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抹茶有什么讲究?

2019-11-16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自然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影响。从第一株茶树在扶桑生根长叶,与当地融合至今,日本茶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土特色。独特的茶叶和背后的文化在几个世纪的岁月里发扬光大,还不时反哺中国。许多日本的茶叶也因而漂洋过海,丰富了国人的选择。

为了让大家也能一窥我们领邦茶叶的趣味,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包括大家熟悉的抹茶在内,各式各样的日本茶。

日本茶叶的划分方式

和其他国家的茶叶划分方式一样,日本所有茶叶都可以根据发酵程度划分为绿茶、乌龙茶、红茶。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叶,在加工后颜色保持绿色;而乌龙和红茶都经过一定程度的发酵,色泽从棕色一直到带有红色。

炒青中的茶叶

在日本,90%的茶叶都是绿茶,它们在采摘之后直接杀青,用高温破坏茶叶内氧化酶的活性,保留风味。日本茶的杀青方法主要分为两种:蒸青和炒青。蒸青就是用蒸汽杀青,这样的茶叶颜色翠绿,茶汤具有回甘味;炒青是用加热炒制的方式杀青,炒完茶叶颜色偏暗带有灰调,茶味浓烈但鲜爽。

蒸青中的茶叶

而不同的绿茶,根据培育和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成8个类别。

这里我结合每种茶的工艺特点和简单的冲泡方式,为大家介绍一二。

一、煎茶,蒸青全程日照

煎茶一般有两个含义。 从狭义角度来说,煎茶是在栽培过程中全程经过自然日照,并且使用新芽蒸青、加工而成的茶叶。普通煎茶的蒸青时长大约是20~30秒。

但说到煎茶,还可以是指除了抹茶外的所有日本茶,也就是需要把茶叶放在热水里浸泡、析出而成的茶,不过这种说法用的比较少,多数情况还是指以上的狭义煎茶。

在泡煎茶时,水温应该在90度左右,茶叶浸泡大约30秒就可以喝了。一壶茶(200ml)大概使用4g茶叶。

二、深蒸煎茶,蒸青全程日照

深蒸煎茶和煎茶的差别在于蒸青的时长;深蒸需要40~60秒的时间。比较少见的还有特(上)蒸煎茶,需要90~120秒的蒸青。

相比普通煎茶,深蒸的涩味少,口感更深厚,但香味也减少了。茶叶也会更加细碎,茶汤的颜色会更绿一些。

泡深蒸煎茶时,只要用80度的水就可以了,其他步骤和煎茶一样。

三、冠茶蒸青, 经过1周遮光

茶农会根据地理情况、自然环境、和最后的成品茶叶来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在栽培用作冠茶的茶树时,茶农会在采摘前1周左右在茶树上方盖上黑纱遮挡掉阳光。

这种方式叫做被覆栽培,已经有了400年历史。经过遮光的茶叶氨基酸含量高,会更加鲜美醇厚,茶叶的颜色也更加鲜绿。但相对的,为了保证每一片茶叶的质量,冠茶叶片的筛选过程比较精细,成本不低。

京都府和束町正在遮光栽培的茶园泡冠茶的时候,先把80度的水倒入一个容器稍稍冷却,再按照一人3g的分量把茶叶加入茶壶,倒入热水,浸泡约90秒就可以喝了。

四、玉露蒸青,经过20天左右遮光

作为日本茶中的白富美,玉露本质上可以视作顶级的冠茶。这种茶叶同样采用遮光法培养,从茶树长出2~3片新芽的时候就开始遮光,到采摘为止大约经过20天的被覆栽培。

茶叶采用最细嫩的一番茶,也就是一年中质量最好的一批茶叶,筛选时茎和多余的叶都会完全去除。这种方法给予了玉露独特的香甜口感和华丽的海苔香气。

玉露有着颇具辨识度的茶鲜,为了保持鲜味,冲泡水温不应超过60度,采用冷萃法也有不错的效果。一壶(三人份)大概需要10g茶叶;在水稍加冷却之后,倒入茶壶让茶叶浸泡2分钟以上,这样可以让玉露的有效成分析出得更彻底。

五、抹茶蒸青,经过20天左右遮光

茶叶在蒸青之后,不加揉捻而进行干燥和粗切割后即为碾茶。这之后再用石臼把茶叶磨成粉状,就是世界闻名的抹茶了。

抹茶的原材料和玉露在种植上很像,也在采摘前经过20天遮光处理。但因为风味和工艺的差别,需要采用“点茶”的方式冲泡。作为现今日本茶道的精华部分之一,巧妙的点茶过程颇有观赏性。

