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2017年首届中国茶生活年会:为中国茶的未来发声

2019-11-30

未来中国茶在世界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2017首届中国茶生活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启动了2018中国茶文化全球行活动,用中国味道架起世界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之桥。

由三联生活周刊及旗下熊猫爱茶研究所发起的“2017首届中国茶生活年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国茶的各界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投资界、娱乐界、传媒界以及具代表性的中国茶的企业及手艺人齐聚一堂,为中国茶的未来发声。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仲华教授在演讲时说,茶从药用发展成为今天的清饮,很早就被认为是万病之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率先研究茶与人体健康,也是最先研究茶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从那个时候引起了全世界的茶与健康热潮。中国从80年代中后期起步。如今,茶与人类健康的研究成果,已经驱动了全球茶叶的消费增长。

茶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介绍,中国的茶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面积也是世界第一,茶种植面积为世界的60%多,茶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不到50%,我国每年出口茶基本在30万吨上下。

国际著名茶专家、大英帝国勋章得主Jane Pettigrew女士,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教授、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先生,也做了主题演讲。

会上,三联生活周刊与熊猫爱茶研究所启动了2018中国茶文化全球行活动。

2018一带一路中国茶文化全球行启动仪式现场

中国茶的各界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投资界、娱乐界、传媒界,以及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茶的企业及手艺人,齐聚一堂,为中国茶的未来发声。在他们的见证和参与下,三联生活周刊与熊猫爱茶研究所发起了2018中国茶文化全球行,并在大会上进行了启动仪式。2018年,熊猫爱茶研究所将带领中国茶的手艺人前往法国、德国、西班牙、印度大吉岭、斯里兰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用中国味道架起世界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之桥。

精选阅读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预测中国茶叶2014年形势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我国茶叶今年总体产量持续走高,质量也有很大提升。今年茶叶产量将达195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增产8%左右,并且我国茶叶质量也在稳步进步,但稳步发展的途中,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在预测报告中,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指出,我国茶叶2013年最显著的两个态势:第一、大宗茶量增价涨,高档名优茶大幅下跌;第二,茶产能过剩突出,卖茶难成为瓶颈。

大宗茶量增价涨高档名优茶大幅下跌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预测,未来我国茶叶仍将保持增长势头。今年茶叶种植面积依旧大幅度增加,仅贵州全省的茶叶种植面积就已达到600万亩,首超云南省,跃居全国第一。由于年初并未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加之各产茶区不断提高茶园管护水平和鲜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得到了保证,使得2013年春茶品质总体好于往年。

但受“国八条”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除云南普洱茶和福鼎白茶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外,其他茶类的大宗茶类保持平稳增长,高档名优茶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间,不同茶类幅度略有区别。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全国主要产茶区的调查,浙江市场前期市场慢热,后期交易温和,早茶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安徽高档名优绿茶,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价格降幅在15%左右,中低端大宗春茶价格与去年持平等。

茶产能过剩突出卖茶难成为发展瓶颈

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盲目乐观的情绪,各主要产茶省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产业政策上依旧鼓励茶叶种植,发展茶园面积。如不能及时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限制茶园面积,把重点转移到提高单位面积茶叶经济效益和消费市场培育上来,茶贱伤农情况很有可能发生,进而影响茶叶价格。茶叶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茶农积极性。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通过对北、上、广等主要销区的调查显示,今年入春以来,整个茶叶市场不容乐观,呈现“疲软”的态势,高端礼品茶销售明显下降。截止目前,高档茶叶价格虽然下降,但销量还是较为正常。同时,随着CPI指数攀升,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持续加大,毛茶价格上涨幅度持续走低,导致部分地区茶农弃采茶叶,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茶农种茶积极性。而国家制定的部分行业标准也制约着我国茶叶批量化,大量化生产。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提出解决之道

针对我国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提出6点建议:

一、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农业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制定政策适度控制茶叶种植面积。鼓励通过栽培、管理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茶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二、农业主管部门还应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化调整,制定政策适度控制茶叶种植面积。鼓励通过栽培、管理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茶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在我国,农业始终是个薄弱行业,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扶持力度,在制订政策时应向此倾斜,同时应建立农资价格监控体系,一方面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上涨过快,另一方面杜绝部分不法商贩囤积农资,人为造成价格上涨。

