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江苏:苏茶走进寻常百姓家 传承发扬南京茶文化

2019-11-30

对于江苏是优质绿茶的产区之一,想必大家对此无任何的异议,大家所熟知的碧螺春、雨花茶,皆是产自于江苏且各具韵味的。近期,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南京茶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茶文化讲师团,不仅有利于让苏茶走进寻常百姓家,更有助于扩大江苏的茶叶品牌的影响力。

江苏省茶文化讲师团

24日,江苏省茶文化讲师团在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讲师团汇集来自全省高校、园艺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从事茶文化研究、教育、推广培训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首批聘请25位讲师,他们将参与全省组织的茶文化推广活动,大力弘扬中国茶文化,开发具有江苏特色的茶文化课程和培训项目,为增强江苏茶产业核心竞争力、扩大江苏茶文化品牌影响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让越来越爱喝茶的人更懂喝茶,需要茶叶师、茶道师、香道师的权威讲解,使得中华茶文化和中国文化在耳濡目染中得以传承,也使得关于茶的知识和仪式感浸润国人的日常。”江苏省茶叶学(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润贤说。

“江苏是我国名优绿茶的重点区域之一,碧螺春、雨花茶、白茶、雀舌等有一定特色。但有名茶,少大的品牌;资源多,整合少,如何让中国茶产业摆脱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当务之急。”王润贤认为,成立省级茶文化讲师团,还将有利于聚合科技资源,助力江苏实施茶产业品牌战略培育工程。m.Cy316.com

cy316.cOM编辑推荐

有机食品能否走进百姓生活?


何谓有机食品茶茶叶、蜂蜜等。

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

有机食品标志是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其标志使用权按照国际惯例,认证一次有效许可期限为一年。一年期满后可申请“保持认证”,通过检查、审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有机食品标志。

有机食品的特点

由丹麦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实验发现,用高质量有机食品喂养的老鼠长得更健康,体形更苗条,睡眠较好,免疫系统也更强。对此,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农学院专家柯尔斯滕·勃兰特说:“实验结果差异极大,因此这不可能是偶然的。”

专家认为,有机食品通过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为手段,利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并在生产中建立一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发展有机食品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城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发展有机食品对于规避国外“绿色壁垒”,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机食品在我国的发展

据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总工程师周泽江介绍,目前国内有机食品进入销售渠道主要有两个出口,一是大型超市的有机、绿色专卖柜台,第二个就是独立的专卖店。

我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2005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总额是2.5亿美元,而国内市场销售额仅8亿元人民币。

在国内,由于有机食品的货源和成本相对昂贵,其销售价格无法降低,这给国内企业的销售终端带来了极大的运营压力。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查,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的价格一般高出30%—80%,有些品种,例如有机蔬菜的价格为普通蔬菜的2倍—3倍。

从去年开始,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成立的有机食品专卖店遇到了市场冷落,经营困难,许多店铺甚至变成便利店。不过,目前随着国内居民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有机食品的市场前景仍是一片大好,被认为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投资领域之一,许多投资者大有屡败屡战之势。

日前,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组委会召开了一次启动北京有机食品市场研讨会,会上确定了一系列推广有机食品的措施:1.建立有机食品原产地和有机食品检测平台,并组织有机认证联盟;2.包装简单,降低有机食品成本,并且在企业组织内部采取一定监督措施,确保产品真实性;3.争取政府和志愿者专家的支持,吸引外部资源;4.联合超市做专柜,采取直销、团购、实名制的办法,服务广大百姓。

老百姓舌尖上的喝茶习俗


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在我国各地饮茶的风俗又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各地迥异不同的茶俗......

1、品龙井

品龙井茶,主要流行于江、浙、泸的大、中城市。品饮龙井茶,要做到:

一要境雅,即自然环境、品饮环境优雅;

二要水净,即泡茶用水洁净;

三要具精,泡茶用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倘用盖碗冲泡,则无须加盖;

四要艺巧,即要适情,即要有闲情逸致,抛却烦闷琐事,方有兴味品茶。

2、啜工夫茶

啜工夫茶,流行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习惯用小杯啜饮。现在,这种品茶方法,已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兴起。

实践证明,要真正领略到啜工夫茶的妙趣,升华到艺术享受的境界,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上好的乌龙茶,精巧的工夫茶具,以及富含文化的淪饮法。