简单的点茶,需要抹茶碗与专用的茶筅。通常做法是用抹茶粉,加一点常温水稍加湿润,再用茶筅研磨约1分钟。等抹茶磨出了光泽和香气,再加入温水稀释茶膏,再次用茶筅前后研磨90~120秒,直到表面出现了泡沫。

而抹茶的冲泡也有浓茶和淡茶之分,浓茶的茶水比例大约在4g茶,15ml水,90度冲泡;淡茶比例大约在2g茶,50ml水,75度冲泡。当然,不同的茶叶、茶道流派具体实施方法各异,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做法。

六、玉绿茶蒸青,全程日照

最初,玉绿茶是用炒青的方式制成的,下文会提到。但在1920年前后,人们发现蒸青的效率更高,也就渐渐把炒青玉绿茶换成了蒸青。

玉绿茶和煎茶的加工工艺相似;但煎茶最后会经过精揉变成我们看到的细长平整的针状茶叶,而玉绿茶会进入一个旋转的桶,通过热风来干燥,而这样加工出的就是像勾玉一样弯弯扭扭的茶叶。这种茶涩味少,口感柔和。

泡玉绿茶需要70度的水和6g茶叶,其余的步骤和玉露一样,浸泡时间大约也在2分钟。

七、番茶蒸青

番茶是日本茶中品质比较普通的一种茶,一般是使用采摘过后较老的芽,或是高级茶叶加工过后剔除的茎、叶等部分制成的。

一般番茶会继续加工成两种茶:玄米茶和焙茶。不过在北海道、东北地区,番茶就等于焙茶。

玄米茶就是用浸泡过、蒸过、炒过的糙米和番茶以1:1的比例混合的茶。炒过的糙米非常香,和番茶的清爽感很配。而且咖啡因比较少,也很适合小孩喝。

焙茶是用强火把番茶炒成灰橘色,再经过烘焙机的200度高温加热,并快速冷却的茶。这样处理过的茶叶中的咖啡因从固体升华到了气体,所以喝起来也很清爽顺滑。

泡这两种茶,一壶(三人份)大概需要6g茶叶,水温大约在90度,浸泡30秒钟就可以喝了。

八、釜炒茶釜炒玉绿茶炒青:全程日照

釜炒玉绿茶可以说是日本绿茶中唯一的炒青茶。除了杀青步骤不同,其他的加工顺序都和蒸青玉绿茶一样——省去精揉,把茶叶放入一个旋转的桶内用热风干燥。制成的茶叶也是弯弯扭扭的样子,不过带有炒制后的焦黄色,具有炒香味。

釜炒玉绿茶的泡法和番茶很像,一壶(三人份)大概需要6g茶叶,水温也在90度左右,但需要浸泡90秒以上。

经过四百余年的独立演化和互相借鉴,日本茶也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体系。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交融共生,形成有鲜明特色的风土之作。但同时,也像其他值得欣赏的风土产品一样,即使抛去文化和历史的光环,依然能在品尝时带给我们最直接的乐趣。

Cy316.com延伸阅读

日本的茶道


,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日本人饮茶的风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如今日本的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茶室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日本茶道


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日本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正如桑田中亲说的:“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闲寂的审美观;“和敬”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日本大概是喝饮料最复杂的方式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很难想象喝茶要有那么正式的仪式,要有那样多的礼法。要进行一次日本茶会,一座合乎规矩的花园别墅是不可少的,参加茶会,你能吃到三碗米饭、一碗锅巴泡饭、一盘凉拌菜、两个炖肉丸子、三段烤鱼、一堆腌萝卜块、一些咸菜、几个蘑菇、少许海味、三碗大酱汤和一碗清汤、一道甜点、还有二两清酒,然后你还可以去参观花园,并且特意去厕所看看,但绝对不能在厕所里解决个人问题。这些活动要花去你四小时的时间,而整个茶会里你喝到了两次约一百毫升茶水,你一生也不会喝到比这更难喝的东西了。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代日本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十六世纪前的日本还要繁琐得多,现代是经过千利休删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茶叶由遣唐使传入日本,正在日本全面学习中国大陆文明的时期,茶是舶来品,珍贵且新奇,喝茶是时髦行为,而请人喝茶无异于摆阔。贵族家里有几斤茶叶,那是身份财富的象征。泊来的茶叶经过长途运输,味道难以保证,数量又有限,茶会的重点自然也就转到大吃大喝的宴会上去了。日本贵族的饮食以生冷油腻为主,净是生鱼刺块(就是大块生肉,后来多切几刀就改叫刺身),茶能化油,为宴会后的消食佳品。以后宋代点茶法传入,点出的茶水又太浓,空腹喝会很刺激胃粘膜,所以喝茶与吃炖肉倒也相得益彰。千利休发明了传饮法,就是一碗茶端上来,不管有多少人,都必须从碗的同一位置喝茶,传到最后一人要正好喝完。这种喝法令与会的武士们有些歃血为盟的感觉,而量的掌握尤为重要,武士都很重视尊严,座位靠后的人喝不到,难免械斗,或者至少切腹,血溅当场。