四、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协会,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帮助茶农拓宽茶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透明市场价格体系,向茶农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指导茶农生产适销对路的茶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提倡饮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宣传等促销活动来帮助茶农迅速打开茶叶销路市场。

五、茶叶如今过度包装问题非常严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严格的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引导茶叶包装向“简约包装、循环利用”的环保方向发展。同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市场上茶叶过度包装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罚过度包装行为。

六、天价茶的炒作行为影响基本上是负面的,不仅没有被社会认可,而且还严重损害了行业的美誉度,影响茶叶消费的增加。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茶叶价格信息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茶叶价格变化情况,通过1510tea等主流媒体进行舆论正面引导,使茶叶平民化运动得以实现,树立茶行业的新风气。

认识中国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直到今天,江南茶区还流传着神农氏为解除人民病痛,亲尝各种植物中毒,又吃茶而解毒的故事,福鼎白茶的太姥娘娘采茶治病的传说也是发生在上古时期。这一神化传说是中国自古即饮茶的历史的反映,但迄今为止福鼎白茶的在一些地区仍有作为药物之用。

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据文献记载,我国西南地区三千多年前已产茶。晋常璩(qu)撰写《华阳国志》,是有关我国地区产茶的最早记载,认为“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产名茶”。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考证:“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可知最早有茶饮者,亦在我国西南地区。当代“茶圣”吴觉农早在20年代就以科学的论证,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驳斥了茶的原产地不在中国的错误说法。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极宜于茶树的生长。据近年来的科学调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在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文献和实证都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趣谈中国茶


一、趣谈六大茶类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茶叶当作益寿保健之物,中医更视茶如药。

茶的防治疾病的功效在历代的医学、茶学文献中均有记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对茶的功效应用、制作过程、饮用方法均有详尽的记载;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中称“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仅仅用于解渴,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保健灵物,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茶叶的选择?

绿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发酵程序,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鲜叶中的保健成分,对抗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红茶是全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鲜叶所含的茶多酚被氧化,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独特功效。

乌龙茶(青茶)性质温和,在减肥瘦身和美容养颜方面更受欢迎。

黄茶与绿茶品质接近,也常被误解为绿茶,在消炎和抗氧化方面有独特作用。

白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症。

黑茶最大的作用在于调节脂肪代谢,具有很强的解油去腻的功效,爱食肉的少数民族尤其喜欢喝黑茶。

二、茶字趣解

陆羽《茶经》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先秦古籍中没有“茶”字,只有它的原始过渡形“荼”字。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荼字书作繁,文曰:“苦荣也,从卅,余声,同都切。”卅,即草,用作文字之草。旁(又称草头)。余,音涂。宋代徐铉等校订的《说文解字》文后有“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

三、茶寿

茶字趣解古人将“茶”字趣解,赋予其美好吉祥的含义,其中流传最广的解法有两种。第一种,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的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边的“木”则可分解为“八”和“十”。将由“茶”字分解出来的“廿”加上“八”再加“八十”等于108。因此,古代文人便把108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

久而久之,“茶”字被用来代表长寿的意思。

四、人在草木间

古人以“茶”字倡导回归自然。“茶”字可分为草字头以及“人”和“木”三个部分,“人”在草之下,木之上,即为茶,爱茶人将其解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饮茶,同时也有倡导人们回归自然的意味。

中国茶德


茶德,是历代茶叶爱好者在饮茶方面的一种较深层次的追求,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 ,则是这种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一定的规范或法则。 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应该提倡什么样的茶德和(现在已有人提出采用茶艺这个提法),中国茶学界和广大茶叶爱好者,已经和正在进行广泛而有益的探讨。 ¤中国茶德¤

中国著名茶学家、浙江农业大学的庄晚芳教授,生前曾多次发表文章,倡导“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他说:

中国茶德,四字守则,四句浅释.

