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陈香篇之怎样保留及栽培乔木茶树(下)如何保护条件

2019-11-16

除了发展新树茶园之外,同时保留现有剩余的老茶树,以及规划栽种培育新的老茶树,才能延续中国茶文化的越陈越香的历史!在台湾有一句现代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将这句名言借用到这里,延续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生命,来挽回云南普洱茶的魅力,将普洱茶推向中国茶文化执牛耳地位,再恰当不过了!基于以上种种,在此迫切提出了以上浅见,以作为力行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研究工作的参考。

明太祖从牛背上跳了下来,首先废了团茶,大家跟着他喝散茶,也确实做到了革新从简。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来,中国茶文化在唐宋的鼎盛,因而松散了下来。茶盅里倒满的,的确朴素清澈很多。然而,中国茶的躯体,赤裸裸地全部透明,更找不到丝毫叠着岁月的皱纹,缺少了团茶艺术生命。

普洱茶品的越陈越香,是硕果仅存的,能教人自动翻阅历史,更能将历史文化滋养到现代人的肉体内。唐宋辉煌的茶事,随着陆羽的《茶经》跨越了千百年时空之后,恐怕今天只能借着普洱茶越陈越香而再度发扬其精神,陆羽先生地下有灵,他老人家必会一则喜,一则憾。

喜的是他一手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已干矣。现在总算有人起之、饮之、越陈越香之;遗憾的是他一手写的《茶经》,撰述了全国各地名茶,唯独漏列了最能继承他衣钵的云南普洱茶。如果我们仍然继续轻忽普洱茶珍贵的特色,总有一天,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将永远成为历史的回响,能不让人扼腕乎!本内容来自《普洱茶》

小编推荐

陈香篇之如何制作日凋普洱生茶(下)条件因素怎么样


生茶:过去私人制茶时代,都属于家族形态的经营,茶是祖传累积下来的,都是属于做新茶卖旧茶的交易,已超脱时间的因素。所以大多是做成青饼(未发酵过的青茶制成)的普洱生茶,留着将来子孙售卖,形成一种陈性循环。现今云南普洱茶生产机构,是现代管理促销公司组织,讲求快速获利,再加上品茗普洱者对越陈越香的理解,才正在酝酿而升,尚未形成大量需求。

即使有一部分真正懂得品茗者,也因为留有少量已成为文化遗产的陈老普洱,可以暂时满足他们一时的渴求。因此真正高水平的陈年普洱消费市场尚未形成,也难怪当今的普洱茶厂会以生产熟茶的普洱为主,以达到当天出厂,立即销售,马上饮用的大众化经济效益。

普洱茶本是青茶后发酵茶种,以生茶贮放保存,即使上百年的陈茶都可以泡出新鲜感。做成熟饼(经过渥堆发酵的青茶制成)的普洱熟茶,甚至一出厂就可以冲泡饮用,但已经完全失尽普洱新鲜而有活性的魅力了。自从1973年昆明茶厂研究成功渥堆发酵工序以后,云南生产的普洱茶品,除了一部分有减肥功能的生沱和极少数的生茶七子饼外,主要是应付熟茶的消费市场,以越熟越香代替了越陈越香的品味,真是一片熟气了。

干仓:普洱茶是属于后发酵茶,在后发酵过程中有两种现象,一是曲菌后发酵;一是无菌后发酵。有关后发酵的科学资料,日本学者研究得最多。要形成曲菌后发酵,必须要充足的水分或湿度。在普洱茶制作工序中的干燥程序,如果没有将普洱茶水分干燥到一定的程度,或者将普洱茶贮存在湿气很重的场所,都会引起曲菌生长,促成曲菌后发酵。

如果在干燥程序中将茶中水分千透,同时贮存在湿度低而未引起曲菌生长,是茶叶本身自己在继续发酵,称之为无菌后发酵。曲菌后发酵的普洱茶,俗称湿仓普洱;无菌后发酵的普洱茶,俗称干仓普洱。干仓普洱与湿仓普洱,有时可以从型茶表面就看出未。但是有些曾经在湿仓,后来改到干仓贮存,往往从表面上是不容易分辨出来,但可从冲泡后的叶底识别出来。