九世纪后期,日本停派遣唐使。这时官方单向的学习停止,民间双向的交流开始。日本的岛国文明不同于中国的大陆文明。中国地大人多,物产丰饶,自然有无数发明,也经得起浪费,而日本弹丸小岛,不能首创,亦无资源,就必须把学来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必须举一而反三。所以九世纪后日本虽然还在学习中国的新文明,却也开始加上自己的特色。现在我们看日本的传统建筑,觉出与中原不同,却也说不上差别何在,大约室町时代的日本人看这些建筑,就和北京人看西客站差不多。同样,面对一种食物,中国人想到的,往往是怎样吃,从而满足身心,而日本人想的,却是怎样由此而提升自身,故尔茶在中国可以是工夫茶可以是三泡台总是饮料,在日本却成了禅茶一体的。

如果不是村田珠光到千利休,把禅的内涵引入,那么今天流传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道,席间的茶水也早被可乐代替了。日本人选择茶来赋予特殊意义,几乎就是因为它难喝。只要理解了禅,就不难理解日本。甚至可以说,不难理解整个远东文明。

宋代点茶与日本抹茶有什么关系?


在一部古装网络剧《将军在上》出现了一幕类似于日本抹茶的场景,但其实那是我国宋代的茶艺--点茶。有的网友看剧的时候觉得风格偏向日系风,但其实有很多人忘记了日本的文化是由中国传过去的。

抹茶其实起源于中国

抹茶起源于隋朝,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特别在宋朝,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道(点茶)。九世纪末抹茶随日本遣唐使进入日本,点茶被岛国人民所接受并推崇,发扬光大成为今天的日本茶道。然在明朝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

宋代点茶

而在日本,高级抹茶的制作与加工方式与我国宋代时期基本相似。日本抹茶的点茶法则传承了中国宋代的龙凤团茶的点茶法。抹茶的抹和末相通,是上等茶粉的意思。其说法在我国南宋时期的径山通行。日本多名僧人曾于宋时修行于径山,因此,日本茶道至今仍称这种茶粉为抹茶。

作为日本茶的抹茶最大的特征之一是粉状。把茶叶的新芽摘除后蒸着,然后就那样晾干,把它碾成粉。粉泡到热水里,能够成为茶道里的抹茶;和食材混在一起,能够成为抹茶味的食物。这和泡在热水里喝的煎茶不一样,抹茶喝的就是粉本身的味道。

日本抹茶

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粉末,才能配得上抹茶这个名字,严选茶叶→加工成毛茶→叶梗分离……复杂的生产工艺也让那一抹绿带来的唇齿间的清香格外珍贵。

宋代的点茶茶艺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

宋代的点茶形式是将团饼经炙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这种技艺高超的点茶方式,也是宋代发达的茶文化集大成的体现。

可以说,日本茶道的鼻祖其实就是宋代的点茶。通过

抹茶怎么喝 日本抹茶的喝法


想了解《抹茶怎么喝 日本抹茶的喝法》知识吗,丰富的《抹茶怎么喝 日本抹茶的喝法》内容等你来看!