3、技艺双全盖碗茶

喝盖碗茶的习俗,在中国汉民族居住地都可见到,但用得最普遍的要数西南地区的四川。人称:中国茶馆数四川,成都茶馆甲四川。

四川人所说的盖碗茶,其实就是用盖碗泡的茶。

用盖碗泡茶,盖碗盖着,可以保温;启盖后,可以凉茶;捏住盖碗,还可推去茶汤表面的悬浮叶片,搅匀茶汤浓度;而端起碗托喝茶,可以不烫手;将茶碗放在桌上,有茶托保护,不会灼伤桌面。用盖碗饮茶,既不失风雅情趣,又十分实用方便。

4、“一盅两件”吃早茶

在中国南方,有吃早茶的风俗,尤其是岭南,吃早茶的风气更盛。吃早茶,既能充饥补营养,又能补水解渴生津。

目前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都有供应早茶的,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羊城广州和香港、澳门特区的早茶。

早茶具有茶饮、茶食和茶文化的共性。说它是茶饮,就是保留着饮茶的基本内容;说它是吃茶,就在于它在饮茶的同时,还用食品佐茶;说它是吃早茶,是因为那里的人们,特别注重早晨上茶楼吃茶。

贵州紫云:茶园颜色碧绿 百姓生活红火


茶叶种植属于我国传统农业种植中的一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形成了不同规模的茶产业。目前,茶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消费量较大的商品,种植茶叶一般都会有所获利。怎样结合贫困地区的地理优势,进行精准扶贫呢?茶叶种植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点,由于茶树的生命力比较顽强,而我国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因素等比较适合茶叶种植,因此进行茶产业脱贫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脱贫致富项目。

冬藏春发,万绿吐新。经过整个冬季的休憩,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镇的3.6万亩茶园又一次焕发生机,开始了繁忙的采摘季。

三月下旬,坝羊镇新山村的茶园进入了盛采期,当地茶农三三两两分布在纵横交错茶陇之间,采撷嫩绿的茶叶新芽。近年来,新山村以贫困户资金变股金、农民土地变股权等多种合作方式发动群众发展茶产业。“全村25户贫困户每年可从茶叶合作社分红1200元以上,土地入股的茶农,也能根据股份分得总利润15%的红利。”新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峰告诉记者,新山村5年多时间发展了3800多亩茶园,今年有2500亩进入采摘期。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节约成本,目前村里正在建设自己的茶叶加工厂。

吴峰说,在茶叶加工厂建成之前,新山村的茶青下树之后都是拿到附近的映宏茶叶公司加工,这是坝羊镇2012年引进的龙头茶企。

“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一眼望去都是荒山野林,但事实上坝羊镇生态环境良好,加上纬度较低,这里的茶叶采摘期比较早,在明前茶的生产销售中有比较优势。”映宏茶叶公司的生产厂长唐小其透露,坝羊镇茶叶长势好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当地土壤中的腐质酸土比较肥厚,几乎不用施人工肥,茶树都能茁壮成长。

茶企的引入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金的收益。以映宏茶叶公司为例,公司3000多亩茶园,每个月的管护人工不少于150人次,再加上采茶季的密集劳动力需求,4年时间,茶企在采茶和管护两项上的人工投入就超过1000万。

坝羊镇党委书记王杰是这么算帐的,这段时间明前茶采摘集中用工,平均每亩茶地需要1个采茶工,待茶园全部进入丰产期后,3.6万亩茶园要用3万余名工人,而坝羊全镇才2.7万人左右,坝羊镇的茶产业可以为本镇群众创造大量就近就业的机会,甚至还能辐射周边乡镇。

王杰告诉记者,坝羊镇引进茶企的时候,都重点考察了这些企业在市场和技术方面的条件,只有在这两方面有优势的企业才是他们引进的对象。除了映宏之外,目前已经有5家茶企在坝羊镇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而全镇的茶园面积更是达到了3.6万亩。

“这几家企业是坝羊茶产业发展的‘航母’,本地的合作社和茶企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航母’的平台优势,借船出海,假以时日,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效益留在当地,带动本地群众的增收致富。”在王杰心里,这是一个更大的“账本”。

坝羊镇并不是传统的茶产业强镇,短短5、6年时间,坝羊镇的茶园从无到有,再发展到今天的3.6万亩,除了借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东风,也得益于有效的制度设计。

据坝羊镇镇长班兴坤介绍,全镇8个行政村除鸡场坡村没有茶叶专业合作社外,其余7个行政村都设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近两年各村又依托合作社成立了茶产业村级发展公司。合作社每年都提出一定比例的收入,来壮大村集体资金池和继续投入茶产业发展。

“这些合作社的管理者和村支两委成员几乎是一套人马,他们在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分红和管理费,这大大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班兴坤说,通过合理的利益链接,村干部、致富能人、茶农被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也是坝羊镇茶产业发展最核心的内生动力。