廉俭育德, 美真康乐, 和诚处世, 敬爱为人。

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清茶一杯,名品为主,共品美味,共赏清香,共叙友情,康乐长寿。 清茶一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做好人际关系。 清茶一杯,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庄晚芳先生倡导的四字茶德,有它的内在联系。廉是前提。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是转变风气的需要;美是内容。从品味中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美好享受,是品茶的真谛;和是目的。以茶为媒介,联络感情,调整关系,和衷共济,和睦相处;敬是条件。敬重对方,实际也是敬重自己。敬重对方,不只要有好的态度,而且要有好的处事方法。在茶艺中,器净水甘就有敬重对方的意思。庄先生倡导的四字茶德,不仅有助于培育出当代中国式的(或茶艺),也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与转变,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

现代生活下的(或茶艺),即使是“阳春白雪”式的“品”,也没有必要去模仿那种离群索居的“高人隐士”。也不一定只有“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才能品悟出茶的妙理。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在喧嚣的城乡闹市,同样可以领略到“茶中三味”。

中国茶的分类


中国茶的分类可以分了好多种的,下面具体的让小编给您讲解下。

中国茶的分类

茶叶种类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出口茶的类别、茶叶加工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等进行不同的茶叶种类的划分,具体介绍如下:

一.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颜色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按茶色不同来分类——绿茶品种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都为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1.炒青绿茶: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

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

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叶底尚嫩匀;

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现在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

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

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龙井: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又称西湖龙井。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

旗枪:产于杭州龙井茶区四周及毗邻的余杭、富阳、肖山等县。

大方: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临安、淳安毗邻地区,以歙县老竹大方最为著名。

在炒青绿茶中,因其制茶方法不同,又有称为特种炒青绿茶,为了保持叶形完整,最后工序常进行烘干。其茶品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奖惠明、高桥银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针。古丈毛尖、江华毛尖、大庸毛尖、信阳毛尖、桂平西山茶、庐山云雾等等。在此只简述二品,如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川碧螺峰的品质最佳。外形条索纤细、匀整,卷曲似螺,白毫显露,色泽银绿隐翠光润;内质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清鲜回甜;叶底幼嫩柔匀明亮。金奖惠明:产于浙江云和县。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而得名,外形条索细紧匀整,苗秀有峰毫,色泽绿润;内质香高而持久,有花果香,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

2. 烘青绿茶: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国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诸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软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3.晒青绿茶:是用日光进行晒于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4.蒸青绿茶: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千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于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为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各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行销区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各类名绿茶有:西湖龙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平水珠茶;宝洪茶;上饶白眉;径山茶;峨眉竹叶青;南安石亭绿;仰天雪绿;蒙顶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绿茶;永川秀芽;休宁松萝;恩施玉露;都匀毛尖;鸠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岗辉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绿雪;天尊贡芽;滩茶;双龙银针;太平猴魁;源茗茶;峡州碧峰;秦巴雾毫;开化龙须;庐山云雾;安化松针;日铸雪芽;紫阳毛尖;江山绿牡丹;六安瓜片;高桥银峰;云峰与蟠毫;汉水银梭;云南白毫;遵义毛峰;九华毛峰;五盖山米茶;井岗翠绿;韶峰;古劳茶;舒城兰花;州碧云;小布岩茶;华顶云雾;南山白毛芽;天柱剑毫;黄竹白毫;麻姑茶;车云山毛尖;桂林毛尖。

按茶色不同来分类——黄茶品种

黄茶属于徽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比如,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采用的全是肥壮的芽头,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色泽金黄光亮。

黄茶具有“黄叶黄汤”的特色,属于轻发酵茶。这种黄色主要是制茶过程中进行渥堆闷黄的结果。黄茶可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三类。

黄大茶: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黄小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浙江的平阳黄汤等。

黄芽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名山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浙江德清的莫干黄芽等。

各类黄茶名: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

按茶色不同来分类——黑茶品种

黑茶属于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由于原料粗老,黑茶加工制造过程中一般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为叶色多呈暗谒色,故称黑茶。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数民族饮用,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群众喜好饮黑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加工工艺上,黑茶也有自己独特的工艺。黑茶产区广阔,品种花色很多,有湖南黑茶加工的黑砖、花砖、茯砖,湖北老青茶加工的青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