曲菌后发酵的普洱茶经过了霉变,对普洱茶的真性有了极大影响。往往熟茶与湿仓茶,有着极相似的失真品味,也有较轻度的,短时间曲菌后发酵茶,经过三五开的冲泡后,可以还原到干仓普洱的特色。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要控制干仓的环境并不太困难。有好的干仓,才能贮存出来最自然美好的陈年普洱茶。本内容来自《普洱茶》

陈香篇之如何制作日凋普洱生茶(上)条件因素注意什么


依据一般传统,对普洱茶品茗最高的要求条件,是以日凋的青饼,干仓保存为标准。因为在这些条件下所得到的品味,才被认为是普洱真正的茶性。在目前还没有研究出更具体、更科学的普洱茶品茗标准之前,茶艺品茗界多遵照这种传统方式来评鉴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经验告诉我们,各种普洱茶因制作的工序不同,结果会有着不同的品味。同样的滇青毛茶,可以制成品味较强的阳刚性的,也可以制造成品味较温和的阴柔性的普洱茶。但是,刚与柔两者之间,何者比较好,何者比较优,是没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因为个人的喜好并没有一定的标准。

我们品茗界中,普洱茶的前辈们,约定俗成地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普洱茶应新鲜自然为最上好。持着这个理念,他们在普洱茶制作工序上,提示了三个重点,那就是日凋、生茶、干仓。这三个工序重点就渐渐成为品茗普洱的指标,或作为评鉴普洱茶极重要的依据了。事实上,一般能依据以上三个重点制成的普洱茶,的确有比较新鲜自然的品味。

日凋:陈老普洱茶的制作,在很早以前,云南的普洱茶厂大多是私人性质,规模也不大,特别讲究品质,茶菁萎凋大多数是采用日光萎凋。后来云南的茶山茶园收为国有,制作茶叶也集中由公家执行,为配合产量和不受气候影响,茶菁由过去多为日光萎凋,改为热风热气萎凋槽萎凋,以求达到经济及推广效益。

经过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日光萎凋和热风萎凋,对茶叶的品味确实有不同的效果。而以日光萎凋最为新鲜,留给普洱茶一种别于热风萎凋的品味,品茗高手就把这种特殊品味,看成新鲜特色之一。但是,现在大部分的毛茶厂制作普洱茶,却是以热风萎凋为主,而且有完全取代日光萎凋的趋势,甚为可惜。只有少部分兄弟民族私人做的滇青毛茶,采用炒青混合日光式萎凋,但已经为数不多了。本内容来自《普洱茶》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下)


3、茶树栽培的的兴盛时期

从隋唐至清(581—1911年),是我国历史上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隋统一了全国并修凿了沟通南北的运河,对促进唐代的经济、文化以及茶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经济的发展,茶叶消费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栽茶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展。唐代时期,产茶区域分布15个省。茶园和制茶工匠及采茶役工等纷纷出现。有的地方出现官办的茶园,还需派兵保卫。大茶园的出现,标志着植茶有的已形成专业经营,公元780年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问世,该书共分三卷十节,是中唐以前有关茶叶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茶经》一书“一之源”不仅从茶树的形态,而且从叶子的色泽,与产地、品质、形态特征去认识茶树品种。在“八之出”中记述了唐朝茶叶的产地,当时的产地达到了我国近代茶区相当的局面。唐末韩鄂《四时纂要》指出“此物畏日,桑下、竹阴地种之皆可”,这些论述与陆羽《茶经》所述相补充,表明唐朝时对茶树生长特性、适宜的生态条件、宜茶栽培的土壤、茶树品种等已积累了宝贵的知识。