龙头企业的产业基础得到了巩固,当地合作社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当地群众参与茶产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几年下来,坝羊镇曾经萧条的大片荒山迅速被“染”绿。

春茶飘香,吸引来不少附近县市的游客,他们和绿油油的茶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班兴坤表示,下一步,坝羊镇将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寻求茶旅一体化发展,继续将茶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把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规模。

种茶致富,造福一方百姓


最近,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乡曹营村茶农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绿杨春早”茶文化节了。据该村主任周国朝介绍,该村70多户茶农正积极准备借助茶文化节这个平台,让自己的茶叶卖个好价钱,得到好收成。

月塘乡曹营村是该乡茶叶种植较为集中的村,全村从2001年起发展茶叶种植,从当初只有几百亩茶田,发展到现在已拥有1200余亩茶田。该村仅康庄组与李庄组就有茶农50户左右。周主任介绍,2001年曹营村响应政府号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茶业经济。村里免费为村民开沟,提供种子,聘请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技术指导,送技术入户、入田,邀请技术专家到村就茶叶种植、幼龄茶轩管理、春季茶园管理、秋季茶园管理、茶园修剪技术、茶叶采摘技术等不同技术管理要点,组织农民集中培训,茶农由不同技术变成茶叶能手,调动茶农的积极性,成为以茶创业、增收致富的农村能手。目前该村共有耕地面积4181亩,茶叶种植面积占1200多亩。茶叶种植已成为该村村民致富的好途径。康庄组村民曹幸丰今年40岁出头,家里有4亩茶田,靠茶叶过上了好日子,通过收购鲜叶加工和自家炒制茶叶出售,他家的年收入达5万元左右。同时他不忘辐射带动周边村民以科学种茶创业、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同学科学、同发展、同致富,共同致富奔小康。

目前,曹营村村委会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共同致富、开拓创业为工作要领,大力推进一村一业,积极培养创业人才,茶叶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每年净增200亩茶叶,茶农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对于“绿杨春早”茶文化节的举行,茶农们积极向村委会表示,要通过茶文化节这个平台长见识,学技术,将曹营村的茶叶推出仪征,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仪征的茶,喜欢仪征的茶。

杯中山海经|喝个唐朝百姓茶(一)


如果没有噱头跟炒作,无须高价与仪式感,我们能喝得到遥远的唐朝百姓日常饮用的茶么?

多数人对于日本蒸青绿茶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普遍的玉露与抹茶上。但实际上,因为工艺的革新,虽然为蒸青茶,但工艺已经在唐宋的基础上改良很多了,只是在冲泡方法上尚有古意。在《日本茶业发展史》中,记载的比较古老的唐代蒸青绿茶“黑蒸茶”,就是使用蒸青或者捞青的方式,经过后期发酵制作的茶。这种茶价格亲民,是产茶区附近居民的日常必需,传播范围虽然有限,但却将工艺完好地延续、保留下来。这种茶很多日本人都未必知道,但它并非孤独地存在着。

在日本的高知县,当地农人在农忙之余,每年七月上旬开始采摘。采摘的茶多比较粗老,生叶摘回来后,经过100摄氏度的蒸汽杀青约1小时。之后在室内干净的地面上堆放1周后,分层码放在木桶里,压实,再用重石覆盖,经过两周时间,再将茶从桶内取出,切割成4厘米见方的茶方,放在日光下晒干。蒸青所用的蒸笼,其实就类似《茶经》中所讲,唐代蒸茶用的甑。因成品茶外形比较像棋子,因此被叫做棋石茶。这样制作出来的茶,被当地人煮来饮用,又或者拿煮好的茶汤蒸米饭。蒸出来的米饭,不仅有米的甜润,还兼具茶的清香,据说也有疏通肠胃的作用,是盛夏解暑的良剂。食饮同源,把茶从食用与药用中分离出来,是陆羽的一大功绩,这种茶就带着唐茶制作的痕迹。

《茶经》的第三章,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了当时唐代蒸青绿茶的工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而这样的蒸青工艺,除了日本的棋石茶外,在云南省南部,交通并不便利但与缅甸、老挝接壤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中,还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从北京飞往昆明,再从昆明经转飞往普洱市,落地后还需要坐着巴士车,颠簸3个多小时的盘山路,才能到达江城。这座隶属于普洱市的县城,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却因为三国接壤的地利,成为清代边茶流通到香港、东南亚的交通要道。这座即使现在,仍需要一整天时间才能到达的边城,因为边茶贸易的特殊地位而在清代盛极一时。当时繁盛的样子,虽然已经随着岁月凋敝了,可在江城县老旧的勐烈老街斑驳的石板路上,还是能找到旧时光的痕迹。比起现在云南热炒的古树与山头茶,平常却跟日本的棋石茶一样,遗脉于时光的缝隙里,传承了某种唐代蒸青工艺制作的茶——帕卡茶,安静地存在着。