各类黑茶名:湘尖、湖南黑茶;老青茶;四川边茶;六堡散茶;普洱茶、黑砖茶、获砖茶、康砖子等。

按茶色不同来分类——红茶品种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都为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1.小种红茶:开创了中国红茶的纪元。起源16世纪。最早为武夷山一带发明的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省崇安县星村生产的小种红茶(今称之为“正山小种”)。至18世纪中叶,又从小种红茶演变为工夫红茶。从19世纪80年代起,我国红茶特别是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曾占统治地位。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政和、但洋、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在小种红茶中,唯正山小种百年不衰,主要是因其产自武夷高山地区,崇安县星村和桐木关一带,地处武夷山脉之北段,海拔1000~1500米,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8C,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燎绕,茶园土质肥沃,茶树生长繁茂,叶质肥厚,持嫩性好,成茶品质特别优异。

2.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当前我国十九个省产茶(包括试种地区新疆、西藏),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我国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含但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按品种又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大叶工夫茶是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制成;小叶工夫茶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工夫茶。

3.红碎茶:我国红碎茶生产较晚,始于本世纪的50年代后期。近年来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红碎茶的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传统红碎茶:以传统揉捻机自然产生的红碎茶滋味浓,但产量较低。非传统制法的红碎茶:分为转子红碎茶(国外称洛托凡(Ro tO va ne〕红碎茶);C.T.C红茶和L.T.P(劳瑞制茶机)红碎茶。如以C.T.C揉切机生产红碎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揉切方法。萎雕叶通过两个不锈钢滚轴间隙的时间不到一秒钟就达到了破坏细胞的目的,同时使叶子全部轧碎衣颗粒状。发酵均匀而迅速,所以必须及时进行烘干,才能达到汤味浓强鲜的品质特征。以不同机械设备制成的红碎茶,尽管在其品质上差异悬殊,但其总的品质特征,共分为四个花色。叶茶:传统红碎茶的一种花色,条索紧结匀齐,色泽乌润,内质香气芬芳,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多嫩茎;碎茶:外形颗粒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泛棕,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片茶:外形全部为木耳形的屑片或皱折角片,色泽乌褐,内质香气尚纯,汤色尚红,滋味尚浓略涩,叶底红匀;未茶:外形全部为砂粒状未,色泽乌黑或灰褐,内质汤色深暗,香低味粗涩,叶底暗红。红碎茶产区主要是云南、广东、海南、广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但、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从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各类红茶名:祁门功夫;湖红功夫;滇红功夫;功夫红茶;宁红功夫;宜红功夫;越红功夫;川红功夫;政和功夫;闽红功夫;坦洋功夫;白琳功夫。

按茶色不同来分类——白茶品种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各类白茶名:银针白毫;白牡丹;贡眉;白牡丹;寿眉

中国茶艺


中国茶的艺术,萌芽于唐,发皇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茶艺简介

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谈仅是通论,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饮茶所讲究的是情趣,如「披咏疲倦」、「夜深共语」 「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的情致。

茶艺特色

所以中国人有中国人特有的气质,而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及内涵亦自有其传统的精神。品茶之四大特色是具备:

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

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

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

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茶艺概况

中国人不太随意高谈,因为中国人对于「道的认识和理解是有着相当的崇高与尊重的意味。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同时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很大,无为而顺乎自然,形而上才可曰道,形而下则为器矣。所以在悠久的历史生活中,茶与中国民族相结合,受着中国人一贯的哲思想和生活方式所支配,简言之即「顺其自然」及「致中和」,这是中国茶艺的真髓。

中国茶叶加工的过去40年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茶叶加工中,我国茶叶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本世纪初已有显著提升,一批可实现自动化、省力化作业的茶叶加工新装备研制成功,制茶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茶叶新产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一、茶叶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进展

1、摊放和萎凋新技术

(1)摊放新技术

绿茶的基本加工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20世纪80年代,摊放未作为必需工序。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摊放有利于减轻茶汤苦涩味、增强茶汤的鲜爽味等,因此现已将摊放作为茶叶初制的必需工序,广泛应用于各类绿茶和黄茶的生产,且鲜叶摊放至含水率68%~70%时可获得较佳的成茶品质。为解决传统室内摊放劳动强度大、占用生产场地大、环境因子难以控制等问题,成功研制了鲜叶摊凉贮叶槽、自动化摊放贮青机、空气处理机组摊青室等新装置并投入生产。

