州偏远高山地带进行加工生产。”张洪英敢做敢为的川妹子形象跃然纸上。

“第一年因各种原因,亏损了近40万元,当时我也有退出行业的想法,要生产出真正的好太难了,可当听到消费者购买了我的产品后,有很多顾客问我,明年还有这样的吗?明年我还来买,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又有了信心。我多方询问还有什么好的资源产品,有厂告诉我,有云贵、川地区的小叶野生苦丁厂,是很不错的。在经过验证考查之后,感觉这产品很好,不错,我又派人去学生产技术,然后到各山区发动农采摘,收青叶加工生产。从2000年后我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后得到很好的市场评价。”到2002年张洪英发现北京市场大多是大叶品种的花,就又投入资金生产小叶花,产品进入市场后受到青睐,很多消费者很喜欢小叶花。张洪英终于看到了拨开云雾后的青天。

以下是在记者多次追问后张洪英透露的营销数据:1999年销100多斤,1万多元的营业额;2000年销售绿3000多斤,小叶苦丁2000多斤,总营业额68万元;2001年绿的8000千斤,小叶苦丁7500斤,营业额到180万元;至2003年竹叶青、蒙顶甘露、小叶野生苦丁,小叶花以其优秀的品质,在批发市场销量极好,竹叶青年销量达4万斤,小叶苦丁九万斤,蒙顶甘露1.5万斤,小叶花2500斤,2003年总批发营业额480万元,2004年总营业额攀升到690万元。

建连锁超市

“市场前景应该是喜人的,可由于质量参差不齐、伪劣产品不断出现、进入零售店后价格不规范、部分商不正确引导消费等原因,市场存在诸多问题。我感觉我作为一个人,我应该力所能及的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资源产品。”张洪英在经营初见成效后,萌生了建立连锁超市的念头。

2004年,张洪英又多次去浙江、云南、广西、福建探索、考察龙井、普洱茶、广西花、福建花的优秀品质,与各地区很多优秀品质的厂建立了联合经营,引厂进店,发展终端品牌连锁超市。2004年开始组建北京西南九福有限责任公司,至2005年已开发业终端超市5家。

“我们的目标是在北京建30家以上的连锁超市。经营,不能单一的把它看成是一种商品,应该把它看做一种文化延续下去,应该让它真正的服务与老百姓。凡经营的经营者,都应承担起杜绝销售伪劣产品的责任,让这种文明的产物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我组建的九福专业终端营销公司,志在把优秀健康的产品引荐给消费者。人说什么都不是福,只有身体好才是真正的福,我希望经过我们九福人的努力,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的购买,开开心心的喝,希望我们能把人生的九福送给老百姓,把健康送给更多的老百姓”。张洪英这样解释她的“九福”。

抓住普洱茶的商机

普洱茶,产自云南,拥有千余年的历史,不仅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极佳的保健养生功效,而且蕴涵丰富。普洱茶已经成为华人圈里最受人们宠爱的饮品,风靡香港、台湾、东南亚、日本、韩国和广东等地。