宋朝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宋徽宗赵佶还亲自撰写《大观茶论》,其中有“植茶之地,崖必阳,圃必阴”、“今圃家植木以资茶之阴”;乐史撰写的《太平寰宇记》对南方产茶地有较为详细和丰富的记载,反映了宋朝茶叶生产技术中心已向南移。植茶区域也不断扩展,产量增加,贡焙也从顾渚改置为建安。据研究,宋代产茶州府达个,辖县约500个,茶区推进到北纬36°。在此期间,茶树不仅在国内传播,而且向国外传播。日本僧侣三次来我国带走茶树种子进行培育,种植。并使茶树在日本广泛的传播生长。

元代茶区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淮南及广东、广西一带,全国产量约10万吨。

明代,栽培面积继续扩大,1405—1433年,郑和把茶籽带到台湾茶区。从云南的金齿(今保山)、湾甸(今镇康县北)向北绵延一直到今山东的莱阳,基本上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主要茶叶产地和代表名茶。

清代(1644—1911年)茶叶产区更加扩大,尤其是茶叶出口的激增,使茶树栽培发展迅速,据估计,当时茶园面积已达40~46.7h㎡,为历史的最高纪录,1866年茶叶总产量达22.5万吨,出口量13.41万吨,并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栽培区域。中国边陲的云南茶园面积已具有相当规模。在茶树栽培管理上,明清较唐宋有明显的飞跃。在众多的茶书中,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植茶技术的成果,尤其是在茶树繁殖、茶树种植、茶园间作、覆盖以及修剪等方面创立的许多新技术和方法,谱写茶树栽培史的光辉篇章。

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11—1949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封建地主、洋行买办和官僚资本相互勾结,残酷压迫和剥削茶农。此时,国外植茶业的兴起,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引入我国先进的栽培技术,并相继利用机械大量生产红碎茶竞相出口,致使世界茶价下降,我国的植茶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段时期,国内战祸频起,苛捐杂税,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茶园荒芜,植茶面积锐减,茶叶产量剧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茶园面积仅有15.4万h㎡,茶叶产量9.21万吨,茶叶出口量仅为0.99万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党和政府针对当时茶叶生产衰落不堪的状况,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和发展茶叶生产,组织垦复荒芜茶园,开辟新茶园,扩大种茶区域,推广茶树良种,实行科学种茶,建立和健全了茶叶教学机构和科研机构,茶树栽培迅速恢复并获得飞速发展,硕果累累。

茶树知识之茶树的栽培


(1)茶树育苗

茶树作为异交作物,其遗传物质极其复杂,利用有性繁殖的后代无法保存品种原有特性。因此,目前均采用无性的方式——扦插育苗法。

扦插是剪取茶树植株的某一营养器官,如枝、叶、根的一部分,按一定方法栽培于苗床上,使其成活为茶树幼苗。扦插育苗法取材方便、成本低、成活率高、繁殖周期短,能充分保持母株的性状和特性,有利于良种的推广,而且育成的茶苗品种纯一、长势整齐,便于采收及管理。世界各大产茶园都已采用这种方法。

扦插成活率及幼苗质量,受品种固有遗传性及选择枝条的强弱所支配。因此,选取母树时应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品种,且其枝条、叶芽无外力损伤。剪枝前要多施有机肥料,停止采叶,促进茶芽伸长,以利于发育成健壮枝条。

2)茶树种植

一茶树种植时期在每集11月至次年月下旬之间,雨季前后均可种植。不同茶区种植时期稍有不同,南方应1月底为宜,2月以后白天日照强、气温高,幼苗容易枯死;北方或高山茶区、气温较低,为配合雨季,可延到3月底种植.