(2)萎凋新技术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和白茶的第一道工序,不同茶类萎凋的程度不同,白茶最重,红茶次之,乌龙茶相对最轻。传统萎凋方式包括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等,都存在劳动强度大、可控性差等缺陷,为此遮阳萎凋、人工光照萎凋、设施复式萎凋、人工调温调湿萎凋、链板式萎凋等一批新装置相继问世,控光萎凋克服了日光萎凋光质和光强不可控的弊端,人工调温调湿萎凋解决了自然萎凋对环境参数的不可控性,链板式萎凋通过温湿度调控、自动化翻拌基本实现了萎凋作业的自动化与连续化。

此外,新型萎凋技术如人工控光萎凋技术、冷冻萎凋技术等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红外光萎凋处理样品品质优于日光晒青;冰冻萎凋叶细胞损伤率显著增加,发酵时间明显缩短,且叶片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大量增加。

红茶生产线自动化萎凋工序

2、杀青新技术

杀青是绿茶、乌龙茶、黄茶和黑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传统杀青设备有锅式杀青、滚筒杀青等,热源为柴、煤、气、电等,由于传统杀青设备存在杀青不匀、热效率低、温度波动大、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为此开发了蒸汽、汽热、电磁加热等新型热源的杀青设备,显著提高了设备热效率,升温迅速且参数可控性提高。

(1)电磁内热杀青

电磁内热杀青主要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原理,使导磁物自行发热,使热能尽可能消耗于滚筒,热能利用率可达50%~60%,温度浮动范围可控制在±3℃之内;为满足“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杀青原理,首创三段杀青温度调控。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2)远红外-微波组合杀青

为克服微波、蒸汽等杀青技术所制成茶香气不高的缺点,远红外技术得到应用。远红外线以射线形式进入叶肉组织,使叶子内外均匀受热,杀青高效节能、连续性好,产品香气高,且不会出现高温爆点和焦边,茶叶内含物质最大限度地保留。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实验室中试阶段。

(3)蒸汽-热风组合杀青

该技术融合了蒸汽杀青穿透力强、耗时短等特点以及热风杀青产品香高味醇的优势,所制成茶色泽翠绿鲜活、香气高爽、滋味醇厚;此外,雨水叶可通过提高热风温度控制杀青叶含水量达到适宜水平,保证杀青叶柔软、嫩绿、色泽鲜活、无焦芽或青草气。

3、做形(揉捻)新技术

(1)揉捻新技术

传统揉捻机需手动上叶和手动加压,无法连续化。PLC控制的自动化茶叶揉捻机组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多台揉捻机的协作联动、自动上料、自动称量和自动分配,真正达到了揉捻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作业。

(2)做形新技术

做形机械化是特色名优茶(如扁形茶、针形茶等)外形塑造的关键进展。1998年,安徽宣城第一台多功能机研制成功,集杀青、理条、做形、初烘于一体,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做形;2002年发明了专用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所制成茶外观色泽明显更好;2006年以来,研制出多锅式、连续化自动式等更先进的设备。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等针芽形茶理条机和精揉机也逐步实现了连续化作业,倾斜理条角度、滚动导轨技术、高速气缸驱动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连续化理条技术进一步完善。颗粒形乌龙茶做形设备也由单机包揉设备——速包机和平板包揉机,发展成由压揉机和输送带组成的连续化造型生产线。

4、发酵(渥堆)新技术

(1)发酵新技术

传统的室内自然发酵方式无法调控环境温湿度等参数,所制成茶品质不稳定,且需手动翻叶,劳动强度大。为此,研制成功的新型发酵设备如滚筒连续发酵机和发酵塔实现了发酵叶自动翻拌,减轻了劳动强度;增氧控湿发酵机等实现了对发酵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调控,并实现了连续化加工,已在大中型茶叶生产企业得到应用。此外,电子鼻技术、氧化还原电位技术、电荷耦合(CCD)色泽检测技术等新技术亦应用于红茶发酵适度的快速判断。