杯中山海经|喝个唐朝百姓茶之帕卡


“帕卡”是哈尼族的方言,“帕”是老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茶树老叶”的意思。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冬季茶树仍旧繁茂。这时候哈尼族人会采摘茶树的老叶子,相当于现在白茶贡眉的采摘标准。进行适当的萎凋后,置入类似《茶经》所说的甑内,用蒸汽蒸软后揉捻。冬季云南气候相对干燥,揉捻后再经日光晒干。茶树的老叶本来就没有强壮的单宁,经过蒸青后晒干,茶汤即使长时间煮沸,口感也不会有苦涩味道。原始做工的帕卡茶,在晒干后用葛根的藤捆束好。这样的茶,从古至今都是当地人饮用的。哈尼族人自古以茶为生,清乾隆年间,大臣尹继善就曾有“茶山地方瘠薄,不产米谷,夷人穷苦,惟借茶叶养生”之说。那时候采摘下来好的茶青,都被族人当成维系生计的农产品售卖养家。而这些老叶子,则被当地人仔细对待,用古老的工艺制作好后供全家饮用。

因此在可以找到的八十年代关于云南人饮茶的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到每家都有的火塘边,总少不了瓦罐跟帕卡茶的影子。虽然是粗老叶子,但是跟英式下午茶一样,在饮用帕卡茶的时候,也有属于云南人独特的茶点。这点心说起来,历史也与唐代工艺相仿的帕卡茶一样悠久。

这茶点的制作工具,还颇具石器时代的遗风。需要族人采集附近山上的青黑色页岩,选材也有特殊要求,必须选取背阴背风区域的石块。这种条件下的页岩,含水量多,相对柔软,好加工。把石块儿用撬杆撬下来后,人力背下山,仔细打磨成圆形的扁片。制作好后,需要放在火塘边烘烤一两个月的时间。等页岩里面的水份被烤干,就可以拿来使用了。火塘,是传统哈尼族家庭的中心。围着火塘,形成了传统信仰、文化禁忌以及古老传说的复杂故事体。制作好的页岩,可以架在火塘上;而磨好的米粉,经过调匀后倒在上面,就做出了外酥里嫩的粑粑。再将当地所产,风味复杂的蜂蜜沾在粑粑上,一道与唐代做工相仿的、跟帕卡茶同样古老的茶点,就这样诞生了。

在火塘上,架上当地制作粗粝古朴的土陶罐,像《茶经》记载的那样,将帕卡茶如浮云出山般纹路的老叶子倒入罐内,任由炭火将罐子烤热,再冲入热水。顿时罐内茶汤翻滚,颇有狂澜奔涌的豪放感。即使这样折腾,从陶罐内倒出来的帕卡茶汤,仍旧犹如琥珀般橙黄明亮。疏朗的冬季,竟都封印在了茶的风味中。饮一杯暖暖的帕卡茶,再咬一口酥脆甘甜的粑粑,似乎时间被拉长了,长到有种逆流而上的错觉,唐代人朴素的饮茶趣味,就这样毫不做作地呈现在眼前。那个盛唐时期,兼容并蓄、不拘小节的社会生活,此刻似乎被重现了。虽然在唐代,云南茶还是用椒姜桂一起煮饮。但随着交流跟沿袭,云南现在仍旧有保持用甑蒸青的制茶习惯。