抹茶是日本流行的喝茶方式,主要产于日本的静冈县和京都府两个地区,不过抹茶的喝法和一般茶叶的喝法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喝抹茶怎么喝又需要哪些器具。

何谓抹茶

抹茶是由碾茶制成,在新芽生长期需以稻草或黑布覆盖,隔绝阳光照射,才能减少苦涩,保持甘甜。采摘的茶叶经过蒸、干燥后,去除茎、叶脉,再用茶臼将叶肉碾磨成细致粉状,即为抹茶。

抹茶的起源:

800多年前的镰仓时代,日本佛教徒荣西禅师自宋朝带回抹茶种子,以及泡茶方式后,抹茶逐渐在武家(意指以武力效命朝廷,如幕府将军)社会流传。直到400多年前,日本战国时代的茶道宗师千利休积极推广茶道,才使得抹茶平民化。

抹茶的产地:

京都府宇治市和静冈县为抹茶2大产地,静冈抹茶种植面积广、产量多,栽种茶叶时间较长,味道较苦涩;宇治抹茶种植面积小、产量少,因而单价较高,口味则清淡甘甜,2种风味各有人喜爱。

抹茶的品茗方式:

传统抹茶依沏茶方式,分为浓茶和薄茶。冲泡浓茶需先以热水温热茶碗,放入5g抹茶后,将摄氏80度的热水40c.c.分次倒入碗中,并且一边搅拌;薄茶则是在温热过的茶碗放入2g抹茶,慢慢注入摄氏80度的热水70c.c.,再以茶筅(茶刷)搅拌均匀。

刷抹茶必备器具

由左至右分别是茶碗、茶筅、茶杓,及底下的薄茶器。

抹茶薄茶简易喝法

1.以茶杓挖取薄茶器中的抹茶粉,放入茶碗。

2.注入热水后,左手扶住茶碗、右手拿茶筅快速地将抹茶刷至起泡。

3.左手捧着茶碗下方、右手扶茶碗,分3次品尝。

4.喝完后用纸巾擦拭杯缘。 

本文《抹茶怎么喝 日本抹茶的喝法》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日本茶道 - 茶道具


煮水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低温烧制)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为了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具。

日本茶道的茶具


说起日本的离不开用具,茶具是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强调同季节时令相适应,同时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茶具的种类繁多,陶瓷器、漆器、铁器、铜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陈设架、茶炉,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称为茶具,但我们常说的茶具则专指饮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壶、茶入、花入(插花的壶或筒)、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茶器是兼具观赏与使用的器具,分为客厅用具(公用)和本席用具(专用)。日本的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浓茶用的陶瓷小壶,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另一类叫做“薄茶器”,顾名思义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状。在所有的茶具中价值最高、品种最多、最为考究的当属茶碗。茶碗一般为陶瓷制品,也有石制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碗可算作整个茶具类的代名词。战国时代由千利休设计指导,著名陶工长次郎制作的“乐”茶碗可算是当时的日本产茶碗的顶级作品,可惜的是在历代日本战国游戏中,乐茶碗的价值总是不高。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比较有名的茶器: 有乐茶碗:属于大井户茶碗类,因织田信长之弟有乐斋持有而得名。被誉为有女性的曲线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铁成分的枇杷色釉药。 白天目茶碗:产自中国天目山,故名。 赤乐早船:千利休在京都举行茶会时用早晨的快船将其从大坂取来,故名为早船。属于利休七式(七件名茶碗)之一,现存于日本畠山纪念馆。 赤乐无一物:这也是赤乐茶碗,《信长野望》和《太阁》系列均有其出现。 国司茄子:被称为“天下第一茄子”,因最初为伊勢国司北畠家持有而得名。 本能寺文琳:本来叫做朝仓文琳,因最初为朝仓义景所有而得名。后落入织田信长之手,后信长将其进献给本能寺,故名。 初花肩冲:名称来自于足利义政的《金叶集》中藤原盛房的和歌「夏山の青葉まじりのおそざくら 初花よりもめづらしきかな」。