(2)渥堆新技术

传统的室内自然渥堆技术环境参数不可控,且采用人工翻拌,劳动强度大,为此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渥堆技术。普洱茶渥堆翻堆机基本实现了翻堆工序中的翻堆、铲料、输送、解块等功能,达到渥堆作业对翻堆操作及时高效机械化的要求;渥堆过程的工序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可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值等相关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及自动控制,增加了各个批次普洱茶发酵品质的稳定性。

5、做青新技术

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最关键工序,由摇青和摊凉交替组合进行。空调做青是目前在生产上应用最广、反响最好的做青工艺,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温湿光调控技术,使乌龙茶加工摆脱了天气制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武夷岩茶做青智能调控系统,集振动摇青、做青环境调控为一体的振动做青设备等一批新装备也已研制成功。

6、干燥新技术

干燥是各茶类的最后一道工序,除了去除水分达到足干便于贮藏以外,还对茶叶色香味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微波技术、远红外技术、低温真空技术等已逐步在茶叶干燥提香中广泛应用。微波干燥具有成茶色泽翠绿、均匀,远红外干燥可有效提升绿茶香气,色泽、口感等品质也有改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并适合连续化加工;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干燥效率和香气风味均有明显改善。此外,电磁干燥、红外耦合干燥等新能源组合式干燥技术研究亦开始起步。

二、六大茶类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研究进展

1、绿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近年来,以茶叶消费市场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在绿茶摊放工序中融入摇青工艺,制得花香型绿茶。电磁内热杀青、微波-远红外杀青等节能型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整形机、精揉机、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等一系列名优绿茶加工机械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绿茶生产线作业日趋广泛,针芽形、扁形名优绿茶及大宗炒青绿茶均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清洁化、连续化加工,部分工序可全自动控制,目前该系列生产线已在浙江、江苏、四川、湖北等地广泛推广应用。

2、红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等不断应用到红茶加工中,金观音、金萱、黄观音等乌龙茶品种,以及晒青、做青等加工工艺被用于制作花香型、高香型红茶;精揉机、曲毫机、扁形茶炒制机等设备被用于加工扁形红茶、卷曲形红茶等;光补偿连续萎凋机、低氧冷揉捻设备、可视化连续发酵机等一批可控化程度极高的新设备用来组建现代红茶生产线。条形、针形红茶自动清洁化生产线等已在生产上大量应用。

3、乌龙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开发出可自动控制的水筛摇青机、振动摇青机、智能化做青机等,单机的生产力和产品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茶叶色选拣梗机等设备也应用到乌龙茶生产中。乌龙茶初制自动化生产设备,采用冷热风吹干、红外晒青,并与热风微波杀青装置、自动成型装置及自动烘干装置结合使用,实现乌龙茶生产的全程自动化、连续化生产。

4、黑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传统的黑茶加工劳动强度大、工艺可控性差、生产周期长,成茶风味品质极不稳定。温湿度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普洱茶发酵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等新设施被用于黑茶加工,但这些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适用于机械化、清洁化、规模化大生产的渥堆智能控制系统尚待开发。

5、白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由于传统白茶条形松散,在包装、储藏、运输等方面有诸多不便,现已开发出白茶饼、白茶砖等新产品。为改进白茶萎凋工艺和减轻气候条件的影响,研制出温湿度可控的白茶萎凋室、变频连续化萎凋机等新设备,为实现白茶工厂化加工、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6、黄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为获得具有特殊风味的新型黄茶产品,尖波黄、川茶系列等一批叶绿素含量低、酚氨比值低的品种被筛选出来加工黄茶。蒸汽杀青因受热连续、杀青时间短且环境相对密闭,可满足黄茶加工“多闷少抛”的技术要求,促进叶绿素湿热降解,而得到广泛应用。鹿苑茶、蒙顶黄芽等黄茶企业相继提出了机械化加工技术。