饥渴与泛滥:中国茶文化百家争鸣


[摘要说明]饥渴与泛滥:中国茶文化百家争鸣

“深圳茶博会不应像业界那样称其为一个成功的市场化茶产业平台,她更多的是一个成功的中国茶文化平台。其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推动茶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她摆脱了常规茶展的模式,在矢志不渝地融合社会资源,宏扬茶文化,用一种文化的力量对城市、对经济形成原子裂变的刺激作用。”“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文化的盛兴。中国茶文化的兴起,是文化人向非文化人正式接手茶产业的标志,预示着发展中的茶产业,将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新一轮源动力。”“中国茶文化正处于一个质的飞跃阶段,其标志就是民间茶文化饥渴与茶文化泛滥并存”。在最近深圳茶博会论坛筹备沟通中,一位受组委会邀请的嘉宾这样描述中国茶文化发展状况,并对深圳茶博会平台提出了更高社会责任。正如嘉宾道出的真谛,中国正处于“茶文化饥渴与茶文化泛滥并存”的阶段,资本与文化机构迅速进入并执起产业大旗,原来茶产业的主体、以小农意识为主的茶农和小商人逐步退出或通过向IT、第三产业的学习成长为文化人,茶产业的主体从而具有了更高财商智慧和战略眼光。组委会在接触大量茶文化机构的时候,对此有深刻的认同,这也坚定了组委会茶文化产业化运作博览会的宗旨。田壮壮导演的茶马古道系列电影、两专题片《中国紫砂》《中国普洱》(制片人郝建林、导演姚若瑰)、电视连续剧《南方有嘉木》、音象画《天禅》……组委会收罗了一些正在积极探索茶文化产业化道路的元素,这些元素中有些受到过“泛滥”的非议,但更多的还是认可和期待,是最具历史渊源、最厚重的文化——中国茶文化,一种积极的声音与力量。本届深圳茶博会上,也将有更多的这类茶文化元素出现,以飨观众。

张艺谋《印象•大红袍》开拍去年11月,奥运会后首度开工的张艺谋与老搭挡王潮歌和樊跃专程抵达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采风,标志着“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又一作品——《印象大红袍》正式启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是“铁三角导演”首次用艺术的形式表现茶主题,以茶为主线,融历史、民俗、山水、茶文化于一体。新浪娱乐08年11月17日新闻报道「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一行在武夷山景区漂流采风,王潮歌导演表示,此次采风,令大家产生很多新想法,“我们正处于‘头脑风暴’阶段,大家都很兴奋”」。《印象•大红袍》是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文化旅游项目,是希望借助张艺谋的高水平创意策划,把大红袍文化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丰富武夷山的旅游,弘扬武夷茶文化。据新浪网消息,《印象•大红袍》节目计划在2009年10月与观众见面。

《中国紫砂》再谱新篇 《中国紫砂》《中国普洱》[制片人郝建林、导演姚若瑰]以专题片形式,给大众带来茶陶艺术的享受,不仅茶人喜欢,话多市民都购买其DVD并将其作为孩子审美教育的必修课。《中国紫砂》05年2月首播,以文化解读的方式将紫砂艺术的发展放在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延及其与外来文化的碰撞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通过鞭辟入理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紫砂文化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心理及审美旨趣。《中国紫砂》市场反映良好,仅光碟销售就已收回数百万元的制片成本。据深圳茶博会负责紫砂的工作人员消息,《中国紫砂》第二部已于09年5月份拍摄完毕,目前已进入后期剪辑阶段,计划赶在12月份之前完成,并在12月10日开幕的深圳茶博会上举行首映仪式。八集艺术片《中国普洱》以多元的画面、优美的解说、极富地域色彩的音乐,表现普洱茶原产地的历史和传说。本片制作过程长达半年之久,行程六千多公里,走遍了云南所有著名茶山,访问了几乎所有的著名茶人和专家。本片双机拍摄,内容翔实,素材珍美,是一部以普洱茶为主题的精品佳作。

全球首部茶文化原创动画片《乌龙小子》正式开拍

全球首部茶文化原创动画片《乌龙小子》即将正式开拍。5月27日,福建省时代华奥动漫有限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在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由福建省信息产业厅主持,福建省时代华奥动漫有限公司在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动画片《乌龙小子》于08年初出了3分钟样片,本片共78集,分为三个系列,由福建省时代华奥动漫有限公司、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由福建省时代华奥动漫有限公司投资2166.8万元完成。本片以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用拟人化形式,讲述象征和平友谊的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尽艰险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故事:茶精灵“乌龙小子”在福天仙翁的指引下,与小伙伴们搭乘着“紫砂号”开始历练之旅。途中,乌龙小子挫败了海盗团伙为夺取中国茶而设下的一系列阴谋诡计。《乌龙小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诙谐、惊险的小故事,串联起一部意蕴深刻的现代版童话剧,使青少年在娱乐中认识茶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强大的融合力和巨大的包容性,了解同源同根的海峡两岸文化,感悟开拓创新的海洋文明和自强不息的闽商精神。 《乌龙小子》走文化出版路线,并以商品开发和产品授权为盈利方向,目前已着手开发饮料、食品、玩具、服装、服饰、文具等系列衍生产品,且部分商品已上市销售,市场前景可期。据时代华奥动漫介绍,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已有意向在国外发行和影院版权等项目上合作。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79336.html

上一篇:2017广东茶行业技能大赛圆满举行 8090后分获红茶、绿茶组第一名

下一篇:私人六堡茶该如何储存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