普洱茶在中国北方市场的启动在即。

2005年10月份,在云南省政府等的支持下,云南马帮历时半年多抵京,历史悠久的普洱茶文化被带到了京城,普洱茶在北京的热度陡然升高。

“几年前,很多北京人并不了解普洱茶,甚至没有听说过。但现在不一样了,无疑要抓住这个商机。”张洪英自信地对记者说。

但张洪英非常清楚,由于普洱茶巨大的商业运作空间,市面上普洱茶的品质良莠不齐,此前更有媒体报道珠江三角洲30万人参于普洱茶造假的报道。

“做是战略,做什么是战术”,张洪英说。

张洪英预测,随着马帮进京的宣传,普洱茶在北京的销售会迅速走俏,优质普洱茶更会脱颖而出。

经过多天考察,在北京马连道缘城内,张洪英终于找到了百年老字号——李记谷庄普洱茶的北京经销商。

“品了这么多的普洱茶,只有李记谷庄普洱茶是我当场拍板把他们的引入我的店内销售的。”在自己的一家连锁店内,张洪英指着包装整齐、古色古香的谷庄普洱茶对记者说。

中国茶界最高奖项成果转化产品“国奖茯”面世


我国茶界最高奖项的成果转化产品,由湘茶集团生产的“国奖茯”即将正式面世啦,近日,该茶企举办了一些列活动,令“国奖茯”还未正式面世就受到了多国的关注。

11月2日下午,“一杯茶读懂中国”“国奖茯•2017世界外交官中国文化之旅——走进美丽湘茶”系列活动在湘茶集团总部拉开帷幕。南非、乌克兰、白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文莱、黑山、巴哈马、马尔代夫、毛里求斯10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和上海合作组织的高级官员一同走进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交流与参观,观看茶艺表演,现场品鉴精品“国奖茯”。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凯视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并得到了多国大使等官员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为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在湖南省茶业集团相关人员陪同下,10国驻华大使和高级外交官参观了湖南省茶业集团的茶叶博物馆、研发中心,以及生产车间和茶园,系统了解了湘茶文化及生产系列流程。

这是“国奖茯”正式面世前的一次“大检阅”,并得到了国际友人的一致赞赏。黑山共和国驻中国大使perovic.Branko(中文名:布兰科.佩洛维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道,“中国茶叶,口感很好,非常棒!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茶叶出口到我们国家,在我们国家也能喝到中国茶。”在这些出口国外的茶叶中,湘茶占据了重要的份额,也是最受国际友人所青睐的茶叶。

湖南省茶业集团总经理黎明星先生介绍说,“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是一家集茶叶研发、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专业制茶,全产业链经营的中国第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6年生产加工茶叶7万吨,其中出口3万吨,总销售收入60亿元,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连续十年排名中国茶行业前列。”同时,他也说到湖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素有‘江南之乡’之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是出好茶的地方。

此次要推出的这款“国奖茯”是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具科技成果的产品,也是中国茶界目前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项的一款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国奖茯”未经正式面世,即已受到来自世界各界的瞩目与期待。“国奖茯”是“国奖”项目成果的直接转化,旨在打造中国最高水准有机全金花茯砖,茶砖金花满披,被众多中科院院士证明,有极强的降低人体尿酸,降低“三高”的功用,由此以“国奖”命名意义非凡。

认识中国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直到今天,江南茶区还流传着神农氏为解除人民病痛,亲尝各种植物中毒,又吃茶而解毒的故事,福鼎白茶的太姥娘娘采茶治病的传说也是发生在上古时期。这一神化传说是中国自古即饮茶的历史的反映,但迄今为止福鼎白茶的在一些地区仍有作为药物之用。

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据文献记载,我国西南地区三千多年前已产茶。晋常璩(qu)撰写《华阳国志》,是有关我国地区产茶的最早记载,认为“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产名茶”。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考证:“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可知最早有茶饮者,亦在我国西南地区。当代“茶圣”吴觉农早在20年代就以科学的论证,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驳斥了茶的原产地不在中国的错误说法。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极宜于茶树的生长。据近年来的科学调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在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文献和实证都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趣谈中国茶


一、趣谈六大茶类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茶叶当作益寿保健之物,中医更视茶如药。

茶的防治疾病的功效在历代的医学、茶学文献中均有记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对茶的功效应用、制作过程、饮用方法均有详尽的记载;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中称“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仅仅用于解渴,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保健灵物,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茶叶的选择?

绿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发酵程序,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鲜叶中的保健成分,对抗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红茶是全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鲜叶所含的茶多酚被氧化,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独特功效。

乌龙茶(青茶)性质温和,在减肥瘦身和美容养颜方面更受欢迎。

黄茶与绿茶品质接近,也常被误解为绿茶,在消炎和抗氧化方面有独特作用。

白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症。

黑茶最大的作用在于调节脂肪代谢,具有很强的解油去腻的功效,爱食肉的少数民族尤其喜欢喝黑茶。

二、茶字趣解

陆羽《茶经》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先秦古籍中没有“茶”字,只有它的原始过渡形“荼”字。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荼字书作繁,文曰:“苦荣也,从卅,余声,同都切。”卅,即草,用作文字之草。旁(又称草头)。余,音涂。宋代徐铉等校订的《说文解字》文后有“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