日本茶道的历史


茶叶的故乡在我国云南省与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国的接壤地带。那儿至今仍有几棵千年茶树,其中树龄最长的有1700年,堪称茶树之王。 最初人们喝的是绿茶,(公元1世纪)中国发明了蒸制茶叶的方法。公元8世纪,也就是奈良时代(天平文化)绿茶传入了日本。根据日本《茶经详说》,729年,圣武天皇在宫中召集僧侣百人念《般若经》,第2天赠茶犒劳众僧。在《入门》中记载道,749年,孝谦天皇在奈良东大寺召集五千僧侣在佛前诵经,事毕以茶犒赏,当时的茶是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来的,非常珍贵。因此,能得到天皇以茶犒赏的仪式也就非同一般了。当时的茶主要作药用。平安时代,日本高僧永忠、最澄、空海先后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播种,并传授中国的茶礼和茶俗。 到了镰仓时代,日本兴起品茶风,带头人是曾经留学中国的禅师荣西。1191年,他亲自种茶,还把茶种送给京都高僧明惠上人,明惠把茶种种在栂尾山上,后来这成为日本闻名遐迩的“栂尾茶”。荣西研究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写出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他认为“饮茶可以清心,脱俗,明目,长寿,使人高尚”。他把此书献给镰仓幕府,上层阶级开始爱好饮茶,随后,日本举国上下都盛行饮茶之风 日本中的“抹茶”也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的。 14世纪室町时代以后,茶树的栽种已普及起来。把饮茶仪式引入日本的是大应国师,后有一休和尚。品茗大师村田珠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饮茶礼仪,创造了更为典雅的品茗形式,他被称为日本的创始人。后来又不断得以完善,并作为一种品茗艺术流传于世。 现在,日本流行的,是在16世纪后期由大师千利休创立的。他继承了前辈创制的苦涩茶,在环境幽雅的地方建筑茶室,讲究茶具的“名器之美”。千利休集之大成,主张茶室的简洁化,庭园的创意化,茶碗小巧,木竹互用,形成独具风格的“千家流”茶法。 1591年,千利休被武将丰臣秀吉逼迫自杀,他的技艺由其孙子继承下来。到江户时代,建立了“家元制度”,使“传宗接代,不出祖流”。这期间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中以里千家最有名,弟子最多,另外还有表千家,宗宋、石川、织部等流派。虽然各派都有自己的规矩和做法,但各派之间互相学习,和谐共处。现在日本人不仅用隆重的迎接外宾,有的流还出国访问,表演艺术 。

日本茶道的流派


现今日本比较著名的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日本茶道茶事


日本

日本人相当注重形式,便是这样的一种体现。他们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准备食物,像铁板烧,让客人不仅能吃到食物,还能学习到烹饪的方法,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书中这样写到:“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

茶事的种类繁多,古代有“三时茶”之说,即按三顿饭的时间分为朝会(早茶)、书会(午茶)、夜会(晚茶);现在则有“茶事七事”之说,即:早晨的茶事、拂晓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饭后的茶事、专题茶事和临时茶事。除此之外还有开封茶坛的茶事(相当于佛寺的开光大典)、惜别的茶事、赏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赏花的茶事、赏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题,比如某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或者为得到了一件珍贵茶具而庆贺等等。

茶会之前,主人要首先确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为身份较尊贵者,像千利休之于丰臣秀吉。确定了主客之后再确定陪客,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关系。决定客人之后便要开始忙碌的准备茶会了,这期间客人们会来道谢,因为准备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门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会的时间为四个小时,太长容易导致客人疲惫,太短又可能无法领会到茶会的真谛。茶会有淡茶会(简单茶会)和正式茶会两种,正式茶会还分为“初座”和“后座”两部分。为了办好茶会,主人要东奔西跑的选购好茶、好水、茶花、做茶点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会之前还要把茶室、茶庭打扫的干干净净,客人提前到达之后,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来观赏茶庭并体会主人的用心,然后入茶室就座,这叫“初座”。主人便开始表演添炭技法,因为整个茶会中要添三次炭(正式茶会的炭要用樱树木炭),所以这次就称为“初炭”。之后主人送上茶食,日语为“怀石料理”(据说和尚们坐禅饥饿时将烤热的石头揣在怀里以减少饥饿感,故称)。用完茶食之后,客人到茶庭休息,此为“中立”。之后再次入茶室,这才是“后座”。后座是茶会的主要部分,在严肃的气氛中,主人为客人点浓茶,然后添炭(后炭)之后再点薄茶。稍后,主人与客人互相道别,茶会到此结束。

茶会通常有纪录,纪录的内容包括与会众、壁龛装饰、茶具、饭菜、点心等情况,有时还加入与会众的谈话摘要和纪录者的评论。这种纪录叫“会记”。古代有很多著名茶会的会记流传下来,成为现代珍贵的资料,如《松屋会记》、《天王寺屋会记》、《今井宗久记书拔》、《宗湛日记》等被称为四大会记。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9437.html

上一篇:喝茶一定离不开的四种香气

下一篇:肠胃不好的人喝这两种茶能适当调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