三、现阶段茶叶加工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得到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清洁化和机械化加工,逐步向连续化和自动化作业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基础底子薄、规模化程度低等条件制约,茶叶加工仍面临劳动力紧缺、作业能耗高、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特色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此外,我国的茶叶加工仍与其他产茶国特别是日本和印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日本的蒸青绿茶生产线自动化和清洁化水平高,每天可加工5t鲜叶,且仅需2人操作。我国的茶叶加工生产线整体性较差,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制茶工序关键参数的挖掘、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且加工技术的智能化、定向化调控尚较欠缺,在自动化和清洁化方面仍与印度、肯尼亚等红茶生产国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同领域研究进展不一,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虽已开发成功,但还处于小试验阶段,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未来茶叶加工的研究方向

纵观近年来茶叶加工的发展和茶叶消费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茶叶加工研究发展的方向为传统茶类品质、加工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高附加值、多用途的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重点应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茶叶产品趋向优质化、多样化、方便化,依靠技术创新,促进茶产品多样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利用工艺创新生产色、香、味、形等方面有特色的新产品,如花香茶、果味茶、奶香茶,以及各种功能茶等。

第二,加工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呈现不同发展模式,其中大众茶产品加工将由小作坊式、小厂房式向规模化、机械化、品控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以产量和品质稳定取胜。小众茶产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定向化生产茶产品。

第三,茶叶生产趋向标准化、省力化、低碳化,逐渐向定向化、信息化和自动化作业展,生产过程可实现现场数据实时检测的远程/终端专家决策,并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管理,实现车间无人化作业。

第四,学科融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作将更为紧密,通过跨学科、多层次等紧密合作,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领域开展联合创新,逐步提出典型风味品质的定向调控技术,逐步实现茶产品的电子设备智能化评价。

2017第四届国际茶博会在甘肃举行 弘扬中国茶文化


7月28日,由甘肃省茶叶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支持,广州市东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兰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甘肃举行,本届茶博会,汇集各地名茶,还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缤呈的各类茶文化活动。

陇茶

28日,第四届中国(兰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启幕。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等近万种茗茶悉数亮相,展馆内还汇聚了近3万件紫砂艺术作品及江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日本等地各类瓷器茶具产品、茶文化配套用品,为兰州民众奉上了一场“方兴未艾”的中国茶文化盛宴。

“让陇茶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张名片!”茶博会启动当天,甘肃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解放在介绍茶博会精品之余,重点推荐了陇茶文化。当天,包括甘肃陇南地区的名优绿茶“碧山玉叶”在内的众多茶叶品牌厂商,向兰州民众展示了各产茶区的最佳茶品及特色茶文化,民众免费品尝了各地的茶品,并观赏各地特色茶文化表演。

陇茶文化表演

解放介绍,中国(兰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已在兰州成功举办三届,渐逐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及规格最高的茶业及茶文化专业展会,它为推动中国茶文化及茶产业发展作出不小贡献;为推动甘肃特色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据悉,本届茶博会秉承“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流通、拉动茶消费、打造茶品牌”的宗旨,聚焦行业精英,展示企业形象,加强品牌宣传,拓展营销渠道,以强劲的发展态势和优质服务为广大茶企、参展商搭建了一个规模大、规格高的中国西北地区茶文化交流和茶贸易采购平台。

茶商书法展示

本届“兰州茶博会”规模宏大,內容丰富,展品众多,活动形式多样,将为广大民众、爱好者奉献一场精彩缤呈的文化盛宴。此外,茶博会不仅为茶业厂商展示新品,寻求合作和打造品牌提供广阔平台,更成为甘肃茶经贸与国内外业界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也将为广大爱茶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品好茶的好去处。

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梁伟德认为,近年来,甘肃茶文化方兴未艾,掀起了饮茶健康养生文化的热潮,形成了庞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各地区涌现了众多的茶叶经营商铺和茶叶批发市场。为推动甘肃、中山两地和其他茶叶产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瓷器茶具产品、茶文化配套用品

“希望中国的茶产业和茶文化,通过茶博会,通过‘一带一路’,联结五洲,走向世界,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甘肃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会长于忠正如是说。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78757.html

上一篇:安徽祁门:茶产业互联网交流培训会

下一篇:喝普洱茶有感 为什么普洱茶会这么受到欢迎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