三、茶寿

茶字趣解古人将“茶”字趣解,赋予其美好吉祥的含义,其中流传最广的解法有两种。第一种,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的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边的“木”则可分解为“八”和“十”。将由“茶”字分解出来的“廿”加上“八”再加“八十”等于108。因此,古代文人便把108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

久而久之,“茶”字被用来代表长寿的意思。

四、人在草木间

古人以“茶”字倡导回归自然。“茶”字可分为草字头以及“人”和“木”三个部分,“人”在草之下,木之上,即为茶,爱茶人将其解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饮茶,同时也有倡导人们回归自然的意味。

中国茶德


茶德,是历代茶叶爱好者在饮茶方面的一种较深层次的追求,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 ,则是这种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一定的规范或法则。 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应该提倡什么样的茶德和(现在已有人提出采用茶艺这个提法),中国茶学界和广大茶叶爱好者,已经和正在进行广泛而有益的探讨。 ¤中国茶德¤

中国著名茶学家、浙江农业大学的庄晚芳教授,生前曾多次发表文章,倡导“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他说:

中国茶德,四字守则,四句浅释.

廉俭育德, 美真康乐, 和诚处世, 敬爱为人。

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清茶一杯,名品为主,共品美味,共赏清香,共叙友情,康乐长寿。 清茶一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做好人际关系。 清茶一杯,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庄晚芳先生倡导的四字茶德,有它的内在联系。廉是前提。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是转变风气的需要;美是内容。从品味中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美好享受,是品茶的真谛;和是目的。以茶为媒介,联络感情,调整关系,和衷共济,和睦相处;敬是条件。敬重对方,实际也是敬重自己。敬重对方,不只要有好的态度,而且要有好的处事方法。在茶艺中,器净水甘就有敬重对方的意思。庄先生倡导的四字茶德,不仅有助于培育出当代中国式的(或茶艺),也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与转变,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

现代生活下的(或茶艺),即使是“阳春白雪”式的“品”,也没有必要去模仿那种离群索居的“高人隐士”。也不一定只有“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才能品悟出茶的妙理。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在喧嚣的城乡闹市,同样可以领略到“茶中三味”。

中国茶区介绍


中国茶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利用茶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发现和利用茶叶至少已4000~5000年。中国是茶的故乡,许多学者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对中国野生大茶树的考察研究,认定中国云南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早在唐代,茶区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陆羽在其着作《茶经·八之出》里详细记述了在唐朝开元年间中国产茶区分布的情况。当时中国分15个道,有8个道43个州郡产茶,即为八个茶区。宋代,茶区一再扩大,产量提高。元、明、清时期,茶叶产区又大大扩展,到了鸦片战争、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产茶区逐渐缩小。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产茶区恢复并扩大,至今全国有20个省(区、直辖市)共计1000多个县市产茶,新中国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名茶

云南省的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等,贵州省的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等,四川省的蒙顶甘露、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等,以及重庆的沱茶、西藏的珠峰圣茶、广西的凌云银毫、湖北省的恩施玉露、湖南省湘西的古丈毛尖等。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种类繁多,是一高原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南、广西的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区,主要产黑茶(其中有着名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合栽培生长的茶区之一,包括南岭以南的福建闽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主要出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中国名茶最多的茶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茶区地域辽阔,是灌木型茶树及小乔木型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域,是绿茶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安徽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主要产绿茶,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适宜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的种植,本茶区主要产绿茶。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

江北茶区名茶

陕西省的午子仙毫、紫阳毛尖等,河南省的信阳毛尖等,安徽省的六安瓜片、舒城兰花等,甘肃省的碧口龙井等,山东省的日照雪青等。

江南茶区名茶

浙江省的龙井茶、安吉白茶等,湖南省的君山银针、高桥银峰等,湖北省的鄂南剑春等,江西省的庐山云雾、婺源茗眉等,江苏省的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安徽省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福建省的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红茶、白毫银针等。

华南茶区名茶

福建的铁观音、黄金桂等,广东的英德红茶、凤凰水仙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六堡茶等,海南省的C.T.C红碎茶等,台湾省的冻顶乌龙、白毫乌龙等。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0993.html

上一篇:普洱茶老茶作假方法盘点 鲜为人知的惊天秘密

下一篇:茶界泰斗张天福辞世 多位茶学界名人哀悼惋惜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