茶树的种植密度,受土壤、地形、气候及品种影响而不尽相同。目前我国采用的多条密植栽种方式,大行距为1.5m;小行距为33cm,共三小行;丛距为20cm,每丛移苗二三株,每亩约20000株。世界各国在此方面差异很大。

种植茶苗前应先施基肥,规划好行距,最好选择下雨后或微雨、浓雾、土壤湿润时,尽量避免在烈日下种茶。茶苗移植尽量就近起苗,带上移植、随挖随栽。种植后,为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应于离地面20cm左右处行水平式剪枝,宜在幼苗两侧覆盖稻草或其他干草,以防止干早,保护幼苗。

茶技篇茶树栽培技术(十五)


3、茶园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叶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低产低质茶园土壤改良和宜茶土壤资源的保护,是茶园土壤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茶园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改良,概括起来主要是防止冲刷、酸化、草荒、污染、潜育化和贫瘠化等。

(1)防止土壤冲刷,保护土层

我国茶园多数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山区、丘陵谷地、 低丘平原等地。由于这些地区雨水分布不均,暴雨率高,加上茶园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坡度,所以水土流失严重。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观察,在中亚热带地区,坡度为20度的山地茶园,当日降雨量为15毫米时,每亩茶园的冲刷量可达950公斤土,该省茶园水土流失较重的面积约有101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66%,居各种农作物之首,其他各地也有类似情况。所以,防止茶园水土流水,保护茶园土壤资源,是当前茶园土壤管理的一项十分严峻的任务。

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的方法很多,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茶园土壤覆盖,特别是生草覆盖效果更好。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研究,坡度为5-20度的幼龄茶园,年冲刷量高达300-10000公斤干土,而采用土壤生草覆盖后减少7-15倍。对于梯级茶园采取行间铺草,有利于水保持,可做到小雨土表无径流,大雨土不下山。茶园行间铺草,还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稳定温度变化,改善土壤生态条件,有利微生物生长,是一项极有效的土壤管理技术措施,除铺草外,茶园地膜覆盖,间作绿肥,开挖节水沟,鱼磷坑等也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2)清草恶草,防止草荒

茶园杂草不仅与茶树争水、争肥和争光,而且还会恶化生态条件,有利病虫害的发生,对茶树生长有很大的威协。另外,杂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繁殖率高,吸肥能力强,如不及时除灭,常常成为茶园土壤贫化,抛荒、 低产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过去一直把茶园杂草称为“恶草”。这些恶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狗芽根、蟋蟀草、辣蓼、白芽、香附子、莠竹等。茶区和气候条件不同,杂草的生产和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见表)。

我国不同茶区的杂草

茶区

江北茶区

主要杂草旱苗蓼、狗毛草、金狗尾草、红茎马唐、莠竹、艾草、狗牙根、白茅等

交要杂草蓼草、雀舌草、酢浆草、布娘蒿、荆三棱、飞廉草、一点红、野塘蒿、假一年蓬、小飞蓬、歌仁草、青茅等

江南茶区

主要杂草:马唐、一年蓬、看麦娘、小飞蓬、卷耳、雀舌、狗芽根、香附子、蟋蟀草、竹叶草、蓼草、白茅、地耳草等

交要杂草:半夏、荠菜、碎米齐、通泵草、画眉草、倒肝草、牵牛、鼠李草、野芹、各种蓼草、紫花地丁、星宿草、茜草、野古草、繁缕等

西南茶区

主要杂草:马唐、爬地草、酢浆草、满天星、狗芽根、马兰、香附子等

交要杂草:地黄瓜、半夏、艾草、鱼串秋、司毛草、旋花、莠竹、车前、蒲公英、悬钩子、夏枯草、司毛草等

华南茶区

主要杂草:胜红蓟、狗牙根、棱角草、马唐、水苋茶菜、双穗雀稗两耳草、地毯草、弓果黍、野跖草等

交要杂草:穗子草、竹节草、缩箬、婆婆纳、黄独、鬼针草、竹叶草、水蜈蚣、飘拂草、虾绀菜、旱莲、崩大碗、辣蓼、倒肝草、三棱草、鸭跖草等

茶园防治杂草的方法很多,首先是扩大茶树权冠幅度,增加覆盖面,提高行间土壤的郁闭度,减少茶丛下的光照强度,使杂草失去生长的必须条件,生产实践表明,凡茶树生长越好,树冠幅度越大,茶园杂草就越多,如果茶园覆盖度超过85%以上,茶园行间杂草实际上已很少。其次是人工削草,只要劳力许可,随时可做。第三是土壤覆盖。茶园行间铺草或地膜覆盖,均可有效地抑制各种杂草的生长,尤其是对香附子、白芽等顽固杂草,比耕锄削草更经济而实效。第四是化学除草,茶园化学除草,具有使用方便,灭草效果好,节省劳力,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目前茶园施用比较普遍的化学除草剂有西玛津、阿托拉津、扑草净、敌草隆、灭草隆、除草醚、毒草胺、茅草枯、百草枯及草甘膦等。随着今后化学工业和农业化学的发展,除草剂不仅使用面积增加,而且品种也将会增多,从而取得更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3)调整酸度,改良土性

茶园土壤与其他土壤一样,有它自身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一发生和变化的规律与茶树营养特性,水、热条件及施肥管理等密切相关。据研究,土壤酸化是茶园土壤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重要表现。南京大

茶技篇茶树栽培技术(八)


3、江南茶区

本区是我国茶叶叶的主产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的适宜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福建省中北部、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区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品种主要是灌木型品种,小乔木型也有少量分布。主要茶树品种有:福鼎大白茶、祁门种、鸠坑种、安化种、宁州种、水仙、上梅州种、江华苦茶、杨树林茶等。生产的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种特种名茶和花茶。茶叶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重点绿茶区。这里生产的名茶,种类繁多,品名有数百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君山银针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该区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科技力量雄厚,新育成的茶树品种很多,经鉴定可推广的绿茶品种有福鼎大白茶、上梅州种、鸠种、香菇寮白毫、杨树林茶、湘波绿、龙井43、碧云、菊花春、迎霜、翠峰、劲峰、福云6号、福云10号、浙农12号等。红碎茶品种3有政和大白茶、水仙、江华苦茶、槠叶齐、安徽1号、安徽3号浙农12号等,制乌龙茶有水仙、肉桂、铁观音、毛蟹、黄61、梅占。白茶品种有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等。

全区茶叶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内销,外销和边销都占有极大的比重。本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老茶园比重大,今后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更新必造,换种改植工作,建立不同树龄茶园的合理结构,提高肥培管理水平,合理布局茶类,重视茶区生态平衡,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茶技篇茶树栽培技术(九)


4、江北茶区

本区是目前我国最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部分地区。本区处于北亚热带北缘,与其他各区比较,气温低,积温少,茶树生产期短,同时由于易受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茶树经常受冻减产,土壤条件也不太理想,要发展茶叶生产需采取一定的改造措施。

本茶茶树品种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群体种,如紫阳种、信阳种、歙县群体种等,抗寒性较强。全区均生产绿茶,有炒青、烘青、晒青等。名茶有六安爪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香气鲜爽,滋味醇厚。

此外,在山东半岛东部和东南部,江苏省东北部,虽然最北已达北纬37℃左右,但由于气候受到海洋调节,在小区域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也种植了一部分茶树。该地区属暧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秋高温多雨,夏秋茶比重大,所产的绿茶,具有南方高山茶的风格。

由于本区冬、春气温较代,因而茶树休眠期较长。茶芽一般在3月中旬以后开始萌发,4月上、中旬采茶,生长期180-210天,入冬以后,北向、东北向、西北向的茶园易受寒流的袭击,特别是高山、迎风茶园冻害更为严重。为提高本区栽培效果,必须在栽培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茶园四周营造防风林带,加强园地水土保持,增施有机肥料,选用抗寒品种等尤为重要。同时鉴于该区雨量稀少和土壤PH值偏高等原因,在建国时必须选择背风向阳酸性和土层深厚的地段发展新茶园,并注意灌溉等条件的配合。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9029.html

上一篇:普洱茶的新鲜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好处特点效果

下一篇:品茗都有什么讲究和特点如何要求因素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